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红阳化工有限公司年产1万吨有机酯(三醋酸甘油酯)、5500吨醋酸盐系列产品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1页
安徽红阳化工有限公司年产1万吨有机酯(三醋酸甘油酯)、5500吨醋酸盐系列产品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2页
安徽红阳化工有限公司年产1万吨有机酯(三醋酸甘油酯)、5500吨醋酸盐系列产品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3页
安徽红阳化工有限公司年产1万吨有机酯(三醋酸甘油酯)、5500吨醋酸盐系列产品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4页
安徽红阳化工有限公司年产1万吨有机酯(三醋酸甘油酯)、5500吨醋酸盐系列产品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II类功能区要求。声环境功能区划: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规定,项目所在区域为工业生产区,声环境质量应达到3类功能区要求。3.3.2主要环境功能敏感区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敏感区是指依法设立的各级各类自然、文化保护地,以及对建设项目的某类污染因子或者生态影响因子特别敏感的区域,主要包括: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草原、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重要湿地、天然林、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天然集中分布区、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天然渔场、资源性缺水地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封闭及半封闭海域、富营养化水域;以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等为主要功能的区域,文物保护单位,具有特殊历史、文化、科学、民族意义的保护地。本项目评价范围主要环境敏感点包括同心社区、香隅镇等,项目营运期间应避免对评价范围内的居民点造成较大的环境影响。3.4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3.4.1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1、调查范围及监测断面设置项目的纳污水体为长江东至段,本次环评共设置5个监测断面,各监测断面位置分别见图3.4-1和表3.4-1。表3.4-1水质监测断面一览表编号河流断面位置断面功能1长江东至段开发区污水处理厂排污口上游500m上游对照断面2开发区污水处理厂排污口处混合断面3开发区污水处理厂排污口下游1200m完全混合断面4开发区污水处理厂排污口下游3700m下游削减断面5开发区污水处理厂排污口下游5000m下游控制断面2、监测项目根据工程特点及项目废水的特征,本次评价选择地表水水质监测项目为pH、氨氮、COD、BOD5、总磷,共5项。3、监测频率和分析方法监测时间为2017年7月17、18日进行,连续监测两天,每天采样分析一次。水质监测按《水质采样方案设计技术规定》(HJ495-2009)、《水质河流采样技术指导》(HJ/52-1999)、《水质采样样品的保存和管理技术规定》(HJ493-2009)。检测分析方法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规定的方法执行。地表水环境监测因子分析仪器及监测方法如表3.4-2所示。表3.4-2水质检测方法项目名称分析方法方法检出限(mg/L)pHGB/T6920-1986玻璃电极法pH无量纲CODGB/T11914-1989重铬酸钾法10BOD5HJ505-2009稀释与接种法0.5氨氮HJ535-2009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0.025总磷GB11893-1989钼酸铵分光光度法0.014、地表水现状评价(1)评价方法采用单因子标准指数法进行评价。其中pH的标准指数为:或式中:pHsd——地表水水质标准中规定的pH值下限;pHsu——地表水水质标准中规定的pH值上限;其它项目表达式为:式中:——i类污染物单因子指数;——i类污染物实测浓度平均值,mg/L;——i类污染物的评价标准值,mg/L。根据污染物单因子指数计算结果,分析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论证其是否满足功能规划的要求。(2)评价标准水质现状评价标准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标准,具体标准值见表1.2-5。(3)监测统计及评价结果根据安徽省中望环保节能检测有限公司出具的检测数据,地表水监测及评价统计结果详见下表3.4-3。表3.4-3地表水环境现状监测及评价一览表(单位:mg/L,pH无量纲)项目名称采样日期采样地点长江东至段上游500m排污口处下游1200m下游3700m下游5000mpH7月17日7.087.267月18日7.157.300标准指数0.04-0.080.14-0.150.07-0.090.09-0.110.08-0.1COD7月1718日1519181614监测平均值14.518.517.515.514标准指数0.7250.9250.8750.7750.7BOD57月17日3.12.97月18日3.03.0监测平均值3.13.0标准指数0.7250.950.850.7750.75氨氮7月17日0.5470.7080.5610.5270.5127月18日0.5520.6940.5580.5310.517监测平均值0.550.7010.560.5290.515标准指数0.550.7010.560.5290.515总磷7月17日40.120.117月18日50.120.10监测平均值50.120.11标准指数0.70.850.750.60.55从表3.4-3可知,长江东至段水质参数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水域要求,表明长江东至段水体环境质量现状良好。3.4.2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空气质量达标区判定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项目所在区域达标情况判定优先采用国家或地方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公开发布的环境质量公告或环境质量报告中的数据或结论。本项目位于池州市东至县香隅镇,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和《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HJ633—2012)进行评价。由东至县环境监测站公开的环境质量公报可知,2017年东至县城区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优、良的天数共286天,优良率为82.4%。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分别为9、23、75、32微克/立方米,二氧化硫(SO2)年均浓度与2016年相比持平,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略有下降,二氧化氮(NO2)年均浓度略有上升;一氧化碳(CO)24小时平均第95百分位数浓度为1.3毫克/立方米,与2016年相比持平;臭氧(O3)日最大八小时平均第90百分位数浓度为154微克/立方米,与2016年相比略有上升。表3.4-4区域空气质量现状评价表污染物评价指标现状浓度(ug/m3)标准值(ug/m3)占标率%最大超标倍数达标情况SO2年平均浓度960150达标NO2年平均浓度234057.50达标PM10年平均浓度7570107.10.071不达标PM2.5年平均浓度323591.40达标CO日平均质量浓度1.3mg/m34.0mg/m332.50达标O38h平均质量浓度15416096.30达标由上表可知,SO2、NO2、PM2.5年均浓度、CO的24小时平均浓度、O3最大8h平均浓度均能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PM10年平均浓度均不能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经判定,项目所在区为环境空气质量不达标区域,超标因子为PM10。