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小球肾炎诊疗常规_第1页
急性肾小球肾炎诊疗常规_第2页
急性肾小球肾炎诊疗常规_第3页
急性肾小球肾炎诊疗常规_第4页
急性肾小球肾炎诊疗常规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急性肾小球肾炎诊疗常规诊断:病史:同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特别注意发病前2-3周有无咽痛、发热、脓皮病等链球菌感染病史,有无少尿、肉眼血尿和水肿及其持续时间。体检:注意水肿、血压情况,有无心脏扩大与奔马律,有无鼻窦炎、扁桃体炎、齿龈炎、脓皮病等活动性病灶。检验:入院后连续行尿常规检查3次,以后每周2-3次。咽拭子培养连送3次,如为阳性,以后每周复查一次,直至阴性,常规检查肾功能及内生肌酐清除率。血清抗“O”实验、血补体C3、C4、C50、抗透明质酸酶以及脱氧核糖核酸酶B测定可每2-3周1次。其他检验可参考“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其他检查:眼底、心电图、胸片及双肾B超检查,必要时作腹部平片及肾穿刺活体组织检查。诊断标准:①起病急、部分病例在感染1-4周后发病,预后良好,病程在1年以内。②血尿(肉眼或镜下)、管型尿、蛋白尿,可有高血压、短期氮质血症,少数患者兼有肾病综合征表现,且伴有血尿和(或)高血压,和(或)肾功能衰竭。③发病早期大部分患者有低补体血症及血清抗“O”增高;④B超检查双肾无缩小。中医分型:①风寒型:发病急,初有恶寒、发热、咳嗽、全身水肿,以头面颈部为甚;舌苔薄白,脉浮紧或沉细;尿少,血压偏高,蛋白尿较重,尿中细胞成分较少。②风热型:发热无恶寒,常有咽喉肿痛,头面、眼睑轻度浮肿,全身水肿较少见,舌苔薄黄,舌质红,脉滑数或细数;尿少赤涩,可有肉眼血尿。③湿热(毒)型:可有发热,咽干口苦,舌苔薄黄或黄腻,脉滑数;尿少、色红,头面眼睑或全身水肿,多见于皮肤湿疹、创疡所致或外感表证已解,湿郁化热者。护理:按肾脏病常规护理。注意尿量、呼吸、脉搏、血压。如发现尿量<500ml/d,有呼吸困难、脉速、血压>180/120mmHg,或有急性心衰征象、剧烈头痛、呕吐甚至抽搐时应立即报告医师,并予吸氧,调整体位,限制活动和绝对安静。卧床休息至水肿、肉眼血尿消退、血压及肾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后,才可起床逐步活动。如并发心衰、高血压脑病及急性肾衰竭者应按有关常规护理。治疗:低盐(2-4g/d)或无盐、低蛋白(20-40g/d)、高热能>146kJ/kg*d饮食,好转后酌情增加蛋白质及盐量。每日尿量<500ml者,应限制高钾食物。有链球菌感染或其他感染者,应使用青霉素或其他敏感抗菌药物治疗,禁用肾毒性抗生素。尿少、浮肿明显者可选用利尿剂,但忌用保钾利尿剂。有高血压者使用降压药,尽可能选用增加肾血流量、改善肾微循环的降压药,如甲基多巴、肼苯达嗪等(见慢性肾炎)。并发急性心衰、高血压脑病或急性肾衰时,按有关常规处理。但急性心衰的治疗以利尿、降压及扩张血管疗法为主,慎用洋地黄类药物。如有微循环系统重度充血表现,应加强利尿治疗,并严格限制水、盐摄入。中医、中药治疗:(1)急性期按中医辨证分型施治:①风寒型用宣肺利水法。②风热型用疏风清热、凉血解毒法。③湿热(毒)型用清热解毒和凉血活血法。(2)恢复期继续治以清热化湿,适当佐以健脾养阴。感染病灶行手术根治,如扁桃体切除术,可在急性肾炎相对稳定,尿蛋白<+、尿沉渣红细胞<10个/HP及扁桃体无急性炎症时进行。手术前后用青霉素不少于2周。但单纯脓腔引流术应及时进行。治愈标准、出院标准及随访:水肿消失、血压、血沉正常及尿常规检查正常者,认为治愈。水肿消失、血压、血沉正常而尿常规检查仍出现微量蛋白或少量红细胞,经3个月观察仍保持原状者,认为基本治愈。