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健康素养调查报告_第1页
居民健康素养调查报告_第2页
居民健康素养调查报告_第3页
居民健康素养调查报告_第4页
居民健康素养调查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居民健康素养调查报告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是文明和谐社会的直接反映,下面是小编为你精心整顿的居民健康素养调查报告,但愿对你有协助!居民健康素养调查报告篇1日前,卫生部向世界与国民公布了初次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报告,现将摘要公布以下,以引发国民对本身健康的重视。同时公布作为公民健康素养调查重要内容的健康素养66条。健康素养是指个体含有获取、理解和解决基本的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作出对的判断和决定,维持和增进健康的能力。一、背景健康素养是健康素质的重要构成部分,指的是个人获取和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对的判断,以维护和增进本身健康的能力。提高我国公民健康素养,是贯彻贯彻科学发展观、全方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卫生部组织医药卫生领域百余位专家,研讨并界定我国公民健康素养的基本内容。1月,卫生部第3号公示公布《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下列简称《公示》)。《公示》是世界上第一份全方面界定公民基本健康素养内容的政府文献。为理解我国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在参考国内外健康素养研究成果和工作经验基础上,卫生部组织专家,根据《公示》内容,运用Delphi办法拟定调查指标,编写了《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并结合中央补贴地方项目,于开展了全国范畴的调查。二、调查办法与内容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办法,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每省拟定6个调查点,都市、农村点各3个。其中都市调查点除选用省会都市外,另随机抽取2个地级都市,每个都市随机抽取1个城区;农村调查点则为每省随机抽取3个县;全国累计192个调查点。回收问卷79542份,有效问卷79438份,问卷有效率99.87%。调核对象为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15~69岁常住人口。调查内容涉及基本状况、健康素养内容、调查员评价3个部分。调查数据使用图像录入软件进行双录入核对,采用SAS9.2统计软件进行双盲平行分析,调查成果根据《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进行标化解决。三、重要成果中国居民含有健康素养的总体水平为6.48%。从健康素养的3个方面上看,含有基本知识和理念素养、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基本技能素养的人口比例分别是14.97%、6.93%和20.39%。总体健康素养和3个方面健康素养均显示以下特性:(1)都市高于农村;男性高于女性;(2)45岁下列年纪组高于45岁及以上年纪组;(3)受教育程度越高,含有健康素养的比例也越高,不识字少识字和小学文化程度的含有健康素养的比例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根据我国现在的重要卫生问题,就科学健康观、传染病防止、慢性病防止、安全与急救、基本医疗等五类健康问题有关健康素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我国居民含有有关健康素养的比例由高到低分别是:科学健康观素养29.97%、安全与急救素养18.70%、传染病防止素养15.86%、基本医疗素养7.43%、慢性病防止素养4.66%。对71项测评内容总体回答状况进行分析发现,有6项指标的对的回答率低于20%,分别为:“对四害传输疾病的认识”(3.28%)、“对肥胖的对的认识”(7.16%)、“对镇静止痛药的对的理解”(13.95%)、“骨折伤员的处置”(17.28%)、“认识药品阐明书”(18.70%)、“成年人饮酒日饮用量”(18.79%)。四、结论与建议(一)大力推动健康教育与健康增进工作,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水平调查成果显示我国居民含有健康素养的总体水平仅为6.48%,这充足证明了《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中有关加强健康教育与健康增进工作意见的对的性。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水平,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各级政府要结合新医改工作,充足发挥健康教育与健康增进在提高全民健康素养中的作用,加大经费投入,建立健全健康教育机构工作网络,提供规范优质服务,增进城乡居民平等享有健康教育与健康增进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确保全民健康素养水平逐步得到提高。(二)努力探索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水平的新思路和新办法鉴于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普遍偏低的现状,特别需要针对重点人群和重点健康问题,制订科学、可行及有效的传输方略,探索提高全民健康素养的新思路和新办法。充足运用电视、广播、互联网、手机短信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媒体传输形式,广泛开展以提高全民健康素养为目的的健康传输活动,如城乡居民健康知识竞赛活动等。同时,依靠“全国亿万农民健康增进行动”和“相约健康社区行”活动平台,以学校、厂矿公司、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乡镇卫生院(室)等为阵地,广泛开展以提高基本健康知识与技能、增进健康行为形成为目的的综合干预活动。