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大计算机导师介绍_第1页
电子科大计算机导师介绍_第2页
电子科大计算机导师介绍_第3页
电子科大计算机导师介绍_第4页
电子科大计算机导师介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导师及其科研能力介绍为方便大家报考我们学校,了解各位导师的学术和科研能力,科大考研网www.**将提供给大家详细的信息。陈雷霆,1966年7月出生,男,现任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副院长,主管学院的科研、产业和外事工作,在职博士研究生;现为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理事,四川省计算机学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1)信息安全;(2)网络多媒体与虚拟现实。主要科研项目:国家“863-317-403”项目—综合业务多媒体通讯终端与系统“八五”军事预研项目激光成像雷达系统;多媒体安全监控系统“九五”军事预研项目激光防撞雷达系统;总装备部项目军用移动图象采集压缩传输系统;航空科技信息集成处理系统;模拟实战射击训练系统;国家“十五”863信息安全项目等。开设研究生课程: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计算机图形学、软件认证;本科生课程:多媒体技术、数字逻辑。李毅超,男,1969年6月,硕士,副教授。1997年4月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获计算机应用硕士学位。现任网络安全基础实验室主任,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研究室主任,计算机网络与安全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兼成都市软件行业协会副秘书长。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网络信息安全、嵌入式应用。参加或主持"恩威网络MIS系统“、“420驻厂军代室光纤网络MIS系统”、“路由器开发”、信产部基金项目“IP电话网关”,成都华易“美视数字录像监控系统”、西部网信“软交换关守和IP电话多功能终端研发”等近10个科研项目,获得四川省科技三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鉴定5项,国家版权局软件著作权2项。出版《计算机网络》教材1本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十余篇。为本科和硕士生开设了若干课程。获得Microsoft、Novell、SCO、Cisco、Compaq等各大公司认证证书和授权讲师资格。蔡洪斌,1988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获学士学位,1994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获硕士学位,2002年获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博士学位。2002年到2003年访问加拿大Concordia大学。参加和主持了多项科研工作,先后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和成都市技术开发二等奖各1项。出版发行著作4部,其中《Java程序设计基础与提高》获四川省优秀图书奖。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近20余篇,被EI检索2篇。曾荣获"华威•国腾"奖教金。主要研究领域是网格计算、网络安全、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其应用和数据库等。崔金钟,1966年9月出生,硕士,高级工程师。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嵌入式计算机系统及其应用,SOC,计算机控制技术。学习工作经历:1985年9月考入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系,1989年7月毕业并获得工学学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1993年开始读在职研究生,1996年4月获硕士学位。2000年晋升为高级工程师。2000年出国在加拿大UBS公司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是嵌入式与实时系统。2001年11月回校工作,现担任计算中心主任。主要成果:近几年内,编写了两本书,作为主研人员已完成了项目多项。作为项目负责人和第一主研已完成项目2个,其中“压力参数成组校准系统”项目通过四川省电子厅鉴定,并获四川省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在研项目“电书Ebook的设计”黄廷祝,64年10月生,教授、博士生导师、应用数学学院院长、计算科学研究所所长.在西安交大计算数学专业获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分别于94、97年破格晋升副教授和教授.学术: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科学计算理论和方法、大型矩阵与计算、神经网络与动力系统稳定性等方面论文约80篇,被SCI、EI收录和SCI引用(他引)37篇次,被同行他引约50篇次.获信息产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99年)、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主持,2001年)、省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独立).97年被遴选为省跨世纪杰出青年科技学术带头人.长期聘为国内外约20种重要学术刊物的审稿人.曾应邀在香港浸会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和中科院应用数学所做合作研究和高级访问学者.为西安交大基础科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成员、曾做客座教授,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兼职教授.