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大学教育学院658教与学的基本理论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_第1页
河北大学教育学院658教与学的基本理论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_第2页
河北大学教育学院658教与学的基本理论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_第3页
河北大学教育学院658教与学的基本理论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_第4页
河北大学教育学院658教与学的基本理论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

2007年河北大学教育学院621教与学的基本理论考研真题...............................................................................4

2008年河北大学教育学院教与学的基本理论考研真题......................................................................................5

2009年河北大学教育学院教与学的基本理论考研真题......................................................................................6

2010年河北大学教育学院624教与学的基本理论考研真题...............................................................................9

2012年河北大学教育学院608教与学的基本理论考研真题..............................................................................11

2013年河北大学教育学院658教与学的理论考研真题....................................................................................13

2014年河北大学教育学院658教与学的基本理论考研真题.............................................................................17

2015年河北大学教育学院658教与学的基本理论考研真题.............................................................................18

2016年河北大学教育学院658教与学的基本理论考研真题.............................................................................19

2017年河北大学教育学院658教与学的基本理论考研真题.............................................................................21

2017年河北大学教育学院658教与学的基本理论考研真题及详解..................................................................23

2018年河北大学教育学院658教与学的基本理论考研真题.............................................................................33

说明:2007年考试科目代码和名称为621教与学的基本理论,2010年为624教与学的基本理论,2012年为

608教与学的基本理论,2013年为658教与学的理论,2014年起改为658教与学的基本理论。

2007年河北大学教育学院621教与学的基本理论考研真题

2008年河北大学教育学院教与学的基本理论考研真题

2009年河北大学教育学院教与学的基本理论考研真题

2010年河北大学教育学院624教与学的基本理论考研真题

2012年河北大学教育学院608教与学的基本理论考研真题

2013年河北大学教育学院658教与学的理论考研真题

2014年河北大学教育学院658教与学的基本理论考研真题

2015年河北大学教育学院658教与学的基本理论考研真题

2016年河北大学教育学院658教与学的基本理论考研真题

2017年河北大学教育学院658教与学的基本理论考研真题

第一部分

一、名词解释(共20分,每题5分)

1.教育功能

2.学校教育制度

3.课堂教学设计

4.形成性评价

二、简答题(共40分,每题8分)

1.简答教育的要素及其之间的关系。

2.简答农业社会的教育特征有哪些?

3.如何正确理解我国教育目的中的“全面发展”?

4.现代教师的专业素质包括哪些内容?

5.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的弊端表现在哪些方面?

三、论述题(共15分)

阅读下面案例,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澳大利亚某小学进行了一次教改试验,试验班为六年级30名学生,教师名字叫安,当前要进行的教学内容

是关于奥林匹克运动会。首先安鼓励她的学生围绕这一教学内容拟定若干题目,例如奥运会的历史和澳大利亚在

历次奥运会中的成绩等问题。确定与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确定媒体在解决这

些问题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并要求学生用多媒体形式直观、形象地把自己选定的问题表现出来。经过一段时间

在图书馆和Internet上查阅资料以后,其中米彻尔和沙拉两位小朋友合作制作了一个关于奥运会历史的多媒体演

示软件。

在这个软件向全班播放前,教师提醒大家注意观察和分析软件表现的内容及其特点。播放后立即进行讨论。

一位学生说,从奥运会举办的时间轴线,他注意到奥运会每四年召开一次。另一位学生则提出不同看法,他认为

并不总是这样。例如1904年、1906年和1908年这几次是每两年举行一次。还有一些学生则注意到在时间轴线

的1916、1940和1944这几个年份没有举行奥运会。这时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这些年份没有举行奥运会?”

有的学生回答,可能这些年份发生了一些重大事情,有的学生则回答发生了战争。有的则更确切地指出1916年

停办是由于发生第一次世界大战,1940年和1944年停办是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

经过大家的讨论和协商,认为有必要对米彻尔和沙拉开发的多媒体软件作两点补充:①说明第一、二次世界

大战对举办奥运会的影响;②对奥运会历史初期的几次过渡性(两年一次)奥运会作出特别解释。这时候有位小

朋友提出要把希特勒的照片通过扫描放到时间轴线的1940年这点上,以说明是他发动了二次大战。教师问全班

其他同学:“有无不同意见?”沙拉举起手,高声回答说:“我不同意用希特勒照片,我们应当使用一张能真实

反映二次大战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例如大规模轰炸或集体屠杀犹太人)的照片,以激起人们对希特勒的痛恨。”

