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溪片区K11地块东侧市政道路工程低影响开发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1页
花溪片区K11地块东侧市政道路工程低影响开发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2页
花溪片区K11地块东侧市政道路工程低影响开发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3页
花溪片区K11地块东侧市政道路工程低影响开发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4页
花溪片区K11地块东侧市政道路工程低影响开发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花溪片区K11地块东侧市政道路工程低影响开发施工图设计说明1工程概况本项目位于巴南区内环快速巴南立交旁,B地块为龙州大道、五横线(施工中)、内环快速形成的三角形区域内。地理位置位置突出,交通方便。毗邻巴南区龙洲湾商圈,白居寺大桥及五横线建成后,居民出行巴南区、大渡口区、南温泉、内环快速路更为方便快捷。本次设计道路为纵1路、纵4路III段。纵1路终点段为顺接花溪大道桩号,起点段为负桩号。1.本次设计道路为纵1路II段、纵4路III段。纵1路II段为K0+035-K0+365.569,长331m,路宽40m,设计车速50km/h,城市主干路,纵4路III段长285.207m,路宽16m,设计车速20km/h,城市支路。

2.本次建设道路长度616m,项目工程规模为大型。2设计范围和内容纵1路II段与纵4路III段低影响开发设计。3设计依据、规范及原则3.1设计依据(1)业主与我司签订的本项目设计合同、协议等;(2)道路专业提供的资料;(3)现状管线资料;(4)建设单位提供的1:500实测地形图;(5)建设单位提供的其他相关资料。(6)有关会议纪要。3.2主要规范及规程(1)《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城建函[2014]275号)(2014年10月)(2)《重庆市海绵城市建设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2016年11月(3)《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标准》DBJ150/T-292-2018(4)《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4-2021)(5)《山地城市室外排水管渠设计标准》(DBJ150/T-296-2018)(6)《建设工程海绵城市建设效果专项评估指南》(试行)2020年(7)《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评价标准》DBJ150/T-365-2020(8)《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17)(9)《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50788-2012)(10)《重庆市海绵城市建设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试行)》(11)《透水路面砖和透水路面板》(GB/T25993-2010)(12)《透水砖路面技术规程》(CJJ/T188-2012)(13)《重庆市海绵城市规划与设计导则(试行20161229)》(14)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和法规。3.3设计原则1、满足海绵城市建设道路设计目标。2、道路LID设施的选择应与规划用地性质相协调,因地制宜、经济有效、方便易行,充分结合道路红线内外绿化带进行设计。3、道路LID设施的选择应充分考虑设计道路及周边的土壤、地质特征。4、道路LID设施只负责收集道路范围的的降雨,地块内部的雨水通过地块内部的LID设施进行综合利用,且地块内部外排雨水通过雨水管直接汇入市政雨水系统;5、有泄流通道功能的道路应满足洪涝水的顺坡排放至下游泄流通道,且道路不应存在可能产生内涝特征的低洼点,若非工程措施因地势受限,则应保证有雨水塘等雨水调蓄设施。