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阳区可可盖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_第1页
榆阳区可可盖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_第2页
榆阳区可可盖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_第3页
榆阳区可可盖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_第4页
榆阳区可可盖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矿山基本情况 11 第二章、矿区基础信息 34 第三章、矿山地质环境影响和土地损毁评估 81 垦范围 119第四章、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可行性分析 131 1 第五章、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工程 153 153 第六章、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工作部署 206 第七章、经费估算与进度安排 214 第八章、保障措施与效益分析 230 附图1、陕西延长石油榆林煤化有限公司榆阳区可可盖煤矿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估图附图2、陕西延长石油榆林煤化有限公司榆阳区可可盖煤矿矿区土地利用现状图附图3、陕西延长石油榆林煤化有限公司榆阳区可可盖煤矿矿山地质环境影响预测评估图附图4、陕西延长石油榆林煤化有限公司榆阳区可可盖煤矿矿区土地损毁预测图附图5、陕西延长石油榆林煤化有限公司榆阳区可可盖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部署图附图6、陕西延长石油榆林煤化有限公司榆阳区可可盖煤矿矿区土地复垦规划图1、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调查表2、公众参与调查表1、《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委托书》,陕西延长石油榆林可可盖煤业有限公司,2020年3月10日;2、《关于划定陕西延长石油榆林煤化有限公司榆阳区可可盖煤矿矿区范围的批复》(陕自然资矿采划[2020]1号),陕西省自然资源厅,2020年1月13日;3、《陕西延长石油榆林煤化有限公司榆阳区可可盖煤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意见》(陕矿产指利用发[2020]13号),陕西省矿产资源调查评审指导中心,20204、《陕西延长石油榆林煤化有限公司关于成立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项目领导小组的通知》,陕西延长石油榆林煤化有限公司,2020年7月25日;5、《关于陕西延长石油榆林煤化有限公司可可盖矿井及选煤厂建设项目建设用地预审意见的复函》(陕自然资预审[2020]33号),陕西省自然资源厅,2020年7月276、《陕西延长石油榆林煤化有限公司榆阳区可可盖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承诺书》,陕西延长石油榆林煤化有限公司,2020年6月20日;7、市/县自然资源局现场考察意见表;8、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专家现场考察意见表;9、矿方方案内审意见;10、编制单位方案内审意见;11、投资估算书。前言可可盖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前言1前言一、任务的由来陕西延长石油榆林煤化有限公司榆阳区可可盖煤矿(以下简称“可可盖煤矿”)为新建矿井,探矿权人为陕西延长石油榆林煤化有限公司,由陕西延长石油榆林可可盖煤业有限公司负责开发建设。陕西延长石油榆林可可盖煤业有限公司、陕西延长石油榆林煤化有限公司均为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属公司。可可盖煤矿是榆横矿区北区总体规划中的大型矿井之一,2020年1月取得陕西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划定井田矿区范围的批复。煤矿属于新建矿井,目前尚未开工建设。为了预防和治理可可盖煤矿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土地损毁,保护项目区地质生态环境,根据《土地复垦条例》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陕西延长石油榆林煤化有限公司委托中煤西安设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我单位”)编制《陕西延长石油榆林煤化有限公司榆阳区可可盖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委托书见附件1),以期为企业履行保护矿山环境和土地复垦责任、建设绿色矿山工作进行指导。二、编制目的1、为全面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工作、贯彻“边开采边治理”的开发式治理理念,规范煤炭开采,避免资源浪费、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有效解决煤炭开发过程中的矿山地质环境破坏及土地损毁,保护和改善区域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积极贯彻《土地复垦条例》及《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2、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经济可行”的原则,保证可可盖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义务的落实,切实做到煤炭开采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加快实施矿区绿色矿山建设。3、通过预测煤矿开采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合理规划设计,制定针对性的治理措施,最大限度减缓对矿山地质环境的影响、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保护耕地资源。前言可可盖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前言24、为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监督管理矿山企业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工作落实情况提供依据。三、编制依据(一)委托书《委托书》,陕西延长石油榆林煤化有限公司,2020年3月。