住宅小区一期工程建设项目节能评估报告_第1页
住宅小区一期工程建设项目节能评估报告_第2页
住宅小区一期工程建设项目节能评估报告_第3页
住宅小区一期工程建设项目节能评估报告_第4页
住宅小区一期工程建设项目节能评估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 住宅小区一期工程建设项目节能评估报告目录TOC\o"1-2"\h\z\u前言 7第一章编制说明 10第一节评估目的和意义 10第二节评估依据 10第三节评估原则和注意事项 12第四节评估范围和内容 13第五节评估过程 13第二章项目概况介绍 16第一节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16第二节 项目建设方案 16第三节项目用能情况 17第三章能源供应情况分析评估 19第一节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条件及消费情况 19第二节项目能源消费对当地能源消费的影响 22第四章项目建设方案节能评估 24第一节项目选址、总平面布置节能评估 24第二节 工艺流程、技术方案节能评估 26第三节主要用能工艺和工序节能评估 38第四节主要耗能设备节能评估 44第五节本章评估小结 45第五章项目能源消耗及能效水平评估 46第一节项目能源消费种类、来源及消费量评估 46第二节能效水平分析评估 48第三节本章评估及小结 49第六章节能措施评估 50第一节项目节能措施概述 50第三节节能措施效果评估 50第三节节能管理措施效果评估 54第四节节能措施经济性评估 55第五节本章评估小结 57第七章存在问题及建议 58第一节存在的问题 58第二节建议 58第八章结论 60附图1、****住宅小区一期工程建设项目区位图2、****住宅小区一期工程建设项目总平面规划图附件1、《国有土地使用证》2、《国有土地成交确认书》3、改造房屋征收与安置补偿方案4、《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号:0)5、项目能评文件真实性承诺书住宅小区一期工程建设项目节能评估报告PAGEPAGE61项目摘要表项目概况项目名称****住宅小区一期工程建设项目项目建设单位****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联系人电话**节能评估单位**工程咨询公司联系人电话**项目建设地点****区**11号地块所属行业建筑项目性质□新建□改建□扩建项目总投资23153.37万元投资管理类别□审批□核准□备案项目所属行业建筑建筑面积(m2)**建设规模及主要内容项目总建筑面积**㎡,住宅建筑面积50678.49㎡;其中地上建筑面积48141.70㎡;住宅楼地下室2536.79㎡;商业建筑面积3625.12㎡;配套建筑面积350.00㎡;会所地上建筑面积3168.99㎡;会所地下建筑面积3546.00㎡;地下车库18206.15㎡。设计住宅套数332套年耗能量能源种类计量单位年需要实物量参考折标系数年耗能量(tce)电万Kwh238.910.1229293.63热力GJ13929.280.03412475.27天然气万m317.131.33227.88水吨93038.160.08577.97能源消费总量(tce)1004.75项目能效指标比较项目指标名称项目指标值新建准入值国内先进水平国际先进水平对比结果(国内先进国际先进国内一般)建筑采暖热耗8.6kgce/m2满足建筑节能要求日常生活用水80L/人*d符合**地区80-140L/户*d单位面积能耗12.615国内先进户均电耗4KW/户与**地区用户4-6kw/户底限持平燃气消耗指标0.80.8符合**地区0.8m3/户*d对所在地能源消耗影响对所在地能源消费增量的影响不会对当地的能源消费造成影响对所在地完成节能目标的影响不会影响项目所在地节能目标的完成可研报告提出的主要节能措施及节能效果:1、建筑物依据《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04-241-2006)标准选用保温技术:2、在建筑材料上使用保温、隔声、节能、防水等新型材料。3、在人流进出频繁的地方安装专用设备,以阻断内外气流交换,减少室内冷暖气的消耗。4、在照明方面,采用节能电光源,5、采用无功补偿功能措施,减少线路中无功电流传输,降低电能损耗。6、清洁能源利用系统方案设计包括太阳能光电部分与太阳能光热部分,给与部分公用照明供电和合理调节室内温度,以及部分供应热水。项目可研报告在节能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1、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缺少对场区的热网、电网、生活给水等外网系统的详细论述,建议应补充相关内容。2、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缺乏对主要用能设备选型,缺少相关技术参数。3、项目缺少对地热应用、太阳能应用及污水回用等资源节约、节能技术的应用及分析,4、缺少对具体太阳能应用供应能力的详细描述,无法可靠计算太阳能的利用总量。节能评估提出的主要节能措施及节能效果:1、建立科学管理体制,实行计划用电,提高电能利用率。2、设备选型选用节电及节能新技术、新设备。3、合理选择设备容量,避免大马拉小车现象。4、对节能空间较大的风机、水泵等设备采用变频控制进行节能。5、合理优化设计供配电系统,降低线损率,选用高性能无功补偿装置提高功率因素,使总功率因数目标控制值≥0.9,将变压器(变电所)设置在负荷中心,以缩短管线,减少线损。6、重视网络配置,包括力求电网相间平衡,选用低能耗导线,减小线网损失。6、应具体提出清洁能源利用系统方案设计包括太阳能光电部分与太阳能光热部分,给与部分公用照明供电以及部分供应热水的可行性分析。前言能源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解决能源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大力推进节能降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在社会建设和经济发展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对能源资源消耗也占较高比例。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作为一项节能管理制度,对深入贯彻落实节约资源基本国策,严把能耗增长源头关,全面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又是一个建筑大国,每年新建房屋面积高达17-18亿平方米,超过所有发达国家每年建成建筑面积的总和。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逐步推进,建设事业迅猛发展,建筑能耗迅速增长。所谓建筑能耗指建筑使用能耗,包括采暖、空调、热水供应、照明、炊事、家用电器、电梯等方面的能耗。其中采暖、空调能耗约占60%~70%。我国既有的近400亿平方米建筑,仅有1%为节能建筑,其余无论从建筑围护结构还是采暖空调系统来衡量,均属于高耗能建筑。单位面积采暖所耗能源相当于纬度相近的发达国家的2~3倍。这是由于我国的建筑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差,采暖用能的2/3白白跑掉。而每年的新建建筑中真正称得上“节能建筑”的还不足1亿平方米,建筑耗能总量在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中的份额已超过27%,逐渐接近三成。