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广雅中学2024届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广东省广州市广雅中学2024届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广东省广州市广雅中学2024届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广东省广州市广雅中学2024届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广东省广州市广雅中学2024届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广州市广雅中学2024届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从20mL0.5mol/LNa2CO3溶液中取出10mL,并加水稀释到250mL,则稀释后溶液中Na2CO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0.5mol/LB.0.2mol/LC.0.05mol/LD.0.02mol/L2、下列条件下,两瓶气体所含的原子数一定相等的是()①同质量、不同密度的Cl2和CO②同温度、同体积的H2和N2③同体积、同密度的C2H4和C3H6两种气体④同压强、同体积的N2O和CO2两种气体A.①③ B.③ C.③④ D.②④3、短周期元素甲、乙、丙、丁、戊、己、庚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甲不一定在丁、庚的连线上),戊、己分别是空气、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甲一定是金属元素B.庚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最强C.乙、丙、丁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可以相互反应D.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庚>己>戊4、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ABCD实验室制备Fe(OH)2实验室制氯气分离胶体和溶液油、水分离A.A B.B C.C D.D5、中国-094核潜艇上的核反应堆内使用了液体钠铝合金(单质钠和单质铝熔合而成,可看作二者的混合物)做载热介质,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铝钠合金投入到足量氯化铜溶液中,肯定有氢氧化铜沉淀也可能有铜析出B.铝钠合金若投入一定的水中可得无色溶液,则n(Al)≤n(Na)C.mg钠铝合金投入足量水中,若所得溶液只含一种溶质,则其中含有钠的质量为0.46mgD.若mg不同组成的铝钠合金投入足量盐酸中,若放出的H2越多,则钠的质量分数越大6、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的是A.pH=1的溶液中:Fe3+、K+、I-、Cl-B.在含大量Fe3+溶液中:NH4+、Na+、Cl-、SCN-C.能与金属铝反应生成氢气的溶液中:NH4+、Al3+、SO42-、Cl-D.在强碱溶液中:Na+、K+、Cl-、HCO3-7、同温同压下,11.5g气体A所占的体积和8gO2所占的体积相同,则气体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46B.28C.44D.648、如图所示,试管中盛装的是红棕色气体(可能是混合物),当倒扣在盛有水的水槽中时,试管内水面上升,但不能充满试管,当向试管内鼓入氧气后,可以观察到试管中水柱继续上升,经过多次重复后,试管内完全被水充满,原来试管中盛装的可能是什么气体A.可能是N2与NO2的混和气体 B.只能是NO2一种气体C.可能是N2与NO的混和气体 D.可能是O2与NO2的混和气体9、下列反应进行分类时,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化合反应的是()A.Zn+H2SO4=ZnSO4+H2↑ B.2KClO32KCl+3O2↑C.S+O2SO2 D.CH4+2O2CO2+2H2O10、为确定下列置于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变质,所选检验试剂(括号内物质)不能达到目的的是()A.NaOH溶液(Ca(OH)2溶液) B.次氯酸钠溶液(稀硫酸)C.过氧化钠(氯化钙溶液) D.氯水溶液(硝酸银溶液)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32Th

和230Th是钍的两种同位素,元素Th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是231B.不同元素的原子构成分子只含有极性共价键C.235U

和238U是中子数不同质子数相同的同种核素D.在元素周期表中的16个族中,第ⅢB

的元素种类最多1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硅是制造太阳能电池的常用材料B.二氧化硅是制造光导纤维的材料C.常温下硅易与氯气、强酸、强碱溶液等反应D.水玻璃可用作木材防火剂13、在氯化铁、氯化铜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待反应结束后,所剩余的固体中有铁存在,则反应后溶液中存在较多的阳离子是()A.Cu2+ B.Fe3+ C.Fe2+ D.H+14、有Al、CuO、Fe2O3组成的混合物共10.0g,放入500mL某浓度的盐酸溶液中,混合物恰好全部溶解,当再加入250ml2.00mol·L-1的NaOH溶液时,得到的沉淀最多。上述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A.0.50mol·L-1 B.1.00mol·L-1 C.2.00mol·L-1 D.3.00mol·L-115、下列关于二氧化硅和二氧化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都是酸性氧化物 B.都能与水反应C.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D.高温下都与单质碳反应16、除去粗盐中混有泥沙的实验中,用到玻璃棒的次数是A.1 B.2 C.3 D.417、某稀溶液中含有Fe(NO3)3、Cu(NO3)2、HNO3,向其中逐渐加入铁粉,溶液中Fe2+的浓度与加入铁粉的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溶液中Fe(NO3)3、Cu(NO3)2、HNO3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A.1∶1∶1 B.1∶3∶1C.3∶3∶8 D.1∶1∶418、用下列装置进行相关实验,操作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甲装置:称30.0gNaOH固体 B.乙装置:

过滤除去溶液中的不溶性杂质C.丙装置:除去CO2中混有的HCl气体 D.丁装置:

吸收实验室制NH3的尾气19、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元素化合价发生了改变B.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是氧化反应C.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D.还原剂在同一反应中既可以是反应物,也可以是生成物20、某无色溶液中,已知含有H+、Mg2+、Al3+等阳离子,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v)和生成沉淀的质量(m)之间的关系如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A. B.C. D.21、下列有关苯、乙酸、乙醇说法正确的是A.都易溶于水 B.苯易与液溴发生加成反应 C.乙酸溶液显酸性 D.乙醇不能与金属钠反应22、下列括号中的分离方法运用得当的是()A.植物油和自来水(蒸馏)B.水溶液中的食盐和碘(分液)C.碳酸钙和氯化钙固体混合物(溶解、过滤、蒸发)D.自来水中的杂质(萃取)二、非选择题(共84分)23、(14分)如图是一些常见的单质、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图,有些反应中的部分物质和条件被略去,A、X、Y是常见金属单质,其中Y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B、C、E是常见气体,G的焰色反应呈黄色;I的溶液呈黄色。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__、F___;(2)说出黄绿色气体C的一种用途___;(3)实验室检验H中所含的金属阳离子的方法是,先加___无明显现象,再加氯水,溶液变为___色;(4)写出C与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24、(12分)某固体中可能含有Na+、K+、Al3+、Ba2+、SO42-、CO32-、SiO32-、等离子,将其配成100mL溶液。学生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确认其成分,设计并完成了如图所示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配制100mL溶液需要使用容量瓶,该仪器使用前必须进行的一步操是______________;在“定容”操作中,当液面接近容量瓶刻度线1~2cm处,改用__________________,再将容量瓶塞盖好,反复上下颠倒,摇匀。(2)若出现如下情况,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A.称量时砝码已经生锈;B.溶解、转移溶液之后没有对烧杯和玻璃棒进行洗涤操作;C.定容时俯视;D.定容时,液面超过容量瓶颈上的刻度线,用胶头滴管将过量的液体吸出;E.容量瓶不干燥,含有少量蒸馏水。(3)根据以上实验可得出:一定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4)加入稀盐酸,所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25、(12分)下图是某儿童微量元素体检报告单的部分数据:根据上表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该儿童__元素含量偏低。(2)报告单中“μmol·L-1”是__(填“质量”“体积”或“浓度”)的单位。(3)服用维生素C可使食物中的Fe3+转化为Fe2+。在这个过程中维生素C表现出__(填“氧化性”或“还原性”)。(4)硫酸亚铁晶体(FeSO4•7H2O)在医疗上可作补血剂。某课外小组测定该补血剂(每片b克)中铁元素的含量。实验步骤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a.②中H2O2的作用是__。b.④中一系列处理的操作步骤为__、洗涤、灼烧、冷却、称量。c.若实验无损耗,则每片补血剂含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d.下列操作会导致所测定的铁元素含量偏高的是__。A步骤③所加氨水量不足B步骤④洗涤不充分C步骤④灼烧不充分26、(10分)为了探究“一氧化碳是否在水存在时才能和过氧化钠反应”,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了下列装置进行探究。广口瓶②、③中分别装有试剂X和试剂Y,④、⑤中均是干燥的过氧化钠。(实验与现象)步骤1:打开弹簧夹K2,关闭K1,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加入盐酸,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a处,木条不复燃。步骤2:打开弹簧夹K1,关闭K2,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加入盐酸,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a处,木条复燃。(思考与分析)(1)装置①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2)装置②中的试剂X是__________;装置③中的试剂Y是____________(填序号)。A.浓H2SO4B.饱和食盐水C.饱和Na2CO3溶液

