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复习资料_第1页
美学复习资料_第2页
美学复习资料_第3页
美学复习资料_第4页
美学复习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美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一、填空(单项选择)1、1750年德国理性主义哲学家、美学家鲍姆嘉登的《美学》一问世,标志着美学学科的正式建立。被后人称为“美学之父”。2、鲍姆嘉登《美学》一书的书名Aesthetica,音译为“埃斯特惕卡”,在德文中的意思是感性学即美学。3、鲍姆嘉登把美学当作认识论。4、“由上而下”的美学研究措施的重要特点是哲学思辨。5、《诗学》一书的作者是亚里士多德6、刘勰的文学理论专著名为《文心雕龙》,又是美学著作。7、人对现实世界的审美关系属于精神关系8、在人对现实世界所产生的众多关系中,其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关系是实用关系9、提出“美与善相统一”论断的人是苏格拉底。此观点的长处是肯定了美与善之间的联络。10、认为动物也有美感也会进行审美活动的人是达尔文11、“快乐说”和“心理距离说”等美学学说所采用的研究措施是心理学的措施12、从历史发展过程看,把山水自然开始作为绘画和文学的题材,这标志着人对自然的审美意识开始觉醒13、提出“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的人是伍举。此观点是以善为美。虽然肯定美必须以无害为基础,但忽视了美的特点。伍举论美的资料保留在先秦著作《国语》中。14、以费希纳为代表的美学学说属于试验美学15、以立普斯等人为代表的美学学说属于移情说16、艺术社会学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的丹纳17、人类审美意识的产生,从主线上来说,是与生产劳动分不开的。人类最原始的审美意识开始于对工具的制作和观照18、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19、美学研究多种审美对象,其中最重要的是艺术中的审美对象。20、“环肥燕瘦”十分生动地阐明了审美现象具有历史性。21、美学研究的措施具有多层次性,这意味着美学研究的多种措施在性质上有着不一样的特点。22、19世纪中叶此前,哲学措施一直是美学研究的重要措施23、美学研究的基本措施是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对于美学研究有总的指导意义。24、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哲学基础应当是作为整体的马克思主义哲学。25、“劳动发明了美”这一论断,是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一书中提出来的。26、“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这一论断是马克思提出来的。27、人在劳动实践中发明美的事物的基本规律是按照对象的客观规律进行建造。28、异化劳动究竟是发明美还是制造丑,对的的说法应当是既制造丑,又发明美29、在众多的上层建筑中,离经济基础最远的是艺术。30、马克思主义美学在探讨艺术的本责问题时,首先强调艺术作为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的依赖关系。31、孔子提出了“里仁为美”的观点。32、雄鸟在雌鸟面前展示其色相俱美的羽毛这并不能证明这种鸟类能欣赏美,而只是出于性选择本能的需要。33、美学思想是具有某种理论形态的对审美现象的思索。二、多选1、人类心理活动包括知、意、理三个方面。2、与美学关系最为亲密的学科当推哲学、文艺学、心理学、伦理学。3、哲学研究的是人对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最基本见解,研究人怎样认识客观世界,研究多种措施论问题;文艺学则研究人类的文艺现象;心理学研究人类的心理现象;伦理学则研究人类的伦理现象。4、提出“由下而上”的重视科学试验、实证主义美学研究措施的有费希纳、立普斯、丹纳。5、“快乐说”的代表人物是格兰特•艾伦和亨利•马歇尔。6、美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如下阶段:审美意识的产生、美学思想的形成、美学学科的建立。7、美学思想具有两个基本特点:a借助语言形式传播;b具有理论的形态。8、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建立,必须具有如下条件有专门的美学著、有独立的研究对象与范围。9、德国古典美学的代表人物有康德和黑格尔。10、美学研究对象是个很复杂的问题,导致这种复杂性的原因A与人自身的复杂性有关B与审美对象的复杂性有关C与审美现象的复杂性有关11、我国现代美学界对于美学研究对象的重要观点有:A美以及美的规律B美学是艺术哲学,其研究对象是艺术C以美感经验为中心去研究美和艺术D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12、人与周围现实世界的关系有实用关系、认识关系、伦理关系、精神关系13、美学研究的对象是a以艺术为重要研究对象;b通过艺术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c研究多种审美对象、美感经验、审美意识、审美范围和美学思想。14、美学要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应当包括A审美主体B审美客体C主客体之间的关系三方面的内容。15、美学之因此要研究审美意识、审美范围和美学思想,是由于A可以理解审美观念历史发展轨迹B可以理解历史上的种种审美现象16、美学之因此要以艺术为重要研究对象,这是由于艺术有如下特点:A艺术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B艺术欣赏是不波及直接功利性的审美行为C艺术是一种高级形态的美E艺术最明显地反应了时代的审美观念17、美学研究措施的基本特点有a措施的多样性b多种措施都与人生价值有关c多种措施具有不一样层次18、在美的鉴赏活动中,总会受到审美主体多种原因的制约,其中最主线的是鉴赏能力和审美态度19、美学的详细研究措施是多样的,如:A哲学的措施B艺术学的措施C心理学的措施D伦理学的措施E人类学的措施20、美学研究不管采用何种措施,都必须遵照如下原则:a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b历史与逻辑的统一c理论与实践的统一21、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哲学基础是包括本体论、认识论、措施论在内的整个体系22、马克思主义美学的重要内容包括:A美的本质和来源的理论B美的规律的理论C异化劳动与审美活动互相关系的理论D艺术本质的理论三、名词解释1、鲍姆嘉登:德国理性主义哲学家、美学家,1750年出版的学术专著《美学》一书,宣布了美学学科的正式建立。被美学界尊崇为“美学之父”。2、美学:是一门有关人的审美价值的学科,它要研究的是人类独有的审美现象。三、简答题1、美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答:1)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研究的是人类的审美现象。2)美学与人有亲密的联络。研究审美现象的美学离不开对人的研究。虽然在研究作为审美对象的美的事物时,也是从人的角度出发加以研究的。3)美学离不开人,美学与人生价值问题紧密相联,美学问题与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均有亲密联络。4)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建立必然以人的审美价值论态度为前提。这样,美学从主线上说就是一门有关人的审美价值的学科。2、美学与哲学的亲密关系答:美学与哲学有联络:1)在历史上,美学一直被看做哲学的一种分支,美学独立前是哲学的一种构成部分。2)美学史上许多著名的美学家同步也是杰出的哲学家。3)哲学为美学提供了本体论、认识论和措施论的基础。4)哲学中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条对立的思想路线的斗争也会在美学中清晰地得到体现。美学与哲学有区别:哲学研究的是整个客观世界以及人类主观世界的最普遍规律,美学则研究人类审美活动的特殊规律。因此哲学与美学的关系是整体与局部、一般与特殊的关系。4、美学与文艺学的关系:答:1)美学要研究多种审美现象,艺术则是最重要的审美现象。因此艺术既是艺术学的对象,同步也是美学研究的重要对象。2)在历史上,许多美学著作往往同步也是艺术理论著作。如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刘勰的《文心雕龙》。3)美学和艺术学所研究的有关艺术的某些理论问题也往往一致,如艺术经典等。5、美学与心理学的关系怎样?答:1)美感的形成过程,是一种心理活动过程,诸如直觉、知觉、意象、领悟等等,因此,研究美学也就必然与心理学有关,否则,美感研究也就不会深透。