我国建筑能耗约占全国社会总能耗的23%,其中北方城镇采暖建筑目前88亿平方米,冬季采暖能耗约1.6亿吨标煤,约占全国城镇建筑能耗的40%,是我国建筑能耗最大的组成部分,也是建筑节能的重中之重。在“十二五”规划中,国家强调加强节能改造工程建设并明确表示:将“继续实施热电联产、电机系统节能、能量系统优化、余热余压利用、锅炉(窑炉)改造、节能和替代石油、建筑节能、交通节能、绿色照明等节能改造项目”。由于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人均能源资源相对匾乏。人均耕地只有世界人均耕地的1/3,水资源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已探明的煤炭储量只占世界储量的11%,原油占2.4%。每年新建建筑使用的实心粘土砖,毁掉良田12万亩。物耗水平相较发达国家,钢材高出10%--25%,每立方米混凝土多用水泥80公斤,污水回用率仅为25%。国民经济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推行建筑节能势在必行、迫在眉睫。目前,我国建筑用能浪费极其严重,而且建筑能耗增长的速度远远超过我国能源生产可能增长的速度,如果听任这种高耗能建筑持续发展下去,国家的能源生产势必难以长期支撑此种浪费型需求,从而不得不被迫组织大规模的旧房节能改造,这将要耗费更多的人力物力。在建筑中积极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就能够大大缓解国家能源紧缺状况,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因此,建筑节能是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国家节能规划目标、减排温室气体的重要措施,符合全球发展趋势。实现建筑节能技术途径一——减少建筑内的能源总需求量开展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严把项目能源准入关是提高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能源利用效率、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优化的重要举措。第一章编制说明第一节评估目的和意义1通过本次评估弄清项目耗能情况,了解项目是否达到所处行业的相关耗能方面要求;2通过对项目用能系统和用能单元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总结项目存在的节能方面的问题和下一步可以开发的节能潜力;3根据“节约资源”、“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和“保护环境”等原则,针对项目存在的节能问题提出切实有效的节能措施,实现提高能源开发利用效率和效益、减少对环境影响、遏制能源资源的浪费;4依据已出台的国家及地方关于节能方面的政策,做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工作,从源头上把住能源、资源节能关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优化能源供应与配置;5通过对项目各用能系统和用能单位的评价,结合国家、省及市节能政策的要求,以及项目所处行业的技术规范,最终从节能角度回答项目的可行性,对项目提出合理有效的节能措施和建议。第二节评估依据一、相关法律法规、规划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5.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建设部部长令第76号)6.《节能中长期规划》(发改环资【2004】2505号)7、《**省节约能源条例》8、《节能评估和审查指南》(发改环资【2007】21号)9、《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0年6号令)10、《**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抓紧开展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的通知》(发改环资【2010】1387号)11、《**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管理暂行办法》12、**省、**有关政策、法规文件二、建筑类相关标准和规范1.《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DBJ04-241-20062.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T50378-20063.《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5.《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50033-20016.《空调通风系统运行管理规范》GB50365-20057.《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2010)8.《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9.《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144-200410.《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检验标准》JGJ132—200111.《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12.《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CJJ34-201013.《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01—241—200514.《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2589-200815.《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16.《绿色照明工程技术规程》DBJ01-607-200117.《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18.《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19.《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GJJ45-200620.《**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04-241-200621.《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工作指南》(2011年本)三、其他依据1.《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2.《**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3.项目单位提供的其他相关基础资料;4.