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也》比较阅读12篇(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0年)_第1页
《大道之行也》比较阅读12篇(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0年)_第2页
《大道之行也》比较阅读12篇(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0年)_第3页
《大道之行也》比较阅读12篇(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0年)_第4页
《大道之行也》比较阅读12篇(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0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历年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大道之行也》比较阅读(截至2020年)【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大道之行也》【乙】子墨子言曰:“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然则天下之利何也?天下之害何也?子墨子言曰:“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相篡,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则天下之害也。”《兼爱中》13.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培养)B.不独亲其亲,不独于其子。(父母亲人)C.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这)D.家之与家之相篡。(掠夺)14.翻译下列句子。(4分)①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译文: ②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译文: 15.甲文寄托着儒家崇高的社会理想,其中对人才的选拔有什么标准?(3分) 16.根据甲乙两文的描写,你对“大同”社会有怎样的认识?(4分) 【参考答案】13.B【亲:以……为亲】14.①施行大道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2分)②让老年人有终老的保障,年轻人能够发挥自已的才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够顺利成长。(2分)15.有德行、有才能、讲信用、能和人和睦相处。(答“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也可)(3分)16.人人能得到社会关爱;人人能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社会稳定;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等。(每点1分,答对4点给满分)【参考译文】【乙】墨子说:“仁人处理事务的原则,一定是为天下兴利除害,以此原则来处理事务。”既然如此,那么天下的利是什么,而天下的害又是什么呢?墨子说:“现在如国与国之间相互攻伐,家族与家族之间相互掠夺,人与人之间相互残害,君臣之间不相互施惠、效忠,父子之间不相互慈爱、孝敬,兄弟之间不相互融洽、协调,这就都是天下之害。”(2020湖南湘西)【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节选自《礼记·礼运》【乙】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於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徒。复曰“能徒者子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於时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节选自《<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第八》【注释】①布:颁布,公布。②於:同“于”。③卒:终于。④嗣:继承。⑤刑:处罚。⑥傅:老师。⑦黥:即墨刑。用刀在面额上刺字,再涂以墨。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①秦民大说说:一②有一人徙之之:13.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B.故/外户/而不闭C.令/既具,末布,恐/民之不信D.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费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募民有能徒置北门者予十金。15.乙文卫鞅(商鞅)在实施新法令之前,作了“立木南门,徙者奖励”这件事。他这样做的目的是,甲文中的“”二字也能体现这一点。(2分)16.有同学读完乙文后得出“秦国己进入甲文所说的‘大同’社会”的结论,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2分)【参考答案】12.①通“悦”,愉快。②代词,指“木”(木头)。13.A14.招募能搬(木头)放置(到)北门的百姓赏给十金。15.取信于民(表明不欺骗百姓);“讲信”16.不同意。示例1:因为太子当继承人不符合“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的特征;示例2:太子老师代罚不符合“修睦”(成员间建立良好关系)的特征。【参考译文】商鞅变法的条令已准备就绪,还没公布,(商鞅)担心百姓不相信自己,于是(命人)在都城市场南门前放置一根高三丈的木头,招募(能)搬到北门的人,给予十金。百姓看到后对此感到奇怪,没有人敢去搬木头。(商鞅)又说:“能搬木头的人赏五十金。”有一个人搬了木头,就给了他五十金,以此来表明没有欺骗(百姓)。最终颁布了法令。在这时太子触犯法令。卫鞅说:“法令不能实行,是由于上面的人触犯法令。”准备依法惩处太子。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不能施加刑罚,便对太子傅公子虔行刑,并对太子师公孙贾处以黥刑。第二天,秦国百姓都服从法令了。实行新法十年,秦国百姓皆大欢喜,路上不捡拾他人遗物,山中没有蟊贼强盗,家家富裕,人人满足。(2018湖北襄阳)【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选自《大道之行也》)【乙】唐玄宗以韩休为门下侍郎①,同平章事②。休为人峭直,不干荣利。及为相,甚允③时望。上或宫中宴乐,及后苑游猎,小有过差,辄谓左右曰:“韩休知否?”言终,谏疏已至。上常临镜,默默不乐。左右曰:“韩休为相,陛下殊瘦,何不逐之?”上叹曰:“吾貌虽瘦,天下必肥。吾用韩休,为社稷耳,非为身也。”【注释】①门下侍郎:官职名,为皇帝近侍。②同平章事: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与中书、门下协商处理政务之意。③允:符合。(选自《涉史随笔》)12.解释加点的词语。(2分)(1)盗窃乱贼而不作:__________

(2)上常临镜:__________13.翻译下列语句。(4分)(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译文:

(2)吾用韩休,为社稷耳,非为身也。译文:

14.实现大同社会是每个人的愿望。请你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谈谈如何才能实现大同社会?(2分)答:

【参考答案】12.(1)兴起

(2)面对

评分标准:(2分)每个词解释准确各得1分。【解析】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注意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特点,如本题中“临”有“面对”和“到”的意思,“作”有“兴起”和“发生”的意思,要根据语境仔细辨析。【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13.(1)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2)我重用韩休是为了国家,不是为了我自己。评分标准:(4分)每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解析】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翻译要做到三点,原意不能改变,关键字词要译准确,句子要通顺。第一句要注意两个“亲”与“子”意义的不同,一为动词,一为名词;第二句要理解“社稷”和“身“的意思,翻译后要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14.

示例:围绕“善于纳谏,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天下为公”中的任意一点来谈即可。评分标准:(2分)【解析】试题分析:阅读两文,疏通文字,读懂内容,了解文中所说的“大同社会”是怎样的社会,抓住“善于纳谏,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天下为公”联系实际来谈即可。【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参考译文】【乙】唐玄宗任用韩休担任门下侍郎、同平章事。韩休为人严峻刚直,不涉及名誉权势。等到担任宰相后,所做所为很得当时民心。唐玄宗有时在宫中宴饮欢乐或在苑中打猎游玩,偶尔玩得过度,就对左右的人说:“韩休知道不知道?”话刚说完,劝谏的文书就递上来了。唐玄宗常常对着镜子默不作声,左右的人说:“韩休担任宰相以后,陛下的容貌和以前相比清瘦多了,为什么不罢免他。”唐玄宗叹息说:“我的容貌虽然清瘦,天下一定丰饶了许多。萧嵩禀报事情常常顺从旨意,他退下以后,我无法安睡。韩休经常据理力争,辞别以后,我睡得很安稳。我任用韩休是为了国家,不是为了我自己啊。”(2015黑龙江龙东)【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选自(《大道之行也》)【乙】村陌有犬,为人所弃者,张元见之,即收而养之。其叔父怒日:“何用此为?”将欲更弃之。元对日:“有生之数,莫不重其性命。若天生天杀,自然之理。今为人所弃而死,非其道也。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叔父感其言,遂许焉。明年,犬随叔父夜行。叔父为蛇所啮,仆地不得行。犬亟奔至家,汪汪之声不已。张元怪之,随犬出门,见叔父几死。速延医治之,不日而愈。自此,叔父视犬如亲。(选自《北史·孝行传·张元》)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2分)()A.选贤与能与:和,同B.男有分,女有归分:职分,指职业,职守C.将欲更弃之更:再次D.叔父感其言,遂许焉感:被……感动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2分)()A.是故谋闭而不兴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B.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C.张元见之,即收而养之久之,目似瞑,意暇甚D.汪汪之声不已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12.用现代汉语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6分)(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译:(2)张元怪之,随犬出门,见叔父几死。译:13.【乙】文中张元所说的“仁心”是,在【甲】文中表现这种“仁心”的具体语句是。(4分)【参考译文】【乙】有一条狗被人抛弃了,惊惶不安地在田间小路(走着)。张元看见了,立刻将小狗收养了。他的叔父很生气,(说):要它干什么呢?(他)想把小狗重新丢掉。张元乞求(叔父)不要丢弃它,说:(小狗)也是有生命的东西,不能不重视它的生命。如果是符合实际,出生老死,这是自然的道理。(但)现在它是被人所遗弃,这是有败道义的。倘若看见(它将死)而不收养的话,就是没有仁慈之心了。(张元)的叔父被他的话感动了,于是就允许(张元抚养小狗)了。第二年,狗跟随着叔父在夜里行路。叔父被蛇咬了,倒在地上不能走了。狗马上奔回家,汪汪地不停叫着。张元感到很奇怪,跟着狗走出家门,看见叔父(倒在地上)已经不省人事。(张元)马上(把医生)请来医治叔父,没过几天(叔父)就痊愈了。从此之后,叔父把狗看作亲人一样。(2015湖南永州)【曱】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大道之行也》)【乙】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桃花源记》)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共4分,每小题1分)(1)选贤与能( ) (2)不独子其子( )(3)屋舍俨然( ) (4)寻病终( )13.翻译下面的句子。(共4分,每小题2分)(1)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甲】文构想的大同社会理想包含哪些方面?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述。(3分)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听了之后为什么“皆叹惋”?(3分)【乙】文的“世外桃源”与【甲】文的“大同”社会有什么关联之处?两文各自侧重于哪种表达方式?(4分)【参考答案】12.(1)同“举”,选拔 (2)以……为子(3)整齐的样子 (4)随即,不久13.(1)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2)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14.①人人都能受到社会的关爱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③货尽其用,人尽其力(意思相近即可,答对一点1分)15.桃源外的世界依旧如此动乱、黑暗;桃源外的人不能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意思相近即可)16.两文反映的都是古人对理想(大同)社会的向往与追求(1分)【乙】文“世外桃源”的境界是根据【甲】文“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或:“世外桃源”是对“大同”社会生活风貌的艺术再现)(1分)【甲】文侧重于议论(1分)【乙】文侧重于记叙(或描写)(1分)(2019贵州安顺)【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节选自《桃花源记》)【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闲,是谓大同。(选自《礼记礼运》)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屋舍俨然②阡陌交通 ③不独子其子④货恶其弃于地也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予作文以记之 B.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C.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D.大道之行也长跪而谢之(3)翻译下面句子。 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4)理解文意,用原文语句填空。 ①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桑竹垂余阴,菽稷【粮食作物】随时艺【种植】”的诗句,【甲】文中描述的田园景象与之类似的句子是: ②孟子有句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乙】文中与之异曲同工的句子是:。(5)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艺术地再现了“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因此二者有许多相似的地方。请参照示例,从两段选文中再找出一例,说说它们的相似之处。 示例:从“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可以看出“桃源”中社会环境和平安宁,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盗窃乱贼而不作”。【参考答案】9.(4分)(每小题1分)(1)整齐的样子(2)交错相通(3)以……为子

