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哈三中2024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1页
黑龙江哈三中2024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2页
黑龙江哈三中2024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3页
黑龙江哈三中2024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4页
黑龙江哈三中2024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黑龙江哈三中2024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菊花的重瓣是一种突变性状,研究表明有三个突变基因可能与重瓣性状有关。相对于野生基因,突变基因Ⅰ增添了1个碱基对,突变基因Ⅱ替换了1个碱基对,突变基因Ⅲ缺失了1个碱基对。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野生基因与突变基因可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两条染色体上B.野生基因与突变基因可位于一条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C.野生基因突变形成三个突变基因说明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D.突变基因Ⅱ控制合成相应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数可能改变多个2.2019年澳大利亚的山火肆虐了4个多月,过火面积超过1.21万平方公里,造成包括超2万只考拉(吃桉树叶)在内的约1亿只动物丧生。叙述正确的是()A.过火地区上的所有动物构成一个群落B.可调查灾后考拉的种群密度并据此判断其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C.考拉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D.过火地区的生态恢复过程属于初生演替3.鸡的片状羽基因(A)对丝状羽基因(a)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芦花羽色基因(B)对非芦花羽色基因(b)为显性,位于Z染色体上。现有一只芦花片状羽鸡与一只非芦花片状羽鸡交配,F1代的母鸡中约有3/8为非芦花片状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亲本中芦花片状羽为母鸡,基因型为AaZBWB.亲本都能产生4种配子,其中含Zb的占1/4C.F1代公鸡的表现型有2种,比例为1∶1D.亲本公鸡能形成含aaZbZb的次级精母细胞4.种粒少而小的狗尾巴草经过人类长时间的驯化,逐渐转变为穗大、籽粒饱满的小米,小米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没有人工驯化,狗尾巴草种群中不会出现穗大基因B.小米和狗尾巴草性状差异较大,故二者不属于同一物种C.人工驯化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狗尾巴草的基因型D.人工驯化会使狗尾巴草的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5.植物具有“周期共鸣”的特点,即植物内在的生物节律与外界昼夜的时间变化(正常昼夜周期为24h)相互匹配。科研人员检测了某野生型植物在T20(光照和黑暗各10h)、T24(光照和黑暗各12h)和T28(光照和黑暗各14h)条件下叶片的叶绿素含量,结果如图所示。科研人员又使用化学诱变剂处理该种野生型植物,诱导其发生基因突变,筛选得到周期节律改变的纯合突变体Z(周期节律比野生型短)和T(周期节律比野生型长)。为了探究植物生物钟周期与环境昼夜周期之间匹配程度是否通过影响叶绿素含量来影响光合作用,应设置的实验组数是()A.3 B.4 C.5 D.66.芦笋是雌雄异株植物,雄株性染色体为XY,雌株为XX;其幼茎可食用,雄株产量高。以下为两种培育雄株的技术路线。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提高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比例促进芽生长B.幼苗甲、乙和丙的形成均经过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C.雄株丁亲本的性染色体组成分别为XY、XXD.雄株甲和雄株丁的培育过程中均发生了基因重组7.光合作用是生物界最基本的同化作用,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流经森林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B.净光合速率为零时,蓝藻细胞产生ATP的场所主要有线粒体和叶绿体C.光反应产生的ATP是暗反应中将CO2合成糖类的能源物质D.用H218O培养小球藻,一段时间后可在其产生的糖类和氧气中检测到18O8.(10分)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有关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大量出汗丢失Na+,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内液B.细胞不仅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C.正常人剧烈运动后,血浆的pH仍能维持近中性D.当内环境稳态遭受破坏后,不一定引起细胞代谢紊乱二、非选择题9.(10分)氨基丁酸作为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广泛分布的神经递质,在控制疼痛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其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氨基丁酸在突触前神经细胞内合成后,可能需要经_______才能与突触小体膜(突触前膜)融合并分泌出去。当兴奋抵达神经末梢时氨基丁酸释放,并与位于图中突触后膜上的____________结合后,通道开启,使氯离子内流,从而抑制突触后神经细胞____________(填“静息、电位”或“动作电位”)的产生。(2)人体注射麻醉剂后,麻醉剂起到了与____(填物质名称)一样的功能,从而可____________(填缩短或延长)氯离子通道打开的持续时间,产生麻醉效果。10.(14分)大麦种子主要由胚和胚乳组成,种子萌发所需营养物质均来于胚乳。用赤霉素处理未发芽的大麦种子,在一段时间内种子中α-淀粉酶含量会增加。请回答下列问题:(1)赤霉素能__(填“促进”或“抑制”)大麦种子的萌发,理由是________。(2)大麦种子在无氧的条件下,将有机物分解释放能量,未释放的能量去向是____________。(3)用赤霉素处理无胚及无糊粉层的大麦种子,不产生α-淀粉酶。能否说明赤霉素的靶细胞在糊粉层?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11.(14分)鹌鹑(ZW型性别决定)的羽色与基因B/b和基因Y/y有关,其中B为有色基因,b为白化基因,Y决定栗羽,y决定黄羽。研究表明基因Y/y位于Z染色体非同源区段,为探究基因B/b所在染色体的类型(不考虑基因B/b位于Z染色体同源区段),以进一步确定基因B/b与基因Y/y的位置关系,某研究小组选择20只黄羽公鹑与60只白羽母鹑杂交混群饲养,1周后连续收集3批种蛋进行孵化,得到F1并记录羽色及性别分离情况,结果如下表:入孵批次入孵蛋数出雏数栗羽(公)栗羽(母)黄羽(公)黄羽(母)白羽(公)白羽(母)127620410300101002282209105001040032782131070010600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实验结果F1中白羽性状消失,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2)基因B/b与基因Y/y的位置关系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种可能。(3)结果表明,仅从F1的羽色及性别分离情况还不足以达到实验目的,请以F1为实验材料设计实验对两对基因的位置关系进行进一步探究。要求写出实验思路、预期结果及结论_____________。12.如图为前胰岛素原加工成胰岛素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前胰岛素原生成胰岛素的加工过程需要蛋白酶催化_____________的断裂。脂肪酶不能催化该加工过程,这体现了酶具有____________性。(2)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依赖于细胞膜的_____________性。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和胰岛B细胞都含有胰岛素基因,但胰岛素基因只能在胰岛B细胞内得以表达,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从转基因获得的大肠杆菌中获取的前胰岛素原无生物活性,需在体外用蛋白酶切除信号肽和C肽。不能从转基因大肠杆菌中直接获得具有生物活性的胰岛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4)以饥饿处理的小鼠为实验材料,通过观察小鼠的活动状态探究经过低温(4℃)保存过的胰岛素是否具有生理活性,请写出简要实验思路(小鼠的具体活动状态不作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C【解题分析】