教师对沙拉的发言表示赞许。

请回答:

1.你认为教师安的教改试验是在当代哪种教学理论指导下进行的?(5分)

2.在该理论指导下,教师安主要使用的哪种教学模式?(3分)

3.该教学理论倡导什么样的知识观?(3分)

4.你认为该教学理论倡导的知识观对我国当下课堂教学有何启发意义?(4分)

第二部分

一、名词解释(共20分,每题5分)

1.最近发展区

2.学习风格

3.罗森塔尔效应

4.正迁移

二、简答题(共40分,每题8分)

1.埃里克森所提出的心理发展的八个阶段是什么?

2.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3.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4.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有哪些?

5.教师的主要角色有哪些?

三、论述题(共15分)

在宏观上,学与教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请结合教育现状,分析学与教过程中所包含的五种基本要素。

2017年河北大学教育学院658教与学的基本理论考研真题及详解

第一部分

一、名词解释(共20分,每题5分)

1.教育功能

答:教育功能是指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教育功能不仅具有客观

性和必然性,而且还具有方向性和多面性。从作用对象看,可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教育的个体功能是指促

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理想追求在教育实践中运行的实际表现。教育作为社会结构的子系统,它通过培养人进而影响

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这构成了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的社会功能是教育的本体功能在社会结构中的衍生,是教育

的派生功能,也称教育的工具功能。从作用方向看,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从作用的呈现形式看,分为显性

功能和隐性功能。

2.学校教育制度

答: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

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纵向和横向关系。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成是与现代学校的产

生和发展联系在一起的。现代学制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双轨学制,二是单轨学制,三是分支型学制。原来的西

欧学制属双轨学制,美国学制属单轨学制,苏联的学制则是分支型学制。从形态上看,我国现行学制是从单轨学

制发展而来的分支型学制。主要包括: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这几个层次的教育。今后,我

国现行学制还需要继续改革,以单轨制为努力方向,适度发展学前教育;切实普及义务教育;继续调整中等教育

结构;大力发展高等教育。

3.课堂教学设计

答:课堂教学设计是以获得优化的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系

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

的过程。它具有指导性、统合性、操作性、预演性、突显性、易控性、创造性等特征。其基本内容包括教学目标

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时间设计、教学措施设计以及教学评价设计。课堂教学设计的常用模式有系统分析模

式、目标模式及过程模式。通过课堂教学设计,教师可以对教学活动的基本过程有个整体的把握,可以根据教学

情境的需要和教学对象的特点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实施可行的评价方案,从而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4.形成性评价

答: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进程中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的比较经常而及时的测评与反馈。它包括在一

节课或一个课题教学中,对学生的口头提问、课堂作业或解题与评议以及书面测验等,使教师与学生都能及时获

得反馈信息。其目的是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以改进教学过程,提高质量,而不强调成绩的评定。它侧

重过程的指导和对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的揭示,注重细节的分析,旨在寻找原因,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改进

措施,及时调整学习过程,使课程更加趋于合理。根据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不同,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

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二、简答题(共40分,每题8分)

1.简答教育的要素及其之间的关系。

答:作为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教育是一种相对独立的社

会子系统。这个子系统包括三种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中介系统。

(1)教育的基本要素

①教育者

教育者是从事教育活动的人,是指能够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活动的人。因此,一

个真正的教育者必须:有明确的教育目的,理解他在实践活动中所肩负的促进个体发展及社会发展的任务或使命。

教育者意味着一种“资格”,而不是一种“实体”,是能够根据自己对于个体身心发展及社会发展状况或趋势的

认识,来引导、促进、规范个体发展的人。“教育者”这个概念,不仅是对从事教育职业的人的“总称”,更是

对他们内在态度和外在行为的一种“规定”。

②受教育者

受教育者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既包括学校中学习的儿童、少年和青年,也包括各种形式的

教育中的成人学生。受教育者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教育活动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向互动的活动,

受教育者也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缺少这一要素,就无法构成教育活动。如果没有受教育者的积极参加,

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教育活动将只是教育者的独舞,不会有好的效果。受教育者也是社会的现实的活生生的人,

他们不是教育者可以任意涂抹的白板或加工的素材,而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他们不仅把自己的社会生活经验和个

