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_第1页
草莓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_第2页
草莓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_第3页
草莓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_第4页
草莓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草莓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本文件规定了草莓病虫害绿色防控原则、主要病虫害,在育苗阶段、定植阶段、生产阶段所采用的绿色防控技术措施。本文件适用于草莓的病虫害绿色防控。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Z26575草莓生产技术规范NY/T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DB32/T590草莓促成栽培技术规程DB32/T3330草莓生产苗等级划分DB32/T3426草莓连作土壤改良技术规程DB32/T3649草莓集约化容器育苗技术规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益生菌包organiccombinationspromotingthecolonizationofbeneficialmicroorganisms把有益微生物添加到适宜其生长的有机物料中,制成施用到田间后具有持续促生抗病效果的物化技4绿色防控原则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在育苗阶段、定植阶段和生产阶段运用农业、物理和生物等绿色防控技术措施,主动、经济、高效、安全防治病虫害。重点在草莓育苗阶段、定植阶段与生产阶段等三个阶段运用绿色防控综合防治技术。5主要病虫害5.1主要病害炭疽病、白粉病、灰霉病、根腐病、枯萎病、黄萎病、细菌性叶斑病和病毒病等。5.2主要虫害蚜虫、蓟马、斜纹夜蛾、红蜘蛛(二斑叶螨、朱砂叶螨)、蛴螬和小地老虎等。2DB32/T4133—20216育苗阶段6.1品种与母苗选择选用抗病虫性强的优良品种。选择确认不带病虫害的壮苗作为母苗,宜选用经脱毒而来的种苗作为母苗。对发现带有有害生物的种苗要及时进行处理或销毁。6.2苗圃选择及基质处理6.2.1苗圃选择露地土壤育苗的,应优先选择上年种植水稻或水生作物的地块,其次选择上年种植禾本科作物的地块。避雨基质育苗的,应使用不带病虫害的基质。6.2.2基质处理在使用上年育苗的基质或不能确定基质是否带病虫害时,应在定植母苗前采取消杀措施。将98%棉隆颗粒迅速撒入栽培基质表层,用量为0.3kg/m³~0.5kg/m³基质并迅速翻匀,深度15cm~20cm,使药剂与基质充分接触;混匀棉隆与土壤后应迅速覆膜0.04mm~0.08mm厚度的新膜,用胶带或订书针等方法固定薄膜,将栽培槽整体密封。从施药到覆膜,速度要尽量快,时间越短越好,最好在2h内完成。覆膜后要仔细检查,发现薄膜有破损应使用粘胶带进行修补。同时,密闭设施大棚棚膜。熏蒸消毒25d~30d后,揭去薄膜,打开大棚天窗,通风敞气10d~15d。敞气期间保证基质湿润(持水量在50%以上),确保完全放气。敞气结束后,随机选取3个测试点浇湿基质,将容易发芽的小青菜或白菜种子播撒基质内,并覆盖稻草或遮阳网,做安全发芽测试。