D.饱和NaHCO3溶液(结论与反思)(3)根据步骤1和步骤2的实验现象,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4)实验后有同学提出质疑:“步骤2的实验并不能证明过氧化钠跟二氧化碳发生了化学反应。”小组其他同学也认为很有道理,请写出其理由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5)若要证明“过氧化钠跟二氧化碳发生了化学反应”,需要补充的实验操作是:取⑤中反应后的少量固体,___________________。27、(12分)过氧乙酸(CH3COOOH)是无色透明液体,易溶于水、易挥发,见光易分解,具有强氧化性的高效消毒剂,使用过氧乙酸消毒剂时通常先用水稀释工业品过氧乙酸,然后用喷雾法对空气与地面进行消毒。(1)某学生在实验室用密度为1.9g/mL,质量分数为15%的工业品过氧乙酸配制0.1mol/L过氧乙酸溶液250mL,该生用量筒量取工业品过氧乙酸体积_____mL,除量筒、玻璃棒、烧杯外还需要的其它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该学生配制前设计了下列操作,其合理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字母表示,每个字母只能用一次)A.用30mL水洗涤烧杯2~3次,洗涤液均注入容量瓶,振荡B.用量筒准确量取所需体积的工业品过氧乙酸,沿玻璃棒倒入烧杯中,再加入少量水(约30mL),用玻璃棒慢慢搅动,使其混合均匀C.将已冷却的工业品过氧乙酸沿玻璃棒注入容量瓶中D.将容量瓶盖紧,倒置并振荡,摇匀E.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面恰好与刻度相切F.继续往容量瓶内小心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1--2cm处(3)若出现如下情况,对所配溶液浓度将有何影响(选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a.容量瓶用蒸馏水洗涤后未干燥,含有少量蒸馏水_________b.转移溶液时,不慎有少量溶液洒在容量瓶外_________c.量取15%的工业品过氧乙酸时,仰视量筒_________d.定容后,把容量瓶倒置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补充几滴水至刻度线________(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A.可用过滤的方法将过氧乙酸溶液中混有的NaCl除掉B.过氧乙酸包装上应贴的危险警告标签应如上图所示C.过氧乙酸应注意密闭、低温保存于棕色细口瓶中D.过氧乙酸是一种有机物,它可以用于萃取碘水中的碘单质28、(14分)下图为相关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其中甲、丙为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单质,乙、丁为非金属单质且丁为气态,E为白色沉淀,D为浅绿色溶液。请回答:(1)组成甲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_____,请列举乙单质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用电子式表示丁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C溶液中滴入2滴酚酞,再逐滴加入稀盐酸至红色消失,可得到一种胶体,该胶体的胶粒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化学式)(3)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将B的稀溶液加水稀释,在图中画出溶液的pH随加水体积的变化趋势曲线。__________(5)将等物质的量的A和NaOH混合溶于水,该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若反应②中盐酸过量,向D溶液中滴加84消毒液,溶液的颜色发生了变化,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辉同学欲设计实验,验证D溶液中的阳离子尚未完全被氧化,请你将实验过程补充完整:取反应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证明D中的阳离子未完全被氧化。29、(10分)有五种可溶性物质A、B、C、D、E,它们所含的阴、阳离子互不相同,分别含有五种阳离子K+、Fe2+、Cu2+、Ba2+、Al3+和五种阴离子Cl-、OH-、NO3-、CO32-、X中的一种。(1)某同学通过比较分析,认为无需检验就可判断其中必有的两种物质是____和_____。(2)物质C中含有离子X。为了确定X,现将(1)中的两种物质记为A和B,当C与A的溶液混合时,产生蓝色沉淀,向该沉淀中滴入稀HNO3,沉淀部分溶解,剩余白色固体,则X为____(填序号)。A.Br-B.SO42-C.CH3COO-D.HCO3-(3)将19.2gCu投入装有足量D溶液的试管中,Cu不溶解,再滴加稀H2SO4,Cu逐渐溶解,管口附近有红棕色气体出现,写出Cu溶解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若要将Cu完全溶解,至少加入H2SO4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___。(4)E溶液能使KI淀粉试纸变蓝,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D【解题分析】

据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进行计算。【题目详解】溶液是均一稳定的分散系,取出的10mLNa2CO3溶液浓度也是0.5mol/L。设稀释后溶液浓度为x,则10mL×0.5mol/L=250mL×x。解得x=0.02mol/L。本题选D。2、B【解题分析】

