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功能性浓缩蛋白及功能因子生产技术项目建议书_第1页
大豆功能性浓缩蛋白及功能因子生产技术项目建议书_第2页
大豆功能性浓缩蛋白及功能因子生产技术项目建议书_第3页
大豆功能性浓缩蛋白及功能因子生产技术项目建议书_第4页
大豆功能性浓缩蛋白及功能因子生产技术项目建议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综合开发工程项目建议书PAGE11-大豆功能性浓缩蛋白及功能因子生产技术项目建议书项目名称:大豆功能性浓缩蛋白及功能因子生产技术农业综合开发工程申报单位:XXXX集团有限公司地址:XX省XX市XX县稻庄邮政编码:XX联系人:XX电话:XXXXX传真:XXXXX申报日期:XXXX年XX月XX日目录第一章总论 11.1项目概况 11.1.1项目名称、项目业主及项目负责人 11.1.2企业简介及经营范围 11.1.3项目基本情况 11.1.4投资估算 31.1.5资金筹措与融资方案 31.1.6财务分析及预期效果 31.2编制依据 31.3项目背景 41.4项目建设条件落实情况 51.5研究结论 7第二章项目申请理由及政策依据 82.1项目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 82.2项目符合地方产业发展政策 82.3项目符合物流专项投资资金的使用政策 92.4项目的实施有利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拉动内需消费 92.5项目的实施是行业生存和企业发展的需要 102.6项目的实施促进当地特色农业及农业产业化发展 102.7项目的实施有利于活跃当地经济、带动三大产业发展 112.8项目的实施有利于扩大就业、创造安定的社会环境 11第三章项目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123.1建设单位概况 123.2企业组织机构 123.3现有设施 133.4企业经营情况及财务状况 133.4.1企业连续三年财务状况分析 133.4.2企业信用状况 143.5企业法人介绍 14第四章市场分析 164.1现有市场规模分析 164.1.1上游产业链分析 164.1.2区域市场现状分析 174.2市场前景分析 204.2.1上游产业链发展分析 204.2.2区域市场前景分析 204.3市场竞争能力分析 214.3.1市场定位分析 214.3.2市场份额及竞争格局变化分析 214.4本项目市场竞争优势 224.4.1上下游对企业良好的协作关系 224.4.2满足市场对优势农副产品的需求 234.4.3自然资源优势 234.4.4规模优势 234.4.5成本优势 234.4.6区位优势 244.4.7人力资源优势 244.4.8品牌潜力 24第五章项目建设条件落实情况 255.1原料供应条件 255.1.1农副产品原料 255.1.2冷链物流设施原料 255.2项目区位条件 255.3社会经济条件 265.4自然条件状况 265.4.1地形地貌 265.4.2气候特征 275.4.3水文 275.5基础设施条件 285.5.1交通 285.5.2通讯 295.5.3能源 295.5.4给排水 295.6政策及技术支撑条件 305.6.1政策条件 305.6.2技术支撑 305.7项目前期工作 30第六章项目建设方案 326.1项目建设目标 326.2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326.3总图及运输 336.3.1场地 336.3.2总体规划布局 336.3.3竖向布置 346.3.4交通组织 346.3.5绿化 356.3.6总平面方案设计概述 356.3.7工程经济技术指标 356.4土建工程 366.4.1建筑工程 366.4.2室外工程 386.5设备工程 396.5.1冷藏保鲜设备 396.5.2检验检测设备 406.5.3运输设备 426.6电气工程 436.6.1设计范围 436.6.2用电负荷 436.6.3变配电设计 436.6.4照明及防雷 446.6.5电视、电话系统 446.9.6保护及接地 456.7给排水 456.7.1给水 456.7.2排水 466.8项目实施进度 476.8.1建设工期 486.8.2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48第七章环境影响评价 497.1环境保护标准 497.2环境影响 497.3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 507.3.1废渣治理 507.3.2污水治理 517.3.3噪声治理 517.3.4绿化 517.4环境评价与审批 51第八章节能 528.1设计依据 528.2项目能耗 528.2.1电耗 528.2.2水耗 538.2.3能耗统计 538.3节能措施 538.3.1建筑节能 538.3.2照明节能 548.3.3供配电系统节能 558.3.4给排水系统节能 568.3.5管理节能 56第九章消防、职业安全及卫生 589.1消防 589.1.1消防系统布置 589.1.2消防措施 589.2职业安全 609.2.1电气安全 609.2.2作业安全 619.3职业卫生 61第十章项目组织与实施 6310.1组织机构 6310.2人力资源配置 6410.2.1劳动定员 6410.2.2工作制度 6410.3项目管理 6410.3.1建设管理机构 