人的需要、兴趣、情感与希望带人教育过程,而且在教育活动中会有自己的判断、选择、建构与评价。

③教育中介系统

教育中介系统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联系与互动的纽带,是开展教育活动的内容和方式。

a.教育内容

教育内容是教育者用来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影响物,它是根据教育目的,经过挑选和加工的、最有教育价值和

适合受教育者身心发展水平的人类科学文化成果的结晶。它主要体现在课程、教科书、教学参考书和其他形式的

信息载体中,还体现在经过选择和布置的具有教育作用的环境中。

b.教育活动方式

教育活动方式涉及教育基本要素的组合与教育工具和手段的应用,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动态过程,在一定意义

上可以认为,教育活动方式就是教育活动本身。它大体上关涉四个相互制约的环节:教育活动的实际目的,其中

包括教育者的活动目的和受教育者的活动目的;与教育内容、活动目的相适应的心理和行动的活动方法与方式,

其中包括教育者的活动方法与方式和受教育者的活动方法与方式;对教育活动过程和效果的评价,其中包括对教

育者、受教育者活动的评价和受教育者个性素质所获发展与提高状况的评价;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的

地位和关系。

(2)相互关系

上述教育的三要素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规定,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活动系统。没有教育者,教育活

动就不可能展开,受教育者也不可能得到有效的指导;没有受教育者,教育活动就失去了对象,无的放矢;没有

教育中介系统,教育活动就成了无米之炊、无源之水,再好的教育意图、再好的发展目标,也都无法实现。因此,

教育是由上述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系统,是上述三个基本要素的有机结合。各个要素本身的变

化,必然导致教育系统状况的改变。不同教育要素的变化及其组合,最终形成了多样的教育形态,担负起促使个

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神圣职责。

2.简答农业社会的教育特征有哪些?

答:(1)农业社会的特点

农业社会是人类进入的第一个文明社会,是指通过原始社会末期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从原始的渔猎采集方

式中分化出来的以农耕为主的社会形态。农业社会的基本特征有:

①生产工具已经从新旧石器转变为手工的金属工具;

②第一产业——农业已经形成,并成为主导性或支柱性的产业;

③物质生产和生活资料除了满足人们的日常需要之外,还有了越来越多的剩余,出现了私有制;

④社会日益分化为两个对立的阶级,阶级压迫和阶级斗争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⑤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由原始的无差别的平等转变为人身依附甚至是直接占有关系;

⑥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水平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孕育产生了古代的哲学、科学、文学、艺术、道德伦理

以及古代宗教等。

⑦产生了一些古代文明古国,如古埃及、巴比伦、印度以及中国等。

(2)农业社会的教育特征

①古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

学校的出现意味着人类正规教育制度的诞生,是人类教育文明发展的一个质的飞跃。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

古代学校都有一些共同特征:

a.以文法学校、修辞学校等古典学校为主;

b.学校的主要目的:一方面是培养古代统治阶级所需要的人才,如官吏、牧师、骑士、君子等,另一方面

是对广大劳动人民进行宗教、道德或政治的教化;

c.课程内容主要是一些古典学科;

d.教学方法强调严格的纪律和严酷的体罚;

e.教学组织形式以个别化教学为主,没有严格的班级及学年区分;

f.师生关系反映了农业社会的阶级关系、等级关系;

g.劳动人民基本上被排斥在古代学校教育体系之外,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接受一些朴素的教育,有的也通

过师徒制的形式接受一些民间专业技术教育。

②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和强化

a.由于统治阶级对物质和精神生活及生产资料的绝对占有,他们同样地也占有学校,教育具有阶级性。教

育的阶级性不仅体现在教育权和受教育权上,而且还体现在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师选择与任用等

方面。

b.与统治阶级的教育相对立,也同时存在着被统治阶级的教育,即在自己繁重的劳动和非人的生活过程中,

用大量的事实教育自己的子女明确在本阶级内部团结互助的重要性以及对统治阶级的仇恨。此后,教育的阶级性

是一切阶级社会的重要属性。

③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a.由于不劳而获的统治阶级对学校教育权的控制,所以他们不允许在学校中向自己的子弟传递那些只有被

统治阶级才需要的生产知识和技能。他们要求自己的子弟学习一些统治术、战争术、外交术等,从思想观念上教

唆他们鄙视生产劳动和与之有关的知识技能。

b.生产劳动的经验一开始就被排斥在学校的大门之外,有关这方面经验的传递主要是依靠生产过程中“师

徒制”的方式进行的。

3.如何正确理解我国教育目的中的“全面发展”?

