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2024届高考适应性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1页
辽宁省沈阳市2024届高考适应性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2页
辽宁省沈阳市2024届高考适应性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3页
辽宁省沈阳市2024届高考适应性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4页
辽宁省沈阳市2024届高考适应性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辽宁省沈阳市2024届高考适应性考试生物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为利用某二倍体植物(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可独立遗传)进行育种的示意图,①是用秋水仙素处理,②是花粉离体培养,据图判断错误的是()A.植株A群体为四倍体植株,植株B群体为二倍体植株B.植株B群体中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占4/9C.进行①操作时,可选择处于萌发种子阶段或幼苗阶段的植物D.过程②需在无菌的条件下将花粉接种至半固体培养基中2.下列有关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A.SARS病毒含有P元素,可用同位素标记法使其带有32P放射性B.人体补充Na+、CI-主要用于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的稳定与平衡C.糖类既可以存在于细胞膜上,也可存在于细胞壁和细胞核中D.脂质主要含有C、H、O,是存在于所有细胞的重要有机化合物3.从蛙体内分离出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固定之后,在相距较远的a、b两点膜外连接一个灵敏电流计,然后在图中①位置给予一适宜强度的刺激,在某一时刻观察到电流计指针呈现如图所示的偏转。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指针偏转角度为最大值,则b点膜处于极化状态B.a点钠离子通道一定为关闭状态,钾离子通道开放C.①位点收到适宜刺激,腓肠肌一定能发生收缩反射D.兴奋传至腓肠肌需要借助化学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换4.在DNA复制过程中,脱氧核苷酸并不是合成DNA的直接原料,因为DNA复制过程中需要消耗能量,所以脱氧核苷酸需先转化为脱氧核苷三磷酸,才能够参与DNA的复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核DNA复制时所需要的DNA聚合酶在细胞核外合成B.DNA复制时脱氧核苷三磷酸释放能量时产生两个磷酸C.染色体的双螺旋结构是DNA分子具有稳定性的基础D.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之间的氢键数量与DNA稳定性有关5.为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将酵母菌破碎并进行差速离心处理,得到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与酵母菌分别装入A~F试管中,加入不同的物质,进行了如下实验(见下表)。据实验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注:“+”表示加入了适量的相关物质,“-”表示未加入相关物质。A.B、C、E试管会产生CO2和H2OB.根据试管B、D、F的实验结果可判断出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的场所C.在同一细胞内无氧呼吸能够同时产生酒精和乳酸D.氧气的产生发生在线粒体内膜6.向光性是植物对光照变化的一种有效适应。图表示燕麦胚芽鞘在单侧光照射下甲、乙两侧的生长情况,对照组未经单侧光处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侧生长快,是由于IAA先横向运输再极性运输到尖端下部所致B.乙为向光侧,IAA含量低于对照组任意一侧C.若光照前去除尖端,甲、乙两侧的生长状况基本一致D.对照组燕麦胚芽鞘两侧的IAA既不促进生长也不抑制生长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菌根是真菌与植物根系的联合体。真菌从土壤中吸取养分和水分供给植物,植物为真菌提供糖类等有机物。下表为不同温度下菌根对玉米幼苗光合特性影响的实验结果。组别光合作用速率(μmolCO2·m22·s-1)气孔导度·(mmol·m-2·s-1)叶绿素相对含量25℃有菌根8.86239无菌根6.5623315℃有菌根6.45831无菌根3.842285℃有菌根4.04426无菌根1.41723气孔导度是描述气孔开放程度的量请回答下列问题:(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光合作用中,CO2还原为糖的一系列反应称为__________循环,CO2进入该循环时首先与____________(写中文名称)结合,CO2进入该循环后形成的第一个糖是____________。(3)15℃条件下,与无菌根玉米相比,有菌根玉米光合作用速率高,据表分析,其原因有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促进了光反应;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促进了碳反应。(4)实验结果表明:菌根能提高玉米的光合作用速率,在_______________条件下提高比例最大。8.(10分)浙江安吉的余村坚定践行从“靠山吃矿”走向“养山富山”的生态文明之路,成为中国美丽乡村的生态典范。请回答下列问题:(1)余村三面青山环抱,竹海连绵,植被覆盖率非常高,具有极佳的山地小气候,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这主要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_____价值。(2)余村践行的生态文明之路实质上是群落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通过治理,矿山变为青山,说明人类活动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竹海中毛竹同化的能量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一部分用于________________,储存在有机物中。以毛竹为食的竹鼠遇到天敌无路可逃时,会前肢撑地,后腿蹬地,并露出锋利的门齿,发出警告声,借以躲避猎捕,由此说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实践证明,余村人“养山富山”之路使当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不断增强,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10分)某学习小组对一块弃耕小麦田做调查,发现田里的生物种类比较丰富:零星的小麦;杂草中有狗尾草、狼尾草、车前草以及很多不知名的单子叶植物;还观察到有一些食草昆虫、青蛙、老鼠和蛇类等动物。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在弃耕前,该农田生态系统中,小麦属于第一营养级,它的能量除了未利用的部分和分解者通过分解作用外,其它的流向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提高小麦的产量,可釆取的措施是:禁捕甚至适当放养次级消费者;用喷洒农药等人工方法来减少初级消费者。请简述采取这些措施的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2)当小麦和杂草等植物生长旺盛的时候,“绿色”为食草昆虫提供了可以采食的信息。这体现了在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_。(3)假如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若干年后该弃耕农田中长出小灌木丛,以至演替出树林,我们把这样的演替类型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植被优势种群的演替,主要体现了植被对___________的竞争能力不断增强。10.(10分)图1是探究温度对番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时,由所测数据绘制的曲线图,其中甲曲线为在适宜光照强度条件下测定的番茄的CO2吸收速率,乙曲线为黑暗条件下测定的番茄的CO2释放速率(其他条件均相同且适宜)。图2表示在适宜条件下测定的番茄叶片衰老过程中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变化情况。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图1中最适合该植物生长的温度是__________℃。在温度为5℃时,番茄叶肉细胞生成[H]的具体场所是____________。在A点时,若对番茄连续光照12h,黑暗处理12h后,有机物积累量___________(填大于0、等于0或小于0),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植物细胞的细胞器会随细胞的衰老而逐渐解体,结合图2信息,从细胞器的角度分析,叶龄在60天前的叶片衰老过程中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呈现如图2所示变化趋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11.(15分)人的原发性血色病由一对等位基因(H、h)控制,男性只要含有H基因就表现为患病,而女性只有在H基因纯合时才表现为患病;人的先天性夜盲症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且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从人群中调查发现,甲、乙两个家庭各育有一儿一女,甲家庭成员表现型为:母亲正常,父亲和女儿均只患原发性血色病,儿子只患先天性夜盲症;乙家庭成员表现型为:母亲和儿子两病皆患,父亲和女儿均正常(且父亲不携带致病基因)。回答下列问题。(1)先天性夜盲症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___,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2)甲家庭母亲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若利用H基因探针对胎儿进行产前诊断,发现一女婴体内存在与探针配对的核苷酸序列,是否可以确定该女婴一定患原发性血色病,理由是_______。(3)请用遗传图解表示乙家庭的遗传情况_____(亲子代的表现型可不标出)。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A【解题分析】