2)美学史上的许多美学家采专心理学的措施来处理美和审美的本责问题,如西方近代美学中颇有影响的“快乐说”、“距离说”、“移情说”、“精神分析说”等等。6、美学与伦理学的关系怎样?答:1)善与恶等价值判断是伦理学要研究的问题,美与丑等价值判断则是美学要研究的问题,两者之间的界线是十分明显的;2)不过,善恶美丑之间的关系也十分亲密,例如,美的东西应当是善的,恶的东西往往也是丑的。3)历史上不少美学家如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我国的孔子等往往在研究美的本质、美感等问题时,把它们与善、恶等问题联络起来考察,都强调了美与善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络。如苏格拉底提出了“美与善相统一”的论断,孔子提出了“里仁为美”的观点。这样就使得美学与伦理学之间发生了亲密的联络。7、达尔文的“动物美感说”错在哪里?答:生物学家达尔文认为许多高等动物也像人类同样,可以进行审美活动。他说:“几乎不容置疑的是,许多动物可以欣赏美的色彩,甚至美的形式,例如,某一性别的动物个体会努力在异性面前展示它们的美,这就是一种明证。”这个观点是不对的的,由于:1)审美不是一种动物性的本能活动,而是一种自觉的精神活动,也是一种社会性的活动,2)美感反应也不是一种生理上的满足,而是一种情感上的愉悦。这些却都是动物所不具有的。3)不少动物虽然会在异性面前展示自己的美,或者会对异性所展示的某种色彩、声音引起特定的反应,但这是一种生理性反应,更确切地说,这是一种性选择,而不是对美的展示或欣赏。达尔文却把本能性的反应说成是美感,这是不对的的。8、自然美是人发明的吗?答:是。我们说世界上一切的美都是人的发明,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自然美当然也包括在内。可是有人却认为社会美和艺术美是人的发明,自然美是自然自身所具有的物质属性,与人的发明无关。这种说法是值得商榷的。我们应当弄清晰下边两个问题:1)自然与自然美的区别与联络。这是两个不一样的概念。自然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它不是人的发明。自然美是自然领域中显示出来的美,它当然离不开自然,但更离不开人、离不开社会。它是人的发明,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2)自然美与实践的两种形式关系。A直接的形式,自然美是人类通过实践活动直接整改过的自然所产生的美,这些美都直接地显示了人的本质力量。B间接的形式。是人类通过实践活动变化了与人生对立关系的自然所产生的美。以飞雪的美为例,飞雪的美之因此成为人的一种欣赏对象,与人的实践有关。在原始社会里,人们的实践活动能力很低,无法抵挡飞雪的威胁,这时的飞雪是不美的。伴随人们认识自然、驾驭自然水平的发展,生活条件改善了,飞雪对人的威胁也就基本解除,这样,它与人们的关系也由对立转向亲近。再加上飞雪具有一种非常宜人的自然素质,从而具有无比感人的审美属性。此时,飞雪的自然属性仍然没有变,可是,由于人的社会实践,它却成了人的欣赏对象。因此,飞雪当然不是人所发明,飞雪的美却是人发明的,一切自然美都是人发明的。9、简述自然美的发展与人的实践。答:1)自然美是人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发明出来的,同样,自然美的发展也是伴随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发展而不停发展的,在任何状况下,自然美都是人生价值的详细显示。2)在人类社会出现之前,由于没有人和人的实践,自然界是无所谓美与不美的。3)在人类社会出现后来,在相称长的一段时间里,在人的实践活动还不能很好展开,人的自身价值还没有得到充足肯定的状况下,大自然要成为人类的审美对象是困难的。4)只有通过长期的生产劳动实践,人类的多种能力得到巨大的提高,这时,大自然也就从过去令人可怖的对象成为人类可亲近的对象,于是也就成了人们的审美对象。5)历史上,自然界中最早与人建立审美关系的对象是动物而不是植物。这是由于他们实践活动的对象是动物,最能显示他们本质力量的对象也是被他们猎取的动物。只有当他们的生产生活由狩猎发展到农业,他们才与植物打交道,他们的装饰品也随之由动物装饰发展到植物装饰。总之,自然美有一种从无到有、不停拓展的过程,但这种发展都离不开人。离不开人的社会实践,是人类多种主体能力不停发展的成果。10、“环肥燕瘦之美”阐明了什么?答:1)“环肥燕瘦”的审美现象十分经典地揭示了女性美的历史变化。这是我国古代形容美女不一样体态的一句成语。环肥是指唐代美女杨玉环,她体态丰腴,却有令人销魂之美。燕瘦是指汉代一位名叫赵飞燕的艺妓,她虽身材苗条,但也很美。2)它告诉我们这样一种道理:人体的美与其他的美同样,与一定的时代风尚有关,唐代以胖为美,汉代却以瘦为美。车尔尼雪夫斯基说:“一种时代有一种时代的美”,这在服饰打扮上尤为明显。这既使生活显得愈加丰富多彩,也使美的问题显得愈加复杂。3)人体的美在胖与瘦之间确实存在着一种可塑的空间,但这个空间又不是无边无际的,它存在一定的度,一是不能违反生剪发展的规律性,二是不能违反人生活动的目的性。美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片面地追求胖或瘦,超过了一定的度,只能走向美的背面。11、《欧米哀尔》何以会美?答:1)《欧米哀尔》(又名《老妓》)是19世纪法国杰出的雕塑大师罗丹所创作的一尊塑像。生活中的欧米哀尔是一名妓女,年轻时十分漂亮,可是,罗丹体现的却是她老年的丑相。当年这尊塑像在卢森堡美术馆展出时,有内行的欣赏者发出“丑得如此精美”的赞叹,这种赞叹是对的的。2)艺术的美不在于对象与否美,而在于艺术家发明得与否成功。生活中的欧米哀尔,其形体无疑是丑的,但艺术作品假如发明得好,作为艺术形象来说仍然是美的,雕像《欧米哀尔》应当是属于这样的作品。3)曾几何时,雕塑艺术只有体现美的对象,而不能体现丑。罗丹的《欧米哀尔》显然是对这种老式观念的反叛。他认为雕塑可以体现丑,关键是艺术家必须掌握化丑为美的“点金术”,这就是经典化。在《欧米哀尔》中,这位老妓的外形虽然还是丑的,不过由于艺术家的发明,使得作品具有震撼人心的强大力量,她的丑成了她坎坷人生经历的苦难印记。面临这部“打开的书”,欣赏者在获得审美愉悦之余必然也会进行深深的思索。无疑这是一部很美的作品,是雕塑领域的经典之作。12、为何美学研究对象具有复杂性?答:1)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它要研究的是人类独有的审美现象,人类的审美现象波及的是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然而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是无比广阔和复杂的,从而使得人们对于美学研究对象的把握变得困难起来。2)审美现象不仅十分复杂,并且常常会产生矛盾,更增长确定美学研究对象的困难。3)审美对象受到历史条件、民族和阶级状况的制约,从而具有历史性、民族性和阶级性这样某些重要特性,也是导致在美学研究对象问题上意见分歧的重要原因。4)在审美活动中还存在着美丑转化的状况,在现实生活中属于丑的事物通过特殊的处理就可以转化成美的事物。正是由于上述种种状况,使得美学研究的对象具有十分复杂的特点,从而导致了确定美学研究对象的困难。13、简述我国现代美学界对美学研究对象的几种观点。答:五六十年代,我国美学界对美学中的许多问题展开剧烈的争论,有关美学研究的对象就是争论的问题之一。归纳起来,有四种重要观点:1)美学研究的对象应当是美以及美的规律,其理由是a能更好地划清美学与各门艺术理论的界线。B有很大的涵盖面,可把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美所有包括进来。C从措施论上看,深入硕士活美,就能更好地理解艺术美。2)美学是艺术哲学,因此,美学研究的对象是艺术。其理由是:a从美学史上看,绝大部分美学家都是联络艺术来谈美学问题的。B艺术在质、量和社会作用方面都要远远超过实际生活中的美。C从措施论上看,理解了高级的艺术美,就会更有助于理解低级的生活美。3)美学的研究对象是美感体验,美学应以美感经验为中心去研究美和艺术。这样,既有中心又抓信了美和艺术。4)美学研究的对象是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强调从审美实践出发,把审美活动看作是审美主体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的自由发明,伴随实践的发展,审美活动也不停丰富的扩大。14、什么是“自下而上的美学”?答:1)“自上而下的美学”是一种与老式的“自上而下”的美学相对立的美学研究措施。它最早是由德国美学家、试验心理学美学的创始人费希纳于1876年出版的《美学导论》一书中提出来的。2)费希纳把柏拉图以来,尤其是以康德、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古典美学称之为“自上而下的美学”,认为这种美学所采用的是一种思辨演绎的措施,轻易产生忽视个别,甚至以一般替代个别的毛病。因此,他觉得美学研究必须另辟蹊径,于是就提出了“自下而上”的美学研究措施,创立了试验美学,并身体力行,积极实践。a他坚持从感性的经验出发,通过大量的详细材料来总结、归纳具有普遍性的美学原理。b他采用观测和试验的措施,重要是对一定人群进行心理测试,以此来测定多种令人快乐的审美形式。