基因突变中碱基增添或缺失的位置不同,影响结果也不一样:增添或缺失的位置在最前端,会引起氨基酸序列全部改变或不能表达(形成终止密码子);在中间某个位置会造成肽链提前中断(形成终止密码子)或插入点后氨基酸序列改变;在该序列最后则不影响表达或使肽链延长。【题目详解】A、野生基因与突变基因是等位基因,可能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两条染色体上,A正确;B、如果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交叉互换,野生基因与突变基因是等位基因也可能位于一条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B正确;C、野生基因突变形成三个突变基因说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C错误;D、突变基因Ⅱ的形成是碱基对替换的结果,若突变基因Ⅱ转录形成的信使RNA上终止密码子的位置发生改变,可导致突变基因Ⅱ控制合成的相应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数目发生改变,故可引起氨基酸数改变多个,D正确。故选C。2、C【解题分析】

1.种群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2.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3.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题目详解】A、群落包含一定区域内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A错误;B、判断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的依据应该是年龄组成,不能用种群密度,B错误;C、考拉吃桉树叶,其粪便的能量属于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不属于初级消费者的能量,C正确;D、火灾过后,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种子或其他繁殖体,恢复过程属次生演替,D错误。故选C。【题目点拨】本题考查种群的特征、群落演替的类型,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3、D【解题分析】

