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研究生类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历史学基础中国古代史历年真题荟萃带答案难题附详解荟萃_第1页
2023年研究生类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历史学基础中国古代史历年真题荟萃带答案难题附详解荟萃_第2页
2023年研究生类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历史学基础中国古代史历年真题荟萃带答案难题附详解荟萃_第3页
2023年研究生类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历史学基础中国古代史历年真题荟萃带答案难题附详解荟萃_第4页
2023年研究生类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历史学基础中国古代史历年真题荟萃带答案难题附详解荟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研究生类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历史学基础中国古代史历年真题荟萃带答案难题附详解(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历年考点试题黑钻版(共60题)1.宣政院2.黄帝之后,地处黄河中游的颛顼和生活在黄河上游的

发生了激战,最后颛顼取得了胜利,进行了绝地天通的改革。A.共工部族B.炎帝部族C.东夷部族D.高阳部族3.算缗高缗4.凿空5.简述东晋时期的门阀政治。6.1644年,多尔衮率领清军南下,

“乞师”经山海关,引清军入关。A.袁承焕B.洪承畴C.吴三桂D.尚可喜7.长平之战8.曹操统一北方的战争中不包括______A.官渡之战B.讨伐袁氏余党C.消灭乌桓头人D.赤壁之战9.轮台罪己诏10.南朝时期,进行“检籍”的是

。A.宋B.齐C.梁D.陈11.阅读下列史料并回答问题:

“初,吴主为讨虏将军,在吴,娶吴郡徐氏;太子登所生庶贱,吴主令徐氏母养之。徐氏妒,故无宠,及吴主西徙,徐氏留处吴;而临淮步夫人宠冠后庭,吴主欲立为皇后,而群臣议在徐氏,吴主依违者十余年。会步氏卒,群臣奏追赠皇后印绶。徐氏竞废,卒于吴。”

——《资治通鉴》卷七十四《明帝景初二年》

请简要概括三国时期吴国政治和经济的发展特点。12.唐朝时,中国和非洲也有来往。下列有关这方面的证据中最具说服力的是______A.中国史书上有这方面记载B.唐朝人杜环在非洲留下行踪C.唐太宗时东非索马里使者来到中国,受到很好的接待D.当代考古中,在非洲发现了中国陶瓷残片包括唐三彩13.自汉唐至清前期,在我国赋税制度发展的总趋势中不包括

。A.农民对封建国家人身依附关系趋于松弛B.逐渐消除了农民对土地和地主的依赖关系C.客观上既反映又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D.赋税缴纳的形式和内容趋于简化和货币化14.简述春秋时期齐国、鲁国改革的内容及其意义。15.北魏末年各民族大起义所造成的结果不包括______A.使北魏末期的黑暗统治陷于崩溃B.调整了原有的土地关系C.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融合D.关陇集团开始登上历史舞台16.汜胜之所著的《汜胜之书》概括了他从农业生产实践中所获得的丰富经验,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他最大的贡献是总结出了著名的(

)。A.区种法B.代田法C.间种法D.套种法17.南陈北崔18.春秋战国时期,主持修建“芍陂”的是(

),推行“胡服骑射”的是(

)。A.王景,齐桓公B.马融,楚悼王C.孙叔敖,赵武灵王D.子驷,宋襄公19.“质人”、“贾师”、“廛人”20.楚庄王问鼎21.提出“天有常道,她有常数”,“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家是

。A.孟子B.荀子C.庄子D.韩非子22.党锢23.东汉出现的

,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和植物分类学著作。A.《神农本草经》B.《黄帝内经》C.《伤寒杂病论》D.《四民月令》24.关于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改革都获得了成功B.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C.改革的进展都很顺利D.都改变了社会性质25.三长制26.下列关于夏商周时期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夏商周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勃兴时期,为中国文化奠定了基础B.商代时期甲骨文已成为较成熟的文字C.《周易》是我国最古的官方史书,《尚书》是我国最古的占卜用书D.干支纪日法是世界延续至今的最长的纪日方法27.使黔首自实田28.女真长期处于契丹统治之下,饱受奴役和压迫之苦。女真在南者,编入契丹户籍,号______,在北者不入契丹户籍,号______A.肃慎

