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第三版高教宏观经济课后习题部分答案_第1页
宏观经济学第三版高教宏观经济课后习题部分答案_第2页
宏观经济学第三版高教宏观经济课后习题部分答案_第3页
宏观经济学第三版高教宏观经济课后习题部分答案_第4页
宏观经济学第三版高教宏观经济课后习题部分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如对您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谢谢!如对您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谢谢!PAGE如对您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谢谢!宏观经济学(第三版)部分习题答案第一章1、答:宏观经济学识将一个国家或一个社会作为一个整体的经济运行主体作为考察对象,它研究的是一个国家经济的总体运行状况,以及政府如何运用经济政策来影响国家整体经济的运行。宏观经济学家所关心的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决定一国经济长期增长的经济因素,为什么会出现通货膨胀,失业的存在和自然失业率不断上升的原因,一国经济为什么会出现周期性波动现象,全球经济体系是如何影响一国经济运行的。宏观经济学以规范与实证的方法研究一个经济体的总量经济问题。总量问题包括一个国家资源是如何配置的,一国国民收入与就业总量是如何决定的,价格总水平是如何形成的,国民收入在长期增长趋势中为什么会出现周期性波动,等等。2、答:一个国家宏观经济运行质量一般可以从4个方面进行考察,即国民产出,就业状况,价格变化和对外贸易。(1)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经济成就最终是以一国的国民产出水平,国民的人均收入水平和经济增长速度为标志。实际的国民产出的高水平和快速,稳定,均衡的增长是一国宏观经济追求的首要目标。(2)保持劳动力的充分就业是宏观经济的第二个目标。就业水平与产出水平密切相关,高产出意味着高就业,即人们能够较容易地寻找到自己愿意接受的报酬水平的工作岗位。政府一般将高就业与低非自愿失业作为宏观经济的重要目标之一。(3)维持价格总水平的稳定是宏观经济运行的第三个目标。价格总水平也与国民产出有较高的相关度。国民产出增长过快,容易刺激物价的上升,形成通货膨胀的局面;国民产出增长过慢,会减少人们的购买力,从而造成物价总水平的下降,形成通货紧缩的局面。因此宏观经济追求的目标是高产出与低通胀相对应的经济格局。(4)宏观经济的第四个目标涉及到一国的对外经济关系。在开放经济中,一国与别国的经济关系包括商品及劳务的进口与出口,资本的流入与流出,技术的引进与输出等。因此保持汇率的稳定和进口大致的平衡是各国对外经济方面力求达到的宏观经济目标。由于宏观经济是一个整体,因此上述4个宏观经济目标是相互联动的,一个经济目标发生变化,会影响其它经济目标的实现。例如为治理通货膨胀而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会导致利率的上升,而利率的上升会影响汇率的稳定。同时,治理通货膨胀也会影响产出水平的提高,从而导致失业率的上升。3、答:通货膨胀为一般价格水平普遍的和显著的上涨。需要注意:1.价格上升不是指一种商品或几种商品的价格上涨,而是指价格的普遍上涨,即价格总水平的上涨;2.价格水平的上升要持续一定时期,而不是一时的上升。失业与充分就业凡是在一定年龄范围内愿意工作并没有工作,并正在寻找工作的人称为失业。属于失业范围的人包括:⑴新加入劳动力队伍第一次寻找或重新加入劳动力队伍正在寻找工作的人;⑵为了寻找其他工作而离职,在找工作期间作为失业者登记注册的人;⑶被暂时辞退并等待重返工作岗位的人;⑷被企业解雇而且无法回到工作岗位的人,即非自愿离职者。菲利蒲斯曲线是经济学家用来表示失业率和通胀率之间此消彼长,互相交替关系的曲线。这条曲线表明,当失业率较低时,货币工资增长率变得较高,反之当失业率较高时,货币工资增长率就变得较低,如图图中的OU代表失业率,OP代表通胀率(通胀率与工资增长率有关,所以菲利蒲斯曲线又被用来表示物价上涨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曲线表明失业与通胀存在替代关系。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出现交替关系的原因在失业率较低时,就业较为充分,经济活动比较频繁,从而工资上涨速度加快,引起通货膨胀加剧,通货膨胀率增加;反之,失业率较高时,就业不够充分,失业的压力增加,工人增加工资的压力受到限制,从而货币工资增加放慢,甚至下降,从而导致价格总水平增长下降,通货膨胀率降低。价格调整曲线的政策含义当政府希望失业率降到自然率水平之下,可以运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来实现,但需要以一定的通货膨胀率为代价;反之,如果政府试图降低通货膨胀率,则可以通过增加失业率来实现。4、影响社会主义经济增长的因素很多。就其内部因素而言,主要包括:(1)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2)科学技术进步(3)劳动力数量的增长和素质的提高。影响经济增长的外部因素主要包括:(1)相对稳定的国内环境和国际环境(2)符合经济发展要求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3)有利于经济增长的宏观经济政策,包括财政政策、金融政策、产业政策、投资政策、人口政策等。5、答:一古典方法:1776年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看不见的手”的概念,即市场力量自身如同一只看不见的手,能够引导经济活动达到某种最优状态。在自由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一个任何企业都根据使自己的利益达到最大化这一原则进行生产和交换活动,这种生产与交换活动以市场为核心,而市场的运作能产生一组最优价格,交换的结果使每个人的经济状态达到最优。个人追求利益最大化,市场价格为此变动,促使市场均衡。二凯恩斯主义:1936年凯恩斯出版了《通论》,标志着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体系的确立。他认为,市场上的工资的调整是刚性的,价格调整具有相当的滞后期,大大慢于数量的调整。因此,经济活动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有效需求的不足。当价格难以调整时,市场处于非均衡状态,要使经济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就要刺激有效需求。他认为,在经济萧条时,企业和消费者个人都不愿意或没有能力提高需求水平,这时,只有政府有可能通过实施有效的经济政策来对社会总需求进行刺激,以提高社会的有效需求,使经济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同样,如果处于通货膨胀的“过热”阶段,政府也可以通过紧缩政策抑制社会总需求的过度增长。三货币主义: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高通货膨胀与高失业率并存的“滞胀”状态,货币主义的代表人物弗里德曼认为,让市场力量发挥充分的作用,经济就能够自动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政府的积极的宏观经济干预政策是引致宏观经济不稳定的罪魁祸首。因此,货币主义认为政府唯一应该做的事情是给这种市场力量创造一个良好的发挥作用的环境,而创造这种良好环境的最佳方法就是把货币的发行量控制在一个稳定的增长范围之内,而这种增长范围是根据一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和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来确定的。他主张市场力量,干预政策是罪魁祸首,货币量控制在稳定增长范围。四新古典主义:代表人物是理性预期学派的卢卡斯,他崇尚自由竞争市场,建立在“市场出清”的概念之上,也就是说,在无政府干预的情况下,市场力量有能力实现供需平衡和生产资源的充分利用。另外,该学派强调要把公众对所有获得的经济信息,包括对政府政策的理性反应,纳入宏观经济模型中,这样任何政府政策都可能因为公众的理性预期而使其效果大减。他主张恢复到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传统上去,因此是一种比货币主义更进一步的古典主义。五供给学派:主张减少失业和通胀,要增加供给,放开市场,建立私营发展环境,减少公共开支和税收。减少失业和通货膨胀的关键问题在于改进社会有效提供商品和服务的能力。6、宏观经济学是一门以一个国家的宏观经济运行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科,它需要揭示的最主要问题是宏观经济在短期内为何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波动,在长期又是什么力量决定一国经济的增长。经济运行中最常见的宏观问题是通货膨胀和失业,因此,宏观经济学必将以相当的篇幅来讨论这两个问题。