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中的郁证并治思想浅析_第1页
《金匮要略》中的郁证并治思想浅析_第2页
《金匮要略》中的郁证并治思想浅析_第3页
《金匮要略》中的郁证并治思想浅析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金匮要略》中的郁证并治思想浅析

抑郁通常是指有综合征的人,他们情绪低落,思维缓慢,语言行动减少。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的精神压力也不断增加,抑郁症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常见病、高发病,其发病率也在快速上升。世界各地调查所得抑郁障碍患病率相差较大,而多数报道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世界上大型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抑郁症目前在世界致残性疾病中排名第四,至少有3%-5%的终生患病率,预测到2020年将排名第二,仅次于缺血性心脏病。据1990年的统计,仅美国就有1100万人患抑郁症,其中约800万患者正处于工作年龄段(Stokes,1993),也就是说,疾病会影响他们的工作能力或效率。抑郁症又是一种可危及生命的疾病,严重的抑郁症患者中有15%因自杀而结束生命。在我国,每千人中有15人有抑郁症;在内科以躯体疾病就诊患者中,抑郁症患者占65.88%-97.%,是内科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1抑郁症病证的提出抑郁症属于中医学“郁证”的范畴,郁证,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而引起的疾病的总称。《黄帝内经》将情志因素看作是导致人体致病的重要原因,并有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等大量有关情志致病的记载。在《灵枢·癫狂篇》中还记载“狂始生,先自悲也”,“颠狂始生,先不乐”。说明医者已经注意到躁狂患者可以在一个时期内有抑郁的表现,这可能是对躁狂抑郁双相障碍的最早记载。《黄帝内经》还首次将“郁”的概念引入医学之中,《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中提到“郁极乃发,待时而作”,并且提出了五运之气太过或不及可导致木郁、火郁、土郁、金郁、水郁的“五郁”概念,在治疗上提出“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汉·张仲景在《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并治第三》中从精神、饮食、睡眠、行为、语言、感觉失调等方面概括了百合病的主要症状,这与西医学中抑郁症的主要症状有极其相似之处,并且创立了百合地黄汤来治疗该病。另外书中还提到了“脏躁”、“梅核气”等情志疾病,其不仅对病证的病候特征做出了详细的描述,还创立了甘麦大枣汤和半夏厚朴汤进行治疗。这些汤剂对于治疗抑郁症具有较好的疗效并沿用至今。唐·王焘在《外台秘要》卷十七中提到“远思强虑”、“忧恚悲哀”、“汲汲所愿”、“戚戚所患”,并认为其是情志致病的主要原因。而《外台秘要》卷十五中更是详细记载了治疗方法和症状,这说明当时的医家对抑郁症已经相当关注。宋·陈无择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明确的提出了七情致病的理论。由于抑郁症以失眠、记忆力下降等症状多见,宋代医家多将其归类于“失眠”、“健忘”而加以阐述,如《太平圣惠方》指出失眠乃是脏腑本虚,又感受外邪或情志失调,最终导致心胆气虚而“不得睡”。《圣济总录》则把与抑郁症相关的病证归类于“健忘”。金·张子和提出汗吐下三法以治疗郁证,如《儒门事亲·卷六十·形三疗一》中提到用涌泄剂升提开郁则病愈。元·朱丹溪综合六淫、七情等内外病因,首次提出了“六郁”学说,将郁证分为气郁、血郁、痰郁、火郁、湿郁、食郁等“六郁”。并且创制了越鞠丸专门治疗“郁证”,使得“郁证”的理法方药更加的系统化。明·虞抟在《医学正传·郁证》中首次提出了“郁证”这一病名。随着医家对抑郁症等情志疾病的关注,一些医家开始用“郁证”来专指一些以情绪抑悒忧郁烦闷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使得中医的“郁证”与抑郁症更为接近。张景岳则详细系统的论述了“郁证”的病因病机,如《景岳全书·郁证》中云:“凡五气之郁则诸病皆有,此因病而郁也。至若情志之郁,则总由乎心,此因郁而病也。清·顾锡在《银海指南》中提出的观点已经将情志之郁从气血津液等郁滞所导致的”郁证“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病名。明清医家除了深入研究抑郁症的药物治疗外,还注重心理治疗的作用。如清·叶天士在《临证医案指南》中云:“郁病全在病者能移情易性”。清代吴尚先在《理瀹骈文》中提出:“七情之病,看花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也。”吴尚先还指出对于比较复杂的情志疾病,可以运用情志相胜的治疗方法。