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降变形观测_第1页
沉降变形观测_第2页
沉降变形观测_第3页
沉降变形观测_第4页
沉降变形观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沉降变形观测

测量规定一.沉降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规定本线沉降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规定按下表规定执行:沉降变形测量等级垂直位移测量水平位移观察沉降变形点的高程中误差(mm)相邻沉降变形点的高程中误差(mm)沉降变形点点位中误差(mm)三等±1.0±0.5±6.0二.沉降变形监测网重要技术规定及建网方式1.垂直位移监测网(1)垂直位移监测网重要技术规定垂直位移监测网重要技术规定按下表执行:等级相邻基准点高差中误差(mm)每站高差中误差(mm)来回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mm)检测已测高差较差(mm)使用仪器、观察办法及规定三等1.00.30.60.8DS05或DS1型仪器,按《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测量技术暂行规定》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规定施测。(2)垂直位移监测网建网方式线下工程垂直位移监测普通按沉降变形等级三等的规定(国家二等水准测量)施测,根据沉降变形测量精度规定高的特点,以及标志的作用和规定不同,垂直位移监测网布设办法分为三级:1)基准点。规定建立在沉降变形区以外的稳定地区,同大地测量点的比较,规定含有更高的稳定性,其平面控制点普通应设有强制归心装载。基准点使用全线二等精密高程控制测量布设的基岩点、深埋水准点;2)工作点。规定这些点在观察期间稳定不变,测定沉降变形点时作为高程和坐标的传递点,同基准点同样,其平面控制点应设有强制归心装置。工作点除使用普通水准点外,按照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规定进一步加密水准基点或设立工作基点至满足工点垂直位移监测需要。加密后的水准基点(含工作基点)间距200m左右时,可基本确保线下工程垂直位移监测需要。3)沉降变形点。直接埋设在要测定的沉降变形体上。点位应设立在能反映沉降变形体沉降变形的特性部位,不仅规定设立牢固,便于观察,还规定形式美观,构造合理,且不破坏沉降变形体的外观和使用。沉降变形点按路基、桥涵、隧道等各专业布点规定进行。监测网由于自然条件的变化,人为破坏等因素,不可避免的有个别点位会发生变化。为了验证监测网点的稳定性,应对其进行定时检测。本次技术方案设计垂直位移监测网的观察分为初次观察和施工过程中的定时复测,定时复测按每六个月进行一次,并结合精测网复测进行,按施工期4年考虑,计复测8次,每次观察水准路线长度来回按932km对于技术特别复杂、垂直位移监测沉降变形测量等级规定二等及以上的重要桥隧工点,应独立建网,并按照国家一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规定进行施测或进行特殊测量设计。2.