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性基因的遗传_第1页
显性基因的遗传_第2页
显性基因的遗传_第3页
显性基因的遗传_第4页
显性基因的遗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显性基因遗传人类多指显性基因的遗传1/45(UPI/BettmannNewsPhotos)常染色体显性基因遗传软骨发育不全症显性基因的遗传2/45隐性基因遗传白化病先天性聋哑先天性高度近视常染色体白化病遗传显性基因的遗传3/45白化病显性基因的遗传4/45显性基因的遗传5/45优生学

主要分为预防性优生学和促进性优生学.预防性优生学包含产前诊疗、计划生育等。

促进性优生学包含使优者更优,是能够提升人口素质一门学科,而胎教研究正是为了提升人口素质,所以说它应该是属于优生学范围。显性基因的遗传6/45进取性优生学

是指研究维持和增加人群中产生有利表现型基因频率,以促使体力和智力上优异个体有更多生育机会方法。所以,有些人把进取性优生学称为主动优生学或正优生学。显性基因的遗传7/45人工授精

近些年来,伴随人工授精、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等技术普遍采取和试管婴儿问世,许多学者提出了“主动优生”想法:经过人工授精、体外受精等路径,使遗传上“优异”基因得以增加,从而使社会人口优质化。为此,他们主张将经过选择优异人物精子或卵细胞取出,冷冻起来,贮存备用。除此之外,还有些人大胆地提出了用单性繁殖路径,来确保“优异”个体繁衍构想。按照这种构想,需要将有成就者细胞核(含有全部遗传信息)移植到一个去核细胞中,或者经过两个未受精卵细胞“细胞融合”等方法,繁殖出没有经过精卵细胞融合“单性人”。显性基因的遗传8/45单性繁殖

人工授精、体外受精已经有成功实例,仅仅是一个构想,它不但存在大量技术上障碍,而且在社会上、伦理观念上也存在很大分歧。更主要是这一构想还缺乏科学依据。比如,什么是“优异”基因?“出色人物”基因是否能复制出出色人物?环境原因与遗传原因在决定人类智力上各占多少百分比?重复使用少数“优异”基因是否会损害人类进化选择?等等,许多问题都有待于深入研究。显性基因的遗传9/45预防性优生学

是指研究降低人群中产生不利表现型基因频率,以降低后代遗传病发生方法。这实际是遗传病预防问题,所以,有些人将预防性优生学称为消极优生学或负优生学。为了预防遗传病发生,预防性优生学提出了以下几个主要办法:(1)在人群中普及相关遗传病知识;(2)对遗传病进行群体普查,而且检出一些致病基因携带者;(3)防止近亲结婚;(4)提倡适龄生育;(5)开展遗传咨询;(6)进行产前诊疗;(7)注意产期护理。显性基因的遗传10/45进取性优生学是指研究维持和增加人群中产生有利表现型基因频率,以促使体力和智力上优异个体有更多生育机会方法。所以,有些人把进取性优生学称为主动优生学或正优生学。近年来,伴随人工授精、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等技术普遍采取和试管婴儿问世,许多学者提出了“主动优生”想法:经过人工授精、体外受精等路径,使遗传上“优异”基因得以增加,从而使社会人口优质化。为此,他们主张将经过选择优异人物精子或卵细胞取出,冷冻起来,贮存备用。

显性基因的遗传11/45优生学发展简史

优生学一词是由英国科学家Galton(1822~1911)于1883年首先提出。其本意源于希腊语,意为“优美、健康”,引入英文则表示为“健康遗传”(healtyheredity)或“健康出生”(well-born)。高尔顿当初给“优生学”定义为:在社会控制下,全方面研究那些能够改进或减弱后代体格和智力上种族素质各种动因科学。显性基因的遗传12/45

即使优生学作为一门独立而完整学科时间并不长,但其主要思想和实践,不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都有着极其悠久历史。远古原始社会,因为劳动生产力十分低下,人们企求多生儿女,群婚群居当然毫无优生意义可言。伴随生产力发展,人们逐步认识到优生意义。我国人民很早就有“男女同姓、其生不蕃”之说,主张禁止近亲结婚。尤其是我国传统医学中对优生、养生都有一整套精细严谨叙述。一样,在古希腊、罗马,一些哲学家也认识到近亲婚配危害,提倡无血缘关系民族间婚配,创造出在体质上和智力上愈加健壮人群。显性基因的遗传13/45

19世纪时,西方国家工业革命促进了自然科学飞速发展,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在大量科学考查和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划时代“生物进化论”以及“择优汰劣,适者生存”等一系列含有创新意义科学论断。作为达尔文表弟,Galton自幼就受到生物进化论影响,大学期间就在系统地利用家谱分析法(pedigreeanalysismethod)和双生子研究法(tainmethod)基础上提出并提倡了优生学。显性基因的遗传14/45

