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课件_第1页
第12章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课件_第2页
第12章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课件_第3页
第12章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课件_第4页
第12章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二章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1学习目标了解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探讨该困境基础上的经济增长思想的转变分析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原则并在一定程度上认识掌握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解释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制约,了解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成就和现状2本章内容3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由来可持续发展及其评价指标体系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第一节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由来4一、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一方面表明人类改造和利用自然能力的提高,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空前的人类文明;另一方面长期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自然造成资源的短缺、环境的污染、人口增长过快等问题,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一)资源问题5自然资源是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能被人类开发和利用提高自己福利水平,处于自然状态或没有被加工过的具有经济价值和稀缺性的物质。自然资源种类繁多,根据是否可再生可分为可再生和不可再生自然资源。资源短缺主要表现为:水资源缺乏、耕地不足、能源危机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首先,水资源缺乏。其次,耕地不足。再次,能源危机。最后,生物多样性减少。6(二)环境问题7环境即自然环境,包括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地、水、大气和生物等。自然环境通常可以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守衡维持特殊的关联和平衡关系,但是当外力作用超过自然环境自我调节能力,自然环境平衡遭到破坏,就会出现环境问题。环境问题主要有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类:环境污染主要有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土壤污染等;生态破坏主要有森林破坏、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和生物种类的减少等。8水污染水污染是指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对江河、湖泊、海洋和地下水造成的污染。大量的工业废水、残留农药和生活垃圾直接危害水体生物,恶化水质,加速疾病的传播,更严重的是减少了饮用水资源。大气污染大气污染主要包括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及酸雨等问题。9土壤污染土壤污染主要是由水污染、大气污染的衍生物和生

活及工业固体垃圾污染导致的土地荒漠化、盐渍化、土地的板结等问题。生态破坏生态破坏是指外力作用主要是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等环境污染造成的危害,超过自然环境自我调节能力,自然环境平衡遭到破坏,主要表现为森林破坏、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和生物种类的减少等问题。10(三)人口问题11世界人口的迅速增长,大大加重了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使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与经济的发展的矛盾日益尖锐。人口的剧增成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障碍。由于发展中国家自身面临的困难,人口剧增带来了严重的社会、资源和环境问题。首先,发展中国家科技水平不高,劳动生产力较低,人口的过快增长,使经济增长的很大一部分被迅猛增加的人口所抵消。其次,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发展程度还比较落后,产业结构不合理,教育水平落后,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较低,社会所吸纳的就业人口不多。再次,人口迅猛增加给住房、交通运输等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以及能源造成巨大压力,尤其是非再生能源的大量消耗,使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12二、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由来13(一)传统经济增长理论及其经济衡量指标传统经济衡量指标涉及面不广,忽略许多经济活动传统经济指标只衡量总产出,无法衡量产出分配和福利水平传统经济指标只衡量经济生产中的一般成本,没有衡量生产的资源与环境成本(二)增长极限理论及其评价14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了丹尼斯·麦多斯(D·L·Meadows)等17位专家、学者的研究报告——《增长极限》。报告从人口、资源、环境、粮食、投资等五个因素出发,认为以往的经济增长模式将会给人类带来灾难。人口增长引起粮食需求的增加,经济增长引起非再生资源的消费速度的加快以及环境污染的扩大,这将导致资源的耗尽和环境的崩溃。据此,报告提出:第一,要保持人口的动态平衡,即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第二,要保持资本存量的动态平衡,即投资率等于折旧率;第三,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减少单位能耗和污染的排放。增长极限预测的结论是如此悲观和振聋发聩,使人与资源、环境关系得到一个极其深刻的认识,但也受到众多的批评。15(三)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1620世纪70年代以来,各国开始意识到经

