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资源环境审计分析15000字(论文)】_第1页
【大数据背景下资源环境审计分析15000字(论文)】_第2页
【大数据背景下资源环境审计分析15000字(论文)】_第3页
【大数据背景下资源环境审计分析15000字(论文)】_第4页
【大数据背景下资源环境审计分析150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数据背景下资源环境审计研究目录1绪论 11.1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1.3文献综述11.3.1国外文献综述21.3.2国内文献综述…………………….31.3.3国内研究文献评述 22.1资源环境审计概述 42.1.1资源环境审计的主要内容 42.1.2资源环境审计的主要特征 42.2大数据审计的概念 52.3大数据背景下资源环境审计的理论基础 52.3.1可持续发展理论52.3.2现代系统论53大数据背景下资源环境审计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63.1大数据背景下资源环境审计现状 63.1.1大数据背景下资源环境审计范围方面…………63.1.2大数据背景下资源环境审计实施主体………………..………63.1.3大数据背景下资源环境审计目标及方法……..73.2大数据背景下资源环境审计问题分析 73.2.1缺乏资源环境审计观念73.2.2审计数据信息获取困难 73.2.3资源环境审计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73.2.4缺乏健全资源环境审计体系……83.2.5审计力量和审计人才匮乏 94关于大数据背景下资源环境审计优化建议 104.1强化资源环境审计理念………….……104.2保护审计独立性………..………………104.3健全资源环境审计法律体系 114.4构建完善的资源环境审计方法体系 114.5整合力量,优化人才队伍………………125结论 135.1研究结论 135.2政策建议 13主要参考文献151绪论1.1研究背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可持续发展理念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政府逐年增加对环境保护方面的投资额,有关环境保护政策制度的出台逐渐密集,资源环境的保护工作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资源环境审计作为国家环境管理重要监督手段成为全社会关注的“明星”。互联网时代下,因为环境监测技术的运用、环境动态监测网络的建设、各种先进数据处理和分析技术的成熟和各单位硬件设施的完善,所以对于资源环境审计来说,这是一次“明星”爆红的机会。但目前,资源环境审计仍存在着审计时间短、任务重、审计资源有限等诸多限制因素,使得资源环境审计的有效开展面临局限,进而导致资源环境审计不符合新形势下国家的新要求。而在大数据背景下,丰富多样的数据资源、快捷方便的数据采集方式、灵活先进的分析技术手段和远程实时的动态监测为缓解这一矛盾,促进资源环境审计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可能。我们应该对资源环境审计面临的新环境、新挑战和新形式进行全面思考,在资源环境审计中加强各种信息技术的应用,完善资源环境数据资源、降低资源环境审计风险、提高资源环境审计效率、实现审计全覆盖的目标,从担当起资源环境审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和推动环境服务实体经济、推动环境改革的重任,在国家监督体系中释放更大的能量。席卷而来的大数据浪潮,数据信息量正以爆炸式的速度不断加快,审计机关更应该在新时代舞台上抓住机会,充分展现自我,突破现阶段环境审计面临的困境。资源环境如何在大数据浪潮中,成为乘风破浪的领军者是未来环境审计的重点。1.2研究意义前期只顾经济增长,而冷落生态环境,后期醒悟时发现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逐渐成为不可调和的两个对立面。为协调生态经济关系,国家开展自然资源环境审计以加强环境监督管理。我国对于自然资源环境审计方面的研究、实践,集中在其基础理论,如涵义、主客体、内容、体系方面,研究过于粗浅。相关专家学者的各自研究方向不同,几乎没有人对基础性理论的研究更加深入,再加上研究方向的不同,审计实务举步维艰。推进政府审计工作开展迫在眉睫,需要加强对自然资源环境审计评价研究。