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滴天目釉的研究_第1页
油滴天目釉的研究_第2页
油滴天目釉的研究_第3页
油滴天目釉的研究_第4页
油滴天目釉的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毕业论文(课题)2文献综述2文献综述2.1黑釉的起源:黑釉瓷在中国陶瓷瓷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我国烧造黑釉瓷的历史比青釉稍晚,早期的黑釉瓷标本有镇江东汉元光十三年墓出土的黑釉小罐。浙江、江苏等省的三国、西晋时期墓葬中黑瓷的发现,表现这时期的越窑继承汉代的传统,在大量生产青瓷的同时,继续烧制一部分黑瓷。进入南朝时期,还烧制了一部分大件器物。东晋时期的德清窑与越窑产地相近,在越窑的重大影响下,先后在德清县城郊,余姚县大陆菜园等地设立瓷窑,生产黑瓷与青瓷,并以烧制黑瓷而闻名。在北方地区,唐代也有不少窑场烧造黑釉瓷,已发现有鄞县横山、宁波市英雄水库和象山县黄避岙等窑烧制越窑黑瓷,常见的产品有直口折腹平底碗、盘口双系壶和双系魄斑盏等。宋代开始,黑釉瓷的生产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据考古发掘资料,宋代时,中国南北各地有三分之一的窑场都烧造黑釉瓷,建窑烧制的黑釉瓷产品,摆脱了传统的单纯黑色釉阶段,它充分发挥了人类的聪明才智,创烧出丰富多彩、变化万千又富有装饰效果的黑釉瓷产品,品种包括兔毫釉、油滴釉(鹧鸪斑)、曜变釉、结晶冰花纹釉、芝麻花釉、龟裂纹釉、酱褐釉等由窑变产生的自然结晶釉产品,以及黑釉点白斑、黑釉铁锈花、黑釉描金彩等人工绘饰艺术的作品。明清时期各地烧造黑釉瓷的窑场就更多。2.2黑釉的发展:黑釉瓷也称天目釉瓷,其装饰丰富多彩。黑釉瓷的蓬勃发展是有着历史、社会、地域因素。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原料丰富,制造黑釉瓷的原料,不论胎或釉,都是含铁量很高的粘土。从白瓷的观点来看,这种含铁量很高的粘土属于低品位原料,这类原料在地球上分布很广,资源丰富,在地面上到处都可以找到。我国古代陶工在就地取材、充分利用资源的基础上,把这种低品位原料用于制造黑釉瓷。这种天然资料的充分利用大大促进了中国古代陶瓷工业的发展。黑釉瓷获得发展的第二个原因是当时与宋代特定的社会背景有关,当时社会上盛行饮茶、斗茶。斗茶所用茶具中最主要的是茶盏,而黑釉茶盏因为底色较深,能较好地衬托出茶汤的颜色,同时,黑釉盏大多胎体厚重,保温性能较好,有利于发挥茶叶的香气,所以,黑釉茶盏风行一时。油滴盏的银灰色晶体浮现在黑釉之上,如同油滴闪现浮动,倍受推崇。由于油滴天目釉中铁的含量较高,而铁在釉中的存在状态与工艺控制密切相关,如化学组成、温度、气氛等的变化,将影响Fe2O3的分解、Fe2O3与FeO的比列以及由此引起的对析晶的影响等,所以,在油滴生产过程中,工艺条件的被动导致出现了一系列名贵的其它品种,如兔毫、茶叶末、曜变天目等。的兔毫的形成是由于在烧制过程中产生的气泡将其中铁质带到釉面,在1300°C高温下,釉层流动时,富含铁质的部分流成条纹。这些细条纹都闪银灰色光泽,是冷却时析出的赤铁矿小晶体所致。所出的“兔毫盏”,为茶具上品。底部刻有“供御”、“进盏”等款是专为宫廷烧制的。宋徽宗《大观茶论》曰:“盏色贵青黑,玉豪条达者为上。”所指即为兔毫盏。除建阳窑外,宋、元时期福建其他地区也烧这类瓷盏,但均不如建阳窑产品美观。