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具象到抽象-电影在说理写作教学中的应用_第1页
从具象到抽象-电影在说理写作教学中的应用_第2页
从具象到抽象-电影在说理写作教学中的应用_第3页
从具象到抽象-电影在说理写作教学中的应用_第4页
从具象到抽象-电影在说理写作教学中的应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具象到抽象电影在说理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刘军强杨建闯写作最原始的目的是传达作者的思想或观点,由此衍生出小说、报告、论文等文体。而电影对原本抽象的文字构思进行具象化表达,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视为写作在音像领域的延伸。既然电影与写作密不可分,我们在研究写作时便不该忽视对电影的使用。目前电子媒介盛行,几乎没有人能逃避以长短视频为代表的视觉文化冲击,写作的功能性有所削弱,可能会导致国民整体写作能力下降。很多学者忧心中国已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写作危机”①栗洪武:《加强习字和作文训练应对写作危机蔓延》,《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10月9日第3版。。改进高校写作教学模式,提高大学写作能力培养水平,已成为当前高校教学改革的热点②段勇义、杨萍:《重构写作课——普林斯顿大学写作课程体系的路径和启示》,《写作》2020年第4期。。那么,能否将具象的电影艺术运用在抽象的写作教学中,提升高校写作教学的活力与效力呢?大学写作教学主要包括两类:创意写作(creativewriting)和说理写作(expositionalwriting)③刘军强:《写作是门手艺》,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第7页。。创意写作侧重文学性写作、创造性写作,主要面向小说、诗歌等文体,在高校常作为文学、语言类学生的专业课程出现④梁慕灵:《创意写作的未来——香港公开大学创意写作课程设计之跨学科发展方向》,《写作》2021年第1期。。说理写作重在分析和解释,主要面向论文、分析报告等文体,强调理性逻辑建构,国内已有部分高校将其纳入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开设跨专业的说理写作课程。其中,创意写作本身就与影视剧本创作有着更为直接的联系,且已有将电影运用于创意写作教学中的成功案例。有别于创意写作训练明确的专业边际和侧重对想象力、艺术性的培养,跨专业的说理写作教学刻意模糊了学科限制,更看重理性论证和说理思维的训练。国内部分高校已经认识到加强说理写作教学的重要性,如清华大学设立写作与沟通教学中心,并在全校范围内将写作课确定为本科学生的必修课。国内诸多高校纷纷跟进,中国高校说理写作教学正展现蓬勃的生命力。探索如何有效地将电影运用于说理写作教学,以具象表达启发抽象思维和论证能力,进而提升大学生说理写作素养是本文重点讨论的问题。一、课堂上的注意力危机21世纪是信息爆炸的时代。新媒体形式层出不穷,自媒体、社交媒体凭借丰富多样的内容形式,借助强大的算法,将大众纳入一张巨大的信息网络之中。我们每个人都身处其中,享受着便利的信息供应,却又被信息所操控。各色各样的信息充斥着我们的生活,抢占着我们本就不充裕的注意力。信息的传播演变为一种单纯的以竞争受众注意力为主要目标的角逐。青年学生在此冲击下,注意力呈现碎片化、间断化的特点。这种注意力碎片化反映在高校课堂上,导致大学生的课堂参与率和学习主动性大幅下降,笔者称之为“课堂上的注意力危机”。更令人忧心的是,在追求“短平快”的当下,青年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意识在显著降低。他们热衷读图、看视频,沉浸在这种简单的快乐之中,既无时间更无动力将珍贵的注意力倾注在写作上,他们普遍逃避长篇阅读,更厌恶冗长的书写。毫不夸张地说,今后我们在课堂上需要面对的可能是一群不怎么读书的“读书郎”。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引发了课堂上的注意力危机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首先,短视频时代,人们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对自己最有价值的信息。