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难(其一)》知识点汇总_第1页
《行路难(其一)》知识点汇总_第2页
《行路难(其一)》知识点汇总_第3页
《行路难(其一)》知识点汇总_第4页
《行路难(其一)》知识点汇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一、写作背景唐玄宗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可是入京后,他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途的艰难,满怀愤慨写下了此诗。二、课下注释①行路难,乐府古题,李白以此为题写了三首诗,这是第一首。②金樽清酒斗十千:酒杯里盛着价格昂贵的清醇美酒。金樽,对酒杯的美称。樽,盛酒的器具。斗十千,一斗值十千钱(即万钱),形容酒美价贵。③玉盘珍羞直万钱:盘子里装满价值万钱的佳肴。玉盘,对盘子的美称。羞,同“馐”,美味的食物。直,同“值”,价值。④闲来垂钓碧溪上:相传姜尚(姜太公)遇到周文王前曾在渭水的磻(pán)溪垂钓,后辅佐周武王灭商。⑤忽复乘舟梦日边:相传伊尹受商汤任用前,曾梦见乘船经过太阳旁边。⑥今安在:如今身处何方?也可理解为:现在要走的路在哪里?⑦长风破浪会有时:比喻终将实现远大理想。《宋书·宗悫(què)传》载,南朝时宗悫用“乘长风破万里浪”来形容自己的抱负。会,终将。⑧云帆:高高的帆。⑨〔济〕渡。三、诗意解读1.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酒杯里盛着价格昂贵的清醇美酒,盘子里装满价值万钱的佳肴。但是我胸中郁闷,停杯扔筷吃不下,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解析:开头两句以夸张的笔法领起,写“金樽清酒”“玉盘珍羞”,仿佛在营造欢乐的宴饮气氛;诗人面对美酒佳肴,却“停杯投箸”“拔剑四顾”,表现出极大的郁闷之情。①“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写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以乐景写哀情,反衬作者悲愤、失望的情绪。②“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描写,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和感情的激荡变化。表现手法:以乐景写哀情,强化了哀的程度,强烈的反差,衬出诗人内心的悲苦。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想渡过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想要登上太行山,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解析:“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比喻世道险阻。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作比喻,诗人以形象化的语言,写出了仕途受到阻塞,济世安民的理想无法实现,寓含着无限的悲慨。(象征)注意:“冰塞川”“雪满山”不是写实,是诗人的想象,比喻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3.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遥想当年姜尚垂钓碧溪,闲待东山再起,伊尹受任前做梦,梦见自己乘船经过太阳旁边。(像姜尚垂钓渭水,闲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梦见自己乘船经过太阳旁边)解析:诗人希望像姜太公一样,八十岁遇周文王,一展宏才;像伊尹那样,梦见自己乘舟到“日边”,有为于当世。对政治前途抱有幻想。运用吕尚、伊尹的典故,以吕尚、伊尹自比,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渴望遇到明君建功立业的愿望,对前途仍抱有希望。用典,用“垂钓碧溪”“乘舟梦日”的典故,表达了自己对有朝一日被统治者重用,建立一番事业的信心,表现他不甘沉沦、执着追求的心境。4.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世上行路多么艰难,多么艰难;眼前歧路这么多,现在要走的路在哪里?解析:理想与现实的距离促使诗人发出感叹,句式由七言转为三言,节奏短促、反复咏叹,是诗人急切不安状态下的内心独白,传达出诗人面对世事多艰,进退失据而又要继续探索追求的复杂心理。写作手法:运用反复、设问,连用了四个三字短语,节奏短促、反复咏叹,表达了诗人对理想抱负不能实现的感叹和迷茫。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解析:最后两句,言乘风破浪、云帆渡海,又奋发振作,情绪高昂,表现出一往无前的精神。①“破”“挂”富有动感,充满气势,充分表达了诗人的乐观、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②典故:“长风破浪”比喻终将实现远大理想。《宋书·宗悫传》载,南朝时宗悫用“乘长风破万里浪”来形容自己的抱负。这里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对远大理想的执着追求和实现愿望的坚定信念。诗的结尾,在沉郁中振起,坚定了“长风破浪”的信心,重新鼓起沧海扬帆的勇气。★情感:这两句充满对实现宏大理想的坚定信念;表现了诗人积极进取、执着追求的豪迈情怀。③联系全诗,谈谈你对“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一句的理解。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我相信仍将会有一天,我一定能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理想的彼岸。也就是说:总会有一天,能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突出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对远理想的执着追求和实现愿望的坚定信念。