勿吉B.生女真

熟女真C.勿吉

肃慎D.熟女真

生女真29.据说夷人分为九支,称九夷或九黎。传说他们有过一个著名的首领曾与黄帝大战于“涿鹿之野”,这位部落首领叫

。A.炎帝B.太昊C.少昊D.蚩尤30.简述士族的源流和在西晋的发展过程。31.评述金国的猛安谋克。32.隋唐府兵制和租庸调制赖以推行的基础是

。A.均田制B.科举制C.三省六部制D.募兵制33.利玛窦与李之藻合译的

一书,介绍了西方数学中的算术知识,尤为可贵的是,其传入了中国所没有的西洋笔算法。A.《几何原本》B.《大统历》C.《回回历》D.《同文算指》34.由元朝翰林国史院用蒙古文编写,类似汉文《实录》,是蒙古皇室的秘史,由蒙古近臣执笔,藏在奎章阁。该书是

。A.《大元一统志》B.《白古通记》C.《善逝教法史》D.《脱卜赤颜》35.唐朝时期,有“海东盛国”美誉的是

。A.百济B.新罗C.渤海D.日本36.《四库全书》编成后,纪昀等又写成

200卷,把每本书的渊源、版本、内容都作了提纲性的介绍,是一部重要的目录学著作。A.《四库全书提要》B.《四库全书总目》C.《四库全书总目提要》D.《四库全书摘要》37.安西四镇38.唐朝初年,“控弦数十万,霸有西域”的少数民族政权是(

)。A.匈奴B.回鹘C.西突厥D.东突厥39.唐太宗时期的“安西四镇”指的是

①龟兹

②焉耆

③乐浪

④于阗

⑤疏勒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C.②③④⑤D.①③④⑤40.下列描述中,全都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

①北宋的“三冗”是指冗官、冗员、冗费

②宋朝初年的土地政策是禁止兼并,禁止买卖

③《武林纪事》、《东京梦华录》、《淳熙三山志》、《华阳国志》成书都是在宋代

④宋学的开山鼻祖是被人称为“宋初三先生”的胡瑗、孙复、陆九渊

⑤西藏和台湾在元朝时分别由宣政院、澎湖巡检司来管辖A.①②③⑤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⑤D.①③④⑤41.检籍42.三国时期各国统治者都力图打破当时的均衡局面,这表明(

)。A.统一仍然是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B.统治者竭力维护割据局面C.各国内部混乱,无法完成统一D.当时,南方力量正在超过北方43.唐朝时,中国与天竺交往最大的特点是______A.民间商贸交往B.使臣互往通好C.以佛教为纽带D.技术交流44.火的使用,是人类在征服自然过程中所取得的伟大成果。开始使用天然火是在

。A.猿人时期B.新人时期C.智人时期D.古人时期4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尚书·甘誓》记载的是夏启和有扈氏开战前的誓词

②夏后氏百官中,掌管军事的是六卿、羲氏和牧正

③为了使世袭王权为众多诸侯所认可,夏启在都城阳翟召集众多诸侯,举行盛大的钧台之享

④汤与桀战于阳城,夏桀败走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④D.①③46.元曲四大家47.传说中“钻燧取火”的远古居民相当于

时期。A.元谋人B.蓝田人C.北京人D.山顶洞人48.坞堡49.阅读下列此材料材料一: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锄夷斤斯,试诸壤土。

——《国语·齐语》材料二:夫范、

中行氏不恤庶难,而欲擅晋国,今其子孙将耕于齐,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

——《国语·晋语》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美金”,“恶金”指什么?材料二中的“宗庙之牺”和“畎亩之勤”指什么?(2)简要评述上述材料反映的社会状况。50.下列描述中,能够说明隋唐时期经济重心南移趋势的是______A.四面立邸,四方奇珍,皆所积集B.天下之舟船所集,常万余艘,填满河路C.天下之盛,扬为首D.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51.潘季驯52.明清时期,古典小说蓬勃发展成为文学的主流,这主要是因为

。A.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B.城市经济的发展C.宋元话本的发展演变D.八股取士的影响53.论述历史上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过程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54.桓温北伐55.五代两宋对外贸易偏重于东南海路,以下解释不正确的是(

)。A.西北割据B.政府无视陆路贸易C.西北多战乱D.南方经济发展56.上计57.