(三)定时开展健康素养监测,及时公布监测成果此后每3~5年在全国范畴内开展一次城乡居民健康素养监测,同时,在不同地区,针对本地重要卫生问题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开展专项或应急调查,动态监测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的变化趋势,及时公布监测成果,全方面系统地掌握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和健康影响因素,为制订医疗卫生服务政策提供科学根据,努力使居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监测工作制度化、经常化。在此基础上,力求将居民健康素养评价指标纳入到国家卫生事业发展规划之中,作为综合反映国家卫生事业发展的评价指标,增进我国卫生事业更加好更快的发展。居民健康素养调查报告篇2摘要一、背景公民健康素养是素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健康素质的重要构成部分。它的基本含义是个人获取和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对的判断,以维护和增进本身健康的能力。提高全体公民的健康素养是贯彻贯彻科学发展观、全方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是以人为本思想的重要体现。为拟定现在对我国居民最为重要、最为基本的健康知识、健康行为和技能,卫生部组织了医药卫生领域的百余位专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最后明确了我国公民健康素养的基本内容。1月,卫生部第3号公示公布《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下列简称《公示》)。这份《公示》是世界上第一份由政府公布的全方面界定公民基本健康素养内容的文献。为理解我省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根据卫生部统一安排,并结合中央补贴地方项目,我们于开展了全省范畴的调查。二、调查办法与内容全省共拟定17个调查点,其中都市和农村调查点分别为8个和9个。共回收问卷8591份,其中有效问卷8546份,问卷有效率为99.48%。调核对象为17市15~69岁常住人口。调查内容涉及基本状况、健康素养、调查员评价3个部分。调查数据使用epidata数据库录入,采用SAS9.2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调查成果根据《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进行标化解决。三、重要成果山东省居民含有健康素养的总体水平为8.16%。从健康素养的3个方面上看,含有基本知识和理念素养、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基本技能素养的人口比例分别是17.04%、8.09%和24.43%。总体健康素养和3个方面的健康素养均显示以下特性:一是都市居民健康素养含有率高于农村;二是男性居民健康素养含有率高于女性;三是45岁下列年纪组居民的健康素养含有率高于45岁及以上年纪组;四是受教育程度越高,含有健康素养的比例也越高,而不识字/少识字和小学文化程度的居民含有健康素养的比例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根据所调查的内容,我们还将涉及的问题分成了五类,即科学健康观、传染病防止、慢性病防止、安全与急救、基本医疗,并对这五类健康问题的有关健康素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我省居民含有各类有关健康素养的比例分别是:科学健康观素养30.83%、安全与急救素养17.65%、传染病防止素养4.43%、基本医疗素养20.88%、慢性病防止素养9.77%。对71项测评内容总体回答状况进行分析发现,有5项指标的对的回答率低于20%,分别为:“对四害传输疾病的认识”(5.28%)、“对肥胖的对的认识”(17.016%)、“对镇静止痛药的对的理解”(12.26%)、“骨折伤员的处置”(19.27%)、“成年人饮酒日饮用量”(15.33%)。四、结论与建议㈠加大健康教育与健康增进工作力度,全方面提高民居健康素养调查成果显示我省居民含有健康素养的总体水平仅为8.16%,这进一步印证了《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中有关加强健康教育与健康增进工作意见的对的性和必要性。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水平,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各级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结合新医改工作的进一步开展,高度重视投入低、产出高的健康教育与健康增进工作,充足发挥健康教育与健康增进在提高全民健康素养中的作用,加大经费投入和人力投入,进一步建立健全全省健康教育机构与网络,提供规范优质的服务,增进城乡居民平等享有健康教育与健康增进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确保全民健康素养水平逐步得到提高。㈡主动探索新形势下提高全民健康素养的模式和办法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现在健康教育与健康增进的方式办法也应有所创新和变化。鉴于我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仍然偏低的现状,各级各单位要认真分析工作中存在的单薄环节,特别关重视点人群和重点健康问题,制订科学、可行及有效的健康知识传输方略,探索提高全民健康素养的新思路和新办法。首先要充足运用电视、广播、互联网、手机短信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媒体和新媒体传输形式,广泛开展以提高全民健康素养为目的的健康传输活动;另首先,要组织开展专门的健康教育与健康增进活动,如依靠“全国亿万农民健康增进行动”和“相约健康社区行”活动等平台,以学校、厂矿公司、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乡镇卫生院(室)等为阵地,广泛开展以提高基本健康知识与技能、增进健康行为形成为目的的综合干预活动。