4初步设计审查意见及执行情况4.1专家审查意见初步设计阶段须修改完善的意见:5.无海绵专项指标要求的新建项目,应按《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标准》DBJ50/T-292-2018第4.2.1条和《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评价标准》DBJ50/T-365-2020第6.1.2条要求进行海绵设计。回复:经核实,《巴南区海绵城市修建性详细规划》中对纵1路II段指标要求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70%,年径流污染去除率≥50%;未对纵4路III段做指标要求。根据《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标准》DBJ50/T-292-2018第4.2.1条和《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评价标准》DBJ50/T-365-2020第6.1.2条规定,年径流总量控制率≥70%及年径流污染去除率指标≥50%,但由于纵4路II段人行道宽度为4m,仅设置透水铺装和树池,无法满足上述指标,由该排水分区内与市政道路相邻的地块统筹解决,一起达到区域海绵指标要求。施工图设计阶段须修改完善的意见:1.应根据《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第37号),在设计文件中注明涉及危大工程的重点部位和环节,提出保障工程周边环境安全和工程施工安全的意见,必要时进行专项设计。回复:将在《施工图设计说明》中注明涉及危大工程的重点部位和环节,并根据《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要求施工单位在危大工程施工前组织工程技术人员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对于超过一定规模的危大工程,施工单位应当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对专项施工方案进行论证。实行施工总承包的,将进行专项设计,由施工总承包单位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专家论证前专项施工方案应当通过施工单位审核和总监理工程师审查。并完成相关审查程序后实施。6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控制目标及设施类型6.1上位规划(1)《巴南区海绵城市修建性详细规划》对设计纵1路II段控制指标如下:1)年径流总量控制率≥70%,对应设计降雨量为16.1mm。2)雨水径流污染物削减率(以悬浮物TSS计)≥50%。(2)《巴南区海绵城市修建性详细规划》中未对纵4路III段做指标要求。根据《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标准》DBJ50/T-292-2018第4.2.1条和《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评价标准》DBJ50/T-365-2020第6.1.2条规定,年径流总量控制率≥70%及年径流污染去除率指标≥50%。6.2低影响开发设施类型纵1路II段:本次设计纵1路II段两侧人行道总宽度为14m,在保证行人通行基础空间基础上,经综合比选,本次设计选用复杂型生物滞留设施(净宽3m)和人行道透水砖铺装这两种LID设施。纵4路III段:由于纵4路II段人行道宽度为4m,仅设置透水铺装和树池。7低影响开发设施工艺计算7.1纵1路II段低影响设施工艺计算7.1.1滞留带设施计算(1)根据《重庆市主城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低影响开发设施以径流总量和径流污染为控制目标进行设计时,设施具有的调蓄容积一般应满足“单位面积控制容积”的指标要求。渗透设施的年径流总量控制容积按照容积法计算:式中V—渗透设施径流总量控制容积(m³)H—设计降雨量(mm);F—汇水区域面积,(h㎡);—平均径流系数。