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课堂实录-王崧舟_第1页
《爱莲说》课堂实录-王崧舟_第2页
《爱莲说》课堂实录-王崧舟_第3页
《爱莲说》课堂实录-王崧舟_第4页
《爱莲说》课堂实录-王崧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爱莲说》课堂实录-王崧舟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爱莲说》课堂实录-王崧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师:都拿到了吧?课文纸都拿到了吗?拿到了举手,课文纸拿到的举手,最后两位孩子没有拿到吗?拿到了是吧,好的,我们就准备上课好吧。好,上课。孩子们好。

生:老师好。

师:请坐,来孩子们我们一起看大屏幕,有两个屏幕,这个小一点,这个大一点,看的更清楚一些,我们就看右侧的这个大屏幕好吗?这是什么花?

生:菊花。

师:喜欢菊花的孩子举手示意。一位。不要害怕,你会为自己的选择感到自豪,我们接着往下看,说到菊花必须得说到一个人,谁?

生:陶渊明。

师:陶渊明爱菊爱到了骨子里,由他所写的诗为证,一起来看看,这是它为菊花写的一首诗,其中的两句,谁来读一读?谁来读?好的,这位孩子,你来试试。

生:酒能祛百虑,菊为制颓龄。

师:好,读的字正腔圆,但是可以给你提一个小小要求和建议。记住,你读的是古诗,想想怎么把古诗的味道读出来。咱们试试。

生:酒能祛百虑,菊为制颓龄。

师:第三个字念祛,第一声,再来。酒能祛百虑,读。

生:酒能祛百虑,菊为制颓龄。

师:读的不错,谁再来试一试?好,这位孩子请。

生:酒能祛百虑,菊为制颓龄。

师:有味道了,我们一起来。酒能祛百虑,读。

生:酒能祛百虑,菊为制颓龄。

师:在陶渊明看来,饮酒能祛除各种烦恼,食菊能延缓生命衰老。饮酒是不是能驱除烦恼?真难说,李白写过一首诗,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但是食菊能延缓生命衰老有科学依据,想长寿多吃菊,当然陶渊明爱菊主要不是这个原因,我们继续看,在和郭主簿诗其二当中,陶渊明又写一句关于菊花的诗,这是其中的两,。谁来读一读?好,孩子请。

生: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师:你一定可以读得更自信点,试试。

生: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师:来吧,谁更自信的来读一读这两句诗?谁来?好,孩子请。

生: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师:好,我们一起来,芳菊开林耀,起。

生: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师:在陶渊明看来,凛冽的秋霜,令百花凋零,但是,读。

生:山林中,盛开的菊花傲然夺目。

师:在陶渊明看来,肃杀的秋风使万木摇落,但是。

生:山岩上,苍翠的青松巍然挺立。

师:原来陶渊明爱菊,更爱它的不畏严寒,不惧风霜的品格,我们再来读一

读,把这种精神读出来,芳菊开林耀,起。

生: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师:很好。其实,陶渊明爱菊还有更深的原因,我们一起来看。这是陶渊明写菊最有名的诗,饮酒其五,其中的两句。来,哪位孩子来读一读?好,孩子请。

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师:有味道,谁在再来?请。

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师:我们一起来,采菊东篱下,预备,起。

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师:知道陶渊明在干嘛吗?看,东篱下,没错,悠然间,多么自在的生活。但是你们可能不知道,其实陶渊明这个时候刚刚辞官回家,他离开了官场,离开尔虞我诈。回到了乡间,回到了田园,但是你要知道,就在那个时候有多少人为了荣华富贵争的头破血流,而我们的陶渊明在干什么呢?读。

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师:但你要知道,那个时候又有多少人为了功名利禄拼的你死我活,而我们陶渊明在什么。读。

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师:一份自在,一份洒脱,一份悠闲,一份心旷神怡。这就是陶渊明,来吧,我们一起把这种感觉读出来。采菊东篱下,预备,起。

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师:于是菊花从陶渊明之后,就不再只是菊花,菊花有了一种象征。一起读。

生:凛冽。

师:把这个词写下来,记到课文的空白处。记住,从陶渊明之后,看到菊花,你的脑海当中会自然地想起另外一个词,这个词就是。

生:隐居。

师:隐居过着安逸的生活,我们继续来看,第二种花。这是什么花?