宏观经济学存在意义,是通过宏观经济学的理论研究,对宏观经济现象作出的有效的分析,然后判断和预测宏观经济运行的现状和趋势,从而为政府实施宏观经济调控政策提供依据。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宏观经济学,两个主要流派(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主义)之争构成了宏观经济经济学发展的主要线索,它们在市场机制能否保证使经济波动回复到均衡状态上面有着截然相反的哲学信念和观点,但是,宏观经济学作为一门科学,毕竟有着各个流派都遵循的规则和方法。7、答: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之间的联系首先,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是互为补充的其次,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再次,宏观经济学并不是微观经济学的简单加总或重复最后,两者共同构成了西方经济学的整体。两者区别为:第一,在微观经济分析中均衡点是由供给与需求2个方面共同决定的,即均衡点为向上倾斜的供给曲线与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的交点。而在宏观经济分析中,均衡点是由总需求单方面确定的,总供给只是起着从属的作用。第二,以微观经济分析中,价格是一个主要经济变量,整个市场调节的信息和供需双方的相互作用,主要靠价格变动来协调。而在宏观经济分析中,价格的变化基本被忽略。这是因为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大多数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变化都非常缓慢。因此在分析宏观经济时,价格常常作为一种变化十分缓慢的特殊变量来处理,因此可以暂时忽略价格变化的作用。第二章一,选择题:C,C,D,A,B,B,C,A.三,简答题:1、答:国民帐户体系(SNA)由国民收入帐户,投入产出表,资金循环表,国际收支表和国民资产负债表5个帐户组成。国民收入帐户(nationalincomeaccount)是5个帐户中的核心帐户,这一帐户主要研究增加值的生产,分配和支配全过程。投入产出表是根据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产品交易的数量编织成的一个矩阵式。横行表示每个行业的商品卖给了哪些部门,即产品是如何分配的。纵列表明每个行业生产过程中投入产品(中间消耗)的构成。资金流量表也称资金循环帐户,是掌握产品和服务流量的,而货币的流量则是在交易进行时与商品呈相反方向运动的。将这种货币与信用的流量进行系统记录的帐户就是资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是反映存量的帐户。国际收支表是记录对外贸易、要素收入和支出、转移支付等经济交易和资本交易的帐户。2、答:(一)支出法(又称最终产品法)指把所有经济单位(家庭、厂商、政府以及进出口部门)在一年内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支出总量相加,得出总支出,其数值为GNP。(1)消费支出C。C项目可分为:1)非耐用品;2)耐用品;3)服务。(2)私人国内总投资I。I项目分为:1)住宅建筑投资支出;2)非住宅建筑投资支出;3)净存货。厂商的存货也是投资,称为“存货投资”。所谓净存货,是指年终的存货量减去年初的存货量。在厂商的私人国内总投资中,包括了折旧费,如果减去折旧费,则为“净投资”。(3)政府支出G。G包括政府的所有薪金开支和向私人厂商购买的产品和服务支出。但政府的转移支付不能被计入GNP中,因为这些都不是政府本年度对产品和服务的购买所作的支付。(4)净出口(X-M)。以上用支出法统计GNP的各种项目,可以简单表示为:GNP=C+I+G+(X–M)(二)收入法(又称要素分析法)该方法是从收入的角度出发,把生产要素提供者所得到的收入加总来计算国民生产总值。为求简化,可把总收入看成是三大主体的收入,即家庭收入、企业收入和政府收入。(1)家庭收入。包括工资、租金、利息、利润等。可分解为用于当期消费的收入C和不用于当期消费的收入即储蓄S。(2)企业收入。包括折旧金和未分配利润等。此部分收入可以归入S。(3)政府收入。来源于间接税和直接税,如果不考虑剔除转移支付,计为T。可见,从收入方面核算GNP,GNP等于消费加储蓄加税收,即:GNP=C+S+T(三)增值法(又称生产法)该方法是通过加总各产业部门生产的产品和服务的增加值来计算国民生产总值。从理论上讲,用增加值法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应该等于用支出法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但是,在市级核算过程中,由于数据来源不同,以及计算上本身存在的误差,两种方法计算的结果可能会不完全一致。由于按增加值法计算所涉及的行业较多,计算误差较大,因此有关部门在公布国民生产总值数据时,一般支出法为主要计算方法。3、宏观经济的5大核心变量为GNP、NNP、NI、PI、DPI。简单关系如下:NNP=GNP-折旧。NI=NNP-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助金。PI=NI-公司所得税-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支付的社会保险金+政府和企业对个人的转移支付。DPI=PI-个人直接税和各种非税支付GNP与GDP的关系如下:GNP是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GDP是指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两者的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点:(1)范围不同GNP是一个国民概念,即无论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处于国内还是国外,只要是本国国民生产的产品和劳务价值都计入国民生产总值。而GDP是地域概念,也就是说,只要符合本国常住居民定义,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提供的劳务价值都计算到本国的国内生产总值。(2)衡量方法不同。GNP按国民原则核算,GDP是按国土原则核算。(3)内容不同。GNP是“收入”概念,GDP是“生产”概念。(4)二者的数值不一定相等。4、作为下一阶段生产所需要原材料使用的产品,称为中间产品,不需进行加工的产品则称为最终产品。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一件产品究竟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加以区别,而只能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这一点加以区别。最终产品与中间产品的区分应注意以下两点:(1)着眼于整个国民经济。即本期生产的产品或服务在全国范围内是否被进一步加工。如果没有被进一步加工,就是最终产品,否则就是中间产品。所以,一种产品虽然在本企业或本地区不再加工,但在其他企业或地区还要加工,就算中间产品,但如果出口到国外,无论在国外是否进一步加工,都算最终产品。(2)按产品和服务的使用去向确定。本期生产本期被生产耗用的是中间产品,未被加工耗用的是最终产品。所以同一种产品去向不同,就被划归入不同种类。比如本期生产的煤,被居民用作燃料,是最终产品,被发电厂耗用,是中间产品,如果被电厂买去尚未用于发电,而是作为电厂的储备,就算本期的最终产品。5、答:(a)这个企业为经理买这辆小汽车要作为投资计入GDP,而这个企业给这位经理发一笔额外报酬让他自己买这辆小汽车在国民收入核算中要作为消费计入GDP.(b)假若一个消费者买本国生产的轿车消费,则该购买支出要计入GDP,若购买进口轿车消费,则该消费者支出要作为进口从GDP中扣除.6、答:不对。总投资等于重置投资加净投资。总投资增加时净投资不一定增加,而只有净投资增加时,资本存量才能增加。例如,某国某年总投资是1000亿美元,重置投资也是1000亿美元,则净投资为零,资本存量并未增加。7、答:不是。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存在的储蓄投资恒等式完全是根据储蓄和投资的定义得出的。根据定义,国内生产总值总等于消费加投资,国民总收入则等于消费加储蓄,国内生产总值又总等于国民总收入,这样才有了储蓄恒等于投资的关系。这种恒等关系就是两部门经济的总供给(C+S)和总需求(C+I)的恒等关系。只要遵循储蓄和投资的这些定义,储蓄和投资一定相等,而不管经济是否充分就业或通货膨胀,即是否均衡。但这一恒等式并不意味着人们意愿的或者说事前计划的储蓄总会等于企业想要有的投资。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储蓄和投资的主体及动机都不一样,这就会引起计划投资和计划储蓄的不一致,形成总需求和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经济扩张和收缩。分析宏观经济均衡时所讲的投资要等于储蓄,是指只有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时,才能形成经济的均衡状态。