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对脑梗死伴高血压的研究9000字(论文)】_第1页
【循证护理对脑梗死伴高血压的研究9000字(论文)】_第2页
【循证护理对脑梗死伴高血压的研究9000字(论文)】_第3页
【循证护理对脑梗死伴高血压的研究9000字(论文)】_第4页
【循证护理对脑梗死伴高血压的研究90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循证护理对脑梗死伴高血压的研究进展综述目录TOC\o"1-2"\h\u694循证护理对脑梗死伴高血压的研究进展综述 117036引言 133491循证护理对于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的重要性 288412循证护理的突出特点 324163基于文献的我国脑梗死中医护理研究现状分析 429783.1利用文献计量学进行的现状分析 467313.2结果讨论 5165794循证护理应用于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有效策略 6244344.1呼吸道护理 6288854.2康复训练 6187634.3心理护理 7233554.4饮食指导 8204465小结 9摘要:在神经内科临床上,脑梗死是一种常见多发疾病,对患者生命健康以及正常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急性脑梗死发病急骤,致残率、复发率以及致死率相对较高,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脑梗死合并高血压也导致患者生存危险系数升高,治愈难度以及恢复难度加大,且病情复发率随之升高。在正确有效地开展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治疗的同时实施针对性临床护理干预具有极为积极的意义。充分认识并深入理解循证护理理念,强化临床护理实践工作的有效性以及科学性,对改善医疗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护理服务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笔者就此综述了脑梗死伴发高血压的循证护理策略,希望有所指导和帮助。关键词:脑梗死;高血压;合并症;循证护理;策略引言脑梗死(cerebralinfarction,CI)伴发高血压病的康复治疗,护理和防治并发症,消除致病因素,预防脑梗死再发,提高治疗后患者的心理及生存质量,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随着近年来临床护理工作的发展,循证护理开始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广泛应用,其作为一种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法,是计划护理活动过程中各个护理工作人员明确、审慎、明智地从临床实践经验以及患者护理愿望出发,在科研结论的指导下获取证据并制订护理决策,以便于高水平地开展护理工作。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是神经内科临床极为常见的一种病症,其康复治疗、并发症的防治护理工作成为近年来临床关注的重点。本病患者的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强调要积极消除致病因素,做好脑梗死病情再发的预防工作,重点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和生存质量[1~2]。而循证护理作为一种人性化、先进的科学的护理方式为多个医学专业和科室护理工作提供了更丰富的选择。1循证护理对于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的重要性脑梗死以≥50岁的患者为好发人群,其中病前合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的患者约占25%[3],本病临床复发率相对较高,患者预后普遍较差,给患者正常生活以及机体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安全。脑梗死合并闹血压导致患者生存危险系数升高,治愈难度以及病情康复难度明显加大,且远期复发率相对较高。脑梗死患者群体中高龄病例较多,患者发病后往往合并肢体瘫痪,导致长期卧床,锻炼活动不足等情况[4],容易引起躯体障碍以及心理并发症。所以护理临床应积极开展针对性护理服务,在有效治疗的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病情进展,采取合理的康复护理方案,切实做好并发症预防工作。循证护理是对传统护理模式下以护理工作人员直觉以及护理实践经验为依据的低效护理习惯与行为的革新和突破,其提出了全新观点,要求护理人员采取最科学、最新颖的方法开展临床治疗与护理操作,医护之间的协调以及护理科学性明显加强。循证护理要求护理人员坚持以“实证”为行为前提和基础,是一个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也是未来临床护理学的发展趋势。对于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来说,循证护理特点符合其护理需求,因此实施循证护理模式对于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来说有积极的意义[5]。