简单、直白的信息传递最受欢迎。快节奏生活背景下的公众更偏爱脑力消耗较低的信息获取方式。艰深的书籍被多数人束之高阁,语言的精细、结构的精巧、想法的精妙,更是无从体会也不想体会。其次,经过十余年的“训练”,部分学生习惯了海量的练习,强调“效率至上”“分数第一”,他们没有精力与耐心投入到见效缓慢的“阅读”之中,阅读量低,阅读兴趣更低。再次,日益严重的就业与竞争压力,使得青年学生无法平心静气地投身于阅读之中。社会与高校中有关“内卷”的议论盛行,加深了青年学生的焦虑情绪。最后,我们也必须承认,以往学校安排的阅读和写作重在“行文”,以肢解的材料供学生选择品评,写作以归纳中心思想、模板化作文为主,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就业和实践脱节,很难持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育应当扬长避短。我们要认识到,年轻一代具有自己的优势。他们往往掌握着比前辈们更好的技术手段,享有丰富的媒体知识,这使得他们在搜集所需的信息时更加快捷、高效。难点在于,部分学生未能思考自己当下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或者说无法科学地支配自己有限的注意力。如何有效地应对日益严重的课堂注意力危机,帮助学生重拾阅读和写作的乐趣,值得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深思。二、电影与写作的关联一部优秀的电影作品需要植根于精妙的剧本创作,甚至有人说文学是电影的母体。电影和写作原本就有很多相通之处,很多电影都是根据优秀的文学作品改编而成。一部好电影需要的基本要素包括:完整的故事框架、精彩的台词对白、巧妙的戏剧冲突、深刻的细节描写等。上述要素正对应了写作时经常强调的谋篇布局、文字风格、故事张力等,这些都是一个优秀的写作者所必须掌握的技能。此外,电影是一种准全息的媒介,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通过对色彩、构图、衣着、布景等方面的运用,在讲好故事的同时给人以美学启迪。而讲述一个“美好”故事也是所有写作者的心声。电影与写作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却又面临着截然不同的境遇。虽然很少有学生真正醉心于写作,但几乎没有学生能拒绝电影的诱惑。我们必须正视这样的现实:相当部分的学生热衷“追剧”,他们对电影、短视频的熟悉与喜爱程度远超传统的文字阅读与论文写作。当然,这是人之常情。美国心理学家威林厄姆曾指出:“大脑的作用在于避免思考,思考是缓慢的、需要精力的、且不确定的。大多数时候,我们依赖记忆去解决问题。”①[美]丹尼尔.T.威林厄姆:《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赵萌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第2页。信息时代下,大众习惯了快速的信息摄入和平白的语言交流,写作尤其是说理写作成了一件越来越专业的“工作”。实际上,甚至大多以写作为业的教师内心也不喜欢写论文,毕竟长期高强度的写作消磨着人的耐心与精神,乃至造就了一批“白头搔更短”的文字工作者。那么,我们能否找到一种不太痛苦的方法学习写作呢?作为同源之水的说理写作又能否从电影上收获一些启发呢?电影也曾经被视为一种“垮掉的艺术”(有些类似当下的各色电子竞技)。但我们又不得不承认,电影艺术经过百余年的发展日益成熟,目前已经成为一种包罗万象的文化宝库,其中一些精品更是被视为鲜活的文化遗产。正如史蒂夫·马丁所言:“所有人生的谜语都可以从电影中找到答案。”②转引自《豆瓣电影日历·2020》,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优秀的电影作品不再是单一的娱乐消耗品,编剧、导演运用鲜活而精密的镜头语言,搭建了一幅幅灵动的生活画卷,让人们在消遣之余有了一些反思与回味。一部好电影背后一定蕴含着精密的论证逻辑和说理思维,从而“说服”观众接受这段故事,认可其传达的思想。一些经典电影的影响力甚至一定程度上超过了很多未被充分理解的传世典籍。在写作教学中应用电影的好处主要体现在:首先,培养学生的立体化写作意识和能力。传统的写作是二维的,作者以文字为媒介向读者传达自身的理念。而电影则是多维立体的表达,文字、语言、音像等交织成一张复杂精密的网络,相互依赖转化,更立体地传达作者的思想。未来的写作也会是立体的,科技的进步使得文字、声音、图像并存于书中,并且可以实现作者与读者的互动(例如立体书)。其次,帮助学生重拾写作的乐趣。