(4)憎恶10.(2

分)

B11.(4分)(每小题2分)(1)老人和孩子们个个都安闲快乐。(2)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12.

(2分)(每小题1分)(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13.(3分)示例:①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因为受到全社会的关爱,生活极其幸福,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或“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②从“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可以看出“桃源”中的男人和女人各司其职,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男有分,女有归”。(2016福建福州)【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选自《礼记礼运》)【乙】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选自《桃花源记》)16.解释下列文言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1)选贤与()能(2)货恶()其弃于地也(3)故()外户而不闭(4)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句子。(2分)阡陌交通,鸡犬相闻。18.【甲】文中阐述的“大同社会”与【乙】文中描绘的“世外桃源”有什么相似的地方?(2分)【参考答案】16.(1)“与”通“举”,选拔(2)憎恶(3)所以(4)类(4分,每小题1分,意思对即给分)17.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处处可以听到。(2分,意思符合即给分)18.两文都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2分,结合语句分析也可)(2016浙江义乌)【甲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选自语文八上《大道之行也》)【乙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节选自语文八上《桃花源记》,有改动)1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选贤与能,讲信修睦。(2)故人不独亲其亲。(3)缘溪行,忘路之远近。(4)停数日,辞去。19.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2)渔人甚异之,欲穷其林。20.【乙文】中三处画线句子分别从哪些方面体现了【甲文】所阐述的“大同”社会的理想生活?(选答两处)21.【乙文】的“世外桃源”与【甲文】的“大同”社会有什么关联之处?两文各自侧重于哪种表达方式?【参考答案】18.(1)通“举”,推举,选举;(2)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亲人;(3)顺着,沿着;(4)离开。19.(1)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2)渔人见到这片景色很是惊异,想走到这林子的尽头。20.(1)写桃花源里田园风貌,一派富足宁静的景象;(2)写桃花源中人过着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3)写桃花源中人家家都友好好客。21.两文反映的都是古人对“大同”社会的向往与追求[乙文]“世外桃源”的境界是根据[甲文]“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或:“世外桃源”是对“大同”社会生活风貌的艺术再现)。[甲文]侧重于议论(或“阐述”),[乙文]侧重于记叙(或描写)。(2013湖北恩施)【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选自《礼记·礼运》)【乙】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选自《桃花源记》)16.解释下列文言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1)选贤与(▲)能(2)货恶(▲)其弃于地也(3)故(▲)外户而不闭(4)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句子。(2分)阡陌交通,鸡犬相闻。18.【甲】文中阐述的“大同社会”与【乙】文中描绘的“世外桃源”有什么相似的地方?(2分)【参考答案】16.(1)“与”通“举”,选拔(2)憎恶(3)所以(4)类(4分,每小题1分,意思对即给分)17.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处处可以听到。(2分,意思符合即给分)18.两文都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2分,结合语句分析也可)(2011浙江义乌)【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选自《礼记·礼运》)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2分)(1)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1分)(2)佁然不动呆呆的样子(1分)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水尤清冽水格外清凉。(2分)(得分要点:整句翻译通顺给满分,其中“尤”、“清冽”各占0、5分,如学生把“尤”翻译成“尤其”也给分。)(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把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