单倍体: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叫做单倍体。秋水仙素作用的机理: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很多,如低温处理,目前最常用且最有效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来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当秋水仙素作用于正在分裂的细胞时,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细胞继续进行有丝分裂,将来可能发育成多倍体植株。【题目详解】A、经过秋水仙素的作用之后植株A群体成为四倍体植株,植株B群体是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为单倍体植株,A错误;B、根据题意可知,植株A的基因型为AAaaBBbb,其产生的配子类型为(1/6AA、4/6Aa、1/6aa)×(1/6BB、4/6Bb、1/6bb),据此可知植株B群体中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占2/3×2/3=4/9,B正确;C、由于秋水仙素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进而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故进行①操作时,可选择处于萌发种子阶段或幼苗阶段的植物,C正确;D、过程②为花药离体培养的过程,该过程需在无菌的条件下将花粉接种至半固体培养基中,D正确。故选A。2、B【解题分析】

本题考查元素和化合物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核酸、ATP、磷脂等化合物中均含磷,脂质的组成元素主要是C、H、O。【题目详解】A、SARS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含有P元素,可用同位素标记法使其带有32P放射性,A正确;B、细胞外液渗透压主要与Na+、CI-、蛋白质有关,人体补充Na+、CI-主要用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稳定与平衡,B错误;C、糖类既可以存在于细胞膜上形成糖蛋白具有识别作用,也可存在于细胞壁参与形成纤维素,在细胞核中参与构成核酸,C正确;D、脂质主要含有C、H、O,有的含有N、P元素,是存在于所有细胞的重要有机化合物,D正确。故选B。3、A【解题分析】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在①处给予适宜强度的电刺激,兴奋先后传导到b、a所在部位,电流表先后观察到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题目详解】A、图示中指针向左偏转,说明b处膜外为正电荷,a处膜外为负电荷,即当指针偏转角度为最大值时,b点膜处于外正内负的极化状态,A正确;B、a点为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钠离子通道开放,钾离子通道关闭,B错误;C、反射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图示从①点到腓肠肌不能构成完整反射弧,且①位点受到适宜刺激产生兴奋,若该神经细胞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则腓肠肌也不发生收缩反应,C错误;D、兴奋传至腓肠肌需要借助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D错误。故选A。4、C【解题分析】