为省科技青年联合会理事、省生物数学学会副主任委员等。教学:校级优秀主讲教师,历届学生评教优秀,为本科生、研究生开设多门课程。“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作者,出版著作教材6部,获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优秀教材一等奖.省自考先进工作者.获校一档奖教金、校“教学优秀教师奖”.国家级大学数学教学资源库建设专家组成员.左志宏,男,1966年出生。1986年毕业于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系,获学士学位;1989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系,获硕士学位;目前是电子科技大学在职博士。1989年1月研究生毕业留校工作至今。1992年提讲师,1997年副教授。1997-1998在香港大学进行“汉英翻译”的合作研究。留校至今,承担过研究生《计算理论》、《数理逻辑与逻辑程序设计》、《语言编译专题》的教学任务,本科生《形式语言与自动机》、《编译原理》、《数据结构》的教学任务。承担过电科院科研项目《计算机病毒的分析与防治》、《分布式实时语言研究》和《网络环境下计算机病毒的分析与防治》等科研项目。在国家一级刊物发表过论文数篇。顾小丰,男,生于1966年3月,1991年6月研究生毕业于兰州大学数学系计算数学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2000年12月由四川省信息产业厅、人事厅评为高级工程师。目前主要从事并行计算和网络计算等方面的研究,承担了研究生课程的《计算的复杂性》、《随机过程与排队论》的教学工作。在《计算机研究与发展》等刊物发表论文数篇,在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了《离散数学及其应用》教材,编印了《计算的复杂性讲义》。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加并出色完成了“八.五”军事预研基金“关于超立方体拓扑结构中的基础理论研究”;“九.五”军事预研项目“并行算法及其在电子系统中的应用”(获2001年度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电科院军事预研基金“基于消息驱动的可伸缩cluster体系结构及其算法研究”等课题的研究,以及“四川省地方税务办公自动化系统”的研制与推广工作。郝玉洁,女,1961年12月出生,技术职称:副教授。现任计算机学院软件系支部书记。1979至1983年在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工程专业本科学习,获学士学位。1990至1993年在北方交通大学计算机系硕士研究生,获硕士学位,研究方向:计算机安全。曾先后在西南科技大学信控系计算机教研室、成都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系基础教研室任教并任教研室主任。曾获得西南工学院1989年“课堂教学演讲比赛优秀奖”;成都信息工程学院1994-1996年度“学院三育人先进个人”光荣称号。成都信息工程学院1999年“课堂教学板书比赛”二等奖。成都信息工程学院2000年聘期二年的“学院优秀中青年教师”。2000年底调入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软件系任教,近年来,一直致力于计算机安全技术,网络多媒体领域的研究,并在该领域发表多篇论文。出版教材和外文译著三本黄迪明,教授,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加拿大麦克斯特大学计算机科学系访问学者。长期从事计算机学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持和参加过多项重大和大型科研项目,曾获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及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共3项,省部级科研和教学奖共5项。编著教材七部(其中两部为全国统编教材),发表论文30余篇。主要研究方向为:网络多媒体技术、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图形技术。当前在研的主要项目有:通用教育信息平台、基于智能体的入侵控检测技术、通用教育信息平台等。承担过的研究生课程有:图形软件设计、软件技术基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等。陆鑫,男,电子科大计算机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92年硕士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专业。留校至今一直从事计算机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现在职攻读计算机应用技术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是信息系统技术、软件工程、嵌入式系统技术等。先后从事多门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如计算机控制系统、单片机技术、微机系统与接口、计算机组成原理、互联网技术、信息科学技术导论、高级计算机体系结构、软件需求管理等。负责完成多项大型系统的项目开发,如泸天化企业集团大型MIS系统、大型商业自动化管理MIS系统、成都煤气总公司GIS信息系统、包装容器抗压与堆码微机测控系统等。目前,研究方向兴趣为面向对象的软件工程技术、软件需求管理、嵌入式系统技术。在研项目为“高可靠快速实时以太网技术研究”,“家电控制器仿真软件开发平台研制”。2003年本科教学课程为“计算机组成原理”、“信息科学技术导论”,研究生教学课程为“高级计算机体系结构”、“软件需求管理”。雷航,副教授,计算机应用专业博士。先后于1985年至1988年和1993年至1997年在电子科技大学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任中国计算机学会抗恶劣环境计算机专委会委员。