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宾结构和动补结构的比较_第1页
动宾结构和动补结构的比较_第2页
动宾结构和动补结构的比较_第3页
动宾结构和动补结构的比较_第4页
动宾结构和动补结构的比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动宾结构和动补结构的比较

在汉语词汇中,这样的词在语言成分之间的结合不好。中间可以添加其他组件,以扩展。陆志韦等著的《汉语的构词法》,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都称这类词为“离合词”。这个名称恰当地概括了这类词的特点:两个语素(这种词多由两个语素组成,也有多语素的,本文不涉及)可离可合,合在一起的时候,是一个词,具有单一的意义;分离扩展的时候,是词组。如“羊肉——羊的肉、理发——理了一次发、敬礼——敬了一个礼、吃苦一一吃了不少苦、洗澡一—洗了一个澡、打倒——打得(不)倒、完成一一—完得(不)成”等。目前,对这类词(我们主张称为词,是特殊的词),语法界看法不一致。有的认为是词,理由是具有词的基本特点;有的认为是词组,理由是能扩展;也有的认为是一种中间现象,理由是具有词和词组的双重特点。我们觉得还是按词处理好。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常常碰到这类词。比如:“你今天中午睡觉了没有?”“我六点起床。”“这个月的生产任务已经完成了。”遇到这样的句子,把“睡觉、起床、完成”作为一个词处理要比作为词组处理更为合适。这样简单明了,清楚易懂,便于学生理解、记忆、运用和翻译。如果作为词组处理,把“睡觉”分析成由动词“睡”加名词“觉”组成,“起床”由动词“起”加名词“床”组成,“完成”由动词“完”加动词“成”组成,这样既烦琐又不便于理解和记忆。可是当遇到“他每天中午睡一觉。”“他起了床就去操场了。”“这个月的生产任务完不成了。”这样的句子时又该怎么办呢?当然仍应按词处理,只不过是把词扩展了,两个语素之间加了其他成分,不然前后就不—致了。能否扩展不是区分词和词组的唯一标准,如果把能扩展的都当词组,那将会有相当一部分词,尤其是动宾结构的词被排除词的范围,这对语法的学习和分析是没有好处的。因此,我们采用陆志韦、黄伯荣、廖序东等先生的说法,称这部分词为离合词,把它们当作特殊的词,能扩展的词来对待。在复合动词中,有相当一部分动宾结构和动补结构的词属于这样的离合词。这类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在初级阶段,外国留学生使用这些离合词时,常常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他们掌握不住离合词的特点和用法。下面我们将动宾结构和动补结构两类分别谈一下。一动态助词“模型”动宾结构的离合词的两个语素是动宾关系,多由单音动词性语素加单音宾语构成,这个宾语,多数是名词性的,如报仇、谢幕等,也有形容词性的,如着凉、保密等,也有动词性的,如受骗、造反等。这些离合词,多属动作性动词,具有一般动词的基本特点:1.可以在句子中充当谓语,如“他结婚了。”“孩子们在游泳。”2.后边可以加动态助词“了”,如“他睡觉了。”“他伤心了。”3.能够接受副词的修饰,如“他们已经见面了。”“他又生气了。”4.能以肯定否定形式相叠,如“昨天你洗澡没洗澡?”“他着急不着急?”这些特点,外国留学生掌握起来并不困难,而对于离合词的特殊的一面,即可以扩展这一点则掌握不好,他们把离合词和一般动词混淆了,经常是该扩展而不扩展。例如:*1.我们见面了以后,谈了很多事情。*2.