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3章地球上的大气第2节大气受热过程课件湘教版必修第一册_第1页
2023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3章地球上的大气第2节大气受热过程课件湘教版必修第一册_第2页
2023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3章地球上的大气第2节大气受热过程课件湘教版必修第一册_第3页
2023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3章地球上的大气第2节大气受热过程课件湘教版必修第一册_第4页
2023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3章地球上的大气第2节大气受热过程课件湘教版必修第一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大气受热过程课标要求素养目标运用示意图等,说明大气受热过程,并解释相关现象。[区域认知]结合材料,分析太阳辐射的区域差异。[综合思维]结合材料,分析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地理实践力]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及保温作用的原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地理现象。[人地协调观]认识人类活动对温室效应的作用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课前|必备知识·自主夯实

越强【基础清单】

选择性

空气蔚蓝选择性

选择性紫外线红外线可见光削弱[小提醒]太阳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根本热源。近地面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升温,而地面辐射是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后释放出来的。

不均匀

太阳辐射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

地面越强【名师助学】想一想1: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可能造成地表温度下降,为什么?【答案】大规模的火山爆发会喷发出大量的火山灰,火山灰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和散射作用很强,即对太阳辐射具有很强的削弱作用,从而使到达地面的太阳短波辐射减弱。小科普:天空的颜色仰望天空,你所看到的颜色就是太阳光被大气中的气体分子散射后形成的颜色。在太阳辐射的可见光中,波长较短的蓝色光最容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想一想2:“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请问“高处不胜寒”是如何形成的?【答案】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越往高处,接收到的地面辐射就越少。新视点:茶园风扇松阳县位于浙江省西南山区,自古有“桃花源”的美誉,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著名“茶叶之乡”。近年来,大木山万亩茶园安装了很多和电线杆一样高的电风扇,风扇顶部有自动控温系统,早春时期,当温度低于4.8℃时,防霜机就会自动检测到温度变化,从而在前方10米范围内进行吹动,把上层热气导向地表,破坏霜形成的条件,达到防止霜降冻伤茶树嫩芽的目的。想一想3:请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解释新疆“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现象。【答案】新疆地处内陆,气候干旱,晴天多,云量少。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气温高,出现“午穿纱”的现象;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弱,地面损失热量多,近地面气温低,故有“早穿棉袄”的现象。地球上很多现象都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有关。据此完成第1~2题。1.多云阴雨的白天,气温较低,主要是因为大气的 (

)A.吸收作用强 B.反射作用强C.散射作用弱 D.保温作用弱2.黎明前东方天际先泛起“鱼肚白”是由于大气对太阳光的 (

)A.散射作用 B.反射作用C.吸收作用 D.辐射作用【答案】1.B

2.A【解析】第1题,多云阴雨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强,反射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少,气温较低。第2题,日出前和日落后的晨昏蒙影都是因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所致。下图是到达地球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随纬度分布图。读图,完成第3题。3.从图中可以看出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是 (

)A.由高纬度向低纬度递减 B.由沿海向内陆递减C.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D.由平原向高原递减【答案】C【解析】该图示意到达地球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随纬度分布,由图可知,到达地球大气上界的年太阳辐射总量是随着纬度的升高而逐渐减小的,即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第4~5题。4.近百年来,全球气温的变化趋势与图中下列因素有关的是 (

)A.①增强 B.②减弱C.③减弱 D.④增强5.科学家发现,随着大气层中的浮质和其他微粒增加,近几十年来,到达地球的阳光量减少了10%,地球正在“变暗”。图中与地球“变暗”有关的大气热力作用是 (

)A.① B.②C.③ D.④【答案】4.D

5.A【解析】第4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示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太阳辐射、射向宇宙空间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近百年来,全球气温波动上升,主要是由于空气中的温室气体增多,大气逆辐射增强导致的。第5题,大气层中的浮质和其他微粒增加,导致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加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结合上题分析可知,与地球“变暗”有关的大气热力作用是①。课堂|

