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忘却的纪念_第1页
为了忘却的纪念_第2页
为了忘却的纪念_第3页
为了忘却的纪念_第4页
为了忘却的纪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为了忘却的纪念鲁迅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作品集简况*小说集:《呐喊》(1918-1922)《彷徨》(1924-1926)*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华盖集》《而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集外集》等我对鲁迅的最初印象初遇鲁迅,应该是在小学吧,读闰土的故事。那时纯属就是读故事玩吧,把它当做一个很有意思的童年趣事。初中接触了更多的鲁迅的东西,如《社戏》《故乡》等,对鲁迅本人有了表层的了解,但都是老师教给我们的,诸如“三大家”(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他写文章是为了唤醒人们麻木的思想之类。老师还说他的文章写得很好。我的感觉是文字很拗口,有的句子明明是读不通的嘛,可老师却偏偏要讲这有它的寓意。我心想,也就是因为是鲁迅写的,要是我写的必定会挨批。——高二13班陈迪

全称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于1930年3月2日在上海成立。它是一个由文学研究会、创造社、鲁迅先生发起的进步青年所组成的文学组织。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主张“对旧社会和旧势力的斗争必须坚持、持久,而且要注重实力”。白莽、柔石、冯铿、李伟森、胡也频均为“左联”成员。关于“左联”左联”五位青年作家白莽、柔石、冯铿、李伟森、胡也频墙外桃花墙里雪,一般鲜艳一般红。壮士身亡志未终,龙华千载仰高风。文章的时代背景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国民党反动派进行反革命的军事“围剿”,和反革命的文化围剿。利用反动文人对抗革命文艺运动,同时采取查禁书刊、封闭书店、逮捕、暗杀左翼作家等法西斯文化专制主义手段“围剿”左翼文学。

1931年1月17日,柔石、白莽等“左联”的五位青年作家被捕,2月7日夜或8日晨,被秘密枪杀于上海龙华。

大批“左联”作家被通缉,鲁迅先生也时刻面临着被捕的危险。但鲁迅先生毫不畏惧反动派的淫威与屠刀,在闻知柔石等五位青年遇难的消息后立即发表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黑暗中国的文艺界的现状》等文章,强烈抗议和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罪行。

在烈士遇难两周年的日子里。即1933年2月7-8日,鲁迅先生用饱含血泪的笔,带着无限悲愤的感情写下了《为了忘却的记念》这篇纪念性文章。检查预习吮血:

惴惴:戳穿:

缁衣:挈妇:

将雏:涅槃:客栈:不屑:偈子:解往:曲译:shŭnchuōqiènièpánxièjièZhuìzīchúzhànjìqū检查预习竦身:冯铿:信札:囚系:累及:什物:寥寥:淤积:爱憎:sǒngzhálěiliáoliáozēngkēngxìshíyūjī词语积累孺(rú):小孩子

缁衣:黑色的衣服。偈子:佛经中的唱词

淤积:水里的泥沙等沉积。

惴惴:忧愁,恐惧。这里是担心的意思。拳拳:诚挚恳切。依稀:仿佛明珠暗投:好东西落到了坏人的手里。比喻怀才不遇。延口残喘:延长一口残余的呼吸,努力挣扎着勉强活下去。人心惟危:《尚书·大禹谟》里的一句话,意思是人心险恶难测。这里指剥削阶级及其御用文人的骗人、卖友、逐利的卑劣品质。

解题题目“为了忘却的记念”怎么停顿?