补充监测1、监测点布设根据工程废气排放特征及建设区域环境特征,兼顾功能布点的原则和区域风场特征,本次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共布设3个点,具体位置见图3.4-2,各监测点基本情况见表3.4-5。表3.4-5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点位设置一览表编号地点相对方位备注G1丁家村NE上风向G2项目所在地/项目所在地G3金鸡村SW下风向2、监测项目硫化氢、氨和非甲烷总烃。3、监测频次及时间作一期监测,连续监测7天,均监测小时值;提供每天同步观测气象参数(包括风速、风向、气温、气压、湿度)。4、采样分析方法采样监测分析方法如下:表3.4-6大气检测方法项目名称分析方法方法检出限(mg/m3)硫化氢环境空气硫化氢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保总局(2003)0.001氨HJ533-2009环境空气和废气氨的测定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0.01非甲烷总烃HJ604-2017环境空气总烃、甲烷、非甲烷总烃的测定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法0.075、监测期间气象监测期间气象资料统计见表3.4-7:表3.4-7监测气象资料统计表时间风速(m/s)风向气压(kpa)气温(℃)天气07月17日02:001.6西风100.227.7多云08:001.3西北风100.330.514:001.5西风100.035.720:001.4西风100.131.407月18日02:002.0东南风100.226.7多云08:001.9南风100.429.314:002.1东南风100.134.820:001.8南风100.330.907月19日02:002.5东南风100.226.4多云08:002.2南风100.128.914:002.6南风99.934.720:002.4南风100.030.107月20日02:002.0西南风100.326.7多云转晴08:001.8西南风100.429.114:002.2南风100.135.520:002.1南风100.231.407月21日02:002.3西南风100.426.3晴08:002.1西风100.230.114:002.0西南风100.037.520:002.4西南风100.131.907月22日02:001.5南风100.328.1多云转晴08:001.6西南风100.231.3多云14:001.7西风99.837.9多云20:001.6西南风100.032.1多云07月23日02:001.2西北风100.228.5多云转晴08:001.5西风100.331.714:001.3西北风100.038.920:001.4北风100.132.36、大气环境现状监测结果及评价(1)评价方法PiPi=Ci/Coi式中:——i类污染物单因子指数;——i类污染物实测浓度;——i类污染物的评价标准值。(2)评价标准本次评价标准见表1.2-4。(3)评价结果根据安徽省中望环保节能检测有限公司出具的检测数据,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结果见表3.4-8。表3.4-8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结果采样点编号G1G2G3非甲烷总烃小时值范围mg/m³0.83~1.180.86~1.180.81~1.18小时值单项污染指数0.415~0.590.43~0.590.405~0.59硫化氢小时值范围µg/m31L1L1L小时值单项污染指数<0.05<0.05<0.05氨小时值范围mg/m³0.005~0.0460.005~0.0460.005~0.047小时值单项污染指数0.025~0.230.025~0.230.025~0.59由表3.4-8可知,各评价因子的各监测项目单因子评价指数均小于1,硫化氢、氨满足《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中表D.1其他污染物空气质量浓度参考限值,非甲烷总烃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详解》要求。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论由东至县环境监测站公开的环境质量公报可知,SO2、NO2、PM2.5年均浓度、CO的24小时平均浓度、O3最大8h平均浓度均能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PM10年平均浓度均不能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补充监测数据表明:各测点硫化氢、氨满足《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中表D.1其他污染物空气质量浓度参考限值,非甲烷总烃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详解》要求。东至县暂无达标规划,根据《池州市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池州市将坚持问题导向、靶向施策,全面推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和用地结构调整优化;深入实施“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压减化工、建材等过剩产能,加快燃煤和生物质锅炉淘汰整治,推进城市建成区散煤清零,持续开展工业企业治污设施提标改造,加强船舶和港口污染防治,严厉打击黑加油站点,实施挥发性有机物、工业炉窑、柴油货车专项行动;加强重点时段区域联防联控,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严格督查问责,深入推进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夯实应急减排措施。2018年9月底前,完成全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减排措施清单编制,报生态环境部备案。在黄色、橙色、红色预警级别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等主要污染物减排比例分别不低于全社会排放总量的10%、20%和30%,VOCs减排比例不低于10%、15%和20%。颗粒物按照30%减排比例核算,区域削减浓度为22.5ug/m3,削减后年均浓度为52.5ug/m3,能够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3.4.3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1、监测布点本次评价在项目地块四周各设1个声环境监测点位,共布设监测点位4个。监测点位布设见表3.4-9和图2.2-1。表3.4-9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点位一览表序号方位距离监测点位性质N1项目东侧厂界外1m厂界噪声N2项目南侧厂界外1m厂界噪声N3项目西侧厂界外1m厂界噪声N4项目北侧厂界外1m厂界噪声2、监测因子、监测频次与监测方法监测项目:等效连续A声级。监测频次:每个监测点位监测2天,昼间和夜间各测一次。监测方法:测量方法按《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附录中的要求进行。3、监测结果根据安徽省中望环保节能检测有限公司出具的检测数据,监测结果见表3.4-10。表3.4-10厂界噪声监测结果统计表单位:dB(A)序号点位地址7月22日7月23日昼间Leq夜间Leq昼间Leq夜间LeqN1项目东侧54.745.054.644.8N2项目南侧53.043.852.843.5N3项目西侧53.844.353.544.0N4项目北侧54.244.754.044.54、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1)评价标准项目区环境噪声评价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3类标准,标准限值见表1.2-6。(2)环境噪声现状评价结论根据环境噪声现状监测结果、对照环境评价标准,可见项目厂址区域环境噪声昼、夜间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3类标准要求,评价区域声环境质量现状良好。