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热的冷思考_第1页
国考热的冷思考_第2页
国考热的冷思考_第3页
国考热的冷思考_第4页
国考热的冷思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考热的冷思考每年这个时节总有一个热门讨论话题,那就是国家公务员考试,基本已赶超了很有中国特色的高考,因而得了个美名“国考”,可见地位之重。年年考,年年议,如今国考也有了这同等待遇。不过,高考关注考后,录取率、高分状元,而国考关注的是考前,是报考人数,这就带来了很有意思的现象:高考是78、9月间;而国考通常是11月底或12月初,但热的却是报名这几天。以前上高学听说高考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而如今国考却是突破百万,且几乎年年激增,呈井喷之势,反倒是高考参加人数这些年一直在下降。以数据说明: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考人数历史性地达到了1462009年为105万,2008年为80万,2007年为60万,退回到2001年,报名人数仅为3.9万。短短10年间,希望通过“国考”成为公务员的人数,增加了37倍。为什么那么多国人要参加国考?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1一是当前就业形势之严峻,已经发展到十分突出的程度,国考无疑给就业增加了一个不错的选择,国考大热即因就业太冷,二是“金饭碗”效应,我们见到听到太多关于公务员福利待遇好的事儿,按照我国公务员法的规定,我国公务员享有享受地区附加津贴享受住房、医疗等补贴,在定期考核中被确定为优秀、称职的,按照国家规定享受年终奖金。国家还建立公务员保险制度,保障公务员在退休、患病、工伤、生育、失业等情况下获得帮助和补偿。种种福利待遇,驱使更多的人们踏上国考的路程。第三点很有意思,人们把国考变成了“摇宝”,买彩票似的“撞大运”,仿佛找工作时候反正报名费也就60打酱油”,也就是丢了一天时间和60块银子,再有点儿侥幸地想想,“裸考”不也有人成功的么。还有一点,很具讽刺意味,大家觉得国考相对公平。在如今“某二代”当道的年头,咱没钱没关系,没个好爸爸,就可能找不着心仪的工作,而国考,因为招收数量之广,程序相对严格,还带着国字头,就很有了点吸引力,至少只要审核通过,人人都有上考场一战的机会,总比你煞费苦心的简历连招聘者的法眼还没入就直接进入垃圾篓的好,好歹心里算是个安慰。至于考了第一名最终却没被录取的例子,咱也不能太苛责。今年的国考限制更厉害,大幅度提高工作经历门槛,审核更加严格,却还没能阻挡大家报名的热情,以至于衍生了一个颇为怪诞的现象——劝退。一些报名考生称接到了资格审核人员的电话,详细询问自己的工不奇怪,近年来,高考、公考、事业单位招考屡屡发生徇私舞弊现象,整个国家的考试环境遭遇诚信危机,不过某单位某职位报考人数多恰恰说明其受宠的程度,不是也有9个职位,需求11个人,其中却有8个职位无人报考的么,这时候,是不是单位也该打电话“劝报”呢?2011年国考报名已结束,即将接踵而来的确认、缴费、考试种种,恐怕都不会有这阵子的热闹,大幕刚开启,观众已散场,留下那数百万的演员,各显神通,慢慢熬去。不要盲目跟风自己的人生自己把握“罢了罢了,在这里说一句,如果大家要考国家公务员,一定不能像我这样打酱油。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好的准备才有好的成绩。毕竟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的高手居多,自己认真地准备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对手的尊重。靠运气的事情很多是不“比你幸福”最后表达了自己发帖的原因,作为国考大军中的一员,他想告诫大家,在公务员热的大环境下,一定要思考下自己的人生和自己的公务员之路。如果把不可否认,在就业压力巨大的今天,公务员岗位的稳定性是百万大军趋之若骛的一方面原因,进入将不适合、不胜任的清除出公务员队伍,最终形成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选人用人机制。同时,随着“十二五”规划的实施,新一轮收入分配改革将逐步缩小各行各业的收入差距,公务员收入高的现象也将成为过去。中国数千年以来盛行的是仕途经济,早已使人们对“是草就比地皮高”深信不疑。“官本位”思想就像一把香火,烧了几千年,不仅不灭,反而越烧越旺,直到现在还占据着社会主流。