答:全面发展主要包括三个层面的能力的发展,即发展人处理与自然关系的能力、与社会关系的能力和与自

我关系的能力,如果人的发展在这三个层面都形成了健全的能力,那么,人与外界、与自身的关系就是一种和谐

的关系,这个人的发展就是和谐发展或全面发展。

(1)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的含义

它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的发展。生理方面的发展主要指受教育者身体的发育、机能的成熟和体质、体质

的增强;心理方面的发展主要指受教育者的智、德、美几方面的发展。

(2)我国教育目的中的“全面发展”的含义

①“全面发展”是指受教育者个体必须在体、智、德、美诸方面都得到发展,不可欠缺,即个性的全面发展。

从我国的教育目的可以看出,我们始终坚持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方向,始终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的方针。这实际上是现阶段落实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表现。

②但是我们不能将“全面发展”理解为只有德、智、体三个方面。人的精神结构中除了品德和智力两个方面,

至少还应包括审美等能力的培养,还应当包括健全的心理素质这一维度。

③全面发展的核心内涵是个性的自由发展,使学生主动和生动活泼地发展更是我国教育长期和根本的任务。

当然,全面发展也不能超越社会发展阶段的制约,我们只能实现在一定历史阶段最大可能的全面发展。

④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社会主义建设的不同领域需要具有不同风格与特长的建设者,需要“具

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的建设者。所以,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在强调全体受教育者的德、

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一般要求的同时,也必然重视个人的自主性、创造性和其他个性品质,强调个体才能和特

长的充分发挥,从而寓一般于特殊之中,形成较为完善的教育目的内涵。

4.现代教师的专业素质包括哪些内容?

答:现代教师的专业素质主要包括下列几个方面:

(1)高尚的师德

①热爱教育事业,富有献身精神和人文精神

热爱教育事业,是搞好教育工作的基本前提。许多优秀教师之所以能在教育工作中做出卓越的成绩,首先是

因为他们热爱教育事业,愿意为下一代的成长贡献自己的毕生精力,甚至毫不犹豫地贡献出自己的宝贵生命。

②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热爱教育事业具体体现在热爱学生上。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与心的呼唤。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育好

学生的重要条件。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才能真正成为杜威所

谓的“天国引路人”。

③热爱集体,团结协作

教师的劳动既具有个体性,又具有集体性。一个学生的成才,绝非仅仅是哪一位教师的功劳,而是教师群体

的智慧和共同劳动的结晶,是许多教育工作者团结协作、一致努力的结果。因此,教师之间,教职员工之间应该

相互尊重、团结协作,步调一致地教育学生,最大效度地发挥集体的教育力量。

④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教师为人师表,必须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都要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

的,教师首先要自律。一个教师只有以身作则,严于律己,用自己的行为展示高尚的道德,才能树立崇高的威望,

受到学生的尊敬。

(2)宽厚的文化素养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其能力,促进其个性生动活泼地发展。因此,一个好

教师的基本条件之一,就是要有比较渊博的知识和多方面的才能。为此,教师应对自己所教学科知识应有科学、

正确的把握,在教学过程中不出知识性的错误。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对自己所教专业融会贯通,能从整体上系统

把握,这样才能深入浅出,高瞻远瞩,达到运用自如的境界。同时,教师还应有比较广博的文化修养。

(3)专门的教育素养

①教育理论素养

主要指教师对教育科学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能恰当地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概念、范畴、原理处理教

育教学中的各种问题,能自觉、恰当地运用教育理论总结、概括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并使之升华,能清晰、准确

地表达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设想。

②教育能力素养

主要指保证教师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基本操作能力。具体而言,它包括:课程开发的能力;良好的语言

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引导与创新能力。

③教育研究素养

主要指教师运用一定的观点方法,探索教育领域的规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富有问题意识、“反思”

能力,善于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创造性地、灵活地解决和改进各种教育问题。

(4)健康的心理素质

健康的心理素质体现在心理活动的方方面面,概括起来主要指教师要有轻松愉快的心境、昂扬振奋的精神、

乐观幽默的情绪以及坚韧不拔的毅力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各成员国认为:随着教师角色从知识的供应者转换成