3.4.4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1、监测点的布设为全面了解本项目周边区域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对项目所在地及周边居民水井进行现状监测,共布设5个监测点位进行现状监测,监测点位如表3.4-11和图3.4-2。表3.4-11地下水监测布点一览表编号名称位置监测井类型GW1丁家村厂区东北,下游方向非饮用的浅层水井GW2项目所在地厂区内新建监测井GW3莲湖村厂区西北,地下水流向侧向非饮用的浅层水井GW4三义村厂区东南,地下水流向侧向非饮用的浅层水井GW5稥泉村老叉组厂区西南,上游方向非饮用的浅层水井2、监测项目选择常规监测项目:检测分析地下水环境中K+、Na+、Ca2+、Mg2+、pH、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挥发性酚类、氰化物、砷、汞、铬(六价)、总硬度、铅、氟、镉、铁、锰、溶解性总固体、高锰酸盐指数、硫酸盐、氯化物、总大肠菌群、细菌总数等。3、采样方法具体的采样及分析方法按《环境监测技术规范》有关规定执行。表3.4-12地下水监测方法项目名称分析方法方法检出限(mg/L)pHGB/T6920-1986水质PH值的测定玻璃电极法pH无量纲氨氮HJ535-2009水质氨氮的测定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0.025硝酸盐(以N计)HJ84-2016水质无机阴离子的测定(F-、Cl-、NO2-、Br-、NO3-、PO43-、SO32-、SO42-)离子色谱法0.016亚硝酸盐HJ84-2016水质无机阴离子的测定(F-、Cl-、NO2-、Br-、NO3-、PO43-、SO32-、SO42-)离子色谱法0.016挥发酚类HJ503-2009水质挥发酚的测定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0.0003总硬度GB/T7477-1987水质钙和镁总量的测定EDTA滴定法5溶解性总固体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感官性状和物理指标GB/T5750.4-200610氰化物HJ484-2009水质氰化物的测定容量法和分光光度法0.004硫酸盐HJ84-2016水质无机阴离子的测定(F-、Cl-、NO2-、Br-、NO3-、PO43-、SO32-、SO42-)离子色谱法0.018氯化物0.007砷HJ694-2014水质砷、汞、硒、锑、铋的测定原子荧光法0.0003汞HJ597-2011水质总汞的测定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0.00005六价铬GB/T7467-1987水质六价铬的测定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0.004镉GB7475-1987水质铜、铅、锌、镉的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0.001铅0.01氟化物GB/T7484-1987水质氟化物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0.05铁HJ776-2015水质32种元素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0.01锰0.01高锰酸盐指数GB11892-1989水质高锰酸盐指数的测定0.5总大肠菌群(MPN/100mL)水质总大肠菌群的测定多管发酵法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保总局(2002)—细菌总数(CFU/mL)水质细菌总数的测定平皿菌落计数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2002)—钾水质32种元素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HJ776-20150.07钠0.03钙0.02镁0.024、监测结果根据安徽省中望环保节能检测有限公司出具的检测数据,地下水质量监测结果见下表。表3.4-13地下水监测结果统计一览表(单位:mg/L,PH无量纲)检测项目采样日期丁家村项目所在地莲湖村三义村稥泉村老叉组《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Ⅲ类标准pH07月17日7.727.497.487.517.586.5~8.5标准指数0.610.4950.490.5050.54氨氮07月17日0.1080.0730.0920.1050.086≤0.5标准指数0.2160.1460.1840.210.172硝酸盐(以N计)07月17日4.564.95≤20标准指数0.2280.2460.2070.2560.258亚硝酸盐(以N计)07月17日0.001L0.001L0.001L0.001L0.001L≤1标准指数<0.025<0.025<0.025<0.025<0.025砷07月17日0.0003L0.0003L0.0003L0.0003L0.0003L≤0.01标准指数<0.003<0.003<0.003<0.003<0.003汞07月17日0.00001L0.00001L0.00001L0.00001L0.00001L≤0.001标准指数<0.005<0.005<0.005<0.005<0.005六价铬07月17日0.004L0.004L0.004L0.0060.006≤0.05标准指数<0.04<0.04<0.04<0.04<0.04总硬度07月17日192205221190242≤450标准指数0.4270.4560.4910.4220.538铅07月17日0.01L0.01L0.01L0.01L0.01L≤0.01标准指数<0.1<0.1<0.1<0.1<0.1氟化物07月17日0.050.060.070.060.08≤1.0标准指数0.050.060.070.060.08镉07月17日0.0001L0.0001L0.0001L0.0001L0.0001L≤0.005标准指数<0.005<0.005<0.005<0.005<0.005铁07月17日0.03L0.03L0.03L0.03L0.03L≤0.3标准指数<0.05<0.05<0.05<0.05<0.05锰07月17日0.01L0.01L0.01L0.01L0.01L≤0.1标准指数<0.05<0.05<0.05<0.05<0.05溶解性总固体07月17日385372357328345≤1000标准指数0.3850.3720.3570.3280.345耗氧量07月17日1.81.5≤3.0标准指数0.930.770.730.60.5硫酸盐07月17日17.716.914.315.517.5≤250标准指数0.0710.0680.0570.0620.07氯化物07月17日18.516.9≤250标准指数0.0740.0680.0690.060.061挥发酚07月17日0.0003L0.0003L0.0003L0.0003L0.0003L≤0.002标准指数<0.075<0.075<0.075<0.075<0.075氰化物07月17日0.004L0.004L0.004L0.004L0.004L≤0.05标准指数<0.04<0.04<0.04<0.04<0.04总大肠菌群(MPN/L)07月17日﹤3﹤3﹤3﹤3﹤3≤3标准指数﹤1﹤1﹤1﹤1﹤1细菌总数(个/L)07月17日3432323639≤100标准指数0.340.320.320.360.39钾07月17日7.848.257.378.169.3/钠07月17日20.223.0/钙07月17日102103121105125/镁07月17日52156615265/由上表可知,项目所在地地下水各监测因子均能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中Ⅲ类标准要求,说明厂址周围地下水环境质量较好。3.4.5土壤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1、监测点位本次土壤监测布置6个监测点,土壤现状监测布点见表3.4-14和图3.4-3。表3.4-14土壤监测布点一览表序号监测单元土壤采样深度(m)经纬度坐标1#厂区东厂界外0.2116°50′20″,30°5′7″2#厂区东北厂界外0.2116°50′21″,30°5′7″3#1#车间0~0.50.5~1.51.5~3116°50′22″,30°5′18″4#丁类仓库116°51′23″,30°5′21″5#4#车间东侧116°51′24″,30°5′24″6#场内对照点0.2116°50′20″,30°5′7″2、监测项目重金属和无机物:砷、镉、铬(六价)、铜、铅、汞、镍、镁、钾、锰;挥发性有机物:四氯化碳、氯仿、氯甲烷、1,1-二氯乙烷、1,2-二氰乙烷、1,1-氯乙烯、顺-1,2-二氯乙烯、反-1,2-二氯乙烯、二氯甲烷、1,2-二氯丙烷、1,1,1,2-四氯乙烷、1,1,2,2-四氯乙烷、四氯乙烯、1,1,1-三氯乙烷、1,1,2-三氯乙烷、三氯乙烯、1,2,3-三氯丙烷、氯乙烯、苯、氯苯、1,2-二氯苯、1,4-二氯苯、乙苯、苯乙烯、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邻二甲苯;半挥发性有机物:硝基苯、苯胺、2-氯酚、苯并[a]蒽、苯并[a]芘、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䓛、二苯并[a,h]蒽、茚并[1,2,3-cd]芘和萘。