****住宅小区一期工程建设项目节能评估合同书5.建设单位提供的其他相关材料第三节评估原则和注意事项节能评估过程遵循“行业准入”、“节能降耗”、“清洁生产”等原则,达到如下评价目的:1、项目是否符合有关节能法律、法规、规章和产业政策,是否选用国家和省已公布淘汰的用能设备;2、通过对项目用能条件、用能总量及用能品种的调查分析,确定项目用能是否合理;3、查清项目建成后单位面积能耗,重点用能设备能耗情况,并预测增加值能耗。4、将本项目能耗指标与国家、地方和行业指标进行对标分析,判断项目能耗指标是否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准入值或超过最高能耗限额,是否达到同行业国内或国际先进水平;5、项目是否符合国家、地方和行业节能设计规范、标准,项目的用能计量仪器配置是否符合国家和地方节能标准要求;6、从节能降耗的角度出发,制定节能降耗的对策和能源管理措施,为项目合理布局、优化方案设计和设备选型及项目能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7、通过上述分析,得出明确的结论和建议,为项目审批和节能主管部门决策及建设单位合理用能提供科学依据。第四节评估范围和内容根据****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委托及《****住宅小区一期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简介节能相关篇章,对项目投产运行后用能状况进行节能评估。第五节评估过程本次评估本着合理利用资源,有效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的原则,对项目范围内涉及的建设内容进行节能评估,对拟建工程的建筑节能,水、电、气、热力用能合理性及消耗量,设备选型方面进行分析计算,通过实际运行情况和可研设计进行对比,发现存在的节能方面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措施,使项目成为既有效发挥其供热效益又合理节约资源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项目评估程序见图1-1接受业主委托接受业主委托节能评估准备工作确定项目评估范围,组建评估小组;确定项目性质,收集相关行业资料;编制评估工作计划和进度方案。节能评估现场工作现场收集基础资料,了解项目建设情况;调研项目实际运行情况,了解项目用能系统;认真与业主进行沟通,进一步理解项目情况。节能评估报告编制工作项目符合性分析项目与国家、**省省以及**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项目与相关法规和行业设计标准符合性分析。项目能耗状况及指标分析项目用能品种可行性和合理性;确定项目资源能源年需求量及单耗指标。各系统节能措施综合分析项目能源管理体制作出评估结论,提出措施建议节能评估报告完成图1-1项目节能评估程序框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凡新增年综合用能3000tce以上(或年用电量500万kWh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审批、核准项目(含新建、扩建、改建及实施技术改造项目),应单独编制节能评估报告书;咨询评估机构的节能评估报告应当包括对节能篇(章)的评估意见;项目批复文件应当包括对节能评估报告的批复。此备案项目,需进行节能评估和审查,节能评估和审查意见作为项目初步设计审批的前置条件的规定,应委托节能评估机构编写节能评估报告。第二章项目概况介绍第一节项目建设单位概况(1)单位名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2)成立日期:2011年1月20日(3)地址:**南郊区**十里店村西北(4)注册资金:人民币捌佰万元整(5)法人代表:**(6)经营范围:房地产开发销售(7)机构设置:公司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总经理一名,下设有工程指挥部、经营部、销售部、财务部、办公室等部门。项目建设方案1、项目名称:****住宅小区一期工程建设项目2、建设地点:****区**11号地块。3、项目性质、类型项目性质为新建项目。4、建设规模及投资总建筑面积**㎡。住宅建筑面积50678.49㎡;其中地上建筑面积48141.70㎡;住宅楼地下室2536.79㎡;商业建筑面积3625.12㎡;配套建筑面积350.00㎡;会所地上建筑面积3168.99㎡;会所地下建筑面积3546.00㎡;地下车库18206.15㎡。设计住宅套数332套。项目总投资:23153.37万元项目建设期:16月。第三节项目用能情况本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2—1。项目能源消耗情况见表2—2.表2—1综合技术经济指标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项目总投资万元23153.372安置居民户数户332居民数11623项目用地㎡261254总建筑面积**地上建筑面积㎡55285.81其中高层住宅48141.7剪力墙商业㎡3625.12框架会所㎡3168.99框架附属公建㎡350砖混地下建筑面积车库㎡18206.15其他㎡6082.795容积率2.216建筑密度%15.7建筑基底面积㎡07绿化率%41.8绿地面积㎡109208道路及地面硬化㎡10245表2—2项目能源消耗情况能耗指标1能源消耗总量等价值tce当量值tce996.772项目综合能耗等价值tce当量值tce1004.753单位建筑面积热耗等价值tce/m2当量值tce/m20.0094单位投资综合能耗等价值tce/万元当量值tce/万元0.0435单位建筑面积综合能耗等价值tce/m2当量值tce/m20.01266单位面积电耗耗当量值Kwh/m230.027单位面积燃气消耗当量值m3/m22.15第三章能源供应情况分析评估第一节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条件及消费情况一、项目所在地能源资源情况**矿产资源丰富,除煤炭以外,主要矿藏有铜、铁、金、银、铝、锌等金属矿物和石墨、磷、长石、云母、石灰石、珍珠岩、大理石、花岗石、玄武石、沸石等非金属矿物。**可望成为资源相对贫乏的沿海及渤海经济圈的矿产品原料基地。煤炭――“**煤田”含煤面积926平方公里,探测总储量718亿吨,其中:侏罗纪煤素以低硫、低磷、低灰份、高热值的“三低一高”闻名于世,是优质动力煤和化工原料煤。得天独厚的煤炭资源优势,使**成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被誉为中国“煤都”。**年产原煤8000万吨,煤炭的生产量、外运量和出口量均占全国煤炭城市之首。**煤支持着全国5大火力电网、3大港口、6大城市的煤气发生炉以及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2800多家大中型企业,有力地支援了全国的经济建设,并远销欧、亚、美的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本地水资源总量为1.42亿平方米,人均水资源量仅为111立方米,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9%左右,水资源十分贫乏。现在的用水状况是:工业与生活用水占80%,农业用水占20%。虽然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已达67.5%,但年缺水量仍为2000多万立方米。