6410.3.2管理制度 6510.3.3项目监控 6610.3.4工程监理 6610.3.5工程招投标 6610.3经营管理措施 6710.3.1工程管理 6710.3.2项目管理 6810.4技术培训 6910.4.1对销售及服务人员的技术培训 6910.4.2对设备使用人员的技术培训 69第十一章投资估算与融资方案 7011.1投资估算依据及说明 7011.2投资估算 7011.2.1项目总投资估算 7011.2.2固定资产投资估算 7111.2.3流动资金 7111.2.4分年投资计划表 7211.3资金筹措 7211.3.1资金筹措 7211.3.2资金筹措可行性分析 7211.4资金使用安排 7311.4.1国家财政补助资金投向 7311.4.2银行贷款资金投向 7311.4.3企业自筹资金投向 73第十二章项目效益分析 7412.1财务评价 7412.1.1财务评价依据 7412.1.2基础数据 7412.1.3盈利能力分析 7712.1.4清偿能力分析 7812.1.5不确定性分析 7812.1.6财务分析结论 8012.2社会效益 8012.2.1项目的实施将从根本上改善达州市域农副产品流通体系 8012.2.2项目的实施将提升达州农业产业化层次,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8112.2.3项目的实施将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发展地方特色产业 8112.2.4项目的实施将有力拉动当地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推动当地城市化进程 8112.3分析结论 81第十三章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 8313.1风险因素分析 8313.1.1市场风险 8313.1.2融资风险 8313.1.3技术风险 8413.1.4建设风险 8413.1.5运营管理风险 8413.2风险及应对措施 8413.2.1市场风险控制措施 8413.2.2融资风险控制措施 8513.2.3技术风险控制措施 8513.2.4建设风险控制措施 8513.2.5运营管理风险控制措施 85附注 87一、附表目录 87二、附图目录 87一、项目的意义和必要性,国内外现状和技术发展趋势及产业关联度分析,市场分析(一)项目的意义和必要性1、项目提出的意义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建立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业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目前,我国有3000万豆农,年产大豆1600万吨左右,且均为非转基因大豆,是全世界人民都喜欢的、无可争议的食品蛋白资源。因此,中国大豆蛋白及其制品倍受日本、韩国和欧洲等国家的青睐。大豆籽粒蛋白约含蛋白质40-44%,其中大豆蛋白中球蛋白约占90%,清蛋白约占5%,赖氨酸含量高,大豆蛋白营养和食用凝胶、乳化、亲油、保水等功能好,是极好的营养和功能蛋白资源。目前,我国在大豆粕加工制取蛋白的生产过程中,一些对人体健康极为有益的活性物质等都被不同程度地浪费而未被合理开发利用,造成资源浪费。因此,利用高新技术对大豆粕进行综合精深加工是非常必要的。大豆是一种非常丰富的营养保健源,被营养学家认为是21世纪的维生素。大豆中蛋白质含量占40%,几乎是肉、蛋、鱼的二倍,而且不含能导致人体心、脑血管疾病的胆固醇。大豆所含的豆固醇具有降低人体血清胆固醇、防治脑溢血及动脉硬化的功能,大豆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齐全,含有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及无毒素,是人类理想的优质植物蛋白质来源。大豆中的钙含量(0.02%)是牛肉的20倍;含铁(0.01%)是牛肉或牛奶的10倍。大豆中还含有36%的膳食纤维,膳食纤维具有促进胃肠蠕动、加速排泄的功效,它虽然不被人体吸收,但能携带有毒物质排除体外,已被医学界列为“第七营养素”。大豆油可经调合制成具有降血脂功能的营养保健油,同时,精炼后的脱臭馏出物可作为生产天然维生素的原料。我们已充分利用这一有用资源,从脱臭馏出物中提取天然维生素E,这既是对资源的综合利用,又是获得天然维生素E的最佳方法,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将推动我国天然维生素E工业的发展。传统的大豆粕利用途径主要是做饲料,发展养殖业,人类再利用动物蛋白,但这条路线蛋白质的利用率仅为20%30%,造成了资源浪费。本项目对大豆粕进行综合利用,制取浓缩蛋白的同时,提取其中多种生理活性物质,如低聚糖、皂甙、异黄酮等。