土壤监测具体监测分析方法见表3.4-15。表3.4-15土壤监测项目分析方法重金属因子检测方法检出限铅土壤质量铅、镉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17141-19970.1mg/kg镉0.01mg/kg砷土壤质量总汞、总砷、总铅的测定原子荧光法第2部分:土壤中总砷的测定GB/T22105.2-20080.01mg/kg镍土壤镍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17139-19975mg/kg汞土壤质量总汞、总砷、总铅的测定原子荧光法GB/T22105.1-20080.002mg/kg铜土壤质量铜、锌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17138-19971mg/kg镁土壤和沉积物11种元素的测定碱熔-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HJ974-20186mg/kg钾土壤全钾测定法NY/T87-1988/锰土壤和沉积物11种元素的测定碱熔-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HJ974-201820mg/kg六价铬固体废物六价铬的测定碱消解/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687-20142mg/kg挥发性有机物四氯化碳土壤和沉积物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HJ605-20111.3μg/kg氯仿1.1μg/kg氯甲烷1μg/kg1,1-二氯乙烷1.2μg/kg1,2-二氯乙烷1.3μg/kg1,1-二氯乙烯1μg/kg顺-1,2-二氯乙烯1.3μg/kg反-1,2-二氯乙烯1.4μg/kg二氯甲烷1.5μg/kg1,2-二氯丙烷1.1μg/kg1,1,1,2-四氯乙烷1.0μg/kg1,1,2,2-四氯乙烷1.2μg/kg四氯乙烯1.4μg/kg1,1,1-三氯乙烷1.3μg/kg1,1,2-三氯乙烷1.2μg/kg三氯乙烯1.2μg/kg1,2,3-三氯丙烷1.2μg/kg氯乙烯1μg/kg苯1.9μg/kg氯苯1.2μg/kg1,2-二氯苯1.5μg/kg1,4-二氯苯1.5μg/kg乙苯1.2μg/kg苯乙烯1.1μg/kg甲苯1.3μg/kg间二甲苯+对二甲苯1.2μg/kg邻二甲苯1.2μg/kg半挥发性有机物苯胺土壤和沉积物中苯胺、阿特拉津、3,3’-二氯联苯胺及多溴联苯(PBB)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JXZK-3-BZ410-20190.2mg/kg2-氯酚HJ834-2017土壤和沉积物半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0.06mg/kg硝基苯0.09mg/kg苯并[a]蒽0.1mg/kg苯并[a]芘0.1mg/kg苯并[b]荧蒽0.2mg/kg苯并[k]荧蒽0.1mg/kg䓛0.1mg/kg二苯并[ah]蒽0.1mg/kg茚并[1,2,3-cd]芘0.1mg/kg萘0.09mg/kg3、监测结果根据安徽壹博检测科技有限公司出具的检测报告(采样日期为2019.8.19,监测点为1#~5#;采样日期为2019.5.31监测点为6#),各监测点土壤环境评价因子监测结果见表3.4-16。表3.4-16土壤检测结果采样点位土壤深度(m)检测结果(mg/kg)重金属铜铅镉镍砷汞镁钾锰六价铬1#0.215.813.90.07317.950.036258012500397ND2#0.216.617.10.11635260012100404ND3#0~0.55626.15.760.066261017000509ND0.5~1.54222.34.040.017264014500525ND1.5~32716.20.02629.82.310.017226019100510ND4#0~0.548.71150.13144.518.10.053359015700549ND0.5~1.540.71100.0946358025600557ND1.5~343.927.40.0732401028700555ND5#0~0.523.621.70.14349356015700476ND0.5~1.519.518.20.03223.36.810.029228012600479ND1.5~327.420.30.0421.49.480.041231014700482ND6#0.225.834.60.0433.59.320.27369024900661ND采样点位土壤深度(m)挥发性有机物(ug/kg)四氯化碳氯仿氯甲烷1,1-二氯乙烷1,2-二氯乙烷1,1-二氯乙烯顺-1,2–二氯乙烯反-1,2二氯乙烯二氯甲烷1,2-二氯丙烷1,1,1,2-四氯乙烷1,1,2,2-四氯乙烷四氯乙烯1#0.2NDNDNDNDNDNDNDNDNDNDNDNDND2#0.2NDNDNDNDNDNDNDNDNDNDNDNDND3#0~0.5NDNDNDNDNDNDNDNDNDNDNDNDND0.5~1.5NDNDNDNDNDNDNDNDNDNDNDNDND1.5~3NDNDNDNDNDNDNDNDNDNDNDNDND4#0~0.5NDNDNDNDNDNDNDNDNDNDNDNDND0.5~1.5NDNDNDNDNDNDNDNDNDNDNDNDND1.5~3NDNDNDNDNDNDNDNDNDNDNDNDND5#0.5~1.5NDNDNDNDNDNDNDNDNDNDNDNDND1.5~3NDNDNDNDNDNDNDNDNDNDNDNDND1.5~3NDNDNDNDNDNDNDNDNDNDNDNDND6#0.2NDNDNDNDNDNDNDNDNDNDNDNDND采样点位土壤深度(m)挥发性有机物(ug/kg)1,1,1-三氯乙烷1,1,2-三氯乙烷三氯乙烯1,2,3-二氯丙烷氯乙烯苯氯苯1,2-二氯苯1,4-二氯苯乙苯苯乙烯甲苯间、对二甲苯邻二甲苯1#0.2NDNDNDNDNDNDNDNDNDNDNDNDNDND2#0.2NDNDNDNDNDNDNDNDNDNDNDNDNDND3#0~0.5NDNDNDNDNDNDNDNDNDNDNDNDNDND0.5~1.5NDNDNDNDNDNDNDNDNDNDNDNDNDND1.5~3NDNDNDNDNDNDNDNDNDNDNDNDNDND4#0~0.5NDNDNDNDNDNDNDNDNDNDNDNDNDND0.5~1.5NDNDNDNDNDNDNDNDNDNDNDNDNDND1.5~3NDNDNDNDNDNDNDNDNDNDNDNDNDND5#0.5~1.5NDNDNDNDNDNDNDNDNDNDNDNDNDND1.5~3NDNDNDNDNDNDNDNDNDNDNDNDNDND1.5~3NDNDNDNDNDNDNDNDNDNDNDNDNDND采样点位土壤深度(m)半挥发性有机物(ug/kg)硝基苯苯胺2-氯酚苯并[a]蒽苯并[a]芘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窟二苯并[ah]蒽茚并[l,2,3-cd]芘萘1#0.2NDNDNDNDNDNDNDNDNDNDND2#0.2NDNDNDNDNDNDNDNDNDNDND3#0~0.5NDNDNDNDNDNDNDNDNDNDND0.5~1.5NDNDNDNDNDNDNDNDNDNDND1.5~3NDNDNDNDNDNDNDNDNDNDND4#0~0.5NDNDNDNDNDNDNDNDNDNDND0.5~1.5NDNDNDNDNDNDNDNDNDNDND1.5~3NDNDNDNDNDNDNDNDNDNDND5#0.5~1.5NDNDNDNDNDNDNDNDNDNDND1.5~3NDNDNDNDNDNDNDNDNDNDND1.5~3NDNDNDNDNDNDNDNDNDNDND6#0.2NDNDNDNDNDNDNDNDNDNDNDND表示未检出将土壤样品检测结果与评价标准进行比对,重金属和无机物(砷、镉、铜、铅、汞、镍、镁、钾、锰)均有检出(检出率为100%),总体含量较低,铬(六价)未检出,未发现有超标样品(超标率为0),表明厂区内受到有机物污染的可能性较低。