**是华北地区重要的电力生产基地,**三角区的**一、二电厂、**一、二电厂、**电厂共同组成我国最大的输变电网,既满足了电气化铁路晋煤外运的用电,又保证了向京津唐地区供电。**具有良好的电力生产发展潜力,境内仍有继续建设火力发电厂的各种资源条件,可向东部地区提供成本更低的电力资源。因此,项目建设所用电力对该地区电力供应无影响。本建设项目属于基础性建筑项目,二、项目使用能源种类的选用原则建设项目应根据国家、省、市的相关节能与环保政策,本着节能、环保、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本项目区域定位,建筑类型和外部条件等具体情况选择能源。(一)遵循市场经济的原则,力求投资少,成本低,效益好,节约能源。(二)优化能源消耗结构,尽可能选择耗能少的生产工艺。(三)优先选择先进设备,以赢得最佳综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四)适应项目所在地的气候条件和能源供需情况。三、项目使用能源种类项目使用的能源种类有电力、燃气、热力和耗能工质水。1、项目供电:规划从由开源路城市区域变电站采用直埋的方式引来二路10KV线路,形成双电源供电。2、项目供气:本项目气源为城市天然气,由株洲-**管线供气。目前天然气管网已铺设至项目区域附近,本项目将气源引入后经小区内自建调压后送至各用户。3、项目供水:本基地规划水源由市政自来水供给,目前仅一路进水,管径为DN200.供水最小压力为0.200MPa。生活、消防给水管共用管网。在城区内连接成环状管网。可满足本项目供水要求。4、项目供暖:项目采用市政供热管网供热,热源为**二电厂热源,热源供应充足,**二电厂总装机容量372万千瓦,从2010年6月起,**二电厂与国电烟台龙源电力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开展采用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技术回收循环水余热集中供热集成技术研究,回收利用两台超临界660兆瓦机组辅机循环冷却水系统30℃左右的低温余热,将60℃左右的城市热网回水加热到90℃左右,在极寒冷期再利用厂内现有热网首站中的汽水换热器将90℃左右的热水进一步提高到120℃左右,向**区供热。这项技术使**二电厂一个供热季可回收热量185.72万吉焦,可新增加供热面积200多万平方米,同时一个采暖期还可节约标煤约7万吨,节水约80万吨,并减少了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排放。项目使用的能源品种及数量见表3—1。表3—1项目使用的能源品种及数量能源品种计量单位数量折标量(吨标煤)备注电力万千瓦时238.91293.63天然气M3171339.50227.88热力GJ13929.28475.27水吨93038.167.97合计1004.75四、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情况分析根据业主提供的当地情况,项目所在地电力、煤炭、热力、水源供应充足,能源供应条件具备。(一)电力项目所在地电力产业相对较为稳定,整个地区对电力需求不大。该地区煤炭资源丰富,其中已探明的煤炭储量376.9亿吨,电力资源丰富,现有火力发电资源280万千瓦以上可供开发,为保证电力生产企业发、供电提供可靠的原料供应。因此,项目建设所用电力对该地区电力供应无影响。(二)热力采用**城市集中供热,热源为**一热电厂,供热管网已铺设至项目所在区域,一次热网至小区换热站,在各换热站换热后通过二次热网把热量送给各建筑。本项目所在地区市政集中供热管网能够满足本项目的供热需求,不会对当地能源平衡产生影响。(三)燃气本项目气源为城市天然气,由株洲-**管线供气。目前天然气管网已铺设至项目区域附近,本项目将气源引入后经小区内自建调压后送至各用户。株洲-**管线设计输气能力1.5*108m³/年,供气来源较为充足,可以保证项目建成后的顺利运营,不会对当地能源平衡产生影响。第二节项目能源消费对当地能源消费的影响项目实施年耗电耗238.91万kwh/a、水耗93038.16m³/a、天然气17.13万m³/a。全市的能源消费品种集中在原煤、焦炭、电力等常规的能源品种上。2009年,全年全市一次能源生产折标准煤0.51亿吨,比上年增长0.39%;二次能源生产折标准煤0.04亿吨,下降41.48%。全年全市铁路外运煤炭5354.9万吨,比上年下降11.39%,外运煤炭占原煤产量的比重为75%。全年外输电力167.41亿Kwh,比上年增长111.59%,外输电量占发电量比重为63.35%。全年全市发电量为264.23亿Kwh,比上年增长45.3%,全社会用电量为96.82亿Kwh,比上年下降5.72%,其中工业用电量69.45亿Kwh,比上年下降4.21%。全年全市能源工业投资共完成85.52亿元,比上年增长25.36%。其中煤炭工业投资43.59亿元,增长2.9%;电力工业投资41.93亿元,下降41.48%。为此,项目实施能源消耗不会对项目区能源供应产生负面影响。不会影响目前区内正常的能源供应。第四章项目建设方案节能评估第一节项目选址、总平面布置节能评估一、厂区布置原则及主要内容1、场地布置原则根据本市规划管理有关规定,本项目规划目标是立足于以人为本和尊重与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将项目打造成当地的示范性工程。本项目已经对项目总平面布置进行了周详的论证和合理的规划,使项目规划、布局与当地规划相匹配。因此项目选址应注重地势、地质条件稳定,便于建设,同时区位优越,交通便利等原则。结合规划布局,综合考虑路网结构与住宅布局、群体组合、绿地系统及空间环境等内在联系,构成一个完整的、相对独立的有机整体,并遵循以下原则:(一)项目选址要考虑地形特点,根据现状和发展要求的分布、建筑的布局等作出一系列的规定,建筑的选址应该符合规划的要求,服从当地总体发展的需要。(二)方便居民和游客出行,有利组织管理。(三)合理组织人流、车流。(四)供电、通迅、路灯等管线地下埋设。2、场地布置总平面布局主要考虑了出入小区的人流、车流;住宅的采光;总平面消防;道路交通及景观绿化等。1、小区内的住宅楼采用南北朝向(非正南正北),适宜北方人居住,可以有利于自然通风及方便采光。按当地的采光间距,住宅楼与住宅楼之间的距离要求大于楼高的1.2倍。2、小区设计时把环境资源分散至院落和每幢住宅前,达到每幢住宅窗前见景,出门入园,给居民提供了具有人情味的部落空间。小区公共建筑按小区的规模需要进行配置,各公共建筑根据不同的功能和服务半径分布于小区。建筑功能动静分区明确,公共设施集中布置。小区住宅建筑均为南北向布置,采光较好。住宅组团相互联系而又有各自的绿化区域,功能相对完整,灵活分开使得相互之问的干扰降到最低,每个组团均设有独立的主次入口,便于管理。3、小区内道路呈环行布置,小区的主入口位于规划主干路,道路宽度拟定为6m,既可以保证车辆的正常通行也可以保证消防车的顺利进出。4、小区道路设计上,在车行道两侧设置步行道,以达到人车分流的目的。步行道宽度为1.5m,横向坡度1.5%。2、项目选址、总平面布置对能源消费的影响1)项目选址对能源消费的影响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区,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区**11号地块,地块四至:东邻永和路;南邻开源路;西邻御河东路;北邻空地。所选地址地处平川,交通十分便利。能减少交通能耗。本项目选址充分利用了现有的市政资源,节约了能源输送和储藏成本。根据项目所处地理位置可以看出项目选址采暖热源、供电、供水、天然气等能源来来源充足,不会对选址地区造成影响。