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向轮运动平台分析_第1页
全向轮运动平台分析_第2页
全向轮运动平台分析_第3页
全向轮运动平台分析_第4页
全向轮运动平台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轮转向式小车一、坐标系与位置表示图1地理坐标系与体坐标系定义如图所示的坐标系,地理坐标系{XI,YI},体坐标系{XR,YR}ε由地理坐标转为体坐标的映射由正交旋转矩阵完成ε反方向变换矩阵如下R二、运动学模型与控制律2.1全向轮直角坐标运动学方程图2轨迹跟踪示意图坐标系参照图2,对于地理坐标中的位置指令pI=(xrp对上式求导的到[1]:将上式合并写出得到位置误差微分方程p2.1.1全向轮直角坐标下控制律设计x对角速度为0.2和线速度为5的圆形轨迹进行跟踪,仿真结果如下图:图4圆形轨迹跟踪仿真图图中×点线为差动轮跟踪轨迹,О点线为全向轮跟踪轨迹。三、全向轮平台的设计对全向轮采用如下图所示的结构时,进行系统分析与设计图5互补型全向轮(omniwheels)3.1运动学模型图6全向轮式移动机器人运动学模型移动坐标Xe-Ye固定在机器人重心上,而质心正好位于几何中心上。机器人P点在全局坐标系的位置坐标为:(x,y,θ),三个全向轮以3号轮中心转动轴反方向所为机器人的X轴。假设三个全向轮完全相同,三个全向轮中心到车体中心位置的距离L。在移动坐标X由文献[3]可得三个全向轮的速度与其在移动坐标和全局坐标系下的速度分量之间的关系分别为以下二式:VV3.2动力学模型在移动坐标Xe-Ye中,设机器人在沿轴Xe和Ye方向上收到的力分别为FXe和FYe第1、2、3号驱动轮提供给机器人的驱动力分别为f1、f2、m在地理坐标系X—Y下的方程如下:m3.3基于动力学模型的控制器设计 如上式所示,基于机器人动力学模型的控制方案,直接根据机器人的动力学模型设计运动控制器,控制器的输出为机器人上驱动电机的驱动电压。基于动力学模型的控制方案,不需对驱动电机进行底层的速度控制,消除了底层速度控制带来的延时。由动力学方程:m可知在体坐标系中各个方向上的控制输入输出是独立的并且相互之间无耦合;于是可在体坐标中对各个控制量分别进行控制。当以各个电机电压作为控制量U时,对控制量U进行矩阵变换Tb3╳3U后可得到各个方向控制量Fu=Tb3╳3U。先对系统参数mI进行辨识,得到由控制量Fu到速度V的传递函数;然后设计Fu的控制器,进过变换Ta3╳3.4基于编码器的位姿推算圆弧模型在文献[4]中介绍机器人里程计圆弧模型是把移动机器人在运动过程中的实际轨迹通过圆弧去逼近。图7平台样品示意图[5]图8采样期间的圆弧运动轨迹图中Axn,x当∆SRx随着移动距离的增加,误差逐渐加大,其误差的来源主要包括系统误差和非系统误差。系统误差跟实际采用的器件的精度和测量上的误差等方面产生的;非系统误差是在移动过程中随机发生的误差,主要包括:测位轮子的打滑、路况等。由于非系统误差不容易消除,因此,这里将通过实验的方法来校准机构的安装精度,减小因系统误差对定位精度产生较大影响。影响测量误差的主要参数是编码器输出一个脉冲对应轮子运动的距离r和两个定位轮之间的距离L,r和L精度校正的具体方法和实现步骤如下:编码器一个脉冲代表定位轮运行的距离r校正方法:使两个定位轮在室内平面上沿着一条5米长度的直线运行,编写软件程序,对与定位轮同轴相连的两个自由编码器的输出脉冲进行计数,将该数值记录左右自由编码器输出脉冲个数NL和NR,根据公式r求出每次测量计算得到r的值,再取平均值即可。经过多次测试实验结果列表。定位轮之间的距离L校正方法:在平地上,使测位装置从某一起始位置出发,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n周后再回到该出发位置,记下在该过程与左右定位轮相连的编码器输出的脉冲数分别为NL,NR,根据公式L=求出每次测量计算得到L的值,再取平均值即可。经过多次测试两定位轮之间距离L校正实验列表。