表3.4-17初步调查土壤样品中污染物统计序号污染物项目筛选值送检数量检出个数检出率(%)超标个数最大值(mg/kg)重金属和无机物1砷601212100018.12镉65121210000.1433铜180001212100048.74铅8001212100034.65汞38121210000.276镍9001212100044.57铬(六价)5.71200//8镁/1212100/40109钾/1212100/2870010锰/1212100/661挥发性有机物8四氯化碳2.812000/9氯仿0.912000/10氯甲烷3712000/111,1-二氯乙烷912000/121,2-二氯乙烷512000/131,1-二氯乙烯6612000/14顺-1,2-二氯乙烯59612000/15反-1,2-二氯乙烯5412000/16二氯甲烷61612000/171,2-二氯丙烷512000/181,1,1,2-四氯乙烷1012000/191,1,2,2-四氯乙烷6.812000/20四氯乙烯5312000/211,1,1-三氯乙烷84012000/221,1,2-三氯乙烷2.812000/23三氯乙烯2.812000/241,2,3-三氯丙烷0.512000/25氯乙烯0.4312000/26苯412000/27氯苯27012000/281,2-二氯苯56012000/291,4-二氯苯2012000/30乙苯2812000/31苯乙烯129012000/32甲苯120012000/33间二甲苯+对二甲苯57012000/34邻二甲苯64012000/半挥发性有机物35硝基苯7612000/36苯胺26012000/372-氯酚225612000/38苯并[a]蒽1512000/39苯并[a]芘1.512000/40苯并[b]荧蒽1512000/41苯并[k]荧蒽15112000/42䓛129312000/43二苯并[a,h]蒽1.512000/44茚并[1,2,3-cd]芘1512000/45萘7012000/4、评价分析根据监测结果对标后可知,项目区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能够满足《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中第二类用地筛选值,环境质量现状良好。4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4.1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拟建工程施工过程中,挖填土方、材料运输、设备安装等会引起施工现场和周围地区扬尘和噪声,施工人员生活将产生生活污水,同时会产生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三废”的排放将会对项目区的水、气、声环境及水域生态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但随着施工的不同时段而变化,施工期结束,影响也随之消失。4.1.1施工期废气影响分析施工过程扬尘主要有地面表层破坏裸露随风刮起的尘土;汽车运输产生的道路扬尘和装卸造成的扬尘;在建、构筑物施工期,混凝土搅拌机工作时会引起水泥粉尘散发等。因此,施工期施工活动将造成局部的大气环境中粉尘浓度增加,尤其是久旱无雨季节,风力较大时施工现场表层浮土扬起。为了减少扬尘对厂址周围的大气环境影响,应加强施工管理。避免大风时汽车运土、卸土;在久旱无雨季节,对施工场地和运输路线采取洒水降尘措施。施工作业扬尘影响严重,根据国内施工场地监测结果,当风速为2.4m/s时,工地内TSP浓度为上风向对照点的1.5~2.3倍,平均1.88倍。建筑施工扬尘的影响范围为其下风向150m之内,被影响地区的TSP为上风向对照点的1.5倍。本项目施工期的环境保护目标中,距离最近的为1407m远的丁家村,影响较小,建议施工场地布置与物料运输应尽量远离附近的敏感点,以减少施工过程的废气对施工期敏感保护目标的影响。施工区内车辆运输引起的道路扬尘约占场地扬尘总量的50%以上。道路扬尘的起尘量与运输车辆的车速、载重量、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路面含尘量、相对湿度等因素有关。根据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对施工期车辆扬尘的监测结果,在距路边下风向150m处,TSP浓度为5.093mg/m³,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0.3mg/m³的16倍。施工期车辆扬尘在施工沿线地区所造成的污染较重。如果施工阶段对汽车行驶路面勤洒水(每天4~5次),可以使空气中粉尘量减少70%左右,可以收到很好的降尘效果。当施工场地洒水频率为4~5次/天时,扬尘造成的粉尘污染距离可缩小到40m范围内,扬尘量可降低30%~80%。因此,限制车辆行驶速度及保持路面清洁是减少汽车行驶道路扬尘的最有效手段。公路运输造成的扬尘污染主要是汽车在运输中带起的路面扬尘和车载原料洒落引起的扬尘,其扬尘量的大小与车速、风速交通量及季节干湿等因素有关。并且运输车辆引起的扬尘量与其公路的路面质量直接相关。本项目周边运输道路为开发区区内道路,路况较好,因此其影响因素也相对较小。本次评价提出的施工期大气污染防治措施主要包括:(一)施工现场实行围挡封闭。(二)施工现场出入口道路实施混凝土硬化并配备车辆冲洗设施。对驶出施工现场的机动车辆冲洗干净,方可上路。(三)施工现场内道路、加工区实施混凝土硬化。硬化后的地面,不得有浮土、积土,裸露场地应当采取覆盖或绿化措施。(四)施工现场设置洒水降尘设施,安排专人定时洒水降尘。(五)施工现场土方开挖后尽快完成回填,不能及时回填的场地,采取覆盖等防尘措施;砂石等散体材料集中堆放并覆盖。(六)渣土等建筑垃圾集中、分类堆放,严密遮盖,采用封闭式管道或装袋清运,严禁高处抛洒。需要运输、处理的,按照市政府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时间、线路和要求,清运到指定的场所处理。(七)外脚手架应当设置悬挂密目式安全网封闭,并保持严密整洁。(八)施工现场禁止焚烧沥青、油毡、橡胶、塑料、皮革、垃圾以及其他产生有毒有害烟尘和恶臭气体的物质。(九)施工现场使用商品混凝土和预拌砂浆,搅拌混凝土和砂浆采取封闭、降尘措施。(十)运进或运出工地的土方、砂石、建筑垃圾等易产生扬尘的材料,应采取封闭运输。(十一)拆除工程工地的围挡应当使用金属或硬质板材材料,严禁使用各类砌筑墙体;拆除作业实行持续加压洒水或者喷淋方式作业;拆除作业后,场地闲置1个月以上的,用地单位对拆除后的裸露地面采取绿化等防尘措施。(十二)根据《安徽省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启动Ⅲ级(黄色)预警以上或气象预报风速达到五级以上时,不得进行土方挖填和转运、拆除、道路路面鼓风机吹灰等易产生扬尘的作业。4.1.2施工期噪声环境影响分析一、噪声源施工期的主要噪声源有打桩机、挖掘机、搅拌机、推土机、装载车、起重机等。通过对上述机械设备和车辆等噪声值进行类比调查,同时结合《环境噪声与振动控制工程技术导则(HJ2034-2013)》,上述设备噪声源强见表4.1-1。表4.1-1施工期主要噪声源施工阶段施工机械5米处测量声级(dBA)土石方阶段推土机83-88挖掘机82-95重型运输车82-90压路机80-90打桩阶段(人工灌孔桩)风镐88-92空压机88-92结构阶段振捣棒90-100电锯93-99空压机88-92装修阶段木工电锯93-99角磨机93-96二、施工期环境噪声预测1、预测方法(1)点声源衰减模式如下:式中:LA(r)——距声源r处的声级,dB(A);LA(r0)——参考位置r0处的声级,dB(A);r——预测点与点声源之间的距离(m);r0——参考位置与点声源之间的距离(m);(2)等效声级贡献值计算公式:式中:Leqg—建设项目声源在预测点的等效声级贡献值,dB(A);LAi—i声源在预测点产生的A声级,dB(A);T—预测计算的时间段,本次评价取12h;ti—i声源在T时段内的运行时间,ti按最不利情况计算,取12h。(3)预测点的预测等效声级(Leq)计算公式式中:Leqg—建设项目声源在预测点的等效声级贡献值,dB(A);Leqb—预测点的背景值,dB(A)2、施工噪声影响预测施工噪声扩散传播衰减值计算结果见表4.1-2。