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防疫工作指引手册_第1页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防疫工作指引手册_第2页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防疫工作指引手册_第3页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防疫工作指引手册_第4页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防疫工作指引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防疫工作指导(手册)目录一、村卫生所(室)接诊“十须知”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接诊患者“十六要”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热门诊设立“六强化”四、医疗卫生机构感染防控方法“30条”五、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处置指导六、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场合设立和管理指南七、乡村疫情防控应急演习工作导则八、核酸检测采样点设立规范(参考)九、县域医共体帮扶村卫生所指导意见十、乡镇、村疫情防控技术方案村卫生所(室)接诊“十须知”本须知合用于常态化疫情防控下低风险地区村卫生室人员,中高风险地区应按照本地疫情防控规定执行。医务室、诊所等机构人员可参考。一、莫大意。时刻保持警惕,及时掌握返乡重点人员状况。二、熟程序。纯熟掌握疫情防控有关预案操作流程。三、勤通风。做好村卫生室每日定时通风和环境消毒。四、重防护。佩戴一次性外科口罩,规范穿脱工作服,做好手卫生和消毒,对工作服定时清洁消毒。五、量体温。就诊人员戴口罩、测体温、健康码查验、1米线、不聚集。对不能自主提供健康码人员登记具体信息。六、问症状。询问就诊人员与否有发热、咳嗽、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症状,与否自行服用过退烧药。七、查旅居。核问前14天旅居史和与中高风险地区、入境人员接触史;冷链物流工作经历或人员接触史;近期有无参加聚集活动,与否接触过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病例。八、录信息。贯彻信息登记责任,精确统计就诊人员信息。九、快报告。强化首诊责任,1小时内向乡镇卫生院报告可疑患者信息。不截留发热等可疑患者,指导做好个人防护,协调就近闭环转至上级发热门诊(诊室)。十、严消毒。接诊发热或可疑患者后,严格进行终末消毒。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接诊患者“十六要”合用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一、接诊前准备1.要常通风。室内房间每日开窗通风换气不少于3次,每次不低于30分钟。2.要勤消毒。做好物体表面、地板和室内空气等消毒工作。3.要讲防护。医护工作者要做好本身防护工作,佩戴好口罩,穿好工作服,做好个人卫生。二、患者就诊4.要测体温。对全部就诊患者进行体温检测。5.要验码。对全部就诊患者查验健康码。6.要戴口罩。患者及陪伴人员就诊时必须对的佩戴口罩。7.要一米线候诊。就诊、检查和缴费期间排队间隔最少保持1米线,不扎堆、不聚集。三、询问病史8.要询问现病史。理解与否有发热、咳嗽、咽痛或胸闷、腹泻等症状,与否服用过退烧药。9.要询问旅居史。发病前14天内有无中高风险地区旅行史和居住史,有无冷链物流业工作经历。10.要询问接触史。发病前14天内有无接触到来自中高风险地区人员或冷链物流业工作人员,以及近期有无参加聚集性活动。四、处置发热患者11.要严格贯彻信息登记责任。要精确登记发热患者和陪伴人员信息。12.要严格贯彻首诊报告制度。不得拒诊、截留发热患者,发现发热患者要在1小时内向上级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委会、乡镇政府(街道)报告。