兔毫天目釉中仍是以铁为呈色剂,因其含有少量的磷酸钙,当烧成湿度升高1000℃左右,一部分釉料开始熔融,与坯体密接着的釉层,有力地同坯体结合,表面上没有和坯体接触的釉料,因熔融流向下方,因而同时产生失透和结晶两种作用,并导致釉面产生兔毛型的丝条纹,很受人欣赏。忽惊午盏兔毛斑,打出春瓮鹅山酒'就是对兔毫天目釉的赞赏。茶叶末釉是我国古代铁结晶釉中重要的品种之一,属高温黄釉。以氧化铁为呈色剂,经1200℃—1300℃之间高温还原焰烧制而成。釉面呈失透状,釉色黄绿掺杂似茶叶细末,绿者称茶,黄者称末,古朴清丽,耐人寻味。釉起源于唐代黑釉,初似为烧黑釉瓷过火而出现的特殊品种,并非有意烧造。明御器厂所产茶叶末釉,釉色黄润,带黑色或黑褐色斑点,似鳝于鱼皮色,称“鳝鱼黄”。清代茶叶末釉制品多为景德镇官窑所烧,传世品中,以雍正和乾隆时期最为多见,并以乾隆时的烧制最为成功。雍正时制品多偏黄,有茶无末,称“鳝鱼皮”;乾隆时则茶末兼有,釉色偏绿者居多,俗称“蟹甲青”、“茶叶末”等,也有的挂古铜锈色,具有青铜器的沉着色调,常被用来仿古铜器,称“古铜彩”。油滴天目釉中最为珍贵的是在银灰色晶点的周围围绕着红、天蓝、绿等色彩,随着观察角度的不同而出现大面积的色彩变幻,此即曜变天目釉。曜变一词原意为“窑变”、“容变”,十五世纪前后,人们开始用含有“星”“辉”之意的“曜”字来命名。“‘曜变天目’是中国宋代陶艺家所创烧的一种釉面极具特色的陶瓷产物,经过精心细研而烧成,极为宝贵,诸多的元素和适合的温度使其呈现出斑驳灿烂的色彩。中国古代最为成功的几件‘曜变天目’,在当时作为中日文化技术交流的使者到了领国日本,这些极富光彩炫目的宝物被日本人视为‘国宝’,至今仍被世人关注与青睐。据史料记载,在日本镰仓时代(十二世纪末到十四世纪),到我国浙江省天目山佛寺留学的日本僧侣们,曾带回天目山的茶碗,天目这个名称由此得名。宋代曜变天目茶碗具有两大特点:一是有圆形斑点,二是斑点周围闪耀着蓝色光彩,无比奇特天目陶瓷难以烧制,关键在于炉温难以控制,温度稍有偏差,极有可能烧制失败,而且烧制的作品由于温度的细微变化,形成的图案也千变万化,每件都堪称为「孤品」。天目瓷器中以曜变、油滴、兔毫最为名贵,而曜变又居于诸名瓷之首。2.3油滴天目釉制品—建盏因产地为宋建州府,所以称为建盏是黑瓷代表。是中国宋代八大名瓷之一。该制品宋时为皇室御用茶具,传世并藏于日本的四只国宝级建盏“曜变天目”是饮誉世界珍宝。建盏产自建窑,“建窑”是我国著名的古窑之一,遗址位于今建阳市水吉镇后井村,它的制品在宋代已负盛名,由于宋时崇尚斗茶之风,故除了必需提供优质的茶叶之外,还需要有最适于斗茶所用的茶具。建州宋时已出产许多贡茶如建瓯北苑贡茶、武夷山御茶,“建盏”又是当时上至至尊、下及士大夫们都认为是斗茶最佳的珍品。宋代的著名文人墨客就有一些名句来秒颂它。例如“兔毫紫瓯新”、“忽惊午盏免毫斑”、“建安瓷盌鹧鸪斑”、“松风鸣雷兔毫霜”、“鹧鸪碗面云萦字,兔毫瓯心雪作泓”、“鹧鸪斑中吸春露”等。而油滴建盏是釉面密布着银灰色金属光泽的小圆点,直径从数毫米之微至针尖大小,形似油滴。油滴茶盏是黑釉瓷中的名品,中国宋代南方建窑和北方山西、河南等地均有烧制。油滴茶盏的器形很小,玩赏这种瓷器要近距离细细地观赏,不仅要看器形与坯色,更要看茶盏各个部位斑点的细微区别。建盏的特点是都用正烧,故口沿釉层较薄,而器内底聚釉较厚;外壁往往施半釉,以避免在烧窑中底部产生粘窑;由于釉在高温中易流动,故有挂釉现象,俗称“釉泪”、“釉滴珠”。建窑黑釉是一种析晶釉,属于含铁量较高的石灰釉,因此,具备烧成黑釉的基本条件;同时,石灰釉黏性强,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在高温中容易流动,所以,建盏外壁底部往往有挂釉现象,而器物口沿釉层较薄,呈褐红色,有的近似芒口。