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酬水平高管腐败的影响实证分析10000字(论文)】_第1页
【薪酬水平高管腐败的影响实证分析10000字(论文)】_第2页
【薪酬水平高管腐败的影响实证分析10000字(论文)】_第3页
【薪酬水平高管腐败的影响实证分析10000字(论文)】_第4页
【薪酬水平高管腐败的影响实证分析100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i薪酬水平高管腐败的影响实证分析引言部分 1一、文献综述 2(一)高管腐败问题研究现状 2(二)高管腐败问题研究评述 5二、研究设计 6(一)样本获取与数据收集 6(二)变量含义与解释 6(三)模型设计 7三、实证分析 8(一)描述性统计 8(二)相关性分析 9(三)回归分析 11四、研究结论 17引言部分腐败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各国当局聚焦的重点。腐败会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福利产生不利的影响。腐败治理是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难题之一,我国始终把反腐倡廉作为一项重要工作。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力度的实施在我国达到了空前的程度,我国的反腐力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增强,反腐的范围也逐渐增大,除了原先就已经投以关注的政府官员腐败,企业高管腐败也同样在此之后纳入了重点关注范围。现有研究对企业腐败从多角度多方面进行了定义解释。Dyck和Zingales认为高管在已经拥有企业控制权的前提下可能会为了个人私利违背信托责任并进行权力寻租,不再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目的。基于这一理论逻辑,国际透明组织将企业高管腐败概念具像化,将收受贿赂、收取回扣等行为均视为企业高管为了谋取私利而滥用权力的行为。综合这两者,Pearce等研究者将高管腐败定义为一系列不道德行为,将会对投资者利益或者企业长期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其认为高管谋取私利的行为既为高管腐败。Hirsch的研究发现,权力配置失衡将会导致高管腐败,权力越大的高管更有建筑商业帝国的倾向,通过控制权谋取私利。在高管腐败的各类定义下,研究者也从不同的角度对高管腐败进行分类。根据腐败行为被识别的清晰程度可以将将企业高管腐败分为隐性腐败和显性腐败。Hirsh将企业高管腐败分为内部腐败和合谋腐败,前者为企业高管独自实施高管行为,后者则是企业高管与第三方合谋的权力寻租行为。Osuji将据企业高管的腐败企业高管腐败分为合规型和违规型,其判断依据在于该行为是否为相关法律或监管条例所禁止。本文将着重从隐性腐败和显性腐败的角度,对高薪酬与高管腐败之间的关系进行剖析。现有学术研究已经在高管腐败与高薪酬之间存在的相关关系作出了一定的解释。从锦标赛理论的角度看,高管团队垂直薪酬差距对参与晋升锦标赛的高管形成有效的激励,扩大薪酬差距可以促使高管以更高的薪酬为目标,更有冲劲地完成工作。现有基于锦标赛理论的研究,也大多支持了薪酬差距的正面激励效应,发现薪酬差距对高管的努力水平、企业绩效、公司价值等都有显著的积极影响,高薪养廉的概念基于此提出。从代理理论角度看,由于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高管与股东的利益难以统一,高管拥有企业控制权,会有动机地进行权力寻租,增加自身效用。因此,为了使高管与股东的利益趋于一致,在高管的薪酬契约中通常会包含股权激励等内容。然而,这一制度设计可能与其初衷背道而驰。高管为了获得高薪酬可能会过多地注重短期利益,例如从事关联方交易和进行盈余操纵等行为,这些行为将严重危害企业长远发展。有研究发现,上述问题在高管任期较短或薪酬契约即将兑现的企业中更为显著。可以看出,代理理论和锦标赛理论关于高薪是否能够“养廉”这一问题存在争议。于本文立场认为,现有高管薪酬与高管腐败的相关研究多是以国外制度背景为基础所做的,我国制度背景与国外存在较大差异,一股独大和一把手负责的现象在我国较为普遍,因此以西方分权制制度背景所做的研究在我国可能存在适用性问题。