1904年,Galton发表了著名《优生学定义、范围和目标》论文,对优生学宗旨、任务和主要性等提出了一系列详细办法,奠定了当代优生学基石。今后,优生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首先在欧洲国家广为传输,并逐步为全世界学者所接收。1912年,第一次国际优生学会议在英国伦敦召开,来自欧洲、美洲十几个国家代表出席了会议。

显性基因的遗传15/45

1913年,在法国巴黎召开了第一次优生学委员会会议,并决定第二次国际优生学会议于1915年在美国纽约召开。后因第一次世界大战而延期至1921年召开。当前,全世界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域系统地开展了优生工作。显性基因的遗传16/45

优生学传入我国是在20世纪20年代,其早期代表人物是潘光旦先生。他早年曾赴专门研究人类遗传学和优生学,回国后致力于中国优生学研究工作,著作有《优生学概论》、《优生学原理》、《优生与民族》、《优生与宗教》等。在他影响和提倡下,全国许多高等院校均开设了优生学课程,对当初中国优生工作起到了很大推进作用。文化大革命中,优生学更是被视为资产阶级“血统论”,使这门科学无人勇于问津。

显性基因的遗传17/45

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优生工作开始走上正轨,尤其是我国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以来,控制人口数量,提升人口素质已成为我国人口政策两个主要组成部分。1979年夏,科学院学部委员吴旻教授第一次提出应重视我国优生学研究,并作了“关于优生学”专题汇报,受到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在此之后,优生学被纳入国家科技发展久远规划,对我国优生工作产生了巨大推进作用。显性基因的遗传18/45

应该指出是,优生学在其发展过程中,曾被一批伪科学者歪曲、利用,而走过一段崎岖不平道路。这些人把优生学研究对象从人种优生曲解为民族优生,声称在不一样种族之间存在着优劣之分。这就为以后以希特勒为首德国法西斯分子歪曲利用优生学观点,进行惨绝人寰“种族清洗”埋下了罪恶种子。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成千上万犹太人、吉普赛人等所谓“劣等民族”,在这场人间浩劫中成了伪优生学牺牲品。因为这种骇人听闻法西斯横蛮行径是以“优生”为借口实施,以致至今仍有不少欧美人士对优生这一原来是清白名词感到心有余悸。这不不过优生学这门科学悲剧,也是整个人类社会悲剧。显性基因的遗传19/45X连锁显性遗传病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伴性遗传:

决定性状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显性基因的遗传20/45X连锁隐性遗传—血友病伴性遗传:

决定性状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显性基因的遗传21/45Y连锁遗传(限雄遗传)人类耳道长毛症显性基因的遗传22/45Klinefetter综合症(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显性基因的遗传23/45Klinefetter综合症(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外貌男性,睾丸萎缩,含有乳房,不育,低智商身高>183cm占1/260;染色体组成:47,XXY

在男性不育中占1/100显性基因的遗传24/45性染色体与性别畸形

Turner综合症(性腺发育不全):外貌女性,个矮(1.3m左右);第二性征发育不良,原发性闭经,肘外翻,盾状胸;35%有心血管病;智力低下或正常;染色体组成:45,X0.显性基因的遗传25/45显性基因的遗传26/45显性基因的遗传27/45性染色体与性别畸形XYY或多个Y个体占男性1/250~1/500,个高(1.80m以上),外貌男性,病症类似47,XYY,智力普通较低,性格粗暴,易冲动,生殖器官发育不良,多数不育,有些人认为患者有反社会行为.显性基因的遗传28/45显性基因的遗传29/45男性阴阳人含有正常男性染色体组成(46,XY).外观多呈女性,不育病因:雄性激素受体基因突变显性基因的遗传30/45性别畸形女性阴阳人:

第二性征多呈男性

病因:

基因突变造成雄性激素产生显性基因的遗传31/45环境原因影响显性基因的遗传32/45图注:上图右背侧像显性基因的遗传33/45图注:左鼻翼、左面颊有结节性红色肿物,其上有出血斑。鼻及面颊为Kaposis肉瘤常见部位。

显性基因的遗传34/45图注:下眼睑缘有一结节,在结节上有出血斑。该病损在非洲Kaposis肉瘤中为常见型。显性基因的遗传35/45图注:左侧胸部有大小不等深紫红色结节性病损,大部分病毒中心有出血斑。该图为经典Kaposis肉瘤皮肤损害。显性基因的遗传36/45图注:前胸上部、颈部Kaposis肉瘤,展现条状出血性病损,似项链样分布。显性基因的遗传37/45图注:肛门周围有大小不等出血性结节性病损。该部位病损说明了Kaposis肉瘤对胃肠道亲和性。显性基因的遗传38/45艾滋病病毒模式图

显性基因的遗传39/45艾滋病病毒生活周期

显性基因的遗传40/45模拟电镜下观察HIV显性基因的遗传41/45动态演示HIV病毒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