如发芽正常就可正常定植母苗,否则要再次深翻基质15cm~20cm,进行敞气。穴盘用基质可按照上述的棉隆使用量,将棉隆充分混入基质,集中堆放消杀其中的病原菌和虫源。6.3育苗方式可采用露地土壤育苗,宜采用避雨条件下的穴盘基质匍匐茎压苗或扦插育苗。6.4母苗定植前药剂蘸根根据母苗来源和当地常年病虫害发生种类选择适宜的药剂进行蘸根处理,可选择的药剂见附录B、蘸根方法:将药液配制到适当浓度,盛于容器内,盛液高度10cm,将草莓根颈部及以下部分浸没在药液中10min~15min,取出荫凉处晾干20min后定植。应避免对微生物拮抗菌剂活性有不良影响的药剂混用。6.5平衡施肥露地土壤育苗的,按照DB32/T590执行,避雨扦插育苗技术按照DB32/T3649执行。6.6湿度控制露地土壤育苗的田块田间沟系应配套,雨后或灌水后畦面和田间沟内不积水。避雨基质育苗的,母苗和子苗(生产苗)生根后根际基质含水量控制在最大持水量的70%~80%。36.7药剂防治根据苗期主要病虫害如炭疽病、枯萎病和斜纹夜蛾等发生特点,确定防治时期,适期用药。具体药剂使用按照GB/T8321和NY/T393执行。避雨育苗的蓝黄板布置参照附录A.1.1。7定植阶段7.1定植棚室土壤或基质消毒7.1.1定植棚室土壤消毒连作栽培的,应进行土壤太阳能高温还原消毒。具体消毒方法是:地垄栽培的,草莓收获结束后,先清理草莓棚内地膜等杂物,于6月上中旬,每亩施未腐熟有机堆肥1000kg~2000kg,米糠300kg~500kg,米糠欠缺地区改用饼肥150kg~200kg,可同时用石灰氮60kg~80kg或棉隆20kg~25kg,均匀撒入后,翻拌入土壤深度达20cm以上。其他技术环节参照DB32/T3426执行。7.1.2定植棚室基质消毒超高垄或高架栽培的,先清理草莓植株残体、薄膜等杂物,补充基质或醋糟等物料。其次,浇水使土壤含水量达20%左右后,垄面覆盖透明塑料膜,大棚上薄膜盖严,四周壅土压实,防止空气流通,持续30d~45d。35℃以上高温天气达到15d以上的情况下,持续天数取低限,否则取高限。在消毒期间两种栽培方式均应灌二次以上的水。也可于6月下旬至7月上旬将闷棚微生态制剂20kg/667m2与足量有机物料原料均匀旋耕至土壤中,做成宽1.5m左右,高0.3m的高垄,翻入土壤后浇水至棚内土壤湿润透气,棚内地表面覆盖薄膜,要求薄膜盖严,四周壅土压实,防止空气进入。夏季高温土壤温度可达50℃~60℃,持续30d左右。第一年实施高垄和高架栽培的大棚,可以不采取上述技术措施。7.2清洁环境清除棚室周边杂草及易孳生害螨、蚜虫等作物和残体。7.3生产苗选择宜选用不带病虫害的DB32∕T3330规定的一、二级生产苗。7.4生产苗定植时药剂蘸根与灌根蘸根药剂与方法选择参照6.4。也可采用灌根,灌根方法:将药剂配制到适当浓度,灌注于草莓苗根颈部附近土壤中,一般每次灌根100mL/株~200mL/株。8生产阶段8.1植株管理及时清理病叶、病虫果,清除田边腐枝烂叶、草莓园内外杂草,远离田外集中销毁。结合除草或中耕松土人工捕捉地下害虫(蛴螬、地老虎等幼虫),发现斜纹夜蛾危害,进行人工捕杀。8.2肥料运筹注重增施优质生物有机肥、微生物菌剂、腐殖酸肥和海藻肥等,适量补充大量元素肥和中微量元素肥,严格控制化肥用量。地垄栽培的施肥方式参照DB32/T590。超高垄或高架栽培的,定植前分别4DB32/T4133—2021适量增施肥料和补充未用过的基质。采用水肥一体化滴灌施肥。8.3保温控湿草莓盖大棚膜后至草莓现蕾前,地垄栽培的,垄面覆盖地膜,棚内沟中或走道铺稻草或园艺地布等。