达到上述标准者,可逐渐增加活动,2周后无任何变化者可出院;活动中一旦恶化仍需卧床休息。每3-4周门诊复查1次,经半年仍属正常者,复查时间可以延长。第四章急骤进行型肾小球肾炎(急进型肾炎)诊疗常规诊断:病史:注意发病前有无链球菌、结核杆菌、流感病毒等感染史,有无各种羟化物接触史及服用肼苯达嗪等药物史,有无过敏性紫癜或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系统性疾病的临床表现,少尿、无尿出现的时间、尿量,及有无肉眼血尿、头痛、恶心、呕吐、心悸、气急、咯血及其他出血倾向。体检:同急性肾炎,但尚应注意意识、贫血、血压和某些原发病体征。检验:胸片检查,血清抗基底膜抗体(ANCA)、抗双链DNA抗体及抗核抗体测定,血找狼疮细胞及皮肤活检,以确定有无肺出血-肾炎综合征或结缔组织疾病。常规行双肾B超检查,必要时行肾穿刺活检。其他检验同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及急性肾炎。临床分型:①抗肾小球基底膜(抗GBM)抗体型(I型):约占10-30%,血清中可测到抗GBM抗体,循环免疫复合物阴性,补体水平正常。免疫荧光显示,IgG及C3沿GBM呈线状沉积,肾小球内炎症反应轻微,临床贫血表现较突出。②免疫复合物介导型(II型):约占30%,血清中免疫复合物阳性,抗冷球蛋白血症及低补体血症,抗GBM抗体阴性,免疫荧光显示,IgG,IgM及C3在系膜区及毛细血管壁呈颗粒状沉积,临床上多表现为肾病综合征。③微量免疫球蛋白血型(III型):约占50%,血清中抗GBM抗体及免疫复合物均阴性,血补体水平正常,部分患者ANCA抗体阳性,免疫荧光及电镜检查均未发现或仅有微量免疫球蛋白沉积,临床上中老年人多见,以乏力、体重下降、发热、肌痛等为主要表现。诊断标准:①起病急骤、病情重,肾功能急剧损害以至尿毒症;②除蛋白尿、血尿、管型尿以外,少尿(<400ml/24h)或无尿突出;③可有水肿、高血压及迅速发展的贫血、低蛋白血症;④肾组织检查50%以上肾小球内有新月体形成;⑤如无有效治疗,多于半年或1年内死亡。护理:有急性肾衰竭者按急性肾衰竭治疗常规处理,积极行透析治疗。循环中存在抗GBM抗体的患者可行血浆置换治疗,直至该抗体在循环中不再检出为止,对准备肾移植的患者尤为重要。加强对症处理。伴有高血压者,应予降压,必要时静脉注射快速降压药物;明显贫血者应予输血或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并发感染者应控制感染。糖皮质激素、其他免疫抑制剂、肝素、潘生丁联合治疗。①泼尼松龙开始剂量60-100mg/d,(40mg/m2*d),1-3月内逐渐减量到10-20mg/d。②环磷酰胺3mg/kg*d,或硫唑嘌呤2mg/kg*d(当白细胞<4.0*109/L,应减量或停药)。③剂量以血凝时间(试管法)延长至正常值的2-2.5倍为指标,成人用药约6个月,以后改口服双香豆素,其剂量以使凝血酶原时间延长一倍为度。④潘生丁:成人600mg/d,儿童10mg/kg*d。一般约治疗1年后逐渐停用各种药物。已出现少尿、无尿者无效。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短程疗法。甲基泼尼松龙15-30mg/kg*d,每日最大剂量1g,溶于5%葡萄糖溶液250ml中,于1h内静滴完毕。连用三日为一疗程,最多可用三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一周,间歇期可用泼尼松30-40mg/d,口服。双冲击治疗。环磷酰胺静脉注射0.5-1g/m2,每月一次,共6个月,伴甲基泼尼松龙500-1000mg/d,共3d,其后口服泼尼松60-100mg/d,3个月后逐渐减量为30mg/d,再逐渐停药。纤溶疗法,尿激酶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