先后承担了国家七五重点攻关项目:“超级中英文显示终端的研制”、电子科技大学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分布式实时软件可靠性建模”、国防科技预研基金项目:“实时软件的超时故障分析及可靠性评价模型的研究”、国防科工委九五预研项目:“实时并发软件可靠性测试评价系统”、“超微内核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获国防科技成果三等奖)、国防科工委十五预研项目:“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等项目的主研工作,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虚拟终端基本类协议”和“协议实现一致性说明”。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是:软件可靠性测试和评价技术、实时软件性能评价及优化技术、实时系统软硬件协同设计方法学等。先后在以上研究方向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为硕士研究生开设专业基础课《现代微型计算机结构》,为本科生讲授《计算机组成原理》。刘玓,本人于1983年在成都电讯工程学院计算机系计算机应用专业本科毕业,并留校任教;于1991年在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系计算机软件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曾先后参加国家“六五”、“七五”和“八五”科技攻关项目,并获得机电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项奖励。发表论文多篇及全国统编教材一本。本人现从事计算机操作系统,特别是UNIX操作系统及其网络应用方面的工作;曾先后多次参加过涉及电信、银行、证券、期货和生产制造等行业的应用系统开发,多次参加和组织实施通用商品软件的开发和应用推广工作,在大型应用软件开发和软件项目管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教学方面,开始了“UNIX操作系统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基于UNIX操作系统的编程技术”和“开放式操作系统结构”等课程。傅彦副院长1962年11月生,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副教授。于1988年3月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获硕士学位。目前主要从事软件开发环境的研究和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究,承担了计算机学院本科的《离散数学》课程和全校研究生的《人工智能》课程的全部教学工作。先后主持和参与科研项目几十项,发表文章几十篇,著书4本。近三年的主要工作如下:在科研方面,参加了《软件开发环境的研究》、《神经网络的动力学行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计算机远程教学系统建设》等项目的研究与开发。近期在《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电子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电子高教研究》等发表了多篇科研与教学文章。近期先后在电子工业出版社和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公开出版了《离散数学及其应用》、《离散数学及其应用习题解吸》、《离散数学基础及其应用》教材。在教学工作方面,成绩突出,荣获电子科技大学首届“优秀主讲教师”称号,并获A级证书。如选了电子科技大学第二期“人才工程”稳定性人才,并在中期检查中获得优秀奖。近期参加了计算机专业主干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项目的研究,在2000年--2001年先后获得电子科技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四川省教育厅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全国高等教育部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廖建明,男,1963年2月出生,副教授,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计算机工程与技术系(计算机网络与安全技术研究所)教师。1982年7月毕业于重庆大学无线电技术专业,1989年和1996年分别到日本广岛大学计算机研究室和日本千叶大学计算机研究室留学访问。自毕业以来长期从事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先后主持或参加了大庆油田“试油试采数据采集与无线传输系统的研制”、“计算机热分析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的研制”、“塔里木油田油气开发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与辅助规划决策系统”、“通用考试系统的研制”、“无线信息接收与处理PDA的研制”、电子生产发展专用基金项目“教育网及CAI信息开发”等科研项目,并多次获奖。编写出版了《Internet与Web基础教程》、《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应用基础》等多部教材。在《电子科技大学学报》、《计算机应用研究》、《分析测试仪器通讯》等杂志发表多篇学术论文。目前从事的主要研究方向:嵌入式系统及应用技术;网络信息技术;家庭信息网络技术刘乃琦,男,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出生于1950年9月,四川成都人,毕业于成都电讯工程学院计算机工程专业,留校任教,并随研究生班附读,1985年至1987年作为访问学者于加拿大渥太华卡尔顿大学进修、工作。1988年至1994年任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副系主任;1994年至2001年任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计算机系系主任。现为IEEE/ACM(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美国计算机协会)会员,中国电子学会会员和计算机学会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全国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教材编委会副主任、四川省公安厅信息领导小组顾问,四川计算机应用工程学会理事等多种职务。