(2)渗透量计算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以渗透为主要功能的设施规模渗透量按照下式(达西定律)计算:Ws=KJAsts式中Ws—渗透量(m³);K—平均渗透系数(m/s),q取5×10-6m/s;J—水力坡降,一般可取J=1.0;As—有效渗透面积,㎡;ts—渗透时间(s),指将于过程中设施的渗透历时,取2h。(3)渗透设施有效调蓄容积按式进行计算Vs=V-Ws式中:Vs—渗透设施的有效调蓄容积,包括设施顶部和结构内部蓄水空间的容积,m³;V—渗透设施进水量,m³;Ws—渗透量,m³。表7-1生物滞留带计算表下垫面类型下垫面面积(m³)雨量径流系数综合雨量径流系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设计降雨量(mm/d)所需控制容积(m³)滞留带有效面积(㎡)2小时下渗量(m³)蓄水容积(m³)蓄水深度(mm)纵1路受控车行道74610.850.8880%16.5271.88115241.48230.4200生物滞留带183017.1.2人行道透水铺装、绿地设施计算本次设计选用人行道透水砖铺装这种LID设施。透水铺装选用尺寸200×100×65透水砖,透水砖应满足GB/T25993―2010《透水路面砖和透水路面板》标准的要求。表7-2人行道透水铺装、绿地设施计算表人行道透水铺装下垫面面积(m³)雨量径流系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树池及绿化带下垫面面积(m³)雨量径流系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21600.2575%6280.1585%7.1.3年径流量总量控制率及年径流污染去除率计算本项目属于有年径流总量控制要求的建设项目,雨水径流污染控制宜采用低影响开发模式来实现,雨水径流污染控制容积VW=VT(年径流总量控制容积)。本次设计选用生物滞留沟(纵1路Ⅱ段宽3m)和人行道透水砖铺装这两种LID设施,复杂型生物滞留设施单项污染物去除率为70%—95%,本次设计取70%;透水砖铺装单项污染物去除率为80%—90%,本次设计取80%,道路范围内雨水径流污染物削减率计算如下表:根据《重庆市海绵城市规划与设计导则(试行)》、《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标准》(DBJ50/T-292-2018),汇水区域年径流污染去除率P按下式计算:P=PW*PT式中:PW—汇水区域LID设施污染物去除率(以SS计);PT—汇水区域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表7-2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及年径流污染去除率计算表下垫面及低影响开发设施控制面积(㎡)年径流总量控制率PT(%)单项设施污染物去除率PW(%)年径流污染去除率(%)生物滞留带183080%70%56%受控下垫面7461人行道透水铺装216075%80%64%树池及绿化带62885%0%0%不受控硬质下垫面10390%0%0%合计1328872.1%53%表7-3设计指标完成表规划值设计值年径流总量控制率PT(%)年径流污染去除率(%)年径流总量控制率PT(%)年径流污染去除率(%)不透水下垫面受控比例(%)70%50%72.1%53%57%经计算,纵1路Ⅱ段道路范围内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分别为72.1%,满足年径流总量控制率≥70%的目标值要求;年径流污染去除率为53%,满足年径流污染去除率≥50%的目标要求。7-4豁口间距计算表路段计算长度(m)重现期P(年)汇流时间(min)单幅路宽(m)设计流量(m³)路缘石拦水高度(m)单个豁口泄水能力(L/S)豁口间距(m)纵1路西侧33055128.180.225.815纵1路东侧33055128.180.225.8157.1.4豁口(路缘石开孔)间距、溢流口校核表7-5溢流口过流能力校核表服务面积下垫面类型流量径流系数综合流量径流系数计算流量(L/S)溢流口设计流量计(L/S)溢流口类型过流能力(L/S)9291生物滞留带10.9213.5717.57方形溢流口50受控下垫面0.9纵1路II段溢流雨水口间距约30m,溢流口最大服务面积450㎡,设计流量17.57L/s,溢流雨水口过流能力大于服务面积内的设计流量,满足设计要求。