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教学设计_第1页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教学设计_第2页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教学设计_第3页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教学设计_第4页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4《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教学设计太白中学王丹【教材分析】

本课为人民版必修2专题一的第三课,本课内容包含三目,第一目“富商大贾周流天下”通过古代的商品生产和转运贸易的具体实例,来说明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情况。第二目:“市”的发展,说明市这一商品形式由最初的受到严格规范,到宋代突破时空限制,摆脱管理的直接监视,有利于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第三目介绍了中国古代作为商业中心的都市的发展和繁华情况。本课内容,在时间上跨度较大,知识点较多。预计新授课1课时,习题讲解1课时。【学情分析】本课内容,在时间上跨度较大,知识点较多,但高一学生经过一学期学习,对历史的学习方法有了一定认识,具备了一定的史料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结合当今商品经济的发展,引导学生理解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概况。【三维目标】内容标准

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知识能力

1.了解中国古代商业发展和转运贸易的基本情况。概述古代中国各朝代“市”的形成与发展、商业都会的兴盛呈现出来的商业发展的概貌。

2.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3.描述古代商业发展的一些经典场景。感受商业的流动性与活跃性。4.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历史文献史料的能力以及对历史知识的迁移和理解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联系当今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进程,增强对我国经济建设的信心。【教学过程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学PPT展示图片史料资料,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探究学习,注意及时对学生的表现予以客观恰当的评价。【教学重难点】重点:概述古代中国在“市”的形成与发展,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归纳能力。难点:理解古代中国在“市”的对时间和空间上限制的突破和商品经济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理解中国古代商人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不对等的深层次原因【课前问题预设】1.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2.概述古代中国各朝代“市”的形成与发展;商业都会的兴盛呈现出来的商业发展的概貌。3.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导入:中国人很早就学会经商,商业起源很早,并且在不断地发展;电视剧《大清徽商》全方位的展示了在清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背景下,一代徽商的曲折历程和人生命运,该剧以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慷慨悲凉的营商人生,曲折哀怨的情感历程,全景式地展现了一代徽商顽强奋斗的人生足迹,向观众铺陈了一部浓缩的晚晴社会文化史、商业史,呈现一幅流动的社会生活画卷和凄婉的命运历程悲歌。请思考:中国明清之际形成了两大著名的商帮,除徽帮外还有哪一个?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状况如何?教学过程:一.“富商大贾周流天下”1.请同学们依据课本17-18页第一目《富商大贾周流天下》,完成下面表格内容.答案要简练规范,语言通顺。后面发言者不能重复前面已说过的答案。(预设问题1.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时间商业发展表现远古时代商代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汉代唐朝宋元时期明清时期(设计意图:本目在时间上跨度较大,知识点较多。帮助学生对本框题琐碎、零散的内容,形成整体认识,系统理解了解中国古代作为商业中心的都市的发展和繁华情况。)四、本课小结:1.通过本课知识学习,请同学们总结制约商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商人的命运地位如何?参考答案:(1)社会政治局面是否稳定农业、手工业是否发达政府的决策和政策是否合理内外交通是否便利等(2)商人地位总体来说比较低下,商人的命运受到以上条件的制约和影响.2.同学们回答得很好,比较全面。下面请同学们结合本课内容进一步讨论我国古代商业发展有什么特点?(从商人地位、发展历程、与农业关系、城市功能变化、对外贸易变化等方面分析)(预设问题3.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参考答案:(1)起源早,历史悠久(2)国内外贸易发达,由受控制到摆脱直接监督(3)市场形式多样,货币种类丰富(4)商业发展推动力城市繁荣(5)商人群体活跃,但地位低下,是农耕经济的补充未占主导地位。(设计意图:之所以在本课小结中设计这几个问题,是考虑到这几个问题与整篇课文有着紧密的联系,课文叙述的史实中隐含着这这些问题,所以最后小结时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对本课内容有一个理论认识的提升,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前后呼应看问题的方法。)五、课堂反馈南宋时国家的商业税收超过了农业,原因是A、农业生产萎缩,农业水平低下B、商人兼并土地,积极从事农业生产C、政府放松了对商人经营行为的限制D、宋代实行海禁政策,国内商业发展迅速2.下列有关汉代长安市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与居住区隔开

②有专门官员管理③又叫草市④开市闭市有严格时间规定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3.唐朝政府规定,凡不是州治、县治的地方,禁止设置商品交易市场,这表明A.乡村地区没有设置市场的必要B.州县是商品交换的唯一场所C.政府力图控制民间商业活动D.州治、县治具备设立市场的条件4.中国古代社会“凡民有四,一曰士,二曰农,三曰工,四曰商”。明清之际,江南等地出现了“士商相混”的现象。这说明()A.礼教束缚解除,传统观念转变 B.启蒙思想产生,平等观念深入人心C.商品经济发展,等级观念淡化D.商人地位提高,传统社会结构解体(设计意图:当堂反馈,帮助教师考察学生对本课的内容掌握情况,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与方法。)六、课下作业:(1.2题ppt展示在作业本上作答,3题在练习册作答)

1、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孕育了中华民族以农耕为主体的经济形态。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电影《天仙配》歌词

材料二

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材料三

著名的(晋商)旅蒙商号大盛魁(注:创始人最初是肩挑小贩)……成为有影响的大商号后,还在店内供奉着一条扁担、两个木箱、一块石头(曾作秤砣用),其用意是警示商号后人不忘当年创业之艰难。……晋商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谚语,如“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买卖成不成,仁义都要在”等。

请回答:

(1)

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生产怎样的一种基本模式?请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种基本模式的特点。

(2)

材料二是如何看待商业和农业关系的?(3)

材料三反映了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展有何新现象?依据材料概括晋商发达的主观因素(4)

综合以上问题,你能得出怎样的认识?

答案:(1)基本模式:小农经济。

(2)特点: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③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农业是本业,商业是末业。

现象:出现区域性商人群体,商业资本活跃。

原因: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诚信为本的经营道德等。

(4)正确处理好农、工、商业的关系,重视商业的作用;要遵循诚信为本的经商之道,要有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等。2.(2010年高考节选)材料二(明初)市场管理立法初具规模,包括对商品价格的估定、度量衡的规范、牙商(中间人)的管理、不正当经商行为的处置都有专门的法律条文。——张晋藩《中国法制通史》(2)材料二反映了明初法律的哪些内容?(2分)这些法律对当时的社会经济有何影响?(2分)答案:(1)加强市场管理。(2)市场立法规范了商品市场,顺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3.学习资源12页“基础巩固知能提高”,113页课时作业。七、教学设计反思: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氛围活跃,能完成课前预设部分的问题,整体效果良好,表现出一定的概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