生:牡丹。

师:喜欢牡丹的举手,多了,三分之一。很好,把手放下,但是没举手的2/3的孩子,你们要搁在唐朝属于另类,为什么这么说?我们一起来看看唐朝人爱牡丹,爱到什么程度?这是唐朝大诗人刘禹锡为牡丹写的诗句,哪位孩子来读一读这两句诗?谁来?

生: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师:一个真一个动。读得好,再来试试。

生: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师:这里的动当什么讲?谁能为动组一个词?来,请。

生:惊动。

师:惊动,好的。什么动?

生:轰动。

师:轰动,再组词。

生:震动。

师:震动,这是惊动这是震动这是轰动,因为牡丹花。和我一起来,把这种惊动,震动和轰动读出来。整个京城大街小巷,车水马龙,人来人往,只为了看一看什么花?一起来,唯有牡丹真国色,预备起。

生: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师:好一个动京城,那是振动,那是轰动。我们再来一次,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唯有牡丹的中国色,预备起。

生: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师:真好,这种感觉不光来自刘禹锡一个人,继续看,这是大诗人白居易为牡丹写下的诗句,谁来读一读这两句诗?谁来?孩子请。

生: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

师:我想所有的孩子读到这两句诗,一定会把目光落在一个字上,这个字就是?大声的说。

生:狂。

师:狂,那是疯狂的,那是癫狂,那是痴狂,孩子们,男女老少为谁而狂?

生:牡丹。

师:大街小巷为谁而狂?

生:牡丹。

师:花开花落为谁而狂?

生:牡丹。

师:一起来,把这个狂读出来,花开花落二十日,起。

生: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

师:一城之人?

生:皆若狂。

师:一城之人?

生:皆若狂。

师:所以,还有一位诗人情不自禁地发出这样的感慨,谁来读一读这两句诗?

生: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

师:这是反问,这是不问之问。谁不爱牡丹呀?所以在唐朝你就不爱牡丹,你们2/3的人就成了另类,没有人不爱牡丹,把这种感觉读出来。何人不爱牡丹花,预备,起。

生: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

师:因为牡丹轰动震动整个京城。因为牡丹让人疯,让人痴,让人狂。因为没有人不爱牡丹。于是,你们看。谁来读一下?来,孩子请。

生:种以求利,一本有直数万者。

师:来你告诉大家,种牡丹,挣大钱。一株牡丹价格多少?对着话筒说。

生:数万钱。

师:你难道不惊喜吗?大声的说。

生:种以求利,一本有直数万者。

师:瞧瞧,一本有直数万者。就一株牡丹值多少钱?数万钱,所以在唐朝,牡丹不仅仅是国色天香,种牡丹就成了摇钱树,就成了聚宝盆。所以,唐朝以后,牡丹以它的国色天香,以它的高昂价格又有了另外一种象征。象征什么?

生:富贵。

师:把它记下来。好,我们一起来认识第三种花。什么花?

生:莲花。

师:喜欢莲花的举手。果不其然,几乎百分百喜欢。说到莲花也必须说到一个

人,谁?

生:周敦颐。

师:周敦颐。咱们一起来看看周敦颐的生平简介。仔细看,捕捉关键信息。看清楚的举手。好,我只有一个小小的请求。不看大屏幕,我来提三个问题,看看谁记住了什么。好,第一个问题,周敦颐哪里人?举手,不看大屏幕。好,孩子请。

生:周敦颐是道州人。

师:道州人,说小了。你是江苏人对吧?周敦义是哪里人?

生:湖南人。

师:大声的说。

生:周敦颐是湖南人。

师:把湖南和道州加到一起,周敦颐是哪里人?