学习活动的组织调停者,一系列新的能力将成为教师这个职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包括判断能力、反应能力、评估

能力、人际关系能力、课程开发能力、社会责任感和管理能力等。

5.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的弊端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学科中心主义课程流派是以苏联人造卫星上天为契机而出现的,主要有要素主义和永恒主义。要素主义

强调课程的内容应该是人类文化的“共同要素”,它提出的课程设置原则中首先要考虑的是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1)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的主要观点

强调学校课程应以学科的分类为基础,以学科教学为核心,以掌握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规律和相应的技能

为目标。其代表人物有斯宾塞等。

(2)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的弊端

①由于这种课程恪守严格的科学性,而忽视学生的接受程度,会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造成困难。

②课程编排者把科学研究的逻辑和科学学习的逻辑混淆了。这种课程实施时,只强调学生心理认知方面的参

与,而忽视了情意方面的参与,不能完成学校教育情意方面的目标,忽视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

③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设置唯智、唯学至上,这种课程体现对科学知识尊重的同时,却忽视了对儿童认识活动

主体性的尊重。

④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使儿童服从于分门别类的教学科目,儿童完整而统一的经验被肢解,因为教学科目是

许多年代科学发展的产物而非儿童经验的产物。随着知识数量的增加和教学科目的膨胀,学校不得不对教学内容

进行压缩或删减,这使教学科目本身的逻辑也受到破坏。

⑤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以知识为中心编订课程容易把各门知识割裂开来,不能在整体中、联系中进行学习。

各学科容易出现不必要的重复,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

⑥忽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要,容易导致理论和实践脱节,不能学以致用。

三、论述题(共15分)

阅读下面案例,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澳大利亚某小学进行了一次教改试验,试验班为六年级30名学生,教师名字叫安,当前要进行的教学内容

是关于奥林匹克运动会。首先安鼓励她的学生围绕这一教学内容拟定若干题目,例如奥运会的历史和澳大利亚在

历次奥运会中的成绩等问题。确定与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确定媒体在解决这

些问题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并要求学生用多媒体形式直观、形象地把自己选定的问题表现出来。经过一段时间

在图书馆和internet上查阅资料以后,其中米彻尔和沙拉两位小朋友合作制作了一个关于奥运会历史的多媒体演

示软件。

在这个软件向全班播放前,教师提醒大家注意观察和分析软件表现的内容及其特点。播放后立即进行讨论。

一位学生说,从奥运会举办的时间轴线,他注意到奥运会每四年召开一次。另一位学生则提出不同看法,他认为

并不总是这样。例如1904年、1906年和1908年这几次是每两年举行一次。还有一些学生则注意到在时间轴线

的1916、1940和1944这几个年份没有举行奥运会。这时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这些年份没有举行奥运会?”

有的学生回答,可能这些年份发生了一些重大事情,有的学生则回答发生了战争。有的则更确切地指出1916年

停办是由于发生第一次世界大战,1940年和1944年停办是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

经过大家的讨论和协商,认为有必要对米彻尔和沙拉开发的多媒体软件作两点补充:①说明第一、二次世界

大战对举办奥运会的影响;②对奥运会历史初期的几次过渡性(两年一次)奥运会作出特别解释。这时候有位小

朋友提出要把希特勒的照片通过扫描放到时间轴线的1940年这点上,以说明是他发动了二次大战。教师问全班

其他同学:“有无不同意见?”沙拉举起手,高声回答说:“我不同意用希特勒照片,我们应当使用一张能真实

反映二次大战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例如大规模轰炸或集体屠杀犹太人)的照片,以激起人们对希特勒的痛恨。”

教师对沙拉的发言表示赞许。

请回答:

1.你认为教师安的教改试验是在当代哪种教学理论指导下进行的?(5分)

2.在该理论指导下,教师安主要使用的哪种教学模式?(3分)

3.该教学理论倡导什么样的知识观?(3分)

4.你认为该教学理论倡导的知识观对我国当下课堂教学有何启发意义?(4分)

答:1.我认为教师安的教改试验是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具体分析如下: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即达到对该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

物与其他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在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即通过获

取直接经验来学习),而不仅仅是聆听别人(例如教师)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

教师安完成关于奥运会的教学,都是让学生亲自去拟定题目、查询资料、动手制作多媒体软件等,让学生自

己去获取直接的经验和知识,而不是依靠教师的讲解,注重将学习内容与学生的体验活动结合起来,因此可以看

出这次课改是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进行的。

2.教师采用的是抛锚式教学模式,具体分析如下:

