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两首》教案_第1页
《诗经两首》教案_第2页
《诗经两首》教案_第3页
《诗经两首》教案_第4页
《诗经两首》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阜阳十中校本课程◆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2◆教案第二单元课题:《诗经》两首第1、2课时编写教师:左红艳审核:刘毅PAGE1-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的有关常识,培养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能力。2了解《诗经》中重章叠唱的章法和艺术效果。3.深刻体会《诗经》赋比兴的艺术手法。4.初步培养鉴赏作品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的能力。5、理解故乡之思的深刻文化内涵,以此滋养自己的精神世界。重点难点1分析人物形象及领会赋比兴艺术手法的妙处。2品味诗歌的语言,把握诗中人物情感。学法指导1.诵读法:反复诵读,体会诗人情感。2.讨论法,合作探究法。知识链接⒈简介《诗经》文学常识《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周代(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500年间)诗歌305篇。原称“诗”或“诗三百”,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诗》被当作儒家经典,尊称为《诗经》,列入“五经”(补充:“四书五经”。“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之首。现存的《诗经》是汉朝毛亨所传下来的,所以又叫“毛诗”。作品分类:风、雅、颂《诗经》中作品按其表现内容分“风、雅、颂”三部分。“风”又称“十五国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郑风、王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共160篇。大部分是民间歌谣,内容生动活泼而富有生活气息,是现实主义的源头。“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共105篇。“大雅”用于隆重盛大的宴会典礼,“小雅”则用于一般的宴会典礼。部分小雅来自民间。“颂”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是宗庙祭祀用的歌词。表现手法:⑴大量运用“赋”、“比”、“兴”的手法。⑵四言为主,章节复沓,反复咏叹。作品内容:史诗、讽刺诗、爱情诗、战歌、颂歌、节令歌以及劳动歌谣等样样都有。反映周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周代社会的一面镜子。地位和影响:《诗经》作为儒家教育的经典,有“不学《诗》,何以言”之说。它是中国韵文的源头,是中国诗史的起点。(《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古人之“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诗》、《书》、《礼》、《易》、《乐》、《春秋》)2重章叠唱是指《诗经》中的一些篇目,其全篇各章在结构和语言上几乎完全相同,中间只换几个字,有时甚至只换一两个字,通过每章的重复出现,反复咏唱,从而形成了《诗经》在结构和表达上的独特形式。这种形式的出现,是由《诗经》合乐歌唱的性质所决定的,汉司马迁在《史记》中就有“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的说法。问题探究1、读准字音,以及句子节奏,《诗经》中大多为四言诗。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节拍。如:“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2、根据课文下面的注释,理解诗的内容。(1)请一位同学简单概述一下诗的情节。明确:少女为一青年男子所追求,终于结成了夫妇,尽管她甘贫操劳,三年如一日;然而色衰爱弛,最后仍逃脱不了许多弱女子共同的命运──丈夫变心。这首诗,就作于归途之中。(2)全诗分六章,每章十句。请几位同学将每一章翻译成现代汉语。并概括每一章的内容。明确:第一章男子求婚、女子许婚(赋)第二章相思相恋、占卜结婚(赋)第三章以桑为比、劝诫痴女(比兴)第四章控诉男子、移情别恋(比兴)第五章倾诉苦楚、表达悔恨(赋)第六章回顾甜蜜、清醒决绝(赋比兴)3、思考:作者选取了这三个场景,表现了男女主人公什么样的性格?明确:男主人公(“匪来贸丝,来即我媒”)急躁、任性。女主人公(“秋以为期”“载笑载言”)纯真而热情、温柔又体贴。4、“尔卜尔筮”四句表明恋爱终于有了结果,这是一段怎样的姻缘?