7.2纵4路III段低影响设施工艺计算7.2.1人行道透水铺装、绿地设施计算本次设计选用人行道透水砖铺装这种LID设施。透水铺装选用尺寸200×100×65透水砖,透水砖应满足GB/T25993―2010《透水路面砖和透水路面板》标准的要求。表7-4人行道透水铺装、绿地设施计算表人行道透水铺装下垫面面积(m³)雨量径流系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树池下垫面面积(m³)雨量径流系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10000.2575%1070.1585%7.2.2年径流量总量控制率及年径流污染去除率计算(1)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表7-5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计算表下垫面及低影响开发设施控制面积(㎡)年径流总量控制率PT(%)人行道透水铺装100075%树池10785%不受控硬质下垫面20000%合计1328827%经计算,纵4路III段设计范围内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27%,不满足《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标准》(DBJ50/T-292-2018)4.2.1条规定年径流总量控制率≥70%的要求。(2)雨水径流污染物去除率本次设计采用人行道透水铺装LID设施,由于透水铺装不专门针对其他非自身产生的雨水径流进行水质净化,其对自身径流的水质净化作用已经体现在了径流系数和雨水径流浓度中,故不再计其径流污染去除率。本次设计道路不满足《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标准》(DBJ50/T-292-2018)4.2.2条规定的年径流污染去除率≥50%的要求。经计算纵4路III段达不到《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标准》(DBJ50/T-292-2018)和《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评价标准》(DBJ50/T-365-2020)海绵指标要求。超控制率部分由规划、海绵主管部门督查,通过道路周围后退绿地、公园绿地、公共海绵等消纳;或通过周边地块分解,一起达到海绵指标要求。8低影响开发设施设计(1)生物滞留带设计在纵1路II段人行道靠近路缘石一侧新建净宽3m生物滞留带。道路雨水经过侧壁雨水开孔流入沉砂井后经沉砂井雨水箅溢出,流经经卵石区实现均匀布水和再次过滤后汇入种植区,通过种植区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系统的下渗、缓冲,净化径流,缓排雨水,当雨水量超过生物滞留带的容量经溢流雨水口溢流排到雨水系统。生物滞留沟中材料参数见下表。表8-1生物滞留带材料参数材料最小渗透系数K/10-5m/s最小孔隙率%规格种植土壤层13砂滤层103中、粗砂卵石层1004Φ20-30mm每延米生物滞留沟深度:H=H1+H2+H3+H4式中:H1—为了满足灌木生长需求,种植土厚度取50cm;H2—设计持水区深度,取20cm,其中5cm超高;H3—砂滤层厚度,取10cm;H4—卵石层厚度,取30cm;生物滞留带蓄水层高度20cm。本次设计道路纵坡大于2%路段生物滞留带采用阶梯状布置,阶梯状生物滞留带每级内部上游隔墙顶距离生物滞留带表层最低点高差△h1按照0.4m控制,每级内部下游隔墙顶距离生物滞留带表层最低点高差△h2按照0.2m控制,生物滞留带每级长度△L不超过30m。纵1路II段溢流雨水口间距约30m,溢流口最大服务面积463㎡,设计流量23.9L/s,溢流雨水口过流能力大于服务面积内的设计流量,满足设计要求。(2)雨水豁口设计路缘石雨水开孔为立孔式侧向进水,进水状况类似于侧堰,可按宽顶堰堰流公式计算。由于侧孔前的水深是沿纵向变化的,其误差用系数K修正:式中:B——雨水豁口宽度(m);K——修正系数,0.52;h——侧孔前水深(m)。本次设计路缘石豁口(小孔)B×H=0.5×0.15m,经计算雨水豁口过流能力为25.8L/s,本次设计每隔15m布置一处雨水豁口(小孔)。雨水豁口(小孔)过流能力15L/s。