因此,利用高新技术对大豆粕进行综合精深加工对于我国油脂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本项目为配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建立农业产品深加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充分依靠国内的高新技术,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综合利用我国的非转基因大豆资源,提高大豆粕精深加工技术与整体装备水平,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大豆中的蛋白质、油脂等有效成分,生产出适应市场需求的系列产品,拓展产品的应用范围,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增强企业综合实力,使我国的非转基因大豆资源优势真正变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应对加入WTO后对我国农业产业的冲击。因此,本项目对实现我国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项目符合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应用先进技术为手段,推进现代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为目标,发挥现代农业高技术产业化农业综合开发对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组织形态和经营理念的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推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据此,我们拟利用自身的优势,以XX大学为技术依托,实施该项目,以满足社会及市场需求。(二)国内外现状和技术发展趋势国外舒莱公司在高品质大豆配料的研究、生产和营销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主要产品包括大豆分离蛋白、大豆浓缩蛋白以及组织植物蛋白、卵磷脂和浓缩异黄酮。大豆蛋白作为一种食品配料,近年来在国际上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我国在用大豆豆粕加工制取蛋白的生产过程中,均采用碱溶酸沉法,一些对人体健康极为有益的物质如异黄酮、皂甙、低聚糖、膳食纤维等都未被合理利用,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且会造成很严重的环境污染。而发达国家蛋白生产已经摈弃碱溶酸沉法,纷纷采用醇法生产。醇法生产大豆浓缩蛋白在国内仅有XX三维等极少数厂家,其原因是用醇法制浓缩蛋白存在着生产成本高、蛋白变性后其应用领域窄等问题。然而,伴随着大豆活性物质的提取与精制技术及蛋白改性技术研究取得突破,用醇法生产大豆浓缩蛋白又显示出其优越的特性。首先,用醇法实现了在一条生产线上连续生产大豆浓缩蛋白、大豆异黄酮、大豆低聚糖、大豆皂甙等产品,可以显著提高大豆的综合经济效益;其次,生产出的大豆浓缩蛋白在色泽和气味上比用酸碱法生产的浓缩蛋白品质好;最后,用醇法生产浓缩蛋白时,没有由酸碱等废水的排放而引起的环境污染。本项目以我国非转基因大豆为原料,经过醇法生产,后经改性制得特殊功能性和营养性的大豆浓缩蛋白,同时经过精制得到大豆活性物质因子,将产品应用于乳制品、肉制品、面制品、营养配方食品和保健食品中,能有效地改善我国居民的膳食结构。而企业以此为切入点,加强与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的紧密合作,解决功能性蛋白系列产品和大豆功能因子生产及应用所面临的关键技术问题。(三)产业关联度分析1、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项目的实施符合国家关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有关政策及新时期我国粮油加工业的发展战略:“大力推广高新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步伐,推进粮油工业的科技进步;调整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档次和整体质量水平,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提高经济效益”的要求。同时,本项目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和有效利用,在促进我国粮油行业升级的同时,增加了就业机会,并向社会提供方便营养、安全卫生、高质量、高档次的保健食品和新药品。1995年,国务院根据我国大豆产业现状,批准了“国家大豆行动计划”,明确了我国大豆产业在二十一世纪要以生产高质量大豆为中心,以生物工程技术和工程化技术为基础,开发新品种、新资源,扩大应用领域,以向社会提供方便营养、安全卫生、高质量、高档次的保健食品和新药品为发展目标。1999年11月份在我国召开的“大豆食品与健康”高层研讨会上,专家提出了“大豆—21世纪维生素”的健康新概念。在国外,2000年5月,美国“食品和医药管理局(FDA)”正式批准大豆产品为健康食品。2001年7月,国家科技部把大豆活性物质的提取与精制作为农产品“十五”科技公关重点项目。2、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利用我国对大豆粕的利用,除少部分用来提取大豆蛋白外,大部分是用作饲料,造成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本项目的产业化是对大豆粕的综合利用,提取其中的宝贵成分,使豆粕多次深加工增值,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利用。