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等3地(大湾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广东省深圳市等3地(大湾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广东省深圳市等3地(大湾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广东省深圳市等3地(大湾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广东省深圳市等3地(大湾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广东省深圳市等3地(大湾区)2023届高三一模试题本试卷共6页,20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市(县、区)、学校、姓名、班级、座位号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填涂10位准考证号(考号)。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栗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材料结论A蒙古高原北部的匈奴遗址中出土锄头与镰刀匈奴文化具有浓厚的农耕色彩B西周早期的何尊铭文中有“宅兹中国”的记录迟至西周,早期华夏认同已经形成C孟子提及井田制时认为“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孟子描绘了小农经济生产的典型模式D周代多用“公、伯、子、男”等亲属称谓标识爵位等级制度与血缘关系有深厚渊源【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周代多用‘公、伯、子、男’等亲属称谓标识爵位”可知,周代的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多用“公、伯、子、男”等亲属称谓标识爵位,说明等级制度与血缘关系有深厚渊源,D项正确;蒙古高原北部的匈奴遗址中出土锄头与镰刀,说明匈奴文化具有中原农耕文化有交流,无法确定是否具有浓厚的农耕色彩,排除A项;西周早期的何尊铭文中有“宅兹中国”的记录,记载的是周文王受命、周武王灭商、周成王完成周武王遗愿营建成周洛邑的重大历史事件,与华夏认同的形成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是对西周时期的土地制度井田制的描述,此时小农经济生产模式尚未确立,排除C项。故选D项。2.秦律针对不孝的惩罚很细致,将不孝视为重罪,鼓励父母告发子女不孝,针对不孝施以流放、断足等严厉的刑罚,赡养老人逐渐成为强制性义务。这反映出秦代()A.社会稳定是施政的重要考量 B.改变了以法为教的治国方针C.尝试采用外儒内法统治策略 D.维护纲常伦纪是其立国根基【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秦律针对不孝惩罚可知,律法中融入孝伦理,来达到稳定社会巩固统治的作用,这反映出秦代社会稳定是施政的重要考量,A项正确;材料不能证明改变了以法为教,排除B项;“外儒内法”指的是以儒家伦理道德为中心,以法家严刑峻法为辅助,秦朝的治国思想是法家思想,不是“外儒内法”,排除C项;“维护纲常伦纪是其立国根基”,表述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A项。3.唐高宗时期,大臣刘晓评述当时士风专注“驱驰于才艺”,以致出现“朝登科甲而夕陷刑辟”的情况,并认为“日诵万言,何关理体;文成七步,未足化人”。这实际上()A.提倡关注官员文化素质 B.提出了复兴儒学的希冀C.要求反思当时选官制度 D.主张以科举来引导士人【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士风专注‘驱驰于才艺’”,“出现‘朝登科甲而夕陷刑辟’情况”可知科举应试好尚文词,崇尚进士,带来不良风气,这是反思当时选官制度,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科举制的弊端,不是提倡关注官员文化素质,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复兴儒学的内容,排除B项;材料是反思科举制,不是主张以科举来引导士人,排除D项。故选C项。4.宋初官方强调文武二途并无偏倚。