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9 古诗三首 从军行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1页
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9 古诗三首 从军行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2页
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9 古诗三首 从军行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3页
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9 古诗三首 从军行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4页
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9 古诗三首 从军行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9古诗三首从军行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五年级下册《从军行》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从军行》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昌龄,这首诗通过对边塞战事场景的描绘,表现了戍边战士的崇高精神。诗的前两句描绘了边塞的辽阔景象,通过青海湖、长云、雪山.孤城、玉门关等景物,勾勒出戍边将士战斗、生活的典型环境。同时开阔萧索的景色描写,也从侧面反映出将土戍边生活的孤寂和艰苦。诗的后两句以成边将士的口吻发声,抒发了他们的豪情壮志。“黄沙”突出了战场的环境特点,历经“百战”而“穿金甲”,则将戍边时间的漫长及战斗的频繁、激烈表现得淋漓尽致。但是,将士的报国之志却没有因此而消磨,反而变得更加坚定,在身经百战之后发出“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壮誓言。全诗将意蕴丰富的环境描写和宏伟豪迈的感情抒发融为一体,情景交融。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古诗学习的方法步骤,能通过查找资料以及对背景的了解对古诗的大意进行自学理解。但学生还存在理解古诗所传递出的情感不够深入,缺乏深度等问题,需要老师进一步指导。

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能够字正腔圆、有节奏地朗读古诗。

2.通过借助注释、插图等方法,了解古诗的意思。

3.体会戍边环境的恶劣,感受战士壮志报国的决心。

4.通过朗读体会、品析关键词句等方法,感受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戍边环境的恶劣,感受战士壮志报国的决心。

教学难点:

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感。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导学卡

教学过程:

一、图文导入,揭示诗题。

1.读古诗,谈发现。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勃·凉州词

2.这几句诗意境高远,格调悲壮,或是对边塞风光的描写,或是蕴涵着将士征战沙场的艰难、强烈的思乡,以及杀敌卫国、建功立业的抱负,大家说说这类诗都属于什么诗?

(预设:边塞诗)

3.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一首边塞诗——王昌龄的《从军行》。(齐读课题)

4.学习古诗词方法最重要,谁来说一说学习古诗词我们应该从哪几方面入手呢?

(预设:解诗题--知诗人--读诗文--明诗意--悟诗情。)

5.《从军行》其实是王昌龄写的一组边塞诗,一共有七首,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其中的第四首。我们先来说一说诗题《从军行》是什么意思?

(预设:从军:参军行:古诗的一种体裁,吟唱、歌颂。从军行是乐府曲名,内容多写边塞情况和战士的生活。)

6.简介诗人。

(学生课前查阅资料,汇报对王昌龄的了解。)

(王昌龄(?一756年?),字少伯,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著名诗人,曾任江宁丞,天宝初贬龙标尉,故世称“王江宁”、“王龙标”。其诗多边塞军旅、宫怨国情之作,尤擅七绝,号称“七绝圣手”。代表作:《出塞》《从军行》《芙蓉楼送辛渐》)

【设计意图:从描写边塞环境的边塞诗入手,配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初识边塞诗特点,感受边塞诗中雄浑壮阔的环境描写,随即揭示题目。这样既有利于调动学生的诗词积累,还能为学生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七绝圣手王昌龄这一首《从军行》,仅仅用了28个字就表达出了千年以前戍边将士们的爱国情怀,他是怎么做到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古诗。

1.指名读,以检查或纠正字音。

2.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诗的节奏,教师评价。

3.教师范读,学生模仿练读,出示竖版、隶书版、草书版《从军行》,指名读,学生互评。

4.这首古诗是什么意思,谁还记得哪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快的理解诗句的意思?

(预设:结合注释、结合插图、展开想象。)

5.学生再次默读诗句,之后根据预习成果,结合注释和插图,展开想象,再与同伴交流,梳理诗意。

(预设:边塞一带阴云密布,烽烟滚滚,皑皑雪山都显得黯然无光,孤城与玉门关遥遥相对。将士们在塞外身经百战,飞扬的黄沙都磨破了身上的铠甲,但只要边患仍在,就决不返乡。)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分层次、按步骤读,每个环节注重落实,做到读有层次,读有要求,读有指导,读有评价。培养学生读书兴趣,教给学生读书方法,体验读书乐趣。】

三、品读诗句,悟景悟情。

(一)聚焦环境,感受从军之难。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1.抓关键词,品悟诗情。

前两句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预设:青海、长云、雪山、孤城、玉门关)

想象当时的画面,说说这些景物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预设:

从“暗”字,感受到边塞阴云密布、烽烟滚滚,环境恶劣;

从“暗”字,还感受到战士们心情暗淡,思念亲人、久居边关的孤独;

从“孤”字,孤零零的一座城,感受到边地人烟稀少,荒凉等;

从“孤”字,感受到戍边战士孤独,想念亲人,思念家乡

从“遥”字,感受到战士们远离家乡的辛酸。)

2.补充资料,了解背景。

出示唐朝地图,初步感受当时边防线的辽阔。(“青海”地区,正是吐蕃与唐军多次作战的场所,而玉门关外则是突厥的势力范围。)

出示青海湖、祁连山、玉门关的图片,感受环境恶劣。

青海湖、祁连山、玉门关幅员辽阔,是大自然的壮丽画面。可是在古代,这里却是自然环境恶劣,物资稀缺,人迹罕至。如果你是一名将士,让你常年驻守这里,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常年驻守这里,不仅要承受西拒吐蕃,北防突厥的战士压力。还要忍受大漠风沙以及孤独寂寥的思乡心情。)

3.再读课文,真情流露。

边塞环境恶劣,将士们远离故土,内心孤单,而战争遥遥无期,肩负戍国重任,有家想回又不能回,带着这样的感情朗读前两句诗,尝试背诵。

(二)聚焦战斗,感受意志之坚。

山之巍巍水之汤汤

1.自读课文,合作学习。

在这样的环境下,戍边战士经历了什么?又有怎样的决心呢?请自读后两句。

从这两句诗,你都看到了些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现在小组合作,尝试用刚才学习前两句的方法,在抓住关键词,感悟诗情。

(预设:

“黄沙”,我看到了边塞一望无际的黄沙大漠,遍地黄沙让我感觉到边塞环境恶劣;

“百战”,我知道了他们已经在这艰苦的条件下打了很多次仗;

“穿”,我看到了战士们身上破烂的盔甲。我感受到戍边时间长、战事频繁、战争残酷;

我听到了战士们的誓言---不破楼兰终不还,感受到了他们的爱国情怀。)

2.悟后再读,感受豪情。

面对残酷的战场,面对凄凉的环境,将士的报国之志却没有因此而消磨,反而变得更加坚定,在身经百战之后,发出“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壮誓言!

配乐引读:

他们愿守壮丽河山,护国泰民安---于是喊出了:不破楼兰终不还!

他们想保卫大好河山,寸土不让----于是喊出了:不破楼兰终不还!

他们愿以吾辈之青春,捍卫盛唐之繁华---于是喊出了:不破楼兰终不还!

同学们,在国家利益面前,我们的战士从来就不怕抛头颅,洒热血,他们心中装着一颗赤诚的爱国心。

此时此刻,你有什么话想对战士们说吗?

(预设:

你们是真正的英雄,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怕牺牲。

为了百姓的幸福生活,你们辛苦了。

你们这种爱国情怀值得我们学习……)

“不破楼兰终不还”多么令人佩服的报国之志!

齐读后两句,再读,尝试背诵。

让我们跟随音乐,带着对戍边战士的敬佩之情,再齐读这首诗!(配乐朗读)

【设计意图:通过圈划古诗中的景物,补充资料,想象画面等方法。引导学生抓关键词,感受边塞环境艰苦、战士孤寂思乡,以读促悟。引导学生聚焦边塞环境的恶劣,感受将士从军之难。引导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引出探究议题,学生自主学习,相互交流、碰撞。】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孩子们,像这样的家国情怀,它不仅仅存在于唐诗中。如果我们一起翻开历史的书卷,你会发现,我们听得见太多太多爱国的声音,看得见太多太多爱国的身影。

1.课件展示,拓展理解。

这是两千年前两汉时期才子曹植笔下的报国之志: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这是一千年前宋代文学家文天祥的绝笔之作: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三百年前清代民族英雄林则徐的爱国情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是抗美援朝时,前仆后继的志愿军战士。

2.视频播放,情感升华。

(播放《长津湖》片断)哪里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从古至今,军人从来就是这样保家卫国。如果说王昌龄讲述了“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前世传奇,那我们后人又何尝不是在谱写它的今世故事?

孩子们,我们不是军人,但我们也可以是战士,我们也有自己的战场,在生活中或是在学习上,我们难免会遇见了困难、挫折,希望从今天,从此刻,再面对它们时,希望你都能用王昌龄的这句千古名句鼓励自己: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运用迁移,关注情感,对话文本,由古及今,品读经典文化,厚植家国情怀,落实课标要求,注重核心素养。】

五、作业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