C运专心理学的研究措施。他在试验的基础上,概括出了十三条审美心理学原则。费希纳尽管在详细做法上有些简朴,缺乏足够的科学性,理论上的创见也不突出,不过,他所倡导的“自下而上”的美学研究措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极大地拓展了美学研究的思绪,导致了现代西方美学研究重心从美的本质(审美客体)向审美经验(审美主体)的转移,也促使多种形形色色的审美心理学派别、思潮的不停体现。费然纳被人誉为“现代西方美学之父”,把他的美学称为“美学上第二新纪元”。15、简述唯物辩证法与美学研究的关系。答: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内容,与美学的联络也十分亲密。两者间的关系重要表目前如下几种方面。1)具有措施论上的指导意义。人类审美活动有其自身的特殊规律,这与客观事物和人类思维运动的普遍规律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因此,唯物辩证法对于美学研究就具有措施论上的指导意义。凭借唯物辩证法,可以科学地揭开美和艺术的发展以及人类审美活动的一般规律。2)强调客观,尊重现实。唯物辩证法的一种基本特点就是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强调对于客观存在、客观规律的尊重。运用唯物辩证法来研究美学,就必须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从客观存在的人类审美现象出发,来研究审美活动的规律。这也就可以使美学研究防止许多理论上的错误。3)具有鲜明的历史性。人类历史的发展,人类意识形态的发展都渗透着历史辩证法,人类的审美活动也不例外。美学研究不能割断历史,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历史观点就能科学地揭示美学发展的轨迹。16、简述美学研究措施的基本特点?答:美学学科的特殊性质,决定了美学学科研究措施的特点:1)多样性。美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或者说是一门边缘性学科,它与哲学、文艺学、伦理学、心理学等均有着亲密的关系。因此,美学的研究措施不应当是单一的,而是多样的。这可以有哲学措施、文艺学措施、伦理学措施、心理学措施等。多种研究措施都可以抓住一种侧面,来研究美学中某首先的问题。2)多种措施都与人生价值有关。美学研究的多种措施只有与人生价值相联络,把详细的审美现象与人们的人生态度、价值取向联络起来研究,才有也许科学地解释历史的和现实的审美现象。3)多层次性。美学研究可有多种措施,而多种措施间又可有不一样层次。A有最基本的措施与详细措施之别。基本措施是唯物辩证法,它对多种详细措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当然,多种详细措施之间也可以互相渗透、互相补充。B多种详细措施在应用中也不能等量齐观,它又可有层次上的区别。17、美学研究措施在详细运用中的基本原则。答:美学研究中可采用多种详细的措施,但在详细运用中,都必须遵照如下基本原则:1)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这就规定美学研究者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从审美活动的客观实际出发,辩证地分析研究多种复杂的审美现象,从运动变化中,从审美现象的对立统一中,来把握问题的关键和实质。2)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人类审美活动的发展是一种历史的过程,人类的审美观念同样也在历史地运动着变化着。因此,美学研究必须用历史的眼光来揭示人类审美活动的历史本质。不过,审美活动又是一种现实的、详细的存在,因此,美学研究又要珍视现实贯穿逻辑的措施,也就是要抓住详细的审美现象,深入探究它的奥秘,把历史的措施与逻辑的措施统一起来。3)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美学研究必须有一定的理论指导,又要从人类审美欣赏和审美发明的实际出发,详细占有大量材料,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研究,从中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来。切莫使理论与实践脱节,使美学成为空中楼阁。18、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哲学基础?答: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本体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论的反应论和实践论)和措施论(唯物辩证法),这三个部分是统一在一起的,是不能机械分割的整体。2)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哲学基础应当是作为整体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而不是其中的某一部分。3)美学中的许多问题,诸如审美对象、审美主体、审美欣赏和审美发明等等,这些理论问题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构成部分均有紧密的联络。虽然某些问题只侧重哲学中的某一部分,但也不能与其他部分分割。4)从马克思主义美学有关审美欣赏理论中,不难看到作为整体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已成了其不可动摇的基石。在其他一系列美学问题的论述中,我们都可感受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这种基石的作用。19、异化劳动与审美活动的关系怎样?答:马克思和恩格斯都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劳动作过详尽的论述。他们论述了异化劳动对审美活动的影响。马克思说:“(异化)劳动发明了宫殿,却为劳动者发明了贫民窟。劳动发明了美,却使劳动者成为畸形。”这阐明异化劳动具有两重性,既发明了美,又制造了丑。此外,马克思又说:“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漂亮的景色也无动于衷。”他锋利地批判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异化劳动严重损害了劳动者的审美能力。恩格斯也说:“这种强制劳动剥夺了工人除吃饭和睡觉所必须的时间以外的一切时间,使他没有一点空闲去呼吸新鲜空气或欣赏一下大自然的美,更不用说精神活动了,这种工作怎么能不使人沦为牲畜呢?”这就是说,劳动虽然发明了美,但这美却与劳动者无缘,由于过度的操劳和贫困的生活,使他们丧失了自由,从而也丧失了欣赏美的爱好和能力。四、论述题(其中有黑体字者,可以做简答题)1、什么是美学?答:美学是一门有关人的审美价值的学科。1)美学属于人文学科,它与人文学科中的其他学科,如哲学、文艺学、伦理学、心理学有着最为亲密的关系,不过,它们又各有自己的研究领域,美学所关注的是人类的审美现象。2)美学只与人类有关,由于只有人才会审美,动物是与美无缘的。因此,研究审美现象的美学,离不开对人的研究,虽然在研究作为审美对象的美的事物时,也是从人的角度出发来加以研究的,而不是与人无关。3)美学与人生价值有关,由于美学要研究审美对象、审美主体及其互相关系,这些问题都与人生价值有关,由于a只有人的价值的实现,客观世界才能有美,也只有人的价值的不停肯定,才能增进审美范围的不停扩大。例如,在远古时代,自然之因此不是人的审美对象,就由于人类还不能充足认识自然、驾驭自然,大自然对人还是恐怖的,故也无美可言。只有通过长期的社会实践,不停地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自然才与人亲近起来,也才有美。后来,伴随人的价值的不停实现,人的审美视野不停扩大,美也越来越丰富,从动物装饰到植物装饰,到了魏晋后来,山水花鸟画也盛行起来,假如离开了人的价值,自然界也无所谓美,更谈不到美的发展。b美之因此有价值,也就在于它对人生故意义。从人的物质生活来看,不管是物质生产还是物质消费,都离不开美。从物质生产方面来看,但凡真正懂行的企业领导,他们在生产中,既会注意产品的实用功能,又会注意产品的审美功能。许多企业家都自觉地把美学引进了企业。纷纷成立工业美学企业、企业美学、劳动美学、技术美学等组织,其目的就是为了发明实用功能与审美功能相统一的产品。从物质消费方面来看,早在原始时代,人们就自觉或不自觉地提出了审美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消费规定,在现代社会,这种审美规定更是有增无减。衣服不仅要能保暖,并且还要讲究款式的美观。饮食不仅要能吃饱,还要“色香味”俱全。再从精神生活来看,人也要有精神上的满足。欣赏美、追求美、发明美是人生不可缺乏的内容。美依赖于人生,人生也需要美。美是社会精神文明的标志,也是一种人精神世界与否充实完善的标志,没有美的生活是十分枯燥的生活,不会审美的人是不完善的人。因此,美学从主线上来说,就是一门有关人的审美价值的学科。