(1)抛锚式教学的教学要求是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确定这类真实事件或问题

被形象地比喻为抛锚,因为一旦这类事件或问题被确定了,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也就被确定了,就像轮船被

锚固定一样。由于抛锚式教学要以真实事例或问题为基础,作为锚,所以有时又称“实例式教学”或“基于问题

的教学”。

(2)抛锚式教学主要包括以下环节:①创设情境;②确定问题;③自主学习;④协作学习;⑤效果评价。

(3)教师安关于奥运会的教学也基本是围绕上述环节展开的,教师先提出奥运会这个学习主题,创设教学

内容的相关情境;再让学生围绕教学内容拟定若干题目和问题;接着学生通过图书馆和网络查阅相关资料,进行

自主学习;随后由学生相互合作制作多媒体课件,在播放之后组织全班对其进行讨论交流,协作学习;最后教师

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了评价。由此可见,教师安使用的是抛锚式教学模式。

3.建构主义的知识观:

(1)建构主义者一般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

最终答案。相反,它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地被“革命”掉,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

(2)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在具体问题中,我们并不是拿来便用,一用就灵,而是需要针对

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

(3)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尽管我们通过语言符号赋予了知识一

定的外在形式,甚至这些命题还得到了较普遍的认可,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者会对这些命题有同样的理解。因为

这些理解只能由个体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它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历程。

4.建构主义知识观对我国当下课堂教学的启发意义有:

(1)建构主义者一般强调知识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

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按照这种观点,课本知识只是一种关于各种现象的较为可靠的假设,而不是解释现实

的“模板”。科学知识包含真理性,但不是绝对正确的最终答案,它只是对现实的一种更可能正确的解释。而且,

更重要的是,这些知识在被个体接受之前,它对个体是毫无权威的,不能把知识作为预先决定了的东西教给学生,

不要用人们对知识正确性的强调作为让个体接受它的理由,不能用科学家、教师、课本的权威来压服学生。学生

对知识的“接受”只能靠他自己的建构来完成,以他们自己的经验、信念为背景来分析知识的合理性。

(2)根据建构主义知识观的观点,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建构起来的。因此教学不能无

视学生的这些经验,而是要把儿童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

出新的知识经验。教师应该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的看法,洞察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以此

为根据,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理解。教师需要与学生共同针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索,并在此过程中相互交流

和质疑,了解彼此的想法,彼此做出某些调整。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教学还需要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使他们

看到那些与自己不同的观点,从而促进学习的进行。

第二部分

一、名词解释(共20分,每题5分)

1.最近发展区

答:维果斯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思想,认为教学必须要考虑儿童已达到的水平并要走在儿童发展的前

面。儿童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可以达

到的水平,或是借助于他人的启发、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

他主张教学应当了解儿童的实际发展水平和可能达到的水平,以确定儿童的“最近发展区”;教学应当走在儿童

现有发展水平的前面,从而带动儿童的发展。

2.学习风格

答:学习风格是指学习者学习、思维、解决问题的习惯方式。由学习者生理和心理上的个别差异形成。学习

风格主要表现在学习者的焦虑、感情、习性、对视听觉学习的偏爱、信息加工的风格以及学习过程中对环境的社

会性需求等方面。随着个别化教学的发展,对学习风格的探索也在进一步深入。已有的关于认知方式的场依存性

和场独立性的研究、沉思型和冲动型的研究、控制点的研究和左右大脑功能的研究等成果,都有助于对学习风格

的研究。

3.罗森塔尔效应

答:罗森塔尔效应,又称教师期望效应或皮格马利翁效应,是指人们基于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期望或预

言,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预言的效应。教师如果根据对某一学生的了解而形成一定的期望,就会使该

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行为表现发生符合这一期望的变化。教师期望效应有两类:自我应验效应,即原先错误的期望

引起把这个错误的期望变成现实的行为。维持性期望效应。老师认为学生将维持以前的发展模式,而对学生特别

是差生的改变视而不见,甚至否认的现象。除了期望以外,教师的其他态度、行为及个性品质对学生也会产生影

响。

4.正迁移

答:正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积极影响。学习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

验对其他活动的影响。加涅把正迁移又分为横向迁移和竖向迁移两种。横向迁移是指个体把已学到的经验推广应

用到其他内容和难度上类似的情境中。竖向迁移是不同难度的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影响。心理学研究表明:产生

正迁移的条件为学习材料之间的共同因素、学习者的概括水平以及学习者的生理、心理状态等等。

二、简答题(共40分,每题8分)

1.埃里克森所提出的心理发展的八个阶段是什么?