巩固了王权,正式确定了世袭制度,开始了我国历史上的“家天下”局面。A.大禹B.夏启C.桀D.商汤58.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的原因及评价。59.评述两税法实行的原因、内容及意义。60.发生在父系氏族公社的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指的是

。A.农业从手工业中分离出来B.商业从手工业中分离出来C.手工业从商业中分离出来D.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第1卷参考答案一.历年考点试题黑钻版1.参考答案:元代管理全国佛教事务和吐蕃地区军事民政的中央机构。至元初年设立,原名总制院。至元二十五年(1288)改名宣政院。宣政院设院使二人,其中一人以吐蕃上层喇嘛国师充任。其下设官分职,僧俗并用。吐蕃喇嘛教主八思巴被任命为国师,兼宣政院的第一任长官。遇地方有事,则临时在当地设立分院处理。凡重大军事,由宣政院会同枢密院议处。元代崇信喇嘛教,所以宣政院权力很大。[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元朝时期的一个重要的行政机构,同时要注意这也是考查古代民族关系的一种形式。2.参考答案:A3.参考答案:“缗”为货币和计税单位,1缗为1贯,1贯为1000钱,一算为120钱。汉武帝分别于元狩四年(前119)和元鼎三年(前114)颁布了算缗、告缗令。“算缗”是封建政府对商人、手工业者、高利贷者和车船所有者征收的财产税。法令规定商人财产每2000钱,抽税一算;经营手工业者的财产,凡4000钱,抽一算;不是三老和北边骑士而有轺车者,每辆抽税一算,商人的车,则征收两算;船五丈以上者,每只船抽税一算。对隐瞒不报或自报不实者,鼓励知情者揭发,叫做“告缗”。凡揭发属实,即被没收全部财产,并罚戍边一年,告发者奖给被没收财产的一半。同时重申,禁止商人占有土地,违者没收,此令一行,告缗之风,遍及全国。上述法令的施行,限制和打击了富商大贾、豪强、贵族的经济势力,增加了西汉政府的财政收入,暂时缓解了由于战争和奢侈浪费所造成的困难,加强了中央集权的经济实力,但也对商品经济造成了相当大的消极影响。4.参考答案:司马迁在《史记·大宛列传》中称张骞通西域为“凿空”。前138年和前119年,张骞两次奉汉武帝之命出使西域,开辟了著名的丝绸之路。从此,丝绸之路成为国家的、正规的中西通途。张骞通西域,不仅弘扬了汉朝的文明,而且带回了异域的文化,大大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促进了中西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其中尤以中国丝绸西运最具特色,所以今天称张骞通西域为“丝绸之路”之始辟。司马迁称他的两次出使为“凿空”,其意是指他第一次走通了前人未曾开通的道路。5.参考答案:门阀政治实际上是一种皇权同世家大族间相互制衡,共同行使国家政权的统治形式。它的产生是因为在西晋瓦解的过程中,南渡的大族和南方的大族共处,需要共同拥戴一个政权,所以东晋王朝才建立起来,而且东晋王室本身是大族拥戴上台,没有极具说服力的皇权,无法达到集权,只能是与大族分权共治,这一点不论是大族还是皇帝本人,都有认同,才会出现“王与马,共天下”的局面。

一方面,皇权与大族权力平衡,另一方面,大族之间也保持着势力的均衡,如果有一支大族的权力过分膨胀,或者想替代皇权,那么也会遭到其他大族的一致反对,所以皇权和士族之间一直可以保持这种微妙的平衡。