如朝廷置枢密院,与中书门下“对持文武二柄”,又设置文、武两种仪式彰显“威加海内”之功德。这说明北宋时期的中央政府()A.并未实行重文轻武政策 B.治国方略经历一定调整C.统治政策发生剧烈变动. D.受到藩镇势力严重威胁【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宋初强调文武并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之后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由此可知,宋朝的治国方略经历一定调整,B项正确;宋初文武并重,但之后实行重文轻武政策,排除A项;宋朝的统治政策为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策,并未发生剧烈变动,发生变化的是文武并重还是重用文官,排除C项;宋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策,解决了繁镇割据的问题,排除D项。故选B项。5.明代中期归有光在江南地区担任长兴知县时,发现按照该县户口记录,从弘治元年(1488年)到嘉靖元年(1522年),这个商业高度繁荣的县城流失了20%的人口,且未添加一个人丁,女性也只占人口的20%。这种现象反映明朝中期()A.长期战乱导致人口大锐减 B.社会治理与经济发展脱节C.苛捐杂税刺激人口的逃亡 D.商业繁荣下的人员大迁徙【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发现按照该县户口记录,从弘治元年(1488年)到嘉靖元年(1522年),这个商业高度繁荣的县城流失了20%的人口,且未添加一个人丁,女性也只占人口的20%”可知,长兴县商品经济高度繁荣,不大可能出现流失20%的人口的现象,更不可能出现“未添加一个人丁”的情况,因此“高度繁荣的县城流失了20%的人口,且未添加一个人丁,女性也只占人口的20%”是户籍制度混乱导致的,而户籍又是社会治理的重要依据,因此材料体现了明朝中期社会治理与经济发展脱节的现象,B项正确;明朝并没有长期战乱,排除A项;材料苛捐杂税与人口的逃亡没在直接的关系,排除C项;商业繁荣下的人员大迁徙,但并不会导致流失,排除D项。故选B项。6.广州地区有饭后食用槟榔以消食的传统,其流通模式如下图。19世纪40年代以后广州食用槟榔的习俗逐渐消失,其原因最有可能是()A.农产品商品化导致饮食习俗的变迁. B.鸦片大量涌入取代槟榔成瘾品地位C.外贸格局的剧变带来槟榔价格上涨 D.太平天国兴起导致槟榔运输的阻隔【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在19世纪40年代以后,中国市场被打开,列强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材料,槟榔大量出口导致槟榔的价格上涨,从而影响了广州地区食用槟榔的习俗,C项正确;农产品商品化在明清时期就已经发展,且槟榔本身就是投放市场的农产品,排除A项;鸦片战争之前鸦片就已经大量走私进入中国,如果是鸦片的原因,时间应早于19世纪40年代,排除B项;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时间是19世纪50年代,排除D项。故选C项。7.有研究认为,19世纪60年代以来,洋务派活跃在晚清政治舞台的几十年间,一直以“中体西用”为号召,其口号在形式上几无变化,只是强调的重点却从“西用”逐渐偏向“中体”。据此可知洋务派()A.论争对象发生改变 B.救亡思路僵化死板C.改革目的悄然变化 D.检讨甲午战败教训【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洋务派一直以中体西用为号召强调的重点却从‘西用‘逐渐偏向‘中体’”及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前期受到顽固派的阻挠,顽固派主张原封不动的维护清朝统治,而洋务派则主张学习西方技术,二者在维护“中体”上并无分歧,因此,此时洋务运动因和顽固派论战要不要学习西方技术,从而重点强调“西用”即技术;随着维新派的兴起,洋务派反对维新派改变封建制度的做法,因此把重点放在维护“中体”方面,综上可知,随着洋务派论争对象发生改变,其强调的重点也有所不同,A项正确;材料表明洋务派强调的“中体西用”重点有变化,救亡思路并非僵化死板,排除B项;洋务派改革的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材料未体现改革目的变化,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洋务派检讨甲午战败教训,排除D项。故选A项。