答:埃里克森是儿童精神分析医生,新精神分析派的代表人物。他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的发

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它必须经历一系列顺序不变的阶段,每一阶段都有一个由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

境、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每一个危机都涉及一个积极的选择与一个潜在的消极选择之

间的冲突。

埃里克森认为人格的发展过程中,要经历顺序不变又相互联系的八个阶段:

(1)信任对怀疑(0~1.5岁)

这一阶段是婴儿期。此阶段儿童通过感官接触社会,建立起对周围世界的基本信任感。通过较好的抚养并与

母亲建立了良好的亲子关系,产生对周围世界产生信任感,否则将产生怀疑和不安。这种不信任感可能伴随儿童

度过整个童年期,甚至影响到成年期的发展。

(2)自主对羞怯(1.5~3岁)

这一阶段是儿童早期。儿童通过语言与他人交流,开始表现出自我控制的需要与倾向,渴望自主并试图自己

做一些事情,儿童这种对权利和独立性的渴望常常与父母的要求相冲突。这时,父母要允许儿童自由地探索,给

予适当的关怀和保护,如果父母对儿童一味的严厉要求和限制,会使得儿童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从而导致缺

乏信心。

(3)主动感对内疚感(3~6、7岁)

这一阶段是学前期。儿童开始追求出于自我利益和动机的活动。本阶段的危机就在于儿童既要保持对活动的

热情,又要控制那些会造成危害或可能会被禁止的活动。成年人应监督而不是干涉儿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活动。

过多的干涉可能会造成儿童缺乏尝试和主动性的性格。

(4)勤奋感对自卑感(6~12岁)

这一阶段是学龄期。儿童开始进入学校学习,开始体会到持之以恒的能力与成功之间的关系,开始形成一种

成功感。本阶段的儿童面临来自家庭、学校以及同伴的各种要求和挑战,成年人对儿童在各种活动中表现出的勤

奋给予鼓励是必要的。学生在这一阶段的危机未解决好,往往是其以后学业颓废的重要原因。

(5)角色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

这一阶段大体相当于少年期和青春初期。个体此时开始体会到自我概念问题的困扰,也即开始考虑“我是谁”

这一问题,体验着角色同一与角色混乱的冲突。这里的角色同一性是有关自我形象的一种组织,它包括有关自我

的能力、信念、性格等的一贯经验和概念。而且他认为前几个阶段中冲突的健康解决会成为本时期的良好基础。

(6)友爱亲密对孤独(18~30岁)

这一时期相当于青年晚期。恋爱与婚姻是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所以发展任务是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

体验着爱情的实现,积极的成果是亲爱。

(7)繁殖对停滞(30~60岁)

本时期包括中年期和壮年期。本阶段个体面临抚养下一代的任务,并把下一代看作自己能力的延伸。发展顺

利的个体表现为家庭美满,富有创造力;反之则陷入自我专注,只关心自己的需要与舒适,对他人及后代感情冷

漠以至于颓废消极。

(8)完美无憾对悲观绝望(60岁以后)

本阶段相当于老年期。这一阶段个体的发展受前几个阶段发展的影响极大。如果个体在前几个阶段发展顺利,

则在这一时期巩固自己的自我感觉并完全接受自我,接受自己不可替代的作用,意味着个体获得了自我完满感;

相反,没有获得完满感的个体将陷入绝望,并因而害怕死亡。

2.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答:加涅将学习结果分为五类:言语知识、智力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动作技能。具体包括:

(1)言语信息的学习

言语信息的学习即学生掌握的是以言语信息传递(通过言语交往或印刷物的形式)的内容,或者学生的学习

结果是以言语信息表达出来的。这一类的学习通常是有组织的,学习者得到的不是个别的事实,而是根据一定的

教学目标给予的许多有意义的知识,使信息的学习和意义的学习结合在一起,构成系统的知识。

(2)智慧技能的学习

言语信息的学习帮助学生解决“是什么”的问题,而智慧技能的学习要解决“怎么做”的问题,以处理外界

的符号和信息,故又称过程知识。

(3)认知策略的学习

认知策略是学习者用以支配他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的有内在组织的才能,这种才能使得学习过程