在继承的问题上,由于选官主要以门第为标准,所以大族可以保持对自己地位的垄断,尤其是朝中掌握大权的要职,军权也是争夺的重点。由于这种贵族对政权的垄断,他们与下层要求上升途径的寒门人士不断地产生矛盾,这种矛盾越来越激烈,最终门阀政治被寒人兴起所取代。6.参考答案:C7.参考答案:公元前262年,秦昭王派大将白起攻打韩国,韩国向赵国求救,赵国派老将廉颇带着大军驻扎在长平(今山西高平县西北),秦国也派白起率兵向长平进攻,秦赵两国间开始了战国时期从来未有的大战。廉颇采取坚壁固守、以逸待劳的策略,消耗秦的力量。双方相持三年,不分胜负。公元前260年,赵王中了秦的反间计,改用赵括代替廉颇。赵括只能空谈兵法,不会领兵打仗,他一反廉颇的战略,向秦军大举进攻。白起运用了迂回战术,先从正面诈败后退,把赵军引诱到秦军的营垒附近。另外布置了两支奇兵,断绝赵军的后路,并把赵军切成两段。赵军被秦军围困达46天,粮尽援绝,只得分成四段,轮番突围,都告失败。最后赵括亲自带兵搏斗,被秦军射死。赵军失去了主将,全军40多万人都投降秦军。白起把战俘中年幼的240人放回,其余全部活埋了。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长平之战”。8.参考答案:D[解析]赤壁之战是曹操为吞并江南与刘备、孙权进行的战争,而前三项是曹操统一北方的战争,考生需要对这一过程有基本的掌握,此知识点容易在细节题中出现。9.参考答案:汉武帝末年,由于长时期的兴师暴众和严刑峻法,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农民起义不断,封建经济亦面临崩溃。征和四年(前89),汉武帝拒绝了桑弘羊在轮台扩大屯田的建议,下诏罪已。宣布:“当今务在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表示与民更始,发展生产,与民休息。此后,任田千秋为相,又以赵过为搜粟都尉,推行代田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这是汉武帝晚年对统治政策的一种调整,相对缓和了阶级矛盾。10.参考答案:B11.参考答案:孙吴政权在江东地区的建立,离不开江东世家大族的支持,所以在其政权中,这些世家大族一直占据着显赫的职位,并与孙氏通婚,以巩固其政治上的同盟关系。这其中主要以朱、陆、顾、张四家为代表,他们不仅在孙吴朝中出任要职,而且其子弟在地方行政中也占据了相当多的数量。这些世家大族敢于在意见不统一的时候与政府相抗衡,提出自己的反对意见。除此之外,江北迁徙来的大族因为相同的政治经济目的,也同孙吴政权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其中比较著名的包括周瑜、鲁肃等人。

孙吴对农桑的发展相当的重视,孙权就曾亲自驾车耕田。孙吴政权在长江的两岸大面积屯田,其中以毗陵地区的规模为最大。北方连年战乱,大批人口来到南方避祸,加上孙吴平定了山越,将山越人迁到平地进行耕作,这些都为江南的发展和农业的繁荣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资源。此外,丝织业在这个时期也开始兴起。

孙吴的水路运输与造船业也有着长足的发展,航运事业的发展是江东经济发展的突出特点。造船业的发达,使海上航行成为可能,孙吴时期,向北能到达辽东地区,向南可以到达中南半岛,卫温曾经率万人船队到达过台湾。同时孙吴政权还重视整修河道,开辟运河,大力发展便利的水道,加快了水上交通的进步,对孙吴经济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12.参考答案:D[解析]唐三彩是唐时期最为著名的手工品,它在非洲被发现表明当时中非很可能已经开始友好往来。13.参考答案:B14.参考答案:(1)齐国的改革:

公元前685年,齐桓公即位,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

在政治体制上,“叁其国而伍其鄙”,所谓“叁其国”,即将国都地区划分为21个乡,其中工商之乡六,不服兵役;士农之乡十五,服兵役,由桓公、高子、国子各管五个乡。所谓“五其鄙”,即在鄙野地区设立五大属区,由五大夫各属一区。五大夫在每年的正月向桓公汇报属内治绩,推举属内贤能。

为了有效控制全国居民,管仲还提出了“四民分业定居”的理论,即按照人口的职业划定固定的地域,使士、农、工、商各居其所。使他们世世代代各司其事,各安其业,从而达到稳定社会秩序的目的。

在军事上,管仲本着“作内政而寄军令”的原则建立了一套军政合一的军事体制。在十五个士乡中,每五乡设一军,每军一万人,作为国家的常备军。为了提高战斗力,于春秋两季进行军事训练,将“卒伍整于里,军旅整于郊”,称“内教”,在鄙野的五属五十个县也有相应的军事组织。每年利用农闲时间进行军事训练。如此一来,齐国建立了完备的军事政治体制。

在经济上,实行“相地而衰征”的政策。所谓“相地”,就是观测评定土地,以区分土地的好坏肥瘠。所谓“衰征”,就是依土地等级征收不等的赋税。如此一来,地尽其利,民尽其力,为齐国经济的振兴奠定了基础。其次,管仲实行官山海,盐铁专营,即盐铁由民间生产,由官府统购统销,为国家开辟了重要财源,从而为齐桓公称霸诸侯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管仲进行的改革,很快收到了“通货积财,富国强兵”的效果,齐国国力日益强盛。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葵丘(今河南兰考)大会诸侯,周天子也派代表参加,标志着齐桓公第一个成为中原诸侯的霸主。