从事高等学校教学和管理工作近30年,先后担任"计算机操作系统"、"计算机图形学"、"软硬件开发技术"、"图形处理技术"、"计算机安全技术"、"计算机硬件技术与系统集成"等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课程教学。先后参与完成多项计算机应用科研项目,曾获得部省级一、二等奖,机电部青年教师教书育人优秀奖和校级教学优秀、管理优秀和优秀实验等多项奖励。发表论文八十余篇,先后出版《混合语言编程技术》、《C语言问题及习题解答》、《计算机图形技术基础》、《操作系统原理及应用》、《计算机操作系统》、《计算机专业英语》、《互联网络技术》、《实用加解密技术》、《信息安全》等教材书籍十余本。专业方向为计算机信息系统,系统与网络安全技术,图形与多媒体技术等。刘心松教授博导1940-12-15男国家科技进步奖发明奖仪器仪表组特邀评审委员,电子部科技进步奖计算机和软件组资格评审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系统结构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通信计算机学科高级工程师评审组组长,IEEProceedingsofComputer&DigitalTechniques特邀审稿人,机电部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获省部级科技成果一、二、三等奖,国际文化奖,科学大会奖,国家科技优秀表彰奖,正式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研究领域:宽带网络与通信,分布并行处理,计算机网络及通信,网络软件与操作系统卢显良1943年12月生。1967年毕业于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现任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981年至1983年在美国伊里诺大学(UniversityofIllinoisatUrbana-Champaign)作访问学者。1983年以来主要在电子科技大学从事计算机教学和科研工作。1990年至1993年受机电部计算机司聘请任总设计师在北京中国计算机软件与服务总公司负责COSA系统软件平台开发。主持和参加过多项国家“六五”、“七五”、“八五”和“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各一项,省部科技进步特等奖、一等奖多项。出版发行著作四本,并在已国内外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发表论文六十余篇。主要研究领域是计算机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及分布式系统。目前承担国防973,国防跨行业预研基金,电子信息发展基金等多项科研任务。罗克露,女,1948年7月生,共产党员,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计算机工程与技术系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成都电讯工程学院计算机系计算机本科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由国家教委公派,于1985年〜1989年先后在意大利罗马大学信息与系统系、罗马SIELTE通信公司计算机开发部研修多微处理机系统内部节点通信技术与CAD技术等。1989年回国至今,在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任教。为研究生、本科生主讲多门课程。主持开发多项科研项目与教改项目,“计算机专业主干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项目2001年荣获全国教学成果二等奖、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电子科技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发表多篇论文。参编与主编多本教材,其中三本为全国统编教材,《计算机组成原理》(修订本)1998年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奖教材类三等奖。主要研究方向为嵌入式实时系统及应用。罗蕾,教授,主要从事嵌入式系统软件(操作系统、网络、开发系统等)和应用软件的研究、开发及教学工作。承担并主持了多项嵌入式系统软件研究开发课题,主要有:“机载嵌埋式实时操作系统CRTOS/386R”、“32位嵌埋式实时操作系统CRTOS/386P”、“NTRTES:WindowsNT实时特性实验系统”、“超微内核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宽带边缘路由器”及863软件重大专项“智能手机嵌入式实时软件平台”等。其中“军用可剪裁实时操作系统(嵌埋型)”,获得1996年电子工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超微内核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获得2001年国防科技三等奖。发表论文十余篇。罗惠琼教授从1975年至今一直在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共计27年教龄,曾经为本科生、研究生和博士生讲授过多种课程,受到学生好评,并多次获得校教学奖,获得国家和四川省的教学成果奖。参加过多项科研项目,并多次获得省市科技进步奖,也发表过多篇论文。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专家。特别是近十年来主要从事网络通信方面的研究。秦志光,男,1956年2月出生,四川隆昌人。1989年7月在湖南湘潭大学获理学硕士学位,1996年3月在电子科技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1983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在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从事科研和研究生教学工作。教授、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现任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网络与安全技术研究所所长,电子科技大学IBM技术中心主任,新型计算机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商务实验室主任。