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寒假讲义第三讲_第1页
高一地理:寒假讲义第三讲_第2页
高一地理:寒假讲义第三讲_第3页
高一地理:寒假讲义第三讲_第4页
高一地理:寒假讲义第三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8/12/4寒假讲义第三讲2018/12/4寒假讲义第三讲寒假讲义第三讲模块1:话题导入素材 knowledgecombingID:30600 ID:30600 高一地理第三讲中国气候Part1.中国的气温 话题导入我国东西南北气候差异都很大,俗话说“我在南方的艳阳里露着腰,你在北方的寒冬里裹着貂”。那么问题来了,请问为什么我国为什么气候差异如此之大?模块2:基础知识素材 knowledgecombingID:30602 ID:30602 高一地理第三讲中国气候Part1.中国的气温 基础知识1.气温总体特点中国气温总体特点: 。1.冬季气温分布特点①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别很大,大部分地区1月平均气温由南向北逐渐 。②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原因a.纬度影响:我国位于北半球,南北跨将近50个纬度。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纬度越高,太阳高度越小,白昼时间越短。因此,冬季我国北方地区太阳高度比南方地区低,白昼时间比南方地区短,获得的太阳热量少,气温低。b由于距冬季风源地远,又受山岭阻挡,受到的影响较小。③1月0∘C等温线:1月0∘C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在这条线以南,1月平均气温在0∘C以上;反之。2.夏季气温分布特点①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夏季除了青藏高原等少数地区气温相对较低外,我国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7月平均气温在20∘C以上,南北气温差别不大。②我国夏季温差不大的原因a.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我国各地获得的热量多。b差不多,缩小了南北气温差距。我国气温极值我国冬季气温最低值在 ,因为该地纬度高;气温最高值在海南,因为该地纬低。我国夏季气温最高值在 ,因为该地深居内陆,地势低,周围高山环绕,不易热;气温最低值在 ,因为该地地势高,气温低。2.温度带1温度带的划分根据气温的南北差异,并结合农业生产实际,从北到南,可以将我国划分为5个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另外,还有青藏高原区。22.温度带的分布及对作物的影响模块3:小试牛刀例题111ID:2557313(客观)读下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图示季节为夏季②图示季节,气温最低处在青藏高原③北京气温在$$-8\text{℃}$$以上④$$a$$线与我国南北方分界线相一致①②②④①③③④试题来源试题来源等温线图知识点①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南方温暖,而越往北气温就越低。图示季节为冬季。②受纬度因素的影响,黑龙江的漠河成为我国冬季气温最低的地区。③从图中的等温线可以看出:北京气温在$$-8\text{℃}$$以上。④$$a$$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四大区域中,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一月份$$0\text{℃}$$等温线通过的地方。故选:D。解析D答案例题21ID:2557312(客观)如图表示我国$$2014$$年$$12$$月$$3$$日至$$5$$日$$0\text{℃}$$等温线置变化,此变化说明该时段( )气温持续上升有北方冷空气南下甲地比乙地受冷空气影响强烈,降温剧烈$$0\text{℃}$$等温线东段一直位于秦岭淮河一线答案B解析A.气温持续下降,故A错误;B.$$0\text{℃}$$等温线位置明显向南运动,这说明有可能是有强冷空气南下,故B正确;C.甲地$$0\text{℃}$$等温线向南移动的幅度明显小于乙地,这主要是由于甲地的地形,有山地等阻碍了冷空气的南下,而乙地地势平缓,冷气流受阻碍小,长驱南下,造成大面积的降温,故C错误;D.据图可知:$$0\text{℃}$$等温线东段与秦岭淮河线并不吻合,故D错误。综上所述:故选B。知识点等温线图•地势对气候、河流、交通、经济、水能的影响试题来源模块4:基础知识素材 knowledgecombingID:30603 高一地理第三讲中国气候Part2.中国的降水 基础知识降水的空间分布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很不均匀。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东南沿海一带的年降水量多在以上,而西北内陆的大片地区年降水量不足。

1600mm50mm我国降水量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的原因:降水的时间分配1.我国降水的时间分配不均匀。大多数地区的降水集中在5−9月,这期间的降水量一般占到全年降水量的左右。

80%2晚,结束早,雨季短。3响。图示法理解我国雨带的推移(正常年份)图示法理解我国雨带的推移(正常年份)3.我国的干湿地区1划分依据——气候的干湿程度,即年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2干湿地区的划分与分布思考:为何东北三省东部属于湿润地区呢?模块5:小试牛刀例题3材料材料ID:239538读“中国东部雨带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1ID:2557311(客观)根据雨带在Ⅰ、Ⅲ地区的时间,可以推断,在一般年份,雨带推移至上海地区时间大致是( )A.$$4\sim6$$月B.$$6\sim7$$月C.$$6\sim8$$月D.$$5\sim8$$月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我国东部锋面雨带的移动。上海位于图中Ⅱ区域,根据雨带在Ⅰ、Ⅲ地区的时间可推断在Ⅱ的时间大致为$$6\sim7$$月,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知识点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划分•中国的天气和气候试题来源22ID:2557310(客观)如在$$7$$月以后,雨带仍未推移进入Ⅰ地区,我国东部地区将可能产生灾害状况是( )南旱北涝南北皆旱南涝北旱南北皆涝试题来源试题来源降水季节变化与年际变化•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划分天气、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知识点图中Ⅰ为华北地区,Ⅱ江淮地区。