根据“一只芦花片状羽鸡与一只非芦花片状羽鸡交配,F1代的母鸡中约有3/8为非芦花片状羽”,3/8=1/2×3/4,可知亲本的基因型为AaZBZb和AaZbW。【题目详解】A、据题干可知,亲本中母鸡为非芦花片状羽,基因型为AaZbW,A错误;B、亲本能产生4种配子,其中含Zb的占1/2,B错误;C、F1代公鸡的表现型有4种,比例为3∶3∶1∶1,C错误;D、亲本公鸡能形成含aaZbZb的次级精母细胞,D正确。故选D。4、D【解题分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题目详解】A、若不经人工驯养,狗尾巴草种群中也可能会出现穗大基因,A错误;B、小米和狗尾巴草性状差异较大,但不存在生殖隔离,故二者属于同一物种,B错误;C、人工驯化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狗尾巴草的表现型,C错误;D、人工驯化会使狗尾巴草的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D正确。故选D。5、D【解题分析】

结合题意以及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是突变生物的种类和周期处理的,因变量是各组处理的不同突变类型的叶绿素含量。然后根据实验设计的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和等量原则进行设计实验。【题目详解】探究植物生物钟周期与环境昼夜周期之间匹配程度是否通过影响叶绿素含量而影响光合作用,除设置题中的对照实验外,还需要设置突变体Z(周期节律比野生型短)和T(周期节律比野生型长)分别在T20(光照和黑暗各10h)、T24(光照和黑暗各12h)和T28(光照和黑暗各14h)条件下的实验,测定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并进行比较,故需要设置6组实验,即D正确。故选D。。6、B【解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伴性遗传与植物组织培养的相关知识。植物组织培养所遵循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其流程是:离体的植物组织、器官或细胞(也叫外植体)经过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经过再分化长出丛芽,最终形成植物体。【题目详解】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使用比例影响植物细胞的发育方向,当二者比值高时,有利于根的分化,抑制芽的形成,比值低时,有利于芽的分化、抑制根的形成,比例适中时,促进愈伤组织的形成,A错误;幼苗甲是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幼苗乙与幼苗丙的形成是花药离体培养形成单倍体植株的过程,这些过程所用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技术手段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因此需要经过脱分化与再分化的过程,B正确;花粉是经过减数分裂产生的,其配子含有X染色体或Y染色体,经过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再经过染色体加倍处理后得到的植株乙与丙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或YY,因此雄株丁的亲本的性染色体组成分别为XX、YY,C错误;雄株甲是通过无性繁殖形成的,形成过程中不会进行减数分裂,因此也不会发生基因重组,雄株丁是通过有性生殖形成的,形成过程中经过了减数分裂,因此会发生基因重组,D错误。【题目点拨】本题容易错选C,因为易受雌雄异体的生物的性染色体组成是分别是XX、XY的思维定势影响。7、B【解题分析】

1、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2、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水的光解产生[H]与氧气,以及ATP的形成。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糖类等有机物。【题目详解】A、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A正确;

B、蓝藻是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和叶绿体,B错误;

C、光反应产生的ATP和NADPH是碳反应中将二氧化碳还原为糖的能源物质,C正确;

D、用H218O培养小球藻,在叶绿体中进行光合作用,进行水的光解形成氧气和[H],则最先检测到含有放射性的产物是氧气。氧气可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在CO2中可检测到被标记的O,再通过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转移到糖类等有机物中,D正确。

故选B。【题目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是考查的重点和难点。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有机物和氧气,呼吸作用为光合作用提供二氧化碳和水。8、D【解题分析】

内环境即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组成,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稳态包含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的稳态,内环境稳态是一种动态平衡;内环境的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题目详解】A、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大量出汗丢失Na+,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内液,A正确;

B、细胞会消耗内环境中的营养物质,也会将分泌物和代谢物释放到内环境中,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B正确;

C、正常人剧烈运动后,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进入血浆,经过血浆中缓冲物质的调节,血浆的pH仍能维持近中性,C正确:

D、当内环境稳态遭受破坏后,一定会引起细胞代谢紊乱,D错误。故选D。【题目点拨】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稳态的概念、维持机制和意义,对于内环境稳态概念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二、非选择题9、高尔基体的加工、包装和运输氨基丁酸受体(特异性受体)动作电位氨基丁酸延长【解题分析】