建窑黑瓷的胎质基本特征为:截面色黑或灰黑、黑褐,此为含铁量较高所致;胎骨厚实坚硬,叩之有金属声俗称“铁胎”,手感厚重;含砂粒较多,故胎质较粗糙,露胎处手感亦较粗。从烧成工艺分析,建窑黑瓷为高温烧成,若胎土淘洗太细,则器物易变形。建盏胎所用原料为当地一带红色含铁较高的粘土为胎底,这些粘土中含有一些未风化的斜长石、钙长石以及石英粗颗粒。这中红粘土属于高岭质,Fe2O3以极细的亚微米颗粒分散于其中。纯高岭石在980-1000℃左右即可生成莫来石,氧化铁的成为了红粘土的优良矿化剂,一方面加速了莫来石的生长速度,另一方面使它发育完整和长大到微米的尺度并且在其中固溶了一部分,因此在偏光显微镜下可以看到高温时大颗粒的粘土团块已变为看不到鲜明边界的、由三组不同方向交成60°的莫来石粗大针晶所形成的席子状晶团,在胎中到处分布着。2.4油滴天目釉的形成机理油滴的形成与釉层中气泡的大量产生以及铁矿物在气泡四周富集有关。油滴天目釉在烧制过程中,Fe2O3在氧化气氛下,1190℃以后开始分解并放出氧气所致,这个过程可简单地用下列反应表示:2Fe2O3=4FeO+O2↑Fe2O3+FeO=Fe3O4在1200-1250℃的高温下,釉层中的铁矿物大量分解成氧化铁,并有大量的气体伴随放出,气体以釉泡的形式存在。分解反应一般在铁矿物含量较高和铁矿物分散度较大处进行。随着分解反应的不断进行,大量小气泡逐渐汇集成大气泡,并在其四周形成铁的富集。当这些大气泡上升到釉面时,其四周的富铁熔体被遗留在气泡鼓破处,并在冷却时析出大量赤铁矿和磁铁矿小晶体,聚集成团形成“油滴”。2.5油滴天目釉的化学组成范围据所知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曾对九种典型天目釉的化学组成进行了分析,从对出土的天目釉制品残片及仿制品的分析,可知其化学组成一般为:Fe2O3含量4-8%,CaO含量6-9%,MgO含量在2%以上,Al2O3含量不超过20%等。其中Fe2O3的含量若少于4%,则不能形成油滴,反之若超过8%,则会形成铁锈斑。2.6油滴釉在化学组成上的特点油滴天目釉和其他品种相比,油滴有在化学组成上的特点是磷含量特别低,多数天目釉品种的磷含量都相当高,而油滴釉只有它们的十分之一;油滴釉的锰含量亦很低;在硅铝比方面,油滴釉在黑釉类中是比较高的。2.7原料的选择及其作用(1)钾长石:钾长石在高温釉常被大量引入,其能同时引入氧化钾,氧化铝,二氧化硅,在釉中起助熔作用,钾长石会增大釉的膨胀系数,过多的引入会使得釉面冰裂。长石也可以使得玻璃表面乳化,使之具有柔和感(2)石英:石英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是玻璃形成的主要成分,在熔体中是网络形成体,能够提高釉的高温粘度,提高釉的烧成温度,在光泽度较高的釉中常备大量引入。(3)硅灰石:作为碱金属硅酸盐,在普通陶瓷坯体中起到助熔作用,降低坯体的烧结温度,同时用它来代替方解石和石英配釉时,釉面不会因析出气体而产生釉泡和针孔,若用量过多会影响釉面的光泽。(4)方解石:方解石在釉中主要引入氧化钙,氧化钙是一种碱土金属氧化物是很强的助溶剂,钙的过度引入反而会使得釉熔融温度升高,并导致无光。(5)白云石:是碳酸钙和磷酸镁的复合盐,是釉的主要原料它可以代替方解石,加入白云石的釉不会发生乳浊,但慢冷时釉会析出少量针状莫来石,并提高釉的热稳定性并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吸烟。(6)滑石:滑石的引入更多的是为了引入氧化镁,作为高温助溶剂,在低温釉中不宜过多引入。