(二)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2009年8月27日;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2019年8月26日修日实施;;7、《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2018年10月26日;9、《陕西省实施<土地复垦条例>办法》(陕西省人民政府令第173号),201310、《陕西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2017年9月29日陕西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七次会议通过,2018年1月1日起施行;11、《陕西省工程建设活动引发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省政府2016年第21次常务会议通过,2018年1月1日起施行;12、《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2014修订)》(国务院令第653号),2014年(三)政策性文件1、《关于加快建设绿色矿山的实施意见》(国土资规〔2017〕4号),国土资源部、财政部、环境保护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2017年5月;2、《关于加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的指导意见》(国土资发〔2016〕63前言可可盖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前言3号),国土资源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环境保护部、国家能源局,2016年073、《关于取消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建立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基金的指导意见》(财建〔2017〕638号),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2017年11月6日;4、《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及其附件《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国土资发[2004]69号),2004年3月25日;5、《关于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报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土资规[2016]21号),国土资源部办公厅,2017年1月3日;6、《关于加强地下水监测工作的通知》(陕国土资环发[2018]6号),陕西省国土资源厅,2018年2月13日;7、《关于做好煤矿地下水监测工作的通知》(陕国土资环发[2018]7号),陕西省国土资源厅,2018年2月27日;8、《陕西省关于加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的实施方案》(陕国土资发〔2017〕19号),陕西省国土资源厅、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省环境保护厅,2017年4月;9、陕西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报有关工作10、陕西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加快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工作的通知》,陕国土资发[2017]39号,2017年9月25日;11、陕西省国土资源厅、陕西省财政厅、陕西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印发<陕西省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与土地复垦基金实施办法>的通知》(陕国土资发[2018]92号),201812、陕西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进一步落实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与土地复垦基金(陕国土资发[2018]120号),2018年10月23日;13、陕西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印发〈陕西省绿色矿山建设管理办法(试行)〉的日;14、陕西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全面做好2019年度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陕自然资发[2019]15号),2019年4月18日;15、陕西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印发<陕西省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技术要求与验收前言可可盖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前言4办法>的通知》(陕自然资规[2019]5号),2019年12月30日;(四)技术规范与标准1、《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指南》,(国土资规[2016]21号文附件);2、《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DZ/T0233-2011);3、《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程-通则》(TD/T1031.1-2011);4、《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程-井工煤矿》(TD/T1031.3-2011);5、《煤炭行业绿色矿山建设规范》(DZ/T0315-2018);6、《矿山土地复垦基础信息调查规程》(TD/T049-2016);7、《土地复垦质量控制标准》(TD/T1036-2013);8、《生产项目土地复垦验收规程》(TD/T1044-2013);9、《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17);10、《土地整治项目设计报告编制规程》(TD/T1038-2013);11、《土地整治项目工程量计算规则》(TD/T1039-2013);12、《土地整治项目制图规范》(TD/T1040-2013);13、《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2011);14、《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28407-2012);5、《农用地定级规程》(GB/T28405-2012);16、《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技术规程》(NY/T1634-2008);17、《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18、《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91-2002);》(GB/T15776-2016);20、《人工草地建设技术规程》(NY/T1342-2007);21、《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等级》(GB6000-1999);22、《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GB/T18337.2-2001);23、《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2018);24、《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DZ/T0286-2015);25、《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26、《岩土工程勘查规范》[2009年版](GB/T50021-2001);前言可可盖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前言527、《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0218-2006