对于生活在信息时代的学生而言,看电影是愉悦的。其实,写作不应该是冰冷的、功利的。将电影用于写作教学可以缓和学生对写作训练的抵触情绪。学生可通过比较电影与写作的相通之处,将漫长的写作训练转化为有教益、更易接受的方式。总之,我们不能仅仅通过看电影就掌握写作,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一些优秀的电影去体会那些写作的重要原理,在欣赏电影的愉悦中得到情绪与智识的双重收获。三、如何将电影应用于说理写作教学(一)说理写作教学的定位与内容大学阶段的说理写作教学必须摆脱原始的“作文”教学思路,要强调专业性与技术性并存,通俗而言,这门课要“有用”。为了更好地实现说理写作教学的目标,美国部分高校采用主题式写作研讨课程的方式,以主题带动写作课讲授,重点培养学生说理写作能力③陈乐:《写作研讨:普林斯顿本科生的“前学术训练”》,《教育发展研究》2018年第17期。。清华大学推广校内主题写作课,强调无学科门槛、有学理深度、促进跨学科思考的课程定位④朱垚颖:《高校主题式写作教学的发展现状与影响研究——以普林斯顿大学、哈佛大学与清华大学为例》,《写作》2020年第6期。。笔者之一曾在中山大学开设过四期的大学通识写作课程,这是一门跨专业通识写作课,文理医工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在一起交流互动,学生的跨学科思考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锻炼。笔者也在此基础上探索出一套说理写作的训练框架(详见表1)。表1说理写作的教学内容与主题设计笔者将说理写作教学划分为十个阶段,每个阶段主题内容的设置充分考虑了说理写作的要素和写作过程,将整个写作教学过程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而为了消除学生对传统应试写作教学的抵触,需要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创新教学形式,以多样性的课程主题激起学生的兴趣,将说理写作训练变成一个轻松但充实的教学过程。(二)从具象到抽象:看电影学写作从优秀的电影作品入手,找准切入点,运用具象的电影作品分析解读抽象的说理写作教学理念,刺激年轻的头脑,引导其主动地思考、比较、理解,有助于学生养成说理思维进而提升写作能力。本文从语言风格、问题意识、科学化论证、叙事结构、学术故事、读者意识等教学主题出发,进一步分析将电影运用于说理写作教学的实际作用。1.追求透明玻璃:体验不同语言风格如果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语言文字就是文章的眼睛。不同的语言风格彰显着作者的学识、思想与偏好。一般而言,语言风格只有类别差异,没有好坏之分,但是,对于读者而言,不同的语言风格带来的切身感受却是判若云泥。对说理写作而言,语言风格第一要义应是“清晰”。在特定的场景运用专业的语言实现清晰的表达是一个优秀写作者必备的能力。阅读一篇艰深晦涩文字组成的文章,总是令人费力伤神,味同嚼蜡。好的语言风格不会使读者产生距离感,滋生不必要的困惑,相反会给读者一种轻松的体验。笔者将其概括为“透明玻璃”,读者与作者之间全无隔阂,可以实现自如的交谈。而凡是读着敞亮的文字,无不耗时良久,经过了耐心打磨①刘军强:《写作是门手艺》,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第35页。。我们以几部电影为例,尝试领会编剧和导演们是如何通过鲜明的语言风格完成“第七艺术”创作的。德国剧情电影《海蒂和爷爷》极佳地展示了简单、清晰风格的迷人魅力。这部影片情节极为简单,故事线单一,戏剧冲突力度并不强。然而,《海蒂和爷爷》却成功实现了从很小的格局里展开宏大故事的布局,轻描淡写间讲述了有关家庭、友谊、希望与眷恋、梦想与现实的重要主题。简单的剧情释放出的亮点,令人有一种轻松与惬意的满足。影片的风格正如写作中的“透明玻璃”,纯净清澈得让人不忍卒读。与之产生鲜明对比的是大卫·林奇执导的《内陆帝国》,该片讲述了当一个女演员在电影中开始扮演角色时,她的世界就变成了梦魇般超现实的故事。影片上映后,很多观众表示根本没看懂,评价也严重两极化,很多人抱怨其晦涩难懂,故弄玄虚;也有人称大卫·林奇的电影处处都充满恐怖又难解的谜题,这正是其作品的特色与优点。甚至经常有些人拿《内陆帝国》去挑战自己的耐心。然而,我们需要认识到,在注意力日益稀缺的现在,晦涩的风格终将难以获得多数人的青睐。写作也应该注意避免类似处境。部分作者甚至错误地追求文章的高深晦涩,认为语言风格愈高深反而能凸显自身的专业性,进而“打动”读者,殊不知恰恰起了反作用。