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椅设计指南_第1页
座椅设计指南_第2页
座椅设计指南_第3页
座椅设计指南_第4页
座椅设计指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奇瑞汽车有限公司座椅设计开发指南编制日期:编者:胡静忠版次:01页次:-1-奇瑞汽车有限公司商研院车身部座椅设计指南编制:校对:审核:批准:商用车工程研究院奇瑞汽车有限公司座椅设计开发指南编制日期:编者:胡静忠版次:01页次:-2-1.简要说明1.1座椅设计的基本要求现代轿车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运载工具,它已经是“人、汽车与环境”的组合体。座椅作为汽车使用者的直接支承装置,在车厢部件中具有非同小可的重要性。汽车座椅的主要功能是为驾驶者提供便于操纵、舒适、安全和不易疲劳的驾驶座位。座椅设计时应同时满足以下几点基本要求:1.1.1具有良好的静态特性,即座椅的尺寸和形状应使人具有合适的坐姿,良好的体压分布,触感良好,并能调整尺寸与位置,以保证乘坐稳定、舒适,操作方便,视野良好;1.1.2有良好的动态特性,以缓和与衰减由车身传来的冲击和震动,以保证驾驶员能较长时间工作而不感到疲劳,乘客能感到乘坐舒适愉快;1.1.3有足够的结构强度、刚度与寿命,具有足够的安全性;1.1.4结构紧凑、外形与色彩应美观大方,与车身内饰相协调,并尽可能减轻质量、降低成本、有良好的结构工艺性。1.2座椅的布置座椅布置要体现出人体工程学的要求。座椅安装位置的尺寸是很重要的,它直接影响到使用者的便利性和舒适性。驾驶座椅是最关键的座椅。它的基本要求是布置合理,操纵方便,即乘坐时驾驶者对方向盘、操纵杆和踏板的良好可及性。驾驶座椅必须要有调节机构,以适应大部分人的身材(汽车工业中所应用的总范围在5%和95%之间,也就是包括了90%人群。设计时一般取5%的女性及95%男性人体样板)。驾驶座椅对方向盘、操纵杆和踏板的可及性决定了人体乘坐的姿势,姿势是由座椅的安排位置和形状设计所决定的。驾驶者乘坐姿势不理想就容易疲劳甚至引起劳损。因此,日本及欧美各大车厂设计驾驶座椅位置都有基本姿势、头部、肩部、手臂、腹部、腿部等活动空间的参考数据,不能随意设计。另外座椅布置还应考虑座椅与周边部件的距离,即在座椅所有调节位置,座椅都应与周边部件保持适当距离,以免干涉造成不良影响;而且应考虑成员头部与顶棚距离,避免正常颠簸时成员头部与顶棚碰撞;还有两排座椅之间的距离也应根据不同的假人来设计,以保证成员的舒适坐姿。1.3影响座椅舒适性的因素1.3.1适应腰曲弧线1.3.2靠背必须有正确的支撑点1.3.3正确的体压分布1.3.4保持人体躯干与大腿的舒适夹角1.4座椅的功能汽车座椅功能设置的特点,是根据人机工程学原理而设计座椅的舒适性,以及按不同身材的人而设置座椅的可调节性。一般来说,座椅有如下功能:座椅前后调节、上下调节,靠背角度调节,头枕上下调节、角度调节,坐垫深度调节,靠背腰托支撑调节,座椅整体旋转360度/180度),座椅折叠、翻转,等等。座椅还可以加载其他装置,使乘坐更加舒适。比如坐垫加热、靠背通风等,头枕还可以装备DVD显示屏,方便后排的乘客观看。座椅调节可以是手动的,也可以是电动的。若座椅是电动可调的,并且带电加热垫,那

奇瑞汽车有限公司座椅设计开发指南编制日期:编者:胡静忠版次:01页次:-3-么在开发初期要确定电机和电加热垫相关参数。若还有其他附加电器元件(如侧安全气囊、DVD显示屏、安全带等),需要及时和电器确定接插件型号,以及负载功率要求。分类按位置分:座椅一般分为前排座椅和后排座椅;按调节功能分:手动四向调节座椅(前后、靠背角度)、手动六向调节座椅(前后、上下、靠背角度)、手动八向调节座椅(前后、座椅前端上下、座椅后端上下、靠背角度)电动六向调节座椅(前后、上下、靠背角度)、电动八向调节座椅(前后、座椅前端上下、座椅后端上下、靠背角度)等;按面料分为:针织面料座椅、织绒面料座椅、机织面料座椅、全真皮面料座椅、半真皮面料座椅等。当然,按强调不分的不同,座椅还有其他许多分类方法。座椅零件构成(H11座椅)汽车座椅一般由骨架、泡沫、面料和调节机构组成。具体构成见下图:3.1驾驶员座椅:

奇瑞汽车有限公司座椅设计开发指南编制日期:编者:胡静忠版次:01页次:-4-⑴调整滑道⑵座椅骨架⑶靠背弹簧⑷靠背泡沫⑸坐垫泡沫⑹靠背面料⑺坐垫面料⑻头枕骨架和头枕泡沫总成⑼⑽头枕调节导轨(11)头枕面料(12)(13)调角器(14)调角器外护盖(15)调角器内护盖(16)调角器手柄护盖3.2后排单人座椅:后排单人座椅⑴⑵⑶⑷⑸⑹⑺(14)(15)(16)后排单人座椅⑴⑵⑶⑷⑸⑹⑺(14)(15)(16)⑴座椅骨架⑵靠背骨架⑶坐垫骨架⑷头枕骨架泡沫总成⑸⑹头枕调节导轨⑺头枕面料⑻乘客扶手⑼调角器内护板⑽靠背泡沫(11)坐垫泡沫2靠背面料3坐垫面料(14)(15)调角器奇瑞汽车有限公司座椅设计开发指南编制日期:编者:胡静忠版次:01页次:-5-(16)调角器手柄护盖⑰调角器外护板(18)靠背护扳3.3后排双人座椅:后排双人座椅⑸⑴⑵⑶⑷(16)(1。(18)(11)后排双人座椅⑸⑴⑵⑶⑷(16)(1。(18)(11)⑴⑵靠背骨架⑶坐垫骨架⑷坐垫泡沫⑸靠背泡沫⑹坐垫面料⑺靠背面料⑻靠背护板⑼乘客扶手⑽调角器(11)调角器右护板(12)调角器左护板(13)调角器内护板(14)调角器手柄护盖(15)头枕骨架及泡沫总成(16)(。头枕调节导轨8头枕面料

奇瑞汽车有限公司座椅设计开发指南编制日期:编者:胡静忠版次:01页次:-6-4.标准在中国汽车的强检中,座椅必须做以下四项强检试验:车座椅系统强度要求及试验方法(GB15083-1994)汽车安全带安装固定点(GB14167-93)车座椅头枕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GB11550-1995)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GB8410-2006)座椅相关标准见表一:表1座椅相关标准序号标准号标准名称1QC/T47-1992汽车座椅术语2QC/T633-2000客车座椅3QC/T55-1993汽车座椅动态舒适性试验方法4QC/T56-1993汽车座椅衬垫材料性能试验方法5GB15083-1994汽车座椅系统强度要求及试验方法6GB11550-1995汽车座椅头枕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7GB14167-1993汽车安全带安装固定点8GB8410-2006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9GB11562-1994汽车驾驶员前方视野要求及测量方法10GB13057-2003客车座椅及其车辆固定件的强度11GB18986-2003轻型客车结构安全要求12GB/T11559-1989汽车室内尺寸测量用三维H点装置13GB/T11563-1995汽车H点确定程序14Q/SQR.04.105-2005车用座椅机织面料15Q/SQR.04.248-2002A11型车用座椅总成技术条件(试行)16Q/SQR.04.249-2002A11型车用座椅针织面料总成技术条件(试行)17Q/SQR.04.148-2000A11型车用座椅泡沫18Q/SQR.04.149-2000A11型车用座椅织物面料19Q/SQR.04.179-2000后座椅靠背后部板件、座垫线骨架总成及头枕骨架(试行)20Q/SQR.04.180-2000前座椅靠背骨架总成(试行)21Q/SQR.04.181-2000前座椅座垫管骨架总成(试行)22Q/SQR.04.088-2005车用座椅针织经编面料23QBV.02.515/1供货技术条件软件-安全座椅扶手材料要求26QBV.03.80660-38信号标志座椅加热27FMVSS207座椅系统28ECER17关于车辆座椅、座椅固定装置及头枕认证的统一规定29ECER25关于头枕(不论其是否与座椅连为一体)认证的统一规定30ECER80关于客车座椅用座椅固定点装置强度认证的统一规定