1、DNA复制过程为:

(1)解旋:需要细胞提供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

(2)合成子链:以解开的每一段母链为模板,在DNA聚合酶等酶的作用下,利用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

(3)形成子代DNA分子:延伸子链,母链和相应子链盘绕成双螺旋结构。

2、DNA分子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题目详解】A、核DNA复制时需要的DNA聚合酶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合成,然后进入细胞核催化DNA的复制,A正确;B、脱氧核苷三磷酸转化为脱氧核苷酸需脱掉两个磷酸,并释放能量,B正确;C、DNA具有双螺旋结构而不是染色体,C错误;D、DNA分子中氢键越多,DNA越稳定,D正确。故选C。5、B【解题分析】

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有氧呼吸三个阶段的场所分别为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线粒体内膜,无氧呼吸两个阶段都发生细胞质基质中;由表格可知,A试管中不能进行呼吸作用,B试管中进行了无氧呼吸,能够产生酒精和CO2,C试管中能够进行呼吸作用的第二、三阶段,能产生水和CO2,D试管中不能进行呼吸作用,E试管中能进行有氧呼吸,F试管中能进行无氧呼吸。【题目详解】A、C、E试管中能进行有氧呼吸,产生CO2和H2O,B试管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不能产生水,A错误;B、研究酵母菌无氧呼吸的场所,需要在无氧条件下进行对照实验,故根据B、D、F试管的实验结果可判断酵母菌无氧呼吸的场所,B正确;C、同一细胞内无氧呼吸仅能产生酒精或乳酸的一种,C错误;D、氧气的消耗发生在线粒体内膜,酵母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能产生氧气,D错误;故选B。6、D【解题分析】

在单侧光的照射下,胚芽鞘产生的生长素在尖端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尖端的再长素在向下进行极性运输,导致胚芽鞘下面一段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背光侧细胞生长比向光侧快,进而导致胚芽鞘向光生长。据图分析,与对照组相比,随着单侧光处理时间的延长,甲侧的细胞生长比对照组和乙侧快,说明甲侧的生长素浓度比对照组和乙侧高,促进生长的作用比对照组和乙侧大,因此甲侧表示背光侧,乙侧表示向光侧。【题目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已知,甲侧为背光侧,生长素先在尖端进行横向运输,再向下进行极性运输,甲侧生长素(IAA)的含量高于乙侧和对照组,促进生长的速度快,A正确;B、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乙侧表示向光侧,由于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和极性运输,因此乙侧生长素浓度低于对照组任意一侧,B正确;C、若光照前去除尖端,则没有尖端感受单侧光刺激,则甲、乙两侧基本上都不生长,C正确;D、对照组的燕麦胚芽鞘没有受到单侧光的照射,因此不弯曲,但是其尖端可以产生生长素,因此其应该直立生长,D错误。故选D。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有无菌根和温度卡尔文核酮糖二磷酸三碳糖叶绿素相对含量高气孔导度大,有利于CO2的吸收5℃(或低温)【解题分析】

1.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有: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其中光照强度主要影响光反应,二氧化碳浓度主要影响暗反应;影响光合作用的内在因素有:色素的含量、酶的数量、五碳化合物的含量等。2.分析表格可知,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有菌根玉米的光合速率均高于无菌根玉米,并且温度越低,提高比例越大;在相同温度条件下,有菌根玉米的气孔导度、叶绿素含量均高于无菌根玉米,而细胞间CO2浓度低。【题目详解】(1)根据题意和分析表格可知,该实验探究了不同温度下菌根对玉米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因此实验的自变量为温度的不同和有无菌根处理。(2)CO2还原为糖的一系列反应称为卡尔文循环。CO2进入该循环首先与RuBP(核酮糖二磷酸)形成三碳糖,故CO2进入该循环时首先形成的糖是三碳糖。(3)表格中看出,15℃条件下,与无菌根玉米相比,有菌根玉米的气孔导度和叶绿素含量均高;叶绿素有利于光反应中吸收光能;气孔导度大,二氧化碳供给充分,暗反应充分,因此有菌根玉米的光合作用速率高。(4)表格中看出,菌根能提高玉米的光合作用速率,在5℃(或低温)条件下提高比例最大。【题目点拨】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影响因素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光合作用的过程,特别是掌握暗反应的过程及其物质变化,理解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能够正确分析表格中的数据,通过实验结果判断温度和菌根对植物光合速率的影响情况,这是突破该题的关键。8、直接和间接(次生)演替改变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增加生物多样性,使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复杂化,自我调节能力增强【解题分析】