引入滑石可以改善釉层的弹性,热稳定,增宽熔融范围。(7)高岭土:高岭土是一种粘土,引入高岭土可以使得釉浆具有较好的悬浮性,高岭土主要是引入氧化铝,以及少量的二氧化硅,高岭土的引入会使得釉的高温粘度变大降低釉的高温流动性。(8)工业氧化铁:氧化铁是釉中常用的发色剂,釉中含铁1%以下时釉基本不发色,当含量为2%-3%时釉为青色或黄色,5%-7%是釉发棕色,7以上时釉通常发出黑色。出了发色氧化铁还梦制造釉面结晶效果,如油滴釉,兔毫釉,鹧鸪斑等。2.8烧成工艺控制从目前的研究和仿制品的生产情况来看,油滴天目釉在高温烧成时的控制不太一致,其主要原因是油滴在高温下的形成机理还不是很清楚。有研究者指出,在釉料冷却过程中,在铁含量较高的气泡处析出许多微小的晶体群,这就是斑点的发源地,经高倍电镜分析,斑点内晶体主要含有a-Fe2O3和γ-Fe2O3,前者为棕红色,后者则呈棕黄色。气泡的大小和形状决定了油滴斑点的大小和形状。其升温曲线要求不太严格,但对保温和降温的要求要严格一点,一定的保温时保证釉面的光滑平整所必要的,而缓慢的冷却又是Fe2O3结晶的必要过程,同时缓慢冷却也是斑点形状规则整齐的必要条件。还有人认为,低温阶段可快速升温(—260℃∕h),釉料气泡阶段(1190以上)要适当减慢升温速度(—150℃∕h),并在高温时有20—40分钟的保温时间,能保证釉面平整光亮,结晶体规则整齐。油滴的形成与否及其大小、数量同冷却方式的关系不大。2.9其他工艺条件制造油滴天目釉的技术难度较大,要得到比较满意的油滴釉,在工艺上还应注意釉料高温粘度、釉层厚度等其它工艺因素对油滴形成的影响情况,目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釉要有较大的高温粘度,釉中产生的气泡是油滴形成的关键,而釉的高温粘度是形成气泡的条件;釉层要有一定的厚度,釉层决定油滴的大小;油滴釉与胎体的选择关系不大,含铁量多的胎体与含铁量少的胎体均能与油滴釉结合形成油滴;油滴釉中引入少量其它着色元素,如MnO、Co2O3等,可以改变油滴的颜色。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毕业论文(课题)3实验内容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毕业论文(课题)3实验内容3实验内容3.1课题研究的目标通过本次课题研究,探讨油滴天目釉的形成机理,了解其合理的组成范围与不同的生产工艺对油滴天目釉的影响,在理论研究的指导下对油滴天目釉进行成功仿制。3.2实验原料3.2.1实验原料的选择原料的选择要求:在保证釉面效果理想的前提下选用符合实验要求并且价格合理的原料,尽可能的降低化工原料及价格昂贵原料的用量,降低实验成本。3.2.2实验所用的原料(一)实验坯用原料实验所用的坯原料来源于学校的实验室。SiO2Al2O3Fe2O3TiO2CaOMgOK2ONa2OI.L总量67.3921.470.52—0.960.422.911.065.2199.94(二)实验釉用原料名称化学式性质钾长石K2O·Al2O3·6SiO2工业纯硅灰石Na2O·Al2O3·6SiO2工业纯高岭土Al2O3·2SiO2工业纯滑石3MgO·4SiO2工业纯石英SiO2工业纯骨灰Ca10(PO4)6(OH)2工业纯方解石CaCO3工业纯白云石CaMg(CO3)2工业纯3.3实验仪器以及设备表3-3实验用仪器设备Table3-3ExperimentWithinstrumentsandequipment名称产品型号出产厂家数量实验作用电子称DJ203A1台称料球磨罐2个球磨釉料量筒若干称量烧杯1