①同质量的Cl2和CO摩尔质量不相同,所以物质的量不同,它们的分子数不同,原子数也不同;②同温度、同体积的H2和N2,没有指明压强是否相同,所以物质的量不一定相同,分子数不一定相同,原子数也不一定相同;③由于C2H4和C3H6中碳原子和氢原子个数比均为1:2,碳的质量分数相同,同体积、同密度的C2H4和C3H6两种气体,质量相同,所以碳元素质量相同,碳原子数目相同,氢原子数也相同;④同压强、同体积的N2O和CO2两种气体,没有指明温度是否相同,所以物质的量也不一定相同,分子数不一定相同,原子数也不一定相同,据此解答;答案选B。【题目点拨】判断粒子数目是否相同,主要看清楚是分子还是原子等,应用概念或定律解题要注意条件是否满足,例如适用于气体的阿伏加德罗定律,必须是“同温”“同压”“同体积”“同物质的量或分子数”,这“四同”“三同”为前提,才能推出“一同”。3、D【解题分析】

甲、乙、丙、丁、戊、己、庚为短周期元素,戊、己分别是空气、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则戊为N元素,己为O元素,所以丁、戊、己、庚为第二周期元素,则乙、丙为第三周期元素,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可知,乙为元素,丙为Al元素,丁为C元素,庚为F元素。【题目详解】A.因甲不一定在丁、庚的连线上,则甲为H元素或Li元素,据此答题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故A错误;B.庚为氟元素,氟没有正价,氟元素没有含氧酸,故B错误;C.乙、丙、丁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分别为氢氧化镁、氢氧化铝、碳酸,碳酸为弱酸,不能溶解氢氧化铝、氢氧化镁,氢氧化镁与氢氧化铝不能反应,故C错误;D.同周期主族元素自左而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增强,则稳定性:,故D正确。综上所述,答案为D。4、D【解题分析】

A.氢氧化亚铁易被氧气氧化,制备氢氧化亚铁时,把胶头滴管伸入氯化亚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并要用苯封住液面,故不选A;B.二氧化锰与浓盐酸需要加热才能反应放出氯气,故不选B;C.要用渗析法分离胶体和溶液,故不选C;D.油、水是互不相溶的液体,用分液漏斗分离油和水的混合物,故选D。5、D【解题分析】

A、2Na+2H2O=2NaOH+H2↑,2Al+2NaOH+2H2O=2NaAlO2+3H2↑,Cu2++2OH-=Cu(OH)2↓,如果金属铝和碱反应后还有剩余,利用金属性强弱,金属铝把铜置换出来,故说法正确;B、2Na+2H2O=2NaOH+H2↑,2Al+2NaOH+2H2O=2NaAlO2+3H2↑,要求溶液是无色溶液,说明产生的氢氧化钠足以把金属铝溶解,根据反应方程式的系数关系,则n(Al)≤n(Na),故说法正确;C、只含一种溶质,此溶质为NaAlO2,金属钠和金属铝物质的量相等,则钠的质量为为1.46mg,故说法正确;D、2Na+2HCl=2NaCl+H2↑,2Al+6HCl=2AlCl3+3H2↑,相同质量的情况下,金属铝产生氢气多,若放出的氢气越多,说明铝的质量分数越大,故错误;答案选D。6、A【解题分析】

A、铁离子能够氧化碘离子;B、铁离子与硫氰根离子反应,但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C、该溶液呈酸性或强碱性,铵根离子、铝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但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碳酸氢根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但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题目详解】A、Fe3+、I﹣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A正确;B、Fe3+、SCN﹣之间发生络合反应生成硫氰化铁,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但该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B错误;C、能与金属铝反应生成氢气的溶液中存在大量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NH4+、Al3+与氢氧根离子反应,不能共存,但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C错误;D、HCO3﹣与氢氧根离子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但没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D错误。答案选A。【题目点拨】本题考查离子共存的判断,为高考的高频题,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明确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一般情况: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离子之间;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之间;能发生络合反应的离子之间(如Fe3+和SCN﹣)等;还应该注意题目所隐含的条件,如“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7、A【解题分析】

根据气体的体积与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分析。【题目详解】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8gO2的物质的量为0.25mol,即11.5gA气体的物质的量亦为0.25mol,气体A的摩尔质量为:11.5g0.25g故选A。【题目点拨】同温同压下,V18、D【解题分析】