这必然使官员与百姓的距离越来越远。“国考热”折射市场经济发展隐忧2010年12月14日14:55广州日报_COUNT_人评论今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审核工作已经结束,考试在即。最终报名人数达到141万多人,是2003年的16倍,最热的职位创下了4961∶1的纪录。考公务员热,已经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近年来,凡是有点想法或者没多少想法的人,毕业出来第一选择大多是考公务员试试,不行再另寻出路。客观而言,这并不是盲目选择,而是基于现实的一种主动或被动迎合。即便如此,百万人马涌向国考,这个场面依然十分震撼人心,也让人感到特别无奈。晰。相较而言,国内有专家更具有在场感,明白现今社会的痛点何在。但是,上述也仅是说中了部分事实。为什么那么多人争抢公务员这个“铁饭碗”?又为什么这个社会越来越趋向于求稳?直接原因确实是毕业生找工作越来越难。但是,不妨进一步想想:为什么人们找工作越来越难?问题的根源就在于,当下社会资源过度集中于权力部门,导致大多数人只能依附于权力的周边求生存。虽然中国社会正朝着市场经济社会转轨,但近年来的事实证明,市场社会的发展空间正在受到挤压,日益变得逼仄狭小。由政府主导市场化改革,且不论其好处何在,至少目前已经成了导致种种社会弊端的一大来源。政府主导一切,造成的直接后果是行政机构迅速膨胀,变得庞大无比。市场化改革本应是一个政府放权让利的过程,但从目前来看,权力过度集中的状况并未缓解,相反还有所加重。为什么那么多人涌向国考?这不仅因为公务员的收入和职位相对稳定,还在于该阶层掌握着公权力,因此得以稳居社会上层,占据社会资源分配的有利地位。这一点,无论如何都是其他社会职业所无法比拟的。权力过度集中,还造成其他社会领域不得不依赖于权力而生存的现实。且不说那些占据市场经济上游地段的国有垄断企业——这是保障权力运作的另一只翅膀,民营企业如果想发展壮大,最后往往都会遭遇如何与权力“和谐共处”的瓶颈。民营企业如果不能取得政府部门和官员的支持,随时可能因这样那样的原因而被甩出市场的游戏圈。在这样的背景下,市场自然难以形成正常、有序的竞争格局,社会也难以进入凭借个人本事而顺畅流动的渠道。政府权力越强大,社会资源越集中,发展市场经济所需要的自由空气就越稀薄。而当所有一切最终都指向并依赖于权力,个人自由选择的空间必然相对缩小。百万大军冲向国考大门,只能证明,这个社会留给个人的选择和发展的机会仍有待拓宽。从此角度看,国考大热反映的不仅是就业问题,还深深折射出当下市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隐忧所在。这样的现实图景除了让人震撼,还应引起整个社会的反思。调查称“国考热”本质在于年轻人热衷权力2010年12月14日15:04北京晨报“红领”已取代“白领”,变成了中国年轻人最青睐的工作?这是外国媒体的评述,而国考热潮的持续不断,似乎也验证着这句断语的真实。2011年国家公务员公共科目笔试已在全国40141万“考碗族”几经摩拳擦掌后上阵一展身手挤上“独木桥”,最热的职位竟创下了4961∶1的纪录!为什么这么多年轻人对国考情有独钟?如此激烈的竞争单单是为了高工资吗?评判本质在于对权力的热衷在对“稳定”的追求之外,权力现在也成为年轻人热衷“考碗”的重要原因。现在的“国考热”本质就是“权力热”。所谓考碗族,实际上就是考权族。按道理说,年轻人热衷权力,无可厚非,因为权力可以让一些人更好的挖掘出自己的价值,可以实现更大的理想。但是,如果成为一种热,那就畸形了,只能说明权力在年轻人心中已经不是一种正常的东西,而是一种非常畸形的东西了。事实也正是如此,现在,一些地方的权力至高无上,甚至高于法律,高于人民利益,一些人利用权力发财,利用权力经商,利用权力实现不可告人的目的,权力的附加价值太大了,在这样的环境下,权力必然以他畸形的魅力成为人们追逐的对象。人们的追求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只有追求丰富多彩,社会的发展才能和谐,才能阳光,才能向上,因为这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如果社会的人都去追逐权力,那么,社会其他方面还如何得到人才,如何取得平衡发展呢?该给国考热降温了,如何降温?两个办法,一是把现在畸形的权力关进监督的笼子,让权力的畸形魅力消失;二是提高其他行业的待遇稳定性,用社会公共财政打造行业生存基本补贴,让其他行业的人也能感受到公务员一样的稳定待遇。一个争相做仆人,不愿做主人的社会,是危险的,这不是耸人听闻。