);28、《地质灾害排查规范》(DZ/T0284-2015);29、《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监理规范》(DZ/T0222-2006);30、《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范》(DZ/T0221-2006);31、《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技术规范》(DZ/T0287-2015);32、《地下水监测井建设规范》(DZ/T0270-2014);33、《地下水质检验方法水样的采集和保存》(DZ/T0064.2-1993);34、《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35、《煤矿采空区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1044-2014);36、《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范》,2017年5月;37、《陕西省水利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2017版);38、《陕西省水利建筑工程概算定额》(2017版);39、《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财政部、国土资源部财综[2011]128号。(五)技术资料1、《陕西延长石油榆林煤化有限公司榆阳区可可盖煤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中煤西安设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2020年5月;2、《关于<陕西延长石油榆林煤化有限公司榆阳区可可盖煤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意见的报告》(陕矿产指利用发[2020]13号);3、《陕西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划定陕西延长石油榆林煤化有限公司榆阳区可可盖煤矿矿区范围的批复》(陕自然资矿采划[2020]1号);4、《陕西省陕北侏罗纪煤田榆横矿区可可盖井田勘探报告》,陕西延长石油榆林煤化有限公司,2019年5月;5、《可可盖煤矿首采区水文地质补充勘探报告》,陕西延长石油榆林可可盖煤业有限公司,2020年6月;6、《陕西延长石油榆林煤化有限公司榆阳区可可盖矿井及选煤厂初步设计》,中煤西安设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2020年1月;7、陕西省国土资源厅《关于<陕西省陕北侏罗纪煤田榆横矿区可可盖井田勘探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陕自然资储备[2019]34号);前言可可盖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前言68、《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报告》,陕西省地质调查院,201412月;9、《陕西延长石油榆林可可盖煤业有限公司可可盖煤矿水文地质报告》,陕西延长石油榆林可可盖煤业有限公司,2020年3月;10、《矿区土地利用现状图》(2017年更新版),榆阳区自然资源局,202011、《榆阳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调整完善版),榆阳区自然资源局,2020年3月23日;12、其他资料。四、方案适用年限根据《陕西延长石油榆林煤化有限公司榆阳区可可盖煤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中煤西安设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2020年5月),可可盖煤矿设计可采储量为1422.96Mt,矿井建设规模10.00Mt/a,矿山服务年限为109.5a。可可盖煤矿分三个水平开采:一开采水平设计可采储量为937.83Mt,服务年限为72.1a(首采的2号煤层服务年限为58.9a,首采的121盘区和124盘区服务年限约17年);二水平设计可a可可盖煤矿为新建矿山,根据拟申请采矿证服务年限30年,确定本方案服务年限为42.5年,其中包括建设期3.5a,生产期30a,沉稳治理期3年,管护期6年;具体,适用年限为近期5年即2021~2025年(含基建期)。本方案实施基准期以省自然资源厅公告之日算起。当超出本方案服务年限时应重新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当煤矿扩大开采规模、变更矿区范围或者开采方式,或者开采范围超出本方案服务期的前30年的开采煤层及开采范围时,应当修订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前言可可盖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前言7图0-4-1煤矿前30年开采范围及服务范围示意图五、编制工作概况(一)工作程序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按0-5-1框图程序进行。0-5-1工作程序框图(二)工作方法及工作量根据国务院令第592号《土地复垦条例》、自然资源部令第5号《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指南》中确定的方案编制工作基本要求,工作中首先明确工作思路,确定工作重点,制定项目实施计划。在资料收集及现场踏勘的基础上,进行矿山地质环境与土地资源利用现状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及资源开发利用方案,进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场地地质灾害危前言可可盖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前言8险性评估及土地损毁情况预测;然后进行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确定评估范围及复垦目标、划分评估级别及复垦责任范围;在此基础上,进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分区,制定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工作措施和工作部署,制定监测方案并进行工程设计、工程量测算,并进行经费估算和效益分析。根据建设工程特点,本次评估工作主要采用收集资料、现场调查及室内综合分析评估的工作方法。(1)资料收集与分析在调查前搜集并详细阅读可可盖煤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井田勘探报告、水文地质报告、初步设计等有关资料,了解矿区地质环境条件和矿山开采工程分布及特征,初步确定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评估的范围、评估级别等;收集地形地质图、水文地质图、土地利用现状图等图件作为本次编制工作的底图及野外工作用图;分析已有资料,确定需要补充的资料内容;初步确定现场调查方法、调查线路和主要调查内容。(2)野外调查在野外地质环境调查过程中,积极访问当地政府工作人员以及村民,调查主要地质环境问题的发育及分布状况、煤矿建设已损毁土地情况及拟开采区土地利用情况,调整室内初步设计的野外调查线路,进一步优化野外调查工作方法。为全面了解矿区地质环境与土地利用现状、掌握地质环境与土地利用与权属问题,确保调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野外调查采取无人机航拍遥感调查、线路穿越法和地质环境追索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对矿区土地利用现状、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进行航拍;采用1:10000井上下对照图做底图,参考地形地质图、水文地质图、土地利用现状图等图件,地质环境问题点和主要地质现象点进行观测描述,调查其发生时间,基本特征,影响程度,并对主要地质环境问题点和地质现象点进行数码照相和GPS定位;针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区,挖掘土壤剖面,并采集相应的影像、图片资料,做好文字记录。