3、促进我国大豆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我国大豆主产区——东北的大豆是非转基因大豆,其含油量低,在制取油脂上相对于国外的转基因大豆没有优势。随着我国加入WTO,国外的低价豆粕不断涌入我国,对我国的大豆加工造成了更大的冲击,从而也影响到我国大豆的种植和大豆产业的发展。我们必须发展我国的非转基因大豆的优势,充分将大豆和大豆制品应用到食品和食品添加剂中,才是我国非转基因大豆的优势。本项目通过对大豆及其副产物的综合利用可增加企业效益和市场竞争力。4、增加农民收入和就业机会国产非转基因大豆含油量低,但活性物质含量高,收购价格比普通大豆高出10%。通过定单农业,可以显著提高农民的收入。本项目的产业化预计可以增加约300个就业机会。(四)市场分析1、大豆浓缩蛋白大豆蛋白是一种全价蛋白,被广泛应用于鱼制品、肉制品、面制品、冷食制品、糖制品和医药制品中,并且可以改善食品的营养成份和口感,降低成本,延长保质期。世界上发达国家特别是欧、美、日等国对大豆蛋白的应用都十分重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尤其是美国,其在大豆蛋白制品的生产上居世界第一,在大豆蛋白应用上也处于领先地位,年产各种蛋白30多万吨,产值达50亿美元。而我国在大豆蛋白制品的应用方面起步较晚,2001年我国大豆蛋白的市场需求总量67700吨,目前正以15%的速度增长。到目前为止,国内蛋白总量约10万吨,而根据《中国食品工业“十五”及2010年发展规划建议》,2005年全国肉类加工制品达到7000万吨,按5~10%生产火腿肠,大豆蛋白的基本添加量3~5%计,就需大豆蛋白30万吨,如果考虑食品和工业添加剂、高档纺织、印染的需要,大豆蛋白的市场前景将更加广阔。在我国加入WTO后的今天,西欧各国受疯牛病影响,由原来的使用动物蛋白逐渐向使用植物蛋白转变,且抵制转基因制品,我国的非转基因大豆蛋白产品倍受国际市场青睐,因而有广阔的国内外销售市场。目前国际上大豆浓缩蛋白的产量为每年37万吨,其中35万吨为醇法生产。醇法生产的大豆浓缩蛋白可用做香肠、火腿肠、罐头、面包等食品的辅料,并可做人造肉、婴儿用奶粉及宠物食品,有非常广阔的应用领域。而随着西方疯牛病等的肆虐,动物源的蛋白如牛奶等用量逐年减小,在某些国家甚至被禁用。同时,政府对牛奶及相关产品的补贴已终止或取消,导致牛奶等产品价格上涨,不少消费者将对牛奶产品的依赖转向植物源的蛋白,大豆浓缩蛋白日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大豆浓缩蛋白的市场正以年均15~20%的速度增长。而目前,大豆蛋白的分枝——具有优良功能性质的大豆浓缩蛋白更是在食品中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功能性大豆浓缩蛋白(FSPC)是近年来开发成功的新型大豆蛋白产品,目前,仅有美国、法国、日本等国能够生产,如美国A.E.StaleyMfg.公司的sta-pro3000和ta-pro3200都属于功能性大豆浓缩蛋白。经过醇法生产再改性后的浓缩蛋白,利用它的各种功能特性发展成多品种的专用蛋白,广泛用于肉制食品、婴儿食品、烘焙食品、胶凝食品和多种流体、半流体食品。特别是蛋白饮料,是其重大的市场。目前我国在功能性大豆浓缩蛋白的生产方面尚属空白,与发达国家在着很大差距。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我国对大豆蛋白产品的结构存在着较大的偏见。盲目认为大豆分离蛋白是高科技的深加工产品,加之90年代初期大豆分离蛋白的高利润导致国内纷纷投资兴建大豆分离蛋白生产线,忽视了功能性大豆浓缩蛋白的研究开发。随着近几年大豆活性物质的开发成功,醇法浓缩蛋白的生产正在成为一种发展方向。质优价廉的功能性浓缩大豆蛋白有取代分离蛋白的趋势,其市场潜力是十分巨大的。2、营养保健油油脂是人类膳食的必需营养素之一,是人们的能量来源,同时又给人体提供必需脂肪酸和脂溶性维生素等营养成份,在人类的生活中一直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随着生产的发展,人类在制取和利用油脂方面已积累了大量丰富的经验,人们对油脂的化学本质,尤其是对油脂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入,传统的单一品种的食用油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对营养和健康的需要,我国食用油正由实用型向营养保健型转化,开发和生产各种有益于健康的食用油脂品种已是食用油脂发展的潮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血脂病人明显增多,专家们呼吁社会重视心脑血管病的预防和治疗,严防“病从口入”,讲究科学的膳食结构,尤其慎重传统食用油的摄入,针对这种现状,降血脂食用油应运而生。经过调和的大豆色拉油具有调整血脂的保健功能,不添加任何对人体有害的化学添加剂,不添加任何药物成分,选取的原料完全是高品质、纯天然的绿色食用植物油,产品的质量达到目前高级烹调油的质量标准,具有高品质油特有的风味、色泽清洌透明,烟点也较高,在烹饪过程中可以使厨师和家庭主妇们免于油烟的侵害,真正起到营养保健和预防高血脂的作用。