水平位移监测网(1)水平位移监测网重要技术规定水平位移监测网重要技术规定按下表执行:等级相邻基准点的点位中误差(mm)平均边长(m)测角中误差(")最弱边相对中误差作业规定一等±1.5<300±0.7≤1/250000按国家一等平面控制测量规定观察<150±1.0≤1/10按国家二等平面控制测量规定观察二等±3.0<300±1.0≤1/10按国家二等平面控制测量规定观察<150±1.8≤1/70000按国家三等平面控制测量规定观察三等±6.0<350±1.8≤1/70000按国家三等平面控制测量规定观察<200±2.5≤1/40000按国家四等平面控制测量规定观察四等±12.0<400±2.5≤1/40000按国家四等平面控制测量规定观察(2)水平位移监测网建网方式水平位移监测网普通按独立建网考虑,根据沉降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规定进行施测,并与施工平面控制网进行联测,引入施工测量坐标系统,实现水平位移监测网坐标与施工平面控网坐标的互相转换。三.沉降变形测量点的布置规定沉降变形测量点分为基准点、工作基点和沉降变形观察点。其布设按下列规定:1.每个独立的监测网应设立不少于3个稳固可靠的基准点。基准点应选设在沉降变形影响范畴以外便于长久保存的稳定位置。2.工作基点应选在比较稳定的位置。对观察条件较好或观察项目较少的项目,可不设立工作基点,在基准点上直接测量沉降变形观察点。3.沉降变形观察点应设立在沉降变形体上能反映沉降变形特性的位置。四.沉降变形监测测量工作基本规定1.水准基点使用时应作稳定性检查,并以稳定或相对稳定的点作为沉降变形的参考点,并应有一定数量稳固可靠的点以资校核。2.每次观察前,对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应进行检查校正,并保存检查统计。3.每次沉降变形观察时应符合:(1)严格按水准测量规范的规定施测。初次观察每个来回测均进行两次读数。(2)参加观察的人员必须通过培训才干上岗,并固定观察人员。(3)为了将观察中的系统误差减到最小,达成提高精度的目的,各次观察应使用同一台仪器和设备,前后视观察最佳用同一水平尺,必须按照固定的观察路线和观察办法进行,观察路线必须形成附合或闭合路线,使用固定的工作基点对应沉降变形观察点进行观察。(4)观察时要避免阳光直射,且在基本相似的环境和观察条件下工作。(5)成像清晰、稳定时再读数。(6)随时观察,随时检核计算,观察时要一次完毕,半途不中断。(7)对工作基点的稳定性要定时检核,在雨季前后要联测,检查水准点的标高与否有变动。(8)数据计算办法和计算用工作基点一致。五.沉降变形监测观察具体规定1.水准网的观察按照国家二等水准施测,采用单路线来回观察。每次观察均形成闭合检查条件。2.水准仪使用DS05或DS1型仪器,仪器及配套水准尺均应在有效合格检定时内。水准仪与水准尺在使用前及使用过程中,经常规检校合格,水准仪视准轴与水准管轴的夹角均不超出15″。仪器多个设立对的,其中有限差规定的项目按规范规定在仪器中进行设立,并在数据采集时自动控制,不满足规定的在现场进行提示并进行重测。3.外业测量一条路线的来回测使用同一类型仪器和转点尺垫,沿同一路线进行。观察成果的重测和取舍按《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有关规定执行。观察时,视线长度≤50m,前后视距差≤1.0m(光学),≤1.5m(电子);前后视距累积差≤3.0m(光学),≤6.0m(电子);视线高度≥0.3m(光学),≥0.5m(电子);测站限差:两次读数差≤0.4mm,两次所测高差之差≤0.6mm,检测间歇点高差之差≤1.0mm;观察读数和统计的数字取位:使用DS05或DS1级仪器,读记至0.05mm4.观察时,普通按后-前-前-后的次序进行,对于有变换奇偶站功效的电子水准仪,按下列次序进行:(1)往测:奇数站为后—前—前—后偶数站为前—后—后—前(2)返测:奇数站为前—后—后—前偶数站为后—前—前—后5.每一测段均为偶数测站。