奇瑞汽车有限公司座椅设计开发指南编制日期:编者:胡静忠版次:01页次:-7-5.座椅设计应注意的问题5.1座椅设计时应满足不同市场的法规要求:5.1.1对于欧洲市场,座椅应满足欧洲法规:ECER17、ECER21、ECER25等;5.1.2对于国内市场应满足国家标准:GB7258-2004、GB11550-1995、GB18986-2003、GB5083-1994、GB8410-2006、GB14167-1993等;5.1.3对于美国市场应满足美国法规:FMVSS207等。5.2人机工程学5.2.1轿车座椅由座垫、靠背、头枕等组成,座面和靠背的外形曲线应与人体放松状态下的背部曲线相吻合,乘员入座后座椅的表面形状与体压分布能使乘员的肌肉处于最放松的状态,能支撑到腰椎部位,不会因血液循环不良而引起肢体麻木,长时间乘坐不易感到疲劳;5.2.2座椅调节方便、标识明确;5.2.3座椅应能保证乘员在舒适的坐姿下与操作部件有良好的可及性。5.3座椅的主要尺寸(仅供参考)5.3.1座垫深度:在座椅中心面上,坐垫前缘的垂直切线至G点的距离。座垫深度一般取400〜460mm;5.3.2座椅高:座垫上表面至地板的距离,一般取300〜440mm;5.3.3座垫角度:在座椅中心平面上,人体大腿中心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一般取3~7度;5.3.4靠背与座垫的夹角:座垫与靠背夹角一般取110~120度;5.3.5坐垫宽:通过R点切与座椅中心平面垂直的垂直平面上,座椅的最大宽度。一般不小于450mm;5.3.6靠背高:在座椅中心平面上,沿人体躯干线,靠背顶端到G点的距离。一般不小于450mm;7靠背宽:在座椅中心平面上,沿靠背距G点270mm处靠背的宽度。一般取440〜480mm;8坐垫前端厚度在90mm左右,后端厚度在50mm左右,坐垫横向高度差在50mm左右;9靠背泡沫厚度在50mm左右,靠背横向高度差在90mm左右;5.4座椅与周遍部件应有足够的间隙:5.4.1座椅固定点设计是否合理:地板钣金 凸焊螺母安装支架座椅安装支架孔径应大于固地板钣金 凸焊螺母安装支架定螺栓尺寸2-4mm.在螺栓轴向上能够保证,在螺栓打紧的情况下,螺栓仍能伸出螺母3mm以上。

奇瑞汽车有限公司座椅设计开发指南编制日期:编者:胡静忠版次:01页次:-8-5.4.2驾驶座椅与副仪表板间隙是否足够:坐垫 副仪表板在座椅所有调节范围内,驾驶座椅坐垫与副仪表板间隙应大于5mm。坐垫 副仪表板1.锁扣与座椅之间应该保持间隙35mm。5.41.锁扣与座椅之间应该保持间隙35mm。奇瑞汽车有限公司座椅设计开发指南编制日期:编者:胡静忠版次:01页次:-9-靠背与中通道间隙1.靠背及坐垫与中通道间

隙应在10mm以上。坐垫与中通道间隙5.4.4靠背与中通道间隙1.靠背及坐垫与中通道间

隙应在10mm以上。坐垫与中通道间隙5.4.5座椅与门/立柱护板间隙是否足够:靠背与护板间隙坐垫与护板间隙靠背与护板间隙坐垫与护板间隙靠背/坐垫与门/立柱护板间隙应大于50mm;如果立柱护板安装侧气囊,坐垫/靠背与立柱护板间隙应大于80mm。奇瑞汽车有限公司座椅设计开发指南编制日期:编者:胡静忠版次:01页次:-10-5.4.6头枕与顶棚距离是否足够:驾驶员及副驾驶员座椅头枕到顶棚距离应不小于50mm,乘客座椅头枕与顶棚距离应不小于30mm。5.4.7坐垫与方向盘距离是否足够:坐垫在调到最高处且座椅前后调节在最前端时,坐垫与方向盘最小间隙应大于160mm,以保证乘员腿部活动空间;5.4.8靠背与坐垫应有间隙(建议在2mm左右),保证靠背调节顺畅;5.4.9对于头枕可调的座椅,头枕高度调节量建议不大于100mm;头枕角度调节量建议不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