这和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实际发生的投资总等于实际发生的储蓄这种恒等关系并不是一回事。8、答:不一致。GNP不是反映一个国家福利水平的理想指标。这是因为:首先,非市场活动得不到反映;其次,有些严重影响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内容无法得到反映;第三,它把所有市场交易活动反映到GNP来,并不能正确反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第四,GNP的数值不能完全反映经济内容的实质;最后生活质量的改善不能得到体现。9、答:国民生产总值=净投资+净出口+折旧+政府购买+消费=130+20+60+220+700=1130国民生产净值=国民生产总值-折旧=1130-60=1070国民收入=国民生产净值-企业间接税=1070-80=990个人收入=国民收入+政府转移支付-社会保险-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990+100-120-90-65=815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个人所得税=815-85=73010、答:(1)国民生产净值=国民生产总值-资本折旧,而资本折旧等于总投资减去净投资后的余额,即500=800-300(亿美元),因此国民生产净值=4800-500=4300(亿美元)。(2)从GNP=C+I+G+NX中可知NX=GNP-C-I-G,因此,净出口NX=4800-3000-800-960=40(亿美元)。(3)用BS代表政府预算盈余,用T代表净税收,即政府税收减去政府转移支付后的收入,则有BS=T-G,从而有T=BS+G=30+960=990(亿美元)。(4)个人可支配收入本来是个人收入减去个人所得税后的余额,本题条件中没有说明间接税、公司利润、社会保险税等因素,因此,可从国民生产净值中直接得到个人可支配收入,即YD=NNP-T=4300-990=3310(亿美元)。(5)个人储蓄S=YD-C=3310-3000=310(亿美元)。11、答:国民收入=雇员酬金+企业支付的利息+个人租金收入+公司利润+非公司企业主收入=1866.3+264.9+34.1+164.8+120.3=2450.4(10亿美元)国内生产净值=国民收入+间接税=2450.4+266.3=2716.7(10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资本消耗补偿=2716.7+356.4=3073.1(10亿美元)个人收入=国民收入-(公司利润+社会保险税)+政府支付的利息+政府转移支付+红利=2450.4-(164.8+253.0)+347.5+105.1+66.4=2551.7(10亿美元)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个人所得税=2551.7-402.1=2149.6(10亿美元)个人储蓄=个人可支配收入-消费者支付的利息-个人消费支出=2149.6-64.4-1991.9=93.3(10亿美元)12、答:国内生产总值=消费支出+总投资+政府支出+(出口-进口)=3000+2000+900+(150-300)=5750(亿)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资本折旧=5750-100=5650(亿)国民收入=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非企业收入=4200+200+250+400+400=5450(亿)间接税=国内生产净值-国民收入=5650-5450=200(亿)第三章一、选择题:B,C,C,A,A,A二、应用与思考题:1、答:消费函数:消费和收入之间的关系称为消费函数,可记为C=f(Y),这里C表示消费函数,Y代表收入,即个人可支配收入。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则消费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随收入减少而减少。消费者可支配收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消费,另一部分是储蓄,即:Y=C+S,S=Y-C由于消费是可支配收入的函数,因此,储蓄也是可支配收入的一个函数,确立了消费函数,储蓄函数也就确立了。储蓄函数:储蓄与收入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被称为储蓄函数,或称为储蓄倾向。可表示为S=f(Y),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储蓄随收入增加而增加,随收入减少而减少。2、答:国民消费函数为C=f(Y)=a+bY,描述的就是C与Y坐标图中的短期消费曲线,在一般情况下,短期内国民收入的增加会造成国民边际消费倾向减小。但是,这个结论并不适用相对长的时期。长期国民消费曲线是从短期国民消费曲线中引申出来的。长期国民消费曲线的斜率要比短期国民消费曲线的斜率明显要更大更陡直,更为靠近45°线。它表明,长期中国民收入的增加致使国民边际消费倾向下降的程度没有短期中那么明显,也就是短期中储蓄的增加比长期中更快。这种情况也是符合逻辑的,因为在短期中人们要留下更多的钱以备不测,而在长期中人们越是接近生命的终结,就越是尽可能把手中的钱用掉。3、答:边际消费倾向是人们收入增量中消费增量所占的比重。由于收入增加时增加的消费所占的比例逐步减少,这就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因此,随着经济扩张会带来消费需求不足,从而形成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现实中政府经常根据此规律采取“征富济贫”的政策,来增加整个社会的消费,从而促进经济稳定增长。4、答:如果对一国的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将富人的收入转移一部分给穷人,这种做法会提高一国的国民收入水平。道理同第三题。5、答:相对收入理论、持久收入理论和生命周期理论都在不同程度上侧重于消费者的长期消费行为的研究。相对收入理论认为,人们的消费行为有着极为强烈的模仿性和追求高消费水平的动力,因此随着收入的提高,其消费水平也必然提高,因此从长期看,消费者的平均消费倾向是固定不变的,具有“示范效应”和“棘轮效应”。持久收入理论研究的范围并不包含与长期相对应的短期消费函数,因为这一理论涉及的是持久收入与持久消费所存在的固定不变的比例关系,认为收入与消费之间的比例的变动主要是暂时收入与暂时消费之间的关系的变动所引致的。生命周期理论则从人的生理变化角度研究人们对收入与消费之间关系处理的变化趋势,因为在人的一生中,人们的消费行为除了受现期收入的影响,还会受财产多寡的影响。凯恩斯提出的绝对收入理论侧重于消费者的短期行为的研究。重视现期收入对消费者的影响,短期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发挥作用。认为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不是固定的,这一比例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下降。长期平均消费倾向不变的趋势,并不反映收入与消费之间的关系,而是由影响消费支出的其他因素导致的。6、答:从静态来考察,家庭收入水平越低,在家庭支出中购买食物支出占总支出或总收入的比例越大,反之,则家庭支出中购买食物支出所占比例越小;一个国家人均GDP越低,居民平均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支出占平均支出或平均收入的比例越大,反之,则居民平均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支出的比例越小。从动态上考察,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GDP和家庭收入的增加,居民平均支出或家庭支出中,购买食物支出占总支出或正宗收入的比例不断下降,这就是恩格尔定律。恩格尔定律作用是有条件的。比如,假定其他变量都是常数,食物支出完全是为了维持正常生活的开支等,实际经济生活中并不完全如此。特别是还有一些与恩格尔定律作用相反的因素,如当前世界性的城市化趋势,农村人口变成城市人口,这必然使食物支出增长更快;又如食品加工业的发达,食品制成品附加值的增大,也使食物支出增长更快;再如食物结构的变化,高级食品的出现,也会使食物支出增加。7、不能这样说。根据定义边际消费倾向总是大于0而小于1,因为一般来说消费者增加收入后,既不会一点也不用于消费,也不会把增加的收入全部用于增加消费,一般的情况下总是一部分用于消费,一部分用于储蓄,用于消费的部分总是大于0小于增加的收入。平均消费倾向就不一定总是大于0而小于1,当人们收入很低时甚至是零时,也必须消费,那么借钱也要消费,这是平均消费倾向就会大于1。8、答:对个人和个别经济单位来说,“增产节约”甚至具有永恒的意义;但是,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则要尽可能将这“增产节约”所形成的收入用掉花完,否则,国民经济不仅难以平衡,甚至会陷入萎缩性负循环中。因为,储蓄的存在致使国民消费总是小于均衡的国民收入,这个差距(储蓄)如果不及时转化为消费,企业生产能力过剩,失业增加,整个国民经济就会承受紧缩的压力。