(3)室内资料整理在综合分析既有资料和实地调查资料的基础上,按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指南》要求,编制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现状图、矿区土地利用现状图、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预测图、矿区土地损毁预测图、矿区土地复垦规划图、矿山地质环境前言可可盖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前言9治理工程部署图,以图件形式反映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土地损毁情况的分布、影响程度和治理工程部署。最终依据《陕西延长石油榆林煤化有限公司榆阳区可可盖煤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制完成了《陕西延长石油榆林煤化有限公司榆阳区可可盖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及其附图。2、工作概况及完成工作量项目组在接到任务后,立即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工作。于2020年3月23~24日组织人员开展现场地质环境与土地利用情况初步调查与资料收集,随后进行资料整理并制定了现场详细调查计划。2020年6月1~5日根据现场调查进行了详细的现场调查。经过第二次调查,获得了项目区较为详细的资料,资料质量满足方案编制要求。在此基础上编制方案。完成的工作量详见表0-5-1。表0-5-1实地调查完成工作量一览表名称单位工作量备注调查评估面积调查范围km2评估范围外扩50m评估范围km2由预测沉陷范围确定调查线路km268沿流域调查,重点区域采用穿插法调查资料收集收集(整理)资料份9《开发利用方案》、《勘探报告》等土地利用现状图幅阳区:****建设用地管制和基本农田保护图幅305幅;图幅编号同土地利用现状图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点地质环境点个包括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及其他地质现象地形地貌点个25区内主要地貌类型调查与记录地质灾害点处/井田范围内无现有地质灾害隐患点含水层调查点个村庄内部分村庄民用水井水土污染点个5主、副井工业场地,地面海子人类工程活动调查点个井田周边工业生产、农业生产等土地复垦工作调查点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点个评估区内所有二级地类矿山地面工程调查点个7矿井及选煤厂工业场地、北一风井场地、中央风井场地、建设期排矸场、炸药库及道路,输当地植被调查样方6土壤剖面开挖点个3耕地、林地、草地公众参与调查访问个66对评估区村庄、镇、村级基层土地、水利管辖部门等基层单位进行了调查照片及录像数码照片张8无人机录像min5矿井及选煤厂工业场地和井田内地形地貌量评述前言可可盖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前言本次地面调查主要以《陕西延长石油榆林煤化有限公司榆阳区可可盖煤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和《陕西延长石油榆林煤化有限公司榆阳区可可盖矿井及选煤厂初步设计》(中煤西安设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2020年1月)为基础进行野外实地调查。本次调查与评估工作严格按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DZ/T0223-2011)、《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DZT0286-2015)、《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程第1部分:通则》(TD/T1031.1-2011)和《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程第3部分:井工煤矿》(TD/T1031.3-2011)的要求组织实施的。野外调查工作是在广泛搜集工作区社会经济、自然地理、水文气象、矿产勘查、地质灾害调查、矿山开发利用方案、土地利用现状、土地权属信息等资料的基础上开展的,同时通过走访、调查形式广泛征集了区、镇、村政府部门及当地村民的意见和建议。现场调查和公众意见征询资料均由方案编制人员同矿山工作人员野外实测或搜集,保证了一手资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工作程序、方法、内容和工作程度,均满足相关技术规范、规定的要求,工作质量优良。本《方案》的编制工作严格按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指南》业调查资料可以满足室内方案编制和图件绘制需要。整个工作过程符合工作程序要求,《方案》的编制与工作内容满足相关规范标准要求,成果质量达到预期目的。(三)方案可靠性承诺编制本方案所需的文件资料及数据全部来源于陕西延长石油榆林煤化有限公司,矿山企业对所提供的资料及数据负责,并出具了承诺书,承诺对所提供的资料及相关数据的真实性、科学性及结论的可靠性负责。野外调查数据及资料来自于项目组实地野外调查,我单位承诺对本方案中野外调查的相关数据的真实性、科学性及结论的可靠性负责。可可盖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矿山基本情况第一章、矿山基本情况一、矿山简介可可盖井田位于陕西省榆林市境内,榆林城北西32km,行政区划隶属榆林市榆阳区小纪汗镇、巴拉素镇、马合镇管辖。井田东南距榆林市约32km,向北经榆林至包头约290km,向西经定边至银川395km,向南经延安市至西安570km。可可盖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矿山基本情况二、矿区范围及拐点坐标(一)矿权设置情况2020年1月13日,陕西省自然资源厅出具了《关于划定陕西延长石油榆林煤化有限公司榆阳区可可盖煤矿矿区范围的批复》(陕自然资矿采划[2020]1号),矿区范围规划生产能力为1000万吨/年。可可盖井田位于榆横北区矿区总体规划的中北部,该矿西部与大海则井田相邻,东部与小纪汗井田相邻,南部与西红墩井田相邻,北部与孟家湾二号井田相邻。可可盖井田在矿区中的相对位置图见图1-2-1。(二)井田境界可可盖煤矿井田面积176.6169km2,开采标高+840m~+520m。井田地理坐标东经*******************,北纬*******************之间。井田边界拐点坐标见表1-2-1。井田范围及拐点编号见图1-2-2。表1-2-1井田境界拐点坐标表拐点编号m)拐点编号(m)XYXY192345678可可盖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矿山基本情况311图1-2-1可可盖井田与相邻井田位置关系图图1-2-2井田范围及拐点编号图可可盖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矿山基本情况三、矿山资源开发利用方案概述可可盖煤矿矿井地质资源量2494.15Mt,工业资源/储量2411.78Mt。考虑工业场地和大巷煤柱50%回收利用后,全矿井设计可采资源储量为1422.96Mt。先期开采地段范围内设计可采储量937.83Mt。(一)建设规模煤层,采用井工开采,生产规模10.0Mt/a,矿井设计服务年限109.5a。