四、Mecanum轮平台的设计Mecanum轮采用滚轮与轴线成45。夹角的结构,如下图所示:图9麦克纳姆轮(Mecanumwheels) 假设图中小辊子可沿径向自由滚动,而沿轴向与地面无滑动。4.1运动学模型图10麦克纳姆轮移动机器人运动学原理图由文献[6]可得四个轮的速度与其在移动坐标系下的速度分量之间的关系为以下式,其中W为车半宽,L为车半长:V1V2V3V其逆变换如下:vxevyeω=141Tb3╳4╳Ta4╳3=I4.2动力学模型在移动坐标Xe-Ye中,设机器人在沿轴Xe和Ye方向上收到的力分别为FXe和FYe第1、2、3和4号驱动轮提供给机器人的驱动力分别为f1、f2、f3和m上式驱动力逆变换为f4.3基于动力学模型的控制器设计 如上式所示,基于机器人动力学模型的控制方案,直接根据机器人的动力学模型设计运动控制器,控制器的输出为机器人上驱动电机的驱动电压。基于动力学模型的控制方案,不需对驱动电机进行底层的速度控制,消除了底层速度控制带来的延时。由动力学方程:m可知在体坐标系中各个方向上的控制输入输出是独立的并且相互之间无耦合;于是可在体坐标中对各个控制量分别进行控制。当以各个电机电压作为控制量U时,对控制量U进行矩阵变换Tb3╳4U后可得到在体坐标系中的各个方向控制量Fu=Tb3╳4U。先对系统参数mI进行辨识,得到由控制量Fu到体坐标速度V的传递函数;然后设计Fu的控制器,进过变换Ta4╳3Fu4.4基于三全向轮编码器的位姿推算圆弧模型在文献[5]中介绍机器人里程计圆弧模型是把移动机器人在运动过程中的实际轨迹通过圆弧去逼近。图7平台样品示意图[6]图8采样期间的圆弧运动轨迹由于三轮全向机器人具有完整约束动力学特性[23-25],因此采用三个编码器才可以得到机器人平面运动的三自由度信息,即机器人的坐标信息PcOccycA)。图中Axn,x当∆SRx随着移动距离的增加,误差逐渐加大,其误差的来源主要包括系统误差和非系统误差。系统误差跟实际采用的器件的精度和测量上的误差等方面产生的;非系统误差是在移动过程中随机发生的误差,主要包括:测位轮子的打滑、路况等。由于非系统误差不容易消除,因此,这里将通过实验的方法来校准机构的安装精度,减小因系统误差对定位精度产生较大影响。影响测量误差的主要参数是编码器输出一个脉冲对应轮子运动的距离r和两个定位轮之间的距离L,r和L精度校正的具体方法和实现步骤如下:编码器一个脉冲代表定位轮运行的距离r校正方法:使两个定位轮在室内平面上沿着一条5米长度的直线运行,编写软件程序,对与定位轮同轴相连的两个自由编码器的输出脉冲进行计数,将该数值记录左右自由编码器输出脉冲个数NL和NR,根据公式r求出每次测量计算得到r的值,再取平均值即可。经过多次测试实验结果列表。定位轮之间的距离L校正方法:在平地上,使测位装置从某一起始位置出发,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n周后再回到该出发位置,记下在该过程与左右定位轮相连的编码器输出的脉冲数分别为NL,NR,根据公式L=求出每次测量计算得到L的值,再取平均值即可。经过多次测试两定位轮之间距离L校正实验列表。

参考文献:[1]刘金琨.滑模变结构控制MATLAB仿真[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2]Y.Kanayama,Y.Kimura,F.Miyazaki,T.Noguchi.Astabletrackingcontrolmethodforanautonomousmobilerobot[C].Proceedings1990IEEE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RoboticsandAutomation,Cincinnati,OH,1990,384-389.[3]谢志诚.三轮全向移动机器人运动控制研究[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