作者为什么要“忘却”?“忘却”什么?“忘却”的方法是什么?“忘却”的目的是什么?解题:“忘却”与“记念”之间的关系为了战斗,搁置悲痛,牢记血债,奋然前行对反动派杀害烈士的这笔血债,对战友为革命而献身的光辉业绩,鲁迅是不会忘却的,他要将那无比的悲痛暂时搁置一边,把情绪从始终支配着自己的悲痛中摆脱出来,化悲痛为力量,以更有效的战斗来纪念死者。所以他坚信,只要生者努力奋斗,“将来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的。”每部分大意1、回忆与白莽的三次交往。2、回忆与柔石的交往及柔石的为人(兼及冯铿)。3、白莽、柔石等同时被捕。4、柔石等被捕遇害的经过。5总结全文,抒发对烈士们的怀念,表达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当时上海的报章都载这件事,或者也许是,或载这件事,只在《文艺新闻》上有一点的文章。”不敢不愿不屑隐约其辞阅读文中有关白莽的文字。

思考:作者与白莽的几次交往中可以看出白莽是个怎样的人?注意外貌、神态描写

第一次会面是白莽送书第二次会面是白莽送译稿第三次会面是白莽出狱爱憎分明(“国民诗人”—“民众诗人”)敏感率直

执着乐观

精读课文第二部分,作者写柔石的最突出的性格是什么?

“硬气”、“迂”鲁迅用哪些事实来表现柔石的“硬气”而“迂”的性格?(1)为介绍东北欧文学和外国版画而设立朝花社,担任了“大部分的稿子和杂务”,事情不如意,也总“相信人们是好的”,不相信会有骗人、卖友、吮血的事任事硬气,昧于某些世事。(2)朝花社倒闭,“他仍然相信人们是好的”,只是自己“拼命的译书,准备还债款”对债务硬气,而昧于某些世事,不会追索书款。(3)他和“女性的同乡或朋友”一连行走时,自己“离”一路,与鲁迅同行时,使鲁迅“愁”一路。足以见其对长者和女性同乡、朋友的忠实态度。无论从旧道德,从新道德,只要是损己利人的,他就挑选上,自己背起来。

旧道德:旧有的,人民群众中长期形成的美好道德

新道德:无产阶级新思想指导下的道德

损己利人:为了别人的利益,宁可牺牲自己的高尚品德,是柔石品格的本质

这一段议论性文字是对柔石崇高思想品德的评价和赞扬.总结“硬气”指坚定、正直、耿介不阿,“迂”本义含有“拘泥、守旧、不适应形势、不切合实际”,这里则突出柔石率直而不通世情、拘泥而不会变通的性格特点。概括地说,一是自己认准的路,明知吃亏也要走到底;二是跟女性一同走路,过分拘谨;三是不知人心险恶,总以为人们都是好的,老实忠厚善良,也暗示他所从事的事业是完全正义的,国民党政府杀害这样的青年,只能说明它的残暴。方孝孺的典故用意何在?先是,成祖发北平,姚广孝(燕王谋士)以孝孺为托,曰:‘城下之日,彼必不降,幸勿杀之。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成祖颔之。至是欲使草诏。召至,悲恸声彻殿陛。成祖降榻劳曰:‘先生勿自苦,予欲法周公辅成王耳。’孝孺曰:‘成王安在?’成祖曰:‘彼自焚死。’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子?’成祖曰:‘国赖长君。’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弟?’成祖曰:‘此朕家事。’顾左右授笔札。曰:‘诏天下,非先生草不可。’孝孺投笔于地,且哭且骂曰:‘死即死耳,诏不可草。’成祖怒,命桀诸市。孝孺慨然就死。……宗族亲友前后坐诛数百人。引用典故的作用

了解故事本身找出现实的对应联系写作目的引用方孝儒的故事国民党惨无人道影射滥杀无辜朱棣“愚忠”连累他人映衬威武不屈舍生取义“硬气”“迂”柔石方孝儒作者提及《说岳全传》中高僧“坐化”的典故有什么用意?这个典故是针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镣、罪名杀害了岳飞,柔石被害的案情也是“谁也不明白”;秦桧捉拿道悦,与国民党反动派要抓鲁迅又非常相似,暗示了这个社会有如秦桧当道的时代。引用道悦和尚的故事