四、主旨点拨▲《行路难》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慨,也表达了诗人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豪迈气概。诗歌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情感起伏变化,可谓一波三折、荡气回肠,但基调豪放乐观。五、理解性默写①《行路难》(其一)中描写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反衬作者悲愤、失望的情绪的诗句是: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②《行路难》(其一)作者用形象化的语言,写出了仕途的艰难,寓含无限悲慨的诗句是: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③《行路难》(其一)中运用细腻的动作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和感情的激荡变化的诗句是: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④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既展现自己乐观、自信的品格,又表现对理想执着追求的诗句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⑤习近平在讲话中用“雄关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形容中华民族昨天走过的艰难困苦与今天的巨大变化,引用李白《行路难》中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来激励人们建设中华民族的美好明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⑥李白《行路难》(其一)中的“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两句,化用南朝宋诗人鲍照《拟行路难》中的“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诗句。李白《行路难》中运用典故来表达自己渴望得到朝廷重用,施展才华抱负的诗句是: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六、选择题1.下列对《行路难》(其一)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开头两句用夸张的手法,极言宴会之盛,可以看出朋友对李白的深厚友情。B.“停”“投”“拔”“顾”四个动作,形象地显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C.“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寓含诗人战胜困难的信心。D.全诗感情激荡起伏、一波三折,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希望。2.下列对《行路难》(其一)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金樽”“玉盘”形容餐具豪华,“十千”“万钱”形容美酒佳肴价格高,这一豪华宴饮场面是友人在为李白饯行。B.诗人借“垂钓碧溪”和“乘舟梦日”两个典故表达出自己离开长安后游历大好河山的闲适心情。C.在这首诗中,诗人的情感发生了变化,由仕途不顺的抑郁苦闷变化为对未来充满憧憬。D.第三句中“冰塞川”“雪满山”不是写实,是诗人的想象,比喻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3.下列对《行路难》(其一)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金樽清酒”“玉盘珍羞”仿佛在营造欢乐的宴饮气氛,实际是以乐景写哀情。B.“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是实写人生道路中的艰难险阻。C.“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节奏短促、跳跃,表现诗人徘徊苦闷的心境。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全诗中起卒章显志的作用。七、选择题1.(2022·湖南邵阳)下面对《行路难》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A.开头两句以夸张的笔法,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体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B.诗中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来比喻人生道路中的艰难险阻。C.诗中运用典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盼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理。D.诗的最后两句写出了诗人坚信远大的抱负必能实现的豪迈气概。【解析】A.“体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错误。诗的开头两句以夸张的笔法,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以乐景写哀情,形象地显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故选A。2.下面对《行路难》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行路难”,乐府古题;“羞”,同“馐”,美味的食物;“直”,同“值”,价值;“会”,终将。B.前四句写朋友设下盛宴为诗人钱行,可“嗜酒见天真”的李白却一反常态,没有开怀畅饮,“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他内心的苦闷抑郁和感情的激荡变化。C.“闲来”“忽复”两句,诗人用姜尚、伊尹两人的典故,坚信自己一定会像他们一样幸运,得遇良主,大展宏才,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D.