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棉花主要病虫发生动态及综合防治策略研究_第1页
德州市棉花主要病虫发生动态及综合防治策略研究_第2页
德州市棉花主要病虫发生动态及综合防治策略研究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德州市棉花主要病虫发生动态及综合防治策略研究本论文对德州市棉花主要病虫的发生危害情况,特别是大面积推广种植抗虫棉以来,棉田生态群落的发生变化及病虫种类和数量的变化进行了调查分析,明确了棉花主要病虫的发生规律;综合研究结果,制定出一套适合当地实际的防治棉花病虫害的综合治理方法。具体结果如下:1.通过田间调查,研究了转BT基因抗虫棉苗期病害、棉花枯黄萎病、红叶茎枯病的发生与危害情况,明确了其发生特点、影响其发生的主要因素等,为制定病虫综合防治措施奠定了基础。结果表明,德州市棉花苗期病害主要是以立枯病为主的复合根病,其发病危害程度在不同抗虫棉品种之间差异较大,其中美国抗虫棉及其衍生品种发病较重,主要与其前期生长势弱有关;而国产抗虫棉由于其苗期长势较强,生长发育进程快,苗病相对较轻。所有品种棉花黄萎病发病较重,在7月底,严重地块发病率高达70%以上,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分析其原因主要在于品种抗病性差,缺乏有效的抗病品种,而且德州又是老棉区,致使黄萎病逐年加重。另外,调查发现,在抗虫棉田红叶茎枯病由过去的偶发性转为常发性流行病害,试验证明,其发病程度主要与棉花品种、土壤中钾的含量及前茬作物种类有关。2.系统比较了大面积种植抗虫棉前后棉田主要害虫棉铃虫、棉蚜、棉盲蝽等的发生动态变化,并分析了其变化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种植抗虫棉以前,二、三代棉铃虫一直处于严重发生,自大面积推广种植转Bt基因抗虫棉以来,棉铃虫发生程度趋于缓解。从发生情况来看,二代棉铃虫在转Bt基因抗虫棉和非抗虫棉之间落卵量差异较小,但转Bt基因抗虫棉田幼虫量显著降低,抗虫性较好;三代棉铃虫百株幼虫量大大低于种植抗虫棉以前的平均水平,但与二代棉铃虫孵化率相比,却有明显提高,这说明三代期间的抗虫性有所下降;四代棉铃虫的发生程度变化很大,与三代棉铃虫相比,平均百株卵量与百株幼虫数量均有所增加,这说明四代期间的转Bt基因抗虫棉抗虫性又有所下降。种植转基因抗虫棉前后,棉蚜发生危害程度没有明显变化,这说明转Bt基因抗虫棉的种植对棉蚜的发生没有明显影响。从常规棉田和抗虫棉田比较来看,棉盲蝽的发生危害程度,抗虫棉田重于常规棉田,但棉花生长后期,常规棉田重于抗虫棉田,原因在于后期抗虫棉早衰现象严重,制约了棉盲蝽的发生,但总体看来,棉盲蝽的发生呈逐年加重趋势,应该引起高度重视。3.通过田间药效试验,整合前面的调查分析结果,提出了棉花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具体如下:苗前主要通过选用抗病品种、种子处理以及一系列栽培管理措施预防苗期病虫害的发生,可用15%多菌灵·福美双悬浮种衣剂1:40~1:50种子包衣处理。苗期主要防治对象是棉花苗期病害和棉蚜,必要时用50%多菌灵、70%甲基托布津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等喷雾。蕾铃期重点防治棉花黄萎病、红叶茎枯病、棉铃虫和棉盲蝽。防治棉花黄萎病的主要措施是选用抗病品种,另外可通过分次追肥,增施铃肥等措施减轻危害;对于棉花红叶茎枯病主要是通过改善土壤环境、做好水肥管理、合理施肥等手段重点做好预防工作,发病后可喷施1%—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或与1%的尿素溶液混配喷施,每亩30千克,也可喷施叶面肥进行补救;在抗虫棉田,二代棉铃虫一般不用防治,三、四代棉铃虫防治根据虫口密度而定,可用药剂有15%阿维菌素·三唑磷微乳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