道路中每15米生物滞留带单侧汇水面积在内涝重现期50年下的设计流量最大为12.59L/s,故雨水豁口的布置满足过流要求。(3)雨水溢流口生物滞留带需每隔30m左右布置一处雨水溢流口,当雨水检查井布置于生物滞留带时,将雨水检查井设置为圆形雨水溢流口;每连续生物滞留带最低点处需要设置方型雨水溢流口,雨水通过d300溢流管接入附近雨水检查井中,排水坡度i≥0.01。溢流口按高于生物滞留带种植土表面至少200mm设计,根据设计需要溢流水位标高可调整,铸铁溢流口为成品,采用铸铁材料,满足《铸铁检查井盖》CJ/T3012标准要求,承载等级满足轻型井盖强度要求。方型、圆形溢流口最大过流量分别为30L/s、50L/s。方型溢流口井体参考05S518中第24页单箅雨水口做法,圆形溢流口井体参考雨水检查井大样图做法。(4)生物滞留带沉砂井本次设计道路雨水豁口出口排入生物滞留带前处设置沉砂井,沉砂井做法详见大样图。沉砂井池体C30砼现浇,池内壁必须扁光,地基承载力应大于0.2MPa,若未达到应通知设计解决。沉砂井出水周边卵石,对溢流雨水进行缓冲及均匀布水,卵石自沉砂井雨水篦子出水口开始散铺,平面距离约50cm,垂直最高处约25cm。(5)管网防水处理位于生物滞留带内的污水检查井需对井身采取有效防渗措施。路灯电缆护管交接处应密封连接,防止渗水。综合管网构筑物外壁防水做法可参照西南11J201柔性防水屋面做法,按照Ⅲ级防水考虑。(6)人行道透水铺装本次设计人行道透水铺装选用尺寸250mm×150mm×60mm透水砖,透水砖应满足GB/T25993―2010《透水路面砖和透水路面板》标准的要求。1)透水砖技术要求本工程采用透水砖的透水系数不应≤2.0×10-2cm/s,防滑性能(BPN)不应小于60、保水率不小于0.6g/c㎡、耐磨性的磨坑长度不应大于35mm。外观质量、尺寸偏差、力学性能、物理性能等其他要求应符合《透水路面砖和透水路面板》(GB/T25993-2010)、《透水砖路面技术规程》CJJ/T188-2012的规定。且透水砖产品应选用免烧结节能环保产品。透水砖的强度等级应通过设计确定,可根据不同的道路类型按下表选用。道路类型抗压强度(MPa)抗拆强度(MPa)平均值单块最小值平均值单块最小值人行道≥40.0≥35.0≥5≥4.2透水砖面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其砖型选择、铺装形式由设计人员根据铺装场所及功能要求确定。透水砖的铺砌完成并养护24h后,进行填缝处理,分多次进行;填缝砂应采用干的细沙,不得使用湿砂。透水砖的接缝宽度不宜大于3mm,接缝用砂级配应符合《透水砖路面技术规程》CJJ/T188-2012表5.2.3的规定,硅砂透水砖接缝用砂级配参照《硅砂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程》CECS381:2014。经计算,透水砖铺装含结构层孔隙率按10%计算,能够满足透水砖铺装面积上19.1mm的设计降雨不产生地面径流,满足本工程海绵城市设计相关目标。2)找平层透水砖面层与基层之间应设置透水找平层,本次设计找平层厚度为30mm,找平层透水性能不宜低于面层所采用的透水砖。透水找平层用砂应宜采用透水性能较好的中砂和粗砂。3)基层a.基层类型可根据地区资源差异选择透水粒料基层、透水水泥混凝土基层等类型,并应具有足够的强度、透水性和水稳定性。透水混凝土的有效孔隙率应大于10%,渗透系数不应小于2×10-4,砂砾料和砾石的有效孔隙率应大于20%,连续孔隙不应小于10%。b.级配碎石基层应符合下列规定:·级配碎石可用于土质均匀,承载能力较好的土基。·基层顶面压实度按重型击实标淮,应达到95%以上。·级配碎石集料基层压碎值不应大于26%;公称最大粒径不宜大于26.5mm,集料中小于或等于0.075mm颗粒含量不应超过3%。碎石级配可按下表采用。塞孔尺寸(mm)26.519.013.29.54.752.360.075通过质量百分率(%)10085~9565~8055~7055~700~2.50~24)土基·土基应稳定、密实、均质,应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抗变形能力和耐久性。·路槽底面土基设计人行道回弹模量值不宜小于20MPa,车行道及停车场不宜小于25MPa,特殊情况不得小于15MPa。土质路基压实应采用重型击实标准控制,土质路基压实度不应低于《城镇道路路基设计规范》(DBJ50-145-2012)的要求,如下表要求。