生:周敦颐是湖南道州人。

师:这就对了,道州现在没有了,道县。好,第二个关键信息,周敦颐创立了一个学派,谁记得?一个学派。手举得特别高,特别自信。来吧,告诉大家学派。

生:宋明理学。

师:大声的说。

生:宋明理学。

师:四个字,你必须得记住,你是第一次听说,但是今天这节课之后,你得记

住,再告诉大家。

生:宋明理学。

师:宋明理学,请坐。有人一头雾水,有人一脸茫然,因为宋明理学是啥?不知道,没关系,跟你们说两个人,你们一定知道,知道孔子吗?知道孟子吗?孔子和孟子在2000多年前创立了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思想学说,叫什么?儒家学派。

于是,我们这个民族在先贤思想的指导下,成长着,进步着。但是后来儒家学派衰弱,相信他的人越来越少了,奉信他的人越来越少了,但是在北宋的时候出了一个人,谁?

生:周敦颐。

师:这个人创立了宋明理学,复兴了儒家文化,于是从周敦颐之后,又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拿圣贤思想作为我们这个民族最核心的价值观,这个人厉不厉害?这是第二个关键信息,现在问第三个关键信息。周敦颐做官,老百姓给他的评价是八字,谁记得?

生:清正廉洁,爱民如子。

师:孩子们千万不小看这八个字,八个字,字字千金。周敦颐为官,那是老百姓给他的评价,八个字一起说。

生:清正廉洁,爱民如子。

师:这样一位伟大哲学家,创立的宋明理学这个学派,复兴了中华民族的圣贤之学。做官,清正廉洁,爱民如子,他为什么要写爱莲说?打开课本,自由朗读爱莲说,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开始。读完的孩子做一件事。用单横线画出文中所以写菊花的句子,用双横线画出所有写牡丹的句子,用波浪线画所有写莲花的句子。开始„„好,画完的孩子举手示意。好的,同学们把手都放下,我们一起来看,其实通过刚才的通读,我们已经知道爱莲说这篇文章写了几种花,三种花,一起来看看,写的第一种花,什么花?

生:菊花。

师:谁来读一读所有写菊花的句子?谁来?好,这位孩子请。

生:晋陶渊明独爱菊。

师:这是第一处。

生: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师:漏了一处。

生: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师:这是第二处。

生: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师:这是第三处,一共几处?画全的举手,好的,来孩子们,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是文中所有写菊花的句子,咱们一句一句的来读一读。准备,第一句,读。

生:晋陶渊明独爱菊。

师:好的,第二句,读。

生: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师:第三句,读。

生: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师:好的,我想晋陶渊明独爱菊就是第一句,在理解上应该没有问题是吧?没有,好,第二句,菊,花之隐逸者,也通过刚才我们读陶渊明的三首诗,对这一句的理解应该也没有问题是吧?好,第三句,菊之爱,陶后鲜有闻什么意思?

生:意思就是说,陶渊明以后就很少有喜欢菊花的人。

生:哪个字的意思是很少的意思?

生:鲜。

师:鲜,是这个意思吧?是不是这个意思啊?其实这个意思还可以反过来说,陶渊明之后爱菊花的人很少很少,几乎就没有听说了是吧,是吧?

生:是。

师:不对,不符合适事实,其实陶渊明之后喜欢菊花的人大有人在,虽然咱们这个班刚才举手调查的时候只有一位孩子举手,但是我现场做一个调查,孩子们仔细看。所有的老师配合一下,喜欢菊花的举手。他们都不是我的托,把手放下,看到没有,谁说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好像写的不符合事实,您怎么看?来,你说怎么看?

生:因为第一句说的是陶渊明独爱菊,就说明他只爱菊花,那他应该是只爱菊花一种花的人。

师:我没听到最后的那一句话,你说最后那句话是什么?

生:就是只爱菊花的人很少。

师:他没说只爱,他说菊之爱。就是爱菊啊。

生:我觉得应该是在陶渊明之后,没有真正理解菊花,特别懂菊花的。

师:听到没?他有两个词很关键,说的有价值,他说。再说一遍。

生:就是特别理解,特别懂菊花。

师:听到没?特别?

生:理解。

师:特别?