本文旨在从我国的制度背景出发,深入研究高管薪酬与高管权力腐败之间的关系。一、文献综述(一)高管腐败问题研究现状现有研究关于企业高管腐败问题的现有研究相对较多,但是这些研究更多地关注了如何形成腐败问题的动机,而在这些动机背后深层原因以及这些因素是如何致使导致企业腐败行为的形成的探究方面稍显不足。企业腐败问题在经济转型国家中是一种相对更为普遍的现象,高管人员的腐败行为存在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历史较为悠久,在我国经制度改革后企业高管腐败相关问题也一直存在。因此,本部分将主要从高管薪酬如何影响企业腐败的视角,回顾和梳理有关公司企业高管腐败与高管薪酬基于全体员工薪酬占比的相关文献。在研究企业腐败与高薪酬的文献中,通常认为高薪酬对企业腐败的影响存在两种不同效应。代理理论和锦标赛理论从负面消极和正面积极的相对立场解释了高薪酬对于企业腐败的影响。1.锦标赛理论相关研究锦标赛理论是指高管的薪酬差距将会正面激励高管人员,从而在遏制高管腐败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该理论主张企业通过高薪酬和其他条件激励员工及高管。国外学者的研究发现,提高薪酬待遇有助于企业提高绩效产出以及降低监管成本,可以减少市场环境中企业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影响,因而是一种抑制企业腐败的更有效手段。中国情境下的企业腐败研究,主要围绕企业腐败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在2000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企业内部分配制度改革指导意见》后,企业加大了对经营管理人员的激励力度,随着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管权利也在逐步放大,其与非管理层之间薪资差距开始逐步拉开(卢锐,2007)。黄玖立和李坤望(2013)发现高薪酬管理人员在企业腐败的支出在帮助企业获得短期客户的订单绩效上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在中国脆弱的金融系统和活跃的私营经济共存的悖论中,企业腐败腐败在中国各大企业发展上起着关键的作用,润滑了商业信贷的齿轮,对于市场的经济发展的影响方面起着关键性作用。通过高薪酬来激励高管为企业成长做出贡献(Chen,2013)。Zhou和Peng(2012)认为高管的腐败行为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大型企业的成长,适当的权力寻租不会有益于构筑商业帝国的可能,而是形成作为诱因以促进企业的发展。2.代理理论相关研究代理理论认为薪酬溢价推动了高管腐败的形成,高管腐败扭曲了企业的资源配置,由于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高管与股东的效用难以统一,高管拥有企业控制权但不具有企业所有权,在不具备企业所有权的前提下,高管拥有过多企业控制的权利将会出现构筑商业帝国的倾向,为了谋求企业高管自身私利而实施有害企业自身以及企业所有者权益的行为,从而加剧企业高管腐败的形成。在现有外国学者对于高管腐败与薪酬之间的研究来看,企业高管腐败在本质上表现为企业高管滥用权力和利用权力寻租的行为(Hart,2001)。Finkelstein等(2009)认为薪酬会被用作企业管理人员以及衡量自身价值与企业中的重要性,越高昂的薪酬将可能带来管理人员对自身权利的不正确判断,从而得出企业高管的高薪酬对于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会出现负效应的结论。Connelly等(2014)发现薪酬溢价短期内可能发挥积极作用,但随着时间递延,正向激励作用会逐渐降低,且可能存在导致损害股东权益的行为,长期的薪酬溢价对于企业内部的产生高管腐败情况将会呈现一定的刺激性。在国外行业状况的研究背景下,学者对于高管腐败与高薪酬之间的话题中多有穿插员工认股权益、非限制性股票期权等股权激励计划相关的企业激励行为。但在中国的新兴市场背景下,高管在企业的所有者权益中占比极少,被赋予的股权份额更少,甚至于国有企业对于股权的把控更为严格,从而使高管无法切身拥有企业所有者权益相关。