如在$$7$$月以后,雨带仍未推移进入Ⅰ地区,说明雨带长期滞留在江淮地区,使得江淮地区降水偏多,而华北地区降水偏少,将出现南涝北旱的局面,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解析C答案模块6:基础知识素材 knowledgecombingID:30604 ID:30604 Part3.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1.气候复杂多样2.季风气候显著季风是指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造成的风向随季节有规律改变的风。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我国大多数地区一年内的盛行风向随季节有显著变化,形成了典型的季风气候。我国受冬、夏季风交替影响的地区广,是世界上季风最典型、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地区。和世界这些又是大陆性气候的特征。因此我国的季风气候,大陆性较强,也称为大陆性季风气候。模块7:百川汇海随堂测随堂测11ID:2557309(客观)今年$$5$$月中下旬,我国南方连续遭遇强降雨天气,形成“南涝北旱”现象,响我国水旱灾害频繁的主要原因是( )我国南北跨纬度广南方地形复杂多样夏季风强弱不稳定冬季风的势力强大答案C解析夏季风的进退影响到我国大陆东部雨带的推移。夏季风强弱不一与雨带进退的“失常”,往往会造成旱涝灾害。如果推进迟缓,久久徘徊在南方,则会导致“南涝北旱”;如果推进迅速,且在北方滞留时间长,则容易出现“北涝南旱”的局面。故选:C。知识点知识点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划分天气、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试题来源随堂测21ID:2557308(客观)下列与我国$$1$$月$$0\text{℃}$$等温线大体一致的是( )农耕区与牧区的分界线干旱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草地与旱地的分界线落叶阔叶林与常绿阔叶林的分界线答案D解析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四大区域中,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一月份$$0\text{℃}$$等温线通过的地方;$$800\text{mm}$$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温度带中,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干湿地区中,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耕地中,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线等。故选:D。知识点秦岭与淮河的地理区域和地理界线试题来源随堂测3AABCD)1ID:2557307(客观)下列四幅地图中,能反映我国降水地区分布规律的是(答案答案D解析根据我国所处地理位置特点可知,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故选:D。知识点降水量的地区分布特点与成因试题来源随堂测41ID:2557306(客观)如图,沿着图中箭头所指的方向,最符合我国哪一个地理要素的变化规律( )人口密度逐渐增大年降水量逐渐减少夏季风逐渐增强地势逐渐降低答案B解析图中箭头所指的方向是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其人口密度逐渐减小,故A错误;我国降水空间上来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降水逐渐减少,故B正确;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夏季风逐渐减弱,故C错误;我国地势自西向东逐渐降低,故D错误。故选:B。知识点人口分布状况与人口增长的变化•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降水量的地区分布特点与成因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划分试题来源随堂测51ID:2557305(客观)我国古代诗词歌赋中,有许多是描述地理规律,地理景观的名词佳句,下列说不正确的是(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描述的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景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反映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诗词中的“春风”是指冬季风“南国春意浓,北国正冰封”反映了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答案C解析A、“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描述的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梅雨季节的景象。故A不符合题意;B、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阶梯状分布,并且向海洋倾斜,这种地势,使许多大河滚滚东流,形成“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景色。故B不符合题意;C、“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诗词中的“春风”是指夏季风。故C符合题意;D、“南国春意浓,北国正冰封”反映了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北方寒冷,南方温暖的特点。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知识点锋面系统与天气•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划分试题来源随堂测611ID:2557304(客观)王林同学绘制了“中国主要气象灾害分布图”,图中甲、乙、丙、丁四图例代表的气象灾害,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D.干旱寒潮台风洪涝答案 C解析 甲图例是寒潮,寒潮是冬半年影响中国的主要灾害性天气,指的是大范围的强冷空气活动;乙图例为台风,台风主要影响中国的海南、广东、广西、台湾、福建、浙江等沿海省区;丙图例为洪涝,长江中下游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多,且夏季多暴雨,地形多平原,地势低平,不利于泄洪,长江上游地区对植被破坏严重,导致水土流失,下游河床抬高,泥沙淤积,所以洪涝灾害频繁;丁图例为干旱,华北平原人口和耕地密集,城镇和工矿企业众多,但几乎每年都要发生严重的旱情。黄河水量“入不敷出”,下游干流经常断流。故选:C。