的执行控制成为可能。因此,从学习过程的模式图来看,认知策略就是控制过程,它能激活和改变其他的学习过

程。

(4)态度的学习

态度是通过学习获得的内部状态,这种状态影响着个人对某种事物、人物及事件所采取的行动。态度可以从

各种学科的学习中得到,但更多的是从校内外活动中和家庭中得到。

(5)运动技能的学习

运动技能又称为动作技能,如体操技能、写字技能、作图技能、操作仪器技能等,它也是能力的组成部分。

3.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答:小组合作学习能起到学生群体间相互作用的效果,从而改善教学工作的整体效益。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

要素有:

(1)组内异质,组间同质

组内异质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之间展开公平的竞争创造了

条件。

(2)任务分割,结果整合

小组成员在学习内容和学习结果上有很强的相互依赖性,各小组分担课题,然后全班汇总,有效地调动了学

生的积极性,实现了资源共享。

(3)个人计算成绩,小组合计总分

在合作学习中,每个人都必须依靠自己的努力去独立完成任务,为小组做出应有的贡献。那些学业较差的学

生将在其他同学的帮助和个人努力下,不再拖后腿。

(4)公平竞赛,合理比较

在合作学习中,取消常模参照评价,根据学生的学业成绩,优等生与优等生一起分组测验,差生与差生一起

分组测验。各测验组每个成员的表现与原属合作小组团体总分挂钩,优生组第一名与差生组第一名均为各自原来

的小组赢得相同的积分点数。这种各人在原来起点进行合理竞争、公平评价其贡献的做法,最终使得每个学生无

一例外地受到激励。

(5)分配角色,分享领导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分别指定协调员、读题员、记录员、操作员、计算员、报告员等,在不同学习任务中,

角色可能轮流互换,这样既保证了小组互助合作学习分工明确,秩序井然,又能使个人的特长得以充分利用和彼

此协调。

4.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有哪些?

答: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这一概念是班杜拉最早提出

的。它具有决定人们对活动的选择及对该活动的坚持性,影响人们在困难面前的态度,影响新行为的获得和习得

行为的表现以及影响活动时的情绪这四个方面的功能。

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有:

(1)直接经验

学习者的亲身经验对效能感的影响是最大的。成功的经验会提高人的自我效能感,多次失败的经验会降低人

的自我效能感。不断成功会使人建立起稳定的自我效能感,它不会因一时的挫折而降低,而且还会泛化到类似情

境中去。

(2)替代经验

学习者通过观察示范者的行为而获得的间接经验对自我效能感的形成也具有重要影响。当一个人看到与自己

的水平差不多的示范者取得了成功,就会增强自我效能感,反之就会降低自我效能感。这种观察学习对于自我效

能感的影响,是通过两种认知过程实现的:一种是社会比较的过程,学习者采用与示范者比较的方式,参考其表

现以判断自身的效能;另一种是提供信息的过程,学习者可以从示范者的表现中学到有效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或方

法。

(3)言语说服

这是试图凭借说服性的建议、劝告、解释和自我引导,来改变人们自我效能感的一种方法。然而,依靠这种

方法形成的自我效能感不易持久,一旦面临令人困惑或难以处理的情境时,会迅速消失。

(4)情绪的唤起

班杜拉认为情绪和生理状态也影响自我效能的形成。在充满紧张、危险的场合或负荷较大的情况下,情绪易

于唤起,高度的情绪唤起和紧张的生理状态会妨碍行为操作,降低对成功的预期水准。

5.教师的主要角色有哪些?

答:教师是学校中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需要的人

才的专业人员。社会、学校、家长和学生赋予教师多种多样的职责、功能,要求教师根据社会不同方面的期望和

要求,扮演不同的角色。因此,教师角色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家长代理人和朋友、知己者的角色

教师是儿童继父母之后所遇到的另一个社会权威,家长的代理人。低年级的学生倾向于把教师看做父母的化

身,对教师的态度类似于对父母的态度;高年级的学生则往往视教师为朋友,希望得到教师在学习、生活等多方

面的关爱、帮助与指导,同时希望教师成为分担自己快乐与痛苦、幸福与忧愁的朋友。

(2)传道、授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