(二)地面工程布置1、项目组成及布置资源开发利用方案中本项目地面总布置主要包括:矿井及选煤厂工业场地、中央风井场地、北一风井场地、爆破器材库场地、建设期排矸场、临时排矸皮带、进场公路等设施。施工期施工生产生活区租用民房,施工期机修、料场等施工临时用地基本位于各工业场地内,场外新增用地1.74hm2。矿井地面工程总布置图见图1-3-1。(1)矿井及选煤厂工业场地矿井及选煤厂工业场地(以下简称“工业场地”)位于井田西部可可盖村的东南约1.0km处的沙地中,西侧紧邻大海则进场路及靖神铁路。该场地计划于2021年1月开始建设,主要布置有选煤厂生产系统、辅助设施、附属设施及行政福利设施、应急水池、装车站,占地40.23hm2。矿井及选煤厂工业场地现状见照片1.3-1,总平面布置图见图(2)中央风井场地中央风井场地位于工业场地东侧约5.0km处的沙地中,占地3.43hm2。场地计划于2021年3月开始建设,布置有35kV变电站、进风立井井筒及进风立井井口房、通风机房、通风机房配电室、空压机站、10kV配电室、乏风热泵机房、生活生产水池、日用消防水池及泵房、黄泥灌浆站、污水处理站。总平面布置图见图1-3-3。(3)北一风井场地3月开始建设,布置有通风机房、通风机房配电室、35kV变电站、井下消防洒水池、消防水池,并预留空压机站、灌浆站。总平面布置图见图1-3-4。可可盖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矿山基本情况图1-3-1地面工程总布置图(采用国家2000坐标)照片1.3-1矿井及选煤厂工业场地现状可可盖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矿山基本情况图1-3-2矿井及选煤厂总平面布置图可可盖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矿山基本情况图1-3-3中央风井场地总平面布置图图1-3-4北一风井场地总平面布置图(4)建设期排矸场建设期排矸场位于工业场地南侧约700m的沙地中,用于堆放建设期掘进矸石,占地面积为3.00hm2,占地类型为天然草地和沙地。建设期排矸场堆渣边坡坡比为1:2.0,最终堆渣顶部高程为1286.00m,最大堆高为10m,弃渣场可储存弃渣约25万m3。建设期结束后该排矸场将及时复垦。(5)爆破器材库爆破器材库位于工业场地的南侧约2.2km处的沙地中,此处无村庄及重要建筑物,可可盖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矿山基本情况占地0.54hm2。(6)输煤栈桥位于选煤厂和装车站之间,占地0.24hm2。(7)排矸皮带位于矿井及选煤厂工业场地和建设期排矸场之间,占地0.54hm2。(8)场外道路根据陕西久平路桥勘察设计有限公司2019年9月编制的《榆阳区可可盖煤矿进场及场内道路工程初步设计》,矿井运煤和进场公路均依托井田西侧既有的大海则运煤专线。铁路:可可盖铁路装车站并行靖神铁路设置,接轨于靖神铁路大海则车站南咽喉,可可盖铁路自接轨点引出偏向东北以拉开与靖神铁路的间距,后线路经大海则站房东侧向北延伸进入可可盖装车站,后线路继续向北(机车走行线),终点至机车掉头线车挡。矿井场地铁路采用直线装车,并向西接至井田西部边界靖神铁路大海则站。铁路装车站及铁路专用线占地约28.0hm2,有效长度1700m。本项目涉及的进场公路、铁路专用线均单独立项,不在本方案范围内。(9)输电线路工业场地设110kV变电所,位于场地中北部,两回110kV线路路引自本工业场地东南方向500m处的可可盖110kV变电站;中央风井场地布置35kV变电所,两回电源类型主要为灌木林地和其他草地。(10)输水管线水源:本方案采用白垩系洛河砂岩孔隙裂隙水作为本矿井及选煤厂的生活用水水源。水处理站处理后的水作为生产用水水源。中央风井场地和西部工业场地之间有三条矿井输水管线,其中两条将矿井风井场地排出的矿井水输送至西部工业场地进行常规和深度处理,另一条将处理后的矿井水输送至中央风井场地回用。三条管线均长6.8km,占地8.18hm2,沿联络公路铺设,采用管径D720×9焊接钢管,管道采用直埋敷设,管顶埋设深度为1.5m。可可盖工业场地至榆横工业园区的外输水管线由可可盖、西红墩、巴拉素三矿共建,全长62.125km,为单独立项工程,不在本方案范围内。2、选煤厂情况可可盖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矿山基本情况20选煤厂布置在主斜井工业场地,生产系统的单位工程有原煤仓、原煤储煤场(预留)、准备车间、主厂房、浓缩车间、产品仓、矸石仓、快速装车站及带式输送机栈桥等。其mt规模为10.0Mt/a,洗选后的产品煤和末原煤均用于芳烃项目。洗选煤泥掺入洗末煤部分用于燃料煤,剩余外销。选煤厂年产生洗选矸石约42.0万t/a,矸石通过带式输送机运至主厂房西北部的矸石仓储存,由仓下管状带运至弃渣场,后期优先进行综合利用,剩余回填井下巷道。3、建井期临时工程情况建井期施工生产生活区租用民房,施工期机修、料场等施工临时用地基本位于各工业场地内,场地外新增用地共1.74hm2。各工业场地施工生产临时用地见表1-3-1。表1-3-1施工生产临时用地一览表序号位置单位用地数量用地类型备注1矿井及选煤厂工业场地hm2h292沙地场地外新增占地074hm22中央风井场地hm2h沙地位于场地外东侧,新增占地3北一风井场地hm2h0.50沙地全部位于场区内4爆破器材库hm2h0.20全部位于场区内合计hm2h4.62本项目建设采取永临结合方式,在西部工业场地东南侧的两处水源井,作为项目建设施工生产、生活用水水源。施工准备期修建水源井及供水管线,确保施工用水。先行建设矿井工业场地变电站及输电线路,前期利用永久输电线路降压10kV运行,解决矿井施工用电及矿井前期风井地面用电,后期升压为永久供电。各新建场地不设取、弃土场;施工期仅设建设期排矸场一处,用于工业场地建井期临时排矸。建设期对各工业场地林地、草地等覆盖度较高的区域表土剥离厚度取0.3m,对弃渣场占地内覆盖度较高的区域表土剥离厚度取0.5m,项目建设共剥离表土m排矸场顶部覆土厚0.65m,边坡覆土厚0.4m,排矸场顶部及边坡表土尽可能边剥离边回覆,减少表土临时堆存时间。剥离的表土就近分片集中堆放,并采取临时拦挡、苫盖、撒播草籽等措施。其中,排矸皮带剥离表土就近集中堆放在工业场地内,输水管线剥离表土沿线剥离表土合并集中堆放,输电线路表土于塔基下方堆存,减少临时占地。施工结束后及时对进行植被恢复的区域土地整治后回覆表土,进行植被恢复。4、工程用地情况21临时用地22.69hm2,重复面积2.88hm2。拟建工程用地均不涉及基本农田。表1-3-2工程用地一览表序号矿井建设用地项目单位用地数量用地类型土地使用权属建设时间备注1矿井及选煤厂工业场地hm2h40.23永久用地矿山企业2021.9~2024.9理了用地用地面积与用地预审一致2中央风井场地hm2h3.43永久用地矿山企业2021.9~2023.83北一风井场地hm2h永久用地矿山企业2021.9~2023.84爆破器材库hm2h0.54永久用地矿山企业2021.6~2021.105建设期排矸场hm2h3临时用地20218~202496输煤栈桥hm2h0.24永久用地矿山企业2021.6~2021.127排矸皮带hm2h0.54临时用地2021.6~2021.128输电线路hm2h1.1临时用地2021.6~2021.129输水管线hm2h临时用地2021.6~2021.10施工生产用地hhm24.62临时用地2021.9~2023.8工业场地hm2,中央风井场地合计hm2h65.80(三)批准开采煤层根据可可盖煤矿矿区范围的批复和资源开发利用方案,井田内批准开采煤层有2、(四)开拓部署采用斜井开拓方式,在工业场地内布置主斜井和副斜井,在中央风井场地内布置有中央进风立井和中央回风立井,在北一风井场地内布置有北一回风立井。矿井开拓系统2、水平划分与标高确定设计按煤组划分水平,全煤矿设置三个水平:2、3、3-1、4-1号煤层为一煤组设为一水平,巷道布置在2号煤层内,水平标高+750m;4-2、5上、5号煤层划分为二煤组设二水平,巷道布置在5号煤层内,水平标高+640m;6、7、9号煤层划分为三煤组设三水平,巷道布置在9号煤层,水平标高+590m。巷布置井下各开拓巷道均沿煤层布置,井下大巷及盘区巷道按3巷制布置,即1条辅助运可可盖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矿山基本情况22输巷、1条带式输送机巷和1条回风巷。矿井开拓巷道布置见图1-3-5。4、盘区划分及开采顺序根据可采煤层开采范围及开拓巷布署,矿井首先开采一水平,再按顺序开采二水平、三水平。各煤层之间采用自上而下的接续方式。