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充电各种原理方案比较_第1页
无线充电各种原理方案比较_第2页
无线充电各种原理方案比较_第3页
无线充电各种原理方案比较_第4页
无线充电各种原理方案比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键词:无线充电,电磁感应,电场耦合,磁共振,无线电波时间:2015-03-0214:35:43来源:互联网无线充电技术,即Wirelesschargingtechnology,是指具有电池的装置不需要借助于电导线,利用电磁波感应原理或者其他相关的交流感应技术,在发送端和接收端用相应的设备来发送和接收产生感应的交流信号来进行充电的一项技术,源于无线电力输送技术。无线充电技术的研究,源于19世纪30年代,迈克尔-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即磁通量变化产生感应电动势,从而在电线中产生电流。但最早的无线电力传输思想是尼古拉-特斯拉(NikolaTesla)在19世纪90年代提出的无线电力传输构想和无线输电试验,因而有人称之为无线电能传输之父。技术原理从具体的技术原理及解决方案来说,目前无线充电技术主要有电磁感应式、磁共振式、无线电波式、电场耦合式四种基本方式。这几种技术分别适用于近程、中短程与远程电力传送。各种无线充电方式都有各自的特点,具体比较如表1所示。

无线覚电方盘电雄感应式无线覚电方盘电雄感应式荒錢电波式电墙耦合式英文MagneticInductionR&sonanceRadioRecepitonCapacitivacoupling原理电漁運过线靄,躱赛产生磁场’对聘近践圈严与感应电动脅"产发送需能益耀阖肿接收・■由楚乘边应进将环ift电磁渍转换为电流.通过电路传输电筑利用通过沿垂言方冋囲台两组开环称展扱子而产主的葛应电场来传输电力玉心■#■JgfJXVi4■传输功辜(W)®W-5WdKW丸于lOCimW1-1QYV传输至鬻前rnrh-数亡E大于IQmM>nrrt-效亡e22KHz13-56MHZ2.45GHz560-700kHz充电戲舉00%50%39%70%.90%适合短距鶴充电i轄换效率较高适合远龜夫功孝充电;歩谡效率适中il含远距憲小功睪充电;自迩議时Rfi地宪电适合短距离充电;转映滅率粒尿倉耙较忸;忖百可不ISW挑战(限制)特乍揺放位罟"才能精确充电;蛊属毎应援融会握:热效率驗氐:安奎与槌康冋星转换奴痺较低;充唱吋间较良(传输功率小)休陕较大:m率较小曲ftswermat,和科hp曲*;MIT,Intel,日本冨士谨fow^rca-stMu「砂勿田制作所竹中工务店表1无线充电各种原理方案的比较当前最成熟、最普遍的是电磁感应式。其根本原理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类似于变压器,在发送端和接收端各有一个线圈,初级线圈上通一定频率的交流电,由于电磁感应在次级线圈中产生一定的电流,从而将能量从传输端转移到接收端,如图1所示。PWC联盟发起者Powermat公司用电磁感应式推出过一款WiCC充电卡,与SD卡差不多大,内部嵌有线圈和电极等组件,插入现有智能手机电池旁边即可使用。幻泡迭电谍凰1充电摩与j幻泡迭电谍凰1充电摩与jI至电彊股*谐能斗制尊ITf二I萌艾送应细嵩电禰一t S[mm^S]10cni就 »图1电磁感应式无线充电原理磁共振式也称为近场谐振式,由能量发送装置,和能量接收装置组成,当两个装置调整到相同频率,或者说在一个特定的频率上共振,它们就可以交换彼此的能量,其原理与声音的共振原理相同,排列在磁场中的相同振动频率的线圈,可从一个向另一个供电,如图2•技术难点是小型化和高效率化,被认为是将来最有希望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的一种方式。图2磁共振式无线充电示意图无线电波式,基本原理类似于早期使用的矿石收音机,主要有微波发射装置和微波接收装置组成。典型的是20世纪60年代布朗(WilliamC.Brown)的微波输电系统,其示意图如图3•整个传输系统包括微波源、发射天线、接收天线3部分;微波源内有磁控管,能控制源在2.45GHz频段输出一定的功率;发射天线是64个缝隙的天线阵,接收天线拥有25%的收集和转换效率。日本龙谷大学的移动式无线充电系统,也是通过频率为2.45GHz的微波送电,点亮了行驶中的模型警车的警灯。

RFCableSlottedA.nt&rnaRedenna||Ongul珈「RFCableSlottedA.nt&rnaRedenna||Ongul珈「WaveguideMiaowaveP陋2,45GHz图3无线电波式电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