因此在国内,货币薪酬成为高管最为直接的权力赋予以及最直观的可观测权利变量。相比于国外股权激励员工行权的企业制度背景,高薪酬对于国内企业的高管腐败来说影响将更为主要且显著。并且由于国内企业在改革初期与国外相对成熟结构相比,制度的不成熟和配套程序的落后等问题暴露地更为明显,高管腐败的存在拥有了深厚的前提条件。由于中国自身的文化背景,“酒桌文化”“交际文化”等在社交里面方面相对普遍和常见,但向企业进行衍生,可能产生一系列与物质交易相关的负面影响。在此情况下,高管可能会受资源获取动机的驱使、与同类别企业的高管拥有权利的比较等多方面的共同影响,从而促使出现高管发展企业高管腐败的现象。Jensen(1986)发现在高管现金薪酬位于前1%的美国公司样本中,大股东财富每增长1000美元,高管财富仅增长3美元。这种巨大的差异也极有可能导致高管倾向于通过腐败增加自身财富,以来实现与股东权益财富差距的缩小,消除自己与股东在财富增长上的不平等性。相比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中的薪酬溢价现象将对于财务违规可能性更为显著(刘晓伟,2019)。权小锋等(2010)的研究也指出国有企业的薪酬溢价将会助长高管权利,赋予高管过强的权利将会加剧高管利用企业的资产盈余获取私人利益的倾向。王浩等(2015)发现,公司业绩的预告行为随着高管外部薪酬差距的增大现出倒U型,当外部薪酬超过一定界限后,超出部分薪酬对公司业绩预告行为具有消极作用并极有可能加剧高管腐败现象,从而得出薪酬差距应当保持在一定范围内的结论。(二)高管腐败问题研究评述通过上述文献不难发现,锦标赛理论主要存在于特定的制度与市场环境之中,其共同的特点是市场机制尚不完善、政府干预并在中国市场形成之初对于薪酬溢价的支持,形成高薪养廉的一系列意识形态。在这一环境之下,企业高管薪酬溢价作为一种单方面的高管激励行为,可以作为公共与私人部门代理人之间谈判的润滑剂,使企业以付出一定财务成本以及违规成本为代价为公司带来短期的盈利和效益的提升。代理理论则普遍存在于一般的制度与市场环境中,通过扭曲企业资源配置,会对整个市场环境与经济秩序产生较大冲击,甚至阻碍企业更长远发展的可能。不难预见,随着市场机制的完善和政府作用的更好发挥,高薪酬所带来的积极效应也将随之减弱,而薪酬溢价对于企业的潜在威胁将始终存在。因此对薪酬溢价对加剧高管腐败现象的研究显得尤为必要。本文将会依据代理理论,提出假设:高管薪酬占全体员工的薪酬比例越大,越不利于抑制企业腐败。本文旨在以我国制度背景为前提,从隐性腐败和显性腐败的角度出发,对高薪酬与高管腐败之间的关系进行剖析。二、研究设计(一)样本获取与数据收集本文主要以2010-2019年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利用stata15.1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出于对样本数据完整性和可比性的考虑,在搜集数据中剔除了金融类上市公司以及主要变量数据缺失的上市公司样本,经过筛选,最终得到29000个有效观测值。高管腐败相关数据以及高管薪酬等数据主要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再通过在不同搜索引擎查找有关企业高管腐败、企业内部控制效应等相关数据,对上述数据起作证作用。(二)变量含义与解释1.被解释变量:公司腐败程度反映指数(Internal)企业内部发生腐败行为一般具有极强的隐蔽性,为了通过更易于观测,本文选用通过企业内部控制指数来观测企业内部的廉洁程度以来具体测量企业内部腐败情况。内部控制是对于不同行业和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皆存在的重要环节,内部控指数基于内部控制合规、经营、战略等五个方面的设计来客观实现其反映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能力和风险管控水平的职能。如果公司内部存在重大管理缺陷,其内部控制指数将会处于一个低水平,内部控制指数越低,其反映的公司廉洁越可能出现问题,从而折射出公司高管腐败的程度越大。2.核心解释变量:企业高薪酬(Manage)高薪酬对于高管来说拥有一定的正向激励性,但是激励效果的有限性以及在高管获得一定的高薪酬后其是否能够保证高薪酬的持续性还是一个未知数,并且企业高管是否会有为了维持现有职位而从人际关系入手进行一定的利益往来,这也是一个有待观察的重要观察点。