矿井初期设计在2煤层布置2个综采工作面保证全矿井产量。表1-3-3盘区接续表可可盖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矿山基本情况23表1-3-4先期开采区工作面接续表131、1311盘区。近期开采121、124盘区中部2号煤,近期5年回采12103、12403工作面,工作面位置见图1-3-7,回采接续安排见表1-3-5。可可盖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矿山基本情况24图1-3-5开拓系统平面图可可盖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矿山基本情况25图1-3-6开拓系统剖面图可可盖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矿山基本情况26图1-3-7近期开采工作面布置图表1-3-5近期5年回采工作面接续安排表煤层工作面编号2021年2022年2023年2024年上2024年下2025年212103建设期建设期建设期建设期212403建设期建设期建设期建设期5、采煤方法及工艺矿井首采的2号煤层全区可采,煤层可采厚度4.34~9.13m,平均5.96m。其中首采的121盘区和124盘区、井田南部采用一次采全高长壁综采采煤法;20年后开采的井田北部区域采用综采放顶煤方法。可可盖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矿山基本情况27采采煤法或刨煤机综采。各煤层均采用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根据井田2号煤层赋存特征,移交时的121盘区平均采高5.0m,124盘区平均采高5.0m。工作面长度为300m,工作面推进长度为4500m~6000m左右。近期开采工作特1-3-6。表1-3-6近期开采工作面特征表工作面编号开采煤层采高(m)采煤工艺工作面长度(m)年推进度(m)年生产能力(Mt)1210325.0综采300m27405.001240325.0综采300m27405.006、矸石充填系统及工艺煤矿运行期矸石包括井下掘进矸石和地面生产洗选矸石,井下掘进矸石产生量为0.7万t/a,地面生产选矸产生量为42.0万t/a。由于项目周边煤矸石地面综合利用途径不畅,因此本矿井选煤厂洗选矸石全部充填井下。(1)矸石充填区位置根据可可盖矿井的开拓系统布置情况,2号煤层125盘区西翼区域距离井底车场较近,布置充填系统前期工程量小,且含有大量油气管线的保护煤柱,可采区域形状不规则,不适合布置常规工作面,因此初步选择该区域进行充填开采,仅充填2号煤层,充填区总面积13.27km2。可可盖矿井投料井布置在中央风井场地南侧。前期利用原有的2煤南翼辅助运输大巷、2煤南翼带式输送机大巷和2煤南翼回风大巷与新掘矸石运输大巷构成充填系统。后期利用新掘两条大巷(井下矸石运输大巷和矸石充填专用辅运大巷)来构成充填系统及原有南翼大巷构成充填系统。充填区域分布见图1-3-5。充填系统布置及工作面接续井下充填区位于首采区2号煤层124盘区西翼区域。按照充填巷道掘进断面20m2,该区域平均煤厚4.0m、充填高度3.5m,设计充填比87%,年处理矸石量42.7万t(密度为1.5t/m3),每年共需掘进巷道16km,所选充填区域服务年限为117a,大于矿井服务年限,并能适应后期由于地质情况的改变导致的矸石量增加的问题,可满足矿井及选煤厂生产服务期矸石充填需要。(2)矸石充填方式本项目矸石井下充填方式在原有巷式充填的基础上,进行技术改进,采用干式充填可可盖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矿山基本情况28结合后期灌注水泥浆的方式进行连采连充,以提高资源回收率和充填区域的服务年限。(3)矸石充填系统可可盖矿井矸石固体充填的基本方案是将洗煤厂洗选产生的矸石破碎后通过汽车运输至中央风井场地附近的投放站,通过投料系统运输至井下,再用胶带输送机等输送设备将矸石运输至充填巷道,借助高速抛矸机等设备将矸石充填至巷道,在整条巷道充满干料后,密封巷道并借助预先留设的灌浆管道对巷道进行水泥浆的灌注,以达到提高充填体强度的目的,最终实现不留煤柱的巷式充填--“连采连充”。根据工程类比的方式,国内邢东矿、百良旭升煤矿等多个实施巷式充填矿井的充填率均达到90%,根据初步确定的充填巷道尺寸为5m*4m,考虑一定的不确定因素,确定巷道充填的矸石充填率为80%。充填矸石后,为保证充填密实是巷道全部充满,采取补注水泥浆的措施,进一步提高充填体强度。当布置一个掘进头时,巷式充填能力与煤炭生产能力见表1-3-7。表1-3-7巷式充填能力与煤炭生产能力连采机数量/台充填巷掘进断面/m巷道可充填高度/m连采机/m2号煤容重(t/m3)矸石容重/(t/m3)巷道年掘进长度采煤能力充填能力1203.2601980051.8844.35矿井短壁巷式充填系统为独立系统,单独布置掘进系统,和正常采煤掘进系统分离。充填掘进系统每年可掘进巷道长度达19800m。以此掘进速度进行计算,掘进系统采煤产生矸石量可完全充填至井下,充填能力与矿井生产能力相匹配。井下充填工作面采出的原煤运送至主运输系统,与原井下采煤工作面采出的原煤一起进入主运输系统,经地面洗选系统分选出的矸石在选煤厂内破碎后通过汽车运输至封闭式储矸棚临时储存,再通过投放站投放至井下矸石缓存仓,井下矸石仓设有给料机,通过给料机给料至矸石输送大巷胶带输送机上,然后再输送至工作面矸石胶带输送机,通过矸石转载机输送至工作面,通过高速抛矸机进行充填,巷道充填满干料后进行水泥浆灌注,待巷道内充填体凝固后达到一定强度时,进行相邻巷道采煤。1)充填系统巷道布置①充填开拓巷道系统充填系统需新增一条投料井筒、一个井下储料仓、储料仓上、下口检修巷、溜矸眼、矸石专用运输大巷。首采区CT12401工作面生产系统布置平面图见图1-3-8。可可盖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矿山基本情况29图1-3-8CT12401工作面生产系统布置平面图②充填回采巷道系统按照单一长壁采煤法进行独立的回采巷道布置,生产系统形成后采用掘进区段两巷联络巷的方法采煤,并在掘出的巷道内进行充填。充填首采面为CT12401短壁充填工作面,区段平巷采用双巷布置与掘进,即工作面布置两条回采巷道,分别为CT12401工作面运煤巷、CT12401工作面运矸巷,其中CT12401工作面运矸巷兼做辅运巷,辅助运输方式为无轨胶轮车运输。CT12401工作面运煤巷为进风巷,CT12401工作面运矸巷为回风巷。工作面在首采区域采取跳采的方式进行工作面接续,工作面宽度100m,首采工作面推进长度为1400m,相邻工作面之间留设20m保护煤柱。各回采巷道与相应的大巷相连,其运矸巷与矸石运输大巷相连,运煤巷与带式输送机大巷、矸石运输大巷及辅助运输大巷连接,利用回风斜巷连接回风巷(运矸巷)与回风大巷(与矸石运输大巷连接)。工作面生产系统包括运煤、运矸、运料及通风系统。2)矸石运输系统地面矸石流走向:洗选矸石通过汽车运输直接运至充填矸石投料站的封闭式储矸棚,通过铲车将储矸棚内的矸石铲运至投放站内的受料口,然后通过站内皮带输送机运送至投放井。系统主要单体工程有封闭式储矸棚、投放站等。3)垂直投放系统垂直投放系统整体方案为:将地面洗选矸石经汽车运输,经地面控制厂房的地面入可可盖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矿山基本情况30料口投放入投放井口,进入井下储料仓。储料仓矸石通过井下巷道带式输送机运输至工作面回风巷道,进入长壁开采工作面进行排放。4)工作面生产工艺流程巷式充填连采连充充填开采技术可分为“掘进成巷”、“巷内干式充填”和“灌注水泥浆体”三个步骤。(4)矸石充填工作制度矸石充填工作制度同矿井生产相同,年工作日为330d,作业方式为“四六”作业制,三班生产,一班检修。7、安全煤柱留设井下留设的安全煤柱主要有:场地、矿界、盘区、主要大巷、输气管线及气井、铁路及输水管线煤柱(各煤柱留设情况见图1-3-5)。(1)井筒与场地煤柱设计对井田内的工业场地、风井场地和移交时期的各井筒均留设了保护煤柱,工业场地及风井场地保护等级为Ⅱ级,围护带宽度取15m。(2)井田境界煤柱设计2号煤层在本井田边界一侧留设40m境界防隔水煤柱,下部可采煤层宽度在上部2号煤层留设宽度的基础上,再根据岩层移动角计算结果进行留设,经初步计算,二水平5号煤层边界煤柱为80m,三水平下部的9号煤层边界煤柱为100m。(3)输气管线及气井煤柱苏里格气田外输天然气管线在可可盖井田范围内共有2条,分别为苏里格第二天然气处理厂外输管线和苏里格第六天然气处理厂外输管线。