13.要严格贯彻闭环管理规定。要指导发热患者及陪伴人员做好个人防护,村委会要就近提供相对独立的临时留观点,由所在县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领导小组(指挥部)指定的转运机构负责安排专人、专车及时将发热患者安全转运到设有开设发热门诊的定点医院。14.要严格贯彻核酸检测规定。要实施“村报告、乡采样、县检测”,县级检测机构要在采样12小时内反馈检测成果。15.要严格执行终末消毒制度。接诊发热患者后,严格进行终末消毒,按照国家及我省有关规定做好医疗废物的收集、贮存、运输、处置等工作。16.要严格解决疫情瞒报制度。对于缓报、迟报甚至瞒报的要依法依规严肃解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热门诊设立“六强化”一、强化合理设立发热门诊点。各地要立足县域人口资源量,分析基层医疗机构原发热门诊点日常发热病人就诊量,评定发热门诊设立位置、区域布局流程、医务人员接诊能力、检查检查等,合理设立县域内基层医疗机构发热门诊点,标示醒目(含夜间)。原则上发热门诊点30分钟内可辐射服务5万人口。二、强化分区域包干负责接诊。各地根据发热门诊设立,引导群众“就近就医”,划分每家发热门诊承当的乡镇,实施“点对点、点对片”负责。县卫健部门统筹县域医务人员、转运车辆(含民营医疗机构)。确保发热门诊24小时提供医疗服务。建立发热门诊医疗医疗机构与未设立发热门诊医疗机构的联系、转运、消毒等机制,明确双方联系人、联系方式和转运车辆。严格执行发现可疑病例,按照距离最短、接触人员最少的原则安全转运至定点收治医院。三、强化发热病人登记、流行病学史调查和转运。各地各医疗机构要做好发热病人、陪护人员的登记工作,认真询问流行病学史。对14天内无流行病学史和接触史的,就近转诊至发热门诊就医;对于14天内有流行病学史和接触史的,专人专车转运至县级定点医院诊治。四、强化发热门诊可疑病人筛查。严格贯彻医务人员首诊负责制,不得推诿、拒诊、漏诊或让发热患者自行离开或随意就诊。发热门诊应对全部发热病人开展血常规检查,有呼吸道症状,应开展胸部影像学检查。对14天内有流行病学史和接触史的发热病人,均要采集咽拭子,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做到一种不漏。五、强化发热门诊院感控制。强化医务人员救治知识和感控知识的全员培训、防护物资的筹措安排和应急预案制订等。全方面贯彻强化医务人员个人防护,切实做好医院感染防控工作,优化发热病人医技检查流程,做到“一人一检查一消毒”,做好消毒记求,避免交叉感染。六、强化贯彻院长负责制。乡镇卫生院院长要全方面负责所在机构的医疗救治工作责任,抓细贯彻预检分诊、发热门诊、隔离病房等重点环节、核心科室的规范设立和管理。对防控工作不贯彻、方法不到位等状况造成疫情扩散、医院内感染的,将严肃倒查,依法依规追究责任。医疗卫生机构感染防控方法“30条”一、加强医疗机构内部管理1.坚持“人、物同防”“医、患同防”,把好医疗机构人员、车辆和物资“入口关”,严格控制医疗机构入口开放数量。2.进入医疗机构的全部人员均应测量体温、对的佩戴口罩,保持安全距离,注意咳嗽礼仪和手卫生。3.需要查验健康码的医疗机构,应加强入口处的规范管理,缩短患者及陪伴人员等待时间。4.医患双方做好隔离防护等,不得拒收中高风险地区患者。5.加强医疗机构食堂等场因此及快递外卖、维修、物流配送等外来人员和物品的管理,需要时开展环境检测。二、完善预约诊疗和预检分诊6.大力推行非急诊患者预约诊疗,实施预约挂号、预约检查和预约治疗,合理分派就诊时间,并设立充足的等待区域。7.对于老年人等不会网上预约的群体,可采用电话预约、窗口预约、亲友代办等方法。8.激励医疗机构在预约诊疗时,先开展网上预检分诊,减轻现场预检分诊压力。9.在门急诊规范设立预检分诊点,安排有专业能力和经验的医务人员询问症状体征和流行病学史。10.对于发热患者和预检分诊中发现的不能排除罹患新冠肺炎等传染病的患者,要安排专人按照指定路线引导至发热门诊就诊。三、优化医疗管理制度11.门诊患者及陪伴人员应当全程佩戴口罩并做好手卫生;住院患者外出检查、查房会诊时重点做好防护方法。12.在急诊急救室、手术部(室)、病区设立一定数量的隔离区域或过渡病室,用于收治暂无核酸检测成果的急诊患者或者隔离排查可疑的住院患者,并实施单间安置。13.根据不同类别患者细化核酸检测规定和频次,核酸检测成果并纳入术前讨论、会诊、查房等诊疗活动,检测成果记入病历。