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中医药文化在校园生根发芽_第1页
推动中医药文化在校园生根发芽_第2页
推动中医药文化在校园生根发芽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推动中医药文化在校园生根发芽据媒体报道,中医药课程已进入北京16区982所中小学,成为各学校校本课程的特色和亮点。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印发,明确提出“实施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把中医药文化贯穿国民教育始终,中小学进一步丰富中医药文化教育,使中医药成为群众促进健康的文化自觉”。通过校本课程等形式推动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是彰显中医药文化魅力、传承发扬中医药文化的有力举措。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凝聚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理念与养生经验。保健养生是中医的特色,包括情志、饮食、起居、运动四大基石,强调顺应自然、调和致中,是预防疾病的手段,更是健康的生活方式。中医药文化包罗万象,是中华文化的大百科:既是形而下之器,涉及养生之法、治病之术、生活方式;又是形而上之道,涉及道德情操、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推动中医药文化进入中小学校园,有助于普及养生理念,帮助青少年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而深厚的医理、药理,具有独特的知识体系和话语体系。学生可以在种植、采摘、晾晒、捣碎草药的过程中,认识植物及其药效,体悟药食同源学说;在寻找穴位、触摸经络的过程中,把握身体构造,了解经络学说、藏象学说。中医药文化走进中小学课堂,把中医药的种子播撒在中小学生的心田,有助于他们对中医的发展历程形成整体性、系统性的了解与判断。感受中医,体验中医,了解中医,将进一步激发青少年对中医药文化的兴趣,增进对中医药文化的认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和认知。中医药文化独具特色,一双慧眼、一碗药汤、一双巧手、一根银针,常能起到奇效。中医药文化进入中小学课程,在“扁鹊望诊蔡桓公”“仲景饺子疗冻伤”的故事中,在麻沸散、七厘散、三七粉的介绍中,让青少年了解中医药“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理念和功效,民族自豪、文化自信油然而生。将中医药文化纳入学习主题,让中小学生自主了解历史上中医药成功治疗疑难杂症的经典案例,探索中医药技术对现代医学发展的贡献,有助于强化青少年对中医药文化的认同和自信。中医药文化崇尚大医精诚,不仅以医救人,更以医载道、以医化人。遍尝百草的神农氏、以身试针的皇甫谧、坐堂问诊的张仲景、杏林春满的孙思邈、考古证今的李时珍等历史上的中医名家,在他们身上无不闪耀着悬壶济世的宏愿、无私奉献的精神、筚路蓝缕的决心、一视同仁的态度。中医药文化进入课堂,利用一个个鲜活的中医典故阐释行医者的高贵人格,能够滋养中小学生的道德品行,激励他们追求高尚情操。中医药文化底蕴丰富,是一门技术,更是一种世界观、一种思维方式、一种方法论。中医药文化认为“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不仅认为人体是气血、脏腑、经络、穴位的有机整体,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这既是“天人合一”的世界观,又是整体思维方式;把临床千变万化的证候归纳为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四对矛盾,形成“八纲辨证”,诊治时注重矛盾的对立统一,体现了辩证的思维方法。中医药文化进入课程,有助于中小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从“天人合一”等观念中汲取宝贵智慧。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中医药文化进入中小学校园,不仅有助于提升青少年的健康素养和综合能力,而且有助于增进青少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认同与传承,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未来,还需进一步结合学生需求和特点,创新中医药文化传播方式,更好发挥中医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