根据设计,上部2号煤层气井保护煤柱宽度为550m,输气管线一侧的煤柱宽度为295m~308m;二水平5号煤层气井保护煤柱宽度为590m,输气管线一侧的煤柱宽度为330m~340m,三水平9号煤层气井保护煤柱宽度为610m,输气管线一侧的煤柱宽度为350m~360m。(4)铁路及输水管线煤柱输水管线与靖神铁路并行,一起留设煤柱。根据设计,上部2号煤层铁路保护煤柱一侧的宽度为300m;二水平5号煤层铁路保护煤柱一侧的宽度为340m,三水平9号煤层铁路保护煤柱一侧的宽度为360m。(5)盘区边界煤柱可可盖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矿山基本情况31设计在本盘区边界两侧留设10m盘区隔离煤柱。(6)主要巷道煤柱主要巷道指井底车场、大巷等,本矿井底车场布置在工业场地保护煤柱内,无需单独留设;大巷两侧各留设100m保护煤柱。(7)其它煤柱对于井田内的其它输电线路、公路等,均不考虑留设煤柱,而采取井上、下的综合技术措施和加强维护进行处理。(五)固体废弃物和废水排放量及处置可可盖煤矿在建设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矿井掘进矸石、井巷工程、地面建筑施工弃土弃渣和施工人员生活垃圾。生产期供热采用燃气锅炉,无灰渣和脱硫渣产生,固体废弃物主要为煤矸石、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处理站污泥、矿井水处理站煤泥、泥渣、结晶盐等。1、建设期弃渣与排矸m万m³(其中调配利用井巷开挖弃m表1-3-8建设期拟建项目土石方平衡简表单位:m3防治区开挖土石方回填土石方调入土石方调出土石方外借方弃方工业场地177910412148133114507336220069煤炭装车站*29463063885236035016128供排水管线工程5494054940供电线路93459345建设期排矸场2581025810排矸皮带457457施工生产生活区5156551565施工便道*1235012350合计222820120081325234645234640220069注:*不包含在本方案内。2、煤矸石排放与处置生产期矸石包括井下掘进矸石和地面生产洗选矸石,井下掘进矸石产生量为0.7万t/a,随煤流进入选煤厂;地面生产选矸产生量为42.0万t/a。矿井地面洗选矸石及掘进矸石在选煤厂破碎后汽车运输至封闭式储矸棚临时储存,再通过下料井运至井下充填开可可盖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矿山基本情况32采区充填采空区。矸石充填采用短壁巷式充填方案系统布置,矿井短壁巷式充填系统为独立系统,单独布置掘进系统,和正常采煤掘进系统分离。充填掘进系统每年可掘进巷道长度达19800m。以此掘进速度进行计算,掘进系统采煤能力约为51.88万t/a,充填系统充填能力约为44.35万t/a,矿井每年产生矸石42.7万t,产生矸石量可完全充填至井下,充填能力与矿井生产能力相匹配。矸石运输是从选煤厂开始汽车运输至投放场地,通过投料井投放至井下矸石仓,再从矸石仓下口通过给料机将矸石卸至矸石输送机上,依次通过矸石运输大巷、充填工作面运矸巷,然后将矸石经由高速动力抛矸机抛到充填巷内。通过向巷式充填巷道内灌注水泥浆的形式提高充填体强度,实现短壁巷式充填的连采连。井下充填区位于首采区2号煤层124盘区西翼区域。按照充填巷道掘进断面20m2,该区域平均煤厚4.0m、充填高度3.5m,设计充填比87%,年处理矸石量42.7万t(密度为1.5t/m3),每年共需掘进巷道16km,所选充填区域服务年限为117a,大于矿井服务年限,并能适应后期由于地质情况的改变导致的矸石量增加的问题,可满足矿井及选煤厂生产服务期矸石充填需要。、生活垃圾可可盖煤矿建设期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在采取施工场所设置垃圾收集箱、定期送往地方市政垃圾填埋场处置。生产期生活垃圾排放量为752.05t/a,煤矿配备垃圾筒和垃圾车,由环卫人员每天收集,集中分捡处理后,运至当地市政垃圾场统一处理。4、其他固体废物矿井水处理站污泥约4473.91t/a,用污泥泵打入选煤厂煤泥浓缩池后一并处理,压滤脱水后掺入末煤产品中作为芳烃项目燃料煤。矿井水反渗透脱盐处理后再经蒸发结晶处理,结晶出的盐(硫酸钠)用作盐化工原料对外销售。矿井水处理过程降硬度产生泥渣成分为碳酸钙、碳酸镁可代替石灰石作为延长石油榆林凯越煤化公司脱硫剂综合利用。生活污水处理站年产污泥为40.40t,脱水后含水率控制在50%以下后运至当地市政垃圾场处置。5、污废水排放与处置本矿井下排水产生量1273.58m3/h(30566m3/d)(其中包括灌浆析出水),全部进入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矿井水预处理工段(处理规模36000m3/d)处理,再进入超滤+反可可盖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矿山基本情况33渗透深度处理工段处理,深度处理后矿井水部分用作矿井地面生产用水、绿化用水、井下消防洒水等,多余19767.1m3/d、19783.0m3/d(非采暖期)经管道送至榆横工业园进行综合利用。矿井水深度处理产生的浓盐水再经蒸发结晶处理,回收浓水中水,实现浓盐水不外排。项目生活污水产生量为采暖季1236.4m3/d、非采暖季1032.5m3/d,生活污水经“SBR二级生化处理”加“深度处理”(处理规模1600m³/d)后全部回用于工业场地杂用水系统及选煤厂补充用水,不外排。中央风井场地生活污水处理站规模为50m3/d,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法”加“深度处理”的方法进行处理后一部分用于中央风井场地的地面降尘用水,剩余部分用水车定期拉送至北一风井场地用于绿化和降尘。四、矿山开采历史及现状(一)开采历史可可盖煤矿为新建煤矿,矿区内无小煤窑,无开采历史。(二)开采现状可可盖煤矿于2020年1月13日获得陕西省自然资源厅划定矿区范围的批复文件,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于2020年6月12日通过评审。截止目前,煤矿尚未开始建设。计划于2021年1月开始建设,建设总工期42.9个(三)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可可盖井田位于地质灾害不发育区。根据现场调查,矿区内无在册灾点,尚未发现地质灾害隐患点,矿区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良好。可可盖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矿区基础信息34第二章、矿区基础信息一、矿区自然地理(一)气候本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干旱、半干旱草原气候区,主要气候特征是:冬季寒冷、时间长,夏季炎热、干燥多风、时间短,冬春干旱少雨雪、温差大。本区年平均气温8.7℃,最热为7月,平均36.7℃,最冷1月,平均-9.7℃,10月下旬至翌年4月上旬为封冻期,一般年份冻土深度100~120cm。气温日变化悬殊,14~15时最高,日出前最低,全年平均日差13.5℃。冬季至春末夏初多风,最大风速可达18.7m/s,风向多为北西。据榆林市榆阳区气象局2000~2019年气象资料,年平均降水量453.9mm,年最多降水量638.5mm(2016年),最少270.8mm(2005年),年内和年际变化均较大(图2-1-1)。盛夏至初秋是全年降水高峰期,降水多集中在7~9月(图2-1-2),占全年降上由北向南依次渐少,年际变化很大(图2-1-3)。图2-1-1榆林市榆阳区多年(2000~2019)降水量曲线图35图2-1-2榆林市榆阳区多年(2000~2019)月降水量折线图图2-1-3榆林市榆阳区年均降水量分区图可可盖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矿区基础信息36(二)水文井田位于陕北侏罗纪煤田榆横矿区的西北边缘,水文地质单元分区属鄂尔多斯高原区,高原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亚区,区内水系不发育,仅有沙漠内季节性小溪流。