A.N2和水不反应且不溶于水,在有O2的条件下N2也不与水反应,则通入O2后试管内不能完全被水充满,故A错误;B.O2与NO2可在溶液中发生反应4NO2+O2+2H2O=4HNO3,试管内只有NO2气体,通入O2后能完全被水充满,但还有其它可能,如NO和NO2的混合气体或只有NO,故B错误;C.N2和水不反应且不溶于水,在有O2的条件下氮气也不与水反应,则通入O2后试管内不能完全被水充满,故C错误;D.O2与NO2的混和气体可在水中发生反应4NO2+O2+2H2O=4HNO3,则通入适量O2后试管内能完全被水充满,故D正确;故答案为D。9、C【解题分析】

A项属于置换反应,B项属于分解反应,C项属于化合反应同时也是氧化还原反应,D项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一种。C正确。答案选C。10、D【解题分析】

A.NaOH吸收二氧化碳而变质,会混有碳酸钠,则加入Ca(OH)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变质,A正确;B.次氯酸钠溶液露置在空气中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故变质后会混有碳酸氢钠,加稀硫酸,放出气体,说明变质,B正确;C.过氧化钠易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变质会混有碳酸钠,则加入氯化钙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变质,C正确;D.氯水含盐酸、次氯酸和氯气等,氯水变质后变成盐酸,不管是否变质加入硝酸银溶液,均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则加硝酸银溶液不能检验变质,D错误;答案选D。11、D【解题分析】

A.232Th

和230Th是钍的两种同位素,但不知道各种天然同位素的含量无法求出元素Th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选项A错误;B.不同元素的原子构成分子也可含有非极性共价键,如H2O2分子中既含有极性共价键,又含有非极性共价键,选项B错误;C.235U

和238U是中子数不同质子数相同的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核素,选项C错误;D.第ⅢB族所含锕系和镧系,元素的种类最多,选项D正确;答案选D。12、C【解题分析】

A、太阳能电池板是通过吸收太阳光,将太阳辐射能通过光电效应或者光化学效应直接或间接转换成电能的装置,大部分太阳能电池板的主要材料为硅,故A不符合题意;B、石英光纤是以二氧化硅(SiO2)为主要原料,并按不同的掺杂量,来控制纤芯和包层的折射率分布的光纤,故B不符合题意;C、在常温下,硅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与氯气、酸等不能发生反应,但能与氟气、氢氟酸、强碱溶液等发生反应,故C符合题意;D、水玻璃主要成分为硅酸钠水溶液,硬化后形成的二氧化硅网状骨架,在高温下强度下降很小,当采用耐热耐火骨料配制水玻璃砂浆和混凝土时,耐热度可达1000℃,因此水玻璃可用作木材防火剂,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13、C【解题分析】

所剩余的固体滤出后能被磁铁吸引,说明该物质为铁,铁粉剩余,溶液中一定没有Fe3+、Cu2+、H+,这些离子都能和铁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反应后溶液中存在较多的阳离子是Fe2+;答案选C。【题目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有关金属铁的性质,可以Fe与三价铁离子、铜离子、氢离子之间的反应来回答,根据金属铁能和三价铁、铜离子以及氢离子反应的性质来分析。14、B【解题分析】

Al、CuO、Fe2O3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的产物为AlCl3、CuCl2、FeCl3,其再与NaOH反应生成的沉淀最多时,生成Al(OH)3、Cu(OH)2、Fe(OH)3,溶液恰好为NaCl,故加入的NaOH的物质的量与HCl的物质的量相等,则c(HCl)×500mL=250ml×2.00mol·L-1,c(HCl)=1.00mol/L,答案为B。【题目点拨】利用反应产物恰好完全生成NaCl进行计算。15、B【解题分析】

二氧化硅和二氧化碳都是酸性氧化物,都能与碱性氧化物(如氧化钙)、碱(如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C正确;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与水能反应生成碳酸,而二氧化硅不溶于水,与水不反应,B错误;高温下,二氧化硅能与碳反应生成硅和一氧化碳(或碳化硅和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D正确。答案选B。16、C【解题分析】

除去粗盐中混有泥沙的实验中,首先溶于水,需要玻璃棒搅拌,过滤时需要玻璃棒引流,从溶液中得到氯化钠晶体需要蒸发,又需要利用玻璃棒搅拌,所以用到玻璃棒的次数是3次,答案选C。17、D【解题分析】