表4.1-2施工噪声影响预测结果打桩机传播距离(m)50157455550声压级(dB)80706055挖掘机传播距离(m)92889158声压级(dB)80706055轮式装载车传播距离(m)2889280495声压级(dB)80706055推土机传播距离(m)1339125220声压级(dB)80706055压路机传播距离(m)1650158281声压级(dB)80706055搅拌机传播距离(m)1550149280声压级(dB)80706055振捣棒传播距离(m)1339125223声压级(dB)80706055电锯传播距离(m)2270222398声压级(dB)80706055起重机传播距离(m)82889158声压级(dB)80706055吊车传播距离(m)72270125声压级(dB)80706055载重车辆传播距离(m)1650158282声压级(dB)80706055表4.1-3施工期噪声源组合在不同距离的噪声预测值单位:dB(A)施工阶段情景组合50m100m150m200m300m达标距离(m)昼间夜间打桩打桩机、载重车辆80.474.470.868.464.8165281土石方推土机、挖掘机、装载车、压路机、载重车辆77.871.868.365.862123692结构搅拌机、振捣棒、电锯、载重车辆76.670.66764.661100560装卸起重机、吊车、载重车辆71.865.862.259.856.2583163、施工噪声环境影响分析根据预测结果,在不考虑外界因素影响的情况下,按相应标准要求,打桩机昼间施工最大影响距离达157m以上,夜间严禁施工;挖掘机昼间施工最大影响距离为28m,夜间施工最大影响距离为158m;搅拌机昼间施工最大影响距离为50m,夜间施工最大影响距离为280m;推土机昼间施工最大影响距离为39m,夜间施工最大影响距离为220m;轮式装载机昼间施工最大影响距离为89m,夜间施工最大影响距离为495m,因此夜间轮式装载机应禁止施工;起重机昼间施工最大影响距离为28m,夜间施工最大影响距离为158m,载重车辆昼间施工最大影响距离为50m,夜间施工最大影响距离为282m。本次评价中,施工期的噪声源考虑到了不同施工阶段的机械组合,从打桩、土石方、结构、装卸等四个阶段进行预测,昼间施工机械最大影响距离为58~165m,夜间施工机械最大影响距离为281~692m,因此夜间施工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大。施工期噪声污染治理措施:施工噪声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只要有建设工地就会有施工噪声,为尽可能的防止其污染,在具体施工的过程中,应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和地方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规定。根据《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拟建工程施工场界应执行昼间70dB(A),夜间55dB(A)的标准要求,以减少和消除施工期间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通过预测结果可知,拟建工程施工期间所产生的噪声绝大多数超过《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要求,虽然施工作业噪声不可避免,但为减小其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建设单位和工程施工单位必须在按照相关法规要求,规范施工行为。另外,建议建设单位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采取适当的实施措施来减轻其噪声的影响。(1)严禁高噪音、高振动的设备在中午或夜间休息时间作业,施工单位应选用低噪音机械设备或带隔声、消声设备。(2)合理安排好施工时间与施工场所,高噪声作业区应远离声敏感点,对个别影响较严重的施工场地,需采取临时的隔音围护结构,也可考虑在靠近敏感点的一侧建临时工房以代替隔声墙的作用,土方工程应尽量安排多台设备同时作业,缩短影响时间。将施工现场的固定振动源相对集中,以减少振动干扰的范围。特殊情况下夜间要施工时,应向当地环保部门申请,批准后才能根据规定施工,并应控制作业时间,禁止出现夜间扰民现象。加强施工区附近交通管理,避免交通堵塞而增加车辆噪声。(3)施工单位在各敏感区域施工应取得周边居民的理解,尽可能按当居民要求采取必要、可行的噪声控制措施,施工运输车辆进出场地安排在远离居民点一侧。若采取降噪措施后仍达不到规定限值,特别是发生夜间施工扰民现象时,施工单位应向受此影响的组织或个人致歉并给予赔偿。4.1.3施工期废水环境影响分析1、施工生活污水及施工废水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施工期的废水主要来源于现场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施工机械清洗所产生的废水和机械设备雨淋产生的含油污水。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按施工期平均人数30人计,每人每天的生活污水发生量按40L估算,则施工队伍每天产生的生活污水约1.2m³左右。施工机械清洗所产生的废水和机械设备雨淋产生的含油污水,其水质和水量与天气、机械清洗次数等有关,难以定量。2、施工期水污染防治措施:①生活污水采用化粪池、机修含油污水经隔油池隔油处理后排放。②为排放项目区内雨水,设计在道路一侧布设暗埋排水管,配套雨水检查井和集雨口。4.1.4施工期固废环境影响分析一、建筑垃圾处置根据现场调查,项目区现场土方需开挖量较小,由于企业建设范围内地势现状存在一定高差,弃土可就地回填低洼地,取弃土可以平衡,无需外运。项目场地施工产生的建筑垃圾量较少,可全部回用,不对外排放,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二、施工期生活垃圾处置工程建设时大量施工人员将进入工地,需要的实际人数取决于工程承包商的机械化程度。为保证工期按时按质完成任务,工程承包商在临时工作区域内应为施工人员提供必要的生活设施。施工单位应与当地环卫部门联系,及时处置施工现场生活垃圾,同时要求承包商对施工人员加强教育,养成不乱扔废弃物的良好习惯,以创造卫生整洁的工作和生活环境。4.2营运期水环境影响分析东至经济开发区废水经各企业自建污水处理站处理达开发区接管标准要求,经污水管道泵送开发区污水处理厂二次处理达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后排入长江。东至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已于2006年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并通过环评审批。《东至县香隅化工园区污水处理厂环境影响报告书》中,水环境影响预测了污水处理厂外排尾水排口至下游3000m处。外排尾水中的污染物COD在排放口下游100米处的岸边浓度贡献值为0.0508mg/l,占GB3838-2002III类标准限值的0.25%;在排放口下游1000米处的岸边浓度贡献值为0.016mg/l,占GB3838-2002III类标准限值的0.08%;在排污口下游3000米处的岸边浓度贡献值为0.0101mg/l,占GB3838-2002III类标准限值的0.05%。外排尾水中的污染物NH3-N在排放口下游100米处的岸边浓度贡献值为0.0076mg/l,占GB3838-2002III类标准限值的0.76%;在排放口下游1000米处的岸边浓度贡献值为0.0024mg/l,占GB3838-2002III类标准限值的0.24%;在排污口下游3000米处的岸边浓度贡献值为0.0015mg/l,占GB3838-2002III类标准限值的0.15%。根据污水处理厂环境影响报告书中的水环境影响预测,污水处理厂废水排放将不会降低长江东至段水体功能类别。本项目建成后厂区最大废水排放量为83.01m3/d,仅占东至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设计总处理规模(2.5万吨/天)的0.332%,一期处理规模(0.5万吨/天)的1.66%,因此本项目排放废水污染物对长江东至段的水体贡献值甚微,不会对长江东至段水质产生明显影响。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自查表工作内容自查项目影响识别影响类型水污染影响型R;水文要素影响型£水环境保护目标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饮用水取水口£;涉水的自然保护区£;重要湿地£;重点保护与珍稀水生生物的栖息地£;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常产卵场及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天然渔场等渔业水体£;涉水的风景名胜区£;其他£影响途经水污染影响型水文要素影响型直接排放£;间接排放R;其他£水温£;径流£;水域面积£影响因子持久性污染物£;有毒有害污染物£;非持久性污染物R;PH值£;热污染£;富营养化£;其他£水温£;水位(水深)£;流速£;流量£;其他£评价等级水污染影响型水文要素影响型一级£;二级£;三级A£;三级BR一级£;二级£;三级£现状调查区域污染源调查项目数据来源已建£;在建£;拟建£;其他£拟替代的污染源£排污许可证£;环评£;环保验收£;既有实测£;现场监测£;入河排污口数据£;其他£受影响水体水环境质量调查时期数据来源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冰封期£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生态