因绝大部分地区被风积沙所覆盖,沙漠滩地地势相对低平,便于降水汇集,地下水位较浅,水量比较丰富,故多形成海子等地表水体,对地下水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起着良好作用。随着近十几年来地下水位的下降,大部分海子已干涸,仅个别海子有少量积水,水质较差,人畜无法饮用,也无法进行农田灌溉。随着近几年来榆林地区整体降水量的增加及周边植被绿化的恢复,近一两年的水位观测结果来看,有回升趋势。矿区水系分布图(三)地形地貌可可盖煤矿地处陕北黄土高原北端,毛乌素沙漠南缘。全井田呈西北高东南低的趋势,区内地形整体较为平缓,地貌形态为沙漠滩地区,海拔+1241m~+1282m,一般相对高差5m~10m,最大相对高差41m。地表基本被全新统风积层(Q4eol)所覆盖,形成风积沙以沙丘链构成的大面积沙漠。可可盖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矿区基础信息37按地貌成因、地貌形态及组成物质,将井田地貌单元划分为沙丘沙地和风沙滩地地貌两种类型。(1)沙丘沙地:遍布全区,以连绵起伏的呈链状或垄状半流动、半固定沙丘为主,其间多夹滩地或带状凹地,并有湖泊海子零星分布(照片2.1-1)。(2)风沙滩地:全井田均匀分布,方向性不明显,形状不规则。其间见有海子(天然湖泊)、池塘分布(照片2.1-2)。(四)植被矿区属长城沿线风沙草滩区,植被类型以草本植物和灌木为主。乔木主要是新疆杨、旱柳、榆树,在区内呈斑块状或条带状分布,这些乔木均为耐干旱树种,可忍受干旱的天气。灌丛主要分布沙柳、柠条、沙蒿等,广泛分布于半流动、半固定沙丘。草丛主要是丛生禾草,如针茅、隐子草等,为草原植被的建群种和优势种。农业植被分布较少,主要分布在滩地,大部分为水浇地,主要农作物有玉米、马铃薯等,为一年一熟。矿区照片2.1-3矿区灌丛植被(镜向SW)照片2.1-4矿区草地植被(镜向E)可可盖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矿区基础信息38矿区林地植被(镜向N)照片2.1-6矿区农业植被(镜向S)(五)土壤根据资料收集和现场实地调查,矿区的土壤类型主要为风沙土。(1)风沙土壤的特点风沙土壤是多风地区沙性母质上形成的一种幼年土壤,在评价区范围内广泛分布。风沙土结构松散,土粒维持性差,质地为中、细砂,肥力极低。风沙土壤在评价区又可分为沙丘地风沙土、沙滩地风沙土和耕种风沙土3个亚类。①沙丘风沙土沙丘风沙土可分为流动风沙土、半固定风沙土和固定风沙土。②沙滩地风沙土分布在沙丘、沙梁包围之中的滩地或沙区河道两岸阶地,土壤母质为湖积物或冲积物,地下水位0.5~3m,水草茂盛,多生长草垫植被。分潮风沙土、草甸风沙土、潜育风沙土。③耕种风沙土耕种风沙土主要分布在沙区平缓沙地和丘陵区的沙坨子地段,分为耕种风沙土、耕灌风沙土。(2)风沙土分布特征及土壤特性井田内广泛分布,剖面无明显的腐殖质层和淋溶淀积层,一般由薄而淡的腐殖质层和深厚的母质层组成,剖面构型为A-C型。此土类质地为沙土,通气透水,缺乏有机质,结构不良,养分含量低。井田内的风沙土有机质含量为0.05%~0.43%,pH7.9~9.0,阳离子代换量3.05~4.95meq/100g。表层全氮含量3%~0.024%,全磷0.04%~0.12%,全钾1.7%~3.48%;可可盖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矿区基础信息39碱解氮8ppm~15ppm,速效磷0.7ppm~3.0ppm,速效钾70ppm~80ppm。9。土壤剖面(纬度:******)土壤剖面(经度:******) (纬度:******)土壤剖面(经度:******)(纬度:******)二、矿区地质环境背景(一)地层岩性根据陕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西安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2019年5月提交的《可可盖井田勘探报告》,可可盖井田地表全部被第四系松散沉积物覆盖,主要有全新统风积沙,现代河床冲、洪积层,上更新统萨拉乌苏组,中、下更新统黄土。钻孔揭露的地层自上而下还有白垩系下统洛河组,侏罗系中统安定组、直罗组、延安组及下统富县组,三叠系上统瓦窑堡组等,井田地层系统见表3-2-1。地层综合柱状图见图2-2-1,地质剖面图见图2-2-2。井田地层由老到新分述如下:该组地层厚度大于37.84m,未见底,岩性主要为灰绿色、灰白色中~细粒长石砂岩,次为灰白色粉砂岩及灰黑色泥岩、油页岩,旋回顶部偶见薄煤层或煤线。该组地层厚1.41m~30.02m,平均13.11m。ZK1205~K1913钻孔连线一带厚度较可可盖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矿区基础信息40小。该组中上部局部含不可采煤层,本组岩性以灰黑色薄层状泥岩、粉砂质泥岩、铝土质泥岩为主,次为灰紫、灰白色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表2-2-1区域地层系统一览表地层系统代号岩性特征界系统组新生界第四系全新统Q42eol为浅黄色粉细沙、细沙,分选性中等,磨圆度。其上植被多为沙柳、沙蒿及杂草。0~10上更新统萨拉乌苏组Q31s下部为桔黄色、浅灰紫色及杂色中细沙、细粉沙与暗棕色亚粘土不等厚互层。上部为褐灰黄、浅灰黄色粉细沙和沙土。12~40新统离石组岩性以粉砂质粘土为主,粉土次之。2.6~90.2中生界洛河组K1l岩性单一,为紫红色、砖红色块状中~细粒长石砂岩,局部下部可见粉砂岩。51~242侏罗系中统安定组J2a岩性主要为紫杂、紫红色泥岩、粉砂质泥岩夹紫红色粉砂岩、中~细粒长石砂岩韵律层。79~165直罗组J2z岩性以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与中~细粒长石砂岩构成不等厚互层。底部为浅灰、灰白色块状~厚层状中(粗)粒长石砂岩。112~170延安组J2y灰白色粗粒长石砂岩、细砂岩,深灰色、灰色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夹有碳质泥岩、煤层。215~256富县组J1f岩性为灰黑色薄层状泥岩、粉砂质泥岩、铝土质泥岩为主。1~30瓦窑堡组T3w岩性为灰白色浅灰色砂岩、粉砂岩、泥岩、黑色泥岩夹煤线。>37.84为本井田含煤地层,厚度215.63m~256.27m,平均237.12m。K1513~K1904钻孔连线一带厚度较大。主要为一套河流—湖泊三角洲—冲积平原环境沉积的灰色、灰白色细—粗粒长石砂岩、深灰色泥岩、粉砂岩,夹黑色碳质泥岩、煤层(线)多个沉积旋回组成的建造。第一段(J2y1),厚度16.34m~55.00m,平均33.93m,在井田东南部厚度Jymm54.29m,北厚南薄。岩性总体上以湖泊相沉积的细碎屑岩为主,本段含5上、5、6、7号煤层。第三段(J2y3)厚度73.34m~106.01m,平均91.93m,总体上井田中部及东南部厚度较大。本段含3、可可盖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矿区基础信息413-1、4-1、4-2号煤层。第四段(J2y4),厚度35.27m~72.29m,平均54.80m。西北部厚度大,东南部厚度小。含1、2号煤层。全井田分布,厚度112.11m~170.31m,平均137.42m。井田西南部厚度大于东北部。岩性颜色以灰绿色为主,主要由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与中~细粒长石砂岩构成不等厚互层。该组地层厚度79.59m~164.89m,平均113.82m。K1501、K2007等钻孔厚度较大。岩性主要为紫杂、紫红色泥岩、粉砂质泥岩夹紫红色粉砂岩、中~细粒长石砂岩韵律层。该组全部被第四系松散沉积物覆盖,岩性单一,为紫红色、砖红色块状中~细粒长石砂岩,局部下部可见粉砂岩。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被泥、铁、钙质弱胶结,发育巨型楔状交错层理。岩石结构较疏松,表层风化强烈,岩体破碎。据钻孔资料,该组厚度51.30m~242.56m,平均131.17m。井田西部厚度较大,东部遭受剥蚀厚度较小。该组地层厚度14.54m~129.58m,平均为69.27m。覆盖全井田,不整合于白垩系洛河组地层之上。(1)中、下更新统黄土(Q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