2)总平面布置对能源消费的影响1、用电一期用地西南角设置变配电室,电源由开源街10KV市政供电线路引入。2、给水本基地规划水源由市政自来水供给,水源引自永和路市政供水管网。3、排水本小区排水采用废污分流制排水,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永和路市政污水管网;小区雨水经管网收集排入永和路市政雨水管网。4、采暖一期用地西南角设置换热站,采暖热源由开源路市政供热管网引入。总平面布置在满足居民生活要求的前提下,力求做到流畅、布局合理、紧凑,分区明确,合理布置,使平面布置既经济合理、美观实用,又满足消防、节能的要求。工艺流程、技术方案节能评估一、工艺、技术选择原则;本着资源经济和较低费用、生命周期设计、人性设计等原则,将传统性特色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建筑理论与环境科学相融合。在工艺技术选择上遵循以下原则:(一)科学性房地产开发产业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方案设计中坚持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的原则,不仅能提高居住质量,改善居住功能条件,而且可以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二)经济性、合理性合理使用土地,合理利用资源,执行合理的综合指标,以达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三)超前性和协调性方案设计注重与区域整体规划相协调,建设有一定弹性和灵活性,并具备一定的超前性,适应未来城市发展的要求。(四)坚持以人为本由于社会需求的多元化和人们文化素质、经济条件、职业影响的差异,对居住房屋和环境的选择有所不同。因此方案设计必须满足不同层次居民的要求。二、主要工艺流程项目主要工艺由原材料购置、水电等附助设施供应、挖土方、打地基及钢筋混凝土工程等组成,见主要工艺流程示意图4—2。原材料购置原材料购置水、电供应挖土方打地基钢筋混土工程±0.00以上钢筋混土框架工程楼顶防隔水室内装修及场坪图4—2项目主要工艺流程示意图三、设计主要内容本项目为住宅小区,项目总占地面积2612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平方米,住宅设计总户数为332户。绿化面积为10920平方米,绿化率达到41.8%,道路及广场硬化10245平方米1、住宅建筑住宅建筑间距满足地方日照要求,日照间距按照建筑高度的1.2倍计算;满足消防要求,功能布局合理,空间方正,南北通透,动静污净分区明确,日照通风良好。****住宅小区一期工程由4栋幢住宅建筑组成,临永和路的1#2#住宅为2幢18层小高层住宅,1#2#楼裙房2层为商业网点,它主要服务于本小区居民及周边居民,上部16层均为住宅,4#楼裙房2层为社区服务等。3#楼为18层纯住宅,1#-4#住宅地下一层为设备层,地下二层为人防层。(一)结构设计本项目建筑主体结构的设计基准期限为50年。地下室设计时应考虑防渗防潮的要求,地下室防水等级为I级。根据GB50068-2001《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本工程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按照GB50223-2004《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本工程为丙类建筑。1)高层住宅:采用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抗震设防类别丙类。主楼高度大于60m时抗震等级取三级,基础一般采用筏板基础。2)多层裙房:框架结构。墙下条形基础。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类型为II类。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采用0.12(多遇地震)。结构阻尼比取0.05。本工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即标准设防类。框架抗震等级取三级。地下室抗震等级同上部结构。(二)给排水及消防1、给水水源及用水量1)、水源1)水源:本基地规划水源由市政自来水供给,目前仅一路进水,管径为DN200.供水最小压力为0.200MPa。可满足本项目供水要求2)管网规划本规划给水管网室外采用环网布置,给水千管主要沿规划道路敷设,管道铺设在人行道、绿化带或非机动车道下面。2)、用水量(1)最高日生活用水量167立方米/日3)、给水系统(1)、生活给水系统从节省能源和保证供水水质考虑,本工程住宅,公共建筑给水竖向分区为:高层住宅(1至6层)及公共建筑用水由市政给水管直接供水;高层住宅6层以上用水,均采用变频调速加压水泵供水.且各分区最低配水点的静水压不大于0.35MPa.(2)、给水加压设备本工程水泵房设于住宅地下室,院区地下设60m3生活水池一个,变频调速加压水泵每分区设2台(一用一备,5~11层一组,12~17层一组,18~24层一组).水泵出水量按秒流量考虑。生活给水采用下分式枝状管网供水,消防给水管网采用环状铺设,给水管材采用PP-R新型塑料管,热熔连接。(三)电源1、负荷等级:本项目总住户332户,户均用电负荷4kw/户,各楼中的动力(含生活水泵、污水泵、排风机等)计算负荷为2755.2KW;居民用电负荷4KW/户,需要系数0.26;地下室用电负荷5W/㎡,需要系数0.40;商业用房用电负荷为40W/㎡,需要系数0.60。变压器的负荷率按75%,功率因数按0.9计。消防用电为二级用电负荷,其余用电为三级用电负荷2、供电系统:一期用地西南角设置变配电室,电源由开源街10KV市政供电线路引入。主要采用环状网供电,根据地块负荷值及其分布组成环网,开环运行。电源由开源路城市区域变电站采用直埋的方式引来二路10KV线路,两路电源同时工作,分列运行,10KV侧不设联络。二级以上等级负荷互为备用。二级以上等级负荷为双电源供电,并在末端自动切换。三级负荷为一路电源供电。3、低压配电系统:低压配电室设于地下室,内设GGD2型低压配电屏及低压补偿屏等。所有低压配电系统电压等级为AC380/220V,对于单台容量较大的负荷或重要负荷采用放射式供电,对于一般设备采用放射式及树干式相结合的混合式配电。消防用电设备均采用双电源末端自投方式供电。所有低压配电出线线路均设短路保护、过负荷保护和接地故障保护。负荷未端配电线路保护与上一级保护配合应有选择性。功率因数补偿:本工程采用低压集中自动补偿方式,每台变压器低压母线上装设不燃型干式补偿器,对系统进行无功功率自动补偿,使补偿后的功率因数大于0.9以上。并要求荧光灯、气体放电灯单灯就地补偿,补偿后的功率因数为0.9以上。计量方式:小区内的配变电所内采用高供高计的方式。住宅用户均按单相配电;每户一表,设于电表箱内。4、照明系统:1)、本工程照明分正常照明和小区照明。2)、照度标准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执行。3)、一般场所为T5荧光灯或节能型光源,有装修要求的场所视装修要求而定。4)、所有照明控制均采用智能灯光控制系统对全楼公共照明实行集中控制。(四)、采暖空调方案设计1、采暖工程①设计参数室外计算温度:冬季平均温度-5.2℃;平均风速2.5m/s采暖水温:60℃-50℃房间类型卧室起居室厨房卫浴商场温度℃1818152018②热负荷计算住宅建筑面积48141.7㎡,平均供热指标为17.9w/㎡,商业、会所等建筑面积7144.11㎡,平均供热指标为46w/㎡,则供热负荷为940.03kw。③热源及管网项目用热由**市政集中供热管网供热,热源来自一电厂。