分析溶液中Fe2+的浓度与加入铁粉的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图,可知,加入1mol铁粉,此时c(Fe2+)为0,说明此时发生反应:Fe+4HNO3(稀)=Fe(NO3)3+NO↑+2H2O。再加入1mol铁粉,c(Fe2+)由0变为3,可知此时发生反应:2Fe(NO3)3+Fe=3Fe(NO3)2。当加入铁粉的物质的量为3mol时,c(Fe2+)浓度由3变为4,则发生了:Cu(NO3)2+Fe=Fe(NO3)2+Cu。据此分析。【题目详解】将铁粉加入该稀溶液中,依次发生的反应是Fe+4HNO3(稀)=Fe(NO3)3+NO↑+2H2O,2Fe(NO3)3+Fe=3Fe(NO3)2,Cu(NO3)2+Fe=Fe(NO3)2+Cu。由图可知,稀硝酸消耗1molFe同时生成1molFe(NO3)3,溶液中Fe(NO3)3消耗了1molFe,而Cu(NO3)2消耗了1molFe,结合反应方程式可知,消耗1molFe需要4molHNO3、2molFe(NO3)3和1molCu(NO3)2,则原溶液中有4molHNO3、1molFe(NO3)3,1molCu(NO3)2,则溶液中Fe(NO3)3、Cu(NO3)2、HNO3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1∶4。D项正确;答案选D。18、D【解题分析】

A.NaOH易潮解,具有腐蚀性;B.漏斗下端应紧靠烧杯内壁;C.二者均与碳酸钠溶液反应;D.四氯化碳是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大的液体,可隔绝气体与水;【题目详解】A.NaOH易潮解,具有腐蚀性,应在左盘小烧杯中称量,故A错误;B.漏斗下端应紧靠烧杯内壁,防止液滴飞溅,故B错误;C.二者均与碳酸钠溶液反应,不能除杂,应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故C错误;D.四氯化碳是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大的液体,可隔绝气体与水,图中装置可吸收实验室制NH3的尾气并防倒吸,故D正确;故选D。【题目点拨】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解题关键:把握实验装置的作用、物质的性质、混合物分离提纯、基本操作、实验技能。19、C【解题分析】

A.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元素化合价发生了改变,A错误;B.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是还原反应,B错误;C.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所以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C正确;D.还原剂只能是反应物,还原产物是生成物,所以在同一反应中还原剂不可能既是反应物,也是生成物,D错误。20、C【解题分析】

加入NaOH溶液时依次发生反应:H++OH﹣=H2O,Mg2++2OH﹣═Mg(OH)2↓、Al3++3OH﹣═Al(OH)3↓,然后发生反应Al(OH)3+OH﹣═AlO2﹣+2H2O,则说明开始没有沉淀,后开始产生沉淀,最后沉淀部分溶解,符合的图象为C,故选C。【题目点拨】本题考查镁铝化合物性质、混合物的有关反应,根据反应过程推导图象是解题关键。21、C【解题分析】A、苯不溶于水,乙醇、乙酸任意比例与水互溶,故A错误;B、苯易取代,难加成,苯与液溴不易发生加成反应,故B错误;C、乙酸的官能团是羧基,能电离出H+,乙酸溶液显酸性,故C正确;D、乙醇官能团是羟基,与金属钠发生2CH3CH2OH+2Na→2CH3CH2ONa+H2↑,故D错误。点睛:本题的难点是苯的化学性质,苯易取代,难加成,能氧化。22、C【解题分析】

A.植物油和自来水是不互溶的液体混合物,可以用分液的方法分离,故错误;B.碘在水中的溶解度小,可以用有机物溶剂进行萃取,故错误;C.碳酸钙不溶于水,氯化钙固体溶于水,可以用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分离,故正确;D.自来水中的杂质可以用蒸馏的方法分离,故错误。故选C。【题目点拨】掌握分离和提出的方法,不互溶的液体混合物用分液的方法分离,从溶液中分离固体溶质的方法为蒸发,从水溶液中分离碘或溴通常用萃取的方法。制取蒸馏水用蒸馏的方法。二、非选择题(共84分)23、NaAlCl3工业制盐酸或自来水的杀菌消毒KSCN红Cl2+2FeCl2=2FeCl3【解题分析】金属Y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应为Al,金属A与水反应生成D可与铝反应,且G的焰色反应呈黄色,可知D应含有Na元素,则A为Na,D为NaOH,B为H2,G为NaAlO2,气体C与氢气反应,且与铝反应,一般为Cl2,则F为AlCl3,E为HCl,由E→H→I的转化关系可知金属X为变价金属,应为Fe,则H为FeCl2,I为FeCl3。(1)由以上分析可知A为Na,F为AlCl3,故答案为Na;AlCl3;(2)C为氯气,可用于工业制盐酸或自来水的杀菌消毒等,故答案为工业制盐酸或自来水的杀菌消毒;(3)H为FeCl2,检验亚铁离子,可先加入KSCN,没有现象,再加入氯水,如变为红色,说明含有亚铁离子,故答案为KSCN;红;(4)C为氯气,与氯化亚铁反应生成氯化铁,方程式为Cl2+2FeCl2=2FeCl3,故答案为Cl2+2FeCl2=2FeCl3。点睛:本题考查无机物的推断,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以及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综合理解和运用,熟练掌握元素化合物性质和物质的特征颜色等是推断的突破口。本题可以从“Y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G的焰色反应呈黄色”等突破。24、检查是否漏水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溶液凹液面正好与刻度线相切A、CCO32-、SiO32-SO42-、Al3+、Ba2+CO32-+2H+=CO2↑+H2O;SiO32-+2H+=H2SiO3↓【解题分析】