2、美学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答:经历了人类审美意识的产生、美学思想的产生和美学学科的形成这样三个历史阶段。1)审美意识的形成。人类审美意识的诞生有悠久的历史。我们懂得,人与动物的一种主线区别就是能否制造工具。在类人猿的进化中,用自己解放了的双手,对石块加以砍削凿磨,制成了第一把石刀,这就意味着人的诞生和人类社会的开始。当时,人类加工石刀,是为了好用,这是一种实用意识。后来,当他们觉得这种或方或圆或对称的几何形状不仅好用,并且好看,于是产生了惊奇感、喜悦感,得到了心理上的满足,这就是最原始的审美意识。再后来,伴随社会实践的发展,审美意识也得到发展,人们不仅美化工具、美化生活用品,甚至深入出现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作品。总之,人类审美意识的产生是一种过程,它是与人类的生产劳动分不开的。当人类通过生产劳动把自己与自然区别开来,并按照“美的规律”发明物体,并在自己的发明物中看到了自身,从而感到精神上的满足,这样,人类的审美意识也就形成了。2)美学思想的产生和发展。伴随审美活动的发展,使审美意识更趋深刻和细致,为美学思想的产生奠定了基础。不过审美意识还不是美学思想,审美意识只是对审美现象的一种感性直观,而美学思想则是对审美现象的内在本质所进行的理性认识。美学思想必须具有两大特点:a应当可以借助语言文字形式进行传播,也就是说,必须具有语言文字的形成存在于典籍文献之中,并得以传诸后裔。B美学思想必须具有理论的形态,具有明确的理论观点和概念范围。很显然,美学思想的形成还是文明时代的事。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在许多理论典籍中都记载着思想家对审美问题的自觉思索。如伍举的无害为美说,孔子的尽善尽美说,庄子的虚静说等等。在西方的古希腊时代也是如此。自此后来,不管是中国还是西方,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美学思想显得非常丰富、深刻。3)美学学科的建立。美学思想毕竟还是一种零碎的观点,缺乏严密的系统性,还不能算是一门独立的学科。美学学科的建立也必须具有两个条件:a要有代表性的美学专著,b要有明确的研究对象和范围。1750年,德国哲学家鲍姆嘉登的《美学》出版了,这是一本名副其实的美学专著,书中也明确提出了美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这一著作的问世,标志着一门崭新的学科——美学诞生了。后经康德、黑格尔等人的努力,又形成了规模庞大的德国古典美学。19世纪中叶后来,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产生和西方现代美学的兴起,使美学又出现了新的局面。目前,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越发显露出其勃勃生机。3、美学的研究对象应当是什么?答:美学研究应当以艺术为重要的研究对象,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为出发点,进而研究多种审美对象、美感经验、审美意识、审美范围和美学思想。理论根据是:1)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是普遍存在的客观现象。美学研究必须以它为出发点。a人的生活总要与现实发生一定的关系,否则人就无法生存。b由于现实世界的复杂性和人的需要的多样性,就构成了人与现实世界多种各样的关系。这种关系重要可分两大类:物质关系.如满足人吃喝住穿需要的实用关系,这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精神关系。如认识关系、伦理关系、审美关系等。C不仅不一样对象可与人发生不一样的关系,虽然同一对象也可与人发生多种关系。如一件衣服,穿在身上可以保暖,这是实用关系。对衣服的质料和制作进行研究,这是认识关系;从色彩、款式与否好看,这是审美关系.d审美关系是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它是美学研究的出发点。审美关系由主客体两方面构成,因此,美学既要研究审美客体,又要研究审美主体进行审美活动应具有的基本条件,审美活动的过程及其成果,即美感的形成过程、美感的性质和特点等等,还要研究审美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如美与美感、生活与艺术的关系)以及研究审美关系的物化形态——艺术品、工艺品以及大量存在的包括了人类审美发明的物质劳动产品。2)美学必须要研究审美意识、审美范围和美学思想,这是由于:a通过对于这些问题的历史演变的研究,可以更清晰地理解到审美观念历史发展的轨迹,有助于我们为美学基本问题的深入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B通过对于这些问题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历史上存在的种种审美现象。3)美学应当以艺术作为重要的研究对象,在众多的研究对象中,必须有主次之分,这个重要对象应当是艺术,只有抓住了艺术,才能进而更有效、更深刻地去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以及审美对象、审美经验等问题。由于:这是由艺术所具有的某些重要特点所决定的:a艺术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B对于艺术的欣赏是一种不波及直接功利性的行为,它最能代表审美的特点。C艺术是高级形态的美,抓住艺术,才能更有效地去研究特定期代的审美观念。4、马克思主义美学的重要内容?答:这里所说的马克思主义美学指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当时所创立的美学理论。它的基本内容包括如下几种方面:1)美的本质和来源的理论。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等著作中,明确提出“劳动发明了美”,并揭示了美与人的本质力量之间的亲密联络,使我们顺理成章地领悟到“美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这一命题。此外,马克思还对美感的来源和发展都作了很好的论述。2)美的规律的理论。马克思认为人类发明美的活动,不是任意的活动,而是按照美的规律来进行发明的活动。在《手稿》一书中,他对比了动物的活动与人的劳动的区别后,提出了美的规律的内涵,这就是人能把自己的主观愿望和目的,即“内在固有的尺度”与详细事物的客观属性,即“任何物种的尺度”结合起来,人正是在劳动中运用这样的规律把自己的本质力量体现为可供审美欣赏的形象。这一美的规律,既肯定了审美主体的主体性,又不忽视客观事物的规律性,从而对人类的审美发明作了深刻的理论概括。3)异化劳动与审美活动互相关系的理论。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劳动作过详细的研究,批判了异化劳动的严重弊病,又指出了它对审美活动的影响。他们认为异化劳动既发明了宫殿,却为劳动者发明了贫民窟。异化劳动既制造丑,又发明美,严重损害了劳动者的审美能力。4)艺术本质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美学中,首先强调艺术是一种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存在着依赖关系;不过,它与经济基础的联络又比较远,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中介,并不像政治、法律制度那么直接。艺术就其本质而言,是人对世界的一种特殊掌握方式,它重要是通过经典化的措施来体现艺术家对现实生活的认识的。5)马克思主义美学对文艺的社会功能、文艺的真实性、经典性、尚有悲剧、喜剧等问题均有深刻的论述。5、怎样理解“劳动发明了美”这一论断?答:1)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一书中,马克思提出了“劳动发明了美”这一种非常重要的论断。它把美学问题与人类的社会实践紧密地联络了起来,从而揭开了美产生的奥秘。2)美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社会出现后来才有的。美是怎样产生的呢?这可以有许多详细原因,但归根究竟还是在于劳动,在现实生活中,不管是自然美、社会美,还是艺术美,它们产生的终极原因也只能是劳动。对于“劳动发明美”这一命题,我们应当作许多方面的理解。1)劳动发明了人的审美器官。人是由动物进化而来的,人的感觉既有动物性原因,又有社会性原因,美感也当如此。正是由于劳动,人脑才能有别于猿脑,才能有马克思所说的具有感受音乐的耳朵和感受形式美的眼睛,以及恩格斯所说的可以从事绘画、雕刻和拉小提琴的手。马克思说:“五官感觉的形成是以往所有世界历史的产物”,这个世界历史,其关键就是劳动的历史。2)劳动发明了人的审美需要。原始人类并不是一开始就有审美需要。在生产力极其低下的条件下,他们最迫切的是维护自己生存的物质需要。后来通过劳动,伴随生产力的发展、生活条件的改善和人的本质力量的不停丰富,不仅有了物质的需要,并且尚有精神的需要、审美的需要,于是美感也就产生了,他们不仅从实用的角度去看待世界,并且还从审美的角度去感受世界、欣赏世界,不停与周围的世界建立审美关系。