卫民声反思应填平职业福利的洼地国考年年都在创造奇迹:140万的报考人数,最热职位近5000人争夺,衍生出豪华的“国考产业链”。从个人的职业选择而言,参加国考是报考者的权利,无可诟病;但就社会形态来说,国考高烧不退,总让人多有忧虑。至于国考热的原因,早就路人皆知——正如一项民调显示:30%的网友认为,国考火爆的原因是“待遇有保障,福利更诱人”;26%的网友认为是追求“能行使权力,社会地位高”;不到两成的网友更看重公务员职位的稳定„„只有1%的网友认为,报考是为了“改变社会”。国考之所以被公众视为“一条大道通罗马”,折射出公务员群体的高性价比,与之对应的,则是公权的不堪、创业的艰难、公共服务理念的式微。为什么考公务员?一为钱、二为权,一旦这两者暗相纠结,寻租或腐败即司空见惯。更为重要的是,公务员的本意在于公共服务,如果“醉翁之意不在酒”,这些精英群体就更容易在权力行使中出现“高技术含量”的目标偏差,而真正需要青年才俊的实体经济却嗷嗷待哺——这不啻为社会效益上的“双输”。于风险社会来说,一枝独秀的“国考”必然隐喻着某种不正常的稳态。除了权力崇拜与就业环境的问题,公务员退出机制的阙如,事实地形成了职业福利中的一块“洼地”,其风险偏好自然令公众趋之若鹜。这些年,公务员问责事件中的种种不堪、与异地复出的传闻一起,深深刺激了公众的神经,传递出更多耐人寻味的职业信号,加剧了公众对公务员的误会与偏见。公务员不是社会财富的直接创造者,公权部门恰恰是财政的靡费者,人越多、权越大,越不利于社会的发展,也越是加剧了公民的负担。“我为国考狂”年年无绝期,起码说明整个社会消耗在国考上的成本已经非常高昂,如果这种态势无以改观、“红领”赛过“白领”的现象无法逆转,社会的创富能力与职业价值观,都将深受其伤。邓海建析因人人都考公务员其它工作谁来做参加今年“国考”者其中不乏企业骨干、事业单位人员,尽管他们所报考的职业岗位,与理想、专业、擅长十八竿子,但在生存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哪个不想有稳定、高薪的工作,而当下最稳定、享高薪的就数公务员,一旦撞大运一般考上去,你只要不作奸犯科这辈子不用操心,甚至你的上辈、下辈的生活都“充满阳光”了。对于“国考热”,搜狐网做了一个“我们真的需要那么多公务员吗”专题,指出“一个行业出现太大的吸引力,证明这个行业出现资源垄断”,这话说得一点不错。公务员就是一个垄断行业,而且垄断的是分配一切社会资源“权柄”,这个群体甚至可以将以权谋私、控利自肥以制度甚至法律的形式肯定下来,使自己成为养尊处优的“上层贵族”。就说他们的这足以说明一些问题。事实上,工资福利多发些没啥,关键是拿钱后要作出对等的贡献。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的“国考热”无关业绩与贡献,更无关理想与信仰,以青年精英为主流的削尖脑袋挤进门,不是为了拼搏和奉献,而是为了享乐与稳定。媒体指出,人人都去考公务员,其他工作谁来做?高学历人才去公务员系统任职,影响社会财富的积极创造;吸引更多社会精英投身到市场经济第一线,才能对社会发展有益;社会的安定和前进更依赖于民间力量的强大„„说得没错,问题谁来为这样的“高热”降温。指望公务员自己给自己降薪、增压、加责吗?我看解答就在“社会的安定和前进更依赖于民间力量的强大”中。成彪建议追求起点处的公平不必讳言,当下公务员的“幸福时光”仍是吸引众多报考者趋之若鹜、恋恋不舍的主要动因。公务员待遇旱涝保收,官员特权如影相随,太让人羡慕,年轻人对公务员岗位几乎癫狂得眼馋溢于言表。机关就是风不透雨不漏的“山寨”,尽管这里同样也有不公平,但是在全社会不公平的情境中,这里却占据着“有利位置”——难怪入口处人流如潮,你死我活拼命往独木桥上挤。过了这座桥,可就坐享“风景独好”了!“不公却有利”的观点已得到了舆情的支持。近日一项问卷调查显示,认为自己是“弱势群体”的党政干部受访者达45.1%。官员也“哭穷”,说怪也不怪,不同群体有着相同的弱势心理感受。弱势是相对的,你在这个阶层是强势,到了上个阶层可能就是弱势,而社会不公正、不公平等现象的普遍存在,使每个人都身受其害,“弱势”心态自然蔓延。对于大更是一块上升的跳板。逃离了底层民众的“深弱势”,进入了小公务员的“浅弱势”,自然不再纠结于“柴米油盐酱醋茶”。换言之:宁愿做牛后,也不做鸡头。因为“牛后”终有出头日,不出头来也安稳。决策层已高度关注全社会的公正公平,并持续发力破解这一困扰当下中国改革与发展的难题,以提升全体民众的安全感与幸福感。不过,国考这“冬天里的一把火”再次点燃了民众对于公正公平与和谐稳定的渴望,如何出台刚性的制度,一方面遏制各种“权力福利”,通过改革终结公务员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