支测比重,称量恒温干燥箱DHG-9101.3S上海三发科学仪器有限公司1台干燥坯体行星式球磨机XQM-2南系科析实验仪器研究所1台球磨釉料电炉窑炉SX-10-13景德镇市科翔陶瓷机械制造有限公司1台制品烧成3.4实验生产工艺流程3.4.1实验工艺流程图3-4实验工艺流程图Flg3-4Technologicalfollowchart3.4.2实验工艺参数油滴天目釉的细度:过250目筛,筛于<0.5%施釉的方法有:浸釉法、喷釉法、荡釉法厚度要求:0.6-1.5mm烧成制度:选出最佳制度烧成油滴天目釉如图3-5所示室温-700℃180分钟700℃-1120℃120分钟1120℃-1250℃150分钟1250℃-125030分钟1250℃-1280℃60分钟1280℃-128015分钟自然冷却至室温3.5实验过程3.5.1实验配方根据导师提供的文献资料和自己查阅的相关资料,探索实验釉料配方可行性。据实验所得:表3-6油滴天目釉的基础配方oil-dropglaze名称石英钾长石方解石硅灰石氧化铁骨灰高岭土滑石氧化钴用量g10-2548-5555-124-80-24-1940.33.5.2前期阶段实验(一)实验性配方根据参考相关资料,将配方作对比实验,本实验验证配方可行性,见表3-7。表3-7实验配方表石英钾长石氧化铁骨灰高岭土方解石滑石硅灰石A12250611452A2255261853A3225582652A4255281.73545A5255081.34545(二)经过实验烧成后可知这些实验配方是否可以进行油滴天目釉研制,根据这么实验结果对接下来实验进行调整。如图所示:A1A2A3A4A53.5.3中期阶段实验(一)经过前期实验结论分析进行单因素实验,本实验考察的因素是骨灰、高岭土、发色添加剂,其因素水平见表3-8,实验表见表3-9。表3-8因素水平表Table3-8FactorsTable因素 水平骨灰高岭土发色添加剂11.34氧化锰21.76氧化钛32.310氧化钴表3-9实验表Table3-9Tabledesign实验号石英钾长石硅灰石方解石滑石骨灰高岭土氧化铁添加剂B125505541.348锰0.2B225505541.748锰0.2B325505542.348锰0.2B425505541.368锰0.2B525505541.3108钛0.2B625505541.348钛0.2B725505541.748钛0.2(二)根据配方进行实验,了解这些因素是否会影响油滴天目釉的形成,进行实验分析了解如图所示对比实验效果:B1B2B3B4B5B6B7 3.5.4后期阶段实验(一)经过这么长的时间研制油滴天目釉,了解到很多因素都将会影响实验结果,在后期实验中将高岭土换成特级高岭土进行实验研制见表3-10表3-10实验表Table3-10Tabledesign实验号石英钾长石硅灰石方解石滑石骨灰高岭土氧化铁添加剂C120505541.3108碳酸锰0.2C220505541.3108氧化锰0.2C320505541.3108氧化钛0.2C420505541.3108氧化钴0.3C5185010061.3108C6155012061.3108C7125012061.3108C8105012061.3108C920500574108氧化钴0.3石英钾长石白云石高岭土骨灰滑石氧化铁氧化钴C102050561.3561实验效果图:C1C2C3C4C5C6C7C8C9C10(二)根据实验了解油滴天目釉影响因素很多不仅仅是釉料配方所影响还有其他工艺因素也对其有很大的影响。3.5.5工艺因素对实验的影响(一)施釉厚度对釉面的效果的影响:釉层厚度对釉面质量和油滴形成大小影响较大,因此对施釉厚度进行单因素实验,实验厚度安排见表3-11。