个人的节俭美德使整个社会陷入困境:保持节俭的习惯,其结果不仅是消费的减少,而且是储蓄的下降;而奢侈的结果则不仅是经济的繁荣,而且带动储蓄的增加,尽管储蓄的相对比例也有所下降。尽管节俭具有不利于宏观经济平衡的一面,但是对于消费的强调仍然需要审时度势。在经济萧条的情况下,可以刺激消费,以便将储蓄大于投资的部分消耗掉。在经济繁荣的时期,就不能刺激消费,否则经济难免陷入通货膨胀的困境之中。此外,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也不能贸然刺激消费,因为它们始终面临资源的约束问题,刺激消费可以在短期内取得积极的成果,但长期中则难免陷入“瓶颈”而无法自拔,所以,发展中国家更应该注重资本市场的深化和完善,给储蓄资金提供一个适当便捷的通道,使其能迅速转化为投资,以便在投资随储蓄一起增长的基础上,实现国民经济的积极平衡,从而也不妨碍节俭的社会风尚的形成和保持。9、(1)可支配收入消费边际消费倾向(%)平均消费倾向(%)0700100015500.851.55200024000.851.20300032500.851.08400041000.851.03500049500.850.99600058000.850.97700066500.850.95800075000.850.94(2)略(3)在不同的收入水平下的边际储蓄倾向都是0.15,平均储蓄倾向分别为-0.55,-0.20,-0.08,-0.03,0.01,0.03,0.05,0.06。(4)略10、答案:(1)Y=750C=700S=50(2)50(3)Y=1500S=50第四章一、选择题:CBBAACAB二、应用与思考题:1、答:不同类别投资在宏观经济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基础设施投资和直接生产投资如何将投资合理地投放于基础设施和直接生产领域,是宏观投资决策中所面临的基本问题。直接生产投资是指对直接生产部门如农业、原材料工业和制造业等生产部门的投资。基础设施投资是指为生产部门提供服务的行业、如交通、港口、机场、能源和水利工程等行业的投资。这两种投资都是发展经济所必需的,保证这两种投资合理配合才能促进经济顺利发展。如何做出正确而合理的宏观投资决策,主要有两种不同的主张:一是主张先发展基础设施,为直接生产部门发展创造前提条件,一般称这种战略为“前向联系”不平衡战略。由于基础设施的投资项目建设周期长、资本产出比率高、需要投资多,所以实行这种战略的最大困难是资金短缺,同时,这种战略也不一定真正能带动生产部门的发展。另一种主张是先发展直接生产部门,根据其需要再发展基础设施,一般称这种战略为“后向联系”不平衡战略。它的优点是避免“前向联系”不平衡战略造成基础设施暂时闲置不用的浪费,但也会因为基础设施跟不上直接生产部门发展需要而延缓整个经济的发展。显然,在同一时间内直接生产投资和基础设施投资平衡发展是很难做到的。因此,现实经济生活中,除了基础设施先行促进直接生产活动的发展战略、生产活动先行带动基础设施发展战略之外,还有一种混合发展模式。前两种发展顺序模式分别对直接生产部门和基础设施投资产生一种引诱力和压力,最终推动经济发展;但是,由于压力不同和投资者的决策不同,因此可以采取两种方法相结合的混合发展模式,通过拉力与推力的适时交替最终促进经济发展。(2)住宅投资和存货投资1)住宅投资。住宅投资的决策涉及企业、家庭甚至政府,因而住宅投资有其特殊性。尽管如此,仍可以使用在确定最佳投资预算时的边际分析方法来进行住宅投资决策。对于住宅投资,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所有投资需求中,住宅投资是投资中对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引起的利率变化最为敏感的部分。由于货币政策较之财政政策对利率的影响更大,所以住宅投资与货币政策的关系就比它与财政政策的关系更为密切。2)存货投资。保持适度的存货数量是制造业和商业中的经营者所经常面临的投资决策。存货是处于生产过程中的产品和待出售的成品的存量。存货净值的变化就是存货投资。在总投资中,存货投资的比例不大,但由于其具有特别的易变性,因而波动相当大,对经济周期的影响也很大。在美国经济中,有20—40%的GDP减少是由于存货投资的减少引起的。2、答:简单地说,乘数原理就是每增加一笔需求支出,由此而引起的国民产出的增加量并不仅限于这笔支出,而是原来支出的若干倍。如果注入量是指投资,则称为投资乘数。假设一定时期投资增加量为⊿I,由该投资增加量所引致的国民收入增加量为⊿Y,则投资乘数K可用以下公式进行定义:K=⊿Y/⊿I,公式表明:投资乘数是收入增加量与投资增加量之间的比率。投资乘数产生的主要根源在于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关联性,它是一种产生于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的客观经济现象和规律。投资乘数的形成过程可以理解为一种无穷的递推连锁反应过程。某一经济部门的一笔投资不仅会增加本部门的收入,而且会产生对其他部门的需求,从而增加其他部门的收入和投资,于是引起国民经济各部门的连锁反应,最终使国民收入成倍增长。乘数作用的发挥要受到一些基本条件和现实条件的限制。基本条件之一是:经济中存在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资源。只有这样,投资增加才会充分动员这些过剩资源,使国民收入大幅度增加。否则,总投资增加只会促使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的发生。基本条件之二是:经济中不存在“瓶颈部门”,或瓶颈约束程度较小。有时经济中的大部分资源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但是由于某一部门或几个部门发展滞后,使一种或几种资源处于“瓶颈状态”。瓶颈部门的存在降低甚至限制了各部门之间的关联性,这必然会影响经济部门之间的连锁反应,从而限制了投资乘数作用,限制了对闲置资源的利用。投资乘数的作用还受到一些具体现实条件的限制和影响:(1)如果投资品部门和生产部门增加的收入是用来偿还债务,投资乘数的作用就要缩小;(2)如果增加的收入是用来购买消费品的存货,乘数作用也将缩小;(3)如果增加的收入用来购买外国商品,乘数作用也会缩小。3、答:投资波动是经济波动的最主要动因,而投资结构的不同将会直接影响投资波动和经济波动的周期和幅度。首先,由于住宅投资对利率的较强反应使其一般在企业投资下降之前就已下降,这样,如果投资结构中住宅投资所占比例较大,则会使经济波动提前到来。其次,存货投资波动最为频繁,其在投资结构中所占比例大小直接影响投资波动和经济波动的幅度。在美国,存货大约等于5个月的GDP。存货过少,就会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引发经济波动;存货过多,既占用了大量资本,又使整个经济资金运转困难,也会引发经济波动。4、答:美国经济学家詹姆斯·托宾认为,企业的市场价值与其重置成本之比,可以作为衡量要不要进行新投资的标准,他把此比率称为“q”。企业的市场价值就是这个企业的股票的市场价格总额,它等于每股的价格与总股数之乘积。企业的重置成本指建造这个企业所需要的成本。因此,q=企业的股票市场价值/新建造企业的成本。如果企业的市场价值小于新建造成本时,q<1,说明买旧的企业比新建造企业便宜,于是就不会有新投资;相反,q>1时,说明新建造企业比买旧企业要便宜,因此会有新投资。就是说,当q较高时,投资需求会较大。托宾这种“q”说,实际上是说,股票价格上升时,投资会增加。一些西方经济学家认为,股票价格与投资之间并不存在这种因果关系,相反,倒是由于厂商有较好的投资前景才引起该股票价格的上升。5、答:如何将投资合理地投放于基础设施和直接生产领域,是宏观投资决策中所面临的基本问题。主要有两种不同的主张:一是主张先发展基础设施,为直接生产部门发展创造前提条件,即先进行基础设施投资,交付使用后可为生产部门发展创造条件,并能更多地吸引直接生产部门投资,一般称这种战略为“前向联系”不平衡战略。由于基础设施的投资项目建设周期长、资本产出比率高、需要投资多,所以实行这种战略的最大困难是资金短缺,同时,这种战略也不一定真正能带动生产部门的发展。另一种主张是先发展直接生产部门,根据其需要再发展基础设施,一般称这种战略为“后向联系”不平衡战略。它的优点是避免“前向联系”不平衡战略造成基础设施暂时闲置不用的浪费,但也会因为基础设施跟不上直接生产部门发展需要而延缓整个经济的发展。6、Y=95.9投资乘数=2.277、(1)Y=1/1-0.9(1-0.2)×(100+300+160)=2000K=3.57(2)Y=2357.14(3)Y=70008、(1)国民收入变动从9270减少到9000;消费变动从8433减少到8190;(2)该资产的贴现率为9%,由此可以判断:利率为7%时有利可图,而利率提高到10%,将亏损。第五章一、选择题:CDCBD二、应用与思考题:1、答:理论差异:(1)古典经济理论假定,货币工资会根据劳动力是市场的供求状况进行调节,因此有弹性的工资率会导致充分就业。凯恩斯则认为,工资是呈刚性的,并且会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固定不变。(2)古典经济理论认为,储蓄是利率的函数,消费和投资也是利率的函数,因此利率成为人们计划处须臾计划投资相一致的重要变量。凯恩斯认为消费倾向主要取决于收入并非利率,其推论是储蓄也取决于收入,储蓄与投资相等的趋势是通过收入的变化实现的。(3)马歇尔认为,利率的决定取决于资本的供求,而资本的供求是利率的函数。