生:懂。

师:懂得,好。那你说说,特别理解菊花特别懂得菊花的陶渊明在他的心中,菊花就是什么的象征?

生:我觉得应该就是隐逸,

师:大声的说。

生:隐逸的象征。

师:隐逸的象征。所谓爱菊花,那是理解他,那是懂得他,那是看到他背后的那个精神和象征,在陶渊明之后,这菊的象征就是?

生:隐逸。

师:隐逸,所以孩子们这里的菊是爱菊,可以换一个词,你说换哪个词?

生:隐逸着,陶后鲜有闻

师:这才符合事实,像陶渊明这样抛弃功利,离开官场,过着自由自在,率性而为的生活的人,那叫真正的隐逸之士,很少很少。几乎没有了,是不是?来吧,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最后一句。好,谢谢孩子。来,隐逸之爱,读。

生:隐逸之爱,陶后鲜有闻。

师:真好,文中写到了第二种花,什么花?

生:牡丹。

师:来把所有些牡丹花的句子找出来,谁来?

生:第一句是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师:这是第一处。

生:第二处是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师:这是第二处。

生:第三处是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师:这是第三处,一共几处?也是三处,我们一起看,一起来读一读关于牡丹的三句话,第一句,读。

生: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师:第二句,读。

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师:第三句,读。

生: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师:我相信前两句的理解,应该没有问题,而第三句的理解有了对菊之爱的理解,应该也没有问题,谁来告诉大家?牡丹之爱的牡丹,当什么讲?

生:当富贵来讲。

师:没错,把这个词换富贵之爱,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富贵之爱,宜乎众矣,读。

生:富贵之爱,宜乎众矣。

师:是的,谁不爱富贵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熙熙攘攘,只为富贵。当然,富贵没错,关键是爱的有道理。好,已经写了两种花了,我们来看看周敦颐写的第三种花,什么花?

生:莲花。

师:把所有写的莲花句子找出来,读一读,谁来?写莲花的句子,这位孩子,请。

生: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师:这是第一句。然后第二句是,

生:莲,花之君子者也,然后第三句是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师:全找对了,发现没?写莲花的句子多不多?具不具体?生不生动?其实那么多写莲的句子,我们稍稍做一个筛选,也不过就是三句话,一起来看。第一句,读。

生:予独爱莲。

师:第二句,读。

生:莲,花之君子者也。

师:第三句,读。

生:君子之爱,同予者何人?

师:不用我说,最后的莲之爱的莲应该换做?一起说。

生:君子之爱。

师:再来,好好地读一读这三句,预备,予独爱莲,读。

生:予独爱莲。莲,花之君子者也。君子之爱,同予者何人?

师:孩子们都知道了,周敦颐写爱莲说,其实真正要写的只有一种花。哪种啊?

生:莲。

师:所以对莲,他写得特别特别生动,特别具体,那么问题来了,既然他真正要写的是莲,对莲写的特别具体,特别生动,为什么还要写牡丹?为什么还要写菊?你说。你不是写莲吗?你不是说独爱莲吗?干嘛要写牡丹,写菊花?

生:我认为他写菊花,写牡丹是以一种反衬的手法,然后反衬他自己对莲花的情有独钟。

师:听到没有,说了一个很关键的字眼,这个字眼就是?

生:反衬。

师:还可以说?来再换一个词儿。

生:衬托。

师:还可以说?

生:对比。

师:都可以。对比,衬托,反衬,烘托,烘云托月都可以,来,把这个词记下来。当然,你把它记成烘云托月,显得更有文化。孩子们,反衬,对比,烘托,烘云托月,烘的云就是菊花和牡丹,托的月就是莲花。那么周敦颐为什么要如此反复地去衬托去对比呢?继续读课文,轻轻地默读。然后细细的想一想周敦颐写莲花,写莲花的品性分别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想通了,想明白了,完成课堂练习的第一大题,开始。这个也想一想。好的,大多数孩子都有一些思考,想清楚了是吧?把笔都放下,请一位孩子来分享一下他的观点和看法,其他的孩子静静地听,然后在自己的心里跟他的观点进行比较,看看你是否同意他的看法,哪一个孩子来分享自己的思考?这位孩子请,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啊,稍等,来一起看,我们知道其实周敦颐写莲花的品性是从好几个方面逐一展开,第一个方面,连着颜色,请说。

生:我认为是出淤泥而不染。

师:同意的举手,问一问什么叫出淤泥而不染?