表3-11釉层厚度Table3-11Glazethickness釉层厚度0.6mm0.8mm1.2mm1.6mm样品编号F1F2F3F4(二)烧成制度对釉面效果的影响:烧成工艺制度对油滴天目釉油滴的形成起到一定的影响,油滴的形成和析出需要一定的条件温度和铁的饱和度,若温度过高和过低都将不利于油滴较好的形成,所以好的烧成制度和保温时间对油滴的形成和釉面效果起到一定的作用,所以在实验阶段尝试多种烧成制度来了解油滴的形成。制度一:0℃-800℃180min800℃-1120℃210min1120℃-1120℃30min1120℃-1280℃70min1280℃-1280℃30min自然冷却至室温制度二:0℃-800℃180min800℃-1160℃210min1160℃-1160℃30min1120℃-1280℃70min1280℃-1280℃30min自然冷却至室温制度三:0℃-800℃180min800℃-1120℃210min1120℃-1120℃60min1120℃-1280℃70min1280℃-1280℃30min自然冷却至室温制度四:0℃-700℃300min700℃-1120℃120min1120℃-1250℃90min1250℃-125060min1250℃-1280℃60min1280℃-1280℃20min自然冷却至室温制度五:0℃-700℃180min700℃-1120℃120min1120℃-1250℃150min1250℃-125030min1250℃-1280℃60min1280℃-1280℃15min自然冷却至室温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毕业论文(课题)4结果分析与讨论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毕业论文(课题)4结果分析与讨论4.结果分析及讨论4.1实验结果以及讨论分析4.1.1原料对实验的影响分析(一)骨灰对油滴天目釉的影响:实验号油滴大小釉面情况无油滴区域呈色B1较大有光泽没有针孔黑色B2无油滴不光泽有大量针孔深黑色B3较小有光泽油滴不明显黑色(二)高岭土对油滴天目釉的影响:实验号油滴大小釉面情况无油滴区域呈色B1较大有光泽没有针孔黑色B4无油滴有光泽没有针孔深黑色B5很小不光泽有针孔黑色(三)石英对油滴天目釉的影响:实验号油滴大小釉面情况无油滴区域呈色C6较大但少有光泽没有针孔黑色C7大小不均有光泽没有针孔黑色C8无油滴有光泽少量针孔深黑色4.1.2施釉方法、厚度对实验的影响本实验是对油滴天目釉的研制考虑到生产成本,所以尽量采用一次烧成工艺,生坯施釉干燥后一次烧成。分别采用了浸釉、荡釉和吹釉的方法进行实验。对于浸釉的操作,一般釉浆的相对密度控制在1.3-1.5范围以内,由于油滴天目釉制品的釉层厚度比一般日用瓷要厚,所以施釉时间较长。实验采用浸釉、吹釉、荡釉施釉方法,釉层厚度对油滴的形成有着密切关系,实验中采用施釉时间的长短来验证釉层厚薄对釉的影响。将效果较好的釉料进行实验采用厚度不均来观察釉面效果,了解釉层的厚薄会不会影响油滴釉的釉面效果。图4-1施釉厚度不同对实验的影响效果图:根据实验所得,釉层的厚度将会影响油滴的形成,并且釉层的厚度不同也影响釉表面的发色,根据图所看到的釉层较薄的地方没有油滴析出而且还是棕色不是黑色,同样在釉层很厚的地方看到的油滴大小不均而且分布也不均釉面是深黑色,而在釉层较理想的厚度可以看到油滴均匀分布也比较均匀。所以釉层的厚度会影响油滴的形成,釉层薄了就不是黑色的釉色。该试验我们是研制油滴天目釉自然是需要釉面呈黑色,所以实验中上釉时我们应该注意不能上的太薄同样不能太厚。