晴天观察时给仪器打伞,避免阳光直射;扶尺时借助尺撑,使标尺上的气泡居中,标尺垂直。6.观察前30min,将仪器置于露天阴影处,使仪器与外界气温趋于一致;对于数字式水准仪,进行不少于20次单次测量,达成仪器预热的目的。测量中避免望远镜直接对着太阳;避免视线被遮挡,遮挡不超出标尺在望远镜中截长的20%。观察时用测伞遮蔽阳光,对于电子水准仪,施测时均装遮光罩。7.自动安平水准仪的圆水准器,严格置平。在持续各测站上安置水准仪时,使其中两脚螺旋与水准路线方向平行,第三脚螺旋轮换置于路线方向的左侧与右侧。除路线拐弯处外,每一测站上仪器与前后视标尺的三个位置,普通为靠近一条直线。8.观察过程中为确保水准尺的稳定性,选用2.5kg以上的尺垫,水准观察路线必须路面硬实,观察过程中尺垫踩实以避免尺垫下沉。同时观察过程中避免仪器安置在容易震动的地方,如果临时有震动,确认震动源造成的震动消失后,再激发测量键。水准尺均借助尺撑整平扶直,确保水准尺垂直。9.对于宽度较宽的河、湖水中的沉降测量,按照《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跨河水准测量规定进行观察。10.数据解决时,闭合差、中误差等均满足规定后进行平差计算,主水准路线要进行严密平差,选用经鉴定合格的软件进行。

线下工程专业规定一、路基工程(一)普通规定1.观察的目的是通过沉降观察,运用沉降观察资料分析、预测工后沉降,指导进行信息化施工,必要时提出加速路基沉降的方法,拟定无砟轨道的铺设时间,评定路基工后沉降控制效果,确保无砟轨道构造的安全。2.路基上无砟轨道铺设前,应对路基沉降变形作系统的评定,确认路基的工后沉降和沉降变形满足无砟轨道铺设规定。3.桥涵两端的过渡段、路隧过渡段及堑堤过渡段均需进行沉降观察。4.过渡段工后沉降的分析评定应沿线路方向考虑各观察断面和多个构造物之间的关系综合进行。对线路不同下部基础构造物之间以及不同地基条件或不同地基解决办法之间形成的多个过渡段,应重点分析评定其差别沉降。5.路基填筑完毕或施加预压荷载后应有不少于6个月的观察和调节期。观察数据局限性以评定或工后沉降评定不能满足设计规定时,应延长观察时间或采用必要的加速或控制沉降的方法。6.评定时发现异常现象或对原始统计资料存在疑问,要进行必要的检查。(二)路基沉降观察1.观察断面元件布置埋设的观察设施的有效性以及对其保护与否得力是决定整个观察工作成败的核心。因此,各部位观察点应设在同一横断面上,这样有助于测点看护,便于集中观察,统一观察频率,更重要的是便于各观察项目数据的综合分析。(1)采用沉降板对路基基底沉降进行观察,采用观察桩对路基面处的沉降进行观察,按照路堤、路堑不同构造形式和基底与否有压缩层,重要有下列几个形式:填方地段:基底有压缩层填方地段:基底无压缩层挖方地段:基底无压缩层挖挖方地段:基底有压缩层(2)对于地基深厚且地基解决未达非压缩层顶面的长大路基工点,在地表沉降板附近5m范畴内,设立沉降磁环对对不同深度进行沉降观察。普通沿线纵向每300m设一处,桥路过渡段设一处。孔深为附加应力为自重应力的10%处或非压缩层顶面。具体设立位置与技术规定由设计单位技术交底明确。(3)预压地段,预压期因基床表层尚未施工,路基顶面沉降观察应在预压土方底部(基床底层顶面)布置沉降元件进行,即在基床底层顶面临时布置沉降板,位移观察以及基底沉降观察布置与无预压段完全一致,预压土方卸除时临时沉降板随之拆除,基床表层施工后,于路基面上设立正式沉降观察桩。2.观察断面设立路基沉降观察断面及观察断面的观察点的布置应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地基解决办法、路堤高度、地形地势的起伏状况、堆载预压等具体状况,结合工期规定具体拟定。同时,还应根据施工核对的地质、地形等状况调节或增设。