8.1921年,中共一大提出用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政权,消灭资本家私有制的革命纲领。这说明中国共产党()A.掌握成熟的社会主义革命策略 B.树立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C.明确践行新民主主义革命路线 D.对革命道路的思考还有待完善【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共一大制定的革命纲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表明中国共产党从一开始就把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确定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但这一革命纲领缺乏对当时国情的全面认识,因此对革命道路的思考还有待完善,D项正确;此时的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排除A项;树立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是在中共二大明确提出,排除B项;明确践行新民主主义革命路线说法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9.据学者统计,1933年中国制造产品只有30%出口到国际市场,而70%提供给国内市场。华资工厂生产的部分轻工业产品已经占有60%以上的国内份额。这一经济格局()A.改变了中国工业分布不均衡的布局 B.标志着中国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C.主要得益于外国对华进行资本输出 D.为中国应对经济危机提供一定保障【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随着世界市场的形成,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加强,因此美国经济危机迅速发展为世界经济危机,而材料“1933年中国制造产品只有30%出口到国际市场,而70%提供给国内市场。华资工厂生产的部分轻工业产品已经占有60%以上的国内份额。”说明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制造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占比较大,出口比重较小,说明中国当时对世界市场依赖较小,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减轻经济大危机对国内市场的冲击,D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中国工业分布不均衡的信息,排除A项;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标志着中国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排除B项;外国对华进行资本输出和材料并没有因果关系,排除C项。故选D项。10.1949年11月,刘少奇在世界工人理事会发言指出:“工人阶级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基本形式一一这就是武装斗争,是人民解放军的战斗行动”。这一发言旨在强调()A.中国革命的胜利具有世界属性 B.反帝是新中国外交的首要任务C.人民解放战争是社会主义革命 D.“一边倒”是新中国的必然选择【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刘少奇在世界工人理事会发言”“工人阶级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基本形式是武装斗争,是人民解放军的战斗行动”可以得出这一发言旨在强调中国革命的胜利具有世界属性,A项正确;新中国外交的首要任务是为新中国的生存和发展争取最基本的外部环境,排除B项;人民解放战争是民主革命的组成部分,排除C项;材料不能充分表明“一边倒”是新中国的必然选择,排除D项。故选A项。11.罗马人将自己的国家标记为“S.P.Q.R”,意为“罗马的元老院与人民”,这个国名贯穿罗马共和国与罗马帝国。由这一名称可推知()A.直接民主制是罗马政治的主要形式 B.君主政治在罗马始终未能建立起来C.罗马维持元老院为中心的贵族政治 D.