全诗以浪漫的笔法抒写了自己的人生感慨和精神追求,情感变化一波三折,最后“长风”二句与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表达出一种积极奋发的人生态度。【解析】C.“坚信自己一定会像他们一样幸运,得遇良主,大展宏才,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有错。“闲来”“忽复”两句运用典故,借历史人物姜尚、伊尹受到重用的故事,表达诗人期望有朝一日能够得到明主赏识、施展才能抱负的强烈愿望。故选C。3.(2022·广东深圳)小明对《行路难》进行了批注,请选出不正确的一项(B)A.“行路难”是乐府古题。B.“停”“投”“拔”“顾”四个连续动作,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即将离开朋友而产生的依恋之情。C.借“垂钓碧溪”“乘舟梦日”,表明诗人对政治前途仍怀有信心。D.诗人在沉郁中振起,重新鼓起沧海扬帆的勇气。【解析】B.“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和感情的激荡变化。选项“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即将离开朋友而产生的依恋之情”分析有误;故选B。4.下面对《行路难》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诗歌采用乐府古题“行路难”,以叙事开篇,渐而过渡到抒情。B.诗人面对美酒佳肴却“停杯投箸”“拔剑四顾”,透露出内心的迷惆痛苦。C.“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两句连用两个历史典故,表现诗人对乘舟垂钓悠闲生活的渴望。D.诗人反复感叹“行路难”,唱出了无穷忧虑、焦灼不安的心声。【解析】C.“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借用典故,表现诗人渴望的重用,报效朝廷建功立业的愿望;“表现诗人对乘舟垂钓悠闲生活的渴望”表述有误;故选C。5.下面对《行路难》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诗人端起酒杯,却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又把筷子撂下了。因为精神苦闷,尽管眼前摆着这么多美味佳酿,也难以咽下。B.“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两句,诗人借助两个比喻,形象地写出了人生道路中遇到的艰难险阻。C.本诗感情基调豪迈乐观,诗人在诗中反复感叹“行路难”,表达了对未来的信心和勇气。D.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诗人相信仍将会有一天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诗末尾两句突出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对远大理想的执着追求和实现愿望的坚定信念。【解析】C.“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写出诗人遭遇坎坷,进退两难而又不甘自弃,继续探索寻找出路的复杂心理,也含有对道路艰辛的感叹。所以“诗人反复感叹‘行路难’,表达了对未来的信心和勇气”表述不正确;故选C。6.下面对《行路难》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这首诗跳荡纵横,一波三折,强烈地表达了诗人苦闷、彷徨、抑郁不安而又不甘寂寞、勇往直前的起伏变化的思想历程。B.这首诗巧妙运用“渡黄河”,“登太行”,“济沧海”和姜尚、伊尹等历史人物的典故,使诗歌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感情色彩,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C.号称“酒仙”的诗人李白面对朋友为他摆设的豪华酒宴而“不能食”“心茫然”,可见诗人固执己见,对友人的感情毫不在意。D.“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这四句节奏短促、跳跃,逼真地传达出诗人进退失据而又要继续探索追求的复杂心理。【解析】C项有误,“不能食”心茫然”衬托出诗人精神的悲苦,美味佳酿也难以下咽,并非“固执己见,对友人的感情毫不在意"。七、简答1.“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场面?有何作用?描绘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反衬作者悲愤、失望的情绪。2..赏析“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中动词的妙处。“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描写,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和感情的激荡变化。与开头两句的“清酒”“珍羞”形成强烈反差。3.“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请概括。运用典故,用“垂钓碧溪”“乘舟梦日”两个典故,表达了自己对有朝一日被统治者重用,建立一番事业的信心,表现他不甘沉沦、执着追求的心境。(典故:以吕尚、伊尹自比,委婉地表达了作者对从政仍有所期待,渴望得到朝廷的重用。)4在“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中,诗人把“冰塞川”“雪满山”比喻成什么?诗人这样作比,有何好处?比喻世道险阻,用“冰塞川”“雪满山”作喻,以形象化的语言,写出诗人的仕途受到阻塞,济世安民的理想无法实现。寓含着无限的悲慨。5.请赏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用了比喻的修辞,“长风破浪”比喻终将实现的理想,写出了诗人身处逆境仍自信乐观的情感,也反映出诗人执着追求理想的坚定信念。6.《行路难》(其一)这首诗歌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情感起伏变化,一波三折。请理清诗歌的情感脉络。诗人面对美酒佳肴,却“停杯投箸”“拔剑四顾”,表现出极大的郁闷之情;黄河不可渡,太行不能登,隐喻仕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