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马铃薯晚疫病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_第1页
贵州马铃薯晚疫病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_第2页
贵州马铃薯晚疫病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贵州马铃薯晚疫病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

早熟甘薯由于生长时间短,有利于充分利用光、土壤资源。早熟品种很快就会上市,垄断了新鲜甘薯市场。成为甘薯种植领域的首选。特别在马铃薯二作区,种植作物以水稻为主,种植晚熟品种的茬口问题成为限制马铃薯发展的根本问题。即使在贵州马铃薯一作区,早熟品种同样深受薯农的青睐,因为早熟品种收获后,农民可利用土地种绿肥、荞麦、蔬菜等作物,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利用率和产值,增加薯农经济收入。费乌瑞它具有品质优良、生育期短、产量较高、薯型较好、大薯率高、皮心淡黄、芽眼浅而少等突出的商品性状,深受省内外生产者和消费者亲睐。自引入贵州省后,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尤其在贵州省东南部马铃薯冬作区,已成为主栽品种迅速推广。正是由于费乌瑞它优良的品质和突出的商品特性以及广阔的市场前景,推广费乌瑞它已列入贵州种植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之一。威宁是贵州费乌瑞它种薯生产和供应的主要基地,而马铃薯晚疫病种发生的普遍性和严重性,成为限制贵州威宁早熟马铃薯生产发展的主要障碍。通过对费乌瑞它马铃薯晚疫病发生特点及流行规律的研究,探索综合防治技术,对于推进威宁马铃薯种薯产业持续健康稳步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意义。1田间病害表现晚疫病为害叶(图1)、茎(图2)和薯块(图3)。叶片发病,首先在马铃薯植株底部1~3片复叶的小叶叶尖和叶缘处发生,感病叶片的叶尖或叶缘先出现小褐点,之后向叶片内扩展。马铃薯初花后,气温在17℃左右时病斑扩大,呈褐色水渍状,病部与健部一般有宽1~2mm明显的黄绿色晕圈界限;田间湿度大时病叶背面产生白色霉层,08:00左右特别明显,空气干燥时病部变干且收缩。发病中后期,病田呈现一片焦枯状。病害严重时,马铃薯叶柄、茎秆和腋芽也感病。腋芽感病后萎蔫干枯;茎秆发病部位一般在植株中上部,病部稍凹陷,形成水渍状褐色条斑,空气湿度大时病部产生白色霉状物,病斑沿茎秆上下扩展,感病处易折断,致使被害部位以上植株枯萎。块茎感病一般先在薯块顶部出现褐色或紫褐色小斑点,之后不断扩大,病部微塌陷,湿度大时病斑上产生一层白色霉状物;当病部塌陷深度达5mm时薯肉大量腐烂,切开病部散发出酒精味,但薯皮与薯肉不分离,湿度大时腐烂的薯肉上产生白色霉状物,湿度小时腐烂的薯肉呈褐色干腐状。2药物代谢和生长发育病原物为致病疫霉[Phytophthorainfestans(Mont.)deBary],属卵菌,霜霉目。病菌孢囊梗分枝明显,每隔一段着生孢子囊处有膨大的节。孢子囊柠檬形,大小为(21~38)μm×(12~23)μm,一端有乳突,另端有小柄,易脱落,在水中释放出5~9个有2根鞭毛肾形游动孢子,失去鞭毛后,形成球形休止孢子,萌发出芽管,再长出穿透钉侵入到寄主内。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0~23℃,孢子囊形成的最适温度为19~22℃。