罗马存在平民与贵族的分化与联合【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时期的国家标志意思为元老院与人民,由此可以体现不管是在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元老院和人民都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由此可见,罗马存在平民和贵族的分化和联合,D项正确;罗马共和国是贵族共和制,罗马帝国是帝制,并非民主制,排除A项;君主政治在罗马帝国时期建立起来,排除B项;罗马帝国时期并非以元老院为中心的贵族政治,而是帝制,排除C项。故选D项。12.16世纪左右,机械物件成为欧洲对外关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欧洲国家给奥斯曼苏丹的礼品中有大量定制钟表,利玛窦在北京也利用地球仪等吸引士大夫的注意。这反映出()A.欧洲手工业生产已领先世界 B.工业革命推动精密机械制造C.技术促使欧洲占据发展先机 D.欧洲利用航路进行商品倾销【答案】C【解析】根据“机械物件成为欧洲对外关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欧洲国家给奥斯曼苏丹的礼品中有大量定制钟表,利玛窦在北京也利用地球仪等吸引士大夫的注意。”可得出,欧洲国家注重技术的发明创造,这有利于之后欧洲技术革命的开展,从而更早地步入近代社会,占得先机,C项正确;材料没有与世界比较,排除A项;当时还没有开展工业革命,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新航路的作用,排除D项。故选C项。13.下图是1914年部分国家接受外国投资总额情况,从图中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经济发展水平影响他国投资意愿 B.资本输出重点是掠夺亚非拉C.美国经济自主权面临着严峻挑战 D.外国投资压制落后国家发展【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经济发达的国家接受外国投资总额多,经济较落后的国家接受外国投资总额少,说明经济发展水平影响他国投资意愿,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掠夺亚非拉等内容,排除B项;材料为部分国家接受外国投资总额的情况,未体现美国经济自主权面临着严峻挑战,排除C项;材料强调经济发展水平影响他国投资意愿,不能说明外国投资压制落后国家发展,排除D项。故选A项。14.1941年7月,日本入侵法属印度支那南部(橡胶和石油资源较丰富的地区),美国立即宣布对日本实施石油禁运并冻结了日本在美国的一切资产。美国的这一做法()A.加速日本偷袭珍珠港步伐 B.是太平洋战争经济战的一部分C.有效延缓了日军的南进速度 D.彰显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协作【答案】A【解析】根据“1941年7月,日本入侵法属印度支那南部(橡胶和石油资源较丰富的地区),美国立即宣布对日本实施石油禁运并冻结了日本在美国的一切资产。”可得出美国制裁日本,加速了日本的报复,加速日本偷袭珍珠港的步伐,A项正确;当时太平洋战争还没有爆发,排除B项;“有效”错误,排除C项;1942年1月1日,《联合国家宣言》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排除D项。故选A项。15.经过长期实践,苏联用复杂的数学模型核算全国产品的投入与产出,其中数学家康托罗维奇因对资源优化配置理论的贡献,获197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苏联在这一领域的成就,主要是源于()A.工业化高速发展带来的技术积累 B.计划经济对资源精密分配的要求C.新技术革命刺激苏联经济的发展 D.二战后苏联经济改革市场化需求【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苏联用复杂的数学模型核算全国产品的投入与产出”可知本题考查到了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从“其中数学家康托罗维奇”可知康托罗维奇是服务于计划经济体制的,计划经济体制的特点是资源的分配,包括生产什么、生产多少,都由政府计划决定,所以计划经济体制对资源精密分配的要求促进了数学家的相关研究,B项正确;材料不体现工业化高速发展带来的技术积累,排除A项;材料不体现新技术革命刺激苏联经济发展,排除C项;二战后苏联依然是计划经济体制,排除D项。故选B项。