3)劳动发明了美的对象。有了审美器官和审美需要,于是原始人就会在实践活动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按照美的规律来发明美,如从审美角度把劳动工具制造得愈加符合形式美的规定;从野兽身上取来爪、牙、骨等作为装饰品来美化自己,他们还在实践中发明诗、歌、舞等艺术作品。此外,也正是由于通过多种实践活动,不停提高自己认识自然、驽驭自然的能力,使原先陌生的、恐怖的自然变得亲近起来,从而渐渐成为美的对象。总之,劳动是人类社会历史的起点,劳动发明了人,劳动也发明了美。6、怎样理解马克思对“美的规律”的论述?答:1)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一书中,对“美的规律”说过这样一段话:“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物种的尺度和需要来进行塑造,而人则懂得按照任何物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随时随地都能用内在固有的尺度来衡量对象;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2)这段话马克思的本意是要区别动物的活动与人的生产劳动的界线,但由于提出了“美的规律”的论断,因此,对美学研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3)马克思认为,动物的活动,都是按照本能来进行的,人的劳动却是按照两个“尺度”来进行的,因此,也是按照美的规律来进行的。4)那么,什么是美的规律呢?这就波及到对两个“尺度”的理解。对此,美学界存在很大分歧,但较多的人认为,所谓“物种的尺度”,是指客观的尺度,即人自身的目的性。人的生产劳动就是按照这种合规律性(即真)与合目的性(即善)相统一的尺度来进行的,也就是按照“美的规律”来进行的。如造房子,既要考虑材料的性能和施工程序,又要考虑房子的使用规定,只有这样,才能导致一座美的房子。5)假如人的劳动违反了这两个“尺度”,造出来的产品就是废品、次品,就是丑,正由于人具有可以遵照事物客观规律性和自身主观目的性从事发明的本质力量,并把这种本质力量在自己所发明的对象中通过宜人的感性形式显现出来,从而产生了美,这就是马克思所说的“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的基本涵义。7、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特点。答:与以往的美学理论相比,马克思主义美学有着鲜明的特点:1)把美学问题与人类社会实践紧密联络起来。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谈到美和艺术的来源时,高度强调了人类劳动实践所起到的决定作用。马克思一再指出“劳动发明了美”,恩格斯在论述从猿到人的过程中也强调了生产劳动对艺术来源的作用。他们一致指出了生产劳动对发展包括美感在内的多种感觉器官的影响。没有人的社会实践,就没有美和艺术,也没有人的美感。2)把美的本责问题与人的本质紧密结合在一起。马克思在《手稿》中,从本源上把人的本质规定为“自由自觉的活动”,即劳动。又在《有关费尔巴哈的提纲》中,从现实体现上把人的本质当作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他强调把美的本责问题与劳动相联络,其实也就是与人的本质相联络,强调从人的本质出发来探讨美的本质,这样就为处理美的本责问题提供了一把钥匙。3)唯物地、辩证地处理了美学中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强调人既是自然的一部分,又能通过改造自然使自己从自然中分离出来,从而确证和显示自己作为人的特殊本质。人既在自然环境中生活,又能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使自然打上人的印记,成为人化的自然,从而到达主客体的统一。人类的审美欣赏活动、审美发明活动都是主体与客体相契合、相融合的成果。4)在美学中渗透着巨大的历史感。马克思恩格斯对于种种美学问题的论述都娴熟地运用历史的眼光加以审阅,到处贯穿着历史的观点。不管是对美、艺术和美感,还是对悲剧和喜剧以及多种艺术思潮,都是从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进行论述,从而使他们的美学观点把历史和逻辑有机地结合起来,具有强大的理论力量。8、马克思把人的本质规定为“自由自觉的活动”,对此应怎样理解?答: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一书中说:“自由自觉的活动恰恰就是人类的特性。这是马克思从本源上对人的本质所作的重要论述。我们懂得,人与动物都会从事活动,但人的活动要超越动物。所谓自由,就是人对世界的认识和改造,所谓自觉,就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意思。这就是说,人的活动既能按照客观规律,又能按照自身目的。这种合规律性(真)和合目的性(善)相统一的活动,是一种发明性的活动,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详细体现。假如人通过发明性的活动,把显示自己聪颖、智慧、才能的本质力量通过详细的感性形式体现出来,转化成一种光辉的生动形象,这就是美。马克思正是通过人的本质来抓住美的本质。动物的活动是盲目的,既不自由也不自觉,完全是一种本能活动,因此,美也与动物无缘。美论一、单项选择1、美学研究的主线问题是美的本责问题2、古希腊时代柏拉图的《大希庇阿斯篇》是西方美学史上最早讨论美的专著。他是西方美学中最早把美和美的东西加以区别的。3、参与跟柏拉图对话的有道德家苏格拉底和功利主义者希庇阿斯。4、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对美的基本见解是美在于形式,认为“一切立体图形中最美的是球形,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形。”美在于客观事物的均衡、对称、友好、多样统一及黄金分割等形式。5、《诗学》的作者是亚里士多德。6、提出“曲线比起直线美,曲线中又以蛇形线最美”的是威廉•荷加斯《美的分析》。7、说“美感完全建立在各部分之间神圣的比例关系上”的人是达•芬奇8、提出“自下而上”试验美学研究措施的人是费希纳9、西方美学史上,最早提出“理念说”的人是柏拉图。“理念说”是一种万古如斯、永恒不变的理念。10、从事物的客观属性中探求美,其最大的合理性是抓住了美具有感性形式这一特点11、黑格尔对美下的定义是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这种学说不一样于柏拉图“美在理念”说的重要特点是注入了辩证法的精神。12、柏拉图和黑格尔都是“理念说“的代表,他们对理念的见解是柏拉图认为理念是静止的,黑格尔认为是发展的13、黑格尔对认为美自身必须是真的14、把美的本质和源泉看做是无意识的欲望,尤其是性的欲望的人是弗洛伊德。15、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对美学的突出奉献是揭开了心理无意识这一重要的领域。16、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说过这样的话“鉴赏判断的快感是没有任何利害关系的”。17、在西方美学史上,真正严格地区别了美和快感的美学家是康德。18、康德在美学史上的地位在于把美学研究从客观世界转向了主观世界。19、休谟等经验派美学家对美的见解是美是主观感受的产物,美感经验自身就是一种心理的经验。20、桑塔耶那说:“美是客观化了的快感。21、集体无意识说的倡导者是荣格22、“美在关系”说的代表人物是狄德罗23、车尔尼雪夫斯基从“美是生活”这一命题出发,深入强调自然美高于艺术美24、“漂亮地描绘一幅面孔”与“一幅漂亮的面孔”分别指的是艺术美与自然美25、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的论断,其最大的长处是把美视为非常现实、可亲的现象26、认为“美不是事物自身的属性,它只存在于欣赏者的心里”。这种美论的基本观点是美是主观感受的产物27、认为“美的东西就是经典的东西”,这种美论的基本观点是美是客观的28、苏东坡的《琴诗》:“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这是美是主客观的统一论者最爱引用的例证。29、认为“美是客观的”、“是社会实践的产物”这种美论的基本观点是美是客观性与社会性的统一30马克思把美学研究从康德的重主观的方向重新转移到重客观的方向。这个客观与人的劳动实践分不开。马克思的这一转移是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开始的。31、美与人的关系是美是人的生活实践活动的产物32、“移情说”认为美是主观感情的外射。在阐明“蜡炬有心也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这一现象时,最合理的解释是“美在移情”33、有人认为,“立即看壮士,月下看美人”之因此格外壮观、格外美,其原因在于距离34、“美在距离说”的代表人物是布洛。错误在于没有从美自身的性质上来探究美。