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微观经济学课件 福利经济学_第1页
高级微观经济学课件 福利经济学_第2页
高级微观经济学课件 福利经济学_第3页
高级微观经济学课件 福利经济学_第4页
高级微观经济学课件 福利经济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6社会选择与福利12/27/20231目录6.1一般均衡理论6.2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6.3判断经济效率的标准6.4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6.5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6.6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6.7完全竞争和帕累托最优状态6.8社会福利函数12/27/20232一、一般均衡理论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局部均衡:分析其它条件不变时某种商品供求均衡及其价格决定的方法。一般均衡:分析所有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供求与价格相互影响相互依存时,所有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供求均衡及其价格决定的方法。交换的一般均衡生产的一般均衡生产与交换的一般均衡12/27/20233交换的一般均衡理论OaObXaXbYbYaa1a1a2a3a4b1b2b3b4SYa’Xb’Yb’Yb’Xa’E1E2EE3E412/27/20234生产的一般均衡理论OxOyLxLyKyKxa1x1x2x3x4y1y2y3y4SKx’Ly’Ky’Lx’E1E2EE3E412/27/20235生产与交换的一般均衡OXYABI1I2I3EY*X*12/27/202368.2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实证经济学是回答“是什么”的问题;规范经济学则是回答“应当是什么”的问题。福利经济学就是一种规范经济学。12/27/202378.3判断经济效率的标准12/27/20238帕累托最优帕累托最优状态:经济状态的任何改变都不能使此状态中的任何一个人的境况变得更好而不使别人的境况变坏。也就是说,如果不使别人的境况变坏,就无法使任何一个人的境况变得更好的经济状态。帕累托改进非帕累托改进12/27/20239垄断的损失PmPcQmQcMC=AC经济租MRDQP12/27/202310交换效率一个有效率经济要满足三方面条件。第一,交换的效率,即所有能够为交换主体带来利益的交换都已发生,在个人之间不存在进一步交换的余地。竞争性市场的价格供求机制保证实现交换效率。决定购买一种商品数量时,人们比较从一个单位商品中得到的好处(效用)与价格(成本)。购买成交表明他认为得到了超过价格成本所度量的边际效用。反过来看,对价格机制发生作用的任何限制,都可能导致缺乏交换效率。(从粮票到只有局级干部乘飞机规定)。12/27/202311生产效率第二,生产的效率,即不可能生产出更多的某些产品而不减少其它产品的产量。生产可能性曲线用来说明在其它商品产出水平既定条件下一个经济可以生产的某一种产品的最大数量。右图中I不是生产有效的;而A,B点是生产有效的。生产效率要求经济沿着生产转换曲线的边缘线运行。ABI粮食衣服生产转换曲线12/27/202312产品组合效率“第三,产品组合的效率,即经济中产出品组合与消费者的偏好相一致。与第二个条件结合,即经济在PTC上某一点上产品组合正好反应了消费者偏好。价格机制再次保证其实现。假定原先经济在生产可能性曲线B点位置上生产。假定消费者偏好发生变动,想要更多衣服和较少粮食,对衣服需求上升导致其相对价格上升和产量增加,而粮食产量则会由于其相对价格下降而下降。生产组合点沿生产可能性曲线移动,从而与消费者偏好变化保持一致。ABPPFICPEOba第二,三个条件表现为下图。E点在PTC上,所以满足生产效率条件;同时它代表的商品组合与消费者偏好相一致。12/27/202313竞争性市场效率评价:分析框架首先复习消费者剩余概念并介绍生产者剩余概念。