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脊轩志》公开课课件【一等奖】_第1页
《项脊轩志》公开课课件【一等奖】_第2页
《项脊轩志》公开课课件【一等奖】_第3页
《项脊轩志》公开课课件【一等奖】_第4页
《项脊轩志》公开课课件【一等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明·归有光

予读震川文为女妇者,一往深情,每以一二细事见之,使人欲涕。盖古今事无巨细,惟此可歌可泣之精神,长留天壤。——黄宗羲归熙甫女如兰圹志须浦先茔之北累累者,故诸殇冢也。坎方封有新土者,吾女如兰也。死而埋之者,嘉靖乙未中秋日也。女生逾周,能呼予矣。呜呼!母微而生之又艰,予以其有母也,弗甚加抚,临死乃一抱焉,天果知其如是,而生之奚为也?以“极淡之笔”,

抒写“极挚之情”

——《项脊轩志》品读刘禹锡——梁启超——

蒲松龄——

鲁迅——陋室饮冰室

聊斋绿林书屋三味书屋解题项脊轩:书斋名,是作者家中一丈见方的斗室。追念祖先其远祖归道隆曾居住在太仓项脊泾。言其窄小如颈背之间,故名。志:“记”的意思,它散文的一种,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自号项脊生项脊是撑起一个人的重要部位,归有光也立下了通过读书撑起家族荣耀的志愿。三一两思考文章写了什么(物事人情)?间老屋种情感个女人四件琐事诸父异爨老妪忆母追忆大母回忆亡妻项脊轩一喜一悲先妣先大母亡妻借一阁以寄三世之遗迹。——清·梅曾亮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归氏世谱》:吴中之归,皆宗宣公。

吴中归氏家族到唐代天宝年间,出了第一位赫赫有名的大人物,名叫归崇敬。归崇敬,当年他考中了博通坟典科、对策第一,迁四门博士。大历初,曾出使新罗国。后官至翰林学士、皇太子侍读,被封为余姚郡公。年八十八卒于官,赠尚书左仆射,谥号“宣”。“旧南阁子”交代了作者的家庭曾是当地的名门望族,因为归有光的九世祖归道隆曾居住太仓的项脊泾,作者用它来作为室名。他是作者生命中重要的男性之一。这个判断句看似平缓,实则充满了自豪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狭小尘泥渗漉,雨泽下注。破漏

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阴暗修缮前后形成鲜明对比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日影反照,室始洞然。明亮杂植兰桂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影移动幽雅万籁有声,庭阶寂寂小鸟啄食宁静老旧百年老屋景色:珊珊可爱一间破屋——项脊轩心情:恬静、惬意、闲适修葺后的书斋有什么特点?描写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轩中人的喜悦、悠闲、恬然自得之情以及他的沉静、淡泊、勤奋之性。景可爱,情可喜,情景交融。一间老屋明亮,清幽,雅致……

情感两种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结构上:承上启下的作用

小组合作,找出四处细节描写,说说这些细节描写特别在什么地方?为何触动你?它们写出了什么情感?试着将这种情感读出来。诸父异爨回忆母亲追忆祖母追忆亡妻悲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昔我归氏自工部尚书而下,累叶荣贵,迄为唐亡。祖母之妹嫁文征明(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江南大户,尊贵有加。——归有光

“吾家自高、曾以来,累世未尝分异。传至于今,先考所生吾兄弟姊五人,吾遵父存日遗言,切切不能忘也。为吾子孙,而私其妻子求析生者,以为不孝,不可以列于归氏。”——高祖,死前遗训(五世同堂)诸父异爨这样一个大家庭,后来发生了怎样的变故?文中哪些语句最能渲染衰败的景象?(细节)

原本该是钟鸣鼎食的大宅院变成了鸡犬不宁、乌烟瘴气的大杂院。由篱到墙的变化实质上是叔伯隔阖程度由浅到深的外在体现。“矣”字流露出对家道中衰的深深悲伤,无奈。一个大家族的分崩离析。平淡叙述家庭变革,体现悲凉无奈之情。以“极淡之笔”,

抒写“极挚之情”