习近平同志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环境的保护观念,进一步说明新时代国家审计对资源环境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环境审计与大数据应用的研究刚刚起步,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审计存在诸多不足。需积极探求大数据背景下资源环境审计实施路径,深入研究并提出改革方案,为促进大数据背景下资源环境审计的研究发展添砖加瓦。笔者认为大数据技术运用在资源环境审计具体工作实践,更有效实施资源审计,实现全方面审计。拓展审计空间、探寻在不同审计阶段选择合适现场审计与非现场审计结合的组织模式;完善资源环境数据,并抓住重点问题和潜在问题;进而持续性监督,对审计成果充分利用,完全发挥资源环境审计的功能。期望可以带给其他地区的资源环境审计工作上的启示,共同在国家可持续发展要求下不断进步。1.3文献综述1.3.1国外文献综述大数据应用于审计研究:迈克尔·阿勒斯(2016)和其他人认为,虽然大数据在审计中的应用很重要,但它在审计中的应用不如在其他领域有用。因此,他们深入研究了大数据应用于审计的受限原因,进而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凯西·恩吉特等人(2016)在审计后续行动中使用大数据进行详细和具体的研究,并提议成立一个团队进行数据分析:首先收集大量数据,然后进行分析,最后输出结果。根据这种方法进行后续审计。阿德里安·盖普等人(2018)分析了影响大数据在审计中的普遍应用原因,并鼓励进一步研究大数据在审计中的应用。乔治·萨利杰尼等人(2019)认为,审计技术的发展已进入一个新阶段。通过对专家进行22次访谈,总结了他们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在开发、实施或评估审计的经验,讨论了审计中的大数据和数据分析,应用方法。曼尼什·舒克拉等人(2019)在大数据背景下,分析了智能连续审计系统应用面临的问题,并探讨了问题之间的动态相互关系,以促进持续审计的发展。1.3.2国内文献综述资源环境审计内容的研究。尚思争、易爱军(2016)和其他人认为,环境审计都被称为更科学、更严格的资源环境审计。并进一步研究了概念演变的内在规律。审计署审计研究研究所副所长刘丽云(2017)认为,资源和环境审计是促进生态文明的重要途径。它是由审计机构进行,资源和环境监督涵盖相关单位和领导干部履行职责、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审计。对环境保护、生态恢复等政策执行、对资金进行管理和使用的审计。资源环境审计主题研究。蒋成飞、刘鹤飞(2018)认为,相关政府部门资源和环境审计的内容仅是绿色资源审计,并扩展了相关企事业单位专项资金审计、环境项目效益审计和领导干部的自然资源偏任审计。卢俊杰等人(2018)提出了两种资源和环境审计审计对象。第一,资源和环境责任单位,第二,责任承担者存在于资源和环境责任单位。资源环境审计方法研究。谢志华、陶玉霞(2016)认为,进行环境审计的最基本方式仍然是检查账目,检查自然资源使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条件,进行评估,并提出改进建议。对环境投入和产出进行绩效评估的相关技术方法是辅助手段,以及对被审计方自然资源使用和环境保护的法律合规性审查。关于大数据政府审计方面的研究。近年来,随着审计研究的不断推进,大数据政府审计越来越多,但有关大数据背景下的资源环境审计研究仍然较少。田程涛(2018)对于描述性统计、关联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作用、操作规范及实践经验深入分析得出了在大数据审计时代,面对审计发展的新需求,传统审计方法已经过时,统计分析方法在新时代背景下更具优势。姜慎,胡四海(2019)介绍了环境审计与大数据审计的相关内容,透彻分析大数据影响方面及影响背后存在问题。在环境审计大数据平台的建设、创新技术方法、相关政策的完善、培养高素质人才基础上发出呼吁,希望环境审计中的应用与发展不断前进。陈淑,王建姝(2020)利用聚焦编码分析、可视化统计分析等对近30年来我国政府资源环境审计的研究主题、时间维度、方法维度和重点领域加以梳理与分析。得出研究状态,关注焦点在于理论和评价研究以及问题和对策研究,随着发展阶段的推移,研究的广度和质量都明显提高,研究范式呈现出规范研究主导的现状的结论。大型数据政府审计研究。政府信息化审计研究通过电子政务研究进行。近年来,审计研究程度愈加深入,大数据政府审计越来越多,但在大数据背景下的资源环境审计研究仍然较少。江沈和胡思海(2019)详细深入环境审计和大数据审计两者关联性问题,分析了大数据对环境审计的除促进以外的方面,总结现阶段大数据背景下环境审计亟待解决的困境,并从环境审计大数据平台的建设、创新的技术和技术方法及相关政策进行了改进和培育。为了资源审计在大数据怀抱中茁壮成长,对高素质人才成长方面提出建议。