向配制的溶液中加入稀盐酸后生成无色无味气体A、沉淀B,气体A为CO2,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结合离子共存可知一定不存在Al3+、Ba2+;生成的沉淀B为硅酸,则一定存在SiO32-;向滤液C中加入氯化钡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溶液中不存在SO42-,据此结合溶液配制的方法解答;第(2)题根据进行分析;【题目详解】(1)容量瓶使用前要检查是否漏水;当液面接近容量瓶刻度线1-2cm处,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质量数至液面凹液面恰好与刻度线相切,再将容量瓶塞盖好,反复上下颠倒,摇匀,故答案为:检查是否漏水;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质量数至液面凹液面恰好与刻度线相切;(2)A.称量时砝码已经生锈会导致溶质的质量偏大,继而导致浓度偏大,故A正确;B.溶解、转移溶液之后没有对烧杯和玻璃棒进行洗涤操作会导致溶质物质的量偏小,浓度偏小,故B错误;C.定容时俯视会导致溶液体积偏小,溶液浓度偏大,故C正确;D.定容时,液面超过容量瓶颈上的刻度线,用胶头滴管将过量的液体吸出会导致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浓度偏小,故D错误;E.容量瓶不干燥,含有少量蒸馏水对浓度没有影响,故E错误,故答案为:AC;(3)根据分析可知一定存在的离子为:CO32-、SiO32-;一定不存在的离子为:SO42-、Al3+、Ba2+,故答案为:CO32-、SiO32-;SO42-、Al3+、Ba2+;(4)根据分析可知,加入稀盐酸后碳酸根和硅酸根和氢离子发生反应,故答案为:CO32-+2H+=CO2↑+H2O;SiO32-+2H+=H2SiO3↓。25、铁(或Fe)浓度还原性将Fe2+全部氧化为Fe3+过滤BC【解题分析】

由流程图可知,该实验原理为:将药品中的Fe2+溶液氧化为Fe3+,使Fe3+转化为氢氧化铁沉淀,再转化为氧化铁,通过测定氧化铁的质量,计算补血剂中铁元素的含量。【题目详解】(1)根据体检报告单,铁(或Fe)元素含量偏低,故答案:铁(或Fe);(2)报告单中μmol/L是浓度的单位,故答案:浓度;(3)服用维生素C可使食物中的Fe3+转化为Fe2+,Fe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则维生素C起了还原作用,表现了还原性,故答案:还原性;(4)由流程图可知,该实验原理为:将药品中的Fe2+溶液氧化为Fe3+,使Fe3+转化为氢氧化铁沉淀,再转化为氧化铁,通过测定氧化铁的质量,计算补血剂中铁元素的含量。a.双氧水具有氧化性,酸性条件下能将Fe2+全部氧化为Fe3+,故答案为将Fe2+全部氧化为Fe3+;b.步骤④中一系列处理是由氢氧化铁悬浊液最终转化为氧化铁,需要过滤、洗涤的氢氧化铁,然后灼烧生成氧化铁,冷却后称量氧化铁的质量,故答案:过滤;c.根据流程图可知:每片b克,10片补血剂为10b,最终可制得Fe2O3ag,若实验无损耗,则每片补血剂含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故答案:;d.A.步骤③所加氨水量不足,铁离子沉淀不完全,生成的氢氧化铁减少,氧化铁质量减少,测定结果偏低,故A错误;B.步骤④洗涤不充分,会导致氧化铁的质量偏大,测得的铁元素质量分数偏大,故B正确;C.步骤④灼烧不充分,会导致氧化铁固体的质量偏大,铁元素质量分数偏大,故C正确;故答案:BC。26、CaCO3+2H+=Ca2++H2O+CO2↑DA有水存在时过氧化钠跟二氧化碳发生了化学反应2Na2O2+2H2O=4NaOH+O2↑加入稀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解题分析】