脑梗死发于50~60岁以上的人群,约25%的患者病前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在临床上的复发概率较高,预后差,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甚至还会危及生命。而脑梗死伴发高血压,增加了患者的危险系数,加大了治愈难度,恢复的难度更大,复发率更高。由于高龄患者较多,发病后,患者常伴发肢体瘫痪,长期卧床,活动不便等多种躯体症状和焦虑反应、持续性紧张不安、忧虑抑郁、情感障碍等心理并发症。因此,临床上必须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治疗后密切地观察病情,采取正确的康复护理,从而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所以,选用有效的护理方法非常重要。循证护理改变了传统护理以个人经验和直觉为依据的行为和习惯,提出了全新的观点,使护士以最新最科学的方法实施治疗方案,加强了医护之间的协调和护理的科学性。它以“实证”为基础进行护理,是一个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成为护理学发展的趋势。循证护理的特点与脑梗死伴发高血压患者的护理需求相对应,实施循证护理具有一定必要性。2循证护理的突出特点2.1提高临床护理工作质量循证医学是循证护理的起源所在,循证护理以患者需求为中心,从科研成果以及临床经验出发,以可信的、富有参考价值的科研结果作为循证依据,发现问题并探索实证,以此来指导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各项操作,并通过护理活动将其充分体现出来,通过实证来有效指导护理操作,确保临床护理工作质量最佳化。有观点认为,针对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开展循证护理,有利于改善护理工作质量,提高护理标准,整个护理工作显得更富有高效性与系统性,护理工作发展也得以促进,有利于最大化利用医疗资源,为患者提供更好地照护[6~7]。另有临床研究[8]发现,循证护理模式下医疗护理活动也更趋于程序化以及标准化,护患关系也逐渐转向主动-合作型,护理工作效率大大提升。循证护理模式重视多学科协作,强调为患者提供连续、优质的护理服务,其临床意义与积极新也逐渐为社会所关注。2.2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病情康复缩短脑梗死发病时间是临床治疗脑梗死的关键,特别是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病例,临床应合理控制患者血压波动,改善脑部灌注压,保证脑组织血流量。同时,早期开展康复训练有利于加快患者恢复,及早建立神经系统联系。急性期脑梗死病例血压波动过大均会对病情预后造成不良影响,而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发病后的血压往往难以得到有效控制[9]。有学者观察了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并以常规护理组患者为对照组,评估护理后10d、21d时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两组住院时间指标,结果表明循证护理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缩短,脑组织血流量维持平稳,神经根功能恢复速度加快,护理满意度明显提升,值得临床予以推广和使用[10]。亦有不少观点得出相似结论,进一步证实循证护理在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病情康复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大大促进了患者恢复速度[11~12]。2.3提高护理质量循证护理起源于循证医学,它将科研、临床经验以及患者的需求结合在一起,以有价值的、可信的科学研究结果为证据,提出问题,寻找实证,作为临床护理过程中的重要依据,并在护理活动中体现出来,用实证指导操作,对患者实施最佳的护理。陶晓葆[6]研究循证护理在脑梗死伴发高血压护理中的应用表明,循证护理能够提高护理标准和护理质量,使护理更加系统和高效,加快护理工作的发展,并能够使医疗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用,使患者得到更好的照顾。闫雯雯研究表明,循证护理措施实现了医疗护理活动的标准化、程序化,建立了主动-合作型护患关系,提高了工作效率。为患者提供优质、连续、多学科协作的护理服务,随着研究的深入,循证护理给政府、护理学科、患者以及护士带来的益处也逐渐被人们所认识。2.4脑梗死伴高血压患者的恢复减少脑梗死的发病时间是治疗这类患者的关键,临床上对于脑梗死伴发高血压患者,要适当控制血压,确保脑部灌注压,维持患者脑组织的血流量,早期的康复训练能使患者尽快和神经系统建立联系。处于急性期的脑梗死患者血压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预后,脑梗死伴发高血压患者很难控制血压。马惠军等观察了88例脑梗死伴发高血压患者,对比循证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护理后10d,21d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显示,与常规护理相比,采用循证护理能够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维持患者脑组织的血流量,帮助神经根功能恢复,增加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使用。