结合企业的内部数据,将企业高管的薪酬与全体员工的薪酬进行比较,能对高管薪酬的高低有一定程度的测量以及可理解性。对于能够反映高薪酬的变量,本文决定通过比较董事监事工资占全体员工工资的比例来反映在该企业中不同员工薪酬的相对程度,董事监事的工资占比程度越高则体现企业的董事监事的工资水平相对于普通员工来说越高,通过内部成员薪酬之间的比较反映薪酬在企业内部的相对高度。3.控制变量本文从企业内部的盈利能力、企业财务状态、公司成长性等多方面考虑,设置了总资产收益率(Roa)、资产负债率(Lev)、固定资产占比(Fixp)等多个控制变量(见表1)体现其他因素对公司出现高管腐败的影响。(三)模型设计在处理面板数据的过程中,为检验企业高薪酬和高管腐败之间的关系,在考虑上市公司个体因素的情况下将不因个体改变的时间效应纳入考虑范围内并且进行变量之间的变化预测,具体方程如下:Internal其中i表示上市公司个体,t表示年份,β0表示常数项,μi表示公司个体效应,使变量在公司内部进行反应,φ同时,本文除了研究使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外,进一步使用最小二乘法回归模型和混合最小二乘法回归模型。为了减少真实数值与预测数值的差值,在对被解释变量公司腐败程度反映指数和核心解释变量企业高薪酬以及其他控制变量之间的变化关系进行预测,在此基础上对年份与行业进行控制,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方程。表SEQ表\*ARABIC1变量的定义与测量说明变量名称代码指标解释被解释变量公司腐败程度反映指数Internal企业内部控制指数反映公司腐败程度核心解释变量企业高薪酬Manage董事监事工资占全体员工工资之比控制变量总资产收益率Roa税后净利润/总资产资产负债率Lev举债经营比率,总负债/总资产公司成长性Growth衡量公司发展速度的重要指标公司规模Size公司规模的自然对数,衡量企业的经营规模公司现金持有比例Cashp现金/总资产固定资产占比Fixp固定资产/总资产两职兼任Duality董事长与总经理是否为同一人,是为1,否为0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Fshr持股最多的股东的持股数量/总股数是否为国企Soe二分类变量,哑变量,为国企是1,不是则为0三、实证分析(一)描述性统计表2给出了本文研究的总体样本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共计29000份样本量,企业腐败程度的反映指数整体呈现集中的数据分布,0.064的均值与0.067的中位数较为接近,上市公司中董事监事工资占全体员工工资的比例最高者达到了73.9%,而最低者仅为0.9%,相差了近82倍;公司的经营规模上来看,选取样本中的公司规模相对来说没有较大差距;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总资产收益率和固定资产占比的数据分布也较为集中,说明企业的盈利能力、财务状态等相对处于较为平衡的状态;两职兼任和是否为国企的哑变量相关数据的均值显著高于0,说明董事长和总经理是同一个人的企业比较多,在观测数据中,国企企业占了一大部分。表SEQ表\*ARABIC2描述性统计variable平均值中位数标准差最小值最大值Ninternal0.06400.06700.015000.084029000Manage0.1080.07900.1100.009000.73929000roa0.04200.04000.0700-0.2850.23329000lev0.4370.4230.2240.04900.97729000growth0.1570.1100.354-0.6281.95529000size22.1121.901.43419.3027.0729000cashp0.1710.1270.1420.007000.68729000fixp0.2080.1730.1650.001000.70729000duality0.080000.2710129000fshr0.3460.3240.1510.08500.75029000soe0.35400.4780129000(二)相关性分析关于本文的主要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矩阵如表3所示,在这些变量中,除个别数据外