(2)鲁国的改革:

鲁国的改革主要表现在公元前594年(宣公十五年)实行的按亩征税的田赋制度,这是承认私有土地合法化的开始。鲁国实行初税亩,即履亩而税,无论公田、私田,凡占有土地者均按土地面积纳税。初税亩的实施,增加了财政收入,适应和促进了新生的封建土地占有关系,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过程。15.参考答案:D[解析]北魏末年各族人民大起义是鲜卑、匈奴、汉族等民族的联合起义,共同反抗北魏的鲜卑贵族统治集团和汉族大地主集团的斗争,D项是错误的,其他三项都是这次起义的意义和影响。16.参考答案:A17.参考答案:是明末画坛的著名人物画家陈洪绶、崔子忠的合称。陈洪绶,浙江诸暨入,字章侯,号老莲,其前期人物画线条粗壮古拙,晚年则清圆细润;崔子忠,山东莱阳人,侨居顺天府,他的人物画细描清丽。18.参考答案:C19.参考答案:西周的商业由奴隶主贵族经营,商品交换主要为贵族的需要服务。由于商品交换日益频繁,在较大的都邑设有固定或临时的市集。国家设置专职官吏管理市场。“质人”主管交易,充当经纪人,制发买卖契券;“贾师”管理物价;“廛人”管理税务。20.参考答案:楚庄王是一位有雄才大略的君主,他任用孙叔敖为令尹,整饬内政,兴修水利,国势逐渐强大。公元前606年,楚庄王伐陆浑(河南嵩县北)之戎,观兵于周郊,并派人去问象征王权的九鼎之轻重,大有取周而代之的气势。21.参考答案:B22.参考答案:东汉后期,宦官迫害世族官僚和儒生的事件。桓灵时期,以李膺、陈蕃为首的官僚集团,与以郭泰为首的太学生联合起来,猛烈抨击宦官的黑暗统治。被宦官诬陷为结党惑乱朝廷。宦官依靠皇权,两次向党人发动大规模和残酷的迫害活动。“党锢”事件持续了十几年,由桓帝时期的禁锢“党人”发展为灵帝时的凡是“党人”的门生、故吏、父子兄弟及五服以内的亲属,一律免官禁锢。直到184年黄巾大起义后,东汉政府才宣布赦免“党人”,起用他们去镇压农民起义。23.参考答案:A24.参考答案:C25.参考答案:魏孝文帝元宏改革时,为加强中央政府对人民的实际控制,于太和十年建立三长制,以取代宗主督护制。三长制规定,五家为邻,设一邻长;五邻为里,设一里长;五里为党,设一党长。实行后,国家直接控制的自耕农民大量增加,国家赋税收入相应增加,农民赋税负担也有所减轻。北魏后期社会经济明显地恢复和发展,与此有密切关系。北魏的三长制后来成为北齐、隋、唐时期乡里组织的基础。[解析]实行三长制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与均田制相配套的基层行政体制,相对于被其替代的宗主督护体制来说,更符合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中央集权。考生应同其他的改革内容放在一起整体把握,容易在简答题中出现。26.参考答案:C27.参考答案:秦朝统一后确认土地私有的经济政策。秦统一六国后,于公元前216年“使黔首自实田”,即命令土地私有者向政府呈报占有土地的数额,政府根据呈报的数额征收田租。这意味着土地私有受到保护,封建土地所有制正式得到确认,在当时有积极作用。同时,也使地主利用土地剥削成为合法。28.参考答案:D[解析]女真一部分被辽迁至辽东,编入户籍,称为“熟女真”,未迁徙者社会形态相对落后,称为“生女真”。29.参考答案:D30.参考答案:士族基本形成于西晋时期,但是源于汉魏。东汉末年由于九品官人法的实行,地方上选人任用的决定权掌握在有势力的大族手中,他们可以随便地操控人员的任免,所以门荫成风,实际上不论政局的变化如何,基本上都没有撼动这些大族积累的世家资本,所以他们世代为官,享受荣华富贵的待遇。