2中医病因病机抑郁症通过中医学的整体观和辨证论治分析,其病变部位涉及脑、肝、胆、心、脾、肾;其病因病机也因个人的性别、年龄、体质和生活环境等等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所以不能够一概而论。通过总结分析历代医家的观点,认为本病多由于情志过极,导致气机郁滞,气血阴阳失调,脏腑功能失常,精神异常改变等等。现将其病因病机分析归纳如下:2.1对脏器的影响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调节情志。当肝脏功能正常能够维持其疏泄功能时,不但气机条畅,气血和调,而且还能够控制七情的变化。如果七情变化过极,超出了肝脏的调节,则会出现肝失疏泄、气机逆乱,使得肝失条达,并引起一系列的心身反应疾病。如《医碥》中提到:“郁则不舒,皆肝木之病矣。”又如《素问·举痛论》中所云:“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2.2痰浊上扰清癫肝主疏泄,气机调畅,则津液运行正常;如若情志内伤、肝气郁结,气郁化火、则会炼津为痰,痰浊为粘稠滑腻之物,性善流动,可随气机升降,无处不到,外可达四肢百骸,内可溢于五脏六腑,而致百病丛生。若痰浊上扰清窍,则会出现精神抑郁,精神活动异常,记忆力减退等等;若痰火扰心,则会出现心烦心悸,入睡困难等;若痰火扰胆,则会出现动作迟缓,精神运动性迟滞,判断决策力下降等等。2.3养脏器及脑髓脾主运化水谷精微,化生气血以充养形体精神。若脾虚则运化失常,气血亏虚,精神失养,则可见心境低落,对日常活动失去兴趣,缺乏愉快感。脾失健运,营血生化乏源,则无以充养脏腑及脑髓,当见精力减退,无原因的持续疲劳。忧郁伤脾,脾伤则会出现食少纳呆,生化之源不足,营血亏虚,不能濡养心神,以至于心神不安出现失眠等。脾虚不能运化水湿以致水湿内停则会导致睡眠过多。脾藏意,这与记忆力、注意力、思考和分析等认知活动密切相关。脾虚则会出现注意力、记忆力及思维能力下降。且脾在志为思,思虑过度则气结,气结即气机运行不畅,可见情绪郁闷,遇事易计较且极易自卑自责,有内疚感。若此种情绪得不到改善而任由其恶化,则会出现想死的念头甚至会有自杀的行为。2.4肝肾不衰,肾阴不制阳肾阴为一身阴气之源,“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其具有抑制、宁静、凉润等功能。若年老体虚,肝肾渐衰,肾阴不足,元神失养则会出现忧郁、焦虑、紧张、猜疑等精神症状;肝肾阴亏,阴不制阳,阳偏亢则生内热,扰及心神则会出现心烦失眠、潮热盗汗、舌干红、脉细数等等症状;如若阴亏气耗则会出现精力不足、疲乏等。2.5脑神的意识和精神活动“脑为元神之府”,脑为髓之海,肾主骨生髓,滋充脑髓以养元神。脑主神明,神明包括了意识、思维和精神活动,这其中也包括了情志活动在内。脑神的生理功能正常,人就思维敏捷,反应灵敏,精神振奋;如若年老体弱,肝肾亏虚,精髓化生不足,元神失养,神机运转失利,则会出现思维混乱,反应迟钝,意识模糊,精神萎靡等精神病理症状。3中医辨治,初病分治郭雅明等教授将抑郁症分为5型:肝郁痰结,扰及脑神,方用柴胡疏肝散;肝郁气滞,脑神受阻,方用逍遥散;气滞血郁,脑神失养,方用血府逐癖汤;肝肾阴虚,上不荣脑,方用去瘀醒神汤;肝郁脾虚,脑失所养,方用越鞠丸。杨林以肝论治、辨证分8型,肝郁气滞;肝郁化火;肝郁痰阻;肝郁血瘀;肝郁脾虚;肝郁肾虚;肝郁血虚;肝郁气虚;分别选用柴胡疏肝散,丹栀逍遥散,顺气导滞汤,血府逐瘀汤,逍遥散,一贯煎,四逆散合归脾汤,四逆散合四君子汤加减。韩旭等则辨证为6型,气郁痰结,蒙蔽心窍;肝火挟痰,上扰心神;气血不足,心神失养;心脾两虚,神志失养;心肾不交,阴虚火旺;心胆气虚,神志不宁;分别选用半夏厚朴汤,丹栀逍遥散,血府逐瘀汤,归脾汤,天王补心丹,甘麦大枣汤加减治疗。李峰辨证分为4型,肝气郁结,气郁食滞,心脾两虚,气滞血瘀;处方选用逍遥散,食郁汤,归脾汤,四物化郁汤加减治疗。韩志贞将郁证分为实证和虚证2型,实证又分为肝气郁结和痰气交阻,选用柴胡舒肝饮和半夏厚朴汤加减;虚证又分为心神失常和心肾阴虚,选用甘麦大枣汤和天王补心丹合六味地黄丸加减。牛国顺辨证分3型,肝郁化火、胃失和降;心脾两虚、痰郁阻滞;阴虚火旺、瘀血阻络;分别以丹栀逍遥散加香砂养胃丸,归脾汤加半夏厚朴汤,酸枣仁汤、六味地黄丸佐以活血之品治疗。谭斌运用柴芩温胆汤配合氯丙咪嗪治疗抑郁症,结果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非常有效,而且不良反应较少,药物治疗的依从性也显著提高。李峰等运用帕罗西汀配合疏肝解郁汤治疗更年期抑郁症25例,痊愈17例,显效3例,好转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康波等运用电针治疗抑郁症,以百会、印堂、脑户、前顶、后顶为主穴,根据临床症状加减配穴,总有效率为69.23%。许红等针刺以百会、神庭、印堂为主穴治疗抑郁症,失眠多梦、心神不宁、悲忧欲哭加刺内关、神门、三阴交、太溪;头晕耳鸣、心悸健忘加太溪、三阴交、风池;心烦易怒、胸胁满闷加行间、太冲;胸闷脘痞、口苦痰多加丰隆、足三里、内庭;同时还需服用平肝解郁、活血安神的中药治疗抑郁症,结果与中药治疗组比较,其疗效具有统计学意义。4中医辨证防治原则及中药的配伍特点、增强疗效的意义综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