生:就是莲花从淤泥中生长出来,但是它还是一尘不染。

师:一尘不染,当莲花从淤泥当中出来的时候,原来的颜色是洁白的,现在颜色依然是?

生:洁白的。

师:当莲叶从淤泥当中出来的,原来的颜色是碧绿的,现在依然是?

生:碧绿的。

师:所以这就叫出淤泥而不染,继续,在周敦颐看来莲的姿态。

生:莲的姿态是濯清涟而不妖。

师:同意的举手。濯清涟而不妖,什么叫不妖?

生:我觉得莲花经过清水的洗涤,但他还是不显得妖艳。

师:不妖艳,孩子,你一定看过莲花,是吧?莲花就是荷花,荷花就是莲花,看莲花看荷花给你什么感觉?

生:我感觉他很干净。

师:很干净。一个词,干净,谁还有别的感觉?看莲花,你还有别的什么感

觉?

生:纯美。

师:纯美,好,两个词,干净纯美。还有别的感觉吗?说说你看莲花的感觉。

生:清高。

师:清高,但是他干净,他纯美,他清高,他绝不妖艳,这就叫濯清涟而不

妖,好,继续。在周敦颐看来莲的花茎。

生:莲的花茎我认为是中通外直。

师:中通外直,里边是空的,而外观是笔直的,这就叫中通外直,在周敦颐看

来,莲的叶柄。

生:莲的叶柄我认为是不蔓不枝。

师:不蔓不枝,孩子们一定看过莲花,一定看过他的叶柄,上面只有荷叶有没有别的枝枝叉叉?干干净净,这就叫不蔓不枝,好继续,在周敦颐看来了莲花的香气。

生:莲的香气是香远益清。

师:香远益清,孩子们应该读过一篇文章题目叫荷花,叶圣陶爷爷写的,文章的第一句话是,清早,我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这就叫香远益清,好继续,在周敦颐看来,莲的外形。

生:莲的外形师亭亭净植。

师:亭亭净植,有亭亭净植这个词,你会很自然的联想到另外一个成语。

生:亭亭玉立。

师:亭亭玉立,亭亭玉立就是亭亭净植,亭亭净植就是亭亭玉立,最后在周敦颐看来,莲的位置。

生:莲的位置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师:读最后一个词。

生:不可亵玩。

师:不可亵玩,可远观而不可亵玩跟莲的位置有关,为什么?为什么看莲只能远观而不可亵玩?你说。

生:远观就是很远的地方观看,然后亵玩就是到近处玩赏。

师:为什么莲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呢?

生:因为莲花长在河中央的那个位置。

师:没错,莲花长在水中,长在湖中,长在河中,所以你只能远观不能亵玩。来,全对的举手。应该不会有问题,来了,孩子们我们再来看看,现在我们才能够真正的明白,原来周敦颐写莲花品性从这样七个方面逐一具体生动的来写,在周敦颐的笔下,莲的颜色?

生:出淤泥而不染。

师:莲的姿态?

生:濯清涟而不妖。

师:莲的花茎?

生:中通外直。

师:莲的叶柄?

生:不蔓不枝。

师:还有呢?在周敦颐的笔下,莲的香气?

生:香远益清。

师:莲的外形?

生:亭亭净植。

师:莲的位置?

生: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师:这就是周敦颐所写的莲花品性。观察的具不具体?写的具不具体?观察的仔不仔细?写的仔不仔细?既然大家都这样认为,我们继续看看,这是什么?大声的说?

生:莲叶。

师:可以入药,清热解暑。周敦颐应该看到过莲叶吧?这是什么?

生:莲蓬。

师:可以入药,化瘀止血。周敦颐应该看到过吧?这是什么?