归氏至于有光之生,而日益衰。源远而未分,口多而心异。自吾祖及诸父而外,贪鄙诈戾者,往往杂出于其间。率百人而聚,无一人知学者;率十人而学,无一人知礼者。贫穷而不知恤,顽钝而不知教;死不相吊,喜不相庆;入门而私其妻子,出门而诳其父兄;将入于禽兽之列。平时呼朋召友,或费千钱,而岁时祭祀,辄计锱铢。归氏几于不祀矣。”归氏家族史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关爱儿女的温婉慈爱母亲形象老妪对主母生前站立的地方记得很清楚,可见印象很深,侧面反映了“先妣抚之甚厚”,说明了母亲是位善良的主子嘘寒问暖,表现了母亲对子女的关心,足以说明母亲是位慈爱的母亲

“震川之述老妪语,至琐细,至无关紧要,然自幼失母之儿读之,匪不流涕矣。”(林纾)

归有光的母亲,周桂生于公元1488年,到1503年,她虚岁十六,出嫁到归家。1507年,归有光出生,到1513年,归有光的母亲年仅二十六岁,便与世长辞。当时归有光只有八岁。真实感人的细节回忆母亲为何不直接写母亲的音容笑貌,而要通过老妪之口?真实感人的细节余泣,妪亦泣。一、归有光8岁丧母,对于母亲的音容笑貌没有什么印象。只能从他人的只言片语中去拼凑母亲的点点滴滴,每一个小细节于他而言都如同至宝。二、对于一个日渐长大的孩子来说,想象和怀念母亲的感情一天比一天浓厚,乃至于成为一种阴影笼罩在心头。这是第一点不易言明的伤痛。从老妪的角度写,会更真实。以“极淡之笔”,

抒写“极挚之情”娘以指叩门扉:“儿寒乎,欲食乎?”回忆母亲先妣事略

先妣周孺人,弘治元年二月二十一日生。年十六年来归。逾年生女淑静,淑静者大姊也;期而生有光;又期而生女子,殇一人,期而不育者一人;又逾年生有尚,妊十二月;逾年,生淑顺;一岁,又生有功。有功之生也,孺人比乳他子加健。然数颦蹙顾诸婢曰:“吾为多子苦!”老妪以杯水盛二螺进,曰:“饮此,后妊不数矣。”孺人举之尽,喑不能言。正德八年五月二十三日,孺人卒。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然犹以为母寝也,伤哉!于是家人延画工画,出二子,命之曰:鼻以上画有光,鼻以下画大姊。以二子肖母也。[注]25岁生下一女,看到女儿想起母亲,与魏氏环抱而哭,写下了《先妣事略》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细节描写、语言描写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语气亲切而风趣,又爱怜又夸誉,看似责备实则赞许。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以手阖门,小心翼翼;喃喃自语,殷切希望。顷之,持一象笏至,曰:“……他日汝当用之!”