,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基本都远小于0.5,资产负债率与公司经营规模和公司现金持有比率的的相关系数的绝对值接近0.5,据此可以认为,本文模型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董事监事工资占全体员工工资之比暨企业高薪酬与公司腐败程度反映指数之间的相关系数达到-0.2280(p<0.05),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效应,较为符合之前对于高薪酬和高管腐败呈反向变动的假设,初步可得出高薪酬会对高管腐败产生一定影响的结论。资产负债率和固定资产占与公司腐败程度反映指数之间也呈现出负相关的相关指数(-0.1641,p<0.05;-0.0529,p<0.05),但是两者对于高管腐败的效应相对于高薪酬对其效应来说,负相关关系较于董事监事工资占全体员工工资之比和高管腐败程度反映指数之间的相关系数来说,较为不显著。在其他控制变量中,大部分变量均与公司腐败程度反映指数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在0.1(p<0.5)左右,资产总收益率与公司腐败程度反映指数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高达0.3464(p<0.05)。通过相关系数矩阵可以发现,本文选取大多变量变量之间都显著相关且大部分的控制变量与公司腐败程度反映指数之间的相关系数也较为显著,对于核心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之间的符号关系预测也符合预期的假设和分析,从而反应出对控制变量的选择相对合理。表SEQ表\*ARABIC3变量的相关性分析InternalManageRoaLevGrowthSizeCashpInternal1Manage-0.2280*1Roa0.3464*-0.1961*1Lev-0.1641*-0.1641-0.3959*1Growth0.1189*-0.1398*0.2574*-0.01011Size0.1533*-0.1598*-0.0446*0.4888*0.0125*1Cashp0.0938*0.1364*0.2976*-0.4119*0.0361*-0.2467*1Fixp-0.0549*-0.1642*-0.0990*0.0618*-0.0971*0.0333*-0.3110*Duality0.009300.0157*0.0372*-0.0577*0.0741*-0.0617*0.0165*Fshr0.1296*-0.1827*0.1497*0.0162*-0.0250*0.1726*0.0276*Soe0.00990-0.0929*-0.0809*0.2512*-0.0759*0.3182*-0.0773*FixpDualityFshrSoeFixp1Duality-0.0529*1Fshr0.0855*-0.0174*1Soe0.1793*-0.1189*0.2238*1(三)回归分析本文使用我国上市公司2010-2019年的面板数据,于表4列示了样本总体的回归分析结果,模型1使用的是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在对公司个体因素和时间效应考虑之后进行个体之间的变量分析,模型2使用最小二乘法回归模型通过最小误差的平方和找到变量之间的内在关系,再应用控制年份行业的混合最小二乘法回归模型进行进一步分析。在模型1中,考虑到不同公司之间的个体差异,进行了包括高管腐败反映指数在内以及所有控制变量的回归,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下,核心解释变量董事监事工资占全体员工工资之比所反映的高薪酬对因变量企业内部控制指数反映的公司腐败程度的影响系数为-0.019,在1%统计水平上显著为负,这一结果有力说明了高薪酬与企业内部控制负相关,高薪酬极有可能导致企业腐败。其经济意义在于,高管薪酬占全体员工比例越高,越有可能会对企业内部控制造成重大负面影响,从而导致企业腐败的产生。除了高薪酬外,资产负债率对与公司腐败程度反映指数的影响系数为-0.008,在1%统计水平下也显著为负,在企业总资产是负债的占比越高,越可能反映企业内部控制出现问题,有高管腐败的可能性,同时也不能排除是企业高管腐败从而致使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偏高,对此的合理解释偏向于企业高管挪用侵占公司资产或者进行权力寻租致使负债升高。