IBM认证专家,Lotus认证教师、认证专家。四川省科技青年联合会理事,国际电子电器工程师学会(IEEE)会员,国家信息安全基地(西部)专家,四川省软件企业认定专家组成员,四川省软件行业协会常务理事,成都市软件行业协会专家。1994年以来,先后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应用科学学报》、《计算机应用》、《微型计算机》等各种重要期刊或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获得四川省和成都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各一项、负责研究开发的应用软件有两项通过国家软件评测中心评测和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主持和参加过国家“85”科技攻关项目“工作站基础图形软件”;高校基金项目“开放系统的理论研究”;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基金项目“Internet网络安全”;电子科技大学“211工程”建设项目“校长办公室办公自动化系统”;四川省科技攻关项目“网络信息防护技术研究”,“不停车收费软件研究与开发”;国家863计划项目“2002AA142040”;国家863计划引导项目“2002AA001042”;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项目“2001-研3-022”和“密罐技术研究”。研究领域是计算机开放系统与网络安全性、信息系统安全、ITS(智能交通)、电子商务。桑楠,1987年毕业于四川大学计算机软件专业;毕业后在电子科技大学任教,现主要从事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开发环境及其应用、实时软件工程的研究。在科研方面,参与了10多项国家和省部级项目,其中已完成8项(两项作为项目第一负责人),主要包括:分布式软件调试工具、分布式实时操作系统、RTEMS嵌入式开发环境(嵌入式软件开发环境GNU/RTEMS分析与研究)、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信息家电嵌入式软件基本开发平台技术、嵌入式软件新型开发平台体系结构、科技局办公自动化系统、离散数学智能辅助教学系统、编译原理教学辅助系统等。在教学方面,目前主要讲授本科和研究生课程:嵌入式系统应用开发技术、软件工程专题、嵌入式系统设计等。此外,还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编写了一本教材(嵌入式系统原理及应用开发技术)。佘堃,参与和主持各类项目10多项,其中担任课题第一负责人7项,包括国家863项目和国家十五军事预研项目各一项,鉴定项目共6项。在代表学校和学院参与的国家金卡工程项目中,本人作为最重要角色参与了CMM认证的全过程,以优异成绩通过了CMM2级软件企业认证,并培养了一个科研梯队,梯队骨干都是留校博士生。2001.12,学校与国内信息安全领头企业成都卫士通信息产业股份公司合作,成立了电子科大---卫士通信息安全联合实验室,本人担任常务副主任,主持该实验室的日常工作。本人在在国内一级刊物上已第一作者发表文章共4篇,E1收入2篇,核心刊物上以第一作者发表文章10篇,国内会议刊物以第一作者发表5篇。孙世新教授,1940年3月生,湖北孝感县人,汉族,中共党员。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计算机应用技术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第十届成都市政协委员,全国并行计算专业委员会委员。1966年毕业于四川大学数学系,1984年至1987年在法国格勒诺贝尔第一大学计算机与应用数学研究所作访问学者兼客座研究员,1990年又分别赴意大利罗马大学和法国格勒诺贝年尔第一大学讲学与工作半年,1997年2月赴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系访问与工作,1999年9月赴法国格勒诺贝尔第一大学和贡比涅大学作访问研究,2000年11月赴香港和马来西亚作学术访问,2001年6月到7月赴美国、加拿大作学术访问。主要从事计算机科学理论的研究与教学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网络计算技术、并行/分布式计算及其应用、信息压缩技术、数值计算与组合算法等。主持参与“九五”军事预研项目、国家高性能计算基金、863计划等多项课题研究。自88年至今,在国内外著名期刊杂志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近20余篇被国际著名的三大检索系统SCI、EI、ISTP以及美国的著名检索杂M.R•和西德的“数学文摘”等收录评论,出版《组合数学》教材一部。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唯一作者),国防科技二等奖(第一主研),校优秀教材奖,优秀论文奖和摩托罗拉教师奖教金和托普基础课教师奖多项。在1995年带头为电子科技大学成功申请计算机科学理论硕士点一个,参与申请计算机体系结构博士点一个。谭浩,男,1970年7月生,博士,副教授。1999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获计算机应用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从事科研、教学工作,并担任了开放系统与中间件技术研究室主任。自参加工作以来,在科研、教学等多项工作中取得出色成绩。在科研方面,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开发了“计算机会议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研究项目。该项目通过四川省信息产业厅鉴定,并在贵州省军区和成都军区成功应用。作为主研,参与了多个“九五”国防科技预研项目并做出了突出贡献。其中一个项目通过了信息产业部的鉴定,并获得国防科技三等奖。此外,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十数篇,其中多篇被EI、ISTP检索,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在教学方面,先后为博士和硕士生开设了若干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