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补充监测R;其他£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未开发£;开发量40%以下£;开发量40%以上£水文情势调查调查时期数据来源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冰封期£春季£;夏季£;秋季£;冬季£水行政主管部门£;补充监测£;其他£补充监测监测时期监测因子监测断面或点位丰水期£;平水期R;枯水期£;冰封期£春季R;夏季£;秋季£;冬季£(pH、COD、BOD5、NH3-N、总磷)监测断面或点位个数(5)个现状评价评价范围河流:长度(5.5)km;湖库、河口及近岸海域:面积()km2评价因子(pH、COD、BOD5、NH3-N、总磷)评价标准河流、湖库、河口:I类£;II类£;III类R;IV类£;V类£近岸海域: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第四类£规划年评价标准()评价时期丰水期£;平水期R;枯水期£;冰封期£春季R;夏季£;秋季£;冬季£评价结论水环境功能区或水功能区、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状况£:达标R;不达标£水环境控制单元或断面水质达标状况£:达标R;不达标£水环境保护目标质量状况£:达标£;不达标£对照断面、控制断面等代表性断面的水质状况£:达标R;不达标£底泥污染评价£水资源与开发利用程度及其水文情势评价£水环境质量回顾评价£流域(区域)水资源(包括水能资源)与开发利用总体状况、生态流量管理要求与现状满足程度、建设项目占用水域空间的水流状况与河湖演变状况£达标区R不达标区£影响预测预测范围河流:长度()km;湖库、河口及近岸海域:面积()km2预测因子(COD、NH3-N)预测时期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冰封期£春季£;夏季£;秋季£;冬季£设计水文条件£预测情景建设期£;生产运行期£;服务期满后£正常工况£;非正常工况£污染控制和减缓措施方案£区(流)域环境质量改善目标要求情景£预测方法数值解£;解析解£;其他£导则推荐模式£;其他R影响评价水污染控制和水环境影响减缓措施有效性评价区(流)域环境质量改善目标R;替代削减源£水环境影响评价排放口混合区外满足水环境管理要求£水环境功能区或水功能区、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R满足水环境保护目标水域水环境质量要求£水环境控制单元或断面水质达标R满足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要求,重点行业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满足等量或减量替代要求£满足区(流)域水环境质量改善目标要求£水文要素影响型建设项目同时应包括水文情势变化评价、主要水文特征值影响评价、生态流量符合性评价£对于新设或调整入河(湖库、近岸海域)排放口的建设项目,应包括排放口设置的环境合理性评价£满足生态保护红线、水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清单管理要求R污染源排放量核算污染物名称排放量/(t/a)排放浓度/(mg/L)(COD、NH3-N)(0.504、0.025)(100、5)替代源排放情况污染源名称排污许可证编号污染物名称排放量/(t/a)排放浓度/(mg/L)()()()()()生态流量确定生态流量:一般水期()m3/s;鱼类繁殖期()m3/s;其他()m3/s生态水位::一般水期()m;鱼类繁殖期()m:其他()m防治措施环保措施污水处理设施R;水文减缓设施£;生态流量保障设施£;区域削减£;依托其他工程措施£;其他£监测计划环境质量污染源监测方式手动£;自动£;无监测£手动R;自动R;无监测£监测点位()(厂区总排污口)监测因子()(COD、NH3-N)污染物排放清单R评价结论可以接受R;不可以接受£注“£”为勾选项,可√;“()”为内容填写项;“备注”为其他补充内容。4.3营运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4.3.1常规气象资料调查与分析根据东至气象站近20年的气象资料统计,分析本地区污染气象。东至气象站观测地点位于东至县尧渡镇毛田村大青山山坡,区站号58419,纬度30.06°N,经度117.01°E,海拔高度74.1m,东至气象站气象站距离本项目约为17.2km(小于50km),满足导则气象资料的使用条件。东至县近20年常规气象资料统计如下:表4.3-1东至县气象站近20年(1998~2017年)主要气候要素统计月份项目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全年平均风速(m/s)1.8平均气温(℃)17.222.826.030.831.524.619.0平均相对湿度(%)56534950725771756661605961平均降水量(mm)5.363.069.3146.4156.059.333.919.48.0614.0平均日照时数(h)165.6168.2207.8235.6263.6229.5192.7191.3193.1193.7168.7156.22366.11、温度从地面气象资料中平均温度的变化情况可以看出,项目所在区域8月份平均温度最高,平均温度为31.5℃,1月份平均温度最低,平均温度为4.1℃。年平均温度的月变化见表4.3-2和图4.3-1。表4.3-2年平均温度月变化表月份123456789101112温度(℃)17.222.826.030.831.524.619.012.65.2图4.3-1年平均温度月变化图2、风速根据气象统计每月平均风速变化情况见表4.3-3和图4.3-2。根据统计,年平均风速为1.8m/s,月平均最大风速3.0m/s,月平均最小风速为0.9m/s。表4.3-3年平均风速月变化表月份123456789101112风速(m/s)图4.3-2年平均风速月变化图东至县季小时平均风速日变化情况见表4.3-4及图4.3-3。表4.3-4季小时平均风速日变化小时(h)281420春季1.9夏季1.4秋季0.7冬季1.6图4.3-3季小时平均风速日变化图3、风向、风频东至县年平均风频月变化情况见表4.3-5,年均风频季变化及年均风频见表4.3-6。各季及全年风频玫瑰图见图4.3-4。图4.3-4东至县各季及全年风频玫瑰图根据东至县累年16个方位及静风频率的统计结果表明评价区域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北(NE)风,其风频在20%,其次是ENE风,其年频率为14%。该区域静风频率为18%,冬季静风频率相对较高,为20%。评价选用2017年逐日逐时气象资料,根据逐时风向,做出2017年风向频率玫瑰图,见图4.3-5。图4.3-5东至县2017年风向频率玫瑰图比较图4.3-4和图4.3-5,2017年风向频率玫瑰图和近20年风向频率玫瑰图具有一定的一致性。表4.3-5年平均风频月变化表方向月份NNNENEENEEESESESSESSSWSWWSWWWNWNWNNWC一月5654212101986437791二月56131533510933025467三月23913412224145343542四月3864101720198124682五月45221017262521331124六月313300431623123221663七月10663122152581022666八月57550261016621119818九月31731143137166883318十月0233372125147955132十一月11344411161571493224十二月2264722227196071049年45653337141083456611表4.3-6年均风频季变化及年均风频方向季节NNNENEENEEESESESSESSSWSWWSWWWNWNWNNWC春季3566201523195264483夏季6953034142182111779秋季11436521261561074225冬季4588423810610327876年平均456533371410834566114.3.2大气环境影响预测预测因子、模式、范围1、预测因子选取《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附录D中有环境质量标准的污染物作为本次评价的预测因子,分别为非甲烷总烃、PM10、硫化氢、氨。根据工程分析,本项目SO2+NOx的排放量小于500t/a,不需考虑预测二次污染物。2、预测模式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评价工作等级划分方法,选择项目污染源正常排放的主要污染物及排放参数,采用附录A推荐模型中估算模型分别计算项目污染源的最大环境影响,再按评价工作分级判据进行分级。