知识点 •第四节中国的气象灾害试题来源随堂测71ID:2557303ABCD(客观)表示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的图是( )答案C解析读图可知,选项C是: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巴颜喀拉山脉-冈底斯山脉一线,这是中国划分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故选:C。知识点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划分试题来源随堂测81ID:2557302(客观)如图所示甲和乙是影响我国的夏季风,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甲是东南季风,来自于太平洋乙是西南季风,来自于印度洋甲、乙相比,乙影响我国降水范围更广夏季风的进退与东部雨带的推移密切相关答案C解析读图可知,A影响我国的夏季风主要来自东部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和来自南部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图中的甲是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故A正确。B乙是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主要影响我国西南和华南地区,故B正确。C甲、乙相比,甲影响我国降水范围更广,故C错误。D夏季风的进退与东部雨带的推移密切相关,夏季风向北推移的快,则南旱北涝,反之,则南涝北旱;故D正确。故选:C。知识点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划分•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试题来源随堂测9材料材料ID:239179某品种桂花在济南和杭州开花多年平均日期分别是$$8$$月$$27$$日和$$9$$月$$5$$日(该种桂花在入秋时开花)。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2014$$年锋线移动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1ID:2557301南北皆旱南北皆涝南旱北涝南涝北旱(客观)$$2014$$年夏季我国东部地区易出现( )答案D解析由材料可知,桂花在济南和杭州开花多年平均日期分别是$$8$$月$$27$$日和$$9$$月$$5$$日,桂花在入秋时开花,说明雨带撤离济南和杭州的多年平均时间分别为$$8$$月下旬和$$9$$月上旬,读图可知$$2014$$年雨带撤离济南和杭州的时间分别约为$$7$$月中旬和$$7$$月下旬,比多年平均撤离时间早许多,说明夏季风势力弱,无力北上,使锋面雨带停留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导致南方长时间降雨,北方却面临干旱,可以推断出我国东部地区易出现南涝北旱现象,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知识点降水季节变化与年际变化•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划分天气、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试题来源22ID:2557300(客观)$$2014$$年杭州地区该种桂花开花时间及原因()偏迟 气温偏高偏迟 气温偏低偏早 气温偏低偏早 气温偏高答案答案C解析由材料可知,桂花在济南和杭州开花多年平均日期分别是$$8$$月$$27$$日和$$9$$月$$5$$日,桂花在入秋时开花,说明雨带撤离济南和杭州的多年平均时间分别为$$8$$月下旬和$$9$$月上旬,读图可知$$2014$$年雨带撤离济南和杭州的时间分别约为$$7$$月中旬和$$7$$月下旬,比多年平均撤离时间早许多,说明夏季风势力弱,导致锋面雨带长期在长江流域滞留,出现持续的阴雨天气,气温偏低,入秋较早,因此桂花开花时间偏早,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知识点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划分天气、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试题来源随堂测101ID:2557299(客观)下图表示不同的区域,实线表示明显的区域界线。虚线表示不明显的区域界线。$$ABC$$所表示的区域界线可能是( )中国、福建、福州中国、季风区、福建中国、季风区、外流区中国、长江流域、闽江流域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区域的概念。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线,有明确的区位特征,其内部某些特征相对一致,并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区域具有明确的区位特征,但不一定具有明确的界线,一般行政区划具有明确的界线,而自然区划一般没有明确的界线,界线具有过渡性。中国和福建为行政区具有明确的界线,季风区为自然区,界线具有过渡性。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知识点区域的含义试题来源随堂测11材料材料ID:239178气象学上将秋冬季地面最低温度$$\leqslant0\text{℃}$$的最初日期定为初霜日。将$$9$$月$$1$$日定为第$$1$$天,记为$$1$$,建立初霜日期序列。读北方地区多年平均初霜期分布图,回答下列小题。1ID:2557298(客观)有关图中的叙述,正确的是( )初霜期越早作物的生长期越短长江以南地区全年无霜冻现象初霜期与热量带分布基本一致初霜期与气温年较差分布一致答案A解析A项,作物的生长需要热量,温度过低不适宜大多数作物的生长,初霜期越早作物生长期越短。故A项正确。B项,图中只有北方地区的多年平均初霜期分布图,并不是长江以南地区全年无霜冻现象。故B项错误。C项,读图可知,初霜日期等值线与纬线并不平行。此外,有些高寒地区的初霜日日期和同纬度温带地区差不多;高寒带热量低于同纬度的温带地区,这说明初霜期与热量带分布不完全一致。故C项错误。D项,我国的气温年较差总体上北方大于南方,而图示多年平均初霜期数值越往北越小。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知识点地理综合运用•天气、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试题来源2ID:2557297距海远近纬度位置地形起伏洋流影响(客观)影响甲地初霜日期等值线稀疏的最主要因素是(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地形的相关知识。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地为东北平原,其西面有大兴安岭阻挡冷空气,初霜日等值线分布较稀疏,变化小,所以影响甲地初霜日期等值线稀疏的最主要因素是地形起伏。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知识点地势对气候、河流、交通、经济、水能的影响试题来源随堂测12材料材料I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