而包括两职兼任、是否为国企的二分类变量在内的四个控制变量对解释变量公司腐败程度反映指数无显著影响。在此模型下,总资产收益率与公司腐败程度反映指数的影响系数为0.041,在1%统计水平上显著为正,公司的盈利能力将会对公司的内部控制起正向激励作用。同样对公司腐败程度反映指数起正向影响的控制变量还有公司规模,在公司规模取自然对数的前提下,相对于总资产收益率,该影响系数较低为0.001。结合两个控制变量来看,公司规模对总资产收益率的替代效应较弱,企业没有发生财务困境的时候,其内部控制也将处于较好的水平,不易导致企业高管腐败的发生,企业规模对于内部控制的影响相对较弱,但公司规模越大也会对内部控制产生一定的有利作用。从表4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下对被解释变量和核心解释变量等之间的影响系数的比较下,可以发现主要核心变量高薪酬对被解释变量的企业腐败程度反映指数起显著反作用。在同一公司内,多种因素对内部控制所起的协同作用下,公司内高管工资越高,占公司总工资的比例越高,内部控制就会越弱。在两权分离的公司运营背景下,高薪酬往往是高管与股东进行博弈的结果,而为了保持现有的结果甚至可能希望达到更高的水平,高管将会采取一系列行动,最终会导致内部控制的削弱、高管腐败情况的增多。在已经进行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的前提下,本文还选取了最小二乘法回归模型(下文简称OLS模型),进行面板数据模型分析的参照。在OLS模型的回归分析下,相较于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模型拟合程度较好,可解释程度相对较高,调整后的R2为0.192与R2差异不大,在OLS模型下的F值为685.743,回归方程呈现显著,模型整体显著性水平较高。本文选取的控制变量中包括五项财务指标、两个二分类变量等,其中总资产收益率反映企业盈利能力,资产负债率以及公司持有现金比例均和公司偿债能力相关,而固定资产占比则与比率结构有关,财务指标中同样包括公司规模这个变量。与固定效应模型部分变量回归结果一致,OLS模型下总资产收益率、公司成长性、公司规模的自然对数和固定资产占比对被解释变量公司腐败程度反映指数影响系数均为正,且这五个控制变量均在1%统计水平上显著。核心解释变量企业高薪酬在OLS模型中对被解释变量影响很大,影响系数达到-0.021。在未考虑公司个体因素的情况下,企业高薪酬对公司腐败程度反映指数的影响被放大,公司廉洁程度随着企业高管薪酬在全体员工薪酬的占比越高而呈反向变动,说明薪酬越高反而不利于企业内部控制。在负向效应上,资产负债率对公司腐败程度反映指数的影响也有一定的放大效应,影响系数为-0.012。与固定效应模型的回归分析较为不同的变量影响是公司现金持有比例以及固定资产占比,在模型1中,两个控制变量均不显著;而在OLS模型下,公司现金持有比例的影响系数为0.001,固定资产占比的影响系数为0.004,且在1模型3则采用混合最小二乘法回归模型(后文简称混合OLS模型)在控制时间和行业的前提条件下,对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从表4可以看到,核心解释变量企业高薪酬对公司腐败程度反映指数的影响系数为-0.022,在1%统计水平下显著,相较于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OLS模型下的回归分析中企业高薪酬的影响系数,在混合OLS模型中高薪酬对公司腐败程度反映指数影响更大。在是十个控制变量中,包括总资产收益率在内的六个变量对公司腐败程度反映指数的影响和模型1以及模型2基本一致,其中,资产负债率和公司规模的自然对数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被少许放大。而在之前两个模型中都不显著的公司现金持有比例变量在混合OLS模型中的影响系数为-0.002,在1%的统计水平下显著。可以对其的合理解释是现金的持有比例直接考察公司的变现能力,比例越大即现金持有越多,过多的现金也会对高管进行用企业资产进行盈余管理产生一定的影响。