陈树,金建英(2020),使用聚焦编码分析、视觉统计分析等,整理和分析过去30年我国政府资源和环境审计的研究主题、时间维度、方法维度和关键领域。结论是,我国政府的资源和环境审计研究形成了一种同等重视实践研究和理论研究的研究状态。全社会共同关注研究、评估研究以及问题和对策的研究进程。随着发展阶段的发展,研究的广度和质量显著提高,研究范式呈现出规范性的研究导向地位结论。1.3.3国内研究文献评述资源环境审计的研究在外国已经接入正轨,对很多方面都有着较为系统的研究,研究成果也正在趋于成熟。与国内资源环境审计以政府为主体不同的是,他们十分重视民间审计与内部审计在资源环境审计中的地位,对大数据背景下对资源环境审计提出了更加具体、实务的要求:例如,如何保证审计数据的安全性等方面、如何利用区块链、卫星影像等技术增强环境审计准确性和及时性。国内因为起步较晚,对资源环境审计的研究稍有滞后,但因为对资源环境的越发重视,现也已经取得了颇为丰富的研究成果。近年来,随着五位一体国家政策的持续推进,资源环境审计有了新定位和新要求,大数据背景下政府审计的研究重新成为国内专家们香饽饽。但他们还是主要是对大数据技术对审计的促进作用提出自己的建议,针对大数据背景下资源环境审计和大数据技术在资源环境审计中的具体应用并没有太多的实质性进展。

2大数据背景下自然资源审计的基本理论概述2.1资源环境审计概述资源环境审计是由审计机关或审计组织实施的,为合理保护土地、水、大气、海洋、矿产、森林、草原等人类生存、可持续发展性社会发展和建设生态文明所必需的资源环境,对有关环境保护修复和资源资产开发、利用两个方面进行的监督、评价工作。2.1.1资源环境审计的主要内容资源环境审计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七个方面:(1)审批生态文明、重大决策和部署、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以及计划(计划)实施等领域的重大事项;(2)自然资源资产的管理、开发和利用;(3)环境保护和改善环境;(4)保护和恢复森林和湿地等生态系统;(5)严格遵守自然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积极实现自然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履行自然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监督职责;(6)对自然资源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以及项目建设运营进行资金筹集;(7)其他有关自然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事项2.1.2资源环境审计的主要特征(1)审计范围的广泛性资源环境审计的范围非常广泛,审计内容也复杂多样。其审计领域涵盖水资源、海洋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污染防治、空气污染预防和控制、土壤污染防治、生物多样性等领域,并扩展到居民的生活环境、企业生产环境、社会和经济发展环境、绿色生态环境等许多其他方面。(2)审计目标的多样性资源和环境审计需要科学合理的资源和环境保护法律、制度和计划;贯彻落实资源保护和环境保护的基本国家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评估资源环境保护项目的执行情况和效益影响,以帮助改善资源环境管理机构的建立,提高其工作效率,并提供资金。就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提出建设性意见,让审计在资源环境中发光发热。这也表明,资源环境审计与传统财务收入和支出、财务和特别基金审计的目的存在重大差异。它不仅与金融密切相关,而且更加具有资源的价值和可持续发展的前景。(3)审计实施的专业性为了提交建设性的资源环境审计报告,审计结果令人信服。有必要建立客观和高度认可的标准,并使用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全面监测和核查。这对实施资源环境审计实施又是设置了一道难题。与此同时,深入了解资源环境管理不只是唯一业务要求,还要求他们在经济、管理、统计、社会学、会计、审计、法律、环境等方面拥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并了解计算机等现代管理和分析方法的专业能力。能力要求更严格。(4)审计结果的建设性资源环境审计的基本功能是进行资源环境监督。但不能局限于审查和监督、发现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确定限制性因素,提出有价值的科学可行的改进措施,完善资源和环境的管理体系、信息化和科学水平,以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更为重要的。