这种油脂既满足了人们对于膳食营养的要求又不改变油脂本身的风味,适合于代替传统单一品种的食用油脂而长期食用。根据资料显示,我国的亚健康人群约占我国人口的50%,高血压病人近一亿,糖尿病人近3000万。城市人口中,体重超重者占15%,北京、天津、上海分别为44%、33%、25%。目前,我国肥胖人群已达2000万人之多,癌症患者每年新增150万,老年人口有一亿多,均面临免疫力低下及各种疾病如骨质疏松、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等疾病的困扰。预计这一消费群体的年油脂消费量约为400-500万吨,市场潜力巨大,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远期经济效益也十分可观。以大豆油为基料的保健油正好适应这个巨大在潜在的市场需求。3、大豆异黄酮早在40年代,研究者注意到澳大利亚某些牧场中的绵羊生殖能力强,研究发现这是因为牧场中含有特殊的三叶草植物,其富含芒柄花素可在绵羊的胃中经酵解为一种大豆异黄酮——黄豆甙原。从那时开始,研究者就逐渐去关注异黄酮对健康的影响,并最后掀起了研究异黄酮的热潮。Setchell和Adlercreutz首次发表异黄酮和木脂体与哺乳动物雌激素结构相似,并阐述它们的可能防癌作用。大豆及其制品中含丰富异黄酮。大豆异黄酮具有弱雌激素活性,约相当于十万分之一的雌二醇活性,被称为植物雌激素,其主要为三羟基异黄酮(Genistein)、黄豆甙原(Daidzein)、黄豆素(Glycetein)。异黄酮与雌二醇有相似性,通过与ER结合发挥微弱激素效应,异黄酮对雌激素也有表现拮抗作用,由于与雌二醇竞争结合ER,使得雌二醇不能产生激素效应,进而对激素相关的疾病具有保护作用。许多研究者认为,植物雌激素能有助于将激素环境调节至适宜的状况,如此就会抑制激素型的癌症出现。植物雌激素在结构上类似于体内产生的雌激素,事实上它们是如此地相似,以至于植物雌激素简直可以欺骗细胞,让它们相信植物雌激素就是体内真的雌激素。虽然这些植物雌激素要远远弱于正常的雌激素,但如果它们集中出现,与“雌激素敏感性”细胞的结合上就会“胜过”正常的雌激素。从理论上讲,如果雌激素的感受器位置已经被较弱的植物雌激素占据,那么,更具潜能的雌激素就不能再被结合,进而也就预防了细胞中破坏性变化。大豆异黄酮类雌性激素的作用早在1962年就有人报导,然而其预防骨质疏松效果还是在近期取得进展。1995年,世界卫生组织以夏威夷岛的广市到冲绳的70岁以上的日本妇女为对象,进行了大豆异黄酮排泄量与骨密度相关的病因学调查研究,结果显示骨密度高的群体其尿中的异黄酮排泄量也是较多,而大豆异黄酮的摄取量与尿中异黄酮排泄量有着相互关系,可见大豆异黄酮摄取量与骨密度也一定的关系。

有很多的动物实验证实了大豆异黄酮预防骨质疏松的效果。Arjmandi等报导了摘除卵巢的骨质疏松症模型白鼠摄取大豆蛋白,可抑投制大腿骨以及腰椎骨密度低下的效果。之后,Draper等进一步确证了许多来源的植物雌性激素具有抑制卵巢摘除白鼠的大腿骨和椎骨的骨量减少效果。Ishida等以摘除卵巢白鼠为对象,经口投与黄豆苷原和染料木黄酮,结果此两种大豆异黄酮都可抑制内量的减少。Ishimi等以摘除卵巢白鼠为对象,通过皮下投与染料木黄酮也发现大腿骨海绵骨的骨量减少得到抑制。意义深远的是Ishimi等发现投与具有抑制骨量减少的染料木黄酮后,对子宫以及子宫内膜细胞几乎没有影响。另外,有关异黄酮的人体摄取实验报导不多。美国的Protter等(1998)研究确认投与90mg异黄酮的人群的脊椎骨的骨密度明显上升。1980年以来,许多研究人员对东亚国家与欧美国家的癌症发病率的差异进行病因学调查,以期揭示大豆摄取与癌发症两者的相关,结果令人振奋。各种癌症包括乳癌、前列腺癌、对肠癌、直肠癌、胃癌以及肺癌等发症率都与大豆摄取呈负相关性,可见癌发症的频度与饮食有很大的相关成分,是引起癌症患病率下降的主要因素之一。1986年,美国科学家发现大豆中抑制癌细胞的异黄酮。1990年6月,美国国家癌症研究院组织全美著名学者研讨了大豆的抗癌效果,肯定大豆异黄酮是最佳的天然物质。此后又证实大豆异黄酮可以防止骨质疏松症,减轻妇女更年期不适症及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美国是癌病多发病国家之一,近几年平以年43%的速度递增,其中肺癌、结肠癌、直肠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及胰腺癌占60%,男性比女性高出2倍。美国每年因为癌症造成的医疗费用等开支高达1100亿美元,并呈上升趋势。现在发现了只要吃大豆食品就可以达到防癌抗癌,防止骨质疏松,预防冠心病,而且只要稍许改变饮食习惯,调整食物结构,就可以达到省钱、省事、省时、保健、延年益寿一举数得的目的。为此,美国政府和公众舆论大肆宣传吃大豆食品的好处,尤其是对于含有大豆异黄酮等的食品,身价培增,把大豆异酮视为珍品。美国政府支持和鼓励美国人要多吃大豆食品,建议每人每天吃20~30克大豆,人体即可获得充分的异黄酮,预防上述疾病。美国FDA还正式批准大豆为健康食品,并取消在1983年规定的学生午餐、副食中大豆蛋白只能占蛋白质摄入量的30%,动物蛋白应占70%的规定。异黄酮研究的突破,令大豆一下子身价培增。最近,大豆异黄酮的抗癌研究已成为世界热门焦点,取得了很大的进展。Messina等综述了大豆以及大豆异黄酮的抗癌动物实验,发现生大豆、熟大豆、以及分离大豆蛋白都具有一定的抑制癌症效果。