生:莲藕。

师:可以食用,你们吃过吗?喜欢吃吗?好吃吗?周敦颐应该看到过吧?这是什么?

生:莲子。

师:吃过吗?喜欢吃吗?可以食用,而且养心安神,这都应该知道吧,应该看到过吧?好,问题来了,刚才你们都认为周敦颐对莲观察如此仔细,写的如此仔细,观察如此细致,写的如此细致,那么请问,在这里的爱莲说当中写了莲子吗?写了莲藕吗?写了莲叶吗?写了莲蓬吗?为什么?不是说他看的很仔细吗?不是说他写的很具体吗?干嘛这些没写啊?他明明看到的,为什么不写?孩子说说你的高见。

生:因为颜色姿态花心叶柄香气外形位置可以突出这个莲的清高,但是这个什么莲子莲蓬之类的就是吃嘛,然后突出不了这个清高。

师:他认为前面所写能突出莲之清高,而后面的这些可以吃,但是无法突出他的清高。一家之言,第二家。

师:我认为她不写这些内容的原因,就是刚刚显示出来的这种莲蓬莲子,都是为了得到它的功效,然后而食用,而不是为了突显莲的品质而写的,而且这个文章里只写的花,就是像菊花牡丹和莲花没有写这些,他的果实什么的。

师:重点在前半部分,第二家的观点是有作用,有食用价值,他不想写,他想写的是他的品质和精神,这是第二家,还有第三家的观点。

生:我觉得这个文章看上去是在写花,其实就是在写莲花的精神,而这些东西都是不关精神的,就是不需要写。

师:好,第三家观点,干净利落,凡是写精神的统统写,凡是与精神无关的统统不写,有道理,其实我们都知道的,周敦颐写莲真正要写的不是莲,而是谁?大声的说。

生:君子。

师:君子,凡是跟君子美德,跟君子品性有关的特征,他全写了,而没有关的,他统统不写,是不是这样?信不信?不要轻易相信,打开作业纸,用你自己独立的思考,来回答自己心中的困惑,看看周敦敦颐写莲是不是真的在写君子。想通了,想明白了,完成课堂练习的第二大题。好的,静静地思考,有理有据的思考,我想你对刚才的几家之言,应该会有自己的判断。来,我请一位孩子来分享自己的思考,哪位?好,这位孩子请。其他同学把笔都放下,静静地听,在心里默默地比对他的观点跟你的观点是否一致,我们说周敦颐写莲之所以不写莲藕,不写莲子,不写莲蓬,不写莲叶,那是因为他真正要写的是君子的美德,何以见得一起来看。周敦颐说莲花出淤泥而不染,其实他真正要写的是?

生:君子洁身自好。

师:周敦颐说,莲花濯清涟而不妖,其实他真正的要写的是?

生:君子泰而不骄。

师:周敦颐说莲花中通外直,其实他真正要写的是?

生:君子通达正直。

师:周敦颐说莲花不蔓不枝,其实他真正要写的是?

生:君子刚正不阿。

师:还有周敦颐说,莲花香远益清,其实他真正要写的是?

生:君子德布四方。

师;周敦颐说,莲花亭亭净植,其实他真正要写的是?

生:君子高洁独立。

师:是的,周敦颐说莲花可远观不可亵玩,其实他真正要写的是?

生:君子自尊自重。

师:同意的举手,现在你可以相信吗?原来周敦颐写莲,没有一字没有一句不跟君子连在一起。孩子们,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屏幕。周敦颐说,予独爱莲之出泥而不染,其实是他真正爱的是?

生:君子洁身自好。

师:周敦颐说莲之濯清涟而不妖,其实他真正爱的是?

生:君子泰而不骄。

师:周敦颐说予独爱莲之中通外直,其实他真正爱的是?

生:君子通达正直。

师:周敦颐说予独爱莲之不蔓不枝,其实他真正爱的是?

生:君子刚正不阿。

师:还有,周敦颐说,予独爱莲之香远益清,其实他真正爱的是?