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可分为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初生演替指在原生裸地或者原生荒原上进行的演替行为;次生演替是指原来的植物群落由于火灾、洪水、崖崩、风灾、人类活动等原因大部份消失后所发生的演替。【题目详解】(1)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属于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的,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属于直接价值;(2)退矿还林属于群落此生演替;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3)毛竹属于生产者,它同化的能量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一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以毛竹为食的竹鼠遇到天敌无路可逃时会表现出一系列行为,该实例涉及物理信息和行为信息,说明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4)“养山富山”使生物多样性增加,使生态系统营养结构更加复杂化,自我调节能力增强,抵抗力稳定性提高【题目点拨】本题考查群落与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本题考查学生结合题干信息与所学知识的能力,需要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刨除多于的修饰词语,找出问题实际考查的知识点来进行有针对性的回答。9、自身的呼吸作用和被下一营养级所同化合理地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次生演替阳光【解题分析】

演替的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类型项目初生演替次生演替起点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时间经历的时间漫长经历的时间短影响因素自然因素人类活动较为关键实例裸岩、冰川泥、火山岩上的演替火灾后的草原、弃耕农田上的演替生态系统中各级生物的同化量的去向包括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和用于生长、发育与繁殖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的去向包括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和未被利用的能量(最高营养级生物除外)。【题目详解】(1)该农田生态系统中,小麦属于第一营养级,其同化量中一部分用于呼吸消耗,另一部分用于小麦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中一部分以残枝落叶的形式被分解者利用,一部分流入下一营养级,剩下的就是未利用的能量,据此可知小麦的能量除了未利用的部分和分解者通过分解作用外,其它的流向就是自身的呼吸作用和被下一营养级所同化;为了提高小麦的产量,采用禁捕甚至适当放养次级消费者;用喷洒农药等人工方法来减少初级消费者,这样做的目的使更多的能量流向了生产者小麦,也就是说通过合理地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进而提高了小麦产量。(2)当小麦和杂草等植物生长旺盛的时候,“绿色”为食草昆虫提供了可以采食的信息,小麦和杂草与食草动物之间为捕食关系,因此,这一现象说明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3)弃耕农田上的演替为次生演替,据此可知若干年后在适宜的条件下,该弃耕农田中长出小灌木丛,以至演替出树林的过程,属于次生演替;演替过程的实质是不同种群间优势地位的取代过程,这主要显示出优势植被对阳光的竞争能力不断增强。【题目点拨】熟知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掌握演替的种类以及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10、25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类囊体薄膜等于0A点时,该植物连续光照12h积累的有机物量等于黑暗处理12h细胞呼吸消耗的有机物量。叶片衰老的过程中,叶绿体结构解体先于线粒体结构解体【解题分析】

分析图1,甲曲线为光照下番茄CO2吸收速率,为净光合速率;乙曲线为黑暗条件下番茄CO2释放速率,为呼吸速率。根据图2中两曲线的结果可知,随着细胞的衰老,光合作用逐渐减弱,说明叶绿体逐渐解体;而呼吸作用基本没有发生变化,说明此时线粒体还未发生解体。【题目详解】(1)分析图1,甲曲线为光照下番茄CO2吸收速率,表示净光合速率;乙曲线为黑暗条件下番茄CO2释放速率,表示呼吸速率。由图1可知,最适合该植物生长的温度为甲曲线CO2吸收速率最大值时的温度,即25℃;在温度为5℃时,净光合速率大于0,光合作用光反应产生[H]的场所是类囊体薄膜,细胞呼吸生成[H]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在A点时,净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若对番茄连续光照12h,黑暗处理12h后,番茄连续光照12h积累的有机物恰好用于黑暗时的呼吸作用消耗,即有机物总的积累量等于0。(2)根据图2中两曲线的结果可知,随着细胞的衰老,光合作用逐渐减弱,说明叶绿体逐渐解体;而呼吸作用基本没有发生变化,说明此时线粒体还未发生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