资源环境审计目的并不在于监督,资源环境审计监督是为了更为深层次的建设性审计。2.2大数据审计的概念“大数据审计是实现全面审计范围的唯一途径”。大数据审计是在计算机辅助下,利用网络爬虫、数据分析模型、可视化、多维数据分析、数据挖掘和其他技术手段,与审计对象、处理、分析、挖掘和得出结论有关的新型数据资源审计模式。大数据审计可以克服审计资源不足、审计范围有限、审计证据收集困难、效率低下和成本高问题,进一步提高审计质量。2.3大数据背景下资源环境审计的理论基础2.3.1可持续发展理论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联合国世界环发委的报告中首次提出来了可持续发展理论这一概念。横空出世的新概念引发各国各国对人类生存发展和环境热议后,逐渐得到社会公众的认同。其理念主要是指发展既需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要对后代人负责。众所周知,中国地幅辽阔,很多资源储藏量位列世界前茅,是个资源大国,但在同时中国也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超额的人口使中国的多项人均资源占有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线。而随着经济的粗放式发展,环境问题的恶果使人们醒悟,于是可持续发展理论一经提出,在我国传播相当迅速,并快速被社会公众认可与支持,其理念为我国确定了新的发展目标模式。在这全球大形势下,可持续发展理论也为资源环境审计的发展指明了正确的革命方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确保社会经济发展要与资源环境的最大限度步伐一致、促进环境的持续改善、造福后代的明天。资源环境审计的发展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充分发挥资源环境审计在生态环境治理中的作用,担当起资源环境审计的切实责任。2.3.2现代系统论现代系统论起源于系统论,差别在于传统的经典系统论关注的是系统整体性的研究,而现代系统论既关注系统的整体性又关注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它认为整体与部分都是系统中十分重要的存在,不讲整体无异于盲人摸象,只讲整体显然也是不行的。采取抽样审计一般是过去审计的传统方法,它的原理在于用部分的原理解释整体的过程,进而推到整体是否由于这部分问题还原的过程。大数据背景下的资源环境审计是既可以发现从整体出发,得到整体规律、趋势等有价值的信息,又可以从部分、个体方面发现疑点、问题。资源环境审计是在大数据条件下利用各种先进的数据分析技术手段,形成了不同与传统资源环境审计的工作思路。传统与现代之间类似于系统论与现代系统论的联系,因此,实现各个阶段审计功能的充分利用,既从整体角度进行分析,又不遗漏个体存在的疑点,大数据技术在资源环境审计的应用毫不夸张的撑起了整个审计过程的框架,并且畅通无阻。3大数据背景下资源环境审计的现状及问题分析3.1大数据背景下资源环境审计现状3.1.1大数据背景下资源环境审计范围方面我国针对资源环境审计范围存在狭窄问题。大气、水、海洋、土地、矿产、森林、草原、城市和农村等都是资源环境审计的范围,而对于审计全覆盖的要求,我国却主要是以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土地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等方面为主展开资源环境审计工作。财务作为审计的基调,然后让环境保护资金作为线索开展审计。审计不光在主体方面存在狭窄问题,甚至在生物多样性审计、核安全与辐射审计、农村人居环境等方面尚未涉足。相关部门的环境管理、环境治理责任几乎没有进行绩效审计。还未符合审计全覆盖的审计要求。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后,一些经过股份制改造之后的生态企业,成长为民营公司或者公众公司。在我国,生态资源审计对象通常仅是国营企业与民营企业,工作一般也仅是审计生态资源环境保护专项资金和有关生态资源环保资金的使用情况,对于构建环境管理体系和实施环境保护方案等工作几乎忽略。而且股份改革以后的生态公司未纳入资源环境范围之内。所以,对生态资源进行环境审计存在范围狭窄的情况。从审计分类上看,自然资源审计工作的侧重点在全国各个地区也大不相同。