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_第1页
大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_第2页
大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_第3页
大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_第4页
大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生的社会情感能力,就是学生在认识和管理与自我、与他人、与集体的关系的情感体验中,获取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能力。支爱玲[1]和毛亚庆等[2]提出了社会情感能力主要由自我、他人、集体三大层面,以及自我认知、自我管理、他人认知、他人管理、集体认知、集体管理等六个维度组成。健康的社会情感有助于大学生树立良好的个性和道德品质,从而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建立人际关系、适应社会环境,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社会情感能力的提升是大学生个人成长和学校人才培养的必修课,是学生健康成长、幸福生活的必要条件[1]。良好的社会情感能力可以提高学业成绩、提升学校归属感、减少问题行为,还能促进学生在大学阶段的学业表现,对应届高校毕业生求职行为的积极性以及求职满意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大学生中如何提升学生社会情感能力,实现对学生社会性的构建,构建促进学生社会情感能力发展的推进模式,是当前各高校必须思考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目前,社会情感能力的理论研究与实践主要是面向中小学生[3],针对大学生的社会情感能力的研究还比较匮乏。有研究认为高校毕业生的社会情感能力属于中等偏高水平。大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的生成存在着缺乏合作反思意识、表现工具化和学校环境制约等困境[4]。学者们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课程开发、家校协作、关系的认知和管理等方面对提升大学生的社会情感能力的策略进行了探索。针对目前研究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本研究拟做如下研究:(1)以大学生为被试,以教育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社会情感学习(SEL)”项目组编制的学生社会情感能力问卷为研究工具,对三个层面、六个维度分别进行描述性统计,同时探讨三个层面、六个维度在性别、年级、不同生源、是否留守儿童等方面进行差异性检验,考查大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的现状。(2)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从个人、学校、家庭、社会的角度,探索提升大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的全员育人机制。助力大学生健康社会情感的培育,以“更好的教育”回归教育初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一、对象与方法(一)被试整群抽取天津市某大学412名大学生,统一施测,收回有效问卷398份,问卷有效率为96.6%。其中男生179人,女生219人。年龄从17岁到22岁(x=18.32,s=0.685)。(二)研究工具采用学生社会情感能力问卷。本研究所使用的工具来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国学生社会情感能力发展的学校管理综合变革研究”。学生的社会情感能力采取学生自评的方式进行测量,问卷采用项目组编制的《社会情感能力问卷(学生版)》,分别测量了学生自我认知、自我管理、他人认知、他人管理、集体认知、集体管理等六个维度的社会情感能力。量表在计分时采用平均数计分,因此每个维度的最高可能得分为5分,最低可能得分为1分。(三)研究程序研究工具提前排版并形成纸质问卷,每位参加者自愿参加测试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对学生采取集体施测,当场收回问卷。问卷收回后采用人工录入的方法整理数据,剔除无效问卷后用SPSS22.0进行数据分析。二、结果本研究从三个层面、六个维度对大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现状进行描述性统计,同时探讨三个层面、六个维度在性别、不同生源、是否留守儿童、是否独生子女、专业等方面进行差异性检验,以期得到较为细致、准确的数据。(一)大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现状对398名大学生的社会情感能力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见表1。表1大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现状(n=398)由上表可知,总体来说大学生社会情感能力水平较高。大学生自我认知、自我管理、集体认知、集体管理四个维度的平均得分均在4.0以上。他人认知、他人管理两个维度的得分相对低一些,但也在3.5以上。(二)大学生社会情感能力在不同人群中的差异性分析1.不同性别大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的差异性分析。对不同性别的大学生社会情感能力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显示男生和女生大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的自我认知、自我管理、他人认知、集体认知、集体管理五个维度上的得分没有显著差异;男生在他人管理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2.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大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的差异性分析。对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大学生社会情感能力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显示两类大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的自我认知、自我管理、他人认知、他人管理、集体认知五个维度上的得分没有显著差异;非留守儿童在集体管理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留守儿童。3.其他不同群体大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的差异性分析。