一期用地西南角设置换热站,采暖热源由开源街市政供热管网引入。本小区住宅采暖系统设计,首先应满足国家对住宅设计的节能要求。本设计采用分户热计量采暖系统。每户进行分户热计量设置室温控制装置。1)系统方式:采用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方式。供回水水平干管为下给下回式。立管设置自力式压差控制阀。2)户内系统:每户单独配置分集水器,分集水器设在主管附近的厨房或卫生间内。户内各主要房间,宜分环路布置加热管,各环路长度尽量相同或接近。加热管的布置应本着保证地面温度的均匀的原则进行,宜将高温管段优先布置于外窗、外墙侧,使室内温度分布尽可能均匀。地板辐射采暖管道为地面埋设安装。3)入户装置:每户设装有热流表的入户装置一套,以便计算每户的热流量。4)建筑物热力入口装置:建筑物每次单元设热力入口装置一套。装有热流表和平衡阀及旁通管。(五)、燃气工程本项目气源为城市天然气,由株洲-**管线供气。目前天然气管网已铺设至项目区域附近,本项目将气源引入后经小区内自建调压后送至各用户。四主要实施方案节能能评估本项目主体工程为民用建筑和公共建筑,建筑用能是项目最主要的能源消耗,建筑用能主要是为了满足建筑使用的基本要求及舒适性要求而进行的采暖、制冷、通风以及照明而消耗的能量。建筑这两部分能耗均与建筑的节能设计相关。如果建筑设计得合理、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好,则建筑运行时所耗的采暖空调与照明用能就会大大降低,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因此分析建筑能耗时,必须首先考虑建筑物的节能设计。根据《**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04-241-2006)本项目应满足以下及表4-1中节能设计要求。1)建筑的东、西朝向的窗墙面积比不应大于0.30,南、北向不大于0.30,南向不大于0.50且建筑物总窗墙面积比不宜过大。2)当单一朝向的窗墙面积比小于0.40时,玻璃(或其他透明材料)的可见光透射比不应小于0.40。3)外窗的气密性不低于《建筑外窗气密性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7107中规定的4级要求。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和遮阳系数限值围护结构部位传热系数K[W/(m2·K)]≤3层建筑4~8层的建筑≥9层建筑屋面0.300.400.40外墙0.350.500.60架空或外挑楼板0.350.500.50非采暖地下室顶板0.500.600.60分隔采暖与非采暖空间的隔墙分隔采暖与非采暖空间的户门阳台门下部门芯板外窗窗墙面积比≤0.22.0<窗墙面积比≤2.20.3<窗墙面积比≤2.00.4<窗墙面积比≤0.4围护结构部位保温材料层热阻R(m2·K)/W周边地面1.100.830.56地下室外墙(与土壤接触外墙)1.200.910.614)外窗可开启面积不应小于窗面积的30%。透明幕墙应在每个独立开间设有可开启部分或设置通风换气装置。对于一般房间,可开启部分面积不宜小于地面面积的2%。1、建筑热工节能计算1)本建筑主要热工性能参数由项目的建筑围护结构构造设计特点确定的本建筑主要热工性能参数见表4-1至表4-6。表4-1住宅外墙类型传热系数外墙类型1厚度(mm)导热系数W/(m.K)蓄热系数W/(m2.K)热阻值(m2.K)/W热惰性指标D=R.S导热系数每层材料名称修正系数聚合物砂浆(网格布)30.9311.27--0.041挤塑岩棉板400.030.321.210.391.1水泥砂浆200.9311.370.020.241加气混凝土砌块2400.811.430.300.421混合砂浆150.8710.750.020.191墙体各层之和3181.701.28墙体热阻Ro=Ri+∑R+Re=1.85(㎡.K/W)墙体传热系数K=1/Ro=0.54W/(㎡.K)太阳辐射吸收系数ρ=0.70表4-2公建外墙类型传热系数外墙类型1厚度(mm)导热系数W/(m.K)蓄热系数W/(m2.K)热阻值(m2.K)/W热惰性指标D=R.S导热系数每层材料名称修正系数聚合物砂浆(网格布)30.9311.27--0.041岩棉板800.030.322.120.681.1水泥砂浆200.9311.370.020.241加气混凝土砌块3000.4316.770.704.711混合砂浆150.8710.750.020.191墙体各层之和3183.015.86墙体热阻Ro=Ri+∑R+Re=3.16(㎡.K/W)墙体传热系数K=1/Ro=0.32W/(㎡.K)太阳辐射吸收系数ρ=0.70表4-3热桥梁类型传热系数热桥过梁类型1厚度(mm)导热系数W/(m.K)蓄热系数W/(m2.K)热阻值(m2.K)/W热惰性指标D=R.S导热系数每层材料名称修正系数抗裂砂浆30.9311.27--0.041岩棉板800.041.1钢筋混凝土2401.7471混合砂浆150.8710.750.020.191热桥过梁各层之和2980.793.23墙体热阻Ro=Ri+∑R+Re=2.43(㎡.K/W)墙体传热系数K=1/Ro=0.41W/(㎡.K)表4-4热桥过梁类型传热系数热桥过梁类型1厚度(mm)导热系数W/(m.K)蓄热系数W/(m2.K)热阻值(m2.K)/W热惰性指标D=R.S导热系数每层材料名称修正系数抗裂砂浆30.9311.27--0.041岩棉板800.030.322.120.681.1钢筋混凝土2401.7417.20.142.371混合砂浆150.8710.750.020.191热桥过梁各层之和2980.793.28墙体热阻Ro=Ri+∑R+Re=2.43(㎡.K/W)墙体传热系数K=1/Ro=0.41W/(㎡.K)表4-5热桥楼板类型传热系数热桥楼板类型1厚度(mm)导热系数W/(m.K)蓄热系数W/(m2.K)热阻值(m2.K)/W热惰性指标D=R.S导热系数每层材料名称修正系数抗裂砂浆30.9311.27--0.041岩棉板800.030.322.120.681.1钢筋混凝土2401.7417.20.142.371混合砂浆150.8710.750.020.191热桥楼板各层之和2980.793.276546499墙体热阻Ro=Ri+∑R+Re=2.43(㎡.K/W)墙体传热系数K=1/Ro=0.41W/(㎡.K)表4-6热桥柱类型(含剪力墙)传热系数热桥柱类型(含剪力墙)1厚度(mm)导热系数W/(m.K)蓄热系数W/(m2.K)热阻值(m2.K)/W热惰性指标D=R.S导热系数每层材料名称修正系数抗裂砂浆30.9311.27--0.041岩棉板800.030.322.120.681.1钢筋混凝土2401.7417.20.142.371混合砂浆150.8710.750.020.191热桥柱各层之和2980.793.28墙体热阻Ro=Ri+∑R+Re=2.43(㎡.K/W)墙体传热系数K=1/Ro=0.41W/(m2.K)2)建筑热工节能计算结果根据计算得出本项目的建筑热工节能计算结果见表4-7至表4-12。表4-7外墙全楼加权平均传热系数部位名称墙体热桥柱热桥梁热桥过梁热桥楼板(不含窗)(含剪力墙)传热系数KW/(m2.K)0.320.410.410.410.41面积(m2)6827.22555.96592.622.62979.72面积∑S(m2)∑S(m2)=S1+S2+S3+S4+S5=14958.08Km[W/(m2.K)]Km=(K1.S1+K2.S2+K3.S3+K4.S4+K5.S5)/∑S(m2)=0.38热惰性指标DmDm=4.96满足《**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04-241-2006)外墙K≤0.5的要求。