16.从16世纪开始,欧洲殖民者将北美土著居民划分为“高贵的野蛮人”和“邪恶的野蛮人”,20世纪以来,伴随着对多元文化与环境保护的重视,印第安人形象又变身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印第安人”。这种现象()A.反映文化的剧烈冲突 B.充斥着对印第安人的歧视与污蔑C.基于长期的文化偏见 D.说明对印第安人的认识逐渐客观【答案】C【解析】从“高贵的野蛮人”和“邪恶的野蛮人”到“生态印第安人”可以看出,基于长期对印第安人的偏见,使其对印第安人的集训一直停留在原始的生态的状态,即认为他们一直没有进入到近代文明的状态,C项正确;材料与文化冲突无关,排除A项;材料反映出20世纪以来的并不是污蔑,排除B项;材料反映出对印第安人的认识并不客观,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本部分4题,共52分,其中17题16分,18题14分,19题12分,20题10分。)17.辣椒原产美洲,是一种用地少,对土地要求低,产量高的调味副食。大约在十六世纪下半叶(明中后期)进入中国。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以下问题。材料一——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下)》新航路开辟示意图与曹雨《中国食辣史》材料二以下是两则明清时期记载辣椒的史料明代杭州人高濂在《燕闲清赏笺》中记载:“番椒丛生,白花,果俨然似秃笔头,味辣色红,甚可观。……这是中国最早有关辣椒的文献。贵州地处西南,多山而且耕地稀少,乾隆年间《贵州通志•物产》记载:“海椒,俗名辣角,土苗用以代盐”。——摘编自《燕闲清赏笺》《贵州通志》材料三清代后期至民国年间,食辣习俗广泛存在于西南以及两湖等地的农村与口岸城市,但主要是下层庶民中盛行,社会上层食辣比较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以川菜、湘菜为代表的辣菜逐渐在一些原本少有食辣习俗的沿海城市扎根,并形成了一些资本雄厚的餐饮企业。同时,真空包装的辣味食品也在学生中流行,食辣逐步成为一种主流的饮食习惯。——摘编自曹雨《中国食辣史》(1)请结合西班牙与葡萄牙殖民势力划分等相关史实,依照下图提供的圆点,选择相应地区,填入空格处,说明西班牙和葡萄牙分别主导的辣椒传入线路。(2)根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归纳辣椒传入中国后用途的变化,并分析在清代的贵州,辣椒被广泛食用的原因。(3)根据材料三与所学知识,归纳总结1949年后食辣习俗逐步扩展背景【答案】(1)西班牙:墨西哥,菲律宾;葡萄牙:好望角,印度(2)从观赏植物向食用转变。(必须要写出变化)辣椒用地少;适应贵州多山自然环境;清代人口暴涨需要辣椒辅助食物;山区代替盐食用。(解释原因任答两点)(3)革命打破原有社会等级;人口的迁徙(赴沿海打工的潮流);经济体制改革推动市场活跃;食品科技的进步。(任答3点)【解析】(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的开辟拉开了欧洲海外扩张的序幕。西班牙以美洲为主,除巴西之外的中、南美洲广大地区如墨西哥,以及亚洲的菲律宾逐渐沦为其殖民地。葡萄牙将巴西变成殖民地,并在非洲沿岸、印度果阿、马六甲和中国澳门等地建立了几十个殖民据点和商站。因此,西班牙的路线包括墨西哥,菲律宾;葡萄牙的路线包括好望角,印度。(2)根据材料“番椒丛生,白花,果俨然似秃笔头,味辣色红,甚可观”“海椒,俗名辣角,土苗用以代盐”可知,从观赏植物向食用转变。根据材料“贵州地处西南,多山而且耕地稀少”可知,辣椒用地少;适应贵州多山自然环境;根据材料“海椒,俗名辣角,土苗用以代盐”可知,山区代替盐食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代人口暴涨需要辣椒辅助食物;(3)根据材料“清代后期至民国年间,食辣习俗广泛存在于西南以及两湖等地的农村与口岸城市,但主要是下层庶民中盛行,社会上层食辣比较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以川菜、湘菜为代表的辣菜逐渐在一些原本少有食辣习俗的沿海城市扎根,并形成了一些资本雄厚的餐饮企业”与所学知识可知,革命打破原有社会等级;人口的迁徙(赴沿海打工的潮流);经济体制改革推动市场活跃;根据材料“真空包装的辣味食品也在学生中流行,食辣逐步成为一种主流的饮食习惯”可知,食品科技的进步。18.法律作为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国家统治的工具。