——情意真诚,嘱咐庄重,信任鼓励。真实感人的细节睹物伤情,怀念亲人。功名未成,有负祖母,愧对先人。追忆祖母9岁能文14岁应童子试20岁童子试第一35岁

乡试中举连续8次,会试落选。66岁病死于任上60岁

中进士,任县令。归有光(1506—1571),字熙甫,明代昆山人,号震川,又号“项脊生”,世称“震川先生”。累世不第的寒儒家庭。后人把他和唐顺之、茅坤等人并称为“唐宋派”,而他的成就最高。他善于把日常生活和家庭琐事引到古文中来,“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风格朴实,感情真挚,被誉为“明文第一”。18岁写《项脊轩志》文中为何只写祖母来来去去,不写自己半句话?一、幼年早慧却遭遇科举不利的现实,这是不好接受的;二、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归有光的家庭给他内心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一个日益败落的家庭渴望有一个能够支撑门户、重振家声的人物出现,所以,归有光肩上的期望之负是很重的。然而,科场不利,这怎么不叫他伤心呢?这是第二点不易言明的伤痛。真实感人的细节为何“长号不自禁”?末句,作者的感情似汹涌的潮水奔泻而出。请结合作者的生平思考,为什么祖母的几句平常话让他“长号不自禁”?祖母的一句话,看似平常话却蕴含极深的叮咛,随着岁月的流逝和作者的阅历的丰富,体会愈加深刻,祖母之嘱,言犹在耳,而自己考场连连失意,对祖母思念愈深,愧疚之情愈烈。行文至此,直抒胸臆,水到渠成。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分家)从客观的记述中寄予深长的感叹语未毕,余泣,妪亦泣情动于中,有泪无声,含蓄而有节制令人长号不自禁情如汹涌的潮水,直泻而出,完全失控悲情感表达极有层次由内向转为外露由沉稳渐趋强烈家庭之悲身世之悲家族之悲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妻子在世时,和作者之间一定有过很多甜蜜的对话,为什么作者偏偏对这一句记忆犹新呢?妻子以作者及其书房为荣,带给作者被崇拜与仰慕的快乐,而且,妻子把自己娘家的温暖又重新注入作者寂寞的生活里,所以作者在文章中特别记录了这句话。追忆亡妻一个“时”表明经常,两个“或”字表明了两人亲密的关系。有问就有答,有学必有教,虽只有简短的一句交代,但读来仿佛从字里行间听到了项脊轩中传出来的欢声笑语,相敬相爱,甜言蜜语,这是多么美好的生活,又是多么深挚的感情。夫妻恩爱,琴瑟和谐,妻子是自己的知音,更说明了妻子是自己在家道中落,亲人相继逝世,志向难以实现之后的精神寄托。托物抒情。作者回忆妻子手栽的枇杷树,睹物思人。看到枇杷树,突出妻子当年“手植”,则作者尽见当年情景自在不言之中。“亭亭如盖”之树,仿佛亭亭玉立之人,又暗示了时间飞逝。虽无一字涉及思念,但思念之情却表现得诚挚感人。淡淡的忧伤,浓浓的深情,更显物是人非,身世沧桑。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江城子苏轼苏轼:30岁王弗:27岁苏轼40岁写的悼亡诗

[唐]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离思五首·其四

元稹:31岁韦丛:27岁元稹写下一系列的悼亡诗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钗头凤陆游陆游:21岁与唐婉结婚又离婚。8年后偶遇写下对诗。唐婉后抑郁而亡。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唐婉——扣扉问食母亲——温婉慈爱祖母——至轩过余——怜爱期望亡妻——凭几学书归宁妹语——琴瑟和谐三个女人这段话又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项脊生曰:“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后秦皇帝筑女怀清台;刘玄德与曹操争天下,诸葛孔明起陇中。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余区区处败屋中,方扬眉、瞬目,谓有奇景。人知之者,其谓与坎井之蛙何异?”我认为:巴蜀寡妇名叫清的,守着丹砂矿井,得到的好处为天下第一,后来秦始皇为表彰她而筑了女怀清台。刘备和曹操争夺天下,诸葛孔明从隆中出山建功立业。当这两个人无声无息地住在偏僻的地方时,世人哪里能知道他们?我住在这小小的破屋中,当我扬眉眨眼时,认为这破屋中自有不平凡的事物。知道的人,是不是要说我跟浅薄的浅井之蛙没什么不同?有几分对世俗的不屑,也有几分对科举未第的自嘲,更多的是是日夜青灯书卷相伴不扬眉吐气瞬目不止步的奋斗精神。虽有痛楚但也有豪情与志气。你更喜欢作者写的哪个结尾?请说一说理由。19岁时文章结尾直抒胸臆,昂扬向上,充满抱负理想;三十几岁时文章结尾以景结情,含蓄悠长,余韵无穷。由此表明每个年龄的不同表达,是因作者人生阅历发生了变化,文字的表达方式也相应发生了变化。“庭有枇杷树”“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余久卧病无聊”“风移影动,珊珊可爱”“今已亭亭如盖矣”1、善于选取生活中的琐事,表现人物的音容笑貌,寄托深情。2、善于利用细节描写。写作特色善于抓住生活中的典型细节,如小鸟啄食、风移影动的景物细节,东犬西吠的场面细节,母亲、妻子动作言语细节。特别是写祖母看望和勉励孙子的场面……祖母这些语言、动作描写,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浓浓的生活气息。语言委婉含蓄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不言情而情无限言有尽而意无穷《项脊轩志》与《陈情表》是两篇传情佳作,比较两篇文章异同。同:这两篇文章都体现了中国人对亲人、家庭、家族的重视。李密不愿为官而要奉养祖母,体现的是感人至深的孝道;归有光体现的是对家庭,家族的珍视。异:《陈情表》感人因为作者的孝心本来感人,也因为作者精心撰写文章刻意感人。《项脊轩志》是“志”,是作者自抒情意之文,虽然不无法度,但毕竟可以随性落笔,写景物,绘细节,记言语,不求感人自有动人之处。