首先采用AerScreen估算模型进行计算,根据预测结果,其中全厂1排气筒排放的非甲烷总烃占标率最大,Pmax=6.85%,1%≦Pmax<10%,为二级评价。参照HJ2.2-2018评价等级的划分原则及“对电力、钢铁、水泥、石化、化工、平板玻璃、有色等高耗能行业的多源项目或以使用高污染燃料为主的多源项目,并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项目,评价等级提高一级”,确定本项目环境空气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一级。根据本项目评价范围、预测因子以及推荐模型适用范围等选择《环境影响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节表3中推荐的AERMOD模式进行大气环境影响预测。3、预测范围(1)预测范围根据导则,一级评价项目根据建设项目排放污染物的最远影响距离(D10%)确定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即以项目厂址为中心区域,自厂界外延D10%的矩形区域作为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因本项目D10%小于2.5km,本项目评价范围边长取5km。本次评价的预测范围及大气评价范围,即边长取5km的矩形区域。(2)计算点计算点包括环境空气保护目标和网格点,保护目标见表4.3-7。网格点以预测范围5km边长矩形为准,预测网格采用直角坐标网格,并覆盖整个评价范围,网格间距为50m,计算点101×101共10201个网格点,本次计算范围取评价厂址中心为坐标原点,原点坐标为(0,0)。预测网格点设置:正北方向为Y轴正方向,正东方向为X轴正方向。表4.3-7大气保护目标(相对坐标)序号名称X,mY,m地面高程,m1丁家村240169820.712普益圩180855720.674园区管委会1482-73022.076三义村1895-178022.597同心社区2132-66026.468老叉345-161017.349金鸡村-2044-184515.97(3)预测周期本次评价选取2017年作为预测基准年,预测时段连续1年。预测方案及内容1、预测内容根据环境质量现状分析结论,本项目评价范围所在区域属于不达标区域,按照导则要求,本次评价预测内容主要包括:(1)正常排放条件下,各环境保护目标和网格点主要污染物的短期浓度和长期浓度贡献值,评价其最大浓度占标率;(2)正常排放条件下,现状浓度达标污染物,预测浓度叠加背景浓度后的达标情况;(3)正常排放条件下,现状浓度超标污染物,叠加区域削减污染源以及在建、拟建项目的环境影响后,评价区域环境质量的整体变化情况;(4)非正常排放情况,各环境保护目标和网格点主要污染物的1h最大浓度贡献值及其最大浓度占标率;(5)项目厂界浓度是否满足大气污染物厂界浓度限值,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设置情况。2、污染源类型(1)新增加污染源新增源为本项目所有废气源的正常工况和非正常工况。(2)在建和拟建项目相关污染源本项目评价范围内无在建和拟建项目的相关污染源。3、预测情景组合本次评价设置的预测情景组合见表4.3-8。表4.3-8本项目预测情景组合一览表序号评价对象污染源排放形式预测内容评价内容1非甲烷总烃、硫化氢、氨新增污染源正常工况小时浓度最大浓度占标率PM1024小时浓度PM10长期浓度2现状浓度达标污染物非甲烷总烃、硫化氢、氨新增污染源+其他在建、拟建污染源正常工况小时浓度叠加背景后的达标情况3现状浓度超标污染物PM10新增污染源-区域削减源+其他在建、拟建污染源正常工况长期浓度评价年平均质量浓度变化率4非甲烷总烃新增污染源非正常工况1h平均质量浓度最大浓度占标率5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全厂污染源正常工况短期浓度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污染物源强本项目有组织废气源强参数详见表4.3-9,无组织废气源强参数表详见表4.3-10,非正常排放源强参数详见表4.3-11。表4.3-9本项目有组织废气参数表(点源)编号名称排气筒底部中心坐标(经纬度)排气筒底部海拔高度排气筒高度排气筒出口内径烟气流速烟气温度年排放小时数排放工况评价因子源强(kg/h)XYmmmm/s℃h非甲烷总烃PM10硫化氢氨1#全厂1#排气筒588719150.614.75257200正常0.75///2#5#排气筒1323023150.511.32257200正常0.0016/0.000240.0053#6#排气筒3716620150.514.15252567正常/0.009//表4.3-10本项目无组织废气参数表(矩形面源)编号名称面源起点坐标(经纬度)面源海拔高度面源长度面源宽度与正北夹角排放高度年排放小时数排放工况评价因子源强(kg/h)XYmmm°mh非甲烷总烃PM10硫化氢氨S11#车间3616527671415157200正常/0.0236//S2冰醋酸罐区82161728271597200正常0.0004///S3污水处理站130282136.761557200正常0.000070.0014表4.3-11本项目非正常排放参数表非正常排放源非正常排放原因污染物非正常排放速率(kg/h)单次持续时间年发生频次h次/年全厂1#排气筒生产线配套的尾气处理系统抽风装置发生故障时非甲烷总烃15≤8≤16#排气筒粉尘0.9≤8≤1表4.3-12拟被替代源参数表被替代污染源坐标/m年排放时间/h污染物年排放量/(t/a)拟被替代时间XY非甲烷总烃PM10硫化氢氨东至县八都湖建材厂年产1亿块页岩砖项目26672419002400/12.32//2019年预测参数1、气象数据(1)地面气象数据根据对比东至近20年风玫瑰图和2017年风玫瑰图,2017年的风向和近20年的风向基本一致,因此本报告地面气象参数使用东至气象站2017年的气象资料,气象站(编号58419)距离本项目直线距离约17.2km,满足导则气象资料使用条件的要求。(2)高空气象资料高空气象数据采用国家环境保护环境影响评价数值模拟重点实验室中尺度模式模拟的高空气象数据,采用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数值模式WRF模拟生成。模式计算过程中把全国共划分为189×159个网格,分辨率为27km×27km,采用美国的USGS数据作为主要数据源,主要原始数据有地形高度、土地利用、陆地-水体标志、植被组成等。模式采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的再分析数据作为模型输入场和边界场。2、地形数据地形数据采用美国NASA2000年的SRTM90m数字高程地形数据,精度约为90m。地表参数的选取:本次评价范围内以工业区为主,本次选取的地表参数如下表。表4.3-13地表参数表扇区土地利用类型季节反照率波恩比粗超度0°~360°城市全年0.20751.625正常工况预测结果及分析项目正常工况下,预测主要污染物非甲烷总烃、PM10、硫化氢、氨在各环境保护目标和网格点最大落地的短期浓度、日均值和长期浓度贡献值。1、正常工况最大落地浓度及占标率本次评价运用AERMOD预测模式及上述污染气象资料预测筛选得到各因子正常情况下评价区域内最大落地浓度的预测结果,详见下表。表4.3-14正常情况下各污染物最大小时落地浓度统计污染物坐标(m)出现时间(年、月、日、小时时段)浓度增量(mg/m3)标准(mg/m3)占标率(%)XYZ非甲烷总烃160-121.52017/05/1719:000.03987121.99硫化氢160-121.52017/11/2607:000.0000530.010.53氨160-121.52017/11/2605:000.0010520.20.53表4.3-15正常情况下各污染物最大日均落地浓度统计污染物坐标(m)出现时间(年、月、日、小时时段)浓度增量(mg/m3)标准(mg/m3)占标率(%)XYZPM10160-121.52017/08/20.0009550.150.64表4.3-16正常情况下各污染物最大年均落地浓度统计污染物坐标(m)浓度增量(mg/m3)标准(mg/m3)占标率(%)XYZPM10160-121.50.0001380.070.2预测结果表明,正常工况下,本项目PM10最大落地浓度日均值和年均值均未出现超标现象,能够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氨和硫化氢最大落地浓度小时值满足《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中表D.1其他污染物空气质量浓度参考限值,非甲烷总烃最大落地浓度小时值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详解》中要求。2、正常工况下敏感点浓度预测各污染物对关心点贡献值见表4.3-17~18。表4.3-17关心点小时浓度贡献值因子敏感点浓度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