在历史的发展中,东方、西方各自形成了不同的法治模式。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以下问题。材料一越南的阮朝在19世纪初颁布《皇越律例》,在“犯罪存留养亲”条中规定,如果罪犯需要流放,而祖父母、父母无人赡养,则杖一百,存留养亲。——摘编自《皇越律例》材料二西方法治有着漫长的发展史。罗马法中,对正义所下的定义是“物归其主”,在罗马法著作《学说汇纂》中,提出“关涉所有人者应受到所有人的赞同”。到19世纪,被视为近代西方法治理论奠基人的英国法学家戴雪(Dicey)认为“含宪法性法律不是个人权利的来源,而是其结果,并且由法院来界定和实施。——摘编自【法】菲利普•内莫广《罗马法与帝国的遗产——古罗马政治思想史讲稿》及夏恿:《法治是什么——渊源、规诫与价值》(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推断在《皇越律例》中,如果父母有罪(谋反罪除外),子女隐瞒,子女可能会承担何种法律责任?请在甲、乙、丙三个选项中选择你认为合理的判决,并解释原因。甲.不会被处以任何刑罚乙.处以杖刑等轻刑以示惩戒丙.以包庇而同罪论处(2)根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概括西方古代法治的特点,并分析戴雪法治理念产生的思想与制度来源。【答案】(1)选甲2;原因:越南在法律上受到单国影响,强调礼法结合;传统儒家思想深刻影响越南;统治阶级维护越南社会稳定的需要(任答2点。)(2)特色:注重对私有财产的保护;强调法律制定得到人民的认可。渊源:“天赋人权”的思想;司法独立制度实践。【解析】【小问1详解】选甲;原因:根据材料一犯罪存留养亲”可知在《皇越律例》中注重礼法结合,在法律上受到中国影响,也从一个体现了越南深受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影响。越南之统治者所以在法律中强调礼法结合,其目的是为了维护社会稳定,进而巩固其统治。【小问2详解】特色:根据材料二“物归其主”可知注重对私有财产的保护;根据“关涉所有人者应受到所有人的赞同”可知强调法律制定应得到人民的认可。渊源:根据所学知识,18世纪启蒙运动达到高潮,“含宪法性法律不是个人权利的来源,而是其结果,并且由法院来界定和实施”体现了启蒙运动时期的“天赋人权”的思想和司法独立制度的实践。19.博物馆会根据藏品的时代特征、地区联系、功能特征、审美价值等因素组合藏品进行特展,比如故宫钟表展“钟鸣盛世”,希腊文物展“爱琴遗珍”。下图是六件文物,请你根据文物的特点,任选三件文物,组成一个展览并为展览撰写一篇主题介绍(包含展览主题、藏品时代背景、相互联系等)。【答案】主题:丝路华风——丝绸之路与中外文明的交融本展览意图展现丝绸之路是连接中国与欧亚的重要商路,也是东西方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象征。西汉张骞开凿西域,大大推进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和贸易的繁荣。藏品5玻璃水注是中国现存较早的玻璃容器,反映出从北非,到中东,再到中国的陆上商业传播路线。玻璃水注出土的十六国时期,正处于魏晋南北朝的北方战乱时期,即使是战乱,丝绸之路的交往仍然没有停止;这件藏品出土于冠宁,反映出北方游牧民族在中外文化传播中叶扮演了重要角色,也可说明中国人日常生活与陆上丝绸之路的物质交流有着密切关系。藏品1是伊朗在中国元朝时期的一幅有关龙的绘画。十三世纪正处于蒙古帝国的兴盛时期,而伊朗也被纳入蒙古帝国,成为伊利汗国的一部分。此时整个陆上丝绸之路都处于蒙古帝国的统治之下。本书反映中国龙的形象传入波斯,为当地人接受并绘制在书中,与中国龙形象基本相同,成为元代中外文化深度交流的重要史料。藏品4是一件绘制有阿拉伯文的明代青花瓷。从元代以来,中国与中东海上丝绸之路日益兴盛,陶瓷成为海上丝绸之路运输的重要商品。而由于阿拉伯人对青色、白色组合的喜爱,“肯花瓷作为瓷器种类在元代应运而生,成为中国手工业精湛技艺的标志,并广泛用天出口,本阿拉伯文笔盒就是其中一个例证。本展览展现的中国风文物,说明丝绸之路是中体交明交流不可或缺陷细带,这些藏品也在这条道路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示例2:主题:帝国余绪——历史上的帝国与文化传播战争一方面给人类带来破坏,一方面在客观上又造成了不同文化的碰撞与交锋,经历战争所建立的帝国又往往是各类文化交流的绝佳场域。本展览通过展示历史上著名帝国的文物,展现帝国对文化传播的促进作用。藏品2是阿富汗出王的公元前3世纪的描绘希腊诸神的饰板。这反映出伴随着亚历山大的东征,大类历史出第一个横跨欧亚非帝国的建立,有力的推动了希腊文化向亚洲的传播。