㈢建立全省健康素养监测机制,及时监测和公布我省居民健康素养变化状况要定时对全省城乡居民健康素养变化状况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在不同地区可针对本地重要卫生问题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开展专项或应急调查,以动态地反映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的变化趋势。要及时公布监测成果,让全社会全方面系统地掌握我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和健康影响因素,为制订医疗卫生服务政策提供科学根据。居民健康素养调查报告篇3一、背景健康素养是指个人获取和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对的决策,以维护和增进本身健康的能力。健康素养是健康的重要决定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反映,受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卫生发展水平等多个因素的影响。因此,健康素养的提高需要全社会的努力,而不仅仅是卫生计生部门的事情。提高公众健康素养是应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新发再发传染性疾病的重要方略,是提高公众健康水平的根本途径。,世界卫生组织指出,提高公众健康素养是“公共卫生领域的当务之急”,“各国政府应将提高公众健康素养水平作为卫生和教育政策的一项明确目的”。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提高居民健康素养工作,将其作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采用多个方法大力开展健康素养增进工作。,原卫生部公布了《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制订下发《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增进行开工作方案(-)》,在全国范畴内启动健康素养增进行动。,将健康素养作为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健康教育项目的重要内容,在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普遍实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指标纳入《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和《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成为一项衡量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国家启动中央补贴地方健康素养增进行动项目,健康素养监测是项目内容之一。健康素养概念的提出与健康素养增进项目的实施是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重大创新,不仅推动了健康教育工作的大力发展,对其它公共卫生领域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母婴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中国公民环境与健康素养(试行)》、《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等,均是在健康素养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为及时理解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及其变化趋势,分析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制订健康素养增进的干预方略,为各级政府和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制订有关政策提供科学根据,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组织开展了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的动态监测。监测成果显示,我国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是6.48%,是8.80%,总体处在较低水平。现将监测成果报告以下。二、监测办法与内容(一)监测范畴健康素养监测在全国(不涉及港、澳、台地区)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36个监测点开展;其中都市监测点150个,农村监测点186个;东部监测点126个,中部监测点96个,西部监测点114个;覆盖全国336个县(区)1008个乡镇(街道)。(二)监测对象健康素养监测共调查全国15~69岁常住人口95915人,用于分析的有效问卷有93785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7.78%。在规范填写调查问卷的93785人中,都市人口41702人,占44.47%,农村人口52083人,占55.53%,城乡人口比为0.80:1;东部地区37506人,占39.99%,中部地区25871人,占27.59%,西部地区30408人,占32.42%;男性47024人,占50.14%,女性46761人,占49.86%,男女性别比为1.00:1。调核对象平均年纪为45.0±13.3岁,15~24岁、25~34岁、35~44岁、45~54岁、55~64岁、65~69岁调核对象分别占7.85%(7365人)、15.68%(14708人)、23.42%(21965人)、24.84%(23294人)、21.41%(2人)和6.79%(6371人)。在文化程度方面,不识字/少识字、小学、初中、高中/职高/中专、大专/本科及以上的比例依次为11.93%(11169人)、23.36%(21876人)、34.82%(32607人)、17.72%(16591人)和12.17%(11401人)。(三)监测指标及评价办法1.健康素养水平健康素养水平指含有基本健康素养的人在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