在低温10~13℃下形成游动孢子,在温度超过24℃时孢子囊多直接萌发成芽管,萌发与侵染均需要水滴。病菌有明显的生理分化,可分为许多生理小种。病菌寄主范围窄,自然情况下只侵染马铃薯和番茄。3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机制马铃薯晚疫病病菌寄生性很强,除为害马铃薯外,还为害番茄等作物。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病薯中越冬,也可以卵孢子越冬,但病株茎、叶上的菌丝体及孢子囊都不能在田间越冬。在威宁地区,前一季遗留土中的病残组织、发病的隔生马铃薯苗和种薯带菌成为当年下一季的初侵染源,其次,番茄等寄主植株,病菌的孢子囊借助气流进行传播。病薯播种后,多数病芽失去发芽力或出土前腐烂,另一些病芽尚能出土形成病苗。病菌从幼苗茎基部沿皮层向上发展,形成通向地上部的茎上条斑,病苗和病菌长期共存,在适宜温、湿条件下,病部产生孢子囊,这种病苗成为田间的中心病株。病菌借助土壤水分的扩散作用在土壤内移动,还可以在病薯与健薯上繁殖。贵州威宁地区,费乌瑞它3月下旬至4月初播种,播后30d左右出苗,5月上中旬现蕾,5月中下旬至6月初、气温15℃以上、降雨量达50mm以上并伴有2~4d的连阴雨天时,马铃薯田开始出现中心病株,6月中旬田间出现多个发病点,6月下旬病株上产生的大量病菌随降雨和气流传播,至7月上中旬块茎膨大期,马铃薯晚疫病普遍发生和流行,一直到8月下旬。块茎从7月中下旬开始受侵染,一直受害到收获贮藏期。5月中下旬至7月上中旬多雨、多雾、多连阴雨天时,晚疫病会在7~10d内暴发流行。4综合控制技术晚疫病防治属于一项综合系统工程,片面地强调品种的抗性或者单纯地运用药剂防治均是不足取的,防治要多方面加以控制。4.1真菌、细菌和真菌病害的脱毒脱毒马铃薯种薯在脱毒过程中,将其所感染的真菌和细菌病原物一并脱除,所以,脱毒在一定时期内,没有病毒、细菌和真菌病害,生活力特别旺盛。4.2种薯的消毒处理为减少病菌初侵染来源,要求播种前严格淘汰带病种薯。切种时,用3%高锰酸钾或75%酒精严格消毒切刀,这样可大大减少晚疫病菌的传染。切好的芽块每100kg种薯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150g+农用链霉素14g+滑石粉1.5~2.0kg。包衣药剂混匀后将切口涂抹进行包衣,平铺地面晾晒约1h后播种。4.3提高费乌瑞它致病性增施腐熟的农家肥、磷钾肥,少施氮肥,提高费乌瑞它抗病性;采用单垄双行栽培,增加行距,可增加田间透光性、通风性,从而降低田间湿度,减轻晚疫发生程度。4.4病害发生前药当田间出现中心病株时,应立即清除。防治晚疫病药剂有:18.7%凯特水分散粒剂、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60%百泰可分散粒剂、70%代森联水分散粒剂、银法利68.75%SC、杜邦抑块净、72%杜邦克露可湿性粉剂、25%瑞毒霉(甲霉灵)可湿性粉剂、58%瑞毒霉锰锌、80%大生可湿性粉剂、70%安泰生(丙森锌)可湿性粉剂300倍液等。在病害发生前或发生初期,施1次药,以后每隔7~10d喷1次药。发病前可用保护剂,发病后应用内吸治疗剂或内吸治疗剂与保护剂的复配制剂,为减少抗药性的产生,最好多种药剂交替使用。4.5马铃薯的贮藏和杀菌保持马铃薯的种用品质,尽可能降低储藏期间的自然消耗。马铃薯储藏量为库容量的1/3~1/2。马铃薯要及时收获,入库前需晾晒,并严格挑选。做好库内清理和消毒工作,用百菌清烟雾剂熏蒸24h或用72%克露、68%金雷多米尔·锰锌水分散粒剂喷雾杀菌。库内温度保持在2~3℃,1℃以下库内马铃薯易受冻;湿度控制在85%~90%。合理通风,保证空气清洁,如CO2过多,影响种薯发芽,植株生长不良。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