例如一些工业发达的省市,重点在固体废弃物污染审计和节能减排审计工作方面,对于不达标项目着重进行整改监督,致力于“绿色转型”的道路;我国北方省市近年来一直饱受空气质量问题折磨,有关政府部门积极开展大气环境治理与保护审计工作,对于排污不达标企业治理、强化督查执法由审计部门负责,清洁生产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每个省份的重中之重是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审计,这两者紧密相连,针对水资源污染问题实施的水资源防治项目稍有起色,土地资源审计问题却又在水资源污染防治接踵而至。随着审计工作的不断推进,我国正式确立了“绿色审计”制度。采取以财务和自然资源资产相互结合方式,有条不紊的展开资源资源环境审计工作。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离任审计工作的促进下,我国大型资源环境审计试点项目不断增多,开展工作进一步加深。3.1.2大数据背景下资源环境审计实施主体在生态资源循环经济、生态资源可持续发展和生态资源低碳经济理论在财务、会计和审计方面专家领域颇有成就,并结合实践稳步推进。而针对于“去审计化”的问题上缺乏的关注目光。事实证明,传统财务审计划与生态资源环境审计是两个非常独立的个体,生态资源环境审计并不存在依赖传统财务审计的缺点。专家们虽然积极地参与资源环境审计研究,研究目光只局限在环境管理和环境工程监测方面,有关生态资源环境审计技术与方法领域虽有进步,但我国资源环境审计研究总体还是存在形式单一、数量少、程度浅的弊端。自然资源环境审计主体基本是由政府担当,运用《国家审计准则》所规定的观察、检查、监盘、计算、查询及函证、分析性复核等6种审计技术方法来展开工作。除上述6种方法以外的其他审计技术方法之外的方法几乎不复存在。地方政府审计还大多对环境审计工作不够重视,审计工作仅是在资金使用方面展开,对于环境审计的人力、物力、时间方面投入较少,而且展开的审计项目数量试点极少,资源环境审计没有发挥实际作用。3.1.3大数据背景下资源环境审计目标及方法在资源环境领域方面,大部分地区的审计刚起步,在确定什么样的审计内容和范围、选用什么样的审计取证程序和方法、审计结果如何评价等,未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可供复制推广的审计模式。水、土地、森林、矿产等多个领域都为自然的一部分,且全部在自然资源审计范围内,涉及项目诸多,且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和指标,审计工作需要多个部门甚至是多行业统筹协作,增大了审计工作人员的定量分析、确定效果并落实责任的难度。目前我国政府审计工作主要还是偏重于合规性审计以及财务审计,在实际开展审计工作是还是采取老一套的方法。我国环境审计工作的审计对象和审计内容较为单一,目前来看,环保资金的财务收支审计几乎是我国资源环境审计的全部工作内容。审计人员及其看中国家无偿投入的环保资金,他们一直致力于这部分资金管理和使用的真实、合法性监督。环保资金财务收支审计成为我国多数审计部门的重点审计项目。传统财务审计思想和方法仅仅保证环境保护资金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而对项目本身及资源环境管理忽略。3.2大数据背景下资源环境审计问题分析3.2.1缺乏资源环境审计观念原本我国的自然资源环境审计发展程度就较国外延迟很多,相关工作人员对资源环境审计的认识也并不透彻。在社会上,人们仍然相信只要经济发展好,国家变有钱,再投资保护和控制环境都不算晚。为了经济利益,一些项目审计采用自由放任和宽容的方法。与此同时,一些审计部门也仅仅只关注环保资金的审计工作。在安排环境审计项目数量时,投资在环境审计的各种成本不足,这影响了资源和环境审计的质量,并限制了资源环境审计的作用。此外,审计师对资源环境审计重视不够,认为审计只能评估资金使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规性,不能审计资源环境,也没有认识到资源环境与审计工作密切关联,即使进行了资源环境审计,审计的项目数量和投入也相对较少,且主要是对环保资金财务收支和重点项目进行的专项审计。落后的系统资源环境审计理论再加上资源环境审计观念不够深入人心,审计人员和社会大众对资源环境审计工作几乎没有参与度,没有对于资源环境问题的危机感。3.2.2审计数据信息获取困难资源环境的信息分布分散且复杂,在实际审计工作中数据信息的收集存在明显困难。再加上资源环境信息披露不充分,更加剧数据信息获取的困难程度。受我国制度影响,双重领导——地方政府的审计人员不仅被同级政府领导,而且与上级审计机关也存在领导关系。复杂的领导关系极大的影响本级政府的审计工作。一方面,对资金投资要求巨大的资源环境审计其环境审计经费的主要来源由本级政府承担。这极易造成对地方环境审计人员经济上的控制,从审计主体上就没有了独立性,很有可能向地方政府妥协,监督力度下降,工作人员谋取私利。另一方面,不好审计结果会给本级政府消极结果,因为本级政府拥有对审计机关人员的晋升和奖励的权利,即使部分环境审计人员能够对被审计对象进行彻底审查,在向上报告结果时,自身利益受到多方面考量,所以对环境审计真实结果进行弱化。