专业不等于晦涩,高深不是靠文字堆砌实现的,读者友好型的语言风格才能吸引读者继续阅读,继而领会文字背后的意义。2.选题的品味:观察·提问·质疑中国学生是最聪明的,因为他们在课堂上很少有问题;中国学生又是最不聪明的,因为他们很少能提出问题。中国教育界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教育程度越高的学生越不愿意在课堂上提问。小学生的课堂还比较活跃,中学之后学生们提问的积极性越来越低,甚至很多时候会出现“N秒静音”现象,即当老师发出“同学们有什么问题?”的询问后,整个班级会迅速归于沉寂。以至于,不少教师笑称其为整肃课堂秩序的利器。然而,不敢提问导致中国学生缺少充足的提问训练。而提出好的问题是写作和研究中最难的一步,也是最不可捉摸的一步。那么,如何才能提出一个好问题呢?首先要有提问的勇气,对事物保持基本的好奇,培养足够的问题意识。然后,通过大量搜集资料数据,积极为这些好奇寻找可能的解释。如何才能培养敏锐细致的观察力,进而激发我们的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呢?我们可以尝试从以下几部电影中寻找启发。奥斯卡获奖影片《死亡诗社》直击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教育问题,体现着守旧与创新、现实与浪漫的冲突。希望自己的孩子乖乖读书,考上名校,将来做一名医生或律师并非中国家长的专利。《死亡诗社》中的父母也充满了对子女如此殷切的期许,望子成龙的心态下他们希望孩子心无旁骛地“好好读书”。多数时候,我们的学生习惯了“谦逊中庸”,像剧中的那个“胆小鬼”一样,面对长辈的要求只能服从,不敢拒绝,甚至不敢质疑。影片中,基丁老师以“叛逆者”的身份出现,他尝试让孩子们知道学习不仅仅是几何代数,还有自由思想的碰撞。即使最后他被迫离开,但质疑的种子已经在学生的心里萌芽,他们开始习惯独立思考,昂首提问。有时千万遍的说教,倒不如影片营造的真切场景更能带来冲击,同龄人的故事也许更能激发学生的共鸣。写作更是如此,从不存在绝对的权威,作者尽可向自己提问,同时大胆地质疑他人的观点。有了提问的意识只是第一步,接下来就是如何发现谜题,并坚持寻找答案。第一步,我们要学会细致地观察。电影《永不妥协》中,主人公艾琳在律所工作时发现房地产卷宗里面竟然有体检结果等医疗记录,这一奇怪的现象(谜题)没有引起同事们的注意,但是艾琳没有就此放过。第二步,科学且全面地搜集资料数据,为自己的质疑提供必要的证据。作为一名非专业律师,艾琳恶补了与本案相关的一切法律知识,并费尽心力在现场搜集资料证据。经过18个月的努力,她甚至能做到对634名受害人的家庭信息了如指掌。第三步,要敢于坚持自己的质疑,始终清楚自己的方向。起初,艾琳身边亲友都不支持她,但她并未放手,仍坚持倔强的“刨根问底”。最终,本案创造了美国历史上同类民事案件的最大赔偿金额。值得一提的是,影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是艺术与现实的结合。这一影片有助于启发学生关注谜题并锲而不舍地钻研下去。3.如何讲道理:科学化论证提出问题只是第一步,接下来需要谋求解决问题,并论证自己观点的合理性。对于写作而言,不会论证,质疑便显得毫无价值,想法就真的永远只能是想法。论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大象征,因为我们不再单纯的以“拳头决定真理”,从动手到动脑的转变使得我们越来越依赖于规则、逻辑、证据的运用,以此实现和维护自己的利益与价值。为什么学生洋洋洒洒、耗力劳神写出的“万言书”,总是被老师、编辑嗤之以鼻?除了作者尚显稚嫩的文字外,缺乏严谨的推理和论证才是最大的漏洞。写作从根本上说,是作者思想的表达,如何令读者认可接受你的思想才是写作的终极奥义。陪审员制度下,一个几无悬念的案子如何能逆风翻盘?国产电影《十二公民》改编自好莱坞经典影片《十二怒汉》,讲述了一起杀人案引发的庭下激辩。由于规则要求陪审团必须全员保持一致方可定罪,12个背景各异的陪审员站在自己的立场,基于自身判断,对男孩进行“审判”,陪审员之间也在运用各种策略“吵架”,试图说服大家同意自己的观点。8号陪审员坚持认为男孩无罪,并给出了细致的分析推理和关键性证据推测,凭借高超的谈话艺术和论证技巧,渐渐掌握了主动。投票结果也从11比1变为9比3、8比4……1比11乃至0比12。影片以谈判为主轴,着重刻画了陪审员之间不同人生观、价值观的冲突,突出了各种思维方式论证逻辑的较量。影片递进的情节和人物间冲突的设置,主角极佳的谈判和推理技能为我们写作过程中的主题论证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当主题涉及双方或多方之间利益之争时,对比双方乃至多方的观点变得尤为重要。