四、严格患者及其陪护探视管理14.要加强病区管理,做好患者感染监测、报告、控制和管理。15.新冠肺炎救治定点医疗机构原则上不探视、不陪护。激励有条件的非定点医疗机构实施无陪护管理,采用视频等方式探视。16.陪护人员应当做好健康状况和基本信息登记,做好个人防护和手卫生,严格限制行进路线和活动范畴。17.病区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改善并保障患者营养膳食。增强主动服务和人文关心意识,关注患者的不适和诉求,及时提供协助。五、做好环境清洁消毒18.医疗机构按照《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规定,加强诊疗环境的通风管理,有条件的可进行空气消毒。19.严格执行《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做好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等的清洁消毒,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20.加强对诊疗环境(物体表面、地面等)的消毒管理,对于重点部门高频率接触的物体表面要增加消毒次数。21.对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严格终末消毒。六、持续开展全员感染防控培训22.贯彻全员感染防控培训制度,培训覆盖全体医务人员、管理、安保、后勤和陪护人员,并组织培训效果考核。23.通过持续培训,使医务人员纯熟掌握新冠病毒感染的防控知识与技能,含有排查新冠肺炎的意识和能力。七、制订应急预案并开展演习24.要制订不同情形下的应急预案。要细化每种情形、每个环节的流程方法,具体到部门和人。25.要开展桌面推演和现场演习,优化预案,提高实战能力。八、建立感染防控巡逻整治机制26.要建立感染防控巡逻整治制度,定时对各科室各部门进行巡逻,查找梳理风险隐患,建立问题台账,销项贯彻整治方法。27.医疗机构重要负责人要每季度召开办公会,分管负责同志每月召开专项会,专门研究感染防控巡逻整治状况,及时解决问题。28.加强感控管理部门专职人员配备,各科室指定专人负责本科室感控工作,统一接受感控管理部门业务指导,定时自查整治。九、强化质控和监督管理29.县级及以上卫健行政部门要强化行业监管,加强辖区内医疗机构感染防控管理质量控制,及时发现隐患漏洞,持续质量改善。30.对于因管理不到位或者责任心问题造成的医疗机构内感染事件,要果断严肃查处,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处置指导一、设立医疗废物暂存处。暂存处应有防日照、防雨水、防蝇、防蚊、防鼠等方法。根据机构规模配备对应医疗废物周转箱,容量满足定时周转规定,定时开展周转箱保洁、消毒。清洁物品、医疗废物、未被污染的输液瓶(袋)等三类物品的寄存场合应在院区建设,寄存场合应明确分隔,独立成室,并张贴醒目的记。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废物寄存点应建立监控系统。二、建立医疗废物“小箱进大箱”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医疗废物分类收集、交接登记、安全转运、出入库称重、人员培训和健康检查、场地清洗消毒、事件调查解决、日常检查等制度。工作统计等台账资料最少保存3年备查。严禁医疗废物私下买卖和流失。三、贯彻医疗废物“小箱进大箱”职责。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重要负责人为医疗废物暂存管理第一负责人,应指定分管领导负责统筹协调暂存工作,指定专人负责医疗废物暂存具体事宜。每年定时组织辖区内小型医疗机构订立医疗废物“小箱进大箱”集中暂存格式合同,不停提高医疗废物管理水平。四、配合贯彻定时转运医疗废物工作。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规定,配合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按规定时间定时转运医疗废物。医疗废物积累较多时,应主动沟通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及时增加转运车辆,优化转运路线,增加车次,避免医疗废物积压。