生:君子德布四方。

师:周敦颐说,予独爱莲之亭亭净植,其实他真正爱的是?

生:君子高洁独立。

师:周敦颐说予独爱莲之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其实他真正爱的是?

生:君子自尊自重。

师:一句话,他写莲花的品性,其实真正要写的是?

生:君子美德。

师:就这样,爱莲说在周敦颐的笔下诞生。莲之爱?

生:同予者何人?

师:牡丹之爱?

生:宜乎众矣。

师:这就是周敦颐的爱莲说。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涟而不妖,莲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莲花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莲花可远观而不可亵焉,而我们都知道周敦颐真正要写的不是莲花之品性,乃是?

生:君子美德。

师:所以当你看到这样的莲,看到这样具有君子气质的莲,你的心中升起的是一份怎样的感情?说。

生:敬佩之情。

师:敬佩,说。

生:清洁。

师:怎样的感情?对莲花升起一份怎样的感情?来,说。

生:清廉。

师:升起一份怎样的感情?刚才他说敬佩,还有别的感情吗?说。

生:喜爱之情。

师:喜爱,说。

生:赞美之情。

师:赞美,说。

生:敬畏之情。

师:敬畏之情,好。这样的莲花让我们喜爱,这样的爱是敬,是崇敬,是敬畏。所以,周敦颐说予独爱莲。当然,我们知道一个人如果真爱莲,不仅要说到,更要做到,是的,我们一起来看看周敦颐做到了没有,一起来看看周敦颐的第一个故事,来,请一个孩子来读一读这个故事,谁来?嗯,好,孩子请。

生:周敦颐担任江西南安的司礼,负责案件审判。他的顶头上司要判一个犯人死刑,周敦颐审理后,认为此人罪不当死。上司非常生气,坚持己见。周敦颐愤然说:“为讨好上司而乱杀人,我坚决不干,”他交出官印,准备辞官。上司从没见过这样刚正不阿的下级,就重新审案,最终免了犯人的死罪。

师:读的真好。孩子们知道吗?那一年周敦颐几岁?29岁,那一年周敦颐根本就没有写过爱莲说,但是你有没有在这件事情当中看到莲花的影子?在哪看出来的?孩子说。

生:刚正不阿。

师:怎么看出他的刚正不阿?还记得,周敦颐怎么说?

生:周敦颐说,为讨好上司而乱杀人,我坚决不干。

师:你知道当周敦颐这样说的时候,对他自己可能意味着什么?

生:对他自己也可能意味着他将要被辞官。

师:还记得周敦颐怎么做的吗?

生:周敦颐交出了官印准备辞官。

师:你知道周敦颐辞了官,对于他自己意味着什么?他将失去?

生:他将失去自己的官职。

师:还将失去?

生:名利。

师:他会失去很多,他会失去权利,他会失去地位,他会失去官职,他会失去财富,他甚至会失去养家糊口的本钱,但是他为什么还要这样做?

生:他这样做是因为要学莲花刚正不阿。

师:你知道在那一刻,他想到的是谁,想到的是什么?

生:他想到的是莲花,想到的是君子。

师:想的早了,他们本就没有想莲花,他也不可能在脑子里面迅速的冒出君子来,其实当时他面对的是谁?他想到的是什么呢?

生:他想到的是无辜的,却要被处死的人。

师:没错,孩子们,在周敦颐的心中人命大如天呐,他想到的是一个无辜的人的身家性命,所以他挺身而出,他愿意辞官,而我们在这里却感受到的是一种莲花的品性,所以孩子们,当周敦颐愤然而起的时候,当周敦颐准备辞官的时候,我想你的耳边是不是会响起他的爱莲说?谁来读?

生: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师:在那一刻,他虽然没有写出爱莲说,但是我们分明从他刚正不阿的行为和举止当中感受到了莲花的品性。继续看,这是发生在周敦颐身上的第二个故事,哪位孩子在读一读这个故事?谁来?这位孩子请。

生:广东端州出产端砚,非常名贵。端州知府贪得无厌,垄断采石以谋取暴利,百姓怨声载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