归有光,字熙甫,昆山人。九岁能属文,弱冠尽通《五经》、《三史》诸书,师事同邑魏校。嘉靖十九年举乡试,八上春官不第。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学徒常数百人,称为震川先生。四十四年始成进士,授长兴知县。用古教化为治。每听讼,引妇女儿童案前,刺刺作吴语,断讫遣去,不具狱。大吏令不便,辄寝阁不行。有所击断,直行己意。大吏多恶之,调顺德通判,专辖马政。明世,进士为令无迁卒者,名为迁,实重抑之也。隆庆四年,大学士高拱、赵贞吉雅知有光,引为南京太仆丞,留掌内阁制敕房,修《世宗实录》,卒官。有光为古文,原本经术,好《太史公书》,得其神理。时王世贞主盟文坛,有光力相触排,目为妄庸巨子。世贞大憾,其后亦心折有光,为之赞曰:“千载有公,继韩、欧阳。余岂异趋,久而自伤。”其推重如此。有光少子子慕,字季思。举万历十九年乡试,再被放,即屏居江村,与无锡高攀龙最善。其殁也,巡按御史祁彪佳请于朝,赠翰林待诏。有光制举义,湛深经术,卓然成大家。后德清胡友信与齐名,世并称归、胡。——《明史》

译文:归有光,字熙甫,昆山(今属江苏)人。九岁就能写文章,到二十岁,“五经”、“三史”等书全已通晓,拜本地魏校作老师。嘉靖十九年(1540)考取举人,以后考了八次进士都没有中。迁居嘉定安亭江边,读书谈道。学生常常有几百人,称他震川先生。嘉靖四十四年(1565),才考取进士授官长兴(今浙江湖州)知县。他用古代的一套政教理论和做法来进行治理。每次审理案件,把妇女儿童领到案前,说着尖细的吴语,断完案,把人打发走,不写判决书。上级的命令不切实际就束之高阁,不去执行。与上司有所争执,就径自照自己的意思办。大官们大多不喜欢他,调作顺德(今属广东)通判,专管马政。明代,进士作县令没有晋升副职的。因此,调任通判名为提升实际上是很重的贬谪。隆庆四年(1570),大学士高拱、赵贞吉平素与有光交好,引荐他作南京太仆丞,掌管内阁制敕房,编撰《世宗实录》,死在任上。归有光作古文,以经术为本,喜欢太史公的《史记》,参透其中的神理。当时王世贞为文坛盟主,有光尽力和他分庭抗礼,把他看作狂妄而平庸的大人物。世贞心里很不痛快,但以后也对有光佩服得五体投地,给他写赞语说:“千年才出了你这样的人才,来继承韩愈、欧阳修的古文传统,我哪里是走的另一条路,只是自伤长久以来没有什么成就啊!”他就是这样推崇归有光。有光的小儿子子慕,字季思。万历十九年(1591),考取举人,第二年未中进士就隐居江村和无锡高攀龙最好。他死时巡按御史祁彪佳向朝廷请示,赐他翰林待诏。归有光在特种经学研究上有很深的造诣,卓然成为经学大师,后来的德清县胡友信和他齐名,世人并称他们为“归、胡”。

项脊生曰:“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后秦皇帝筑女怀清台;刘玄德与曹操争天下,诸葛孔明起陇中。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余区区处败屋中,方扬眉、瞬目,谓有奇景。人知之者,其谓与坎井之蛙何异?”项脊生说:巴蜀地方有个名叫清的寡妇,她继承了丈夫留下的朱砂矿,采矿获利为天下第一,后来秦始皇筑“女怀清台”纪念她。刘备与曹操争夺天下,诸葛亮由务农出而建立勋业。当这两个人还待在不为人所知的偏僻角落时,世人又怎么能知道他们呢?我今天居住在这破旧的小屋里,却自得其乐,以为有奇景异致。如果有知道我这种境遇的人,恐怕会把我看作目光短浅的井底之蛙吧!沧浪亭记