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场合设立管理指南一、集中隔离场合设立(一)应当相对独立,与人口密集居住与活动区域保持一定防护距离,远离污染源,远离易燃易爆产品生产、储存区域及存在卫生污染风险的生产加工区域,不得在医疗机构设立集中隔离场合。(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场合应当为正当建筑,基础设施必须符合国家现行的建筑安全、消防安全、抗震防灾、都市建设、环保等原则规定,配备有确保集中隔离人员正常生活的基础设施。优先选择楼层较低的建筑作为隔离场合。(三)集中医学观察场合内部根据需要分为生活区、医学观察区和物资保障供应区等,分区标示要明确。(四)含有通风条件,能够为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对象提供独立房间和独立卫生间,满足日常消毒方法的贯彻。(五)房间内及楼层的卫生间均配备肥皂或洗手液、流动水和手消毒液。每个房间的卫生间和生活区各放置一种垃圾桶。(六)最佳含有独立化粪池。污水进入市政排水管网前,要先消毒解决;如无,则用专门容器收集排泄物,经消毒解决后再排放。二、集中管理方法管理(七)集中隔离场合由所属县级政府和乡镇统一管理,本地公安、卫健行政部门、疾控机构、社区等共同开展具体工作。(八)原则上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对象应当单人单间居住。对不适宜单独居住者,由评定确认后安排居住,应尽量减少直接接触。(九)全部观察对象在观察期间不允许与其它观察对象接触。除工作人员外,严格限制人员进出。(十)每天对房间、卫生间、走道、楼梯等场合进行1次消毒,最少清理1次垃圾,必要时及时清理。隔离对象解除观察或转出后,及时对其房间进行消毒。对临时设立的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场合,要进一步强化消毒方法,增加消毒频次。(十一)加强隔离场合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做好生活保障。(十二)严格按照原则做好隔离场合医疗废弃物的处置和粪便污水的消毒解决,有效减少疾病的传输风险。(十三)按照规范规定做好物品、家具表面等可能被污染的表面、餐具、拖布和抹布等卫生用品、厕所的每天消毒工作。(十四)隔离场合全部垃圾均应当装入黄色医用垃圾解决袋内,按医疗垃圾规定,每日定时集中回收解决。(十五)医护人员要对全部隔离对象基本状况进行登记,贯彻健康监测工作,特别要理解其与否有基础疾患,保障隔离期间的正惯用药。每天早、晚对其各进行一次健康状况监测。(十六)在监测过程中发现隔离对象出现发热、干咳、乏力、腹泻等症状时,应及时报告,并按规定立刻转至定点医疗机构。(十七)心理援助与社会工作服务规定。要向隔离人员提供心理支持、心理疏导等服务,缓和隔离人员的负面情绪。发现隔离人员可能有精神卫生问题时,及时向对口精神卫生医疗机构转介。三、集中医学观察场合工作人员管理(十八)执勤备勤1.进入集中医学观察场合隔离区的工作人员(涉及医护、服务人员或其它后勤保障人员等)工作执勤期间,按照AB班执勤备勤轮流,A班驻点30天以上执勤,执勤结束后全部人员需集中隔离7天,再转入B班居家备勤7天以上。2.A班人员工作执勤期间,全部人员实施封闭式管理,一律不得离开执勤场合或工作人员集中住地,因不可抗拒因素出执勤场合或工作人员集中住地的,需另行编入B班。3.B班人员居家备勤期间,非必要不外出。若外出,不得到人员密集场合,全程须佩戴医用外科口罩,保持1米以上社交距离。4.执勤场合与工作人员集中驻地人员上下班实施点对点“闭环”接送。(十九)核酸检测1.工作执勤期间,进入集中隔离点隔离区人员、驻机场境外专班、“点对点”接送工作人员实施每7天检测1次核酸,其它工作人员实施每15天检测1次核酸。2.工作人员执勤结束离岗前,需进行1次核酸检测。3.工作人员转为A班上岗执勤前,需进行1次核酸检测。(二十)个人防护4.医护人员进入隔离区时,采用二级防护。5.服务保障人员应穿工作服上岗(客房服务员、酒店前台、保安等工作人员应戴医用外科口罩、穿一次性隔离衣、戴一次性手套,必要时戴防护面屏或护目镜),当天工作结束后应换下工作服后沐浴方可离开工作区域。