综上所述,在经济、政治上受到过多来自“被审计单位”的压制环境审计人员,并没有使资源环境审计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并且反腐的效果不佳。另外,资源环境审计工作涉及多个部门机构,各个部门对于数据信息的概念、指标各有一套自己的标准,导致相互之间的差别。相关信息容易遗漏、及时充分获取以及共享也会使各部门之间的分工合作困难。同时,对于数据的收集和使用在不健全的资源环境基础信息系统上举步维艰,并且各项资源环境信息的披露没有统一标准,强制性也表现不足,即使披露出相关信息资源环境信息即不够公开透明又不够全面。民众对于资源环境问题没有很强的积极参与性,资源环境保护观念不够深入人心。3.2.3资源环境审计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随着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进一步推进,《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规定(试行)》在二零一七年六月审议通过。但有关专门法律如《审计法》《环境保护法》未明确规定资源环境审计相关内容。资源环境法规体系、环境标准等还处于建设和完善阶段,缺乏权威性的资源环境审计依据。资源环境审计不光在法律层面的规定不够具体,在资源环境审计具体实施审计的工作内容标准及实施细则,规定的也不够明确,在具体操作指导细节中还存在问题,在执法方面,审计机关似乎与资源环保等主管部门出现职能相似,责任不清的问题。这不仅造成审计资源的浪费,而且不满足当前及今后社会发展的需要。没有环境保护的意识的企业在我国经济结构中占比惊人。相关企业即使发现资源环境问题,又由于惩罚力度和违法成本过低,他们对法律法规选择性失明,从而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来获取利润。对于某些企业环境违规行为甚至一些政府部门当做视而不见。并且,问责机制不够透明公开:政府对企业没有明确的责任认定规则,对于相关管理人员的职责划分也不够清楚明确。因此,部分企业屡查屡犯,政府环境审计工作开展的成效低下。3.2.4缺乏健全资源环境审计体系资源环境会计作为资源环境审计的重要基础,对资源环境审计的发展至关重要,但是我国对资源环境会计的研究和尝试道路还很长,科学成熟的体系形成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我国对资源环境会计在会计制度、规章方面没有作任何明确规定,就连最为基础的会计报表也没有落实。审计机关在实际操作中会计制度、报表的缺失就无法合理评估自然资源的会计价值,这严重制约了资源环境审计的进步。资源环境审计缺乏较为完善的审计模式。执行力度不足的相关政策、使用不明的相关专项资金以及对于缺乏自然环境资源的量化评价指标让资源审计工作难以进行,特别是涉及多地域、长时间的审计评价工作难以做出有公允力、约束力的审计报告。而资源环境审计则更侧重于绩效审计,如果不能建立起科学、有效的定性与定量结合的评价指标体系,那么资源环境审计工作将会难以全面充分的开展。财务收支审计被看成传统资源环境审计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但在新时代环境的要求下,环境审计工作不应该局限于这方面,更多的如环境审计依据,绩效审计,环境经济政策也应该成为关注焦点。受审计手段、审计技术设备、审计人员素质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导致审计研究不够深入,存在的潜在风险未被完全揭示,绩效评价不全面,降低审计质量。当前我国资源环境审计正处于不断探索阶段,审计理论不成熟与审计体系不完善将会产生巨大的审计风险。3.2.5审计力量和审计人才匮乏第一,数据化审计是各级审计机关大力发展的新兴审计领域。现代化技术设备如卫星遥感、GPS全球定位、谷歌地图以及其他检测设备被运用来获取大量的相关业务数据,在大数据平台进行比对分析,以便问题线索的查找。数据化审计不但可以筛查、比对大量数据,而且可以连接资源环境监测系统实现,对实时监控运行情况和运行结果,避免人为操纵监测系统运行,使超排放标准的污染物排入大气、河流等。但数据化审计所需软件和审计人员应用水平要求较高,审计手段不足,业务数据获取有限,相关资源环境保护成效不高。资源环境审计工作运用数据化审计的推进缓慢,数据的采集工作虽然展开却不够专业,当前审计机关探索道路任重而道远。第二,由于资源环境审计具有涉及广泛专业、技术性要求高的特点,这要求审计人员需要具备财务审计知识,并且掌握政策法规、具备管理、统计、经济以及工程学等多方面专业知识,同时还要兼备沟通交流、绩效审计、联网审计、综合分析等技巧。这是对审计人员更高、更严的挑战。科学含量更高审计手段,不仅不同于传统的财务审计,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大数据联网审计都涉及。