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思想“五性”评价---“渔场化德育”的实践探索_第1页
“三全”思想“五性”评价---“渔场化德育”的实践探索_第2页
“三全”思想“五性”评价---“渔场化德育”的实践探索_第3页
“三全”思想“五性”评价---“渔场化德育”的实践探索_第4页
“三全”思想“五性”评价---“渔场化德育”的实践探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全”思想“五性”评价—“渔场化德育”的实践探索

【引言】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渔场”为基本理念的“渔场化德育”,是一种以学生“自主建构”为核心的“生命化”、“生活化”和“生态化”德育,是一种用场境去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和生活经验,用场境去建构学生生活方式,实现自身价值的生命活动,是一种让学生在展示生命活力、呈现生活内涵、回归生态和谐的学习场境中完成“自主建构”的“文化-心理过程”。以此为指导,我们在实践中探索并建构了“三全”思想,“五性”评价德育方式,就“渔场化德育”地进行了有效的实践。一、问题的提出《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假冒伪劣、欺骗欺诈活动有所蔓延;一些地方封建迷信、邪教和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成为社会公害;一些成年人价值观发生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以权谋私等消极腐败现象屡禁不止等等,也给未成年人的成长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给未成年人学习和娱乐开辟了新的渠道。与此同时,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也通过网络传播,腐蚀未成年人的心灵。在各种消极因素影响下,少数未成年人精神空虚、行为失范,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这些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面临一系列新课题。”然而,“学校教育中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的现象依然存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任务艰巨,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在体制机制、思想观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队伍建设、经费投入、政策措施等方面还有许多与时代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这些问题应当引起足够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就目前学校所进行的德育来看,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弊端:1、在德育内容方面,脱离生活世界。生活世界是我们常人所感觉到的、日常在其中生活着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人以直接的生活经验直观世界、直观自身。德育内容来自生活世界,因而德育内容应是生动活泼的。而学校现在所进行的德育,脱离立体的社会生活、脱离个体的全面生活,脱离未来的生活,脱离高尚的生活,是从生活世界中抽取出来,变成了僵化的教条,与学生生活着的世界相隔离,失去生活根基,使道德内容变成了没有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的抽象的东西。学生很难从自身的结构和需要中找到与之相一致的契合点,无法内化为自己的信念,外化为自己的行为。联合国教育发展委员会编写的《学会生存》一书中说:“在一个世界里,儿童像一个脱离现实的傀儡一样,从事学习;而另一个世界里,他通过某种违背教育的活动来获得自我满足”。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仅仅表现为一个学习知识的人,而不是一个具有完整精神世界和独立个性的生活着的人。2、在德育方法上,强调灌输说教,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单一灌输指对于一定的内容,不允许受教育者的选择和怀疑,使受教育者被动接受。这种灌输与德育的基本特征相矛盾。德育是提高学生思想认识、改善学生性灵的活动,其目的是使学生获得一定道德信念,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他们道德信念的提高,不只是靠单纯的说教就能完成。单纯说教,也许能暂时改变人们的行为,但对人们的道德信念的改变往往收效甚微;而要靠他们自身的理解,通过理解内化为一定的道德信念,从而接受德育客体。当前的德育主要还是依靠灌输说教,缺乏对于学生主体性的正确认识,忽视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这种教育,不能触及道德结构的核心——道德信念,造成学生道德行为的不稳定。3、教育者的教育行为与受教育者的真实需要隔离。德育是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的教育实践活动,它涉及到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互动关系。但我们德育的现状是,虽然教师与学生相互交往,但这种交往却是不平等的,学生常常被视为客体,师生关系成为主客体之间的关系,无视学生是一个具有能动、反思的主体,教育者依靠自己的权力或权威,试图迫使学生接受德育内容,而无视学生理解与否,能否形成觉醒,能否形成能动。因而这种交往也是表面的、粗浅的,甚至是不真实的、没有意义的。于是造成师生之间形式上的交往、思想上隔离,造成知与行的脱离,情与意的隔离;这样的德育虽然长期反复,但实效性却很差。因此,这样的德育是平板化、单极性、单线程的德育,与人的全面发展需要不相适应。师生之间不是平等的。不平等对话,教师是以“长者”、“智者”身份对学生进行“教育”;不对等行动,教师以权威的身份对学生进行“管理”甚至是“管教”;教师几乎成了现实工作的生产线上的即时当班人员;使德育成为一种重约束轻疏导、重现实表现轻发展潜能的“教育”;成为一种以“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代替德育实践的“教育”。因此,现实的德育,与学生作为“人”的需要脱节,其强行灌输与主观能动脱节,德育过程使学生缺乏必要醒悟和体验与学生成长需要自觉脱离;成人标准化的观念与行为要求与学生“童心”的差异要求脱节,理想化的完美与人成长历程中的瑕疵冲突不相容,重教师行动轻学生互动,重驱动而轻主动。这样很难使双方都敞开真实的自我,把“我”的思想、“我”的情感较好地传达给对方,把真实的道德信念、具体的德育目标,在双方的理解中实践,在达成心灵的契合中提升心灵,在达成视界的融合中扩大视界,从而促进师生经验的增长和精神的进步。杜威曾指出:“儿童是一个人,如果他不能作为一个完整的、统一的人过他的社会生活,就必然受损失,产生磨擦。”因为“儿童在智力上、社会性上、道德上和身体上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德育的目的就是对完整的“德”的素质的培养,并由此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就是要在使受教育者通过社会生活实践及学习活动,掌握一定的社会的、思想的、政治的、法纪的、道德的、人生哲理等知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