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世界全景图》_第1页
《计算机世界全景图》_第2页
《计算机世界全景图》_第3页
《计算机世界全景图》_第4页
《计算机世界全景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无处不在的计算机无处不在计算的理念〔-〕 -无处不在计算(UbiquitousComputing)是美国施乐公司PARC研究中心的MarkWeiser,1991年在ScientificAmerican杂志上发表的题为TheComputerforthe21stCentury的文章中首次提出来的理念现在计算机使用的最大弊端是计算机本身吸引了人们太多的注意力和使用不方便,计算机应该融入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成为一个自然、方便的工具。.1.1无处不在的计算机 无处不在计算的本质就是:要创造一个与人们的生活完美结合并具备计算和通信能力的环境 -1990年左右施乐公司PARC研究中心的Weiser等人提出无处不在计算理念时,做出了Tabs、Pads和Boards三种设备原型,如以下图所示。.无处不在计算的特征〔一〕 -user-centeric,以人为中心的计算,使计算机的使用符合人的习惯 -invisibility不可见的计算,将计算机自然、合理地嵌入到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环境〔办公室、家庭〕中,使其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人们通过新一代自然交互界面,进行自然、方便的交互 -accessanythingbyanybodyviaanydevices,anywhereanytime在任何时间和地点,人们通过任何设备和网路,访问任何信息.无处不在计算的特征〔二〕 -hundredsofhandheldandwearablecomputers许多手持式和可穿戴式计算机 -hundredsofwirelesscomputingdevicesperpersonperoffice,ofallscales大量遍布在每个办公室、每个人的,各种规格的无线计算设备

-hundredsofdevicestosenseandcontrolappliances许多传感设备和控制设备.古典计算机器时代计算设备还不是科学,而是工具。出现一些具备计算和存储信息能力的设备。辅助计算的根本手段出现,主要针对的是数字

主要特点:计算设备作为人脑计算的辅助工具,不具备自动计算能力。.第一代计算机1946--195×电子管计算机主要特点逻辑元件——电子管主存——磁鼓辅存——磁带软件——机器语言、符号语言应用——科学计算.第一代计算机1946--195×电子管计算机主要成就数字电子计算机的出现,揭开了人类历史新篇章。1946年6月,冯·诺依曼提出了“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的概念以及计算机组成和框架,奠定了现代计算机的根底。.图灵、图灵机及图灵测试图灵是计算机逻辑的奠基者,许多人工智能的重要方法也源自这位伟大的科学家:24岁,提出图灵机理论;31岁,参与Colossus(二战时英国破解德国通信密码的计算机)的研制;33岁,构思了仿真系统;35岁,提出自动程序设计概念;38岁,设计了“图灵测试”;在后来还创造了一门新学科——非线性力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之父,英国数学家、逻辑学家—阿兰·图灵(AlanTuring,1912-1954).阿塔纳索夫及ABC计算机被“遗忘”的电子计算机之父

——约翰·阿塔纳索夫(JohnAtanasoff,1903-1995)存放在衣阿华州立大学的ABC计算机(Atanasoff-BerryComputer).冯·诺伊曼及冯·诺伊曼结构1945年6月30日,冯·诺依曼发表“101页报告〞——FirstDraftofaReportontheEDVAC;1946年7、8月间,冯·诺依曼又提出了一个更加完善的设计报告“电子计算机逻辑设计初探〞〔Preliminarydiscussionofthethelogicaldesignofanelectroniccomputinginstrument〕。这两篇报告的综合设计思想,便是著名的“冯·诺依曼结构〔vonNeumannArchitecture〕〞。报告明确指出:采用二进制,不但数据采用二进制,指令也采用二进制;计算机由5局部构成: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和输出装置;程序由指令组成并和数据一起存放在存储器中,机器按程序指定的逻辑顺序,把指令从存储器中读出来并逐条执行,从而自动完成程序描述的处理工作。(即,“存储程序〞思想)现代电子计算机之父——冯·诺伊曼.电子管计算机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ElectronicNumericalIntegratorAndComputer,注意ENIAC并不是基于“存储程序〞工作的计算机!〕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成功。5000次加法/秒体重30吨占地170m218800只电子管1500个继电器功率150KW.第二代电子计算机195×--196×晶体管计算机主要特点逻辑元件——晶体管主存——磁芯辅存——磁盘软件——高级程序设计语言、操作系统应用——除科学计算外,已应用于数据处理、过程控制主要成就首次将晶体管用于计算机,使计算机缩小了体积,减低了功耗,提高了速度和可靠性。创造了高级语言。首次提出了计算机的兼容问题,包括硬件兼容和软件兼容。.晶体管计算机晶体管与电子管的比较:

体积比电子管小很多

耗电大大降低

稳定性有很大提高1955年,贝尔实验室使用800只晶体管组装了世界上第一台晶体管计算机TRADIC。(TransistorDigitalComputer).第三代电子计算机196×--197×集成电路计算机主要特点逻辑元件——大规模集成电路主存——半导体芯片辅存——磁盘软件——编译系统,各类高级语言、操作系统提出“摩尔定律〞.摩尔定律微芯片上集成的晶体管数目每18个月翻一番,价格降低一半.集成电路计算机集成电路与晶体管的比较:1964年4月7日,在IBM公司成立50周年之际,由年仅40岁的吉恩·阿姆达尔(Gene

Amdahl)担任主设计师,历时四年研发的IBM360计算机问世,标志着第三代计算机的全面登场,这也是IBM历史上最为成功的机型之一。.第四代电子计算机197×--现在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主要特点逻辑元件——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LSI/VLSI〕主存——LSI/VLSI半导体芯片辅存——磁盘、光盘软件——高级程序设计语言、操作系统应用——科学计算、数据处理、过程控制,并进入以计算机网络为特征的应用时代.第五代电子计算机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日本、美国、欧洲等兴旺国家都宣布开始新一代计算机的研究。人们普遍认为新一代计算机应该是智能型的,它能模拟人的智能行为,理解人类自然语言,并继续向着微型化、网络化开展。综合起来大概有以下几个研究方向。人工智能计算机巨型计算机多处理机激光计算机超导计算机生物晶体计算机〔DNA计算机〕量子计算.1.3计算机与计算思维计算思维〔ComputationalThinking〕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根底概念进行问题求解、系统设计以及人类行为理解等涵盖计算机科学之广度的一系列思维活动。计算思维建立在计算过程的能力和限制之上,它是选择适宜的方式去陈述一个问题,对一个问题的相关方面建模并用最有效的方法实现问题的求解,整个过程由人和机器协同配合执行。计算方法和模型使我们敢于去处理那些原本无法由任何个人单独完成的问题求解和系统设计。.计算思维表达体系〔根本内涵〕周以真教授:计算思维能力可以通过熟练地掌握计算机科学的根底概念而得到提高:约简、嵌入、转化、仿真、递归、并行、抽象、分解、建模、预防、保护、恢复、冗余、容错、纠错、启发式推理、规划、学习、调度等ACM和IEEE联合制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