目前多是传统审计人员从事资源审计工作,没有完备的知识结构,不具备完备的资源环境管理方面知识和技术,并且缺乏相关业务经验,导致难以获取业务数据的技术,不能充分展开工作,资源环境审计全覆盖的战略目标遥不可及。4关于大数据背景下资源环境审计优化建议4.1强化资源环境审计理念环保知识的普及和环保意识增强需要全社会共同对环保宣传和教育力度加强。积极开展资源环境审计必要性:资源环境保护的良好局面必然是首先营造良好氛围,其次是深入人心的资源环境审计理念和意识,最后得到全社会关注和参与。相关部门应提高审计站位,相关部门首先端正思想,拥有全局观念和大局意识,发散性思维的进行资源环境审计统筹谋划,确保资源环境审计工作顺利实施。第一,学习进步思想政策。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生态文明建设相关政策措施以及自然资源相关知识为指导,重点突出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领域以及审计工作,构建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领域的全方位审计工作。第二,构建数字化审计平台。转变审计人员的思维,探索审计证据新方法,全面深化大数据审计技术推广进程。改变传统收集审计证据往往在财务账目、相关文件中查找具有因果关系思维模式,转向从海量数据中发掘相关审计证据方法策略。在全社会各级力量的支持下,建立部门联动的高效资源环境数据共享平台。4.2保护审计独立审计人员对本级政府之间在经济上存在依存的状况,使资源环境审计的独立性大打折扣。审计人员“不敢查”或“不敢说”的顾虑,使资源环境审计的效果不显著。将资源环境审计独立出来,由上级审计机关专项拨款专门管理是从根源解决问题的方法。审计团队开展审计工作不再受人脸色,独立性大大增强。资源审计工作不能紧靠政府审计人员的单打独斗,更是需要具有社会性的审计组织及其内部审计部门在资源环境审计工作中积极支持。国家审计机关所开展的资源环境审计工作需要社会性审计打辅助,国家整体资源环境审计工作更需要他们作为持续动力。具有社会性的审计组织最为有利的优势是法定独立性。这不但可以对被审计的项目客观分析,并提出专业、客观、有效地意见,而且为政府审计提供重要补充;内部审计充分发挥了对本行业、本单位自身发展环境的监督功能。他们的监督工作从规划、立项、建设、投产到各环节,从未在审计过程中落下队。因此,充分发挥社会性审计和内部审计的有利优势,整合审计有限资源,形成资源环境审计的有效合力,在资源环境审计过程中不断优化质量和效果。4.3健全资源环境审计法律体系健全和完善资源环境审计的法律法规是现阶段国家迫在眉睫的大事。完善的资源环境审计法律体系是解决有关资源环境审计的法律法规尚不明确问题,将资源环境保护与传统资源环境审计工作有效结合最为有效的方法。针对我国资源环境现状,制定一套明确资源环境审计的权限、范围,确定资源环境审计的具体内容、审计程序以及方法的法律法规,以完善资源环境审计准则,使资源环境审计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在法律层面上明确环境保护部门和审计部门在环境保护领域的职责,担当起自己角色的监督及管理职能并且阐明审计机构的权力。严格规范要求根据环境合规性审计制定相关准则,具体规章制度,环境审计的主要内容,以及对审计师的专业水平,环境审计风险,审计证据和程序等。对审计人员违法行为上升为刑罚问题,绝不姑息任何违法行为,不光行政民事处罚还应具体规定罚款金额,并完善追责制度,为环境审计的发展保驾护航。4.4构建完善的资源环境审计方法体系一方面,建立和完善资源环境审计理论体系,需要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并积极进行理论研究,考量国外先进的资源环境审计研究成果,认清我国在资源环境审计上存在问题,探索建立健全我国资源环境审计的审计目标、对象内容和审计方法的理论框架,构建操作性强、针对性强、符合实际的资源环境审计方法体系。第一,确保科学、客观的环境绩效审计。首先构建国家统一标准的资源审计评价指标,其次还应建立不同类型的环境审计评价规则以及相关定量和定性指标以针对不同的环境审计项目。第二,构建环境审计评价系统。1.在多个角度和多个层次上开展审计评价工作,生态资源环境审计定性分析,提升审计工作的说服力;2.优化审计指标设计。全面优化环境标志产品的数量、环境事件发生概率、环保政策执行效等方面工作。3.确定指标设计原则。审计人员对生态资源财务资料进行量化工作需体现指标设计原则,以便对审计工作绩效审核。另一方面,拓宽审计内容,深化环境审计广度和深度。资源环境审计工作不单单包括对审查资金和项目的合规性审查,还包括环保资金和投资项目的绩效审计。具体的环境保护计划或环境评估报告是极具价值的审计工具,审计人员需要充分利用,深入分析项目的实际成果的标准及成本效益性。