通过对不同生源地、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不同专业的大学生社会情感能力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显示城市和农村大学生社会情感能力没有显著差异;对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大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的六个维度上的得分没有显著差异;不同专业的大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的六个维度上的得分没有显著差异。提示这些因素可能不太影响大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的培养。三、讨论(一)大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现状本研究发现,大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现状整体良好,表示学生认为自己识别和评价自己的情绪情感、兴趣、能力、价值观能力较强,自信程度较高;认为自己调节控制自己情绪与行为,以及自我激励、坚持、韧性等方面的能力较强;学生比较肯定自己在关心集体方面的积极表现;对自己在协调个人与集体关系过程中的行为表现比较满意。表示相比于以上四个方面,学生认为“自己识别和理解他人,愿意与人交流,能换位思考的水平及相信自己可以在理解他人的基础上去积极健康处理人际关系”的水平相对弱一些,但也处在一个较为良好的状态。(二)大学生社会情感能力在不同人群中的差异性分析本研究表明,不同生源地、不同专业、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大学生在社会情感能力的得分上没有显著性差异,表示可能生源地、专业与是否独生子女对大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的培养没有显著性影响。男生在“他人管理”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表示可能男生比女生更加相信自己可以在理解他人的基础上去积极健康处理人际关系。此结果与女生在处理人际关系的时候更加敏感、容易产生人际困扰的大众认知是一致的。在实际的学生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也发现,相比于男生,女生更容易产生人际困扰。这可能与男生和女生的性格差异有关,男生心思一般比较粗糙,不太在意细小的事情;女生心思更加细腻,对他人的言行会更加敏感。这提示我们在工作中要通过讲座、团体活动等方式更加注意培养女生“他人管理”的社会情感能力,助力女生更好地理解他人、积极处理人际关系。非留守儿童在“集体管理”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留守儿童,表示可能非留守儿童比留守儿童对自己在协调个人与集体关系过程中的行为表现更加满意。相比于留守儿童来说,非留守儿童有更加温暖、和谐的成长环境,在成长的过程中与父母、长辈有更好的交流和沟通;留守儿童在早年的成长环境中更多地面对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等祖辈,交流范围相对较小,不利于发展出更好地与他人交流及协调个人和集体关系的能力。提示我们在工作中,可以通过朋辈小组活动、主题班会、“心理沙龙”等形式,帮助留守儿童发展出更好地协调个人与集体关系的能力[5]。四、大学生社会情感能力提升策略研究(一)从我做起,增强个人心智化能力大学生作为自己人生的第一责任人,大学生活中在认真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要有意识通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团体心理辅导、主题班会、心理沙龙等形式,逐渐提升对自己、他人、社会的认知,学会与自己、他人和社会相处的技巧,增强自己心智化的能力。如通过画自画像,用图画的形式了解自己潜意识对自己的认知,通过与他人的相处,完善对自己和他人的认知;通过学习人际交往的心理学效应及技能,让自己能够更加轻松、愉快地进行人际交往,构建能滋养自己的零号人际关系;同时要更加深度地了解和感受,在实际生活中提升自己对国家、对社会的认知和认同。(二)“三全育人”,构建支持性的校园氛围大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的提升,在学校并不是一个部门、一个阶段、一个维度的工作和任务,需要做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地培养与提升。作为学生工作部门,可以梳理大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的现状及短板,参考我国教育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社会情感学习与学校管理改进”项目组编写的《社会情感学习指导手册》,结合日常团体辅导活动的实践,在积极心理学的视角下,开发适合提升大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的团体活动或课程,并在学生中进行实践,并根据实践反馈,对团体活动课程进行完善。思政课程、专业课教学及日常的宣传教育活动中,帮助学生形成更全面的个人、他人及社会认知,筑牢社会情感的内在稳定根基。(三)家校共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家庭和学校在对大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中,发挥着交互叠加的影响和作用。家校共育是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的重要路径。在家庭中,家长要改变“听我说”的教育模式,学会闭上嘴巴,打开耳朵,变成“听你讲”,多倾听孩子的想法、感受,深入孩子内心,适时进行正确引导。要进一步厚植大学生家国情怀,在家教传承和生命自觉中凝聚家的情意和国的担当,筑牢社会情感的内在稳定根基。通过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家校合作等支持性环境的建设,在校内外形成相互尊重、理解和支持的人际关系与积极氛围,以提升学生的社会情感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6]。结语当前,科技日益进步,社会经济急速发展,物质与精神发展的失衡导致人与心灵、人与人、人与社会冲突的事件时有发生,类似的现象在大学生中也时有发生。当代大学生承载着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具备健康社会情感的大学生个体是促进社会良性发展、国家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关注学生社会情感能力培养是当今世界包括中国在内,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所进行的理论与实践探索[2]。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回应了当今人类社会发展中面临的物质极大丰富与精神提升失衡所导致的人与社会的冲突、人与人的冲突、人与心灵的冲突的问题。本研究结果将为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