35、陶渊明在《诗品》中被列入中品,唐人选诗,没选杜甫,对此类现象最常用的解释是时间距离36、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与这段话最切近的美论是“美在距离”。37、马克思说:“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漂亮的景色都没有什么感受”,这是由于欣赏者没有处在自由的精神状态38、黑格尔说过“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39、鲍桑葵曾说:“到目前为止,我们还不能说有哪一种美的定义与否得到举世公认”,这种说法符合实际,指出美的难解性。40、马克思主义的美论乃至整个美学思想体系的逻辑起点是社会化了的人的审美实践活动。41、《新美学》一书的作者是蔡仪。他认为“美的本质就是事物的经典性”。42、主张美是客观性与社会性的统一的中国现代美学家是李泽厚。43、主张美是主客观统一的代表人物是朱光潜。他认为“物”与“物的形象”不一样,重要是前者是实在的,后者是虚幻的。44、维特根斯坦是分析学美学流派。45、美的本质研究就是应多层次、多视角地对美的本责问题做出新的探索。46、马克思提出“五官感觉的形成是以往所有世界历史的产物”。47、“美可以在人类社会此前存在”这种说法是错误的。48、人是“世界的美”这一命题的内涵是有了人,世界才有美。二、多选1、从事物的客观属性中探求美的美学家有:a毕达哥拉斯b西塞罗c托马斯•阿奎那2、形式美的规律有A均衡与对称B黄金分割C秩序与比例D友好E多样统一3、《最终的晚餐》的美,决不仅仅在于作为形式原因的光线,而在于a人物的心境b画面的主题4、美与实用功利的关系是:a美是非实用的b美是有用的c美与实用功利是有关系的5、从主观心意状态中寻找美的美学家有休谟、马歇尔、康德6、从无意识的角度去探讨美的美学家有弗洛伊德和荣格7、狄德罗从“美在关系”的论断出发,把美分为:真实的美、相对的美、外在于我的美。“外在于我的美”狄德罗又称之为关系到我的美。8、“美在快乐说”虽有一定道理,但也有下述偏颇:A美可以是快乐的,快乐却不一定美B要花大力气来阐明美感不一样于快感C轻易把美学研究引向庸俗化9、我国现代美学大讨论中,对美的本质的见解有如下几种观点:a美是主观的b美是客观的c美是主客观的统一d美是客观性与社会性的统一10、在我国主张美是主观说的美学家有高尔太和吕荧11、认为美是无法定义的美学家有:a文艺复兴时期德国大画家A•丢勒b十八世纪的A•阿里生、c托马斯•理德d英国美学家维特根斯坦12、西方某些美学家反对给美下定义的重要原因有如下几点a现代西方在美和艺术的观念上发生重大变化;b国际文化交流促使美和艺术的多样化、复杂化。13、“美是一种开放系统”这一观念,包括如下内容:a美由多方面的契机所形成、b美存在于主客体交相作用的过程中、C美处在永恒的变化和发明的过程中、d美是许多规定的综合e美是多样性的统一。14、审美人生观包括下述几种方面a人生意识b人生的反思与反悔c人生的价值15、从心意状态探求美的代表性学说有美在快乐和美在无意识。有如下偏颇a轻易混淆美与美感的区别。b失去衡量美的客观原则。16、“移情说”的片面性有:a过度强调情感不及其他;b离开了人的实践活动;C忽视外物自身某种性质和形式原因。17、“美在于形式”的观点其片面性有:a脱离了人的社会实践;b没有考虑同样的形式也可构成丑;c没有考虑徒有形式而无内容就不美。18、人的本质属性至少包括自然性、社会性、历史性三个方面。19、人的本质力量由自然力量和精神力量两个方面构成,后者可包括思维力量、意志力量、情感力量。20、实现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必须包括如下几种方面a作为主体要有欣赏和发明美的本质力量;b作为客体要具有审美的属性;c主客体之间要发生互相转化和对象化的关系21、美是一种社会现象,这是由于:A美是对人而言的,对动物没有美B美是人发明的,孤立的自然无所谓美C美伴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D美对社会人生有重要作用22、所谓人是“世界的美”,其基本含义有:A有了人,世界才有美B世界的美是人发明的C只有自由的人才能有美23、“美是自由的形象”,这种自由的内涵是自由的理想、自由的规律、自由的内容和形式24、美是一种复杂的构造,它包括自然物质层、知觉表象层、社会历史层、心理意识层四层面。25、美的发明活动是一种自由的活动、主客体相交融的活动、社会历史的活动26、美的各个层面的作用体现如下:A自然物质层决定了美的客观性质和感性形式B知觉表象层决定了美的整体形象和感情色彩C社会历史层决定了美的生活内容和文化深度E心理意识层决定了美的主观性质和心理特性三名词解释1|、《大希庇阿斯篇》:这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写的一篇对话,也是西方美学史上最早讨论美的专著。柏拉图借苏格拉底之口,向希庇阿斯提出了一种“美是什么”的问题。尽管在这篇对话中,柏拉图未能对“美是什么”这个命题提出满意的答案,但他却提出了“美自身”这样一种重要命题,使我们认识到美和美的东西这两个概念的差异。2、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这是黑格尔对美下的一种定义。认为美是理念,理念要直接展现于客观现实的个在形象中,显现为感性的形象,成为我们感官感知的对象。3、美在关系说:这是狄德罗提出的对美的本质的认识。他把关系当作美的本质,当成美之所认为美的原因。这关系包括事物自身的关系、一事物与他事物的关系、事物与人的关系。关系是客观的,美也是客观的。4、美是生活说:这是由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第一次明确提出的美学命题。他认为美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生活才是美的本质。5、美的理念说:西方有关美的本质的一种学说。认为物质感性世界不存在美或美的属性,美与某种超现实存在的神秘的非物质性的精神实体紧密相联,由于这种精神实体的注入或显现,才使客观事物成为美的。代表人物有柏拉图、黑格尔等。6、移情说:是西方老式美学中的代表性美论之一。它要把我们人的主观感情移到外物中去,使外物生命化,具有我们人的感情,因而令我们感到美。代表人物有立普斯等。7、距离说:是西方现代美学中有影响的美的本质理论之一,英国的布洛最早当成一种美论提出来。它规定物与我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从而以审美的态度来欣赏外物,这时就产生了美。四、简答题1、简述美和美的东西的区别。答:1)美的东西千差万别,各有特点,但任何美的东西只能阐明它自身的美,却不能阐明其他东西的美。美是从各样美的东西中总结出来的普遍规律。2)美的东西都是相对的,伴随人对现实审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的。某一件东西当它与人处在这一特定关系时,它是美的;当它处在另一种关系时,也许变成另一种美或甚至不美了。美却是永恒的,不变的。3)美的东西不仅漫无边际,并且还会自相矛盾。同一件东西可以是美的,也可以是不美的;不一样的东西也可以都是美的,甚至互相矛盾的东西,也可以都是美的。美却是固定的、绝对的。4)美不是事物的某种属性,本来就不是一种“东西”,因而不能把美当成是某种美的东西。5)现实生活中,美的东西还往往与可欲的东西混淆在一起,但仅仅是可欲绝对不能成为美。2、简评“美是形式”说。答:提出“美是形式”或“美在于形式”的美学家,重要有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及阿奎那、达•芬奇、荷加斯、费希纳等人。我们认为,从事物的客观属性中来探求美,是一条历久不衰的求解途径,其最大的合理性就在于抓住了美具有感性形式这一特点,不过这一求解途径尚有许多片面性。1)脱离了人类社会生活实践来论述美的本质。要懂得美当然离不开物,但更离不开人,美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人生价值的显示。美不是自然现象,而是社会现象,孤立的自然形式不管是曲直方圆都是无所谓美与不美的。2)客观事物的感性形式当然是构成美的重要原因,但符合形式美规律的事物并不一定是美的,由于形式总是与内容连在一起,与人生价值有关。3)认为美在事物形式特性的说法也不一定适合一切美的事物,尤其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诸多事物的美。总之,事物的客观物质属性是美的构成原因,不过,假如看不到美与人及其社会生活的联络,只是从客观物质属性中来探求美,或是直接把美看作是事物的感性形式,那是片面的。3、简述美是“理念说”在西方的发展。答:西方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家提出的“理念”,就是超乎客观现实之上而独立存在的一种非物质性的精神实体;现实世界中的万事万物都是从理念世界产生出来的,因此,它不属于主观范围,而是客观范围,理念说就是从客观的精神世界中来探求美的代表。1)在西方美学史上,最早提出“美是理念”说的人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他在《理想国》和《会饮篇》中明确把“美自身”说成是“美的理念”。认为现实世界中的一切美的东西之因此美,其原因就在于“分享”了“美的理念”,理念是美的本质,本源。他认为这种美的理念是永恒的、不变的。