进入隔离区时应采用二级防护方法。(二十一)健康监测:每天对工作人员(AB班人员)进行体温测量和健康监测并做好统计,严禁带病上岗。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时,要及时按规定前往定点医院就诊,全程佩戴医用外科口罩。(二十二)卫生消毒1.工作人员穿戴不可回收的一次性防护用品,应放入专用的医疗废物袋,处置按医疗废物管理方法执行;可回收的防护用品应按规定消毒解决后,方可使用。2.AB班交接时,A班一律带走全部个人物品并进行消杀,做好内务卫生,对办公用品及办公场合进行全方面消毒。交接时保持安全距离,交接后立刻撤离。3.工作人员应保持工作服清洁,定时清洗、消毒。4.工作期间减少人员交谈,避免聚集,做好手卫生。5.集中医学观察场合隔离区、机场境外分流通道、“点对点”接送的生活垃圾按医疗垃圾处置。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应急演习工作导则合用于我市农村地区乡、村新冠肺炎疫情应急演习,指导和规范疫情应急处置各项工作。(一)演习以乡镇人民政府、村委会为主体,以可能出现的多个情形为假设,开展多单位、多层次的联合实战演习。(二)规范演习流程。从病例发现、信息报告、应急响应、现场处置、联防联控和事件终止设立多个虚似情景。(三)加强疫情监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严格贯彻“四早”规定,对发热病人采样送检,实现早发现,做好可疑病例转诊。(四)启动应急响应。在规定时间内上报疫情信息,快速启动应急响应,根据病例活动范畴等实际,以学校、楼房、工厂、工作场合、自然村为最小单元,明确高、中、低风险等级区域,及时向社会公布,分类采用精确防控方法。(五)贯彻疫情处置。集合乡镇政府、村委会和村医等基层力量,配合做好流调、溯源、核酸检测、医疗救治、集中隔离、环境消杀等工作。(六)及时管控疫点。做好防控区域最小单元管控工作,规范设立进村检疫点,组织乡镇派出所采用限制人员流动管理和聚集性活动封锁等方法,贯彻出入人员测温、询问、登记、扫码、消毒等方法。(七)配合开展核酸筛查。合理设立采样点,科学网格划分,以网格单元成立工作组,负责动员、组织、公示、采样点布置等工作,以及现场采样组织协调工作。(八)加强重点场合防控。贯彻社区、学校和托幼机构、企事业单位、特殊机构、公共场合、公共交通全方面管理,视情依法依规采用交通管制、停工停业停学等方法。(九)严格居家隔离。贯彻居家隔离人员的跟踪管理,建立镇村干部和村医等“五包一”工作专班,贯彻包联隔离对象的居家防控方法。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组织指导做好家族通风、防止性消毒及生活垃圾的消毒和外运集中解决。(十)强化后勤保障。提前做好隔离期间村民的生活物资储藏供应、紧急调运和疫情防控各项保障工作。全员核酸检测采样点设立规范(参考)一、采样点设立。各乡镇(街道)根据村(社区)人口、区域空间布局等因素,考虑相邻社区间局部人口密度等实际,合理设立采样点,原则上每个采样点配备1~3支采样队(每采样队日采能力约1800人次)。各乡镇(街道)接到指令后,2小时内规范设立采样点(详见附件4)。(责任单位:乡镇、街道)二、登记点。应配备帐篷、桌椅、笔记本电脑(无线上网)、有线电源、寄放检测试管数码条的透明塑料箱(最少30厘米×50厘米)和身份证读卡器等,安排人员负责受检人员信息的录入、核对,按10人一组统一编写、张贴检测试管数码条。三、等待区。应设立人行通道,地标箭头清晰,张贴一米线标记,尽量确保人员单向流动,配备最少十张座椅,等待人员均要佩戴好口罩。四、采集区。应根据气候条件,配备帐篷、冷/暖电扇、桌椅(最少2套)、医疗废物桶(含盖、医废袋)等,确保医护人员在相对舒适环境下工作。配备检测所需的咽拭子、试管架、消毒液、手套、转运箱等。五、缓冲区。设立在采集区背面区域,可供采样人员更换个人防护装备,配备医疗废物桶(含盖、医废袋)、消毒液、三级防护的物资等。六、采集辅助区。设立在缓冲区背面区域,空间相对密闭,可采用集装厢式,配备电源、桌椅、饮水机等设施,用于采集人员更衣、备餐、值班等,并视天气条件配备空调等设备。七、临时隔离区:在采样点周边设立独立场合,用于临时隔离在采集过程中发现的疑似患者或高危人群,配备医用外用口罩、一次性隔离诊、终末消毒设施等。