凯恩斯则认为,利率是由货币的供求决定的,从而建立了新的利率理论。(4)由于利率的高低是由货币的供求决定的,因此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导致投资的变化,进一步导致国民收入的变化。因此,货币供应量的变化通过利率这一中介,影响到经济中的价格水平,也影响到实际国民收入的数量和结构的变化。因此,凯恩斯认为,货币不再呈“中性”。政策差异:(1)古典经济理论崇尚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作用,反对政府对经济运行的任何干预。古典几个年级理论认为,由于市场机制能够通过自身的稳定起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因此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不仅不会对产出水平和就业水平又影响,而且会引起价格水平的波动。(2)凯恩斯理论认为,由于价格的滞后性,市场经济从不平衡到平衡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并且会伴随经济的剧烈波动,因此凯恩斯主张政府干预,充分利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来实现充分就业。2、答:凯恩斯所讲的有效需求,是指社会上商品总供给价格和总需求价格达到均衡状态时的总需求。供给价格是指导致且也肯雇用一定数量工人生产一定数量产品时所需取得的收益,这收益必须等于生产这些产品所付出的生产要素成本加上预期的利润,所有产品供给价格之和即总供给价格;需求价格是指企业与其社会上人们愿意用来购买其产品的价格,共需求价格是全部企业与其社会上人们愿意用来购买全部商品的价格的总和。总供给价格和总需求价格都随就业量增加而增加。当总需求价格大于总供给价格时,企业会扩大生产增雇工人;相反则会缩减生产减少雇员。只有当总供给价格和总需求价格相等时,企业才能获得最大的预期利润,从而既不扩大胜信函也不缩减生产,达到均衡状态,这时总需求就是有效需求。3、答:投资乘数是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投资变动的比率。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是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的比率。税收乘数是指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变动的乘数。政府转移支付乘数是指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转移支付变动的比率。平衡预算乘数是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是国民收入变动对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投资变动、政府支出变动、政府转移支付变动都与国民收入的变动方向相同,税收变动与国民收入变动方向方向相反。投资乘数于政府购买支出乘数值一样,且作用也一样。税收乘数的绝对值和政府转移支付乘数相等,比政府购买支出乘数小,因为政府支出变动所引起的总支出变动等于自发支出变动和诱发支出变动之和,而税收变动引起的国民支出变动只包括诱发支出变动。4、答:提高税率会导致国民生产总值的的消费倾向减小,使均衡国民产出水平下降,下降的量由税收乘数决定,另一方面,税率的增大使可支配收入对经济周期波动的敏感度减低,因为在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量中,有较大部分被税收吸收。反之亦然。5、答:税收并不直接影响总支出,它是通过改变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从而影响消费支出,再影响总支出。税收的变化与总支出的变化是反方向的,当税收增加(税率上升或税收基数增加)时,导致人们可支配收入减少,从而消费减少,总支出也减少。总支出的减少量数倍于税收增加量,反之亦然。这个倍数就是税收乘数。政府购买支出直接影响总支出,两者的变化是同方向的。总支出的变化来那个也是数倍于政府购买变化量,这个倍数是政府购买乘数。政府转移支付对总支出的影响方式类似于税收,是间接影响总支出的,也是通过改变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从而影响消费支出及总支出。并且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和税收乘数的绝对值是一样的,但与税收不同的是,政府转移支付的变化是政府购买总支出同方向变化的,但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小于政府购买乘数。6、答:税收增加会通过税收乘数而使国民收入减少,政府支出增加会通过政府购买支出乘数而使国民收入增加,如果税收和政府购买支出同时增加且数量相等,由于政府购买支出乘数大于税收乘数的绝对值,所以最终国民收入还是增加的,其额度是政府购买支出增加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动量与税收增加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动量的差额。7、解:(1)亿美元;(2)亿美元政府支出乘数为2;(3)亿美元平衡预算乘数为0.4。8、解:(1)政府购买乘数为:政府转移支付乘数为:;(2)均衡收入水平的增量是预算盈余。9、解:(1);(2)。10、证明:平衡预算乘数:税收和支出的乘数净效应为⊿Y/⊿T+⊿Y/⊿G=–b/(1–b)+1/(1–b)=1第六章一、选择题:B,B,D,B,A,B二、应用与思考题:1、答:货币的投资需求产生于未来利率的不确定性,即为了能在将来有利的时机进行投机以获得更大的收益而持有的货币,假定人们只能在货币和债券之间进行选择,任何购买债券的能都必须估计到利率在未来的变动。从持有货币转向债券的人,预料利率下降,债券价格上升,认为现行利率是高的,现行债券价格是低的;而从持有债券转向货币的人则相反。如果财富持有者认为现行利率过高,则预计它将会下降,因此会放弃货币购买债券,这样不仅在目前享受到较高的利息收入,而且在将来利率下降,债券价格上升时获得资本利得。另一方面,如果其认为现行利率过低,而预计它将会上升,于是放弃债券而持有货币,因为如果认为利率要上涨,则目前持有闲置的货币最稳妥。综上所述,投机需求与利率变化方向相反,即是利率的减函数。2、答:货币需求是指人们在不同条件下出于各种考虑对货币的需要,或者说是个人、企业和政府对执行流通手段(或支付手段)和价值贮藏手段的货币的需求。凯恩斯认为人们的货币需求取决于人们心理上的“流动性偏好”,是由三个动机所决定的:第一是对货币的交易需求,即由于收入和支出的时间不一致,人们必须持有一部分货币以满足日常交易活动的需要;第二是对货币的预防需求,即人们为应付意外的、临时的或紧急需要的支出而持有的货币;第三是对货币的投机需求,即由于未来利率的不确定性,人们便根据对利率变动的预期,为了在有利的时机购买证券进行投机而持有的货币。3、答:凯恩斯认为,货币需求是利率的减函数,即利率下降时货币需求会增加,然而当利率下降到一定程度时,也即证券价格上升到足够高时,人们购买债券会面临亏损的极大风险,这时人们估计如此高的债券价格只会下降,不会再上升,极低的利息收益根本无法弥补债券价格下降带来的资本损失,所以人们不肯再去买债券,把货币都保留在手中,即使货币供给增加也不能使利率再降低,我们把这种状况称为“流动性陷阱”。4、模型推导参看第六章第一、二节。5、答:问题回答的思路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展开。(1)流动偏好理论中货币供给、利率、储蓄和收入的关系。(2)货币的需求动机。(3)货币的需求函数。(4)货币供求平衡和利率的决定。6、答:政府的财政政策变化表现为IS曲线的移动,政府实施支出增加政策会带动曲线向右移动,此时如果相应的曲线位置不变,国民收入提高的同时利率也会上升。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变化表现为LM曲线的变动,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给会带动LM曲线向右移动,此时如果相应的IS曲线位置不变,结果国民收入增加而利率下降。7、曲线方程:曲线方程:当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8、100亿元。9、(1),;(2),;图形略。10、(2),;(3)财政乘数=2.5,货币乘数=1;(4);(5)。第七章一、选择题:BDADBCBCAAABDA二、应用与思考题:1、答:总需求有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四部分组成。影响总需求曲线移动的因素也主要取决于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支出需求和出口需求的变动。2、答:古典学派认为,总供给曲线为一条垂直线。在资本存量和技术水平等一定时,经济的总供给或产量由就业水平决定,在长期中,因为价格和货币工资具有完全伸缩性,经济的就业水平并不随着价格的变动而变动,而总是处于充分就业的状态,因此,此时总供给曲线为一条垂直线,这时实际产出与潜在产出相吻合。长期的总供给曲线也被称为供给的总供给曲线。