目前已明确大豆异黄酮抗癌的主要作用机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类似女性雌激素作用以及抗激素作用。(2)抑制与癌相关酶活性的作用,特别是酪蛋酸激酶。(3)在癌细胞增殖的促进阶段,具有抑制血管增生作用。(4)消除活性氧,从而具有抗氧化作用。(5)调节细胞周期。(6)确认染料木黄酮具有抑制一些与DNA切断有关酶活性的作用等。大豆异黄酮通过不同的机制起到一定的预防癌症效果,特别是弱雌激素作用,雌性激素不足时可起到类雌激素效果,而雌性激素过剩时又起到抗激素作用。大豆异黄酮制剂可用于制造多种、多系列、多剂型的大豆异黄酮类药物及保健食品,包括抗癌药物、降胆固醇药物、防治心血管疾病药物、治疗妇女更年期综合症药物、防治骨质疏松症药物等一系列药品及保健食品。在这些药物的制造过程中,高纯度的大豆异黄酮制剂是不可或缺的并且是药品生产的先决条件。而纯度高同时价格低廉的大豆异黄酮制剂更是倍受药物生产厂家欢迎的生产原料。大豆异黄酮制剂也是大豆异黄酮保健食品中必不可少的一味原料。这类食品可以通过日常摄入微量大豆异黄酮起到预防癌症、高胆固醇疾病、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妇女更年期综合症的功用。以中国大豆为原料生产的大豆异黄酮制剂,在欧美等国家需求量非常大,其相关食品有望替代各类转基因大豆制品。目前以大豆异黄酮制剂作为食品添加剂已被用于酸奶、粉末状、块状及其它很多食品体系中。目前北美市场已经完成产品功效宣传和消费者认可的阶段工作,消费人群不断扩大;欧洲及东南亚宣传热潮正起,市场上的终端产品越来越多,大豆异黄酮也有了较大的需求量;中国由于保健品市场比较混乱、鱼目混杂,所以,目前的市场需求量还比较小,但一旦市场步入正轨,国内必将会有可观的需求量。据统计1998年世界大豆异黄酮生产能力仅为30吨/年,至1999年全求总产量达到70吨/年,平均以20~25%的增长率增长,预测至2005年世界对异黄酮需求量将达250吨/年。目前的发展速度远远不能满足世界的需求。在国内市场方面,有关专家预测,2005年我国异黄酮需求量将达到170吨/年,其中,国际市场对中国异黄酮的需求量将超过150吨。4、大豆低聚糖大豆低聚糖在上个世纪80年代由日本研究开发出来,其生理活性被医学专家给予高度评价,可促进人体有益菌——双歧杆菌的繁殖,能够抑制人体有害菌群和腐败物质的生成。大豆低聚糖被美国FDA认定为(GRAS)安全产品。据1999年末统计资料表明,日本是低聚糖生产大国,占全世界产量的二分之一以上,全世界1999年已形成5.5万吨消费市场规模。由于大豆低聚糖的生产属于一项高新技术,在研究应用上,目前在世界上只有日本、美国少数几个国家能生产,产量只有6.5万吨左右。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基于健康考虑,对大豆低聚糖需求将会迅速增长。市场专家分析预测认为:在今后四年中,产量将以15%的速率增长,需求量将以10%的速率增长,供需在一定时期内仍然存在着供应滞后于需求的趋势。可见大豆低聚糖具有较好的市场发展前景。我国低聚糖的研究开发起步比较晚,发展缓慢,产业化生产仍处在不成熟期,市场处于盲导期,据有关部门统计1999年各类低聚糖生产规模为1.3万吨,主要应用在食品、糖果等生产中。高标准大豆低聚糖在国内市场仍属于空白,关键生产技术工艺仍未突破,应用市场仍未开发。据了解,目前在国内还没有采用连续多级逆流提取设备,用正丁醇萃取后的糖浆加CaO絮凝沉淀蛋白,通CO2除多余的Ca离子,经真空浓缩,得到糖浆状大豆低聚糖产品。随着科技进步和应用市场的开发,我国低聚糖,特别是大豆低聚糖发展进程将会加快。据专家预测:在今后四年中,国内大豆低聚糖需求市场规模将以30%增长发展,产量将以15%的速率增长。鉴于大豆低聚糖具有特殊的保健和治疗生理功能,坚信大豆低聚糖需求将会骤增,国内外需求市场前景广阔。5、大豆皂甙最早由日本专家研究发现,大豆皂甙存在于大豆胚轴和种皮中。试验证明,大豆皂甙除了具有降血脂、抗氧化、抗动脉粥样硬化、免疫调节等较多的生理功能特性以外,还具有较好的发泡性、乳化性等物理特性。大豆皂甙的多种生理功能决定了它在药物方面应用的广阔前景。国外已有大豆皂甙作药用的报道。大豆皂甙最有可能被开发为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通过降低血浆中胆固醇含量、抑制血栓形成,从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同时,根据大豆皂甙可降低血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这一特性,将其用作减肥药品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因此,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已将大豆皂甙作重要的添加剂成份应用于保健食品、医药和化妆品等领域。在消费市场已有大豆皂甙药品、保健食品等产品。我国对大豆皂甙项目的开发正处于研究阶段,但是国内市场专家根据国外市场的发展情况及大豆皂甙特殊生理特性,认为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和人们需求认识的提高,相信国内外潜在着巨大的需求市场。通过以上全面分析,我们认为,该项目技术含量高,有产业化发展前景,项目实施后能形成较大规模的示范推广作用和产业化生产,而且经济效益好,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该项目见效快,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收益稳定,回收期短,是切实可行的好项目。二、项目的技术基础