这件藏品,同时糅合了希腊、波斯两大文明的特色,展现出这一时期不同文化在阿富汗这个亚洲重要枢纽地的碰撞与融合藏品5是一本1220年绘制有亚里士多德的阿拉伯文著作。折射出伴随着阿拉伯帝国的兴盛与扩张,西方告典文化大量传入中东,阿拉伯人不断在翻译希腊文的哲学著作的同时,完善自身文化素养。阿拉伯作为东西方文化的桥梁,为保存古希腊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藏品6是元朝皇帝蒙哥汗给基督教首领的金印。折射出在蒙古帝国的统治下,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民族宗教比较复杂。在这种情况下统治者承认多元文化、多元宗教的并存,一方面强调皇帝对宗教的授权与控制,在印上撰写票古文:一方面尊重票会教领袖的自身可俗,运用阿拉伯文,这种因俗而治,多元制度的做法,与元代设置宣政院、狩省不同模式进行管理的思路一脉相承,正是蒙元时期大一统格局的重要表现。因此,本展览选取这些文物,意在展现这些历史上大帝国恢弘的文化气度,以及对文化传播作出的重要贡献。【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展览主题(主题必须与选取展品信息相关联,且要有明确的主题提炼,仅仅使用“元代文物展”,或“阿富汗文物展”不可,可以是就丝绸之路论述,也可以单独论述一个时代、或一个地区的特点)分点论述:每个例子,所选例子必须论及文物诞生的时代背景,文物与主题的联系,文物的史料价值等。论述流畅,且按照时间排序。选择主题:丝路华风——丝绸之路与中外文明的交融。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本展览意图展现丝绸之路是连接中国与欧亚的重要商路,也是东西方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象征。西汉张骞开凿西域,大大推进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和贸易的繁荣。可选择藏品1、藏品4和藏品5分别说明。藏品1是伊朗在中国元朝时期的一幅有关龙的绘画。十三世纪正处于蒙古帝国的兴盛时期,而伊朗也被纳入蒙古帝国,成为伊利汗国的一部分。此时整个陆上丝绸之路都处于蒙古帝国的统治之下。本书反映中国龙的形象传入波斯,为当地人接受并绘制在书中,与中国龙形象基本相同,成为元代中外文化深度交流的重要史料。藏品4是一件绘制有阿拉伯文的明代青花瓷。从元代以来,中国与中东海上丝绸之路日益兴盛,陶瓷成为海上丝绸之路运输的重要商品。而由于阿拉伯人对青色、白色组合的喜爱,“肯花瓷作为瓷器种类在元代应运而生,成为中国手工业精湛技艺的标志,并广泛用天出口,本阿拉伯文笔盒就是其中一个例证。藏品5玻璃水注是中国现存较早的玻璃容器,反映出从北非,到中东,再到中国的陆上商业传播路线。玻璃水注出土的十六国时期,正处于魏晋南北朝的北方战乱时期,即使是战乱,丝绸之路的交往仍然没有停止;这件藏品出土于冠宁,反映出北方游牧民族在中外文化传播中叶扮演了重要角色,也可说明中国人日常生活与陆上丝绸之路的物质交流有着密切关系。选择主题:帝国余绪——历史上的帝国与文化传播。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战争一方面给人类带来破坏,一方面在客观上又造成了不同文化的碰撞与交锋,经历战争所建立的帝国又往往是各类文化交流的绝佳场域。本展览通过展示历史上著名帝国的文物,展现帝国对文化传播的促进作用。可选择藏品2、藏品5和藏品6分别说明。藏品2是阿富汗出王的公元前3世纪的描绘希腊诸神的饰板。这反映出伴随着亚历山大的东征,大类历史出第一个横跨欧亚非帝国的建立,有力的推动了希腊文化向亚洲的传播。这件藏品,同时糅合了希腊、波斯两大文明的特色,展现出这一时期不同文化在阿富汗这个亚洲重要枢纽地的碰撞与融合。藏品5是一本1220年绘制有亚里士多德的阿拉伯文著作。折射出伴随着阿拉伯帝国的兴盛与扩张,西方告典文化大量传入中东,阿拉伯人不断在翻译希腊文的哲学著作的同时,完善自身文化素养。阿拉伯作为东西方文化的桥梁,为保存古希腊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藏品6是元朝皇帝蒙哥汗给基督教首领的金印。折射出在蒙古帝国的统治下,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民族宗教比较复杂。在这种情况下统治者承认多元文化、多元宗教的并存,一方面强调皇帝对宗教的授权与控制,在印上撰写票古文:一方面尊重票会教领袖的自身可俗,运用阿拉伯文,这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