西晋时期,虽然当政者意识到来自士族的威胁,但是除了对其掌握的军权有一定的限制外,其他措施都没有起到限制士族的作用,占田制本来希望可以控制士族的规模,但是客观上却助长了士族集团的进一步膨胀,他们可以通过合法的手段占有大片的田地,加上他们非法占有的国家土地和强占自耕农的田地,规模之大,基本实现了自给,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体,土地的增加又使他们大量地招募宾客、部曲,大量的破产农民依附士族,帮助其进行生产,这些都是士族权力扩大的标志,国家基本上无力对其进行有效的限制和控制,所以,也成了西晋政权最后瓦解的深层原因之一。31.参考答案:阿骨打称帝后,为了夺取抗辽斗争的最后胜利和巩固政权,扩充和整顿了金朝的军队,确立了猛安谋克制,这是金朝特有的一种军事和行政制度。猛安谋克原是女真人在氏族社会末期的部落组织(猛安,女真语,即部落酋长;谋克,氏族长),阿骨打对其加以发展,对归附部落的首领,一律给以猛安或谋克的称号,对其部众则和女真本部战士一样进行军事编制,规定300户为一谋克,10谋克为一猛安。各户壮丁均是士兵,战时应征出战,平时从事生产。这样不仅能够节约财政开支,而且能够保证较强的战斗力。猛安谋克既是军事组织,又是地方行政组织。这种兵农合一的制度,对金的经济发展和军事胜利起了重大作用。32.参考答案:A33.参考答案:D34.参考答案:D35.参考答案:C36.参考答案:C37.参考答案:中国唐代前期在西北地区设置,由安西都护府统辖的四个军镇。贞观十四年八月唐灭高昌国,九月置安西都护府于西州交河城,管理西域地区军政事务。二十二年,唐军进驻龟兹国以后,便将安西都护府移至龟兹国都城,同时在龟兹、焉耆、于阗、疏勒四城修筑城堡,建置军镇,由安西都护兼统,故简称“安西四镇”。贞观以后,安西四镇时置时罢,军镇也有所变动。安史之乱后,安西、北庭以及河西、陇右驻军大部内调,吐蕃乘虚陆续占领陇右、河西诸州,安西四镇与朝廷的通道中断,然而,四镇留守军队仍坚守各镇。不久,北庭及安西四镇相继陷于吐蕃。9世纪中叶,回鹘据有天山南北及安西四镇。安西四镇在历史上存在了一个半世纪,它对于唐朝政府抚慰西突厥,保护中西陆上交通要道,巩固唐的西北边防,都起过十分重要的作用。[解析]安西四镇是边防和中西陆路交通的战略要地。唐朝建立了以安西四镇为核心的西域统治体系,这是一个新的尝试,在隋唐时期的民族关系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这也可以说是唐太宗的文治武功之一。38.参考答案:C39.参考答案:B40.参考答案:B41.参考答案:南朝萧齐政权清检士籍以保证赋役征发的政策。当时的士族拥有特殊的“籍状”,享有免除赋役的权利。许多人通过贿赂官员、伪造士籍的方法逃避赋役,使得政府役源短缺,租调减少。萧齐建国后,大力检籍,规定以宋元嘉二十七年户籍为准,反不合者,一律改正,称为“却籍”。但检籍官贪污作弊,激化了矛盾,引发了农民起义。42.参考答案:A43.参考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唐与天竺的交往。唐代赴印度求法高僧中以走陆路的玄奘和走海路的义净最为有名,而其他的特点就没有那么明显。44.参考答案:A45.参考答案:C46.参考答案:元代,文学的重大成就就是元曲。其中最著名的是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他们的代表作品是:关汉卿的《窦娥冤》、白朴的《梧桐雨》、马致远的《汉宫秋》、郑光祖《倩女离魂》等。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地反映了当时的现实生活,歌颂了人民的反抗斗争,在艺术性和思想性上都有空前的成就。47.参考答案:D48.参考答案: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坞壁也称坞堡或壁垒。多选择既有山林险阻,又可进行农耕的宜守宜农之地设置。坞壁主要盛行于北方地区。十六国和北魏的统治者,往往按坞主的实力大小,分别给予官职,大小坞壁又成为各级地方政权机构的治所。北魏前期,推行宗主督护制,更全面地承认了宗主们及其控制下的大小坞壁的合法地位。魏孝文帝推行三长制,三长代替了宗主;邻、里、党等地方基层组织也取代了大、小坞壁组织。[解析]坞壁的产生是胡人入主中原后,本地的汉族人,依托本地的强姓大族,建立起来的一种地方组织,被少数民族政权所承认,并允许其存在。它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组织,能够自给自足,由此产生的坞壁经济是北朝的一大特色。49.参考答案:“美金”是指青铜,“恶金”是指铁。“宗庙之牺”和“畎亩之勤”是指牛。