回忆消费者剩余概念:消费者购买一定数量商品实际愿意支付的货币量与实际支付的货币量之间存在的差额被称为消费者剩余(Consumersurplus)。消费者剩余存在原因在于消费者对于不同数量商品边际效用的主观评价水平递减,因而需求翰数表现为一条从左到右下行的曲线。可以用类似方法定义生产者剩余(Producersurplus)。某些生产者正好以等于市场价格的边际成本产出一定数量产品,但是另一些生产者可能以低于市场价格生产,因而后一类厂商从销售产品中得到一种剩余。从另一角度理解:某个特定厂商生产不同单位产品的边际成本不同,它们在销售以低于市场价格的边际成本生产的产品时获得一种剩余。生产者剩余是这种由市场价格与厂商边际成本之间差额构成的剩余。12/27/202314消费者和生产者剩余消费者剩余表现为需求曲线与价格与供求交点连线之间的三角形区域面积(AEP),而生产者剩余表现为供给曲线与价格与供求交点连线之间的三角形区域面积(BEP)。给定需求函数和供给函数方程以及均衡价格和数量等信息,可以利用定积分技术求得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数值,因而,这两个概念为市场机制社会福利效益提供了一个可量化度量指标。竞争性市场具有效率,一个表现是消费者和生产者剩余达到最大。DSAEPB0Q数量价格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12/27/202315政策干预评价思路(1)市场一定条件下“有效”,但并非“万能”。两个命题都有微观经济学基础。已经讨论了第一个命题依据,第二个命题的逻辑主要有两点:第一,由于竞争不完全、信息不完全、外部性等原因,市场不一定总是有效。第二,效率目标不是唯一目标,有效状态可能与收入分配过度不平等相联系。因而,政策干预可能是有效或必要的。对此后面将专门分析。基本推论是:对市场干预也许是必要的;但不同干预手段必然具有效率成本,因而在设计和评价干预政策时需要在权衡利弊损益大小。——这为我们下面观察实际存在的大量市场干预现象提供了基本立场和背景。12/27/202316价格干预(2):我国粮食保护价1996年政府把保护价格水平定在大体是当时市场价格水平上,随后不断下调,到1998年降到接近市场价格水平。如果把真实价格的长期线性趋势值看作是均衡价格的估计值,则1996年的粮食价格政策显然是很强的保护价格干预政策(显著高于长期均衡价,并且无限量“敞开收购”)。12/27/202317价格干预(3):我国粮食保护价同时国有粮食部门发生了巨额粮食亏损挂帐。下图是粮食亏损挂帐动态变化图,1996年以后激增,1998年公布数据高达2140亿元的天文数字。有关部门指责粮食部门失误造成巨大损失,媒体曝光“粮鼠”成为一时新闻热点。然而,从经济学角度观察,巨额亏损挂帐主要原因是保护价政策。——为什么?12/27/202318价格干预(4):最低限价最低限价通过非经济手段把价格确定在高于市场均衡价格的水准,因而称为地板价(FloorPrice);由于它对生产/供给方具有保护作用,又称为保护价。它对市场供求关系和福利影响可以通过下图观察。(1)最低限价导致相当Q2Q3的过剩供给。(2)消费者剩余减少了A+B。(3)生产者剩余增加了A-C。(4)净福利或死负荷损失(Deadweightlose)为B+C。数量价格P最低P0Q0Q2Q3DSABC12/27/202319价格干预(6):粮食保护价再讨论粮食保护价实际经济影响比较复杂:(1)加重和延长了此后发生的粮食供求的周期性相对过剩,直至目前仍处于相对过剩状态。(2)1996年粮农得到了价格实惠,农村人均收入上升9%以上。然而,由于相对过剩期延长并且政府不断降低保护价,从整个周期上看好处很小。(3)由于是政策行为,供求相对过剩的粮食表现为空前规模的过量库存。近年国有粮食部门(包括储备)掌握的结转库存在5000亿斤以上,同时农民仍然有相当数量的库存。过量库存体现了死负荷损失,表现为最终由财政承担的亏损挂帐。(4)最具有特点的是,我国粮食价格干预直接通过国有粮食部门在流通环节实施。由于国有部门一般存在的委托-代理问题,所以大量资源耗散在流通环节:一方面是正常的操作成本,另一方面是违规操作的“粮鼠”行为。——我国国情决定了大规模价格行政干预通常要发生额外的“操作成本”。12/27/202320价格干预(7):最高限价与保护价相反,最高限价则是通过非经济手段把价格确定在低于市场均衡价格的水准,因而称为天花板价(CeilingPrice)。