秦桧以“莫须有”之罪杀岳飞并株连道悦:道悦坐化

影射对比坐以待毙韧的战斗国民党“谁也不明白”地杀柔石等并“找寻”鲁迅:鲁迅逃走如何理解“我不是高僧,没有涅磐的自由,却还有生之留恋,我于是就逃走。”?鲁迅在这里对道悦是持批判态度的,他并不像道悦那样束手待毙,而是“逃走”,保持实力,继续战斗,体现了顽强的“韧”的精神。天气愈冷了,我不知道柔石在那里有被褥不?我们是有的,洋铁碗可曾收到了没有?……但忽然得到一个可靠的消息,说柔石和其他二十三人,已于二月七日夜和八日晨,在龙华警备司令部被枪毙了,他的身上中了十弹。原来如此!……

详记柔石等人被害的消息,表明这是集体遇难,秘密屠戮,是虐杀。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对柔石无微不至的关怀,对敌人残暴罪行的揭露和控诉,抒发了极度悲愤之情。“原来如此”单独成段,感情十分强烈复杂。叹号表明愤怒与抗议,省略号则包含了许多难以尽述的内容,对死者无尽痛惜及怀念之情。

鲁迅悼柔石等人的手稿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

黑暗统治妻许广平子海婴(据鲁迅日记:下午偕广平携海婴移居花园庄,可见此联为写实。)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

作者与烈士之母

军阀混战的局面

(此联前后对比,又形成了因果关系。连年的军阀混战使社会不安定,民不聊生,革命者被迫害,所以,此联也是写实。)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怎忍柔石等人敌人残暴作者处境险恶(此联充分表现了作者面对战友被害的愤怒,并具有与敌人斗争的大无畏精神)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写完此文无处发表当时作者身穿黑衣(据鲁迅解释过:“那时我确无写处的,身上穿着一件黑色袍子,所以有缁衣之称。”可见此联也是写实。)本诗首句写长夜,末句写月光,前后呼应,结构谨严。凯绥·珂勒惠支,1867年7月8日生于柯尼斯堡(今俄罗斯加里宁格勒),1945年4月22日卒于德累斯顿。德国版画家、雕塑家。早期作品《织工反抗》《起义》和《死神与妇女》《李卜克内西》《战争》(组画)等,以尖锐的形式把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阶级的悲惨命运和勇于斗争的精神传达出来。7、鲁迅给《北斗》选送珂勒惠支夫人木刻的用意是什么?

柔石生前是珂勒惠支夫人版画的热心介绍者柔石之母的遭遇与该版画的内容相似作者无法明确地表达对烈士的悼念,只好用含蓄的方法来表示自己的感情。这就从另一个侧面控诉了无言论自由的社会。8、文中插入彼得斐诗有什么作用?

作者借此来概括烈士献身革命的意义及崇高品质,并表达作者对柔石等人的崇敬。这四句诗是白莽平时最爱吟诵的,他还希望他的友人也爱这几句诗。由于鲁迅的引用,该诗不胫而走,广为流传。写向子期《思旧赋》的用意何在?

向子期又名向秀(约227—272),魏晋之际哲学家、文学家,字子期,河内怀(今河南武陟西南)人。竹林七贤之一。

向子期《思旧赋》纪念因不满司马昭集团统治而被杀害的好友嵇康、吕安,表明对黑暗政治现实的极大不满和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向子期以含蓄笔法,只字未提好友死因,只用简短笔墨曲折表现哀伤愤激之情,借典故表达自己的悲哀和失去自由的痛苦。

鲁迅用此典,将当时的处境、心情与向子期相比,揭露蒋介石统治和司马氏以屠杀手段建立的晋朝一样,政治都是极端黑暗腐朽的,没有言论自由,“禁锢得比罐头还严密”,稍有不慎,即招杀身之祸。引用向子期与《思旧赋》司马氏导致向子期写《思旧赋》以悼念亡友而文短国民党导致鲁迅写《为了……》以纪念柔石等

而“没写处”揭露专制黑暗映衬心情悲愤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