我每天早晨起床了就去操场锻炼身体,学生把“见面、起床、吃饭”这三个动宾结构的离合词当作一般动词看待了,所以把动态助词“了”都放在了后边,而在这三个句子中,这三个离合词都应该扩展,成为“见了面、起了床、吃了饭”。学生之所以出错,是因为对离合词怎样扩展、在什么情况下扩展搞不太清楚。这个问题比较复杂,笼统的几句话恐怕说不清楚,需要看具体的语言环境而定,一般地说,不外乎这三种情况:(一)“持续”“扩展”当强调离合词所代表的动作已经完成、而且在同一个句子中不再有其他的动作发生时,不扩展。如:劳动人民翻身了。他订婚了。当强调离当强调离合词的构词成分——动词性语素所代表的动作时,扩展。可分三种情况。A.如果强调动作已经完成,用“了”扩展。如:他辞了职了。这种种情,一般有句尾“了”,或者后边还有其他动作紧接着发生,如前面的三个错误例句,改后应为这样:我们见了面以后,谈了很多事情。我每天早晨起了床就去操场锻炼身体。类似的还能举出很多很多,如“下了课就回家”,“放了假就去上海”,“着了凉就感冒”,“理了发再洗澡”等等。B.如果强调的是动作的持续,用“着”扩展。如:他正吃着饭呢。能用“着”扩展的离合词,比用“了”和“过”扩展的数量少。C.如果强调的是过去的经历,用“过”扩展。如:他给我帮过忙。这个人在那次会上发过言,我认识他。在B、C这两种情况下,“着”、“过”不能放在离合词的后边,而一定要放在两个语素的中间,否则,就会出现下面这样的错误:*4.孩子们鼓掌着欢迎我们。*6.他结婚过了。(二)数量词控制对象很多动宾结构的离合词的两个语素中间,在加了“了”或“过”的同时,还能加数量词(词组)。如“打了一年仗”、“出过一趟差”。也可以只加数量词(词组),不加“了”或“过”。如“打一年仗”、“出一趟差”,但意思有所不同。这里的数量词(词组)作前面的动词性语素的补语,起补充、说明的作用。此外,有时还对后面的宾语有修饰、限制的作用,其位置是不能随便挪动的,而外国留学生则常常把数量词(词组)放到离合词的后面,如:*7.我和师傅握手了两次。*8.我们听了工厂领导同志的报告,为他们取得的成绩鼓掌了三次。*9.昨天晚上我们散步了半个小时。(三)动宾结构中的错误,多加重复动资语素,也不能连“一‘起重复”时,一个“起”这里说的其他成分,指经常用的“什么”、“点儿”、“他的(谁的、你的、我的)”等。如“吹什么牛”、“操点儿心”、“造他的反”等。在外国留学生的书而作业和口头表达中,很少看到这种扩展方式,因为在他们所接触到的教材和日常会话中,不太容易碰到这种格式。如果在教学中遇到这类离合词,教师可在讲解词语时带一下,告诉学生这些词可以扩展,如何扩展。另外,有的时候,动作需要重复,但只能重复动词性语素,而不能连宾语一‘起重复。如、“握握手”、“聊聊天”、“理理发”、“帮帮忙”等。如果要强调动作的完成而加动态助词“了”时,要加在重复的动词性语素中间。如“握了握手”、“聊了聊天”、“理了理发”、“帮了帮忙”等。清楚了这两点,就不至于出现这样的错误:10.我们握了握手。12.我们到操场散散步好吗?以上谈了动宾结构离合词的三种扩展方法,目的是想帮助外国留学生,分析和总结一下运用这类离合词时之所以发生错误的原因,以避免或少出错误。但只懂得道理还不够,还需要死记一些词,特别是在初学阶段。为此,把外国留学生在学习汉语的初级阶段经常会遇到的一些动宾结构的离合词及其扩展情况分列如下:有*者表示出现情况有交叉,即既能用“了、着、过”扩展,也能用其他成分扩展。用数量词(词组)扩展时,常用的量词有表名量的“个”,表时量的“小时、天、月、年”等,表动量的“次、回、趟、下”等。用什么合适,要根据离合词本身和上下文的情况而定。有时还与说话人的习惯有关,如:有的人说“理了一次发”,也有人说“理了一回发”,都可以。实际上,扩展的情况不止这些,因篇幅所限,不能逐一列举。二加固定结构的“得、不”动补结构的离合词多由单音动词性语素加单音补语组成,这个单音的补语多为动词或形容词。