路床压实度要求挖填类型路床顶面以下深度(m)压实度(%)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填方上路床0~0.3≥96≥95≥94下路床0.3~0.8≥96≥95≥94零填及挖方0~0.3≥96≥95≥940.3~0.8≥96≥95—5)排水设计a.透水砖路面的排水可分表面排水和内部排水。应结合市政管网、绿化景观、生态建设及雨水综合利用系统进行综合设计,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谁《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的规定。b.对于人行道全幅敷设透水砖段,路面内部雨水通过HDPE平壁穿孔管就近引入雨水口后排入雨水系统,管径DN100,穿孔管开孔率采用2%,开孔孔径10mm,环刚度8KN/㎡。c.透水盲管的铺设坡度同人行道横坡坡度。盲管周围应包裹透水土工布,规格300g/㎡,垂直渗透系数0.001~1cm/s,断裂强力≥14KN/m,CBR顶破强力≥1.8KN,有效孔径0.07~0.2mm。6)路基防水防渗膜布置原理:透水砖铺装与车行道路基之间应敷设防渗膜,防渗膜采用HDPE防渗膜(两布一膜),规格600g/㎡,断裂强度≥8.0KN/m,CBR顶破强力≥1.4KN,耐静水压0.4Mpa。7)人行道铺装及结构设计本项目人行道面砖采用透水砖,人行道路面结构如下:面砖:人行道透水砖25×15×6cm找平层:1:3干硬性水泥砂浆找平层3cm基层:C20无砂大孔混凝土15cm底基层:级配碎石15cm碾压密实土路基(压实度93%)路缘石车行道以上高度为20cm。9低影响设施后期运行管护要求9.1生物滞留带设施后期运行管护要求生物滞留带的植物选择条件为耐旱、耐涝、净化雨水、低维护,为了保证其良好运行,需要进行建植后养护和日常维护。建植后的维护措施:1)当植物定植后,为了阻止杂草的生长,保持土壤的湿度,避免土壤板结而导致土壤渗透性下降,需要给生态沟内覆盖5cm左右的覆盖物,最好选择高密度的材料,比如松树杆、木头屑片和碎木材。2)雨水较大,流速较快,容易侵蚀生态沟床底,将少许石块或砖头放入沟内路缘石进水豁口处,能有效降低径流系数,防止生态沟床底的侵蚀。3)最初几周每隔1d浇1次水,并且要经常去除杂草,直到植物能够正常生长并且形成稳定的生物群落。日常维护措施:1)在几次降雨或一次强降雨后需检查生态沟的覆盖层及植被的受损情况,如若受损则应及时更换。2)沉淀物会在表面积累,阻止雨水下渗,因此要定期清理(建议每周一次)雨水花园表面的沉积物。3)检查植被生长状况,防止过度繁殖,定期修剪生长过快的植物,去除影响景观效果的杂草。4)检查植物以预防病虫害。如果植物有病虫害迹象,应及时将其移除,以防止感染其他物种。5)根据植物需水状况,适当对植物进行灌溉。6)每年春天剪掉枯死的植物枝叶。7)低影响开发设施应定期进行水质检测。9.2透水铺装后期运行管护要求1)透水路面的维护内容包括透水性能维护和病害维修,维修措施包括:路面清扫和冲洗、空隙疏通、局部修补、面层更换等。每月巡视透水路面不应少于一次,检查路面综合状况;降雨后巡视透水路面,检查积水情况。2)每年应选取代表性路段进行透水性能试验,并应在每年汛期前对路面透水性进行全面评估。当渗透系数低于设计文件要求时,应及时清洗或采取其他有效措施。3)透水路面应定期清扫,有条件时可采用真空泵抽吸等方法清除堵塞物,不宜使用高压水或压缩空气冲洗。4)应及时清理垃圾杂物,保持透水路面面层洁净。透水路面接缝内的杂物应及时清除并灌缝。5)不得在透水路面表面及其汇水区内堆放粘性物、砂土或其它可能造成堵塞的物质。严禁在透水路面上拌合砂浆或混凝土等作业。6)应定期维护透水路面区域周围的绿化带、生态树池,防止雨天土壤冲刷至透水路面表面,如土壤己冲刷至表面,应立即清扫干净防止进一步堵塞。若绿化带出现保露的士壤或者侵蚀区域,应采取碎石缓冲或者其他防冲刷设施透水路面中小南后不应出现积水,强降雨后出现积水时,样空时间应小于24小时。7)透水砖出现沉陷、隆起、翘曲等现象,应取出隆起、翘曲的砖块,重新铺装,保证路面平整。8)透水路面局部损坏需要修补时,应及时采用原透水材料或透水性能不低于原透水材料的材料进行修复或替换。9)嵌草砖、嵌草混凝土路面除按照以上维护要求执行外,应定期修剪嵌草砖内植草及补种缺株。10)缝隙透水型路面应定期对路面雨水下渗路径进行巡检和维护,保证透水功能。11)缝隙透水型路面出现不均匀沉降时,应进行局部整修找平,当出现坍塌等结构损坏路面应重新铺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