张红、李军莉、胡云静也得出相似结论,进一步表明循证护理对于促进脑梗死伴高血压患者的恢复发挥了重要作用3基于文献的我国脑梗死中医护理研究现状分析3.1利用文献计量学进行的现状分析文献检索:检索数据库。包括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gFangData)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及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检索策略:①主题词或关键词检索,“缺血性脑卒中”or“缺血性中风”or“缺血性脑血管病”or“脑栓塞”or“脑缺血”or“脑梗”;②全文检索(“中医”or“中医药”)and“护理”;。文献筛选:纳入标准。发表时间为各个数据库建库时间到2016年3月1日;关于脑梗死患者中医护理相关的文献;排除标准:重复发表文献;动物研究;综述类研究;外伤性脑损伤;研究对象年龄小于18岁;研究文献中数据不全(无作者、作者单位、文献来源、关键词或主题词等信息)。文献筛选过程中首先阅读标题与摘要,若不能确定是否纳入时阅读全文。文献录入与分析:以题录格式导出至NoteExpress中进行文献管理,在NoteExpress中进行文献的查重与筛选后,提取所纳入文献资料导入Excel中,提取信息包括纳入文献的发表年份、收录期刊、第一作者单位、基金支持、文献关键词、研究内容等。对获取的资料进行计量分析,并利用Excel数据透视表功能形成高频关键词共词矩阵,转化为相异矩阵后倒入SPSS20.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质量控制:文献的检索方式经由反复检测,确保查全;文献筛选与信息提取过程由2名研究员共同根据统一纳排标准与提取标准核对完成;资料分析过程严格按照相应统计流程进行。3.2结果讨论我国脑梗死中医护理核心研究人员团体已经初步产生,但其研究稳定性与专业特色性有待突出,权威研究机构则尚未形成。从研究结果来看,核心作者文献量最多为24篇,数量已经达到一定积累,但从核心作者的实际发文来看,脑梗死中医护理并非大多数核心作者的主要研究方向。核心作者是研究质量稳固和继续发展的坚实基础口…,在脑梗死中医护理研究中需要更多方向明确的研究者作为核心研究人员才能够使得研究更加深入与专业化,因此,需要坚定现有核心作者研究方向继而促进核心研究者队伍的稳定性,同时继续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研究者,以扩大核心研究队伍。再者王芳、罗珊及赵丹高频合作者均来自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可推断该研究团队为我国脑梗死中医护理研究中的重要研究力量。从文献来源机构来看,该研究机构并非在发文量的前10位,在未对文献质量作出判断前不能说明发文量大即为核心研究机构,但核心研究人员与高产机构不一致的情况也说明我国目前脑梗死中医护理研究仍然未形成权威的研究机构。我国关于脑梗死中医护理的研究热点范围覆盖全面,内容有待深入。从树状图分析可知我国目前脑梗死中医护理的研究热点主要分为五大类,覆盖脑梗死急性期、恢复期及后遗症期完整病程,涵盖心理护理、症状护理、并发症及合并症护理及相应治疗的护理配合等几乎全部临床护理内容,因此从研究范围来看覆盖全面,但是从研究热点口8]的角度来看,关键词所提供的中医护理特色的内容模糊,具体突出的研究热点并不明显,结合实际文献可知,多数文献中将中医护理相关内容仅以“中医护理”统一概括,未将具体的中医护理技术或方法独立呈现,这可能与目前护理工作的整体性有关,难以将具体中医特色护理部分分离而进行独立分析;但从关键词的标引来看,大量文献未对具体中医护理技术进行标引也显示了其研究干预本身的模糊性,因此对中医护理研究的具体细化与深度不足,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文献计量学分析结果显示,我国脑梗死中医护理的研究正处于兴盛时期,但研究程度处于探索时期,研究的基金支持覆盖率小,支持程度较低,研究人员已初步形成但专业性与特色性不足,研究内容虽覆盖脑梗死的各个病程分期,涉及情志、中医特色技术及·43·中西医结合相关的各类护理,但热点与特点不突出。因此我国脑梗死中医护理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在保证研究氛围的基础上注重研究质量的提升和研究内容的深入,将脑梗死中医护理研究不断具体化4循证护理应用于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有效策略高血压属于脑梗死病症的独立危险因素,近年来我国的脑梗死伴高血压病症患病率呈逐年增加趋势,该病症预后不良,会加剧患者的残疾及死亡风险,药物治疗为控制该病症患者病情的主要性手段,研究显示,不良生活习惯、消极治疗态度、自我管理较差与该病症预后不良密切相关,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干预可纠正其不良健康行为,提高治疗信念及自我管理水平,进而辅助临床治疗取得良好结果,有效改善其生活质量。4.1呼吸道护理综合护理首先应深入分析护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对于急性期患者应结合抢救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情况给予相应护理,认真分析护理问题,做好呼吸道护理,保持呼吸通畅。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积极开展急救护理措施;对于病情缓解期患者,护理人员应积极开展有效护理服务,防止泌尿系统感染以及各类并发症的出现[13],重视病情复发的防护,确保患者摄入足够的水分与营养,指导患者开展康复运动锻炼。恢复期应重点开展健康教育指导以及病情康复方面的护理指导工作。