1、神经纤维静息时,K+外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受刺激后,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神经递质是由突触前膜以胞吐的方式释放进入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题目详解】(1)氨基丁酸属于神经递质,递质的释放是胞吐作用,所以需要经过高尔基体的加工、包装和运输才能与突触小体膜(突触前膜)融合并分泌出去;递质释放后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的受体(氨基丁酸受体)结合;氯离子内流使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电位差进一步增大,从而抑制了动作电位的产生。(2)麻醉剂可以抑制动作电位的产生,起到和氨基丁酸一样的功能,延长氯离子通道打开的持续时间,产生麻醉效果。【题目点拨】本题的重点是要理解氨基丁酸引起的是抑制作用,理解抑制作用产生的机理是解题的关键。10、促进赤霉素能够促进大麦种子中的α-淀粉酶合成,而α-淀粉酶能促进淀粉的水解,为种子的萌发提供能量贮存在酒精中不能因为赤霉素处理的种子无胚也无糊粉层,赤霉素的靶细胞还有可能是胚细胞【解题分析】

由题可知,赤霉素处理未发芽的大麦种子,α-淀粉酶含量会增加。酶具有专一性,淀粉酶能促进淀粉水解,为种子萌发提供能量,促进种子萌发。【题目详解】(1)由题干可知,赤霉素促进大麦种子中的α-淀粉酶合成,而α-淀粉酶能促进淀粉的水解,为种子的萌发提供能量,故赤霉素能促进大麦种子的萌发。(2)大麦种子无氧呼吸产物是酒精和CO2,未释放的能量储存在酒精中。(3)实验设计需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如果用赤霉素处理无胚及无糊粉层的大麦种子,结果不产生α-淀粉酶,因为自变量包含了无胚和无糊粉层两种,因此不能说明赤霉素的靶细胞在糊粉层,因为赤霉素的靶细胞还有可能是胚细胞。【题目点拨】答题关键在于从题干获取信息,分析赤霉素的作用机理,解释实验现象和结果。11、亲本黄羽公鹑为纯合子(或白化基因对栗色和黄色上位抑制作用所致)都存在于Z染色体上(或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B/b位于常染色体,基因Y/y位于Z染色体(或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F1栗羽公鹑与黄羽母鹑进行自由交配,观察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如果子代表现型及其比例为黄羽公鹑∶黄羽母鹑∶栗羽公鹑∶白羽母鹑=1∶1∶1∶1,则说明基因B/b与基因Y/y都存在于Z染色体上。如果子代表现型及其比例为栗羽母鹑∶黄羽母鹑∶白羽母鹑∶栗羽公鹑∶黄羽公鹑∶白羽公鹑=3∶3∶2∶3∶3∶2,则说明基因B/b位于常染色体,基因Y/y位于Z染色体【解题分析】

由题可知B对b为显性,Y对y为显性,在F1中白羽性状消失,出现第3种羽毛颜色——栗色。3批总计栗羽∶黄羽=1∶1,且黄羽全为母,栗羽全为公。如果B和b与基因Y和y是一个复等位基因系列,杂交后代的公鹑不应出现栗色,因此根据杂交结果可初步判断,B和b与基因Y和y不是一个复等位基因系列,而是都位于Z染色体上两个不同的基因座或B和b位于常染色体。【题目详解】(1)根据杂交结果和上述遗传图示,亲本白羽母鹑在B/b与基因Y/y两基因座的基因型只表现出一种白羽性状,而不能表现出栗羽或黄羽,而杂交后代母鹑则表现黄羽。说明在Z染色体上无论Y或y与b在一起均不表现其作用,由此可推断白化基因b对Y和y上位作用。因此F1中白羽性状消失是因为白化基因对栗色和黄色上位抑制作用所致。栗羽和黄羽的表现取决于有色基因B的存在,B与Y相互作用产生栗羽,B与y相互作用产生黄羽。(2)由分析知,基因B/b与基因Y/y都存在于Z染色体上或者基因B/b位于常染色体。假设基因B/b与基因Y/y可能都存在于Z染色体,则ZyBZyB(黄羽公鹑)×ZYbW(白羽母鹑)→F1:ZyBZYb(栗羽公鹑)、ZyBW(黄羽母鹑)。假设基因B/b位于常染色体,基因Y/y位于Z染色体,则BBZyZy(黄羽公鹑)×bbZYW(白羽母鹑)→F1:BbZyZY(栗羽公鹑)、BbZyW(黄羽母鹑),两种情况均符合杂交实验结果。(3)F1栗羽公鹑与黄羽母鹑进行杂交,如果理论上表现型及其比例为栗羽公鹑(ZyBZY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