(一)技术成果来源及知识产权情况该项目以XX大学为技术依托。XX大学是直属国家教育部的重点大学之一,并于一九九六年首批通过“211”部门预审。本项目合作单位XX大学化学工程学院生物化工系,现有教授6名,副教授11名,拥有利用世界银行贷款60多万美元购买的各种国际先进的化验仪器,技术力量雄厚,有研究和开发各种生物化工产品的基础,为我国数十个油脂设备制造厂家提供了数千套的设备图纸。XX大学在油脂工程设备及工艺的研制开发、推广提高方面亦取得了一大批技术成果,产生了十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同时也为我国培养锻炼了很多优秀的科研和工程技术人才,有的成为我国油脂行业知名专家或行业技术骨干。XX大学申报的“大豆功能性浓缩蛋白及功能因子生产技术”科学技术成果已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鉴定。(二)研发、中试工作及鉴定情况本项目已系统的完成了实验室研究工作和中试生产放大工作,并结合规模化生产的可行性确立了产品生产的工艺路线,制定了产品的质量标准。公司按照小试筛选的工艺路线,结合规模化生产的要求,于2003年建成了年处理10吨大豆的中试生产线,并已成功的完成了数批中试规模的试产,其生产工艺稳定,所得产品经自检合格后送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检验,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或超过预期标准。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于2003年12月26日对XX大学与XXXX集团有限公司的科研项目“大豆功能性浓缩蛋白及功能因子生产技术1、该项目采用浓缩蛋白生产和分离提取功能因子异黄酮相结合的技术路线,应用多级逆流连续萃取工艺,提取浓缩蛋白(溶剂消耗低40kg/t),溶剂二步结晶提取异黄酮。浓缩蛋白收率60%,纯度70%;异黄酮提取率90%,纯度90%。其技术有创新性,居国内领先水平。2、本项目在自主创新中试生产线上,实现日处理大豆10吨的能力,日产大豆浓缩蛋白4800公斤,大豆异黄酮24公斤,大豆皂甙400公斤,低聚糖640公斤的能力,生产技术成熟。以异黄酮为主要原料的保健食品,获国家卫生部批准。3、中国是世界大豆生产大国之一,开发浓缩蛋白和综合利用提取大豆异黄酮等功能性产品,原料资源丰富,符合国家“三农”政策,对提高大豆产业经济效益和扩大出口创汇有重要意义。4、建议:1是和农业部门结合,抓好大豆优良品种的选育和生产基地的建设。2是进一步加快推广应用。(四)对行业技术进步的影响传统方法提取蛋白,工艺技术落后,收率低,环境污染大,等缺点。醇法浓缩蛋白及大豆粕深加工综合利用,不仅提取了高纯度的浓缩蛋白,对大豆进行深加工综合利用,使农副产品多层次增效,利用这一技术,可使低附加值的产品高效率的转化为高附加值的产品。本项目以我国非转基因大豆为原料,经过醇法生产后经改性制得特殊功能性和营养性的大豆浓缩蛋白,同时经过精制得到大豆活性物质因子,将产品应用于乳制品、肉制品、面制品、营养配方食品和保健食品中,能有效地改善我国居民的膳食结构。而企业以此为切入点,加强与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的紧密合作,解决功能性蛋白系列产品和大豆功能因子生产及应用所面临的关键技术问题。该技术将对国内同行产业水平的提高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并将大大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也为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做出更大的贡献。三、建设方案、规模、地点

(一)建设方案、规模及地点1、建设内容XXXX集团有限公司现有一定规模的醇法浓缩蛋白及大豆深加工综合利用生产装置,并有稳定的原料供给渠道和不断增大的市场需求,经过长期的考察论证和市场调研,计划在原有日处理10吨中试装置的基础上,增加生产装置,形成日处理10吨大豆的产业化生产规模。利用最新的醇法大豆浓缩蛋白生产技术,在一条生产线上连续提取大豆浓缩蛋白及功能因子生产技术,从而得到优质的大豆浓缩蛋白。2、建设规模日处理大豆10吨的能力,日产大豆浓缩蛋白4800公斤,大豆异黄酮24公斤,大豆皂甙400公斤,低聚糖640公斤的规模。3、建设地点该项目拟建地点位于XX省XX市XX经济开发区工业园。4、建设期限项目批复之日起1.5年建设完毕。(二)项目实施计划项目建设2005年6月开始,预计于2006年12月竣工投产。具体时间表如下:内容构成时间安排建设内容准备阶段05.06—05.07国内考察、调研、论证、立项及其它准备工作工程设计05.08—05.09初步设计、概算、有关单位审批05.09—05.11施工图、工程概算、图审施工验收05.11—06.08工程建设2006.09竣工验收设备安装06.05—06.09订购设备、辅助设备,招聘、培训人员06.09—06.10设备安装、完成调试投产运行2006.11开工生产、商业性运作四、技木特点、工艺技木路线、设备选型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一)技术特点本项目技术来源于XX大学。