4.2康复训练康复训练指导脑梗死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情况下,部分可能出现运动功能、肢体偏瘫以及语言功能受损,其生活质量也由此受到严重影响。早期开展康复运动锻炼有利于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脑梗死出现并发症之后,会有一部分患者出现肢体偏瘫,语言功能和运动功能都会受到影响,进而影响患者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患者早期开始康复锻炼能够有效恢复肢体功能。护理人员依照康复计划,通过住院期间集中教育和随机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方法,通过多种形式,向患者及家属讲解锻炼的重要性和理论依据,让患者对康复治疗有一定的理性认识,并指导患者锻炼的方法及注意事宜。若患者出现语言障碍,可以从发音、单词等开始练习,从而促进语言功能的恢复。出现肢体障碍的患者,应每隔4h,进行一次运动或肢体被动按摩,大约为20min,强度可以逐渐加大。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继续拧内旋、外展等运动,每个动作重复5~7次。然后进行翻身练习,从而帮助患者恢复肌力。护理人员待患者坐稳后,进行走路练习,首先让患者保持平衡,指导患者原地踏步,从慢到快,逐步进行。因此,护理工作人员应充分按照康复计划,在住院期间利用随机个体教育与集中教育相结合的健康教育方法,多角度、多形式、多途径帮助患者及其家属认识到康复锻炼的理论依据以及重要性,确保患者能够理性看待康复治疗,并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锻炼方法,保持强度适宜的锻炼运动量。对于伴有语言障碍的患者,护理人员可指导练习发音或者单词,以有效加快患者语言功能恢复。对于伴有肢体障碍的患者,护理人员应每隔4h按摩患者肢体,或引导其进行肢体被动锻炼,每次持续时间为20min,逐渐加大锻炼强度。护理工作人员应帮助患者展开肢体内旋外展锻炼,单个动作重复锻炼5~7次;指导患者进行翻身练习,促进患者肌张力恢复[14]。此外还应开展走路练习,保持平衡的状态下指导患者由慢到快原地踏步等等。对于合并意识障碍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定时帮助患者翻身,叩背,必要时应给予辅助呼吸[15]。4.3心理护理脑梗死患者容易出现抑郁、悲观等情绪,对机体的康复不利,需要护理人员给予更悉心的关心与照料,态度和蔼亲切,及时与患者进行心灵上的交流,帮助患者克服内心恐惧等不良的心理障碍,让患者能够快速适应住院生活。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病情做到整体了解,从而有针对性、有侧重地向患者详细讲解疾病的性质和特征,例如起病急,病情症状明显,突然出现的症状有:意识障碍、瘫痪、失语等。还要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治疗、护理方法,鼓励患者参与康复训练,多讲述治疗成功的案例,为患者及其家属树立信心,减轻其消极情绪,让患者更愿意配合治疗,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增加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倪忠梅文献报告,观察对比住院期间患者治疗依从性,循证护理组依从性高于常规护理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心理护理受疾病的折磨、家庭经济负担加重等因素影响,脑梗死患者往往伴有悲观、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不利于病情康复,因此护理工作人员应全面、细致地关系呵护患者,在护理操作过程中应保持亲切和蔼的态度,与患者交流谈心,了解患者内心隐忧,并采取针对性心理疏导来缓解患者内心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帮助患者在短时间内适应医院环境和住院生活。同时,护理工作人员应全面了解患者病情,有侧重、有针对性地讲解患者疾病诱因、性质以及特征,包括病情症状明显、起病急骤;意识障碍、失语以及偏瘫等骤然伴随的症状。此外还应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临床治疗方案以及护理措施,鼓励患者主动参加康复运动锻炼,将以往治疗成功或效果满意的病例介绍给患者,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缓解消极心理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促使患者积极配合临床治疗与护理工作。一项临床研究[16]针对实验组40例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实施包括康复训练、心理护理以及饮食指导在内的循证护理,另取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并开展常规护理。结果表明,实验组平均住院时间更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更优,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4饮食指导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每天定量饮食,并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以半流质和糊状的食物优先,不建议食用粗糙、干硬或辛辣的刺激性食物。