①中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②用于除去CO2中的杂质HCl,应为饱和碳酸氢钠溶液,③应为浓硫酸,干燥气体;④⑤为对比试验,用于判断干燥的二氧化碳是否与过氧化钠反应,⑥可避免空气中的水、二氧化碳进入④⑤,影响实验结果的判断,最后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是否生成氧气。【题目详解】(1)装置①中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碳酸钙难溶于水,应该写化学式,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aCO3+2H+=Ca2++H2O+CO2↑;(2)②装置:除去CO2中的杂质HCl,盐酸易挥发,装置②中试剂应为饱和NaHCO3溶液,NaHCO3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离子方程式:+H+=H2O+CO2↑,故答案为D;装置③是浓硫酸,作用是干燥CO2气体,故答案为A;(3)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步骤1:打开弹簧夹K2,关闭K1,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加入盐酸,④中没有水蒸汽,a处带火星木条不复燃,则二氧化碳不能和过氧化钠反应,所以不能生成氧气,步骤2:打开弹簧夹K1,关闭K2,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加入盐酸,⑤有水蒸汽,a处带火星木条复燃,则二氧化碳能和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氧气,所以得到的结论是:有水存在时过氧化钠能够跟二氧化碳发生了化学反应;(4)气体中有水,水也可与Na2O2反应产生O2使木条复燃;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该反应的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5)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产生碳酸钠,水与过氧化钠反应产生氢氧化钠,所以若证明产物中含有碳酸钠,就证明了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发生了反应,所以加入稀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如果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即生成了碳酸钙沉淀,则证明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钠溶液。【题目点拨】本题考查过氧化钠的性质及实验探究,掌握物质的性质及混合物分离提纯方法是解题关键,注意把握物质的性质、实验的原理和操作方法,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27、6.7mL250mL容量瓶、胶头滴管BCAFED无影响偏低偏高偏低BC【解题分析】

(1)依据c=计算浓过氧乙酸物质的量浓度;依据溶液稀释过程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计算需要体积;依据配制溶液步骤选择需要仪器;(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一般步骤:计算、量取、稀释、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等,据此排序;(3)分析操作对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体积的影响,依据c=进行误差分析;(4)A.过滤法分离的是一种溶解、一种不溶的物质;B.依据过氧乙酸具有强的氧化性解答;C.依据过氧乙酸见光易分解的性质解答;D.过氧乙酸易溶于水。【题目详解】(1)密度为1.9g/mL,质量分数为15%过氧乙酸物质的量浓度为:=3.75mol/L,设需要浓溶液体积为V,则依据溶液稀释过程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得:3.75mol/L×V=0.1mol/L×250mL,解得V≈6.7mL;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一般步骤:计算、量取、稀释、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等,用到的仪器:量筒、胶头滴管、玻璃棒、烧杯、250mL容量瓶,所以还需要的仪器:250mL容量瓶、胶头滴管;(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一般步骤:计算、量取、稀释、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等,所以正确的操作顺序为:BCAFED;(3)a.容量瓶用蒸馏水洗涤后未干燥,含有少量蒸馏水,对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体积都不产生影响,溶液浓度无影响;b.转移溶液时,不慎有少量溶液洒在容量瓶外,导致部分溶质损耗,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溶液浓度偏低;c.量取15%的工业品过氧乙酸时,仰视量筒,导致量取溶液体积偏高,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大,溶液浓度偏高;d.定容后,把容量瓶倒置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补充几滴水至刻度线,导致溶液体积偏大,溶液浓度偏低;(4)A.过氧乙酸、氯化钠都溶于水,不能用过滤法分离,故A错误;B.过氧乙酸具有强的氧化性,应贴氧化剂标志,故B正确;C.过氧乙酸为液体,见光易分解,应注意密闭、低温保存于棕色细口瓶中,故C正确;D.过氧乙酸易溶于水,不能用于萃取碘水中的碘,故D错误;故答案为BC。【题目点拨】要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常见误差分析的基本方法:根据c=可知,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的误差都是由溶质的物质的量n和溶液的体积V引起的,误差分析时,关键要看配制过程中引起n和V怎样的变化,若n比理论值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