与美国ADM公司以及国内竞争对手相比,该院校开发的在一条生产线上连续生产大豆浓缩蛋白、功能性蛋白、大豆异黄酮、大豆皂甙和大豆低聚糖的技术具有以下主要技术特点:1、基于对大豆深加工过程原理的深入分析,用系统集成和优化的设计思想,基于化学工程的原理,在国内外率先研究、开发了在一条流水线上同时生产大豆浓缩蛋白、异黄酮、皂甙及低聚糖四种产品的成套技术,提高了生产效率,大幅度降低了投资和生产成本;2、系统分析了异黄酮、皂甙及其他功能因子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特性,考察了溶剂与水相的互溶度及萃取剂的选择性等重要萃取参数,经过大量研究,开发了混合溶剂结晶技术进行大豆异黄酮及皂甙的生产,异黄酮提取率90%,纯度40~90%(由结晶条件自由控制),本技术在收率、产品纯度及生产成本方面均优于美国ADM公司的树脂法生产技术。皂甙产品纯度高于80%,收率大于90%;3、开发了大豆低聚糖生产工艺,根据成膜原理,在喷雾干燥中加入特殊的成膜剂,用喷雾干燥得到大豆低聚糖粉末。产品中水苏糖和棉子糖的含量达45%,收率超过80%;4、开发了专用的连续多级逆流萃取设备,在现有萃取设备的输料系统中加入气动翻料部件,用于浓缩蛋白及功能因子的生产,提高了效率和自动化程度,降低了消耗。与传统的罐组式提取设备相比,乙醇消耗降低80%,蒸汽消耗降低50%,功能因子提取率提高8%。(二)工艺技术路线1、在国内以乙醇法生产大豆浓缩蛋白因多存在产品质量和设备等问题,迄今仍为空白,曾有几家工厂以酸法生产浓缩蛋白,但由于存在风味、感官和功能性等问题,未能推广。近几年因发展异黄酮等产品需要,将豆粕以乙醇提取异黄酮等功能成分后,提取后的豆粕仍因质量问题仅作为饲料,与食用浓缩蛋白差价在3—4倍,影响经济效益。本项目解决了工艺和设备上的关键难题,生产的浓缩蛋白质量指标达到国际上同类产品水平。2、本项目技术可将浓缩蛋白和功能性成分(异黄酮、皂和低聚糖)等产品于一条生产线上连续生产,具有节省投资和运行费用等优点。3、成功开发了乙醇多级连续自动萃取设备,萃取率高,对多种功能成分的萃取率,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溶剂消耗低,溶剂消耗水平与国家指标接近。4、异黄酮分离和精制采用纯溶剂法、控温结晶的先进技术,经一次结晶,产品纯度可达80%,可按市场需求,调节工艺参数等条件,将产品纯度在40%-80%之间进行调整,本项目采用先进技术,产品纯度高,简化了生产流程,降低投资,收得率高等一系列优点。5、低聚糖精制采用超滤和纳滤膜先进技术,自动化程度高,结构紧凑,提高产品质量和收得率高等方面优于其他精制方法,并采用反渗透技术将废水回收利用。6、本项目开发了浓缩蛋白改性生产功能性浓缩蛋白技术,显著提高了浓缩蛋白的多种功能性和应用效果,大大扩展了应用范围。7、本项目技术可将改性的浓缩蛋白生产浓缩组织蛋白,比现行以豆粕生产的组织蛋白具有风味、色泽好等优点,用作肉类增量剂在添加前可省去费时、费力的前处理。用作仿真肉制品代替他离蛋白可显著降低成本,仿真肉制品为近几年国际上发展最快的大豆蛋白新产品。本项目在生产大豆浓缩蛋白的同时,合理利用浸提液采用树脂吸附与溶剂萃取相结合的精制工艺、及超滤膜法等工艺可得到高含量的大豆异黄酮、大豆低聚糖、大豆皂甙,是一项国内领先并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该技术具有提取率高、溶剂消耗小、能耗低、排污量少等特点,提取的异黄酮有20%、40%、60%、80%四种规格,大豆皂甙含量≥40%,大豆低聚糖含量≥30%,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同时,该技术将传统的中草药提取和精制技术相结合,生产出高纯度的大豆异黄酮,在提取精制设备上没有什么特殊的要求,易于操作,易实现工业化生产,因此有利于工业化推广和应用。(二)工艺1、预处理车间工艺流程除尘原料计量风运卸料振动筛磁选机软化破碎杂质铁磁物质风运种皮浸出脱皮轧胚挤压膨化烘干饼去浸出车间2、精炼车间工艺流程酸碱、水毛油过滤加热混合酸油反应罐混合碱油反应分离油脚、皂脚软水白土真空混合分离真空干燥脱胶碱炼油加热混合脱色废水真空过滤安全过滤脱色油热交换加热脱臭热交换废白土抗氧剂冷却精滤成品油3、大豆粕深加工生产工艺流程乙醇浸提乙醇浸提乙醇回收溶剂1萃取有机相溶剂1回收混合溶剂结晶喷雾干燥大豆豆粕4090%异黄酮豆粕干燥脱溶水相回收溶剂1豆低聚集絮凝除蛋白豆低聚集活性碳脱色豆低聚集离子交换树脂脱盐,脱色豆低聚集真空浓缩豆低聚集喷雾干燥豆低聚集固体大豆低聚糖豆低聚集液体大豆低聚糖浓缩蛋白溶剂2萃取溶剂2萃取后的糖浆溶剂2回收结晶干燥皂甙产品改性处理功能性浓缩蛋白(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浓缩蛋白质量指标a肉制品专用型大豆浓缩蛋白指标蛋白质(干基)≥70%脂肪(干基)≤1.0%水分≤6%持水性≥400%持油性≥220%氮溶解指数≥70%凝胶性≥25b面制品专用型大豆浓缩蛋白指标蛋白质(干基) ≥70%水分 ≤6.0%持水性 ≥130%持油性 ≥200%发泡性 ≥200%粘度 15Mp/sc乳制品专用型大豆浓缩蛋白指标蛋白质(干基) ≥70%脂肪(干基) ≤1.0%水分 ≤6.0%乳化稳定性 ≥90%氮溶解指数≥65%2、大豆异黄酮质量标准项目指标检测方法外观形态干燥疏松状粉末目测色泽浅黄色至黄色目测气味特有气味感观粒度99%过80目标准筛水份≤5%GB5009.3灰份≤5%GB5009.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