基于上述三个模型,在分别考虑公司之间的个体差异以及时间和行业会对回归分析产生的影响,可以看到核心解释变量高薪酬对被解释变量企业腐败程度反映指数显著为负,验证了上文假设高管薪酬占全体员工的薪酬比例越大,越不利于抑制企业腐败。多个控制变量中的影响系数符号基本一致,在影响程度上略有区别,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公司现金持有比例、固定资产占比、两职兼任以及是否为国企的哑变量不显著,OLS模型中两职兼任和是否为国企的哑变量不显著,而在混合OLS模型中所有控制变量均为显著。综上所述,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下,本次回归估计核心解释变量和其他控制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作出分析,三个模型均显示高薪酬对企业腐败程度反映指数的负面显著影响,多方面验证假设。表SEQ表\*ARABIC4公司腐败程度反映指数回归结果(1)Internal(2)Internal(3)Internal固定效应模型最小二乘法模型混合最小二乘法模型Manage-0.019***-0.021***-0.022***(-15.53)(-26.95)(-25.72)Roa0.041***0.050***0.047***(26.42)(36.65)(35.21)Lev-0.008***-0.012***-0.014***(-10.99)(-25.65)(-29.75)Growth0.002***0.001***0.001***(7.04)(4.88)(5.39)Size0.001***0.002***0.003***(4.37)(35.18)(35.84)Cashp0.0000.001-0.002***(0.10)(1.34)(-3.64)Fixp-0.000-0.004***-0.005***(-0.06)(-8.55)(-8.04)Duality-0.0000.0000.001**(-1.49)(0.27)(2.47)Fshr0.011***0.004***0.004***(9.05)(6.52)(6.43)Soe0.000-0.000-0.000*(.)(-1.47)(-1.81)_cons0.049***0.016***0.016***(14.85)(11.59)(9.55)N287602876028760r20.0850.1930.226r2_a0.0530.1920.225F258.794685.743226.317四、研究结论本文基于2010-2019年A股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为基础对高薪酬和企业腐败之间的联系做出一定的分析。尽管有大量文献证明在短期内给予公司高管一定的薪酬奖励能为企业的经济效益、内部控制等带来正面效应并且提出“高薪养廉”的概念。但是高薪酬对于企业腐败的长时间效应在现有文献中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结合锦标赛理论以及代理理论结合面板数据下的双向固定效应模型、OLS模型和混合OLS模型研究了企业高薪酬与公司腐败程度反映指数之间的影响关系。结合理论分析,从长期来看,高管薪酬的溢价将对公司的廉洁程度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在短期发挥积极效应后,效应将会逐渐削弱乃成出现反向作用,从而影响形成企业高管腐败。结合回归分析可知该情况在国有企业中存在可能性较大,在观测量较多属于国企的情况下,三个模型反映出高薪酬和公司内部控制效应的反向显著影响,在高管获得基于全体而言的高薪酬时,从长远来看,会削弱企业的内部控制越不利于抑制企业腐败。综合多方面而言,企业高管在发现公司可能出现闲置资金情况下,也会有进行自我盈余投资管理的倾向,由于国内企业对企业高管进行股权激励的情况较少,高管与股东之间利益无法达成一致性,尽管货币性薪酬已经达到一定的高度,也无法抑制高管为了进一步拥有和集中公司权力进行腐败行为。从2009年正式出台限薪令以来,政策上对于高管薪酬也有了一定的把控,随着政策的不断完善,2015年对国有银行高层管理人员的薪酬也进行了改革,从政策的不断完善上可以窥探,高管薪酬的溢价于控制企业腐败来说绝不是长远之策,而企业高管腐败的抑制也需要多项外部政策和内部管理并行作用。参考文献[1]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