例如,《全球变暖大骗局》和《不可忽视的真相》是两部针锋相对的纪录片。二者关注的话题相同,都是全球气候变化;两者都运用了各类科学证据去证明自己的判断,但是得出的结论截然相反。通过此类对比式观影,我们可以加深自己对论证的理解,还可以深切地体会到科学某些时候也具有“政治属性”。4.化无形为有形:流畅的叙事结构朱光潜先生曾形象地将写作布局类比为行军作战时的排兵布阵,流畅的结构更能发挥文字最大的效用①朱光潜:《朱光潜谈文学》,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第51页。。结构可以被视作一种约束的力量,相当于河流沿岸的堤坝,防止文思波涛汹涌,以至于泛滥无所归。好文章应该具备有机的结构,通过字、句、段、章的排列组合,最终织成致密的网状结构。从论证的角度观之,即每一个观点都有理由,每一个理由都有证据,统摄于文章的结构之下。常见的结构包括时间结构和空间结构两种。奥斯卡获奖影片《正午》就是将整个故事完全依托于时间线的推进,聚焦在正午时分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我们在进行说理写作时也可以运用这种方式,毕竟时间是最自然不过的排列组合方式。在空间结构方面,多数公路片都是按照空间顺序实现剧情的推进。国内首部大西北公路片《无人区》,整个故事的主线便是沿着一条通向无人区的公路展开,看似简单却很有条理,整个故事也显得异常流畅。除了时空线索外,还有很多精彩结构的例子。比如《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影片围绕一场有奖竞赛活动展开,并成功地将所有主人公和故事串联起来。主人公杰玛参与“百万富翁”竞猜活动是影片的主线,每一个竞猜问题又都能与杰玛的经历产生关联,于是随着杰玛答题的深入,故事一步步展开,支线剧情与主线剧情相互交错,故事情节愈发显得紧张、刺激,观众不自觉地被带入主人公杰玛的世界,与其产生共鸣。另一部具有鲜明结构特色的电影是诺兰的《盗梦空间》,这部充满想象力的作品直接以“想象力”建构我们的梦境。诺兰赋予无法捉摸的梦故事结构并将其多层嵌套,在梦境与现实中不断穿梭,看似迷幻的主线剧情却始终乱而不散,证明了导演诺兰的结构化功力。5.讲个好故事:编码与解码的过程好的写作本质上是讲一个好的故事①刘军强:《写作是门手艺》,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第13页。。好的故事必然有一个深刻的主旨。作为电影爱好者,笔者发现优秀的电影总有触及哲学层面的思考。例如,《肖申克的救赎》探讨的是自由、救赎与希望;《阿甘正传》表达的是对梦想的坚持和信念的执着。明确的主旨给予故事情节纵深的层次感,让不同的观众能够各得其所:表层的轻松幽默可以娱乐多数人,深层的理念思索可以满足更挑剔的观众。拥有丰富层次感的故事如同夹心糖果,吃一口,可以尝出几种味道,让人回味无穷。《肖申克的救赎》是一个完美的故事。安迪渴望获得自由。这一目标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动力机制,成为编织各种桥段的一条主线。在工作报告、研究型写作中,解决问题就是最重要的目标。问题一旦确立,文章其他部分都会围绕如何回答研究问题展开。问题统摄了文献、方法、结果等。可见,清晰的主线对于电影和文章都至关重要。好的故事一定充满冲突的张力。作家贝尔主张一个好的故事必然包括四个基本要素:至少一个有意思的主角、清晰并贯穿始终的目标、布满障碍不可或缺的冲突、具有冲击力或想象空间的结局②[美]詹姆斯·斯科特·贝尔:《这样写出好故事:玩转情节与结构,写出会咬人的好故事》,苏雅薇译,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7年版,第9页。。《肖申克的救赎》中,精彩的情节体现为一系列冲突:安迪与牢头狱霸的纠葛,外逃计划的设计与障碍等。这些都是冲突的具体体现。而写作中如果能围绕核心问题展现解决问题的难度和创新性方法,可以有效增加故事的冲突和张力,进而牢牢吸引住读者的注意力,唤醒读者的多重情绪反应。6.孤芳不自赏:读者意识与视角转化成功的写作者往往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明确的读者意识,他们在写作时总是尝试揣摩读者的心态。在自媒体时代人们的注意力被高度分散,作者不再高高在上,孤芳自赏式的写作风格已经难以适应当下的“读者市场”。尝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