说明无论是什么价格水平,供给的产品数量都一样。保证劳动力充分就业的机制是:价格和货币工资具有完全伸缩性,可以充分的进行调节。凯恩斯总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曲线,原因在于两个基本假设前提:1)由于货币工资具有刚性,短期内不能进行充分的调整;2)人们有“货币幻觉”,只注意货币的票面价值,而忽视货币的实际购买力。货币幻觉存在的直接效果是,厂商可以在现行工资水平上获得他们所需要的劳动力数量,因而,平均生产成本被假定为不随产出水平变化而变化,这样厂商就愿意按现行价格水平提供社会所需的产品数量。凯恩斯总供给曲线的经济含义:在未达到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前,经济社会能够一般大致不变的价格提供任何数量的产品。凯恩斯总供给曲线的思想存在于大萧条时期,由于存在大量闲置的资本和劳动力,因而,产出可以在价格不变的条件下无限扩张,保证国民收入的增长。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和古典总供给曲线是两种极端的情形,都是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才能实现,而在现实经济社会中这些假设条件并不完全存在,一般情况下,短期总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即产出水平随价格水平的上升而增加。3、降低工资会使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因为工资较低时,对于任一给定的价格水平,厂商愿意供给更多的产品(产品价格既定,工资低即成本低从而利润高)。但是降低工资就是减少人们的收入进而降低消费需求,从而会使总需求相左移动。产品价格下降会使劳动需求曲线向左移动,因为劳动的需求由劳动的边际成本价值决定,边际成本价值,所以产品价格下降时,下降,劳动需求下降。劳动需求曲线的左移,导致工资下降,工资下降又可能使总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总需求曲线左移,结果可能产生一个价格水平降低但是产出相对不变的均衡。4、答:按照以下思路展开:推导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总需求曲线,总供给曲线,均衡。5、答:提示:模型和模型假设条件不同,说明的也是不同的关系,但是他们都试图建立在均衡的基础上。从两个模型的推导过程可以看出,他们都在试图说明同一个均衡状态,只是从不同的角度着手。IS-LM模型通过考察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共同均衡来说明均衡国民收入和利率的决定,但是没有能够反映凯恩斯理论的很多内涵,比如缺少对价格和工资的调整、没有考虑预期因素等等。AD-AS模型是在IS-LM模型的基础上推导延伸、并加入价格水平和劳动力市场等因素后的创新发展模型,被称为标准凯恩斯主义的AD-AS模型。此模型通过考察产品市场、货币市场与劳动力市场的共同均衡来阐释均衡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同时可以适用于分析宏观经济的萧条、过热、失业、滞胀等问题,以及投资对利率和价格对总产出的敏感程度。6、答:(1)厂商对供给数量作很大变动,扩大生产规模;(2)厂商对供给数量作很小变动;(3)厂商对供给数量作很小变动,这种变动只是暂时的。7、(1)总需求函数:Y=500+450/P(2)Y=950,(3)Y=950,P=18、(1)P=1时,N=100;P=1.25时,N=100;(2)Y=10009、(1)Y=1000,,N=100,M=6。(2)Y1=968,。(3)P2=0.9374,LM(P2):Y=853.4+20r。(4)。(5)P=1时,C=810,I=90,G=100;P=1.25时,C=794,I=106,G=100。(6)P=1时,W=6;P=1.25时,W=5.62。10、(1),;(2),。11、,。12、(1),;(2),。第八章一、选择题1.A2.B3.A4.C5.A6.D7.A8.A二、应用与思考题:1、答:一单位基础货币能带来若干货币供给的增加,这若干倍数即是货币创造乘数,也就是货币总量与基础货币之比,用公式来表达即是mm=,在上式中,c表示现金存款比率,r表示准备金率,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超额存款准备金率。由上式可见,货币乘数大小会受到现金存款比率和准备金率的影响,现金存款比率越小,货币乘数越大,而准备金率越大,货币乘数越小。2、答: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给以及通过货币供给来调节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整个经济以达到一定经济目标的行为就是货币政策。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包括再贴现政策,法定准备金政策,公开市场业务。(1)再贴现政策通常包括规定和调整再贴现率,规定能够用于再贴现的票据的条件,规定各银行一定时期内再中央银行再贴现的最高限额。其作用机制是:当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使之高于市场利率时,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的资金成本上升,就必然减少其向中央银行的借款,如果商业银行准备金不足,则只能收缩银根对客户的贷款和投资规模,从而也就缩减了市场的货币供给。同时,随着利率的上升,货币供给减少,筹资成本上升,预期利润减少,从而对货币的需求也相应减少。反之,再贴现率降低,贷款增加。(2)法定准备金制度,其作用机制为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应增加上交中央银行的法定准备金量,从而减少了超额准备金量,降低了放款及创造信用的能力。另外,法定准备金率提高,货币乘数变小,从而降低了商业银行创造信用、扩大信用规模的能力,其结果是社会的银根紧缩,货币供给减少,利率提高,投资及社会支出都下降。反之,法定准备金率降低,货币供给增加,利率降低,投资增加,收入增加。(3)公开市场业务,即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的行为,并借此来调节货币供给量,当金融市场上资金缺乏时,中央银行买进有价证券,向社会投入基础货币,从而引起货币供给的多倍扩张;相反,金融市场上货币过多时,中央银行卖出有价证券,基础货币流向中央银行,从而引起货币供给多倍收缩。3、答:在LM曲线斜率不变时,IS曲线越平坦LM曲线移动(由于实际变动货币供给量的货币政策)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就越大;反之,IS曲线越陡,LM曲线移动对国民收入变动就越小。在IS曲线不变时,LM曲线越平坦,LM曲线由于货币供给量变动时,国民收入的变动就越小,即货币政策效果就越小;反之,则货币政策效果越大。4、答:货币主义的代表人物是弗里德曼,他认为货币需求是指消费者和企业对具有不变购买力的货币的需求,消费者需要货币,是因为人们手中有了现款可以有安全感,企业需要货币是为了支付工资或其他开支,从而使生产可以进行。把消费者和企业加在一起,整个社会对货币的需求量可以用弗里德曼需求函数来表达,弗里德曼认为对货币的需求基本上决定于:(1)总财富;(2)各种形式财富的报酬。弗里德曼得出了下面的货币需求函数:Md/P=f(Y,W,rm,rb,re,EQEQEQEQ\F(1,P)·EQ\F(dP,dt),u)其中:Md/P表示实际货币需求;Y表示实际持久性收入,用来代表财富总额;W表示非人力财富占总财富的比率;rm表示货币的预期名义收益率;rb表示债券的预期名义收益率,包括债券的资本利得;re表示股票的预期名义收益率,包括股票的资本利得;EQEQEQEQEQ\F(1,P)·EQ\F(dP,dt)表示商品价格的预期变化率,也就是实物资产的预期名义收益率;u表示其它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在上述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中,Y,rm与货币需求成正向关系,W,rb,re,EQEQEQ\F(1,P)·EQ\F(dP,dt)与货币需求成反向关系。货币主义的货币需求函数也是传统货币数量论的变形,存在的区别有(1)传统货币数量论把V或K看作一个常数,而现代货币数量论则把V看成几个变量的稳定函数;(2)传统货币数量论方程式中的Y是现期收入水平的代表,而现代货币数量论方程式中的Y代表的是永久性收入;(3)传统货币数量论认为货币数量增加会使物价同比例上涨,但现代货币数量论认为货币数量的增加在短期内既可使物价上升,也可使产量上升,只有在长期内才全部表现为物价水平上升。5、答:所谓货币政策,就是由中央银行通过增加或减少货币供给量的方式来调节利率,并且通过利率的变动调节国民产出。它具有间接调控的性质,通过调节利率来间接调节国民产出(收入)。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是介于货币政策工具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间的变量指标。