(1)沿线路方向的间距普通不不不大于50m;地势平坦、地基条件均匀良好的路堑、高度不大于5m的路堤、对于CFG桩加固至岩石的地段可放宽到100m。软土及松软土和岩溶及采空区地基地段沿线纵向每30m左右一种沉降观察断面地形。地质条件变化较大地段应适宜加密。(2)对地形横向坡度大或地层横向厚度变化的地段应布设不少于1个横向观察断面。(3)一种沉降观察单元(持续路基沉降观察区段为一单元)应不少于2个观察断面。3.观察元件埋设(1)沉降观察桩:选择Φ20mm钢筋,顶部磨圆并刻画十字线,底部焊接弯钩,待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施工完毕后,在观察断面通过测量埋置在设计位置,埋置深度不不大于0.3m,桩周0.15m用C15混凝土浇筑固定,完毕埋设后测量桩顶标高作为初始读数。(2)沉降板:由底板、金属测杆(φ40镀锌铁管)及保护套管(φ80mmPVC管)构成。钢筋混凝土底板尺寸为50cm×50cm,厚3cm或钢底板尺寸为30*30cm,厚0.8cm沉降板设计图①沉降板埋设位置应按设计测量拟定,埋设位置处可垫10cm砂垫层找平,埋设时确保测杆与地面垂直。②放好沉降板后,回填一定厚度的垫层,再套上保护套管,保护套管略低于沉降板测杆,上口加盖封住管口,并在其周边填筑对应填料稳定套管,完毕沉降板的埋设工作。③测量埋设就位的沉降板测杆杆顶标高读数作为初始读数,随着路基填筑施工逐步接高沉降板测杆和保护套管,每次接长高度以0.5m为宜,接长前后测量杆顶标高变化量拟定接高量。金属测杆用内接头连接,保护套管用PVC管外接头连接。=4\*GB3④接长套管时应确保垂直,避免机械施工等因素造成套管倾斜。4.观察水准路线路基水准路线观察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精度规定形成附合水准路线,沉降观察点位布设及水准路线观察示意图以下图所示。沉降观察点位布设及水准路线观察示意图5.观察规定、精度、频次(1)沉降观察规定①从路基填土开始,沉降观察也随即进行。预压地段按照有关规定在基床底层顶面设立临时沉降板,预压土卸载后,再按照有关规定埋设正式的沉降观察桩,开始观察路基面沉降。②沉降板随着路基的填筑而接高,观察持续进行。③沉降设备的埋设是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的,施工单位的填筑施工要与设备的埋设做好协调,做到互不干扰、影响。观察设施的埋设及沉降观察工作应按规定进行,不能影响路基填筑质量。④观察过程中发现异常必须及时查明因素,尽快妥善解决。⑤路基填筑过程中应及时整顿路堤边桩位移及中心沉降观察点的沉降量,当边桩水平位移不不大于5mm/天,垂直位移不不大于10mm/天,路堤中心地基处沉降观察点沉降量不不大于10mm/天时,应及时告知项目部,并规定停止填筑施工,待沉降稳定后再恢复填土,必要时采用卸载方法。⑥元件保护规定Ⅰ.各工程项目部应成立专门小组,进行元器件的埋设、测量和保护工作,小组人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Ⅱ.元件埋设时应根据现场状况进行编号,有导线的元件应将导线引出至路基坡脚观察箱内。Ⅲ.凡沉降板附近一米范畴内土方应采用人工摊平及小型机具碾压,不得采用大型机械推土及碾压,并配备专人负责指导,以确保元器件不受损坏。Ⅳ.各施工队应制订稳妥的保护方法并认真执行,确保元器件不因人为、自然等因素而破坏,元器件埋设后,制作对应的标记旗或保护架插在上方。路堤填筑过程中,派专人负责监督观察断面的填筑。(2)观察精度路基沉降观察水准测量的精度为±1.0mm,读数取位至0.0位移观察测距误差±3mm;方向观察水平角误差为±2.5″(3)观察频次路基沉降观察的频次不低于下表的规定。