雹云a防雹效果分析_第1页
雹云a防雹效果分析_第2页
雹云a防雹效果分析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雹云a防雹效果分析

1人工防雹工作专业化这种强对流天气过程的产物,往往会给工农业生产、交通、人民生活和经济带来严重危害。因此,各级政府非常重视人工预防。在冰雹云早期识别方面肖辉等在防雹理论逐渐完善的今天,如何在早期识别冰雹云,按一定的流程、有效的作业方法、合理的用弹量提前作业并进行效果评估是人工防雹成败的关键2冷平流+回波回波7月24日08:00(北京时,下同)500hPa图上,河套地区有一580dagpm闭合冷涡与-8℃冷中心重合,宝鸡陇县北部与平凉交界处高空有明显的槽线,宝鸡市处于河套低涡后部,最大风速为12m·s上述分析表明:当日高空到低层有较深厚的冷平流且活动较强,高空切变触发对流引起了这次冰雹天气。7月24日16:19雷达观测到两块对流云团,位于甘肃华亭与陇县的交界处,靠近陇县的对流云团为回波A,其西面的对流云团为回波B,16:32在陇县关山附近生成的云团为回波C(图1b)。16:40,A、B两块对流云开始合并,16:54完成合并,形成一块25km×25km的强单体,16:57向东南方移动进入陇县境内,17:50与16:32在陇县关山附近生成的回波C合并。另外,回波C的RHI显示,随着对流云高度增加,回波向西北方向倾斜,说明低层有西北-东南方向的低空气流,引导B块对流云向东南方向移动。据陇县民政局统计:7月24日17:40~18:30,陇县境内新集川、火烧寨、固关和天成4个镇降雹,冰雹最大直径15mm,21个村1000hm3抗雨防护方法及效果分析3.1抗癫痫操作方法3.1.1云探测雷达根据“九五”国家科技攻关成果3.1.2单独防雹作业系统防雹作业的炮点为新集川、固关等7个作业点,海拔高度为1148~1658m,平均海拔高度1336m,作业中使用37mm高炮,使用的炮弹为重庆152厂生产的13~17s引信的“三七”炮弹,以发射仰角60°计算16:21雷达观测到回波A,16:25陇县人影指挥中心集中申请空域并通知各炮点准备实施防雹作业,依据空域时间和云体移动位置,距离回波A最近的新集川炮点在16:35~16:37,以方位260°~290°,仰角55°、60°,前倾梯型射击组合方式实施单点防雹作业,发射炮弹22发。16:35,45dBz强回波高度范围在3630~8830m,炮弹实际自炸高度5749~6391m,作业时新集川离雹云的水平距离2.5km,因此炮弹在云团强回波区的中部爆炸。B块冰雹云16:21形成于甘肃境内,云顶高度10.5km,45dBz回波顶高9.2km,距离陇县最近的炮点25km。16:44B块冰雹云与A块冰雹云反向合并,16:57进入陇县向东南方向移动。在移动过程中,17:12~17:14,第一轮5个炮点实施了防雹作业,2个炮点以前倾射击组合方式作业。另外,3个炮点在侧面,以侧向连续射击方式作业,总共发射炮弹120发;第二轮作业时云团已经移动到新集川上空,17:19~17:21,6个炮点使用了同心圆、侧向、前倾、水平4种射击组合参与了防雹作业,发射炮弹175发,为发射炮弹最多的一轮;17:31~17:33,第三轮7个炮点使用了后倾、侧向、前倾、水平4种射击组合实施了防雹作业,发射炮弹106发,为参与炮点最多的一次;第四轮17:45~17:502个炮点以两种射击组合实施了作业,发射炮弹28发。整个过程消耗炮弹439发,作业炮弹爆炸高度在5238~6391m,部位均在云体的中部和中下部。3.2抗雨试验的效果人工防雹作业的效果分析方法有多种,物理检验法3.2.1顶部高度及地面云团分析A块冰雹云在防雹作业后,RHI扫描显示,最大回波强度减少10dBz,45dBz回波顶部高度降低0.8km,云体加宽、减弱(图2a);PPI扫描显示,回波面积扩大,云体分裂,移动停止,并与后面的云团反向合并(图2b)。作业后地面有降雨,没有发现降雹。可见,在冰雹形成初期,及时防雹作业有效地抑制了冰雹云的发展,作业效果明显。3.2.2b块冰雹云的表征B块冰雹云移动到陇县境内时已经发展成熟,在后续的移动过程中实施了4轮防雹作业。每轮作业后云顶高度、45dBz顶部高度均明显降低:云顶高度下降范围1.3~0.4km,平均降低0.85km;45dBz顶部高度下降0.9~0.4km,平均降低0.65km;每轮作业后云体宽度增大(表2、图3)。图3为4轮作业前后雷达RHI的变化,每两幅图为一轮作业前后对比图,最后一组对60~80km处对流云作业,雷达观测仰角的机器误差为0.2°。PPI扫描显示,17:11回波B发展为强单体,经过17:12~17:14、17:19~17:22,2轮作业后,云体面积增大,分裂成2个单体;第3轮17:31~17:33作业后云体面积继续扩大、分裂,17:45分裂云体与移动方向前的新生单体同方向合并(图4)。B块冰雹云在实施人工防雹作业期间,冰雹云虽然有减弱趋势,但地面仍然出现降雹,防雹作业效果不明显。可能的原因是:一是回波B移动到陇县境内时已经发展成熟,形成了强单体;二是防雹作业采用小计量、多轮作业,没有彻底降低强回波区45dBz高度和云顶高度。4防雹作业效果分析(1)雷达、炮点方位的准确标定、雷达回波图与炮点位置的实时叠加等地理信息的使用,为科学、准确实施防雹作业提供了技术保障;炮点的海拔高度较高和长时效炮弹的使用,防雹催化部位在云体的中部,是这次防雹作业效果明显的因素之一。(2)回波A的防雹作业,耗弹量22发,由于判断准确、作业时段早,地面没有出现降雹,出现了降雨;回波B在防雹作业时雹云已经发展成熟,虽然耗弹量439发,每轮作业后云顶高度、45dBz高度均有所降低,但没能阻止地面降雹的发生,因此冰雹云的早期识别、早期防雹作业可能是防雹成功的关键。(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