中央银行并不能直接决定或控制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而只能借助于一系列的货币政策工具,通过对短期变量和中期变量等中介目标的控制和调节,间接的逼进或影响最终目标。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一个长期的,非数量化的目标,它只能为中央银行制定具体政策措施提供指导思想,并没有为中央银行的日常操作提供现实的数量化的依据。中央银行必须选择一些短期性的,数量化的,能用于日常操作的指标做为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中介或桥梁,并借助这些中介指标,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6、答: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是指能影响银行系统的资金运用方向和不同信用的资金利率的各种措施。具体包括;消费信贷控制、不动产信用控制、债券信用交易的法定保证金比率、直接信用控制、间接信用控制。消费信贷在经济过热的时候往往被使用,是中央银行对消费者在购买耐用消费品时的分期付款信用所采取的管制措施。当不动产市场信贷规模过大,存在过度投机现象时,中央银行往往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房地产贷款采取限制措施。中央银行通过规定保证金比率来控制以信用方式购买股票或证券的交易规模。直接信用控制是中央银行对银行系统的信用活动施以各种直接的干预。中央银行常常采取道义规劝、窗口指导来传递货币政策意图,使商业银行主动采取措施,达到预期目的。7、答:不是,而是通过控制货币供给来调节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整个经济以达到一定经济目标。它的优点是(1)能够很好的控制货币供给,中央银行处于完全主动的地位,其主动权完全掌握在自己手里。(2)公开市场业务能影响利率水平和利率结构。(3)公开市场业务具有明显的预期效应,能强有力的影响社会公众心理预期。(4)公开市场业务可以对货币供应量进行微调,也可以进行连续性,经常性,试探性甚至逆向性操作,以灵活调节货币供应量。8、答:货币政策的工具一般包括公开市场业务、调整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贴现率和改变法定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在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的活动。一方面通过扩大或缩减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导致货币供应量的增减和利率的变化,最终决定生产就业和物价水平,另一方面通过债券价格的升降对利息率产生影响,从而最终影响国民经济。目前我国的资本市场的市场化程度还不高,具体货币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与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操作有很多不一致的地方。就央行公开市场业务而言还算比较发达,每周都固定有债券的买卖,回购和再回购交易。贴现率是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贷款的利率,法定准备金率的变动会影响货币乘数的变动,从而再短期里导致较大幅度的货币存量和利息率的变动。通常中央银行会搭配使用贴现率和法定准备金率。当然,在回答此类问题时要结合当前具体的经济形势来分析货币政策实施情况。9、(1)L=0.20Y+2000-500r;(2)Md=1000;(3)L2=1300;(4)r=3%。10、(1)4333亿美元;(2)货币供给减少1333亿美元;(3)货币供给增加83.3亿美元。11、货币供给增加246亿美元。第九章一、选择题1.A2.C3.B4.C5.C6.B7.B8.C二、应用与思考题1、答:严格地说,这个判断是错误的。不能简单地说边际税率越高越好,应该说起初的确如此,而达到某一限度后,其自动稳定器的功能会受到限制和影响。2、答:在LM曲线不变时,IS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越大,即IS曲线越陡,则移动IS曲线时收入的变化就越大,即财政效果越大。反之,IS曲线越平坦,则移动IS曲线使收入变化就越小,即财政政策效果越小。IS斜率大小主要由投资的利率系数d决定.在IS曲线不变时,财政政策效果又随LM曲线不同而不同。LM斜率越大,即LM曲线越陡,则移动IS曲线时收入变动就越小,即财政政策的效果就越小,而LM曲线越平缓时则相反。“L平I翘财好”。3、答:边际消费倾向越大,边际税率越小,投资支出乘数就越大,因此当扩张财政使利率上升并挤出私人部门投资时,国民收入减少得越多,即“挤出效应”越大,因而财政政策效果越小,在IS-LM模型中,边际消费倾向越小,边际税率越小,IS曲线就越平缓,这时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小。4、答:投资对利率变动越敏感,则政府扩张财政使利率上升时对私人投资的“挤出”就越多,从而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小。在IS-LM模型中,投资的利率系数d越大,IS曲线越平缓,这时,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小。5、答:所谓“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当政府支出增加时,或税收减少时,货币需求会增加,在货币供给既定情况下,利率会上升,私人部门的投资会受到抑制,产生政府支出挤出私人投资的现象。政府购买支出,在利率不变的情况下,国民收入应该增加很多,但利率不可能不变,因为曲线向右移动时,国民收入增加了,因而对货币的交易需求增加了,但货币供给未变动(未变),因而人们用于投资需求的货币必须减少,这就要求利率上升。利率的上升使私人投资减少,这样,国民收入会相应减少,导致国民收入增加没有预计的多,缺额部分就是挤出效应。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曲线的斜率较小,即曲线比较平坦,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越大,财政政策的效果越不明显;曲线的斜率较大,即曲线比较陡峭,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越小,财政政策的效果越明显。6、答:从IS-LM模型可以知道,在经济萧条时经济可能处于凯恩斯区间,即LM曲线水平状态,此时财政政策完全有效,所以凯恩斯主义容易走运;而通货膨胀居高不下时,经济可能处于古典区间,即LM曲线垂直状态,货币政策完全有效,因此货币主义容易成为“时髦”。7、答:财政政策是为促进就业水平提高,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收入和支出水平所作的决策。财政政策工具包括政府购买、政府转移支付和税收三种,政府购买是指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政府转移支付是指政府在社会福利保险、贫困救济和补助等方面的支出。8、答:拉弗曲线说明的问题:一些经济学家指出,减税固然会增加私人储蓄和投资,但同时也会减少财政收入。如果政府的财政收入下降,政府就需要相应的减少财政支出,否则就会增加财政赤字。因此,减税在增加私人储蓄和投资的同时,可能会同时会减少由政府进行的公共储蓄和公共投资。这样,减税的政策效应就变为只有当减税所增加的私人储蓄和投资大于由减税而导致的政府收入的减少,减税才能从供给方面带来整个经济中储蓄和投资的增加。正对这种观点,西方供给学派经济学家设计了拉弗曲线,拉弗曲线的设计思想是认为存在一个最佳税率,这一税率可以使政府的财政收入达到最大化,它用来表明这样一个观点:减税不但不会减少政府的财政收入,还会通过经济增长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9、答:(1)如果不考虑特殊情况,只考虑一般正常的IS曲线和LM曲线时,可采用扩张性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实现这一点,即向右移动LM曲线的同时向左移动IS曲线。(2)同时向左移动LM曲线和IS曲线,即采用紧缩性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的混合。10、答:使IS曲线和LM曲线同方向和同等幅度的向右移动可使收入增加而利率不变,需要使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增加总需求以及扩张性的货币政策降低利率混合使用。11、(1)G=220亿美元,BS=180亿美元。(2)Y=1800亿美元,BS=230亿美元。12、能消灭赤字。13、(1)IS:Y=1200-25r,LM:Y=1000,Y=1000,r=8,I=100。(2)Y=1000,r=12,I=80。(3)存在完全“挤出效应”。