当出现下列状况时,应加密观察频次。=1\*GB3①沉降速率较大,两次持续观察的沉降差值不不大于4mm时;=2\*GB3②当出现沉降突变、地下水变化及降雨等外部环境变化时应增加观察频次。=3\*GB3③路基施工各节点时间(涉及路基堆载预压土前后、卸载预压土前后、运梁车架桥机通过前后、基床表层施工、轨道板底座施工、铺板、轨道板精调以及铺轨时间)应含有沉降观察数据。观察过程中及时整顿绘制“填土-时间-沉降”曲线图,观察应持续到工程验收交由运行管理部门继续观察。路基沉降观察频次表注:1、架桥机(运梁车)通过后观察:通过后第1天1次,隔3天1次,后来按上表正常进行。(三)过渡段沉降观察1.观察断面设立(1)过渡段应考虑线路纵向平顺性和不同构造物差别沉降的观察和评定,不同构造物起点处、距起点5~10m、20~30m处分别设立观察断面。堤堑连接、地层变化较大地段需分别设立观察断面。2.观察技术规定过渡段观察元件埋设、观察精度与观察频次、资料整顿等技术规定参考路基。(四)路基沉降评定1.评定办法现在,国内外采用的沉降预测评定办法较多,而每种预测办法都有其一定的合用范畴,需要结合线下工程不同构造物和不同地质条件下的沉降观察状况,总结沉降变形特点,选择适宜的预测办法。路基沉降预测常采用曲线回归法有:双曲线法、固结度对数配正当(三点法)、抛物线法、指数曲线法、修正指数曲线法、修正双曲线法、沉降速率法、星野法等。2.评定鉴定原则根据铁建设[]158号《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定技术指南》,路基沉降预测应采用曲线回归法,无砟轨道铺设条件的评定鉴定原则应满足下列规定:(1)根据路基填筑完毕或堆载预压后不少于3个月的实际观察数据作多个曲线的回归分析,拟定沉降变形的趋势,曲线回归的有关系数不应低于0.92。(2)沉降预测的可靠性应验证,间隔不少于3个月的两次预测最后沉降的差值不应不不大于于8mm。(3)路基填筑完毕或堆载预压后,最后的沉降预测时间应满足下列条件:S(t)/S(t=∞)≥75%式中:S(t)——预测时的沉降观察值;S(t=∞)——预测的最后沉降值。注:沉降和时间以路基填筑完毕或堆载预压后为起始点。4)无砟轨道预测的路基工后沉降值不应不不大于15mm。沉降比较均匀、长度不不大于20m的路基,允许的最大工后沉降量为30mm,并且调节轨面高程后的竖曲线半径应能满足下列规定:式中:——轨面圆顺的竖曲线半径(m);——设计最高速度(km/h)。5)过渡段不同构造物间的预测差别沉降不应不不大于5mm。预测沉降引发沿线路方向的折角不应不不大于1/1000。二、桥涵工程(一)普通规定1.无砟轨道铺设前,应对桥涵沉降变形作系统的评定,确认桥涵基础沉降、梁体变形等符合技术原则规定。2.通过各施工阶段对墩台沉降的观察,验证和校核设计理论、设计计算办法,并根据沉降资料的分析预测总沉降和工后沉降量,进而拟定桥梁工后沉降与否满足铺设无砟轨道规定。3.根据沉降资料分析,对沉降量可能超标的墩台研究对策,提出改善方法,以确保桥梁工程的安全;同时积累实体桥梁工程的沉降观察资料,为完善桩基础沉降分析办法作技术储藏。4.观察期内,基础沉降实测值超出设计值20%及以上时,应及时查明因素,必要时进行地质复查,并根据实测成果调节计算参数,对设计预测沉降进行修正或采用沉降控制方法。(二)墩台沉降变形观察1.观察断面布置对于柱桩或明挖基础,可隔墩设立承台、墩身观察标;对于摩擦桩基础,每个桥墩均设立承台观察标、墩身观察标。2.承台观察标:设立两个观察标,观察标-1设立于底层承台左侧小里程角上,观察标-2设立于底层承台右侧大里程角上。承台观察标为临时观察标,当墩身观察标正常使用后,承台观察标随基坑回填将不再使用。