八、医废暂存处:在采样点周边划定区域作为医疗废物暂存场合,标记明显,设立警戒线,配备医疗废物桶(含盖、医废袋),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及时收集处置。九、成立采样点现场工作专班。重要承当采样点分区设立、物资保障、秩序维护、信息登记、现场消毒等综合协调管理工作,配备对应工作人员,做好现场终末消毒。十、采样流程。检测对象通过APP或小程充登统计入个人信息或现场登记--采样点登记(5/10人一管原则录入采样试管码)--采样(一人一消毒)--5/10人一管装袋--转运箱(原则上200支装一箱)--120救护车转运至检测机构。转运前需严格按照规范做好防护方法,清点、核对转运试管数量和条形编码,规范、精确填写转运单。县域医共体帮扶村卫生所指导意见一、实施划片管理。贯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领导分片挂钩联系村卫生所(室)制度,明确疫情防控具体职责,贯彻各项疫情防控方法。二、提高硬件条件。指导村卫生所(室)规范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指导村卫生所(室)按原则设好留观场合、一米线、业务用房等,按需配备对应防疫设施、设备,按规定做好发热病人处置工作。三、提高首诊意识。发挥医共体统筹作用,确保村卫生所(室)发挥“哨点作用”,加强对村卫生所(室)有关技术指导、操作规范,提高村医首诊警惕性和防控严肃性。四、加强村级防控能力。对于无法做到“早发现”的村卫生所(室),需指定最少一名医生、一名护士派驻村卫生所(室),加强防控力量,加强村医培训直至含有“早发现”能力。乡镇、村疫情防控技术方案一、贯彻责任(一)贯彻主体责任。压实属地、部门、单位、个人“四方责任”,贯彻落细基层社区(乡镇、村)、单位网格化管理,指导做好辖区和单位内人员往来摸排和健康监测登记工作,对重点场合、重点人群和重点环节进行体温监测,尽早发现可疑病例。(二)推动联防联控协同防控。部门通力协作,及时排查来自疫情高风险地区人员,提高社区摸排工作效率,快速追踪亲密接触者。通过视频滚动播放、张贴宣传材料、广播等手段,播放疫情防备知识,提高社区居民防备认识。二、社区未发现病例实施“外防输入”的方略。(一)组织动员:社区要建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组织体系,以街道(乡镇)和社区(村)干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家庭医生为主,激励居民和志愿者参加,构成专兼职结合的工作队伍,实施网格化、地毯式管理,责任贯彻到人,对社区(村)、楼栋(自然村)、家庭进行全覆盖,贯彻防控方法。(二)健康教育:充足运用多个手段,有针对性地开展新冠肺炎防控知识宣传,主动倡导讲卫生、除陋习,摒弃乱扔、乱吐等不文明行为,营造“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负责人”“我的健康我做主”的良好氛围。使群众充足理解健康知识,掌握防护要点,养成手卫生、多通风、保持清洁的良好习惯,减少出行,避免参加集会、聚会,乘坐公共交通或前往人群密集场合时做好防护,戴口罩,避免接触动物(特别是野生动物)、禽类或其粪便。(三)信息告知:向公众公布就诊信息,出现呼吸道症状无发热者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就诊,发热患者到发热门诊就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到定点医院就诊。每日公布本地及本社区疫情信息,提示出行、旅行风险。(四)重点地区和高风险地区返回人员管理:社区要公布通告,规定从疫情防控重点地区和高风险地区返回人员应当立刻到所在村部或社区进行登记,按规定接受集中或居家隔离14天。全部重点地区和高风险地区返乡的出现发热呼吸道症状者,及时就近就医排查,根据规定居家隔离或到指定地点或医院隔离。隔离期间请与本地医务人员或疾控中心保持联系,方便跟踪观察。(五)环境卫生治理:社区(乡镇、村)开展以环境整治为主、药品消杀为辅的病媒生物综合防制,对居民社区、垃圾中转站、建筑工地等重点场合进行卫生清理,解决垃圾污物,消除鼠、蟑、蚊、蝇等病媒生物孳生环境。及时组织开展全方面的病媒生物防制与消杀,有效减少病媒生物密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