2)罗马时代哲学家普罗提诺继承了这种理念说,认为“世界事物之因此美,是由于分享了理型”。这个“理型”也即理念。但他又把这理念解释为神,认为世间的事物“由于分享了来自于神那里的理性,而成为美的了。”这样就使理念说更富有神秘色彩,从而成了中世纪神学唯心主义美学的思想源头。3)到了黑格尔那里,理念说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他也认为美是来自于理念,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但由于理念是真的,因此美也是真的。由于美必须是“感性显现”,因此,它必须具有放光辉的感性形式。由于理念是在其内部矛盾运动的推进下不停地自我发展、自我实现,并进行自我发明,因此,美也是发展的、变化的。这些都是他远远超越柏拉图的地方,但他也与柏拉图同样,认为美不是来自于生活,而是来自于理念,因此,也就陷入了客观唯心主义的泥潭。4、怎样理解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说”?答:这是黑格尔对美下的一种定义。他的理念与柏拉图的理念有共同之处,即都认为理念先于现实世界,是世界万物的源,也是美的源,但他的理论却又要高于柏拉图。他说:“美就是理念,因此从首先看,美与真是一回事。这就是说美自身必须是真的;但从另首先看,说得更严格一点,美与真却早有分别的……美因此可如下这样的定义: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这是黑格尔对美所作的一段很重要的论述。尽管他的理念是唯心主义的东西,与现实世界的关系是头足倒立的,说得也有点神秘莫测,但他对美所下的定义及论述却有其可贵的长处。1)他认为美或艺术不只是一种形式,并且也是有内容的,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这个内容就是理念,或意蕴、心灵,所谓显现就是现外形、放光辉的意思。当理念通过详细的、放光辉的形式体现出来时,这个理念不仅是真的,并且是美的。2)他认为美或艺术不只是感性的、形象的,并且也是理性的,是理性、感性的统一。由于美或艺术与哲学同样,都具有一定的理性原因,所不一样的是,哲学中的理念是通过抽象的概念来体现的,美或艺术中的理念,却要显现为详细的、感人的感性形式,因此,它是理性与感性的统一。3)他还根据这一定义,认为艺术的发明和欣赏是人们为了满足心灵的需要,并通过心灵的实践活动来认识自己、观照自己、实现自己。看待黑格尔的美学,应当扬弃其唯心主义外壳,吸取其合理的内核。5、简述“主观心意说”。答:某些美学家从主观心意方面来探讨美的本质,认为美既不在于客观事物,也不在于客观精神,而在于主观心意。其代表性的学说有美在快乐和美在无意识的欲望等。“美在快乐说”又可以分经验派和快乐派等。“经验派”的基本特点是重视感觉经验,认为感觉经验是人类知识的惟一源泉。他们把美的本源也归结为感觉经验,认为外部世界所引起的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反应,假如是快乐的经验那就是美的,反之,假如这种经验是不快乐的,甚至是痛苦的经验,那就是不美的,或者是丑的。美丑的本源不在于对象,而在于主观经验。这就完全抹煞了对象自身的审美属性,“快乐派”所强调的是快乐,美国的马歇尔认为“美就是相对稳定的,或者真正的快乐”。桑塔耶纳也说:“美是在快感的客观化中形成的,美是客观化了的快感。”这就把美完全当作是一种“主观的特性”。“美在无意识的欲望”派以弗洛伊德为代表,他认为美的本质和来源都在于无意识欲望,尤其是性的欲望,是人的欲望在审美中得到满足的反应,没有这种欲望的满足,也就没有美。总之,“主观心意说”使美的本质的探讨深入到了人的主观精神世界,看到了美与人的主观世界的联络,这有合理性的一面;不过,这一求解途径会导致两种成果,一是轻易混淆美和美感的区别,二是把美当作是见仁见智的东西,完全否认了衡量美的客观原则。6、怎样看待弗洛伊德的“无意识说”?答:“无意识”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说的关键,也是他美学思想的关键。他认为美的本质和本源就是人的无意识欲望,尤其是性的欲望。人的美感也就是欲望在想象中所得到的满足感。艺术作品之因此美,是由于它们是性的象征。体现了人们无意识中的性本能的冲动,从而赔偿了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的性的满足。我们认为弗洛伊德的这一理论揭开了无意识这个领域的面纱,深入到人类心理构造的最深处,这是他的功绩。不过他片面地夸张了无意识,尤其是性本能的作用,却不能不说是他的局限。1)他用性欲和本能冲动来解释美和一切艺术作品,不完全符合事实。不要说许多作品主线与性无关,就是像《俄狄浦斯王》这样的悲剧,也不能完全归结为“恋母情结”。2)抬高了无意识的地位。人是具有自觉意识的,人的诸多活动包括艺术发明活动,虽然也有一定无意识的参与,但从主线上说却是故意识的。他把艺术和美以及一切发明活动都置于无意,是片面的。3)他虽然也说要发展人的理性生活,但他如此宣扬性本能冲动,这在客观上会给生活带来性自由的恶果。7、怎样理解从审美实践活动求解美?答:这是马克思主义对美的求解方式。马克思主义认为,美不是主观随心所欲的东西,它是客观的,不过这个客观也不是与人无关的纯粹的物,而是与人的劳动实践分不开的,是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所理解的客观。1)这个“客观”是由人的感性实践活动所发明和形成起来的“人类社会或社会化了的人类”。这样,探讨美的本质的逻辑起点就不也许是别的,而只能是社会化了的人的审美实践活动,2)马克思主义还发现,人不仅在劳动中发明了经济价值,同步也发明了人的价值。正是由于人在劳动中可以发明性地把人的本质力量转移到客观世界中去,使客观世界成为人的自我实现和自我发明的对象,从而使对象有了美。3)马克思还发现人不仅是自然的人和个性的人,并且还是社会化了的人,是作为“社会关系总和”的人。这种社会化了的人,不是分裂的人、片面的人,而是全面的人、完整的人,它包括如下五个要点:a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b感性和理性的统一;c个性和社会规范的统一;d符合人类本能欲望的需要;e适合社会价值规范的规定。美离不开这种社会化的、全面发展的人,马克思主义的美学理想就是追求人的全面发展。总之,社会化了的人类审美实践活动,是马克思主义美论乃至整个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逻辑起点,正是在这个基点上,马克思对美的本责问题,展开了一系列的有关“劳动发明了美”、“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等命题的论述。8、简析“美是完满说”。答:“美是完满说”在历史上不少美学家均有过类似的主张,但内容差异却很大。柏拉图认为“美自身”是一种最完满的美,但这是理念的完满。新柏拉图主义者普罗提诺和17世纪德国理性主义者莱布尼兹主张美是完满,但这种完满却来自于神和上帝。鲍姆嘉登认为“完善就是美”,他指的却是“感性认识的完善”。康德看上去似乎是反对完满说的,其实他反对的只是美与概念的联络,他自己所说的“神美规范”实际上是完满的另一种说法而已。歌德也非常强调完满,他所指的完满是自然发展的完满,特性和性格的完满。任何事物,符合了自然的目的,健康地发展,这时就是美的。前面几位美学家所指的完满,都是规定美的形象必须符合预定的要领和目的,因此是唯心主义的,歌德主张的却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完满,这是唯物主义的。9、简评“美在快乐说”。答:此说是有一定道理的。1)美总是与快乐联络在一起的,从古至今都是如此。2)由于快乐是一种生理上和心理上的感受和体验,于是有人就着重于探讨内心的反应和人的美感体验,这样就有助于补救把美视为纯粹物质属性所带来的局限性。3)从欣赏角度来说,审美的快感是无处不在的,甚至欣赏悲剧时,人们也会一面流泪,一面获得审美的满足。此说也有不少弊端。1)美可以是快乐的,但快乐却不一定美,如某种生理快感。2)主张美是快乐的人,常常要花很大的精力来阐明美感不等于快感。3)把美感当作是快乐,轻易把美学研究引到庸俗化的道路上去,把对美的追求当成庸俗享乐的追求。我们说美虽然使人快乐,但仅仅是快乐还是不能阐明美。我们应当追问:为何美能给我们带来快乐?什么样的快乐才是美的?10、怎样看待“移情说”?答:“移情说”是现代西方美学中代表性的美论之一,它是要把我们人的主观的感情移到外物中去,使外物生命化,具有人的情感,因而使人感到美。这种美论强调感情的外射。通过这一外射,物中有我,我中有物,到达物我同一,从而在物我之间产生强烈共鸣。此类移情现象,在生活中、自然中、艺术中是大量存在的。这一理论抓住了移情现象,强调情感,有其对的的一面,但也有片面性:1)过度强调情感,因审美活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所有展现,移情论者只抓住情感,而抹煞其他,如认识力量、意志力量等。2)人的本质的力量的对象化是在劳动实践过程中,通过主客体的统一、想象力与理解力的统一、理智与感情的统一、知与行的统一,然后得到实现。移情论者抹煞了实践活动,把人在实践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动态关系简化为静态的欣赏关系,这是不对的。