关键能力·探究提升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在某周末进行了为期两天的课外实践活动。其中周六为阴天,周日为晴天。通过实践活动,该学习小组得出了以下结论。①日出前的黎明,日落后的黄昏,天空仍然是明亮的。②阴沉的天空呈灰白色,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情境探究】③如图为两日气温日变化示意图。(1)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解释结论①和②中的现象。【答案】①大气散射作用改变了太阳光的方向,故日出前和日落后,天空仍然是明亮的。②因各种波长的太阳辐射被云层散射,阴沉的天空为灰白色;太阳光中的蓝、紫色光易被散射,晴朗的天空为蔚蓝色。(2)判断两条气温曲线分别所代表的日期。【答案】A曲线代表周日的气温变化,B曲线代表周六的气温变化。(3)阴天时,白天的气温较晴天时________,为什么?【答案】低原因:阴天时,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因而白天气温较晴天时低。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整合提升】作用特点削弱的辐射参与的成分反射无选择性各种波长的太阳辐射云层、较大尘埃散射有选择性波长较短的蓝、紫光空气分子、微小尘埃吸收有选择性紫外线、红外线臭氧、水汽、二氧化碳2.大气的削弱作用与纬度的关系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在实践中的应用现象原因晴朗天空呈蔚蓝色晴天时,太阳光中的蓝、紫色光易被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散射阴天天空呈灰白色阴天时,云层厚,大部分太阳光被颗粒较大的尘埃、雾粒、小水滴等散射日出前、日落后天空明亮大气的散射作用改变了太阳光的方向现象原因白天多云时气温比晴天时低多云时,云层反射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温室气体(CO2、CH4、O3等)排放增多→吸收地面辐射增多→气温升高→全球变暖

某地区太阳能多少如高海拔区,空气稀薄,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内陆地区,晴天多、阴雨天气少,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考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2022年山东烟台期末)山东省气象台于2021年12月15日20时30分发布大雾黄色预警,聊城出现能见度低于500米的浓雾天气,局部地区能见度不足100米。受大雾天气影响,部分高速公路封闭,部分汽车班次停运。据此完成第1~2题。【学以致用】1.浓雾天气能见度降低的原因之一是 (

)A.浓雾吸收地面辐射B.浓雾对太阳辐射有反射作用C.浓雾削弱了地面辐射D.浓雾改变了太阳辐射的波长2.浓雾天气能见度虽然不是很好,但是交通信号灯(红、绿色灯)却很醒目。其原因是

(

)A.红、绿色光不容易被遮挡B.红、绿色光最容易被散射C.红、绿色光不容易被散射D.红、绿色光不容易被吸收【答案】1.B

2.C【解析】第1题,由所学知识可知,浓雾增加了大气厚度,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变强,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降低能见度,B项正确。第2题,由所学知识可知,红、绿色光的穿透力较强,不容易被散射,即使在能见度较低的情况下也容易被看见,不易发生交通事故,而其他颜色的光在大雾天很容易被散射,C项正确。在月球上,一天中的温差可能超过350℃。所以,月球上山的向阳面比火焰山还热,而山的背阳面却比冰窖还要冷得多。当地球遮住射向月球的太阳光时,月球表面的温度会更低。为什么月球表面的昼夜温差远远大于地球呢?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情境探究】【答案】月球表面没有大气层,白天没有大气的削弱作用,温度很高;夜晚也没有大气的保温作用,温度降得很低,所以其昼夜温差很大。地球表面有厚厚的大气层,白天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晚上大气能对地面起保温作用,所以地球的昼夜温差较小。1.大气的受热过程和保温作用大气的受热过程和保温作用可形象地概括为“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具体图解如下。【整合提升】2.用大气的保温作用解释地理现象现象原因夜晚多云时气温比晴天时高夜晚多云时,大气逆辐射强,地面散失热量少晚秋或寒冬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热量散失多,地面气温低,易出现霜冻现象青藏高原光照强但气温低高原上空气稀薄,大气削弱作用弱,但保温作用也弱现象原因利用烟雾防霜冻烟雾能增强大气逆辐射,减少地面热量的散失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防止土壤水分蒸发,同时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糖分积累全球变暖温室气体排放增多,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多,大气逆辐射增强,保温作用增强,气温升高,全球变暖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分析昼夜温差大小(1)地势高低:地势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2)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3)下垫面性质:下垫面的比热容大→增温和降温速度都慢→昼夜温差小。如海洋的昼夜温差一般小于陆地。方法技巧[考向1:大气的保温作用原理](2021年辽宁朝阳期中)树木涂白是指用涂白剂(主要成分是生石灰和硫黄)将树干部分涂成白色,它是绿化植物养护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主要目的是确保绿化植物减少冻裂,安全越冬。如图示意我国华北平原某市树木涂白景观。读图,完成第1~2题。1.推断该市树木涂白的最佳时间是 (

)A.初春 B.盛夏C.秋末 D.隆冬2.树木涂白可防冻裂的原理是 (

)A.吸收太阳辐射,提高树干白天温度B.反射太阳辐射,减小树干昼夜温差C.吸收地面辐射,提高树干夜间温度D.减弱大气逆辐射,降低树干白天温度【答案】1.C

2.B【解析】第1题,涂白是为了防止冻裂,冻裂是由昼夜温差大导致,减小昼夜温差可以通过提高树干夜间温度或者降低树干白天温度实现,结合实际,涂白可以增强反射,降低树干白天温度。冻裂出现的时间多为冬季,所以涂白要提前进行,秋末是最佳时间。第2题,树干涂白后,反射太阳辐射的能力增强,树干吸收的太阳辐射减少,白天树干温度低,涂白不会对大气逆辐射产生影响,晚上气温不变,所以涂白使树干昼夜温差变小,可防止树皮开裂。[考向2:大气保温作用在实践中的应用](2022年贵州毕节期末)塑料大棚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下图为我国某地塑料大棚种植蔬菜景观图。据此完成第3~4题。3.江淮地区塑料大棚覆盖黑色塑料网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C.秋季 D.冬季4.冬季,为了保温,菜农一般在傍晚往大棚内洒水,其原理是 (