表4-8架空楼板传热系数判定架空楼板类型1厚度(mm)导热系数W/(m.K)蓄热系数W/(m2.K)热阻值(m2.K)/W热惰性指标D=R.S导热系数每层材料名称修正系数碎石,卵石混凝土(C20细石混凝土)301.5115.360.020.311钢筋混凝土1201.7417.20.071.191岩棉板800.030.322.120.681.1抗裂砂浆80.9311.270.0080.101楼板各层之和18810.752.222.27墙体热阻Ro=Ri+∑R+Re=2.37(㎡.K/W)墙体传热系数K=1/Ro=0.42W/(㎡.K)未满足《**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04-241-2006)架空楼板的传热系数限值K≤0.5的要求表4-9屋面传热系数判定屋顶类型1每层材料名称厚度(mm)导热系数W/(m.K)蓄热系数W/(m2.K)热阻值(m2.K)/W热惰性指标D=R.S导热系数修正系数细石混凝土(内配筋)401.74017.000.020.391.00岩棉板600.0350.321.820.641.10防水卷材、聚氨酯31000.000225.001.00水泥砂浆200.93011.370.020.241.00轻集料混凝土找坡600.89011.100.070.751.00钢筋混凝土1201.74017.200.071.191.00屋顶各层之和3032.003.21屋顶热阻Ro=Ri+∑R+Re=2.16(㎡.K/W)屋顶传热系数K=1/Ro=0.46W/(㎡.K)太阳辐射吸收系数ρ=0.50满足《**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04-241-2006)屋顶的传热系数限值K≤0.5的要求表4-12门窗的气密性判定表气密性等级气密性等级限值透明幕墙4级不低于3级外窗4级不低于4级外窗、透明幕墙的气密性满足《**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04-241-2006)的要求。将上述节能指标计算结果与DBJ04-241-2006《**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进行对标分析汇总情况见表4-13。表4-13各分项指标对标情况建筑构件是否达标外墙的平均传热系数满足标准要求。√屋面的传热系数满足标准要求。√架空楼板的传热系数未满足标准要求。√整栋楼的窗墙面积比满足标准要求。√可见光透射比满足标准要求。√外窗、透明幕墙的气密性等级满足标准要求。√由表4-13可知,本项目建筑物的规定性节能指标满足标准要求。根据项目建筑节能权衡计算结果,该设计建筑的全年能耗小于参照建筑的全年能耗,根据《**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04-241-2006)可以确定,****住宅小区一期工程建设项目的节能设计符合节能要求。第三节主要用能工艺和工序节能评估一、电力的核算根据《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电气》,本次能评用电负荷计算采用需用系数法和单位指标法进行计算,公式如下所示(1)需用系数法Pjs=kx*ps式中:Pjs—计算功率;kx—单位面积功率;ps—建筑面积,m。(2)单位指标法S=K*N/1000式中:s—计算的视在功率(KV·A)K—单位指标(V·A/㎡)N—建筑面积(㎡)1、住宅用电:根据《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电气》,居民每天每户的用电量按4kwh计算,需用系数为0.26,本工程共计332户,则年耗电量为:4kwh/户×332户×0.26×6h×365d=75.62万kwh2、商业用电:根据《建筑照明设计标准》,商业建筑功率为40w/㎡,一天按10个小时计算,总计是3625.12㎡,需用系数为0.6,则年耗电量为:40w/㎡×3625.12㎡×0.6×10h×360d=25.93万kwh3、地下室用电:根据《建筑照明设计标准》,地下室用电量按5w/㎡估算,总计是6082.79㎡,需用系数为0.5,一天按2个小时计算,则每年耗电量为:5w/㎡×6082.79×0.5×2h×365d=1.11万kwh4、地下车库用电:根据《建筑照明设计标准》,地下室用电量按8w/㎡估算,总计是18206.15㎡,需用系数为0.5,一天按8个小时计算,则每年耗电量为:8w/㎡×18206.15×0.5×8h×365d=21.26万kwh5、小区路灯用电:小区使用风光互补路灯,利用了可再生能源发电,既节约了能源,又不污染环境,所以此项的用电负荷不计入能量损耗。6、地下车库送、排风机用电:功率为67.5kw,一天按24个小时计算,需用系数为0.6,则年耗电量为:67.5kw×0.6×2h×365d=2.96万kwh7、水泵房加压提水泵用电=30kW×0.50×24h/d×365d/a=17.08万kWh/a8、换热站变频循环泵用电=60kW×0.50×24h/d×158d/a=11.38万kWh/a9、换热站补水泵用电=1.9kW×0.50×16h/d×158d/a=0.14万kWh/a本项目年总耗电量为238.91万kwh,详见表4-6。表4—6本项目用电负荷计算一览表序号项目用户数量用电指标总功率需用系数计算功率运行时间耗电量(kW)KcP(kW)(h/d)(d/a)(万kWh)1住宅332户4kW/户1328.000.26345.28736588.222住宅电梯14台18kW/台252.000.5126736532.193商铺3625.12㎡40W/㎡145.000.687.001029825.93商业电梯618kW/台108.000.5541029816.094会馆、客栈3168.99㎡30W/㎡95.070.547.5353658.685泳池循环泵10kW/台10.000.55.0023650.376地下车库停车场18206.15㎡8W/㎡145.650.572.82836521.267其他地下室6082.79㎡5W/㎡30.410.515.2143652.228地下车库送风机69.5kW/台57.000.634.2053656.249地下车库排风机69.5kW/台57.000.634.2053656.2410水泵房加压提水泵2用1备16kW/台32.000.6520.802436518.2211换热站变频循环泵2用1备30kW/台60.000.530.002415811.3812换热站补水泵1用1备4kW/台4.000.31.20241580.4613中水处理设备15.000.659.7543651.4214小计2339.14883.00238.9115不可预见用电10%16合计2339.14883.00238.91二、燃气的核算参照当地城市居民耗热实际情况确定居住区居民用气定额为0.8m3/户·d,项目建成后居民为332户,附属用房不使用燃气,则年耗煤气量为332×0.8×365=96944m3/a。商业、综合楼按照居民用气量的0.03m³/㎡*d估算,为74395.5m3项目总的用气量=居民用气量+商业用气量=171339.5m3三、热力的核算小区采用**城市集中供热,热源为一电厂,供热管网已铺设至项目所在区域,一次热网至小区换热站,在各换热站换热后通过二次热网把热量送给各建筑。耗热量计算计算采暖期耗热量根据《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2010规定,**的采暖耗热量指标为:≤3层建筑为17.9W/㎡;4~8层建筑为15.2W/m;商业建筑35W/m,采暖期158天。本项目公建的建筑物耗热量按《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CJJ34-2002中推荐的公式计算。