3)只强调了情而忽视了物,忽视了对象一定的性质和形式构造,这也不对,为何垃圾不能产生美感,显然与对象的物质有关。4)感情有崇高与卑贱、美与丑、时代、阶级之分,并非一切感情都可移向外物,化为美的形象。移情论者忽视了对感情的详细分析,忽视了美与真、善的关系。11、怎样看待“距离说”?答:此说强调人在审美时要在我与物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从而以审美的态度来欣赏外物,美也就在距离中产生。“距离说”由英国学者爱德华•布洛于19在《心理距离》一书中提出。他以海雾为例,认为人在海上航行时,看到乳白色的海雾迷迷茫茫,影影绰绰,就觉得很美,但若想到海雾会影响航程,甚至出现海难事故,于是美就消失了。因此,他主张人在欣赏时,必须在心理上与对象保持一定的距离,既不能太近,又不能让距离消失,要若即若离,适可而止才行。美在距离的说法,从欣赏和创作的实践来看,不能说完全没有道理,由于美虽然离不开真,但毕竟不是真,艺术虽然离不开生活,也毕竟不是生活,但“距离说”的主线错误就在于没有从美自身的形成和性质来探求美,而是把美的产生归结为距离,似乎美不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而纯粹是一种欣赏者的态度。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是人的本质力量在现实生活中的自我发明和自我实现,这就不是要我们和生活保持距离,而是相反地要深入到生活中去,把我们的聪颖、智慧和才能在改造现实的过程中显示出来。愈深入生活愈是能按照我们的目的和愿望来改造现实,把现实塑导致我们所但愿的形象,这时就愈美。可见“距离说”只看到欣赏和发明过程中的某些表面现象,它并没有抓住美的本质。12、简评“时间距离说”。答:此说由德国哲学家伽达默尔在《真理与措施》一书中提出。他认为在文艺欣赏中必须与作品保持一定的“时间距离”,否则,由于时间太近,利害的联络太亲密,就很难对作品做出对的的审美评价。假如阅读隔代作品,由于时间的拉开,这样首先就能不停消除遮蔽本文真正意义的错误源泉,从而使真正意义透滤出来,同步又不停拓展欣赏者的视野,使得新的理解源泉源源出现,从而揭出新的意义。因此,时间距离在审美活动中有着重要作用。这个讲法虽有一定意义,例如,诸多伟大作家的作品往往要到死后,才能得届时代的承认,但也不能代表所有历史事实,真正优秀的艺术作品,虽然在活着的时候,大多还是得到了承认。因此,此说不能成为普遍真理。13、简述我国美学家对美的本质的几种观点?答: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美学界对美的本责问题展开过几次大讨论,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种观点:1)美是主观说。以吕荧、高尔太为代表。吕荧认为,“美是物在人的主观中的反应,是一种观念”。高尔太说:“美只要人感到它,它就存在,不被人感受到,它就不存在。”他们都认为,美是主观感受的产物,事物的美与丑,都是由人决定的。这种观点受到较多人的批评,认为他们否认了美的客观性,颠倒了美与美感的关系。2)美是客观说。以蔡仪为代表。认为美是不依赖于欣赏者的一种客观存在,“美的东西就是经典的东西…美的本质就是事物的经典性”。美感只能反应美,而不能影响美。至于社会事物的美,“未必是不依赖于社会关系而存在,也未必是超时代、民族、阶级的”自然美,与社会无关,人类社会出现此前也就有了,只是没有人欣赏罢了。不少人肯定了客观论者坚持唯物主义反应论的原则,但也对他们所认为的美不受社会制约的观点提出批评。3)美是主客观统一说。这是解放后朱光潜所坚持的观点。他认为“美是客观方面某些事物、性质和形状适合主观方面的意识形态,可以交融在一起而成为一种完整形象的那种物质”。这种“既有客观性,也有主观性;既有自然性,也有社会性”的“物的形象”就是艺术形象。美是艺术的特性,因此,自然美也“是一种雏形的起始阶段的艺术美”。正由于他用艺术来解释美,那么艺术是一种意识形态,美也是一种意识形态,“美不是第一性的,而是第二性的”。有人批评他否认生活中的美,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观点。也有人批评他不该把自然美等同于艺术美。4)美是客观性与社会性的统一说。以李泽厚为代表。他首先认为美是客观的,它可以离开欣赏者的主观意识而存在,另首先又认为美是社会的,它离不开人类社会,是客观的社会生活的属性,因此,他所说的客观性,是指物的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社会性。他说的社会性,是指客观地存在于社会生活中的属性。由于社会生活自身是社会的、客观的,因此作为社会生活属性的美,既是客观的,又是社会的,是客观性与社会性的统一。正由于美离不开人类社会,因此他认为人类社会出现前自然界没有美,正由于美是客观的,任何个人面对着美也不能任意变化它、否认它。自然之因此美,关键在于“自然的人化”,李泽厚的观点,得到美学界较多人的支持,却也遭到其他学派的批评。14、美学界何以会出现否认美的可定义性的观点?答:在美学史上,一直存在着一种否认美的普遍性或绝对性的相对主义学说,如我国先秦时代的老庄,古希腊时代的智者派等。文艺复兴后,在西方美学界出现了一股否认美的可认识性和可定义性思潮,如文艺复兴时期的大画家丢勒、18世纪的A•阿里生和托马斯。理德等,他们都认为对美下定义是不也许的。在现现代的西方美学界,何以会出现这种反对给美下定义的倾向呢?原因有二:1)现代西方在美和艺术的观念上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艺术出现了越来越明显的反老式倾向,如盥洗器具、尿斗、破布都可成为艺术展品,这种艺术的怪异化,使原先对美和艺术的观念出现了极大的反差。2)现代艺术和美学理论的国际性以及不一样文化区域和族群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对话,也促使人们放弃原先那种给美和艺术下单一性定义的做法。15、为何说美是可如下定义的?答:我们认为,美是可以认识的,也是可如下定义的。1)从需要上来看。美的问题不仅是学理技术上的分析问题,更是一种关系到整个人类情感和人生价值的问题,既需要语义化的论述和构造性的分析,更需要作哲学性的思悟和领会,惟有如此,才能让美这盏人类的心灵之灯永放异彩。尤其在今天这个高度技术化和市场化的社会,我们要努力维护人性的高贵,而美正是人性高贵一面的体现,因此,对美的可定义性既不应否认,也无法回避。2)从也许上来看。对末知世界的探索,对复杂事物的认识,是人类心灵的客观需要和人的精神活动本质,千百年来,人类正是凭着对人生真理的憧憬和对自身精神世界的不懈追求,不停走向自我发明、自我实现和自我解放,因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美的本责问题是可以探讨的。16、为何说美的观念是一种开放性系统?答:1)社会生活中的美,伴随时代与社会的变化而变化,自然界的美,也会伴随自然条件及其与人的关系的变化而不停地变化。虽然是同一种审美对象,也将会伴随与人的审美关系的不一样而着上了人的品格,从而不停地变化自身的性质与样式,不停以新的面貌呈目前我们的面前。2)在详细的审美活动中,人们总是把自己的人格力量、道德精神或心灵投射到审美对象中去,使审美对象贯着人的品质,着上人的气息,从而使对象成为有生命感的东西。这样,美就不像以往某些人所理解的那样,它是某种物质的属性,或是人的某种主观精神的属性。3)美的形成需要多方面的条件。A必须有客观事物自身的某些品质和条件。B每个人的品质、修养和水平的不一样,才形成了个人不一样的美。4)美不是一种单一的现象,而是在人与现实之间发生审美关系的过程中,在人品与物品互相感触、交往的过程中,所形成起来的某种具有客观社会性和历史性的价值,是人的自我发明,也是人的自我实现。5)因此,美是一种开放性的系统,它的关键内涵就是:美不仅由多方面的原因和契机所形成,并且在主体与客体的相交作用下,处在永恒的变化和发明的过程之中。因此,在探讨美的本质时,我们应当把美当作是一种开放性的系统,充足考虑到美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从多种层次来探险究美的形成和发明。17、何谓“人生相”与“发明相”?答:人生相与发明相的共同点:都是人思索美的问题的立足点或方位。人生相是思索美的问题的第一相,是人思索美的问题的人生立足点,是指人从人生的相位出发提醒美与人生之间的本质关系。人生相有三个要点:1)人生的意识;2)人生的反思与反悔;3)人生的价值。发明相是思索美的问题的第二相,是人思索美的问题的发明性立足点,是指从人生境遇出发,寻求人的本质力量的全面展开。发明作为人生的真理性事件,自身蕴含着对老式的顺应,又蕴含着对老式和现实人生的否认和批判,从而使人生在价值关系上与现实和老式保持内在的张力,使人生价值和意义的实现处在不停的发明之中。让美的问题一直穿行在人生相和发明相之间,恰恰是让人生和美的问题的求解走向未来的一种象征。18、怎样理解在人生相和发明相之间处理美的问题的巨大合理性?答:1)在人类的精神发生史上,艺术、美与与人生之间有着某种永久性的精神纽带。立足于人生的相位来揭示美与人生之间的本质关联,无疑是一种有效的理论视角,而这种理论视角首先就深埋于某种审美人生观之中。“人生”应当是思索美的问题的第一相。同步,我们也不难看到,既然美是一种动态的开放性系统,那么,我们自然还应探寻“美”在人生的多种条件和情境下得以形成的作用力。由于宇宙人生处在不停的发明之中,美也处在不停的发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