点拨:神灵显示,这是一段天赐良缘。“以我贿迁”,是娘家以丰厚的嫁妆祝佑着女儿的幸福,而女主人公则带着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嫁给了男主人公。5、这部分的情感基调如何?明确:热情、幸福。6、婚变(第三、四、五章):追述了自己的婚后生活以及得出的生活经验。提问:开头“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等诗句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有何作用?明确:比、兴的手法。先以葱茏、润泽的桑树写照自己的青春,继而以诱人的桑葚比喻令人沉醉的爱情,把恋爱中的少女比作贪食而快乐的小鸟,谆谆告诫她们不能沉溺于爱情。第四章紧承上节,以树木的枯萎凋零比拟流年带走了青春,曾经光彩照人的少女在岁月的流逝和婚后长期的贫苦生活中蹉跎了美丽的容颜,而被弃的命运此时却降临到了她的头上。作用:以自然现象来对照女主人公恋爱生活的变化,由起兴的诗句引出表达感情的诗句,激发读者的联想,增强意蕴,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用桑叶嫩绿变为枯黄来比喻恋爱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这种兴兼有比的特点,更富有艺术魅力。7、决绝(第6章):女主人公表示“躬自悼矣”的感受和决心:“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这体现了女主人公什么样的性格特点?明确:清醒、刚烈。8、思考概括(1)文中给我们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女主人公形象?如何体会她的情感变化?点拨:①形象:勤劳、善良、温柔、贤惠、坚强。②情感:恋爱时的情深意切→婚变中的委曲求全→被弃后的伤情无奈→觉醒后的清醒刚烈(2)你觉得氓是怎样的一个人?明确:男主人公氓可以说是男权社会的一个代表性的人物。求婚时,他对女主人公的感情应该是真挚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女主人公容颜渐衰,他的爱情也随风逝去,无情地遗弃了妻子,是一个对家庭不负责任、始乱终弃的人。采薇1、朗读,整体感悟2、翻译(学生翻译,尽量由学生补充、订正,教师适时加以启发、指点。)合作探究:3、《采薇》一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答: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4、你认为哪些诗句最能表现这种情感?答:“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忧心孔疚,我行不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我心伤悲,莫知我哀。”5、这首诗共六章,你看分哪几个层次?分三个层次:1-3章为一层,叙述难归原因和军旅生活的劳苦。4-5章为二层,直接写战争。6章为三层,写归途中悲伤痛苦的心情。6、前三章,据你看,在章法上有什么特点?使用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前三章,章与章往往句型重复,字面也大体相同,只在关键处更换个别字。很明显,这三章,在章法上采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使用这种手法的好处是:在内容上,以植物的生长暗示时间的流逝,时序的更替,而人物内心的焦虑、痛苦也随之加重,从而突出了主题;在音节上,反复吟唱,一唱三叹,音节和谐,旋律协调在鲜明的节奏中表现出诗歌特有的音乐美。7、“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查阅相关资料,找出古人对这两句诗的评价,谈谈你的看法。资料一: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谢公(谢安)因弟子集聚,问《毛诗》何句最佳,遏(谢玄)称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资料二:方玉润《诗经原始》中评说:“此诗之妙,全在末章,真情实景,感时伤事,别有深情,非可言喻,故曰:‘莫知我哀’,不然,凯奏生还,乐矣,何哀之有耶?”又说:“末乃言归途景物,并回忆来时风光,不禁黯然伤神,绝世义情,知古常新。”资料三:清人王夫之在论《诗经·小雅·采薇》这两句时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师评:一以往昔之虚衬眼前之实,以凯旋之乐衬内心之悲痛;二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含畜形象,耐人寻味;三“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对比,突出不胜今昔之感;四大雪交加,饥渴难当,情境实悲;五语调低沉,低回往复,气氛悲怆。)目标检测氓:目标检测1、氓(méng)

蚩(chī)

愆(qiān)

将(qiāng)

于(xū)

说(tuō)

徂(cú)

汤(shāng)

裳(cháng)

咥(xì)

隰(xí)

泮(pàn)

2、通假字:蚩—→媸无—→毋于—→吁说—→脱泮—→畔匪—→非3、实词:将<请,愿>即<走进,靠近>愆<延误>体<卦象>咎<不吉利>贿<财物,嫁妆>4、熟语:夙兴夜寐:早起晚睡,形容勤劳(兴:本义起床)信誓旦旦:誓言真挚诚恳总角之交:幼年时的交情二三其德:感情一变再变5、特殊句式:氓之蚩蚩:之,取消句子独立性匪来贸丝:省略主语尔兄弟不知:省略宾语之采薇1、字音玁狁(xiǎnyǔn)不遑(huáng)不来(lài)孔疚(jiù)靡盬(mígǔ)喧嚣(xiâo)寰宇(huán)神(yì)肴馔(yáozhuàn)宅邸(dǐ)逃遁(dùn)象弭(mǐ)归聘(pìn)四牡(mǔ)骙骙(kuí)小人所腓(féi)雨雪霏霏(yùfçi)载渴载饥(zài)整饬(chì)2、字形靡(靡费)聘(聘请)霏(烟霏)遁(遁词)睽(众目睽睽)糜(糜烂)骋(驰骋)菲(芳菲)循(遵循)骙(四牡骙骙)遑(不遑)戍(戍守)戎(戎装)弥(弥漫)饬(整饬)徨(彷徨)戌(戊戌)戒(戒严)弭(消弭)伤(伤感)3、解释加点字靡室靡家(无)不遑启居(空闲)载饥载渴(又)靡使归聘(问候)岁亦阳止(农历十月)忧心孔疚(很,非常)戎车既驾(已经)四牡业业(高大的样子)雨雪霏霏(下雪)我行不来(慰劳,劝勉)彼尔维何(花盛的样子)维棠之华(同“花”)彼路斯何(同“辂”,大车)岁亦莫止(同“暮”,年底)总结提升赏析:《采薇》末章首四句,历代传诵不已,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王夫之在《薑斋诗话》里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一,以往昔之虚衬眼前之实,以凯旋之乐衬内心之悲痛;二,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含畜形象,耐人寻味;三,“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对比,突出不胜今昔之感;四,大雪交加,饥渴难当,情境实悲;五,语调低沉,低回往复,气氛悲怆。读罢全诗,我们仿佛看见一个身心憔悴的戍卒,冒着大雪,沿着泥泞的小路慢腾腾地走向画面深处,走向大雪浓重的远方。只给我们留下一个孤独的背影,一声幽怨的叹息。

从艺术上讲《采薇》这首诗很有特点。首先,诗歌十分注重用具体生动的细节来展现生活图景,比如,对战争场面的描写,并不是直接写刀光剑影和厮打拼杀,而是写战车、战马,写象弭、鱼服,写劳累奔波,写饥渴难当,但我们通过这些描写可以想见战争的残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