(2)我国铸造和使用铁器,大约开始于西周末年或春秋初年。“美金以铸剑戟……试诸壤土”是春秋中期前已有铁器的证明。铁器作为一种新的生产力,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发展水利交通,促进社会生产创造了条件。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已广泛使用于农业生产,有利于大量荒地的开垦和耕作效率的提高。

在铁器用于农业生产的同时,还使用了牛耕。春秋时期,牛耕已经使用则是毫无疑问的,人们的名字往往把牛和耕连在一起。《国语·晋语》记载:“宗庙之牲,为畎亩之勤”,足证春秋时期,牛耕已为人所熟知,牛耕在战国更加普遍,铁农具和畜力的结合,为深耕细作提供了条件。随着农具的改进和耕作技术的进步,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大大提高。50.参考答案:C[解析]隋唐时期长江流域的扬州和益州取代了长安和洛阳,成为经济发展与交流的中心,表明了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51.参考答案:明朝水利专家。字时良,号印川,浙江乌程(今吴兴)人。嘉靖二十九年(1550)举进士。曾以御史巡按广东,行均平里甲法。自嘉靖末至万历间,四任总理河道,先后达二十七年。他治黄的办法是:筑堤防溢,建坝减水,以堤束水,以水攻沙,河行旧道,反对改流,讲究修防,借黄通运。他治河的办法对以后数百年的河工都具有深刻影响。但他极力反对以改进航运为目的的开泇河、开胶莱河、通海运等建议,反映出了他的保守态度。张居正改革中曾起用潘季驯治理黄河、淮河,并兼治运河。此次治黄有效地抑制了黄河泛滥,使漕运畅通,同时,使多年的弃地变为良田。他的著作有《两河管见》、《宸断大工录》(《四库全书》著录改名《两河经略》、《河防一览》)等。52.参考答案:B53.参考答案:暂无答案54.参考答案:东晋大将桓温进行的征讨北方、收复故土的举措。桓温北伐共有三次,354年第一次北伐;一直进军至关中,后为前秦符雄所败,被迫退兵;356年第二次北伐,攻占了洛阳,但得而复失,无果而还;369年第三次北伐,出兵徐、兖,连战连捷,后因缺粮而退兵。桓温的三次北伐基本没有取得任何进展,南北双方呈现对峙状态。55.参考答案:B56.参考答案:国君考核官吏的方法之一。即中央的重要官吏和地方的首长,每年要把自己管辖地区的户口、垦田、赋税等预算数字写在木券上,上报国君,并把木券剖分为二,国君执右券,臣下执左券,年终时,官吏必须到国君那里去报核。国君根据右券亲自考核。根据考核结果,予以升、降、赏、罚。“上计”制度的建立,意味着中央对地方财政控制的加强。57.参考答案:B58.参考答案:赤壁之战后,魏据北方,蜀据巴蜀,吴据江东,形成了三国鼎立的格局。此种格局的出现是由各方面的条件造成的:

从客观条件上看,在地理条件上,蜀有剑阁、三峡之险,进可攻,退可守;吴有长江之险,易守难攻。在经济上,蜀汉占有的益州,沃野千里,素有“天府之国”之称;吴国占据的江东地区,在东汉以来经济也有一定的发展。这两方面因素,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提供了客观物质基础。

从主观因素看,三大集团的领袖、谋臣、武将在水平上势均力敌,并各自在自己周围形成了人才群体。曹操用人不拘一格,唯才是举;刘备、诸葛亮以诚待人,知人善任;孙权用人,与臣下同舟共济,忘短贵长。这种人才智力因素上的均衡,使得当时三大集团在政治、军事、外交斗争中虽波澜起伏,时有消长,但能基本维持一种均势。再加上孙刘联盟,攻虽不足,守则有余。能动的主观因素与客观条件结合,便出现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三国鼎立的形成,是局部的统一,是走向全国统一的必要步骤。它较之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的局面,是一个较大的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