)A.增强大气逆辐射 B.增强地面辐射C.增大地面的比热容 D.增加对太阳辐射的吸收【答案】3.B

4.A【解析】第3题,大棚覆盖的黑色塑料网能够大量吸收太阳辐射,减少阳光进入大棚内,起到遮阳的作用,减少蔬菜水分过度蒸腾;江淮地区夏季光照强,天气炎热,影响作物生长,因此需要覆盖黑色塑料网遮阳降温,B项正确。第4题,在大棚内洒水是为了增加空气湿度,增强大气逆辐射,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补偿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起到保温作用,因此A项正确;洒水通过增强大气逆辐射,从而减缓地面辐射损失热量的速度,不能增强地面辐射,B项错误;冬季傍晚时太阳已经落山了,洒水即使能增大地面的比热容,也不能增加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也就起不到保温的作用,C、D项错误。拓展|素养提升·增效培优教材第77页探究1.霞是日出、日落前后天空或云层上出现的彩光,由接近地平线的太阳光线经大气中尘埃、水汽和空气分子散射后的剩余色光形成。可见光中,波长较长的红光和橙光不容易被大气散射,而波长较短的蓝光和紫光容易被大气散射。太阳越接近地平线,水汽和尘埃等越多,大气对太阳光的散射作用越明显,散射掉的蓝光和紫光越多,保留下来的红光和橙光越多,因此霞的色彩就越红。【教材疑难助解】2.大气中所含的水汽越多,朝霞、晚霞的颜色就越红。朝霞说明早晨天空有云彩存在,有较多的水汽,大气状态不十分稳定。随着太阳升高,热力作用增强,对流进一步发展,云也会进一步发展变化,容易造成阴雨天气而不便出行。相反,晚上由于太阳下山,大气状况逐渐趋于稳定,对流减弱,云也易于消散,天气一般晴好,有利出行。教材第79~80页活动1.这种现象是由于大气散射引起的,日出前和日落后太阳光虽然不能直接照射到地面,但可以照射到地球的大气层。高空大气能够对太阳起散射作用,从而引起晨昏蒙影。2.(1)新雪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非常高,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也比较高;海洋、深色土和耕地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较低。(2)地面反射率的大小取决于地面的性质和状态。一般来说,深色土壤的反射率比浅色土壤小,潮湿土壤的反射率比干燥土壤小,粗糙表面的反射率比平滑表面小。陆地表面的反射率为10%~50%。新雪面反射率最大,可达95%。水面反射率随太阳高度角变化而变化,太阳高度角愈小,水面反射率愈大。(3)利用遥感传感器接收森林或草原的某一红外线波段数据,确定该时段森林或草原的面积范围,监测不同时间段该区域的红外线波段数据,即可判断森林或草原面积的动态变化情况。教材第82页活动1.认同。“太阳暖大地”即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大地暖大气”即对流层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而增温;“大气还大地”即大气逆辐射将一部分长波辐射能返还给地面。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就是由这三个环节组成的。2.(1)绘图略。月球基本上没有大气,白天太阳直射月球时,缺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故白天气温较高;夜间月球缺少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地面白天辐射的热量全部射向宇宙空间,故夜晚气温较低。(2)绘图略。在深秋至次年早春季节,日平均气温本身较低,在晴朗无风的夜晚,地面辐射散热快,且大气逆辐射作用弱,气温下降,易造成霜冻。综合思维——地球、月球表面的辐射过程的对比材料地球上有大气,而月球上没有大气,二者表面的辐射过程如下图所示。【课外实践探究】[探究思考]与月球相比,地球多了哪些辐射途径?月球缺少这些辐射途径对月球昼夜温差产生了哪些影响?【答案】提示:白天多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和吸收以及大气逆辐射;夜晚多了大气吸热后产生的大气逆辐射。白天缺少大气的反射和吸收,不能削弱太阳辐射,使得月球白天温度过高;晚上缺少大气逆辐射,不能起到保温作用,使得夜晚月球温度过低,昼夜温差过大,不利于生命的存在。综合思维——月球表面探究材料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天然天体,体积是地球的1/49,重力加速度是地球的1/6,微弱的重力使月球无法保持大气。月球表面坑穴星罗棋布(如图所示),布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