其中—采暖全年耗热量(GJ);N—采暖期天数;Qh—采暖设计热负荷(KW);Ti—采暖室内计算温度(℃);Ta—采暖期平均室外温度(℃);To.h—采暖室外计算温度(℃)。住宅年耗热量:17.9W/m×48141.7m2×0.0864=611.4kw=9072.11GJ商业、会所等公共建筑的年耗热量(不包括地下建筑):经计算为年耗热量为46W/m×7144.11m2×0.0864=321.48kw=4751.58GJ。本项目年耗热量为:13929.28GJ。四、用水的核算住宅根据《**省用水定额》用水指标,商业用水、绿化及道路洒水根据《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用水指标,计算用水量如下:(1)住宅用水:指标为80L/人·d-120L/人·d,本工程采用中水回用供应部分卫生用水,故指标取下限80L/人·d本工程共计332户,每户按3.5人计算,总人数1162人,365天,则年用水量为1162人×800L×365=33930.40t/a;(2)商业用水:指标为5L/㎡·d,面积为3625.12m2,则年用水量为5L×3625.12×365d=6615.84t/a;(3)会所用水:指标为5L/㎡·d,面积为3168.99m2,则年用水量为5L×3168.99×365d=5783.4t/a;(4)绿化浇灌用水:指标为2L/m·d,绿化面积为10920m2,则用水量为10920×2L×180d=3931.20t/a;(5)小区道路、硬地浇洒用水:指标为3L/m2·d,道路、硬地面积为10245m2,则日用水量为10245×3×180d=5532.3t/a;(5)换热站补水:换热站补水按循环水量的1%考虑,采暖期建筑面积3.5L/㎡×4.0%=0.14L/㎡·d,换热站补水=0.14L/㎡·d×55285.81㎡×158d/a=1222.92m3/a(6)未预见水:按上述总用水量的10%计算。未预见水量=用水量*10%=8346.84m3/a年总用水量=93038.16m3/a序号用水单位用水指标数量用水量(m3/d)清水消耗量m3/年计算天数L/人.天新鲜水用量回用水量总用水量1住宅80116292.960.0092.9633930.403652商业53625.1218.130.0018.136615.843603泳池40100100.0036500.004会所53168.9915.8415.845783.412985附属用房53501.751.75638.752986绿化用水2L/M2.天1092021.8421.841807道路浇洒3L/M2.天1024530.7430.741808换热站补水0.14L/㎡·d55285.817.747.741222.921589未预见性用水22.870.000.008346.8410合计151.5552.58189.0093038.16城市城市供水管网商业、公建生活不可预见城市排水管网单位:万吨4.890.493.40.343.060.830.080.758.234.429.3换热站补水0.1200.12水平衡图第四节主要耗能设备节能评估

一、设备选择原则。(一)技术先进、操作简单、维修方便、高效低耗、运行可靠。(二)各设备间相互适应、能力匹配、运输畅通,避免环节中出现“瓶颈”现象。(三)尽量选用相同型号、规格的设备,以便于备品、配件的互换,减少其备用量。(四)以国产的技术先进,性能可靠的设备为主。二、主要设备情况本项目主要耗能设备选用送风机、排风机、换热站循环泵、补水泵、生活给水泵等,主要设备能耗量详见图4-3。通过标准对照,本项目所选用的主要设备不属于国家明令禁止和淘汰的用能产品和设备。项目可研报告对主要用能设备没有详细说明,通过查对相关设计图纸,将主要公用设备进行了统计,项目主要用能设备见表5—11。表5-11主要用电设备一览表序号项目用户数量用电指标总功率运行时间耗电量(kW)(h/d)(d/a)(万kWh)1住宅电梯14台18kW/台252.00736532.192商业电梯6台18kW/台108.001029816.093泳池循环泵1套10kW/台10.0023650.374地下车库送风机6台9.5kW/台57.0053656.245地下车库排风机6台9.5kW/台57.0053656.246水泵房加压提水泵2用2备台16kW/台32.002436518.227换热站变频循环泵2用1备台30kW/台60.002415811.388换热站补水泵1用1备台4kW/台4.00241580.469中水处理设备1套15.0043651.42第五节本章评估小结经过对项目的选址、总平面布置、技术方案和主要用能系统的节能评估分析,可以看出本项目在选址、总平面布置的设计符合节能要求,但是在技术方案和主要用能系统的建设方案中提出的内容甚少,无法对其建设方案进行全面评估,仅有的一些内容存在不节能现象。本报告在第六章中将对项目提出进一步节能措施评估。根据规定,对居民小区建筑面积在5万平米以上的,其他建设项目建筑面积在3000平方米以上,且设计日用水量为50立方米以上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要求配套建设和使用中水设施。本项目建筑面积**平方米,符合相关规定,但未考虑采用中水水源。同时项目可行性研究中建设方案并未提供建筑体形系数和参数,可研应予以修正,项目设计与建设中,需要严格按照《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2010中规定、《**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04-242-2006要求设计施工,保证整个小区居民建筑65%的节能标准,公共建筑50%的节能标准。第五章项目能源消耗及能效水平评估第一节项目能源消费种类、来源及消费量评估本项目使用能源包括电力、热力、燃气和水四种。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能源供应齐全,供应量充足,可保证本项目的顺利运营。一、项目能源消费总类能源流向图本次节能评估对可研中用能系统所采用的用能指标进行分析,与相应的标准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各个系统的用能合理性。各种能源流向如下:二、能源消费量评估由表5-1可以看出本项目年综合能源消费量为1004.75tce/a,其中项目年耗水量为9.30万t/a,折标煤量为7.97tce/a,占总消耗能源比例为0.79%;年耗电量为238.91万KW·h,折标煤量为293.63tce/a,占总消耗能源比例29.22%;年耗热力为13929.28GJ/a,折标煤量为475.27tce/a,占总消耗能源比例的47.30%;年耗气量为171339.5m3,折标煤量为227.88tce/a,占总消耗能源比例为22.68%。能源消耗比例详见能源消耗比例图5-2。表5-1项目耗能指标能源种类单位实物量当量值折标量(吨标准煤)折标系数比例(%)电力(万千瓦时)238.91293.631.22929.22天然气(m3)171339.5227.881.3322.68热力(吉焦)13929.28475.270.0341247.30水(吨)93038.167.970.08570.79合计1004.75100.00第二节能效水平分析评估本次节能评估对项目可研和环评中各个用能系统的用能指标进行了核实,且根据用电、用热、用气和用水相关设计标准和类比数据,进行了项目用能情况的计算,本次能效水平分析为可研中数据与标准和类比数据的对比分析。项目可研中给出了项目的用电、用热和用水量均偏高,用热偏低,可研应予以修正。第三节本章评估及小结本章中对项目用能种类及来源进行了分析,对可研中给出各类能源的用能指标与标准值或者是类比值进行了对比,得出可研所选取的用能指标能效水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