济与环境的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开始反思传

统经济行为,重新认识经济增长和发展问题。第二节可持续发展及其评价指标体系17一、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一)可持续发展的概念1989年,第15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我们共同的未来》基础上通过《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声明》,其中对可持续发展的定义获得了广泛的接受和认可。可持续发展:满足当前需要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的发展。(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18可持续发展是一套全球性的、综合的、长期的关于人和自然的现在与未来的发展思想和战略。其基本原则可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1.发展原则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核心是发展,是在平衡与稳定的基础上的持续不断的发展。2.可持续性原则可持续性包括经济的可持续性、社会的可持续性、生态的可持续性。三者之间是互相关联而不可分割的。生态的可持续性是基础,

经济的可持续性是条件, 社会的可持续性是目的,人类共同追求的应该是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可持续性原则要求走资源节约和科技进步的发展道路,将生态社会经济三者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193.公平性原则可持续发展要求当代人在考虑自己的需求与消费的同时,也要对未来各代人的需求与消费负起历史的责任。公平性原则是指机会选择的平等性。这里所说的公平具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指本代人间的公平,即同代人之间的横向公平性;另一方面是指代际间公平性,即世代之间的纵向公平性。这是可持续发展与传统发展模式的根本区别之一。204.高效性原则可持续发展的发展原则、可持续性原则、公平性原则,实际上已经隐含了高效性原则。前三项原则是建立在高效性原则的基础之上

的。要实现以上三个原则,必然要求社会经

济更少地消耗资源,生产更多的产品来满足

需求21二、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22(一)环境经济学指标体系传统经济衡量指标的修改与拓展真实财富评价指标(二)社会经济统计学指标体系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指标联合国开发署人文发展指标第三节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23一、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一)传统工业化的生产和消费模式(二)科学技术发展的不平衡(三)发展中国家的贫困落后(四)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五)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不完善(六)可持续发展实施进程的缓慢二、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及问题24(一)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成就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后,我国政府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作为指导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中国21世纪议程》分四部分:一是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二是社会可持续发展;三是经济可持续发展;四是资源和环境的合理利用和保护。经济发展方面社会发展方面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方面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方面25(二)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现状26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矛盾主要是:◎经济快速增长与资源大量消耗、生态破坏之间的矛盾;◎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之间的矛盾;◎区域之间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人口众多与资源相对短缺的矛盾;◎一些现行政策和法规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际需求之间的矛盾等。面临的主要问题是:27资源消耗大,供给不足;环境污染严重;国民生态观念、环保意识不强。中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还有:能源结构中清洁能源比重仍然很低;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中的浪费现象突出;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没有得到有效控制;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立法与实施还存在不足等。(三)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及战略选择1.国内对策及战略选择在国内层面,应确立《中国21世纪议程》的国家战略地位,并将其逐步纳入各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积极推进实施。282.国际对策及战略选择29首先,进一步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吸引国际组织、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和团体、个人参与《中国21世纪议程》以及有关促进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活动。其次,加强同国际社会的经济、科学和技术交流与合作。最后,促进国际社会建立一个公平、稳固、非歧视和可以预期的并考虑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利益的国际贸易制度,制止和扭转贸易保护主义,使世界贸易在与环境相

辅相成的前提下进一步发展,使所有国家,尤其是发展中

国家从中获益,促进发展中国家改善经济结构,通过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本章小结30二战以后,发达国家经历了20多年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发展中国家也普遍获得了经济的增长。但是经济的增长是以资源的大量消耗、环境的污染为代价的。20世纪70年代以后,资源、环境、人口与经济的增长和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冲突,人类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重新认识经济的增长和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整个社会共同的奋斗目标。人类重新考虑资源、环境、人口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实现资源、环境、人口和经济的和谐发展,这是人类历史上对自然关系认识的一次重大飞跃,它对世界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做好安全工作,树立企业形象。10月-2307:56:2507:56Oct-2321-Oct-23🞏🞏🞏

每项振作求质量,产品质量有保障。2023年10月21日7:56

上午10月-2310月-23🞏🞏

由前至后一条拉,从上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