浮图文瑛,居大云庵,环水,即苏子美沧浪亭之地也。亟求余作沧浪亭记,曰:“昔子美之记,记亭之胜也。请子记吾所以为亭者。”余曰:“昔吴越有国时,广陵王镇吴中,治南园于子城之西南。其外戚孙承佑,亦治园于其偏。迨淮海纳土,此园不废。苏子美始建沧浪亭,最后禅者居之。此沧浪亭为大云庵也。有庵以来二百年,文瑛寻古遗事,复子美之构于荒残灭没之余,此大云庵为沧浪亭也。夫古今之变,朝市改易。尝登姑苏之台,望五湖之渺茫,群山之苍翠,太伯、虞仲之所建,阖闾、夫差之所争,子胥、种、蠡之所经营,今皆无有矣!庵与亭何为者哉?虽然,钱鏐因乱攘窃,保有吴越,国富兵强,垂及四世,诸子姻戚,乘时奢僭,宫馆苑囿,极一时之盛;而子美之亭,乃为释子所钦重如此。可以见士之欲垂名于千载之后,不与其澌然而俱尽者,则有在矣!”文瑛读书,喜诗,与吾徒游,呼之为沧浪僧云。

译文:文瑛和尚,住在大云庵,流水环绕,是苏子美沧浪亭的故址。他多次求我写沧浪亭记,说:“以前苏子美所记的,是沧浪亭的胜景,于今请您记叙的,是我为什么要建这个亭子。”我说:先前吴越立国的时候,广陵王镇守吴中,造了一座花园在内城的西南面,他的外戚孙承估,也造了一座花园在它的旁边。直到淮南一带地方都归了宋朝时,这些花园也还没有荒废掉。苏子美开始建筑的沧浪亭,到后来是和尚居住了。这样沧浪亭就改成了大云庵。自有了大云庵以来又二百年了。文瑛寻访古代遗迹旧事,在这荒芜残破的废墟之上重新恢复了苏子美的沧浪亭,这样又从大云庵改成沧浪亭。从古到今由于时代变迁,宫廷和街市也发生了变易。我曾登上姑苏山上的姑苏台,眺望那浩淼辽阔的五湖,苍翠葱笼的群山,而古时太伯、虞仲所创建的,阖闾、夫差所争夺的,子胥、文种和范蠡所经营的,如今统统都没有了,这大云庵和沧浪亭又值得什么呢?尽管如此,那钱鏐因天下纷乱才窃取了权位,占据了吴越这块地方,国富兵强,传了四世,他的子孙和姻戚,都趁着这个机会奢侈僭位,大建宫馆苑囿,盛极一时,而苏子美的沧浪亭,却被文瑛和尚敬重如此。可见读书人想要垂名千载,不像冰块那样一下子被溶解消失掉,这确实是有一番道理存在的呢。文瑛好读书又喜做诗,常和我们在一起(徒步云游),大家称他为沧浪僧。

悠然亭记余外家世居吴淞江南千墩浦上。表兄淀山公,自田野登朝,宦游二十馀年,归始僦居县城。嘉靖三十年,定卜于马鞍山之阳、娄水之阴。忆余少时尝在外家,盖去县三十里,遥望山颓然如积灰,而烟云杳霭,在有无之间。今公于此山日亲,高楼曲槛,几席户牖常见之。又于屋后构小园,作亭其中,取靖节“悠然见南山”之语以为名。靖节之诗,类非晋、宋雕绘者之所为。而悠然之意,每见于言外,不独一时之所适。而中无留滞,见天壤间物,何往而不自得?余尝以为悠然者实与道俱。谓靖节不知道,不可也乙公负杰特有为之才,所至官多著声绩,而为妒媢者所不容。然至今朝廷论人才有用者,必推公。公殆未能以忘于世,而公之所以自忘者如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