右图表示,这时消费者获得相当于面积(A—B)的剩余,而生产者失去面积(A+C)的剩余,净福利损失为B+C。数量价格P最高P0Q0Q1DSABC12/27/202321生产配额(1)西南某城市出租汽车每年“拍卖”500个牌照,价格从几万元上升到去年的30多万元。这可以被看作生产配额干预,我们以此为例来分析。生产配额指政府运用行政手段把供给限制在均衡点以下数量水平的干预行为。生产配额把供给量由Q0减少到Q1(与运营的出租车数量减少完全成比例吗?),与没有配额相比,运营中的出租车获得了相当于A+D的额外利润。然而,这并不是司机收入增量,而是“牌照资源”的收益,是一种特殊的租。牌照拍卖价格就是这一特殊的预期收入流的现值。消费者因此损失了相当与A+B的损失。整个社会损失了相当于B+C的剩余。数量价格PdP0Q0Q1DSABCPSS配额D12/27/202322生产配额(2)如果随着收入增加对出租车服务需求增加超过供给增加,上述生产配额干预会有右图显示的动态效果:出租车运营的额外利润或牌照收益进一步增加。现在的营运利润为(A+B),原先的利润为(A+C),利润增加额为(B-C)。租收入流上升会导致其现值——排照价格上升。这应是上述出租车牌照拍卖价攀升的基本原因之一数量价格PdPS’Q1D0SAS新Q2S旧Pd’D1BCPS12/27/202323进口限制(1):一般背景没有进口限制意味着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一体化,这时国内与国际市场价格之间存在相当于运输成本(包括运输过程中保险费用等)的差别。然而,对贸易干预可以表现为进口限制,也可以表现为从出口税到出口禁运(ExportEmbargo)的出口限制。我们着重讨论进口限制的均衡数量和福利影响。进口限制有两种基本手段:关税(Tariff)和配额(Quota)。关税是一国海关部门对进口商品依据单位价值或数量征收的税金;关税税率越高,进口限制作用越大。配额则是规定进口数量上限,在配额内税率很低(1-3%),但配额外税率很高,通常使赢利性商业进口不再可能。分三种情况讨论。一是关税或其它干预手段使进口完全消失;二是发生了配额数量范围内的进口;三是存在进口,但需要缴纳关税。12/27/202324进口限制(2):取消进口首先看进口完全消失情况。在自由贸易的体制下,国内价格与国际价格接轨为PW,总消费量为QD,其中国内产量为QS,进口量为QD—QS。取消进口使价格上升到PO,国内产量上升到QO。福利效应有三:(1)国内生产者得到相当于梯形A的剩余。(2)消费者剩余减少了A+B+C。(3)净福利损失为B+C。因而,限制进口是存在社会成本的干预手段。数量价格PWP0Q0QSDSACBQD进口12/27/202325进口限制(3):关税与配额现在看通过关税和配额方式限制进口(不是取消进口)情况。与自由贸易相比,价格从PW上升到P*,国内需求从QD减少Q’D,国内产量从QS上升到Q’S,福利效应有:第一,国内生产者得到相当于多边形A的剩余。第二,消费者剩余损失为(C+D+B+A)。第三,采用关税来限制进口时,政府获得相当于矩形D的关税收入,这时社会净福利损失为B+C。但实施配额政策时,D为国外厂商收益,本国社会净福利损失为B+C+D。由于上述福利效果,生产部门通常倡导或欢迎进口限制,但代价是消费者和社会净福利损失。价格PWP*Q’DQ’SDSADBQDCQST12/27/202326征税与补贴(1)考虑对汽油税两种征收方式:(1)向生产汽油厂家征税,(2)在加油站向消费者征税。问题:那种方式对消费者较为有利?经济学分析表明,两种方式对于消费者没有不同利益影响。无论在什么环节征税,结果是使价格上升相当于税率的水平。从图形上看,如果是价外征税,生产税直接效果表现为供给曲线从SO移动到St,而消费税直接效果则是需求曲线从DO移动到Dt,然而,两种征税方式的均衡改变效果是相同的:都表现为价格以原先均衡价格为起点上下移动,直至价格移动的距离等于税率(PB—PS=t;即购买者价格减去厂商价格等于税率)。tPBPsP0Q0QtQPES0StD0Dt消费税生产税12/27/202327征税与补贴(3)税种选择对于消费者和生产者利益分配没有影响,但是,给定税率水平的税收负担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可能有不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