3.墩身观察标:(1)观察点数量每墩不少于2处,位于墩身两侧;(2)桥墩标普通设立在墩底高出地面或水位1.0m左右。当墩身较矮立尺困难时,桥墩观察标位置可减少或设立在对应墩身埋标位置的顶帽上。特殊状况可按照确保观察精度、观察方便、利于测点保护的原则,拟定对应的位置。桥墩上观察标的具体设立位置见“承台与墩身观察标设立图”4.桥台观察标:原则上应设立在台顶(台帽及背墙顶),测点数量不少于4处,分别设在台帽两侧及背墙两侧(横桥向)。具体设立位置见“桥台观察标埋设位置示意图”承台与墩身观察标设立图桥台观察标埋设位置示意图(三)梁体变形观察1.预制梁观察对原材料变化不大、预制工艺稳定、批量生产的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梁,每30孔选择1孔设立观察标。对实测弹性上拱度不不大于设计值状况,前后未观察的梁应补充观察标,逐孔进行观察。2.现浇梁观察现浇梁应逐孔设立观察标。对移动模架施工的梁,对前6孔进行重点观察,以验证支架预设拱度的精度。验证达成设计规定后,可每10孔选择1孔设立观察标。当实测弹性上拱度不不大于设计值时,对前后未观察的梁应补充观察标,逐孔进行观察。3.观察点布置(1)简支梁的一孔梁设立观察标6个,分别位于两侧支点及跨中;持续梁上的观察标,根据不同跨度,分别在支点、中跨跨中及边跨1/4跨中附近设立,3跨以上持续梁中跨布置点相似,详见附图。梁部测点横向布置示意图持续梁梁部测点纵向布置示意图(2)钢构造桥梁梁部不存在徐变,为了观察变形,每孔设立6个观察标,分别在支点及跨中设立。(3)对大跨度桥梁等特殊构造应由设计单位单独制订变形观察方案,施工单位按照设计方案进行观察。(四)涵洞变形观察每座涵洞均要进行沉降观察,观察标原则上应设在涵洞两侧的边墙上,在涵洞进出口及涵洞中心分别设立,每座涵洞测点数量为6个。涵洞填土后观察点可从边墙位置移动到帽石上,涵洞进出口的帽石上各设立两个测点,位于帽石两侧位置。涵洞观察标埋设位置示意图(五)观察水准路线1.桥梁墩台桥梁墩台水准路线观察按二等水准测量精度规定形成闭合水准路线,沉降观察点位布设于墩台两侧,水准路线观察示意图如图6.1.8所示:桥梁墩台沉降观察水准路线示意图2.梁体徐变桥梁梁部水准路线观察按二等水准测量精度规定形成闭合水准路线,沉降观察点位布设及水准路线观察示意图如图6.1.7所示,其中测点1,2,3,4构成第一种闭合环,测点3,4,5,6构成第二个闭合环。全部观察线路在形成闭合环以前必须置镜两次以上,以确保不会形成有关闭合环。12123456桥梁梁部徐变观察水准路线示意图(六)观察元件与埋设技术规定1.承台观察标沉降观察桩:选择Φ20mm钢筋,顶部磨圆并刻画十字线,埋置深度不不大于0.1m,高出埋设表面承台观察标设立2.墩身观察标:采用φ14mm不锈钢螺栓。见下图所示:墩身观察标设立3.桥台观察标、梁体观察标、涵洞观察可参考上图设立。(七)观察精度与观察频次1.观察精度桥涵基础沉降和梁体徐变变形的观察精度为±1mm,读数取位至0.2.观察频次(1)墩台基础沉降观察普通根据下表中规定的时间间隔进行。墩台基础沉降观察频次表观察阶段观察频次备注观察期限观察周期墩台基础施工完毕//设立观察点,进行初次观察墩台混凝土施工全程荷载变化前后各1次或1次/周承台回填时,临时观察点取消预制梁桥架梁前全程1次/周预制梁架设全程前后各1次附属设施施工全程荷载变化前后各1次或1次/周桥位施工桥梁制梁前全程前后各1次上部构造施工中全程荷载变化前后各1次或1次/周附属设施施工全程荷载变化前后各1次或1次/周架桥机(运梁车)通过全程前后各1次桥梁主体工程竣工~无砟轨道铺设前≥6个月1次/周岩石地基的桥梁,普通不适宜少于2个月无砟轨道铺设期间全程1次/周无砟轨道铺设完毕后24个月0~3个月1次/月工后沉降长久观察4~12个月1次/3个月13~24个月1次/6个月注:1、观察墩台沉降时,应同时统计构造荷载状态、环境温度及天气日照状况。