如:象这样的词,还可以举出很多很多,而且随时可以按规律产生新词,所以词典里除了最常用的以外,一般不收。这类动补结构的离合词,和动宾结构的相比较,其词性更接近于一般动词,扩展的方式不那么随便,只能在两个语素中间加“得”或“不”,加“得”表示可能,加“不”表示否定,如“打得(不)倒、听得(不)见、完得(不)成”。除此之外,再不能加其他成分。这类词的两个语素,虽然有的是临时搭配的,但结合得却比较紧,表示单一的概念,后边可以加动态助词“了”或“过”。因为词义多是表示结果的,所以一般不能加表持续态的“着”。另外,词的后边还可以带宾语,如“打败敌人、弄坏钢笔、抓紧时机、完成任务”等。不能把两个语素拆开,把宾语放在中间,使之成为:“打敌人败、弄钢笔坏、抓时机紧、完任务成”。外国留学生则常常犯这样的错误。例如:*13.要是你不说,我就打你死了。*14.听介绍完了,我们就开始参观。*15.你连一块石头也搬不动,怎么能搬山走呢?如果我们告诉学生,这些词是表结果的动词性离合词,两个语素不能随便拆开,除了“得、不”以外,中间不能加其他任何成分,象这样的错误就会大大减少。另外,还有一种单音动词加后缀“得”的结构更象是动词。常见的有:1.记得认得舍得晓得值得中间可以加“不”表示否定,“不”也可加在前边,但意思有所不同。“这件事我记不得了”和“这件事我不记得了”比较,后者比前者否定的程度更强。2.顾得要得了得吃得说得表示否定时,“不”字一定要加在中间,不能加在前边。3.懂得觉得取得显得不能扩展,和一般动词没有什么区别,也可以说就是一般的动词。4.免得省得懒得难得不能扩展,看起来有点儿象助动词,用的时候,后边还要有其他动词。如“免得出错、懒得动弹、难得看一次戏”。又有点儿象连词,后边常带有小句。如,“没事你就打电话通知一下,免得大家白跑一趟。”“难得你到我这儿来一次。”“懒得”好象没有连词的性质。“省得”和“免得”的用法、意思都差不多,只是“省得”更加口语化一些。5.对得起(对不起)瞧得起(瞧不起)看得起(看不起)信得过(信不过)对得住(对不住)、靠得住(靠不住)这些结构中的“得、不”不能去掉,“对得(不)起”不是由“对起”扩展而来的(实际上并不存在“对起”这种形式)。可以把这些结构看成一个动词。有的只有否定形式,而没有肯定形式。如:巴不得恨不得了不起对于这些带“得”的结构,在教,学中如果遇上了,不要觉得没有什么难懂的,因此就一带而过,简单了事。比如说,当讲“认得”的时候,最好同时把“记得、舍得、晓得、值得”也告诉学生,而且要把这些词的共同特点交代一下;当讲到“对不起、瞧不起”的时候,要把肯定形式也说一下,并说明中间的“得、不”不能去掉。这样作的好处,一是使学生避免或少出错误,二是可以积累词汇,扩大知识面,有利于提高汉语水平。以上谈了动宾结构和动补结构两种形式的离合词,这类词不同于一般词的突出特点是可以扩展,但这种扩展不是自由的、无限的,所以又和词组不同。有人认为,既然能扩展,就不是词,而是词组。前面已经说过,能否扩展不能作为区分词和词组的唯一标准。这些离合词的两个成分,已经凝固成一个特定的意义,表示一个单一的概念,因此不扩展时具备了词的资格。也有人认为,既然是词,就不要扩展,否则就破坏了词的完整性,影响语言的健康发展。我们认为,这种看法也不够全面,因为在现实生活中,这类词确实存在,尤其是在口语当中更为普遍。我们在教外国留学生时,不能无视这类词,我们应该把现实生活中那些活生生的语言教给他们,否则就会使教学脱离实际,不能学以致用。当然,那种乱拆词的作法也是不对的。如把“动员了一次”说成“动了一次员,”把“检查”说成“检什么查”,把“友好”说成“友什么好”等。留学生能否熟练地掌握和运用离合词,直接关系到其汉语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