高架或高垄栽培的,垄面垄侧覆盖地膜,覆膜参照附录A.1.1。冬季遇寒流或雨雪天气,注意保温降湿,长期阴雨天气,中午前后短暂通风降湿,使棚内最低温度宜保持在5℃以上,最高湿度控制在70%以下。8.4使用“益生菌包”在覆盖地膜前,使用“益生菌包”,具体使用方法参照附录A.2.2。8.5释放捕食性天敌冬前盖棚现蕾前后或1月下旬以后发现二斑叶螨、蚜虫等害虫零星发生时,可释放捕食性天敌,或生物农药防治与天敌二者结合使用(生物药剂控制害虫基数,间隔10d后释放天敌)。释放天敌技术参照附录A.2.1。生物药剂及其使用方法见附录B。8.6设置防虫网详见附录A.1.2。8.7色板诱杀详见附录A.1.3。8.8药剂防治8.8.1生物源药剂及使用技术使用生物农药及其使用方法见附录B。8.8.2化学药剂及使用技术药剂合理使用执行GB/T8321和NY/T393。使用化学药剂及其使用方法见附录C。9记录记录应清晰准确,主要包括已防治病虫害种类、防治措施、药剂种类、使用方法、使用时间和其他相关的农业措施,记录保存3年以上。5(规范性)草莓主要病虫害物理、生物防治技术A.1物理防治技术A.1.1垄面覆盖银黑双色膜采用垄面覆盖银黑双色地膜(厚度0.027mm~0.04mm),一般在草莓现蕾前,覆盖时银色面向上,黑色面向下,趋避蚜虫等。A.1.2设置防虫网在草莓定植后覆膜时,在棚室通风口处设25目~40目防虫网,阻止蚜虫、蓟马、粉虱、夜蛾类等成虫及鸟类飞入棚中。A.1.3色板诱杀蓟马、蚜虫、粉虱等害虫,于草莓定植后,田间布置黄、蓝色板,按每亩各20张(花期放蜜蜂后可用孔径3.8mm的铁丝网保护),四周型布置(即“回”字型分布,仅在大棚四周垄上放置),色板面与垄向一致,色板下端离植株10cm~15cm,及时更换粘满害虫的色板。A.2生物防治技术冬前和早春在二斑叶螨、朱砂叶螨等螨虫有虫株率小于1%、蚜虫有虫株率小于15%时,释放捕食螨和异色瓢虫。捕食螨:每亩释放活动态巴氏新小绥螨1.4万头~2.0万头、或胡瓜钝绥螨15万头~25万头、或智利小植绥螨0.6万头~1.5万头,或按照益害比1:10到1:20释放捕食螨量。一般田间发生区释放量比非发生区多1~2倍。整个生长季节释放量2次~3次,如释放后需使用化学杀虫剂防治其它虫害,需在用药后10d~15d再补充释放。蚜虫(天敌):异色瓢虫与蚜虫的比例为1:30~60,每亩放置70卡~100卡(每卡虫卵20个)或500~1000头成虫。整个草莓生长季节释放2次~3次。捕食螨:将瓶中的颗粒状介质轻轻撒在草莓叶片表面,2天内不要进行灌溉。异色瓢虫:使用卵卡,将异色瓢虫卵卡悬挂在蚜虫危害部位附近,卵卡应避免阳光直射。成虫释放方法为打开包装瓶,将异色瓢虫成虫撒施于有蚜虫危害的草莓植株叶片上。在草莓垄面覆盖银黑地膜前,于10月中下旬第一次使用;12月底至1月上旬第二花序抽生期,第二次使用。6DB32/T4133—2021采用EM菌或木霉菌剂等生防菌剂500g~1000g,用10倍~20倍的水溶解微生物菌制,喷洒于米皮糠与豆粕或菜粕,为预防蛆蝇等害虫发生,另添加绿僵菌或苦参碱等杀虫剂;充分混拌均匀,米皮糠与饼肥等有机物料用量各占50%,每亩用量共80kg~120kg。益生菌包制作完成后,均匀撒施于垄间,及时覆盖地膜避光保湿;第二次使用时,应揭开垄间重叠覆盖的地膜,均匀撒施后再覆盖好。7(规范性)草莓主要病虫害生物农药及使用方法草莓主要病虫害生物农药及使用方法见表B.1。表B.1草莓主要病虫害生物农药及使用方法//////37////257//12527//18DB32/T4133—2021(规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