护理人员应为患者提供充足的饮食时间,并让患者多咀嚼,帮助消化。患者在进食后,最好保持30~60min的坐立,防止食物反流,饮食次数上要保持少食多餐。一些患者吞咽困难时,护理人员可以给予营养支持,进行胃鼻饲,做好留置胃管的护理工作。在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病情康复期,护理人员应给予合理的饮食指导,鼓励患者每天定时定量进餐,食物以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为主,优先选择半流质以及糊状食物,忌食辛辣刺激或者粗糙干硬类食物。每天在保证饮食充足的基础上多咀嚼,以便于促进消化。一般情况下进食后30~60min患者尽量保持坐立姿势,以免导致食物反流[17~18]。应坚持少食多餐原则,对于部分伴有吞咽困难的患者,护理工作人员应采取各种方法给予营养支持,例如胃鼻饲、胃管留置等等。对于消化不良患者可给予适度的腹部按摩,以加快胃肠蠕动,促进消化,做好排便护理工作;取湿毛巾帮助患者急性擦洗,定时为患者翻身,以免发生褥疮[19~20]。脑梗死为临床上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患有此病的患者通常合并存在有高血压病症,由于脑梗死伴高血压病症致残及致死机率较高,致使很多患者对临床治疗抱有消极态度,会出现不配合治疗现象的出现。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脑梗死伴高血压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后,有效改善了其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血压水平,且患者生活质量得以明显提升,同时其对于此护理模式的满意度要明显优于常规护理。人性化护理核心理念为“以人为本”,该项护理措施要求护理人员应与患者之间构建良好护患关系,使之可主动配合于护理工作。本次研究中所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中的健康宣教措施利于加强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水平,鼓励家属关注于患者心理状态,避免其治疗期间出现烦躁及焦虑等不良情绪,树立良好治疗信念,进一步对治疗环境的优化,利于降低患者对医院治疗的抗拒感,且利于强化对其的安全管理,避免出现摔倒及坠床事件,通过指导其合理饮食,可避免其不节制饮食因素而造成病情加重现象的发生,另外,还会注重对患者的肢体及语言功能锻炼,以促使其运动及语言功能的恢复,积极改善其生活质量。综上所述,人性化护理利于改善脑梗死伴高血压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稳定其血压水平,提高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5小结脑梗死发病率在近年来不断升高,患者多为高龄,其生活质量因疾病影响而严重下降,且脑梗死容易引起运动功能障碍、瘫痪以及语言功能障碍,一旦并发高血压则会导致疾病危险性大幅提升。脑梗死患者由于长期卧床、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很容易出现悲观或者抑郁心理,加上疾病治疗花费颇多,患者也会产生内疚心理,不利于术后恢复。循证护理在配合脑梗死伴发高血压的临床治疗中,具有多种优势,及时、安全、科学、有效的护理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疾病康复和预后情况,提高疾病治疗有效率,同时可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临床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循证护理以常规护理为基础,从患者生理特点以及心理特点出发,为患者提供最为合适的医疗护理服务,其内容涉及健康教育、病情观察以及生活护理等多项内容。循证护理是一种全新的护理方法,应用于临床上收效显著。循证护理在临床上又称为实证护理,要求护理工作人员对当前综合所得的研究证据加以准确、慎重的应用,并从临床实践经验、患者实际情况以及自身护理需求出发,利用专业技能来制订针对性护理方案,以此来实现患者疾病康复以及预后情况的改善,提高治疗有效率与患者护理满意度,其应用前景与临床价值良好,值得加以推广和应用。参考文献:[1]徐素华.高血压并发脑梗死患者血压控制与自我管理行为、生活方式的相关性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0):16-18.[2]孙惠杰,赵勇,赵英凯等.老年糖尿病、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33(z1):16-16.[3]李梅.循症护理在脑梗死伴发高血压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5,21(3):227-228.[4]宋宗梅,冯云慧,于小平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凌晨脑梗死发病特点的观察及护理[J].河北中医,2012,34(7):1088-1089.[5]金仙丹.老年糖尿病、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的护理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5,43(29):13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