第十章一、选择题:CDDCBCBA二、应用与思考题:1、哈罗德-多马模型沿袭了凯恩斯的均衡分析方法,以储蓄等于投资这一基本公式为依据,把分析方法长期化、动态化,考察长期内社会经济实现增长所需要的条件,提出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经济增长中三个变量即储蓄率s,资本-产出比率v,及有保证的经济增长率Gw三者的关系应为Gw=s/v,因此,哈罗得模型不仅考虑了投资对总需求的作用,而且从长期的动态的角度,考虑了收入增加后对投资的加速作用。经济增长要保持长期的均衡的增长,投资也要保持一定的增长率。又因为G=s/v,而G=△Y/Y,s=S/Y,v=I/△Y,所以有I=S。这正是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中的基本公式:投资等于储蓄。可见,哈罗得模型是以凯恩斯理论为基础的。2、当Gt与Gw不一致时,将导致经济短期波动。(1)当Gt>Gw,①St>Sd,储蓄减少,消费投资增加,刺激经济走向繁荣。②Vt<Vr,现有资本不足,厂商增加投资,经济处于累计性扩张状态。(2)当Gt<Gw,①St<Sd,储蓄增加,消费减少,引起经济衰退。②Vt>Vr,现有资本过剩,厂商减少投资,经济处于累积性收缩状态。当Gw与Gn不一致时,(1)Gw>Gn时,导致生产效率下降,引起投资减少,经济长期停滞。(2)Gw<Gn时,工资低,利润高,刺激投资和生产进一步扩大,经济出现长期扩张趋势。3、答:它们的异同点可归纳如下:第一,都是以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为基础的,并把凯恩斯的分析方法扩展到长期的、动态的分析,尤其是明确提出了投资扩大生产能力的作用;第二,都说明了为使经济保持增长,收入、投资应按一定的比例增长。但在论述长期均衡增长的困难时,多马的解释是投资不足,而哈罗德则认为是缺乏使自然增长率与有保证的增长率相等的机制;第三,都论述了均衡增长的不稳定性,一旦经济偏离均衡增长,其差距会越来越大;第四,侧重点有所不同,哈罗德模型主要研究保持什么经济增长率才能使储蓄全部转化为投资,而多马模型则主要研究投资的增长率为多少时,可以充分利用扩大的生产能力。4、答:新古典增长模型假定,全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资本产量比率可变,从而资本-劳动比率也可变;规模报酬不变;不存在技术进步。在上述假定条件下,索洛推导出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方程:sf(k)=˙k+nk,其中,k是资本与劳动之比,˙k是单位时间k的增加量,假定劳动力增长率与人口增长率一致,则k的增加量即按人口平均的资本设备的增加量,n是人口增长率,s是储蓄率,f(k)是每个劳动力的人均产量,则sf(k)为人均储蓄量。上述公式表明,一个社会的人均储蓄被用于两部分:一部分用于资本深化,另一部分则用于资本广化。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稳定增长的条件是人均资本不发生变化,或者说每个人使用的资本量不变,这就要使人均储蓄正好等于资本的广化。在新古典增长模型公式sf(k)=˙k+nk中,人均资本不发生变化,就是˙k=0,sf(k)=nk。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储蓄率变动例如储蓄率上升,会导致人均资本上升,而人均收入是人均资本的增函数,因而储蓄率上升会增加人均产量,直到新的均衡状态为止。如果对每个人的资本量选择能使资本的边际产品等于劳动的增长率,则每个人的消费就会达到最大,这一结论被称为黄金分割律。用公式表示是:f’(k)=n。其中f’(k)表示资本的边际产品。5、答:罗斯托认为,社会的各种经济活动取决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心理等多种因素。经济的成长会出现不同的阶段,每一阶段都有与之相适应的主导经济部门,而每一主导经济部门的出现,与该阶段的主要阶层的欲望与满足欲望的方式有关。他将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划分为六个经济成长阶段。罗斯托模型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世界各国经济增长的历史规律。6、(1)经济增长率=3.2%;(2)人均产出增长率=1.2%。7、(1)储蓄率从20%提高到28%。(2)资本-产出比率从4降低到2.8。8、(1)k=3.8;(2)k=1.97。9、(1)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0.5%。(2)产出增长率将上升0.3%。(3)产出增长率将上升2.6%。第十一章一、选择题:BCCDBCCA二、应用与思考题:1、答:经济学家依据每个经济周期经历时间的长短不同划分为短周期、中周期和长周期,主要有4种类型:基钦周期、朱格拉周期、库茨涅茨周期和康德拉季耶夫周期。2、答:经济学家对经济周期的解释出发点很多,都有一定的理论逻辑,但是差异很大。总体上说有外生经济周期理论、内生经济周期理论、现代的真实经济周期理论等。3、答:外生经济周期理论将产生经济周期的原因归结为外生变量的作用,主要有产业创新理论、太阳黑子理论、政治周期理论等。4、答:内生经济周期理论将产生经济周期的原因归结于经济中内生变量变动的结果,主要有货币因素理论、投资过度理论、消费不足理论等。5、答:乘数原理考察投资的变动对收入水平的影响程度,投资乘数指投资支出的变化与其带来的收入变化的比率,它的大小与边际消费倾向有关,边际消费倾向越大,投资所引起的收入的增加就越多,乘数就越大。加速原理则考察收入或消费需求的变动反过来如何影响投资的变动。收入的增加会引起对消费品需求的增加,而消费品要靠资本品生产出来,因而消费品增加又会引起对资本品需求的增加,从而必将引起投资的增加。一定技术条件下的资本-产出比率被称为加速系数。乘数原理和加速原理是从不同角度说明投资与收入、消费之间的相互作用。6、答:西方经济学家认为,虽然在乘数与加速数的相互作用下,经济会自发地形成周期性波动,但政府在这种经济波动面前仍可有所作为。政府可以根据对经济活动变化的预测,采取预防性措施,对经济活动进行调节,以维持长期的经济稳定,主要通过三个环节来实现:(1)调节投资;(2)影响加速系数;(3)影响边际消费倾向。7、It+1=400,It+2=800,It+3=0,It+4=2008、2002年:I=1500,Y=6000;2003年:I=900,Y=5400。9、2003年:C=2800,I=1300,Y=4100;2004年:C=3050,I=1250,Y=4300;2005年:C=3150,I=1100,Y=4250。第十二章一、选择题:DAABBBADAABA二、应用与思考题1、答:通货膨胀是一般物价水平的普遍的和持续的上涨过程。通常用通货膨胀率来衡量通货膨胀的程度。具体可以用四种指数来反映通货膨胀率:零售物价指数、消费者价格指数、生产者价格指数和GDP缩减指数。但是使用这些测定方法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难:由于在编制物价指数中,统计范围的大小、统计对象权数的轻重都直接影响着物价指数和缩减指数的变化幅度,因此,这几种指标的变化方法和变化幅度可能不一致。除此之外,对于消费者物价指数,由于它选用的是基期标准家用的消费支出数量,没有考虑到新产品的出现以及人们对物价水平的变化和预期对商品需求的影响等因素。2、答:通货膨胀的类型有: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结构性通货膨胀。a)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的上涨。在总供给曲线AS水平段,无通货膨胀;在AS倾斜段,半通货膨胀;在AS垂直段,完全通货膨胀。在该类通货膨胀中,如果总需求的增加是由实际因素引起的,则IS曲线的一次性右移,只会导致通货膨胀率的暂时上升;IS曲线的连续右移不会造成真正持续的通货膨胀。如果总需求的增加是由货币供给增加引起的,则LM曲线的一次性右移,只会导致通货膨胀率的暂时上升;LM曲线不断右移,通货膨胀就不可避免。b)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指在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由于生产因素价格上涨,致使生产成本上升,从而导致物价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在这种类型的通货膨胀中,物价和失业同时上升。c)结构性通货膨胀:是由于结构性因素的变动出现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它包括:斯堪的那维亚小国通货膨胀模型、希克斯—托宾的劳动供给理论和发展中国家的结构性通货膨胀。3、答:通货膨胀是一般物价水平在某一时期的持续上涨。通货紧缩是一般物价水平在某一时期的持续下降。当高通货膨胀和高失业率并存时,经济即陷入滞胀。4、答:按照货币主义者的观点,只有在货币供给持续增长时,才会引起持续的通货膨胀,否则,总供给曲线和总需求曲线的移动都不会引起持续的通货膨胀。货币供给保持不变,价格的上涨会减少实际货币量,提高利率,最终,通货膨胀就会消失。货币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货币市场均衡时,实际货币供给等于实际货币需求的关系推倒出来。即在货币市场均衡时名义货币供给量/价格水平=实际货币需求量那么:价格水平=名义货币供给量/实际货币需求量这是货币通胀经济学的基本公式,它说明只有名义货币流通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