4.1.3烧成工艺对实验的影响实验采用多种烧成工艺对油滴天目釉进行实验分析,根据资料了解及老师给我的建议我将分别在多个温度点进行保温,用效果较好的釉料实验,分别进行多个烧成温度点的保温实验,油滴的形成和析出需要一定的析晶温度和铁的饱和度,若温度过高和过低都将不利于油滴较好的形成。将效果较好的釉料进行实验观察釉面效果。烧成工艺釉面效果烧成制度一表面有光,油滴小,有针孔,釉面黑色烧成制度二表面光亮,无油滴,没有针孔,釉面黑色烧成制度三表面有光,油滴不均,没有针孔,釉面黑色烧成制度四表面光亮,油滴较小均匀,没有针孔,釉面深黑色烧成制度五表面光亮,油滴多大小不均,有微小的针孔,釉面深黑色根据实验了解到油滴在什么阶段形成和在什么温度对油滴的形成起到关键的作用,据资料显示油滴天目釉的形成机理,由于在1200℃-1250℃之间釉面发生反应,放出大量的氧气,在釉层中形成气泡由于釉层较厚,氧气逸出后在釉层的表面形成泡痕。同时由于氧气排出的时候,铁分会随之一起上升到釉面在泡痕的地方的富集,则泡痕处铁含量上升,粘度下降流动性加强,填充于泡痕处在此形成铁的过饱和溶液,当条件达到时则将析出晶体形成油滴。4.1.4坯体器形对实验的影响根据资料了解油滴釉主要用作茶盏,所以我们考虑器形是否会影响油滴的形成,在实验中采用不同的器形坯来观察对油滴釉的影响。实验中采用不同器形的坯来做实验观察器形的不同能不能影响油滴的析出或形状大小。根据图所了解盏性的坯体外围处的油滴较大较均匀里面所析出的油滴较小分布较密,碗型坯体除器形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然而外围的油滴析出较小分布较均匀,里面的油滴析出比外面的较大分布均匀。由此可知坯体器形不同同样也会影响油滴的效果,与前面实验对比分析油滴天目釉适用于有一定弧度的器型,在具有一定弧度器型坯体上釉能够更好流动有利于油滴的析出产生更好的艺术效果,尤其是在茶具器形上。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毕业论文(课题)5结论5.结论本实验以油滴天目釉为基础,利用学校实验室所提供的廉价原料来深入研究油滴天目釉的生成机理,并将油滴天目釉成功的研制,由于自身的时间和学识的关系,实验中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其中有很多方面需要加强改进,如本课题所用的实验几乎是在学校实验室的电炉中烧制而成的,烧成时间是缩短不少,但想要提高效率还要继续进一步发展。5.1油滴天目釉配方的确定:表5-1油滴釉配方Table5-1Theformulaofgroundglaze石英钾长石滑石方解石骨灰硅灰石高岭土氧化铁氧化钴2050451.351080.35.2工艺参数:(一)快速湿法球磨,料:球:水=1:1.5:0.8;(二)球磨时间:20min,转速400转/min;(三)釉浆细度:过250目筛筛余<0.05%;(四)施釉方法:浸釉法、吹釉法、荡釉法;(五)釉层厚度要求:0.6-1.5mm;(六)烧成工艺:烧成温度为1280℃烧成制度:0℃-700℃180min700℃-1120℃120min1120℃-1250℃150min1250℃-125030min1250℃-1280℃60min1280℃-1280℃15min自然冷却至室温,烧成气氛定为氧化气氛。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毕业论文(课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