2、架桥机(运梁车)通过后观察:通过后第1天1次,隔3天1次,后来按上表正常进行。(2)梁体徐变变形观察自梁体预应力张拉开始至无砟轨道铺设前,应系统观察梁体的竖向变形。预应力张拉前为变形起始点,变形观察的阶段及频次要满足下表规定。梁体徐变观察频次梁体测量间隔表观察阶段观察周期预应力张拉期间张拉前、后各1次桥梁附属设施安装安装前、后各1次预应力张拉完毕~无砟轨道铺设前张拉完毕后第1天张拉完毕后第3天张拉完毕后第5天张拉完毕后1~3月,每7天为一测量周期无砟轨道铺设期间每天1次无砟轨道铺设完毕后第0~3个月,每1个月为一测量周期第4~24个月,每3个月为一测量周期(3)涵洞沉降观察涵洞沉降观察据下表中规定的时间间隔进行,涵洞顶填土沉降的观察应与路基沉降观察同时进行。观察阶段观察频次备注观察期限观察周期涵洞基础施工完毕//设立观察点涵洞主体施工完毕全程荷载变化前后各1次或1次/周测试点移至边墙两侧洞顶填土施工全程荷载变化前后各1次或1次/周架桥机(运梁车)通过全程前后各1次最少进行2次通过前后的观察涵洞竣工~无砟轨道铺设前≥6个月1次/周无砟轨道铺设期间全程1次/周无砟轨道铺设完毕后24个月0~3个月1次/月工后沉降长久观察4~12个月1次/3个月13~24个月1次/6个月注:1、架桥机(运梁车)通过时观察规定:通过后第1天1次,隔3天1次,后来按上表正常进行。(八)沉降评定1.评判原则(1)根据桥涵实际荷载状况及观察数据,应作多个阶段的回归分析及预测,综合拟定沉降变形的趋势。初次回归分析时,观察期不应少于桥涵主体工程竣工后3个月,对于岩石地基等良好地质的桥涵不应少于1个月。(2)墩台基础的沉降量应按恒载计算,其工后沉降量不应超出下列允许值:墩台均匀沉降量:对于有砟桥面桥梁≤30mm对于无砟桥面桥梁≤20mm(3)静定构造相邻墩台沉降量之差规定对于有砟桥面桥梁≤15mm对于无砟桥面桥梁≤5mm超静定构造相邻墩台沉降量之差除应满足上述规定外,尚应根据沉降差对构造产生的附加应力的影响拟定。(4)框构、旅客地道及涵洞在铺设有砟轨道时其工后沉降量不应不不大于50mm,铺设无砟轨道时,工后沉降量不应不不大于15mm。(5)处在岩石地基等良好地质的桥粱,当墩台沉降值趋于稳定且设计及实测沉降总量不不不大于5mm时,可鉴定沉降满足无砟轨道铺设条件。(6)运用两次回归成果预测的最后沉降的差值不应不不大于8mm。两次预测的时间间隔普通不少于3个月,对于岩石地基等良好地质的桥涵不应少于1个月。(7)桥梁主体构造竣工至无砟轨道铺设前,沉降预测的时间应满足下列条件:S(t)/S(t=∞)≥75%式中:S(t):预测时的的沉降观察值;S(t=∞):预测的最后沉降值。(8)预应力混凝土桥梁上部构造的残存徐变变形应符合下列规定:无砟桥面L≤50m时,梁体跨中竖向变形不应不不大于10mm;L>50m时梁体跨中竖向变形不应不不大于L/5000且不不不大于20mm2.评定办法(1)对于一座桥不仅要进行单个墩台的沉降分析,同时也要对全桥作综合评定,控制相邻桥墩的不均匀沉降。当桥长很大时可根据地质状况和施工进度划分部分区段。(2)对于单一墩台的观察数据分下列四个阶段进行归纳、分析:架梁之前、架梁后至铺设二期恒载前、铺设二期恒载后至钢轨锁定前、钢轨锁定后来。综合评定时,对于预制梁桥,分桥墩台混凝土施工后、架梁前及架梁后三阶段进行;对于原位施工的桥梁及涵洞,基础沉降应根据实际施工状态及荷载变化状况,划分为基础施工完毕~桥墩完毕、架梁前后、架梁后至铺设钢轨之前、铺设钢轨至钢轨锁定之前、钢轨锁定之后至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