同时,为避免出现为追求政绩而忽视环境保护,无视企业破坏环境的违规违法行为,我国更应该加强环境责任审计。其次,在我国水污染和大气污染防治项目的成功审计案例上借鉴经验,逐步扩大审计范围。将新兴项目,例如生物多样性保护,海洋保护和能源审计等加入资源环境审计范围内,并紧密结合国家生态工程,不断推进环境保护工作。第一,将谷歌地图、地理信息技术嵌入管理系统中,并依据资源类型、审计对象构建分析模块建立一套资源环境审计实施系统;依靠科技实现审计全覆盖:把握区块链技术有利优势,根据时间序列生成永久性和不可逆修改的环境数据记录,将资源环境系统与数据连接,赋予审计人员一定使用权限,使审计人员能够实时访问相关数据库,推动联网审计的实时监控和动态监控。第二,科学制定审计计划,统筹安排审计项目。先对资源环境审计对象和范围的综合考虑,再逐步制定年度计划和中长期项目计划。加强调查研究以及与各部门之间的沟通,确保与各级审计机关项目有机衔接,避免审计项目的交叉重复,分类确定审计重点和范围,使资源环境审计全覆盖有序推进。4.5整合力量,优化人才队伍第一,积极调动多方审计力量,形成合力审计。一是多级审计机关的联动机制。由各级审计机关中优秀审计人员组成审计队伍,采用多种方式,对资源环境领域里的重点资金、重点资源、重大项目进行审计,形成资源整合—合力。二是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力量。注重内部审计监督管理的源头性作用,对内部审计工作进行有效指导,推动被审计单位建立内部环境审计与环保督查,在信息共享、成果共享、共同落实问题整改等方面形成共同监督力量。三是有效利用社会审计资源。采用公开招投标或者建立中介机构库方式,选择资源环境审计业务外包社会中介机构,也可以通过建立资源环境专家库,借助专家团队力量参与到审计工作中,有效弥补审计力量的缺失与不足。第二,重视人才资源,提高综合素质能力。为了增强审计力量,加大专业人才引入,同时对现有审计人员进行相关培训。开展环境审计工作不能仅仅依靠国家审计部门内部审计人员,必要时还需聘请专家。专业知识弥补审计理论的不足,为资源环境审计工作持续开路。除此以外,在招聘时,机构应优先选择既是专业财务和资源环境有关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培训考核现有审计人员,使其掌握有关资源环境审计的知识,并鼓励他们学习环境学、工程学等环境专业知识。增强业务知识,优化知识结构。此外,应加强国际交流,亚审环委会工作会议、世界审计组织环境审计工作组会议都是可供选择的方案。多渠道探讨分析资源可持续利用、环境审计智能应用等审计问题。采用轮岗交流的方式,在不同类型的审计项目累积实践能力,拓展知识面,培养综合分析能力。同时通过增加人员编制、外聘等方式吸纳人才,逐步建立起高素质资源环境审计队伍。其次,推动“跨界”交流。同前所述,资源环境审计同时需要会计、审计、勘探、评估、计算机技术等专业知识,多种学科的融会贯通是资源环境审计工作高效进行的基础,然而同时掌握这些知识的人才凤毛麟角,培养资源环境审计综合型人才也不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时间的努力。因此推动各领域进行“跨界”交流,使各专业专家强强联合是在短时间内推动资源环境审计迅速发展的有效途径。就短期来说,审计团队专业多样化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当前资源环境审计工作的需要,长远看来,需要对相关学科进行融合才能推动资源环境审计理论,和实践的持续发展。5结论5.1研究结论资源环境审计运用大数据是一次乘风乘势的有效尝试。有效运用大数据技术和方法,有效挖掘环境资源审计数据,准确快速的找出审计工作中的弊端,并建立一套相对完善的资源环境审计管理体系。在大数据浪潮中,资源环境审计如何一步步站稳脚跟并稳步向前是目前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资源环境审计对生态资源进行环境审计是一把新型的价值评判标尺,更是监督与治理生态环境的神来之笔,它能够促进生态资源保持绿色发展。论文探索了大数据背景下资源环境审计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所发现的问题仔细分析了各个问题的原因。得出以下结论:(1)面对爆炸式信息的快节奏时代,我国的自然资源环境审计研究刚刚稍有起色,仍与外国审计研究差距较大且传统的审计审计思维局限性日益突出。(2)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资源环境审计体系有待完善。在审计署公告的审计项目中环境审计占比极少。科技进步,审计手段得到提升,越来越多的技术手段被运用,资源环境审计的方面得到丰富。(3)项目计划管理和安排机制以及组织模式在资源审计中没有妥善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